连续梁线形监控方案

合集下载

连续梁线形监控方案

连续梁线形监控方案

1 工程概况1、鲁南高铁花果峪特大桥DK212+220.5处跨S241省道,道路与线路为斜交,角度约30。

,采用一联三孔(60+112+60)m 的预应力混凝土双线连续箱梁跨越,梁全长233.5m 。

S241省道路面宽度为15米,公路交叉里程K13+747。

桥型布置如图1-1所示。

11#墩12#墩10#墩13#墩6011260图1-1 (60+112+60)m 连续梁桥型布置图(1)下部结构本连续梁10#、13#边墩基础采用8-φ1.5m 钻孔灌注桩,桩长分别为20.5m 、15.0m ,11#主墩基础采用12-φ1.8m 钻孔灌注桩,桩长为15.0m ,12#主墩基础采用12-φ1.8m 钻孔灌注桩,桩长为13.0m ;10#、13#边墩承台尺寸:12.4×6.5×3m ,边墩高度:10#墩10米;13#墩13.5米;11#主墩尺寸:14.0×10.3×4.0m ,12#主墩尺寸:14.0×11.3×4.0m ,桥墩采用圆端形实体直坡墩,10#、13#边墩高10.0m 、13.5m ,11#、12#主墩高9.0m 、12.0m 。

(2)梁部结构箱梁为单箱单室、变高度、变截面箱梁,梁底、腹板、顶板局部向内侧加厚,均按直线线性变化。

全联在端支点,中支点处设横隔板,横隔板设有孔洞,供检查人员通过。

中支点处梁高9.017m ,边支点处梁高5.017m 。

边支点中心线至梁端0.75m ,梁缝分界线至梁端0.1m ,边支座横桥向中心距离6.0m ,中支座横桥向中心距离6.0m 。

桥面防护墙内侧净宽7.6m ,桥梁宽12.6m ,桥梁建筑总宽12.9m ,底板宽7.0m 。

顶板厚度43.5-73.5cm ,腹板厚度50cm ~95cm ,底板厚度50cm ~90cm ,腹、底板厚度均按折线变化。

在梁体边支点、中支点共设4个横隔板,隔板中部设有孔洞,供检查人员通过。

连续梁施工监控方案-全文可读

连续梁施工监控方案-全文可读

前期结构计算分析 预告变位和立模标高
施工 测量 误差分析 修改计算参数 结构计算
主梁标高、悬臂端挠 度、有效预应力、温 度、弹性模量、收缩 徐变系数
主梁标高误差 预应力张拉误 差 弹性模量误差 温度影响 徐变影响 计算图式误差
施工控制流程图
2 自适应施工控制系统
3 参数识别
在本桥的施工控制中按照自适应控制思路,采用“最小 二乘法”进行参数识别和误差分析,利用实测数据与理论值 的对比,根据各参数对位移的影响矩阵,可以得到该参数的 实际值。
影响结构线形及内力的基本参数由很多个,需测定的
参数主要有:
(1) 混凝土弹性模量;(2) 预应力钢绞线弹性模量 ; (3) 恒载;(4) 混凝土收缩、徐变系数,按照规范采用 ; (5) 材料热胀系数;(6) 施工临时荷载;(7) 预应力 孔道摩阻系数;(8) 实际预应力的施加系数 。
6 线形监测
1. 误差控制标准
本桥施工控制的最终目标是:使成桥后的线形与设计成 桥线形的所有各点的误差均满足《客运专线桥涵工程施工 质量验收暂行标准》规定,成桥线形与设计线形误差在+ 1.5cm和-0.5cm之间,合拢误差在1.5cm以内。根据这一目 标,在每一施工步骤中制订了如下的误差控制水平:
挠度观测资料是控制成桥线形最主要的依据,线形监测 断面设在每一阶段的端部。
6 线形监测
6.3 观测时间与项目
为尽量减少温度的影响,挠度的观测安排在早晨太阳出 来之前进行,每个施工阶段的变形测试时间根据施工阶段 的进度来定。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主要观测内容包括:
1 每阶段混凝土浇筑前的高程测量;
2 每阶段混凝土浇筑后、预应力张拉前的高程测量;
7.1 梁体 位移误差 分析
7 误差分析与识别

连续梁线形监控方案

连续梁线形监控方案

新建铁路郑州至开封城际铁路工程(60+100 +60) m 连续梁施工监控方案郑州铁路局科学技术研究所二o—年七月.word 格式,4.2.1技术体系 4.2.2组织体系4.2.3协调体系5.4.1主梁线形监测 5.4.3线形控制的实施1概述 1.1项目概况 1.2技术标准 1.3监控方案制定依据 2施工监控的目标 3施工监控的目的和任务 4拟采用的施工监控方法和体系 4.1 施工监控方法 4.2 施工监控体系.1 .1.35.6 施工控制报告 1.5 6施工监控技术方案的保障措施 附表一:主梁施工控制数据指令表 15 16 附表二:梁段观测表 .18. 附表三:梁段模板变形观测表 2.Q. 附表四:桥梁实际参数测试表 22. 附表五:主梁轴线偏移及基础沉降观测表23..5.4.3 对施工监控技术体系的进一步说明4.3.1施工控制计算 4.3.2误差分析.6.4.3.3施工误差容许度指标7.5施工控制的主要工作7.5.1 实际参数的测试 5.2 实时控制 1.Q 5.3 监控计算1Q 5.4 几何控制12 .12. 141概述1.1项目概况新建铁路郑州至开封城际铁路工程(60+100+60) 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为单线、有砟曲线桥。

主梁为单箱单室截面,中支点梁高7 m,跨中梁高4 m ,梁顶宽8.5 m,梁底宽5.5 m。

顶板厚度除梁端附近外均为41.5 cm ;底板厚度38 cm至85. 2 cm,在梁高变化段范围内按抛物线变化,边跨端块处底板由38 cm渐变至108 cm ;腹板厚40 cm至75 cm,按折线变化,边跨端块处腹板厚由40 cm渐变至60 cm。

全桥在端支点、中支点及跨中处共设5个横隔板,横隔板设有孔洞,供检查人员通过。

全桥共分55个梁段,0号梁段长度13 m,普通梁段长度为 3.0〜4.0 m,合拢段长2.0 m,边跨现浇直梁段长11.65 m。

主梁两个边跨直梁段和主墩0#块均采用支架法施工,其余梁段均采用挂篮对称悬臂施工。

大跨度连续梁线型监控x

大跨度连续梁线型监控x

2023-11-07CATALOGUE目录•工程概述•监控方案•监控数据采集与分析•监控技术与方法•工程应用案例•结论与展望01工程概述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大跨度连续梁桥已成为重要的桥梁形式,具有跨越能力大、外形美观、结构合理等优点。

但同时大跨度连续梁桥的施工难度较大,需要进行严格的监控和管理。

项目背景本工程为某高速公路上的大跨度连续梁桥,主桥采用三跨连续梁结构,桥梁全长360米,其中主跨跨度为180米。

工程规模较大,涉及的施工环节较多,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监控措施以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

工程规模本工程位于山区,地形起伏较大,施工环境较为复杂。

工程特点施工环境复杂由于桥梁跨度大,需要采用挂篮施工等高难度技术,施工难度较大。

施工难度大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需要采取严格的监控措施,对施工过程中的变形、应力、温度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

监控要求高02监控方案监控方案设计确定监控内容对大跨度连续梁的挠度、应力、温度等关键参数进行监测,同时记录施工过程中的材料性能、荷载情况等。

选择监控方法和设备采用非接触式测量方法,如激光测距、红外线测温等,同时使用计算机控制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和远程监控。

确定监控目的确保大跨度连续梁施工过程中的线型符合设计要求,避免施工误差和变形,保障工程质量。

1监控方案实施23在关键部位设置监测点,安装传感器和数据采集设备,连接电源和网络,确保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现场布置通过计算机控制系统自动采集数据,并实时传输到数据中心,以便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数据采集与传输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采取措施如设置警戒线、安装安全警示标志等,保障工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现场安全措施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关键指标,如挠度、应力等,并进行对比和分析,以评估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数据处理与分析监控方案效果评估根据监测结果进行风险评估,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问题进行预测和判断,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以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连续梁线形监控方案

连续梁线形监控方案

连续梁线形监控方案1、测量点埋设1.1浇筑0#块时需埋设对应水准点。

1.2埋设各梁段标高测量点,梁顶面标高测点设置1-10号测点,小里程端1、2、3、4、5,大里程端6、7、8、9、10,边测点距翼缘外端0.4m,次外测点距翼缘外端3m,中点在中轴线上;梁底测点A,B,H,K位于梁段前端底部内吊杆(吊带)对应处。

如图,2、测量点观测2.1在每个梁段立模时(浇砼前),浇注当前节段混凝土后(浇砼后),准备好张拉当前节段对应钢束前(张拉前),张拉当前节段对应钢束后(张拉后),结构体系转换前后(边、中跨合拢、拆临时锚固)测量和记录梁面所有已埋设水准点处标高。

2.2每个节段的标高测量,尤其是立模标高和浇注砼后标高的测量,要求安排在年平均气温附近及温度较恒定时段,建议一般安排的早上6:30之前,特殊情况下可安排在天气多云时。

2.3每个节段的施工过程测量4个工况的标高:浇筑前,浇筑后,张拉前,张拉后。

2.4梁顶标高测量需设立短钢筋作标识点,短钢筋安放时需与梁内钢筋网焊接,下端贴紧模板,测量时标尺立于短钢筋顶部,梁顶标高数据需扣除短钢筋顶部到梁顶结构面距离。

3、测量数据记录3.1挂篮及模板系统行走到位后按提供的理论梁底立模标高进行立模(标高误差小于1cm);同时记录实测梁底立模标高,加上对应处梁高后,得出实测梁顶立模标高,做平均处理后填入标高反馈数据表。

3.2梁顶面所有已埋设水准点处标高原始数据在经过处理(扣除短钢筋外露量后对梁顶标高求平均)和定性判别(保证无明显不合理数据)后,填入标高反馈数据表。

3.3对边跨现浇直线段支架进行预压处理,并记录和提供在与待浇筑梁段同等(或略大)重量的重物加载下的支架变形数据,以及重物卸载后的支架残余变形数据。

3.4边跨和中跨合拢前,观测和记录好每天的气温变化情况,以及梁体的变形规律,为合拢做好准备。

3.5现场提供当前节段标高的同时需提供之前浇筑所有梁段标高。

4、施工标高数据的提供4.1根据设计资料建立桥梁和挂篮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并整理计算数据。

连续梁线形控制方案

连续梁线形控制方案

中铁十二局企业二企业广珠铁路项目部连续梁线形监控方案1.概括连续梁桥采纳悬臂浇筑施工过程,即桥跨构造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漫长、复杂的施工及系统变换过程。

经过理论计算能够获得各施工阶段的理论立模标高,但在施工中存在着各样不确立要素惹起的偏差,这些偏差包含施工荷载及地点偏差、构造几何尺寸偏差、资料性能偏差、各样施工偏差等,均将不一样程度地对桥梁构造的内力状态及成桥线型目标的实现产生扰乱,并可能致使桥梁合拢困难、成桥线型及内力状态与设计要求不符等问题。

所以,为保证大桥施工过程构造安全,保证成桥线型及构造内力状态与设计偏差在同意范围内,在施工中实行有效的施工监控是特别必需的。

我部混凝土连续箱梁桥,采纳悬浇施工。

项目对该段 5 段连续梁提出施工监控方案。

2、施工监控工作内容大跨径连续刚构及连续梁桥的施工监控是一个施工→量测→辨别→修正→预告→施工的循环过程。

施工监控包含监测和施工控制两大多数。

详细内容包含:成立控制计算模型,依据施工步骤、施工荷载,对构造进行正装及倒拆计算,确立各施工阶段构造物控制点的标高(预抛高)。

在构造重点截面部署应力测点、线型测点,监测施工过程构造内力及线型,为施工控制供应依照。

依据实测数据,对施工过程产生的各项偏差进行修正,供应下一阶段立模标高。

经过施工监控保证施工安全,以及保证成桥线型及构造内力状态与设计偏差在同意范围内。

3.施工监控系统构成施工监控系统主要由业主、设计、施工、施工监控、监理等方面组成。

设计:供应设计成桥状态作为控制计算目标状态。

施工:对各施工阶段的相关原始参数进行丈量,实时掌握现场施工荷载的变化状况并供应给施工监控组。

配合施工监控组的各项工作。

施工监控:①施工监测:依据施工监控需要实时量测各样数据。

②施工控制:依据现场供应的构造实质参数以及量测的构造内力及线型等数据,鉴别构造实质状态与理论值的偏差,经过计算剖析实时采纳举措加以调整,确立下一施工阶段的实质控制值,并向监剪发出控制指令,同时向业主呈报资料存案。

线形监控方案通用

线形监控方案通用

目录1 工程概况 (1)2 施工线形监控的依据、目的、原则与方法 (1)2.1依据 (1)2.2目的 (1)2.3原则 (2)2.4方法 (2)3 施工线形监控的内容 (3)3.1所需资料和准备工作 (3)3.2 施工过程中的线形监控 (4)3.3 施工线形监控中的辅助测试,试验及资料收集 (4)3.4 线形监控具体流程 (6)3.5 施工线形监控预警系统 (7)4 监控精度与总体要求 (7)4.1监控的精度 (7)4.2 监控的总体要求 (7)5 施工监控工作注意事项 (8)5.1 线形监测的注意事项 (8)7 投入人员及仪器设备 (9)7.1 施工单位投入监控人员 (9)7.2 施工单位投入仪器设备 (9)悬臂灌注梁线形监控方案1 工程概况连续梁采用轻型挂蓝分段悬臂灌注施工,先在托架上灌注0号段,再对称向两侧顺序灌注各梁段,形成T构。

利用搭膺架浇筑边跨梁段,最后浇筑合拢中跨形成连续梁体系。

2 施工线形监控的依据、目的、原则与方法2.1依据施工监控实施方案依据下列规范及文件编制:《时速250公里客运专线(城际铁路)有碴轨道预制后张法预应力砼简支整孔箱梁》通桥(2007)2224《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2005《铁路桥涵钢筋砼和预应力砼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3-2005 《铁路桥涵砼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4-2005《客运专线性能砼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5)101号《铁路桥涵施工规范》TB10203-2002《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TB10210-2001《新建时速200-2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上、下铁建设(2005)140号《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5]157号)2.2目的大跨度的现浇连续梁的梁段施工工序复杂,施工周期较长。

在施工过程中,将受到许许多多确定和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包括设计计算、桥用材料性能、施工精度、荷载、大气温度、混凝土的收缩徐变等诸多方面与实际状态之间存在差异。

悬臂现浇连续梁线性监控方案

悬臂现浇连续梁线性监控方案

悬臂现浇连续梁线性监控方案悬浇连续梁线形控制方案兰州交通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站2011年5月1、工程概况及技术标准1.1工程概况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号墩为无砟轨道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主梁全长221.5m,计算跨度为60+100+60m。

主桥上部采用预应力砼直腹板连续箱梁,箱梁顶宽12.2m,底板宽6.7m,悬臂长3.25m。

梁高为4.85~7.85m(不计桥面垫层),中支点处梁高7.85m,跨中10m直线段及边跨15.75m直线段梁高4.85m,梁底下缘按二次抛物线变化,边支座中心线至梁端0.75m。

箱梁采用C50砼,三向预应力结构。

箱梁为单箱单室断面,顶板厚度除梁端附近外均为40cm,底板厚度40.0~120cm,按直线线性变化,腹板厚60至80、80至100cm,按折线变化。

全联在端支点,中跨中及中支点处共设5个横隔板,横隔板设有孔洞,供检查人员通过。

主桥箱梁封端砼采用强度等级为C50干硬性补偿收缩砼,防撞墙、遮板、电缆槽竖墙及盖板采用C40砼。

纵向预应力采用1×7-15.2-1860-GB/T5224-2003预应力钢绞线,其标准强度f pk=1860 MPa,弹性模量E y=1.95×105 MPa。

竖向预应力采用φ25高强精轧螺纹钢筋,其标准强度f pk=830 MPa。

普通钢筋为HRB335带肋钢筋(即Ⅱ级钢筋)和Q235光圆钢筋(即Ⅰ级钢筋)。

主墩两个T构梁段对称划分,墩顶0#段长14.00m,两侧1#~13#梁段长度分别有2.50m、2.75m、3.0m、3.5m、4m;现浇梁段长9.75m;合龙段长2.00m。

具体箱梁节段参数见表1-1。

主桥箱梁0#块采用钢管支架施工,1#-13#块采用挂篮悬浇对称施工,边跨现浇段采用钢管桩支架施工,中跨及边跨合拢段均采用悬挂支架现浇。

单T划分为35个梁段,26个悬浇段。

施工悬臂长度42m,悬浇块件最大长度4m,最大重量167.134t,全桥共有2个0号块,1个中跨合拢段,2个边跨合拢段,52个悬浇块段。

公铁路特大桥连续梁施工线形监控方案[优秀工程方案]

公铁路特大桥连续梁施工线形监控方案[优秀工程方案]

公铁路特大桥连续梁施工线形监控方案对于分节段悬臂浇筑施工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来说,施工控制就是根据施工监测所得的结构参数真实值进行施工阶段计算,确定出每个悬浇节段的立模标高,并在施工过程中根据施工监测的成果对误差进行分析、预测和对下一立模标高进行调整,以此来保证成桥后桥面线形、合拢段两悬臂端标高的相对偏差不大于规定值以及结构内力状态符合设计要求。

桥梁施工控制的目的就是确保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可靠度和安全性,保证桥梁成桥桥面线形及受力状态符合设计要求。

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施工控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变形控制和内力控制。

变形控制就是严格控制每一节段箱梁的竖向挠度及其横向偏移,若有偏差并且偏差较大时,就必须立即进行误差分析并确定调整方法,为下一节段更为精确的施工做好准备工作。

横向偏移可以通过精确测量控制和调整来达到要求,而影响竖向挠度的因素很多(如施工荷载、挂蓝自重、温度变化等),施工时就要充分考虑影响挠度的各种影响,在各节段设预抛高,也就是控制立模标高。

内力控制则是控制主梁在施工过程中以及成桥后的应力,尤其是合拢时间的控制,使其不致过大而偏于不安全,甚至在施工过程中造成主梁破坏。

悬臂施工属于典型的自架设施工方法。

由于连续梁桥在施工过程中的已成结构(悬臂节段)状态是无法事后调整的,所以,施工控制主要采用预测控制法。

连续梁桥施工控制主要体现在施工控制模拟结构分析、施工监测(包括结构变形与应变监测等)施工误差分析以及后续施工状态预测几个方面。

施工控制的最基本要求是确保施工中结构的安全和确保结构形成后的外形和内力状态符合设计要求。

东方红大桥采用悬臂浇筑施工,因其跨径较大,最终形成必须经历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施工与体系转换过程。

通过理论计算可以得到各施工阶段的理论主梁标高值,但在施工中存在着许多误差,这些误差均将不同程度地对成桥目标的实现产生干扰,并可能导致桥梁合拢困难、成桥线形与设计要求不符等问题,因此,为了确保东方红大桥施工安全,成桥线形符合要求,在施工中必须实施有效的施工控制。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施工线形监控方案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施工线形监控方案

改建铁路XX线扩能改造工程后坝湾双线特大桥(33+48+33)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施工线形监控方案编制:复核:审核:XXX标项目部二〇年月目录1工程概况 (1)2 施工监控目的及依据 (2)3 施工监控测点布置及内容、方法 (3)4监控流程 (3)5 监控测点的保护 (4)6 质量保证措施 (4)附表一: (6)附表二: (7)附表三: (8)1.工程概况1.1桥梁概况改建铁路XX线扩能改造工程D1K238+065后坝湾双线特大桥,主跨采用结构形式为(33+48+33)m的预应力混凝土双线连续梁,主跨上跨南楠二级路,采用悬臂浇筑施工。

1.2设计主要技术标准(1)铁路等级:国铁Ⅰ级。

(2)桥上线路:双线,本梁线间距按4.468m设计,平曲线半径R=7000m,连续梁梁部曲线曲做。

(3)设计行车速度:旅客列车速度目标值200km/h。

(4)设计活载:“中-活载”(5)牵引类型:电力(6)轨枕及钢轨:全线均采用钢筋混凝土轨枕,200km/h速度目标值路段范围内铺设Ⅲbc型有挡肩混凝土轨枕;钢轨类型为60kg/m。

(7)环境:一般大气条件下无防护措施的地面结构,环境类别为碳化环境,作用等级为T2。

(8)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

(9)施工方法:悬臂浇筑法。

1.3梁部构造梁体为单箱单室、变高度、变截面箱梁,梁体全长115.1m,中跨10m梁段和边跨端部14.55m梁段为等高梁段,梁高2.7m;主墩处梁高为4.0m,其余梁段梁底下缘按二次抛物线Y=2.7+1.3×x2/289(m)变化,其中以6号、18号截面顶板顶为原点,x=0~17(m)。

全桥顶板厚35cm;边跨端块处顶板厚由35cm渐变至52cm,底板厚39~100cm,边跨端块处底板厚由39cm渐变至70cm;腹板厚35~60cm,边跨端块处腹板厚由35cm渐变至60cm。

梁体在边支座处及主墩处设横隔板,全联共设4道,横隔板中部设有孔洞,以利检查人员通过。

悬臂连续梁施工线形监控技术

悬臂连续梁施工线形监控技术

1、挂篮静力荷载试验挂篮的静力试验是为了测试挂篮承重能力、消除永久变形、测试挂篮的弹性变形,为立模高程提供依据,确保施工安全。

静载试验采用压重法,压重荷载按最大悬臂块件混凝土重量的1.2倍进行加载,测试挂篮底模和吊杆的受力状态及挠度。

分两部分进行压重试验:挂篮底模部分和箱梁翼板、顶板支架部分。

2、混凝土弹模、容重的测定混凝土实测应力是通过混凝土实测应变乘以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换算来的。

弹性模量准确性影响结构应力实测值和结构挠度计算值。

桥梁恒载大小与混凝土容重大小有关,影响各施工阶段结构的挠度和应力值,对容重的准确测定,可提高对结构挠度和应力分析的准确性。

弹性模量测试是通过三个试件进行现场测试,容重测试是称量弹性模量试件计算取得。

3、桥墩基础沉降观测桥墩基础沉降观测是为确定墩顶标高,估计成桥后基础不均匀沉降提供资料。

沉降观测时,在承台上设永久观测点,在桥梁施工过程中,用精密水准定期测量承台沉降。

4、箱梁轴线抽测(1)测点布置施工单位在每一梁段悬臂端梁顶中线设立一个轴线观测点。

测点见图1-1中的“O”所示的位置。

(2)测量方法使用全站仪和钢尺等,采用测小角法或视准法直接测量其前端偏位。

1-1箱梁截面测定位置示意图( 单位:mm)5、主梁挠度的观测(1)测点布置布置方法:在每一节段悬臂端顶板和底板设立标高观测点(如图1-2所示)。

测点须用Φ16 mm的圆钢预埋。

短钢筋要求与上、下层钢筋焊接牢靠,并伸出箱梁顶板混凝土表明约2cm,且断面打磨光滑。

考虑挂篮安装的影响,测点短钢筋应避开挂篮型钢的空间位置,便于塔尺的放置和保持通视。

在测点不能通视时,可以按现场实际情况适当小范围移动测点的布置位置。

另外,在跨中0#块顶面中间位置布置一个箱梁标高控制点。

在施工中水准点及箱梁顶各观测点均保持完好,直至连续梁合龙。

截面测点布置如图中1-2的“O”所示的位置。

(0号节段顶板布7个高程点,底板布6个高程点;1号节段之后的每个节段,顶板和底板各布3个高程点。

悬臂现浇连续梁线性监控方案

悬臂现浇连续梁线性监控方案

悬臂现浇连续梁线性监控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了我的办公桌上,笔尖轻触着纸张,我的思绪开始蔓延。

十年的方案写作经验,让我在面对“悬臂现浇连续梁线性监控方案”这个题目时,心中已经有了大致的轮廓。

一、项目背景及目标这个项目,我们旨在通过线性监控技术,确保悬臂现浇连续梁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线性监控,听着就感觉很高大上,其实原理并不复杂,就是通过一系列传感器和数据分析系统,实时监测梁的形变和应力情况,确保其在施工过程中不会出现任何意外。

二、监控方案设计1.传感器布置传感器是监控系统的眼睛,我们需要在梁的各个关键部位布置传感器,包括应变片、位移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等。

这些传感器将实时采集梁的应力、位移和加速度数据,为我们的监控提供第一手资料。

2.数据采集与传输采集到的数据需要实时传输到监控中心,这就需要一套稳定的数据传输系统。

我们可以采用无线传输方式,通过Wi-Fi或者4G网络将数据实时传输到监控中心,确保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3.数据处理与分析数据采集回来后,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这需要一套高效的数据处理算法,通过对数据的实时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梁的应力、位移和加速度等参数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梁是否处于安全状态。

三、监控方案实施1.传感器安装传感器安装是监控方案实施的第一步,我们需要在梁的预定位置精确安装传感器。

这需要专业的安装团队,他们需要具备丰富的安装经验和专业技能,确保传感器的安装质量和准确性。

2.数据传输系统搭建数据传输系统的搭建是关键环节,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传输设备和技术,确保数据的实时性和稳定性。

同时,还需要对传输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其正常运行。

3.监控中心建设监控中心是整个监控系统的核心,我们需要建设一个具备高性能计算能力和大数据处理能力的监控中心。

监控中心需要实时接收并处理来自传感器的数据,对梁的应力、位移和加速度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

四、监控效果评估监控方案实施后,我们需要对监控效果进行评估。

连续梁线形监控方案

连续梁线形监控方案

连续梁线形监控方案1、测量点埋设1.1浇筑0#块时需埋设对应水准点。

1.2埋设各梁段标高测量点,梁顶面标高测点设置1-10号测点,小里程端1、2、3、4、5,大里程端6、7、8、9、10,边测点距翼缘外端0.4m,次外测点距翼缘外端3m,中点在中轴线上;梁底测点A,B,H,K位于梁段前端底部内吊杆(吊带)对应处。

如图,2、测量点观测2.1在每个梁段立模时(浇砼前),浇注当前节段混凝土后(浇砼后),准备好张拉当前节段对应钢束前(张拉前),张拉当前节段对应钢束后(张拉后),结构体系转换前后(边、中跨合拢、拆临时锚固)测量和记录梁面所有已埋设水准点处标高。

2.2每个节段的标高测量,尤其是立模标高和浇注砼后标高的测量,要求安排在年平均气温附近及温度较恒定时段,建议一般安排的早上6:30之前,特殊情况下可安排在天气多云时。

2.3每个节段的施工过程测量4个工况的标高:浇筑前,浇筑后,张拉前,张拉后。

2.4梁顶标高测量需设立短钢筋作标识点,短钢筋安放时需与梁内钢筋网焊接,下端贴紧模板,测量时标尺立于短钢筋顶部,梁顶标高数据需扣除短钢筋顶部到梁顶结构面距离。

3、测量数据记录3.1挂篮及模板系统行走到位后按提供的理论梁底立模标高进行立模(标高误差小于1cm);同时记录实测梁底立模标高,加上对应处梁高后,得出实测梁顶立模标高,做平均处理后填入标高反馈数据表。

3.2梁顶面所有已埋设水准点处标高原始数据在经过处理(扣除短钢筋外露量后对梁顶标高求平均)和定性判别(保证无明显不合理数据)后,填入标高反馈数据表。

3.3对边跨现浇直线段支架进行预压处理,并记录和提供在与待浇筑梁段同等(或略大)重量的重物加载下的支架变形数据,以及重物卸载后的支架残余变形数据。

3.4边跨和中跨合拢前,观测和记录好每天的气温变化情况,以及梁体的变形规律,为合拢做好准备。

3.5现场提供当前节段标高的同时需提供之前浇筑所有梁段标高。

4、施工标高数据的提供4.1根据设计资料建立桥梁和挂篮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并整理计算数据。

连续梁线形监控方案

连续梁线形监控方案

新建铁路郑州至开封城际铁路工程(60+100 +60) m连续梁施工监控方案郑州铁路局科学技术研究所二〇一一年七月目录1 概述 (1)1.1 项目概况 (1)1.2 技术标准 (1)1.3 监控方案制定依据 (1)2 施工监控的目标 (2)3 施工监控的目的和任务 (2)4 拟采用的施工监控方法和体系 (2)4.1 施工监控方法 (2)4.2 施工监控体系 (3)4.2.1 技术体系 (3)4.2.2 组织体系 (3)4.2.3 协调体系 (5)4.3 对施工监控技术体系的进一步说明 (6)4.3.1 施工控制计算 (6)4.3.2 误差分析 (6)4.3.3 施工误差容许度指标 (7)5 施工控制的主要工作 (7)5.1 实际参数的测试 (7)5.2 实时控制 (9)5.3 监控计算 (9)5.4 几何控制 (10)5.4.1 主梁线形监测 (11)5.4.3 线形控制的实施 (12)5.6 施工控制报告 (12)6 施工监控技术方案的保障措施 (12)附表一:主梁施工控制数据指令表 (14)附表二:梁段观测表 (15)附表三:梁段模板变形观测表 (16)附表四:桥梁实际参数测试表 (17)附表五:主梁轴线偏移及基础沉降观测表 (18)1 概述项目概况新建铁路郑州至开封城际铁路工程(60+100+60) 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为单线、有砟曲线桥。

主梁为单箱单室截面,中支点梁高7 m,跨中梁高4 m,梁顶宽8.5 m,梁底宽5.5 m。

顶板厚度除梁端附近外均为41.5 cm;底板厚度38 cm至85. 2 cm,在梁高变化段范围内按抛物线变化,边跨端块处底板由38 cm渐变至108 cm;腹板厚40 cm至75 cm,按折线变化,边跨端块处腹板厚由40 cm渐变至60 cm。

全桥在端支点、中支点及跨中处共设5个横隔板,横隔板设有孔洞,供检查人员通过。

全桥共分55个梁段,0号梁段长度13 m,普通梁段长度为3.0~4.0 m,合拢段长 m,边跨现浇直梁段长11.65 m。

连续梁(连续刚构)梁部线性监控实施原则

连续梁(连续刚构)梁部线性监控实施原则

连续梁(连续刚构)梁部线形监控实施原则
1 线形控制的依据
线形控制以梁体长期徐变完成后桥面达到设计要求的线形为控制依据。

2线形控制的内容
梁体的挠度、中线的偏移、箱体的扭转。

3测点的布置(见附图)
a)在各梁段端部顶面砼中预埋钢质测点桩。

b)各模板折线点设置测点。

4测量的内容
a)灌注砼前模板标高测量。

b)每灌注一段砼,均测量0号段墩顶的标高。

测量每一梁段在灌
注砼前后、张拉后本梁段及其它已施工梁段的标高。

在合拢前
一段进行全桥联测,在合拢段施工过程中,测量合拢段临时锁
定前后、张拉前后的标高,以及各梁段标高。

c)各梁段测量及模板调校的时间均宜安排在清晨。

5有关的数据修正(见附表一)
6数据记录表格
a)由监控单位提供给施工单位的《梁段立模调整表》。

(见附表二)
b)由施工单位反馈给监控单位的《梁段标高测量表》。

(见附表三) 7立模标高的计算
各梁段立模标高按下式计算:
Hn=hn+△h1+△h2+△h3
其中:
hn为梁面的设计高程
△h1灌注本节段需理论调整值
△h2为挂篮的弹性变形(含灌注后前一节段产生的变形)
△h3前一梁段调整存在的误差
注:△h1,△h2,△h3均按向上为正。

挂篮弹性变形△h2由施工单位对挂篮进行压重试验,提供压重曲线,根据梁段重量及施工荷载来确定。

附图:
附表一
有关的数据修正表。

【桥梁方案】连续梁线形监控方案

【桥梁方案】连续梁线形监控方案

1 工程概况1、鲁南高铁花果峪特大桥DK212+220.5处跨S241省道,道路与线路为斜交,角度约30。

,采用一联三孔(60+112+60)m的预应力混凝土双线连续箱梁跨越,梁全长233.5m。

S241省道路面宽度为15米,公路交叉里程K13+747。

桥型布置如图1-1所示。

图1-1 (60+112+60)m连续梁桥型布置图(1)下部结构本连续梁10#、13#边墩基础采用8-φ1.5m钻孔灌注桩,桩长分别为20.5m、15.0m,11#主墩基础采用12-φ1.8m钻孔灌注桩,桩长为15.0m,12#主墩基础采用12-φ1.8m 钻孔灌注桩,桩长为13.0m;10#、13#边墩承台尺寸:12.4×6.5×3m,边墩高度:10#墩10米;13#墩13.5米;11#主墩尺寸:14.0×10.3×4.0m,12#主墩尺寸:14.0×11.3×4.0m,桥墩采用圆端形实体直坡墩,10#、13#边墩高10.0m、13.5m,11#、12#主墩高9.0m、12.0m。

(2)梁部结构箱梁为单箱单室、变高度、变截面箱梁,梁底、腹板、顶板局部向内侧加厚,均按直线线性变化。

全联在端支点,中支点处设横隔板,横隔板设有孔洞,供检查人员通过。

中支点处梁高9.017m,边支点处梁高5.017m。

边支点中心线至梁端0.75m,梁缝分界线至梁端0.1m,边支座横桥向中心距离6.0m,中支座横桥向中心距离6.0m。

桥面防护墙内侧净宽7.6m,桥梁宽12.6m,桥梁建筑总宽12.9m,底板宽7.0m。

顶板厚度43.5-73.5cm,腹板厚度50cm~95cm,底板厚度50cm~90cm,腹、底板厚度均按折线变化。

在梁体边支点、中支点共设4个横隔板,隔板中部设有孔洞,供检查人员通过。

在0#段中跨梁侧底板处设φ1.0m进人洞,作为梁部桥墩检查通道。

梁体分11#、12#墩2个对称T构,单个T构分13个悬臂浇筑段,1(1')#段到4(4')#节段长度3.0m,5(5')#段到9(9')#节段长度3.5m,10(10')#节段到13(13')#节段长度 4.0m,14#边跨合龙段、14'#中跨合龙段节段长度均为 2.0m;0#段节段长度19.0m,重量1833.51t,15#边跨现浇段节段长3.75m,重量274t。

80m连续梁线型控制方案

80m连续梁线型控制方案

跨度80m连续梁的线型控制本标段淠河总干渠特大桥(48+80+48)m连续箱梁,采用悬臂法浇筑施工,悬灌施工10个节段,总悬臂长度达76m,设计箱梁高较大,自重大,容易发生挠度变形,必须将其作为施工控制主要对象。

其线形控制为本段连续箱梁施工的重点及难点工程。

1、施工控制的内容、目的施工控制的目的就是确保施工中连续梁结构形成后的外观线形和内力状态符合设计要求。

悬灌预应力砼连续梁的施工控制,是根据施工监测所得的结构参数真实值进行施工阶段的仿真分析,确定出每个悬臂浇筑阶段的立模标高,并在施工过程中根据施工监测的成果对误差进行分析、预测和对下一立模标高进行调整,以此来保证成桥后桥面线形、合拢段两悬臂端标高的相对偏差不大于规定值,以及结构内力状态符合设计要求。

2、施工控制的主要方法80m连续梁的施工控制采用正装结构分析预测,进行仿真分析并与现场实测值进行比对,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误差调整,落实在现场并进行箱梁模型标高调整,以取得最佳的线形控制结果。

误差调整采用最小二乘法,通过对设计参数的识别与修正,可以使提前预测值不断向真实值逼近,随着数据量的增多,其准确性也逐步提高。

采用H实际挠度=A×H理论计算+B×TIME实测+C的线性回归模式进行控制。

在具体运用中,使用计算机进行最小二乘法参数估计,通过对已知量的线性回归,在解出回归系数后即可按照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未知量进行预测。

3、施工控制系统的建立连续箱梁的施工控制系统由施工控制管理系统和施工现场(微机)控制分系统组成。

(1)施工控制管理系统经理部成立专门施工控制小组进行全程监测(重点放在几何控制上),以保证80m连续箱梁顺利合拢和成桥后线形流畅并且符合设计要求。

施工监控小组组长由项目总工兼任,施工控制人员可直接由有经验的技术员担任。

见图1悬灌连续箱梁施工控制管理系统框图。

图1悬灌连续箱梁施工控制管理系统框图控制反馈(2)施工现场控制系统施工现场控制系统是施工控制系统的技术核心,它包括整个施工控制的主要分析过程,具有数据比较、当前结构状态把握、误差分析、参数识别、未来预测、综合调优决策等功能。

连续梁线型监控实施细则。

连续梁线型监控实施细则。

新建铁路兰州至乌鲁木齐第二双线DK18+235~DK104+066连续梁线型监控监理实施细则编制:审核:审批:日期:年月北京铁科院兰新铁路甘青段监理站目录第一章编制依据 (2)第一节综合依据 (3)第二节主要技术规范及设计文件 (3)第二章工程概况 (3)第三章线型监控 (4)第一节线型监控必要性 (4)1、施工线形控制 (5)2、施工控制的内容 (6)第二节线型监控内容 (8)1、施工过程中监理控制 (8)2、施工控制的具体内容 (11)第三节线型监控监理控制要点 (14)1、监理控制流程 (15)2、测量内容 (17)3、有关数据的修正 (17)4、立模标高的计算 (18)5、对施工监控的工作及对施工工艺的要求 (18)第一章编制依据第一节综合依据1.已编写批准的监理大纲、监理规划;2.与本专业工程相关的验收标准、设计文件和技术资料;3.建设单位的其他有关标准化管理体系文件与专业管理规定;4.《铁路建设工程监理规范》(TB10420-2007)。

第二节主要技术规范及设计文件1.《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3-2005);2.《铁路桥涵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3-2009);3.《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4. 新建兰新铁路第二双线LXJL-1段桥梁施工图5、已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第二章工程概况监理LXJL-1标段线路总长度102.406km,其中DK1+700~DK18+325只包括站后工程,DK18+325~DK104+066包括新线建设和站后工程。

正线共设桥梁特大桥15座,大桥7座,中桥4座,桥梁总计26座。

其中连续梁结构的桥见下表:第三章线型监控第一节线型监控必要性1、施工线形控制线形控制是超静定结构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专业性很强。

该类桥梁的形成要经过一个复杂的过程,施工工序和施工阶段较多,各阶段相互影响,且这种相互影响又有差异,这就造成各阶段的内力和位移随着混凝土浇筑过程变化而偏离设计值的现象,甚至超过设计允许的内力和位移,若不通过有效的施工控制及时发现、及时调整,就可能造成成桥状态的梁体线形与内力不符合设计要求或在施工过程中结构的不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工程概况1、鲁南高铁花果峪特大桥DK212+220.5处跨S241省道,道路与线路为斜交,角度约30。

,采用一联三孔(60+112+60)m的预应力混凝土双线连续箱梁跨越,梁全长233.5m。

S241省道路面宽度为15米,公路交叉里程K13+747。

桥型布置如图1-1所示。

图1-1 (60+112+60)m连续梁桥型布置图(1)下部结构本连续梁10#、13#边墩基础采用8-φ1.5m钻孔灌注桩,桩长分别为20.5m、15.0m,11#主墩基础采用12-φ1.8m钻孔灌注桩,桩长为15.0m,12#主墩基础采用12-φ1.8m 钻孔灌注桩,桩长为13.0m;10#、13#边墩承台尺寸:12.4×6.5×3m,边墩高度:10#墩10米;13#墩13.5米;11#主墩尺寸:14.0×10.3×4.0m,12#主墩尺寸:14.0×11.3×4.0m,桥墩采用圆端形实体直坡墩,10#、13#边墩高10.0m、13.5m,11#、12#主墩高9.0m、12.0m。

(2)梁部结构箱梁为单箱单室、变高度、变截面箱梁,梁底、腹板、顶板局部向内侧加厚,均按直线线性变化。

全联在端支点,中支点处设横隔板,横隔板设有孔洞,供检查人员通过。

中支点处梁高9.017m,边支点处梁高5.017m。

边支点中心线至梁端0.75m,梁缝分界线至梁端0.1m,边支座横桥向中心距离6.0m,中支座横桥向中心距离6.0m。

桥面防护墙内侧净宽7.6m,桥梁宽12.6m,桥梁建筑总宽12.9m,底板宽7.0m。

顶板厚度43.5-73.5cm,腹板厚度50cm~95cm,底板厚度50cm~90cm,腹、底板厚度均按折线变化。

在梁体边支点、中支点共设4个横隔板,隔板中部设有孔洞,供检查人员通过。

在0#段中跨梁侧底板处设φ1.0m进人洞,作为梁部桥墩检查通道。

梁体分11#、12#墩2个对称T构,单个T构分13个悬臂浇筑段,1(1')#段到4(4')#节段长度3.0m,5(5')#段到9(9')#节段长度3.5m,10(10')#节段到13(13')#节段长度4.0m,14#边跨合龙段、14'#中跨合龙段节段长度均为2.0m;0#段节段长度19.0m,重量1833.51t,15#边跨现浇段节段长3.75m,重量274t。

连续梁悬臂段采用挂篮悬臂浇筑施工,0#段现浇段采用托架现浇法施工,15#边跨现浇段采用支架现浇法施工。

(3)预应力体系梁体二期恒载按直线108KN/m设计,梁内设置了纵、横、竖三向预应力筋体系。

腹板纵向束为16-φ15.2mm预应力钢绞线,采用内径φ90mm镀锌金属波纹管成孔,M15A-16锚具配套三瓣式自锚夹片锚固;顶板纵向束为13-φ15.2mm预应力钢绞线,采用内径φ90mm镀锌金属波纹管成孔,M15A-13锚具配套三瓣式自锚夹片锚固,设计张拉控制应力1302Mpa底板纵向束为15-φ15.2mm预应力钢绞线,采用内径φ90mm镀锌金属波纹管成孔,M15A-15锚具配套三瓣式自锚夹片锚固。

合龙段处纵向预应力筋采用增强型镀锌金属波纹管,其余各处采用标注型。

镀锌金属波纹管管道摩擦系数取0.26,管道偏差系数取0.003。

钢绞线采用抗拉强度标准值fpk=1860 Mpa,弹性模量为Ep=195Gpa,预应力采用先成孔后穿钢绞线法施工。

纵向预应力张拉配5台穿心式YDC400型双作用千斤顶(1台备用), 两端对称张拉真空辅助压浆工艺;梁体在顶板设横向预应力张拉束,采用3-15.2mm钢绞线,扁型波纹管成孔,U1=60mm,U2=22mm,S=3.5mm;采用单端张拉,张拉端采用BM15-3扁型锚具锚固,固定端采用BM15P-3扁型锚具锚固,张拉端与锚固端沿梁长方向布置;采用QYC250型千斤顶单端张拉,张拉端采用BM15-3扁形锚具锚固,固定端采用BM15P-3扁形锚具锚固,张拉端与固定端沿梁长方向交错布置。

梁体腹板中的竖向预应力采用外径16mm的预应力砼用钢棒(ф16-2),外径ф18.5mm,壁厚1mm护套成孔,YGD-350-70型穿心式专用千斤顶张拉,PSU16-2锚具锚固。

2、鲁南高铁赵庄特大桥DK200+575处跨S240省道,道路与线路为斜交,角度大约85度,采用一联三孔(40+56+40)m的预应力混凝土双线连续箱梁跨越,梁全长137.5m。

S240省道路面宽度为35米,交点里程DK200+575。

桥型布置如图1-2所示。

405640图1-2 (40+56+40)m连续梁桥型布置图(1)下部结构本连续梁24#、27#边墩基础采用8-φ1.25m钻孔灌注桩,桩长分别为15.0m、6.0m,25#主墩基础采用8-φ1.5m钻孔灌注桩,桩长为13.0m,26#主墩基础采用8-φ1.5m钻孔灌注桩,桩长为12.0m;24#、27#边墩承台尺寸:10.4×6.8×2.5m,25#、26#主墩尺寸:12.1×7.4×3.0m,桥墩采用圆端形实体斜坡墩,24#、27#边墩高11.0m、9.5m,25#、26#主墩高9.5m、8.0m。

(2)梁部结构箱梁为单箱单室、变高度、变截面箱梁,梁底、腹板、顶板局部向内侧加厚,均按直线线性变化。

全联在端支点,中支点处设横隔板,横隔板设有孔洞,供检查人员通过。

中支点处梁高4.335m,边支点处梁高3.035m。

边支点中心线至梁端0.75m,梁缝分界线至梁端0.1m,边支座横桥向中心距离5.6m,中支座横桥向中心距离5.9m。

桥面防护墙内侧净宽7.6m,桥梁宽12.6m,桥梁建筑总宽12.9m,底板宽6.7m。

顶板厚度38.5cm,腹板厚度48cm~90cm,底板厚度40cm~900cm,腹、底板厚度均按折线变化。

在梁体边支点、中支点共设4个横隔板,隔板中部设有孔洞,供检查人员通过。

在0#段中跨梁侧底板处设φ1.0m进人洞,作为梁部桥墩检查通道。

梁体分25#、26#墩2个对称T构,单个T构分6个悬臂浇筑段,1(1')#段、2(2')#节段,3(3')#段长度3.5m,4(4')#节段、5(5')#6(6')#节段长度4.0m,7#边跨合龙段、7'#中跨合龙段节段长度均为2.0m;0#段节段长度9.0m,重量370t,8#边跨现浇段节段长11.75m,重量330t。

连续梁悬臂段采用挂篮悬臂浇筑施工,0#段现浇段采用托架托架现浇法施工,8#边跨现浇段采用钢管柱支架现浇法施工。

(3)预应力体系梁体二期恒载按直线100KN/m~120KN/m设计,梁内设置了纵、横双向预应力筋体系。

腹板纵向束为7-φ15.2mm预应力钢绞线,采用内径φ70mm镀锌金属波纹管成孔,M15-7锚具配套三瓣式自锚夹片锚固,设计张拉控制应力1260Mpa;顶板纵向束为14-φ15.2mm预应力钢绞线,采用内径φ90mm镀锌金属波纹管成孔,M15-14锚具配套三瓣式自锚夹片锚固,设计张拉控制应力1260Mpa底板纵向束为12-φ15.2mm、13-φ15.2mm预应力钢绞线,采用内径φ90mm镀锌金属波纹管成孔,M15-12、M15-13锚具配套三瓣式自锚夹片锚固。

合龙段处纵向预应力筋采用增强型镀锌金属波纹管,其余各处采用标注型。

镀锌金属波纹管管道摩擦系数取0.26,管道偏差系数取0.003。

钢绞线采用抗拉强度标准值fpk=1860 Mpa,弹性模量为Ep=195Gpa,预应力采用先成孔后穿钢绞线法施工。

纵向预应力张拉配5台穿心式YDC400型双作用千斤顶(1台备用), 两端对称张拉真空辅助压浆工艺;梁体在中支点处设横向预应力束,中隔板部位M1、M2束采用4-φ15.2mm、5-φ15.2mm预应力钢绞线,19×70mm扁镀锌金属波纹管成孔,中跨侧底板进人洞部位M3、M4束采用5-φ15.2mm预应力钢绞线,19×90mm扁金属波纹管成孔。

采用QYC250型千斤顶单端张拉,张拉端采用BM15-4、BM15-5扁形锚具锚固,固定端采用BM15P-4、BM15P-5扁形锚具锚固,张拉端与固定端沿梁长方向交错布置。

3、施工方法本桥采用挂篮悬臂施工方式。

悬臂施工法是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连续刚构的主要施工方法,对于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连续刚构来说,采用悬臂施工方法虽有许多优点,但是这类桥梁的形成要经过一个复杂的过程,当跨数增多、跨径较大时,为保证合龙前两悬臂端竖向挠度的偏差不超过容许范围和成桥后线形的合理,须对该类桥梁的施工过程进行控制。

2 施工监控的意义和目的本桥梁体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采用悬臂施工。

该类桥梁的形成要经过一个复杂的过程,施工工序和施工阶段较多,各阶段相互影响,且这种相互影响又有差异,易造成各阶段的位移随着混凝土浇筑过程变化而偏离设计值的现象,甚至超过设计允许的位移,若不通过有效的施工控制及时发现、及时调整,就可能造成成桥状态的梁体线形与受力不符合设计要求,或引起施工过程中结构的不安全。

在施工过程中,为保证合拢前悬臂端竖向挠度的偏差、主梁轴线的横向位移不超过容许范围、保证合拢后的桥面线形良好,必须对该桥主梁的挠度等施工控制参数做出明确的规定,并在施工中加以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以确保该桥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并保证在成桥后主梁线形符合设计要求。

对于分阶段悬臂浇筑施工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来说,施工控制就是根据施工监测所得的结构参数真实值进行施工阶段计算,确定出每个悬浇阶段的立模标高,并在施工过程中根据施工监测的成果对误差进行分析、预测和对下一阶段立模标高进行调整,以此来保证成桥后的桥面线形、保证合拢段悬臂标高的相对偏差不大于规定值以及结构内力状态符合设计要求。

对桥连续梁部分进行施工监控的目的就是确保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可靠度和安全性,保证桥梁成桥桥面线形状态符合设计要求,主要控制内容为:主梁线形。

3 施工监控的原则和方法本桥的施工监控主要为梁的变形控制,变形控制就是严格控制每一阶段梁的竖向挠度,若有偏差并且偏差较大时,就必须立即进行误差分析并确定调整方法,为下一阶段更为精确的施工做好准备工作。

梁部结构采用的悬臂施工方法属于典型的自架设施工方法,对于本桥来讲,由于在施工过程中的已成结构(悬臂阶段)状态是无法事后调整的或可调整的余地很小,所以,针对主梁的结构和施工特点,梁部的施工监控主要采用预测控制法。

预测控制法是指在全面考虑影响桥梁结构状态的各种因素和施工所要达到的目标后,对结构的每一个施工阶段形成前后的状态进行预测,使施工沿着预定状态进行。

由于预测状态与实际状态间有误差存在,某种误差对施工目标的影响则在后续施工状态的预测中予以考虑,以此循环,直到施工完成并获得和设计相符合的结构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