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简约教学_小学数学课堂之“简约”五步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简约教学_小学数学课堂之“简约”五步曲
新课程改革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们不难感觉到如今教学似乎又走进了一个新的繁琐化“技术主义”误区:教师津津乐道于教学过程的精雕细刻、完美无暇,课堂被设计成若干个精细的环节,密密严严,连每句话、每个词、每个动作都被精确设定,这样的教学表面看很完整,实际上成了老师表演、出彩的舞台,教师满足于做一个“工笔画师”,拘小节而失大气,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无法真正彻底发挥。课堂千头万绪,“枝繁叶茂”却不见树干,依然很难找到原汁原味的学科特有的“数学味”,学生的思维并没有走向深刻,很难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从而违背学生全面发展及新课程实施改革的初衷。因此,我们的数学课堂应该反璞归真,体现一种“简约之美”,正所谓“简简单单教数学,扎扎实实促发展”。一、简明教学目标一堂课彻底解决一两个学生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真正给学生留下点东西,比浮光掠影、蜻蜓点水、隔靴搔痒的教学要有效得多。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作为数学教学时的重要资源,让学生自己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建构知识。因此当我们走进鲜活的课堂时,就要重新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从而改进我们的教学流程,那样才不会导致实际教学行为的偏差,发现在“活力无限”的课堂背后折射出一种无效或者低效的现象,使数学课堂变得苍白无力。如在教学《用计算器计算》时,原来的课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知道计算器上的各个功能键的作用,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重点:认识算盘、计算器,计算器的使用。难点:利用计算器来进行计算。但在进了课堂后,发现学生对计算器这个计算工具并不陌生,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他们对计算器有着不同程度的了解,有的学生甚至已经操作得相当熟练了,连最差的学生都会用。面对这个实际情况,根据新找的学生学习起点,教师要马上重设课时目标: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一、两步连续运算,并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让学生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便与快捷,感
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重点: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一步和只有同一级的两步式题。难点: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这节课在学生简要介绍计算器后,创设了教师出题,学生来算的情境,让学生采取自己认为算得快的方法参与计算,从中亲身体验计算器这个现代化计算工具给人们带来的方便,由此唤起学生学习的需求,进而把这种求知的渴望转变为学习的内在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要精心研读教材,充分把握学生,明确每课时真正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只有这样,才会在课堂中根据反馈到的信息,第一时间作出最佳的选择。二、简约教学内容课堂教学的时间是个常数,是有限的,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是有限的。因此,选择学习的内容,特别是关乎学生终身受用的“核心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课堂,也不需要把什么都讲透了,留下点悬念和空间,就是给学生自由和发展。简单是一个高度。它并不意味着教学中的猜想、操作、验证、巩固等环节能省则省,而是这些教学环节必须为教学目的服务。这样,教师的教学才会干净而不拖泥带水,从而将重点与难点落实到位。例如在教学《除法口算》时,就用一叠本子将口算与估算相结合。第一次估计:老师手中的这叠本子(20本)刚好可以平均分给2个同学,你猜有几本?每人能分到几本?得出:20÷2=10目的:在猜的时候不能胡乱猜测要根据实际;复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以及简单的用除法解决问题。第二次估计:老师手中的这叠本子(80本)刚好能平均分给20个同学,你猜有几本?每人能分到几本?得出:80÷20=4;60÷20=3;100/20=50。目的:探讨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优化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估计是有依据的。第三次估计:老师手中的这叠本子(又加了3本)还是平均分给20个同学,每人能分到几本?如果平均分给21个同学呢?……得出:83÷20≈4,83÷21≈4…… 目的:由80÷20延伸出的估算计算。接下去就是练习。这节课的教学环节就是简简单单的对一叠本的猜测计算平均每人得到的本数,来学习“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它包含了猜想、尝试、验证、巩固,并且给了学生成功的体验,让学生觉得数学简单而美丽。三、简化教学环节数学学习本身是一件简单的快活的事情。我们没有必要设计那么多的学习环节,没有必要设置那么多的学习障碍(问题)和陷阱让学生去钻,没有必要搞得这么复杂、这么玄乎、这么深奥。比如:你是怎么体会到的?体会的过程本身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学生却因这种追根究底而感到恐惧,渐渐丧失了自己本应具有的探究精神。“勤师培养了懒学生”,这样的现象值得们重视和深思。例
如,在教学《垂直与平行》这一课时,老师先让学生进行往桌子丢筷子的游戏,再将几种情况进行归类,得出两直线之间可能存在的几种情况。这一游戏连归类整整花了10分种。利用这一游戏让学生理解体会“同一平面”的空间概念是很形象的,但是我们也应想到数学课堂仅有40分钟时间,将这宝贵的10分钟花在了这个游戏中是不值的。对于一双筷子抛向桌子可能出现的情况,学生结合他的生活经验就能想象出来,让他们通过想象得出就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并且可以节约很多时间,而且与学生下面的对这几种情况进行分类相联系。这整节课就围绕着学生对这几种情况的一次分类、两次分类、三次分类而分别得出同一平面与不同平面、相交与平行、垂直等知识。去掉了一个游戏,突出了重点,解决了时间问题,同时也体现了空间中的简约之美。四、简便教学方法简单意味着可以学习,是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简便的方法、简捷的思路是为学生所喜欢,所乐意接受的。好方法是真正能为人所用的有效的方法。例如在教学《分数的简单加减法》时,先出示一组分数加法的题组:1/5+2/5= 1/3+1/3= 3/8+2/8= 3/7+2/7= 先让学生自由选择一题尝试着计算,并且用自己的方法(可以用折、画等方法)证明你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让学生自由活动,一个人解决不了的时候可以和同桌前后桌的同学轻轻商量。让学生在尝试计算与证明的过程中明白分数加法的算理(例1/5+2/5=3/5就是1个1/5加上2个1/5就是3个1/5也就是3/5)。再展示学生的研究成果,并让全班学生找出各题有什么相同点,通过比较、讨论、辩论整理出“分母一样分数加法只要把分子相加就可以了”。在这次教学中,教师让学生通过尝试法与验证法使其得出算理,再用发现法使其得出计算的规律,从而让他们在自由探索中学到新的知识,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感受到成功的体验。五、简练数学语言教师在课堂中的每一个问题都是有针对性的。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是一个知识点的传授过程。如果教师,特别是一个数学教师,他的问题提的不够简练、准确,或是题意表达不清,就有可能造成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模糊不清。因此,教师课堂问题的设计提问在备课时,一定要反复推敲,仔细斟酌。争取使课堂提问的每一个问题都简单明了,并且具有针对性。如认识分数线时,结合课中用小刀分饼的环节,教师设置了一个细节,问:“同学们,你们看这分数线像不像一把小刀?”如果是语文课,不能不说这位教师的这个比喻有创意,可对数学学科来说,这样的探索几乎是误导,后面的教学可能因为这一比喻而使学生对“平均”二字的理解更模糊。数学课,需要数学的思维和数学的语言,否则会将数学教学引入歧途。其实,简单是一种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