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一统——汉朝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点评
七年级历史《大一统的汉朝》评课稿历史(5篇范文)
七年级历史《大一统的汉朝》评课稿历史(5篇范文)第一篇:七年级历史《大一统的汉朝》评课稿历史《大一统的汉朝》评课稿历史组全体教师一、教学设计方面:1、本课的重难点把握的较好。
讲重点时用了充足的时间,讲的比较透。
“文景之治”是为后面“汉武帝的大一统”做铺垫的,在操作过程中李明老师能够很好地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
在课程设计的时候也做到了这个一点,在具体的讲课过程中,应用了准确的史料,精炼的语言,突出了重点。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多种多样,运用恰当,取得很好的效果的。
如导入新课时,应用《沁园春雪》,同学们对历史人物很感兴趣,由此导入本课的内容:汉武帝的大一统。
二、导学案的使用情况:1、首先做到了课前发放,学生自学教材,完成导学案中的基础部分的有关问题。
提前发给学生,好处在于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通过自学课本、查阅资料和与同学探讨等方式把教师设计的学习目标和知识结构进行一番思考和探究,对照学案进行预习,完成“自我测试”环节的基础知识,找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和存在的疑问。
这样可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就切实做到了“先学后教,问题教学”。
久而久之,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也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更加乐于学习。
2、课堂导学时,对导学案中的内容处理的比较恰当,简单、易懂的要一带而过,而重点、难点的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
在这一环节中,课堂气氛比较民主、和谐、平等、自由,通过个体发言、相互探讨、小组讨论等多种讨论方式,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各抒己见。
3、精讲释疑。
在学生自学和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能够结合教学重点、难点,就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
教师的精讲很有针对性和有启发性,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小组合作方面:本堂课中对于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李明老师利用小组合作的方法,让学生探讨。
当时时间有点仓促,但学习能力强的小组还是总结了出来,回答的也很好。
建议,多让每个小组内能力差的学生回答能力所及的问题,可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秦朝一统教学反思(2篇)
秦朝一统教学反思1、我对学生的活动组织不够到位,缺乏对课堂的随机应变的驾驭能力。
例如我在分析秦国统一六国原因时,分析到秦国地理位置,指出在西部时,当时学生在课堂中抛出一个问题,西部这么落后,为什么秦国经济却如发达呢?我就以屯田制来回答。
同时,有一位学生提到秦国交通还发达,没有路障,四通八达方面来分析,而我没有加以点拔引导,还有分析中央集权时,讲到地方实行郡县制,我以秦朝开始确立,混淆秦朝和秦国的区分,导致学生知识性错误,缺乏科学性。
2、上课节奏上掌握得不是很到位。
我原来在讲到难点,落实重点方面原本打算让学生写秦始皇墓志铭,这里睡着一位...........以此达到本节课的一个高潮。
但是很可惜时间不够,快下课了,我就把这个环节草率处理。
所以我只是把评价历史人物的粗略理了一遍,没让学生消化。
3、要大胆地处理课件中不紧凑的教学材料,这样导致教学时间拖长,影响教学效果。
例如,本人教学统一货币时,牵强地把“货币不统一可能会带来哪些不便”问题放入教学,导致拖长时间,影响教学。
由此可见,教学是一门艺术,而教无定法,但我们要关注生活,驾驭课堂教学,合理安排进度,突破重难点,使学生在课堂中乐于,愉快中健康成长,同时,使教师的专业知识有了长足进步。
虽然我这次上课有这样那样的遗憾和不足。
但是比以前所上的课来讲还是有进步的。
我开始在上课想灵活安排课上的内容了。
但是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会灵活起来的。
同时,我还要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课上得更精彩。
秦朝一统教学反思(2)秦朝一统教学是一段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时光,它对于中国教育制度的发展,文化的传承以及统一国家的进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然而,秦朝一统教学也存在一些反思和问题,这有助于我们在今天的教育中更好地总结经验,改进不足之处。
首先,秦朝一统教学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强制性和单一性。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他采取了“焚书坑儒”的措施,为了巩固统治地位,他将七十二家经典烧毁,禁止私人持有书籍,限制人民的自由思想和知识交流。
《秦汉一统》教学实录和点评
本课王老师在教学上能做到优化教学设计,做到层次清晰,从易入难,从而使学生循序渐进,体现主体精神。在教学过程中语言生动,贴近学生,学生感到亲切。所以整节课感觉气氛热烈,又发掘了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展示的能力。
要探讨的是如果前面部分教学的时间能更紧凑些,估计后面的教学过程能更多地展示老师和学生的精彩互动。
生:和谐、美好、富裕。
生:汇报棋类活动。
师:当时人们的吃喝有哪些?
生:喝酒。
师:我们喝的酒有哪些?
生:米酒、葡萄酒、
学生汇报酿酒的过程。
师:看酿酒过程的视频。
师:师:除此之外,你还知道汉朝有哪些特色、特别有意义的东西吗?
生:东汉蔡伦发明的造纸术、张衡发明的地动仪、还有中医华佗。
小结升华
师:刚才同学们了解了汉朝的方方面面。你有什么感觉?
《秦汉一统》教学实录和点评
执教:西关培正小学王嘉如实录和点评:宝源小学符婉琪何志权
教学环节
教学实录
点评
一、品尝美食,了解汉朝饮食文化
二、自主探究,了解汉朝的辉煌
师;“食在广州,味在西关”我们身处西关,每天都可以品尝各种美食老师让大家来尝尝美食吧,
生:品尝美食
师:看同学们吃着热闹,谁来说说,什么时候吃过这两种食品?感觉怎样?
1、从学生熟悉的广府饮食文化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王老师先从现代的广州饮食文化入手,让学生在快乐宽松环境下尝尝广州西关面食。因为学生对竹升面和饺子的熟悉,也感受到亲切的场景,所以能够引起很大的共鸣,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民以食为天”,学生课堂上反应很热烈,边吃边谈感受。此时老师即顺势让学生联想到面
师;去探访汉朝,你解决什么?
生:找地方住
教案与教学反思初中历史
教案与教学反思初中历史授课内容:秦朝与汉朝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秦朝与汉朝的建立和发展历程;
2. 理解秦始皇统一六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 掌握汉朝的社会制度和文化成就;
4. 能够分析秦汉时期对中国历史的重大影响。
二、教学重点
1. 秦朝的统一战争和改革措施;
2. 汉朝的社会制度和文化发展。
三、教学难点
1. 秦始皇的统一战争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汉朝的社会制度和文化成就。
四、教学方法
1. 导入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入课题;
2.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秦汉时期的重大影响;
3.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秦始皇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五、教学内容及过程
1. 秦朝的建立和发展(15分钟)
- 秦始皇的统一战争和改革措施;
- 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汉朝的社会制度和文化成就(20分钟)
- 汉朝的社会制度:封建制度、郡县制度等;
- 汉朝的文化成就:文学、艺术等。
3. 总结与思考(10分钟)
- 讨论秦汉时期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六、作业
1. 阅读秦汉时期的相关资料,写出对中国历史的重大影响;
2.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通过讲述秦朝与汉朝的建立和发展,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时期。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记忆能力较弱,需要增加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下节课应该加强教学中的互动性,鼓励学生多参与讨论,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历史领域的创新实践:《大一统的汉朝》教案的教学评估与反思
尊敬的教学评估委员会成员:我是一名历史学教师,近期针对《大一统的汉朝》教案开展了教学评估并进行了反思。
在本文中,我将分享具体的教学实践,以及对这些实践进行的评估与反思,尤其是在历史领域中创新实践的实践经验。
一、教案设计1、背景介绍:此次教案是基于中国大陆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的,其中旨在重点讲解汉朝的前期历史,以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和历史知识水平。
2、目标:教学目标是具体的符合课程标准。
本教案旨在通过多种方式拓展学生的历史知识并提高学生的评价和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同时,通过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实践环节:(1)研究报告:学生们需要在课前制作一份研究报告,以便更好地理解汉朝时期的各个部分。
(2)小组学习:教学分成小组完成,每个小组都有一部分任务,例如研究报告撰写、讨论等。
(3)演讲:在小组内规定时间内完成一个演讲,提出问题和观点,并且和其他小组进行交流。
(4)小册子:小组需要一同制作一本小册子,汇总他们的学习成果。
4、教师评估:(1)同学评估+小组评估:为了让学生自主学习并提高自我主动性,教师采用了同学评估+小组评估的方式。
每个同学需要尝试在每个小组内都承担不同的角色和任务,并且在小组内协调好工作分配。
同时,教师会对小组内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并根据结果立即提出指导建议。
(2)课后纪录:在每个课堂结束后,教师会记录每位学术展示和问题的表现,并给出鼓励和建议。
(3)问题反馈:教师还会向学生征求他们的反馈,听取他们对教师授课的反馈和意见。
反馈与差异非常丰富,与不同的人物和事件相关,其中需要耐心倾听,集思广益。
二、评估在这个特殊的教学环节中,我始终保持开放的心态和不断改进的精神。
我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和课堂表现,同时也很重视同学和小组的评估结果。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方式进行评估和反馈,以确保学生理解了课程内容。
以下是我对此课程的评估。
1、学术表现:我通过同学和小组内部的问题问答,以及课堂末尾的反馈和评价来评估学生的学术表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1、本节课贯穿了“人本〞的教学原那么,着重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才能。
并运用了现代的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这节课中“学〞“思〞“练〞三者结合,形式多样。
便于学生掌握根本知识,加强了迁移知识的才能。
3、老师和学生是处在平等对话的关系中,促进了学生主体与老师的协同成长,打破了原来沉闷的课堂教学,给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有待进步之处1、顺其自然、课堂生成性导入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这种高昂的情绪持续到学习完第一局部文景之治,在学习第二局部汉武帝的大一统时,学生略显疲劳,我还是按照教案设疑、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用笔勾知识要点,由于文字多、难度大外加学生疲劳等课堂气氛不够活泼。
对这局部教学可以把汉武帝大一统的原因、措施、意义分3部完成,先分析原因,再引导学生阅读政治上措施,然后思想上措施,由此老师自己归纳意义,〔因为比拟抽象〕引导学生理解记忆。
再如,学习汉武帝的大一统政治措施的背景由学生介绍完毕后,过渡“假如你是汉武帝,面对如此嚣张的诸侯王,你怎么办?〞由学生说“把他毙了〞,生集体答复。
假如由学生个别答复可能会更好的理解推恩削藩的2个步骤,课堂气氛会更活泼,当然由2张图形也表达出推恩削藩的2个步骤。
教学目的虽然实现了但气氛略显沉闷。
2、众生平等,关注边缘学生在阅读汉武帝的大一统时,文字多外加学生疲劳以及根底较差,有些学生在阅读时就偷偷休息,课堂效率不高,尽管我通过集体答复形式解决了设疑的问题,但确实存在滥竽充数的现象,在教学设计时我无视了边缘学生。
3、打破教材编排的束缚历史开展有一定线索,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感知历史本来面目,有些时候可以教材打破教材编排的束缚,采用多种手段和方法把历史根本问题讲清楚并让学生理解。
教学改革来自于对理论的反思、对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反思。
每一次反思都是对自身教学的再定位和考虑,也是一个认识自己和学生的过程。
我相信成长是一种美丽的痛苦。
《秦汉一统》教学反思
《秦汉一统》听课体会小长山乡中心小学刘宇晓2013.6前几天,听了我校刘云胜主任的品德与社会《秦汉一统》一节课。
本节课是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二部分《历史告诉我们》中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是1、知道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理解统一对国家发展的好处。
3、学会全面的看待历史人物。
4、学会计算历史年代。
本节课刘主任利用多媒体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对比的方法讲解这一节课,很好的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通过听课,我有如下体会。
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是综合性的学科,主要将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形成良好的习惯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它更是让学生走进历史,在认识祖国辉煌历史的基础上,了解祖国遭受屈辱和人民顽强抗争,进一步增进爱国主义情感。
它涵盖知识面非常广,地理、历史、生物科技、环保等相关知识,教材、教参上相关资料有限,学生只靠阅读教材和听教师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本节课涉及的历史地理方面的知识比较多,学生是刚刚接触历史,知道的不多,再加上我们农村的孩子,课外知识比较匮乏,必须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收集相关的资料,所以刘主任在上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图书室及网络上收集有关秦朝和秦始皇的历史资料,并将资料做概括,总结的处理,在布置任务之前,给学生一定的框架,例如,统一之前,统一之后,统一后的变化,及秦始皇这个人物等。
在课上激发学生的情感,刘主任是先设置问题,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将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归位,并讨论这些资料说明的问题,从中总结领会本课的知识点,完成本堂课的学习目标。
在引导梳理教材内容与收集到的资料的过程中,借助图片视频等课件,增加原本离我们很远的历史的直观性,借助感性认识来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和事件发生的意义,掌握本课的重点。
这一节课,总体看,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学手段丰富,是一节较好的课。
秦汉一统——汉朝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点评[合集五篇]
秦汉一统——汉朝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点评[合集五篇]第一篇:秦汉一统——汉朝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点评《秦汉一统——汉朝》长海县小长山乡中心小学刘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了解汉朝的多方面成就,了解汉朝的主要历史人物,及他们对汉朝乃至当今中国的影响。
进一步增强爱国主意和民族自豪感。
2、教给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3、从传统饮食感受古代与现代生活的联系,以及中华文明的悠久。
4、感受苏武、张骞为沟通民族友好、促进中外交流而忠贞不渝、坚毅顽强的开拓精神。
学情分析:因为是借班上课,提前没有机会布置学生查找资料,可能学生对这一部分还是比较陌生的,了解的也不多,所以我就准备了大量的资料,供学生上课交流参考。
同时也准备了几个视频图片以吸引学生,引起他们的兴趣。
五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历史,所以这节课应注意对学生进行方法上的传授。
本着先学后教,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原则,整堂课尽量让学生主动去探究。
但因是初学历史,所以可能操作起来需要一个过程。
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课伊始,我们一起把朝代顺序复习一下。
齐读朝代顺序歌。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秦朝之后,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二个统一的封建王朝——汉朝。
通过预习,对于汉朝,你都知道什么呢?二:提出问题关于汉朝,你还想知道什么呢?(学生提出问题)在小组内提出你想要知道的问题,并把它记录在你们组的问题单上。
学生讨论、汇报问题。
学习一个朝代的历史,我们可以从对这个朝代发展有深远影响的人物事件和成就入手。
汉朝是饺子面条的起源时代,所以这节课我们探究这三个大问题,好吗?1、汉朝的饮食——饺子面条。
2、汉朝有哪些著名的历史人物?3、汉朝的成就?你觉得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解决这些问题?(网络、书籍、电视、访问)三、解决问题首先,把你从书中知道的和在资料上了解到的内容,在小组内和同学交流一下。
秦朝一统教学反思(精选五篇)
秦朝一统教学反思(精选五篇)第一篇:秦朝一统教学反思秦朝一统教学反思反思一:秦朝一统>教学反思“秦朝一统”承接“变革与争霸”和“百家争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教材从不同方面描述了秦朝采取的中央集权的各种举措,突出了秦的统一对中国历史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如何客观评价秦始皇,对今后学习不同时期的历史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
本节课的涉及到秦朝统一的过程、原因、巩固统一的措施、秦朝的疆域等,重点是秦统一和巩固统一的措施。
难点是“焚书坑儒”的认识评价,及对秦始皇功过的评价。
一节课下来反思如下:教学环节设计比较合理。
根据本框内容,突出秦巩固统一的措施这个重点。
以情境为切入口,运用史料,引导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从而运用信息理解秦始皇巩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及作用。
本课有三大环节,一、“秦皇扫六合”,统一天下;二、“秦始皇解难题”,巩固统治;三、“秦始皇功与过”,评价秦始皇。
由浅入深,把秦的统一、秦统一采取的措施,以及秦始皇的评价有机串联起来。
线索较为清晰。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前面两个环节处理较好,尤其是秦始皇为巩固统一所采取的举措。
创设情境、运用史料,解决疑难,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学生思维的训练,提升了学生获取信息并运用信息解决疑问的能力。
学生参与较为积极,出现一些闪光之处。
比如:讲到秦始皇“焚书坑儒”措施,学生能够从具体的历史背景说明此项措施实施的原因及目的。
能够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待具体的史实。
而在第三环节,评价秦始皇。
由于自身未能较好地把握学情,未能深入地引导学生去评价历史人物,只是较浅地讲述了一下。
类似于蜻蜓点水,是本课教学的败笔之处。
教学过程中,始终突出运用历史资料,还原历史本色。
学历史重在论从史出,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运用,引导学生得出历史结论。
教学过程中,甚至将一些较难的文言文资料翻译成白话文,既不改变历史的史实,也做到了让学生读得懂、看得明白。
《大一统的汉朝》课后说课
《大一统的汉朝》课后说课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我是来自清凉店中学的历史教师李培源。
今天我我将对七年级上册《大一统的汉朝》这一课进行课后反思性说课。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八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加以说明。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首先为大家进行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继秦的统一之后,汉朝创造了一个大一统的局面。
特别是在汉武帝时期,这个时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鼎盛时期。
所以本课的内容在中国古代史的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学情分析:在教学过程当中对教材的分析固然重要,那么对学生学情的分析也同样重要。
七年级学生对历史课充满新鲜与好奇,感性思维较强,理性思维正在形成。
我校学生具备一定自主学习能力和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但在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上还需提高。
因此在课前设计导学案让学生提前预习,以便将预习成果在课堂上展示。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三、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逐步感知人类在文明演进中的艰辛历程和巨大成就,学习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培养对历史的理解力。
结合学生当前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①知识与能力:理解“休养生息”“文景之治”的含义,掌握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在政治、思想上采取的措施。
②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生展示“诸子百家”核心观点,深入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深刻含义。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汉武帝这位有着宽阔胸襟、雄才大略的政治家的人格魅力,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对英雄的崇敬之情。
四、教材重点、难点: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结合教材和新课标的要求我设立如下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在政治、思想上采取的措施。
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五、教法学法指导: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所确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①教法分析: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主动求知为主,教师引导、点拨为辅,我计划采用引导发现法、活动探究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发布者:徐重礼课标要求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皇帝制度建立的条件、主要内容、特征和历史影响;(2)掌握秦朝三公九卿的设置和职责,评价秦中央官制的特征和影响;(3)掌握秦朝郡县制全面推行的背景、概况和影响;(4)分析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对秦朝及后世历史发展起到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
(5)分析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作用及影响①绘制秦朝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示意图②秦朝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既是巩固统一的需要,也是巩固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
通过具体内容及其深远影响讲述,增强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③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封建皇帝。
通过具体史实讲述,增强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历史插图学习法:利用人物画像,文物图片,历史专题片,感知历史表象,再造历史形象,对历史人物加深记忆和理解。
(2)阅读法、讨论法、绘制示意图法(3)评价人物和事件的方法:①将历史人物和事件还原到当时特定的历史时间、空间,抓住有关的内在联系;②注意分析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时代属性、社会属性和阶级属性;③正确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解决问题,联系史实,客观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及事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称雄的分裂局面,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大一统思想从此深入人心。
(2)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封建经济和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也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
教学重点: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及影响教学难点: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的概念、政策措施,并具体分析其历史作用与影响;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秦汉一统教学反思
《秦汉一统》教学反思《品德与社会》学科是综合性的学科,主要将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形成良好的习惯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秦汉一统》一课主要为了让学生掌握和了解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引导学生理解统一对国家发展的好处,我们应学会全面看待历史人物,学会计算历史年代。
课文所涵盖知识面非常广,课文内容涉及到了地理、历史等相关知识。
本课的教学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要让学生走入距离现在久远的中国历史中,去认识历史阶段的发展,去评价历史以及历史人物给社会发展带来的推动作用,去感受历史文化给现在生活带来的影响。
而两个陌生的朝代如何能形象地展现在眼前,需要大量的历史资料。
教材、教参上相关资料有限,学生只靠阅读教材和听教师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课前,我让学生搜集有关秦始皇的介绍资料,并且让学生准备评论秦始皇的是非功过;让学生搜集秦陵兵马俑的图片并打印出来。
这些课前准备不但体现了课标中让学生学会搜集和整理资料的目标,还让学生学会初步整理和运用这些资料。
这样也加深了学生对秦汉历史的了解。
课堂教学过程中,我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主动提问,逐一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和疑难,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是教与学的全过程。
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两点:第一、深刻把握教材,依据文本设计问题。
第二、密切联系实际,认真分析解决。
教学设计中,我比较注重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学会提问、学会分析、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让学生认识统一对社会发展的意义,结合课本上的图片,课堂上创设当今社会的经济和现实生活的买卖活动场景,学生自然可以分析得出统一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对社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本课时的教学中,有认知的发言,有体验的活动,有真实的体会。
可以让学生在如一场历史遨游又如一次感知表演中,获得本课的学习内容,升华本课的内涵思想,激发爱国情感,达到本课的学习目标。
《大一统的汉朝》教学活动及思考
师: 我们再来看材料 , ( 幻灯片展示资料 “ 海 内安 宁,
家给人足。 ” ——《 资治通鉴》 “ 都鄙廪庾尽满, 而府库余
财。 京师之 钱 累百 巨万 , 贯 朽 而不 可校 。 太仓 之 粟 陈 陈相 因,充溢露积于外 ,腐败不可食 。 ” ——《 汉书 ・ 食货
为进 入 新课做 好 铺 垫 。 )
过恩惠来使百姓臣服 , 这就是以德化民。说到提倡节俭 , 二、 讲授 新课 汉文帝是以节俭著称的,请 同学们阅读教材小字部分。 师: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汉朝 的历史 , 大一统的汉朝 。 ( 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 同学们看题 目, 以你 的理解 , 大一统是什么意思呢? 师: ( 幻灯片展示秦陵兵马俑和汉文帝的霸陵) 这两 生: 很大的统一 , 领土很大…… 位皇帝的陵墓有什么区别? 师: 其实大一统不仅仅指的是领土上的统一 , 它还 生: 秦始皇的陵墓豪华 、 奢侈 ; 汉文帝的较为简朴。 指的是 国家在政治 、 经济 、 军事、 思想等方面实现高度的 师: 想想两个皇帝治理国家的不同结局, 有什么感想? 中央集权 。( 幻 灯片展 示含 义。 ) 生: 不能奢侈 , 否则就不得人心 了; 要节俭。( 得 出结
一
、
生: 我 是朝 鲜族 … … 师: 我们来看景帝说过的话 , ( 幻灯片展 示材料 “ 农, 师: 我也是少数民族 , 那你们看看我像哪个民族的? 天 下之 本也 。黄 金珠 玉 , 饥 不 可食 , 寒 不 可衣 , …… 其令 ( 学 生猜 测 … … ) 郡国务劝农桑。” ——汉景帝)我们将其概括为奖励农 师: 我是蒙古族 的, 没看出来吧。 在座的同学大多是 桑 , 农桑就是种植农作物和养蚕 , 泛指农业生产 。 汉族的 , 我们平时说的话也叫什么?写的字呢? 这些都 ( 设计意 图: 培养学生从历 史资料 中获取和概括历 与一个朝代有关 , 同学们知道是哪个朝代吗? 史信 息的 能 力。 ) 生: 汉语 ; 汉字 ; 汉朝。 师: ( 幻 灯 片展 示 关 于 以德 化 民 的 资料 :不株 连 九 师: 上节课我们学习过了西汉的建立 , 我们一起来 族 , 不 诛 罚 无 罪之人 ; 废 除诽谤 有 罪的 法令 , 取 消 肉刑 ;
秦的统一教学反思(大全)
秦的统一教学反思(大全)第一篇:秦的统一教学反思(大全)《秦的统一》教学反思秦朝的统一承接变革与争霸,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教材重点讲述秦朝采取的各种措施,突出秦的统一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一、创设情境导入教学,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的能力.以《英雄》剧照并配主题曲导入.简单介绍影片主要内容,引入本节新课学习.二、让学生感受历史,参与课堂.诱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走进历史情境,体验人物心灵,思考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本课中就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是秦始皇,你统一六国后怎样巩固自己的江山?学生积极讨论,课堂效果良好。
三、多种教学方法来教学目标.比如对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巩固措施的讲解.政治上采用图表式,条理清楚;对交通则采用图片方法;而在经济措施上通过《楚人卖母》的故事让学生明白统一货币促进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对巩固统一起的重要作用.由于本节课内容多,放手让学生去解决问题的时间比较少,留给学生展示的时间比较少,讨论问题只是蜻蜓点水.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一定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第二篇:秦统一中国教学反思《秦统一中国》教学反思《秦统一中国》这一课在整个中国古代史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秦王嬴政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的混战局面,完成了封建国家的统一,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局面。
研究教材后,我结合学情,将本课的重点确定为秦的统一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和作用,难点则是理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这个概念。
怎样才能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学得条理清晰又印象深刻呢?我在教学设计方面想了不少办法。
2新课导入首先,导入部分我用了平时学生熟悉喜爱的电影的方式,用故事背景与本课相关联的《英雄》这一电影导入,以学生所喜闻乐见的电影来引出本课的“男主角”——嬴政最合适不过。
学生们在课堂上一下子就想出来,可见这个环节设计还是可以的。
3统一天下其次为了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秦灭六国统一天下的过程,我特意结合谐音记忆法“喊赵薇去演戏”总结出秦灭六国的顺序口诀——韩赵魏楚燕齐。
大一统的秦汉帝国教后反思
课后反思一节课的时间复习一个单元的内容,知识容量大,涉及面广,历史教师要在众多的史实中找出一条主线来统领所授知识,理清线索,相对来说趣味性降低、知识性增加、水平要求提升。
这堂复习课上完之后,深深地感觉讲好一堂历史复习课,并不是件易事。
对于本节课的复习,成功地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结合。
1.主导与主体相结合:“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始终是我追寻的目标。
课堂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单元与专题相结合:整合是对整个教学内容的归纳概括,是这个节课的“点睛之笔”。
引导学生发掘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对所学内容实行归纳梳理知识线索,提炼出教学内容的精要,把本单元的内容整合为1个局面、2个人物、3个政权、4个专题。
1个局面即“统一”, 2个人物即“秦始皇、汉武帝”,3个政权即“秦朝、西汉、东汉”, 4个专题即“政治篇”“经济篇”“关系篇”“文化篇”。
通过整合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升华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3.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社会热点具有社会知晓度高、覆盖面广的特点,中学生对这些问题比较注重,引入课堂,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能使课堂变得生动、深刻,并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节课我成功地把“一带一路”相关的内容,为创设教学情景所用,为热点聚焦练习所用。
4.讲解与练习相结合:依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导学案,调动学生的手、脑、口各种器官,实行各种形式的练习,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判断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对学生在知识掌握或学习方法上存有的不足,实行有针对性地补偿教学,直至教学目标最终完成。
不足之处:1.时空结合不足: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有不足之处。
对于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的时期,统一国家是秦汉时期最重要的特征这个问题。
除了课堂中设计的秦统一的原因、概况、意义三个问题外,应补充《秦朝疆域图》,使学生形成更加清晰的时空概念。
《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教学反思
《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教学反思《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教学反思1本节课选自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教科书社会第三册第五单元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的第一课《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秦始皇、汉武帝。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秦始皇、汉武帝对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所做出的贡献。
并让学生了解多民族统一国家形成的时代。
重点是两位先人对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做出的贡献;难点是多民族统一国家形成的时代背景。
教学过程;本节课由两部分组成;1、秦始皇统一中国;2、汉武帝开拓疆域。
秦始皇统一中国,是本课的一个教学重点。
课文主要讲了三个内容;1、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过程。
重点是要交代清楚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背景是在七国并立、连年战争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开始的。
2、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巩固统一的措施。
讲授时介绍秦始皇从政治、经济、所采取的措施。
3、修筑万里长城。
讲明修筑万里长城的原因及有关事情,和在现代的功用。
汉武帝开拓疆域,是本课的又一教学重点。
介绍本课的又一教学重点,主要讲三个方面的内容:汉武帝统治时期国家的情况。
安排这一内容有两个目的:1使学生更多地了解汉武帝及其统治时期我国的情况。
汉朝,尤其是汉武帝统治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前期的一个高峰。
所谓“汗堂盛世”的“汗”,主要指这一时期。
学生了解这一内容,有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也为将来学习历史奠定基础。
2、为了面讲汉武帝组织反击匈奴的战争作铺垫。
教学反思《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教学反思2本节课选自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教科书社会第三册第五单元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的第一课《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秦始皇、汉武帝。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秦始皇、汉武帝对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所做出的贡献。
并让学生了解多民族统一国家形成的时代。
重点是两位先人对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做出的贡献;难点是多民族统一国家形成的时代背景。
教学过程;本节课由两部分组成;1、秦始皇统一中国;2、汉武帝开拓疆域。
大一统的汉朝教学反思
大一统的汉朝教学反思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重要的时期,其教育制度对于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汉朝实施了一系列教育政策,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和普及。
然而,在走向大一统的过程中,汉朝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与反思。
本文将对大一统的汉朝教学进行反思,并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一、教育的功利性在汉朝时期,教育注重实用性与功利性,主要目的是培养人才以服务于皇室和政府。
教学内容偏向于经学、法律和政治等方面的知识,以培养合格的官员和公务员。
这种功利性的教育导致了对其他学科的忽视,使得文化艺术、科学等领域的发展受到限制。
教育应该不仅仅追求功利性,更应该注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在教育中应该加强对人文科学和艺术等方面的培养,以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二、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汉朝时期,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都城和重要城市,富人家的子弟更容易接受良好的教育。
贫苦人民的子女则很难获得良好的学习机会,教育机会的不平等现象明显存在。
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使得社会阶层固化,限制了社会发展和进步。
教育应该是人人享有的权利,应该促进教育机会的公平和平等,以实现社会的持续进步。
三、教学方法的单一性在大一统的时期,汉朝的教学方法主要以讲授为主,缺乏互动和实践环节。
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只是单向传授知识,学生缺乏主动参与和思考的机会。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应该提倡互动和实践式的教学方法。
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能力,通过实践和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思想教育的过于约束汉朝时期,思想教育过于约束,主张贵族教育和功利主义。
严格的思想教育制度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导致了知识的局限性和思想的僵化。
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人格培养和思辨精神,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想空间和知识渠道。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创造力。
总结:汉朝时期的教育政策在推动教育发展和普及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与反思。
教育应该注重全面发展,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推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及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和思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汉一统——汉朝》
长海县小长山乡中心小学刘杰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汉朝的多方面成就,了解汉朝的主要历史人物,及他们对汉朝乃至当今中国的影响。
进一步增强爱国主意和民族自豪感。
2、教给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3、从传统饮食感受古代与现代生活的联系,以及中华文明的悠久。
4、感受苏武、张骞为沟通民族友好、促进中外交流而忠贞不渝、坚毅顽强的开拓精神。
学情分析:
因为是借班上课,提前没有机会布置学生查找资料,可能学生对这一部分还是比较陌生的,了解的也不多,所以我就准备了大量的资料,供学生上课交流参考。
同时也准备了几个视频图片以吸引学生,引起他们的兴趣。
五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历史,所以这节课应注意对学生进行方法上的传授。
本着先学后教,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原则,整堂课尽量让学生主动去探究。
但因是初学历史,所以可能操作起来需要一个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课伊始,我们一起把朝代顺序复习一下。
齐读朝代顺序歌。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秦朝之后,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二个统一的封建王朝——汉朝。
通过预习,对于汉朝,你都知道什么呢?
二:提出问题
关于汉朝,你还想知道什么呢?(学生提出问题)
在小组内提出你想要知道的问题,并把它记录在你们组的问题单上。
学生讨论、汇报问题。
学习一个朝代的历史,我们可以从对这个朝代发展有深远影响的人物事件和成就入手。
汉朝是饺子面条的起源时代,所以这节课我们探究这三个大问题,好吗?
1、汉朝的饮食——饺子面条。
2、汉朝有哪些著名的历史人物?
3、汉朝的成就?
你觉得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解决这些问题?(网络、书籍、电视、访问)
三、解决问题
首先,把你从书中知道的和在资料上了解到的内容,在小组内和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
教师参与到小组内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交流。
1、饺子、面条。
饺子、面条可是我们今天最常见的食物了,你们家一般在什么时候一定会吃一顿饺子?
学生自由说。
我们北方人有一种习俗,逢年过节,迎亲待友,总要包顿饺子吃,饺子已经成为我们的一大主食。
你知道饺子的来源吗?学生交流饺子的来源
各种说法虽然不同,但都反映出饺子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当你吃着滑润适口、滋味鲜美的水饺时,怎能不赞美我们文明古国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呢?发展到今天,饺子虽然还是饺子,但是形、色、味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你知西安的饺子宴吗?
学生交流资料,教师播放饺子的图片。
除了饺子,还有一大面食——面条。
面条在哪一天一定会吃的?(过生日那天)我们叫它长寿面。
你最爱吃什么面?学生自由说。
继续交流面条的资料。
播放面条的图片。
除了形状,做法也有了改变,多种多样。
在汉朝,不仅饺子面条丰富了人们的饮食,还出现了饼和馒头。
所以在我国的饮食文化中,北方人喜欢吃面食,就始于汉朝。
2、汉朝有哪些重要的历史人物?
汉朝著名的历史人物有很多,我们选择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来了解。
教师特别崇拜汉武帝,我们先来了解他好吗?
学生小组汇报汉武帝的资料。
教师补充。
汉武帝时期还有许多名垂千古的英雄人物,你都知道谁?
苏武:苏武出使匈奴的目的是什么?他为此付出了多少年的代价?你认为他值得吗?为什么?
张骞:学生交流张骞的资料。
然后教师播放张骞出使西域的视频还有路线图,并解说,商人们沿着他的足迹,与各国进行着贸易往来,所以有了“丝绸之路”。
对于丝绸之路你了解多少?学生交流丝绸之路的资料。
师补充。
张骞和苏武身上最可贵的精神是什么?学生交流想法。
卫青、霍去病:还有两个人,他们一个是舅舅,一个是外甥。
征战沙场,立下赫赫战功,他们是谁?播放汉匈之战的视频。
赞美他们二人的诗句。
学生交流张衡、司马迁、张仲景、华佗的资料。
教师小结:汉朝的这些著名人物推动了汉朝的发展、促进了汉朝的强盛。
汉朝还有一些成就可能我们已经无法追溯它到底应归功于谁,但它确实也推动了汉朝的发展。
学生交流汇报农业、丝织业、瓷器、铜奔马、文字、领土方面的发展。
教师补充。
四、教师总结汉朝在历史中的地位。
五、今天的交流就到这里,希望课后同学们能够继续走进汉朝、了解汉朝。
六、作业。
教学反思:
汉朝是一个特别强盛的时代,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探究了解的方面。
书上的资料有限,学生只靠阅读教材和听教师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本节课涉及的知识比较广泛,学生刚刚接触历史知识,知道的不多,但课前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收集相关的资料,所以上课前,应给学
生足够的时间搜集有关汉朝的人物和成就、以及饺子面条的资料。
应该给学生明确任务,指导他们查找的方向。
饺子和面条就是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食物了,所以这一部分学生特别感兴趣。
但是在感兴趣、爱吃的同时,也应让学生感受饺子面条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饮食也是一种文化传统。
在课上应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提出问题这一环节我觉得学生并没有把他确实想知道的问题说出来,而是在猜想:教师希望我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所以感觉有时还是束缚了学生的想法,捆绑了他们自由翱翔的翅膀。
在交流资料时,应把资料上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最好能用自己的话表达出主要内容,也能锻炼学生整理资料、复述、归纳的能力。
这些都有待于加强。
今后的品社教学中我会钻研教法,转变角色,先学后教。
让学生能够其乐融融的学习品社课。
使品社学科变得更加有意义。
点评:
本课教师用了问题解决学习方式,在明确学生已知信息和想知问题的基础上,学生通过独立自学、小组合作和全班交流的形式,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整节课中,学生在说、在问、在探究解决问题,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把握着教学流程,启发学生寻找学习方法,点播历史知识的方法,对学生汇报的内容做适当深入的点播,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本节课中,每位学生都认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分工明确、组织有序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有效地解决了他们自己提出的问题。
从听课状态可以看出,学生很喜欢这堂课的学习,对历史知识的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教学中之所以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教师制作了丰富多彩的教学课件,直观形象的画面,重点语句的点播,视频资料的解说等都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还激起了学生进一步研究历史知识的兴趣。
同时,在本课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学生课前的预习还有待于指导
和训练;课堂上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单一,仅限于查阅文本资料。
教师讲得还是有点多,对学生不放心,所以放不开手,显得教师教的累。
点评者:栾源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