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极格局(一轮复习)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备精品:世界格局的变化
第二十一章世界格局的变化【单元特征】总体特征: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新科技革命方兴未艾。
政治特征:两极格局解体,从短期看是“一超多强”格局,长远看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经济特征: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成为世界经济的两个主要趋势。
科技特征:第三次科技革命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进行,对人类社会各方面具有深刻影响。
【考点清单】1.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解析】本节考点在高考中相对较冷。
从2008、2009年考纲提法较简略分析,本考点应主要分析“剧变”和“解体”的共同原因与教训。
对“东欧剧变”应了解其剧变过程、剧变方式并分析剧变原因;对“苏联解体”应按照局面失控——解体加速——解体完成的线索理清主要知识点并分析解体原因。
2.世界政治的发展和地区冲突:(1)冷战后的国际形势;(2)霸权主义和地区冲突。
【解析】本节考点是20世纪第三次世界格局变化,与时事政治结合紧密,故高考对其十分重视,历年都有考查,且题型多样,本节已成为高考的重点和长效热点。
对“冷战后的国际形势”应突出世界形势的总趋势并分析“一超多强”局面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对“霸权主义和地区冲突”应重点分析地区冲突的原因(美国坚持霸权主义、长期形成的深层矛盾等)。
3.世界经济的发展(提法变得更简略)。
【解析】2008、2009年考纲与往年相比,提法变得较简略,这不是说本考点不重要,而是要从整体上把握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两个主要趋势并注意全球化、知识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观念三个概念的联系。
本节考点是历年高考的重点和长效热点,复习时要力争准确、全面。
对“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应重点分析全球化的原因、实质、评价和运行机制,了解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分析全球化和区域化的联系与区别;对“知识经济的兴起”应了解其兴起时间、地点、特点并分析全球化、知识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观念三个概念的联系;对“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应主要了解生态平衡破坏与应对方案、恐怖主义的危害。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8.1两极格局的形成(必修1)
【史论要旨】二战后形成的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和以苏 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对峙的‚冷战‛格局,取代了长期以来 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
美苏“冷战”的表现、特点 阅读以下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材料一 全世界自由的人们指望着我们支持他们维护他们的自由,
我们就可能危及世界和平——而且肯定会危及我们自己国家的利
塔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其实质是
美、苏两分天下。 ②两极格局是以美、苏为中心,以两大军事政治集团、两大阵营 全面对抗为特点的格局。 ③而冷战是美苏对抗的主要形式。
(2)联系
①雅尔塔体系的建立是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即奠定了战后 两极格局的框架。 ②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 尔塔体系,雅尔塔体系下两极格局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战 的加剧又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 ③一般说来,两极格局的瓦解,也就意味着冷战局面的结束、雅 尔塔体系的瓦解。
2.(2010·广东文综·T22)1959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斯科举
办。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工人阶级决不
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当场引起了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 对。这反映了当时( )
A.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
B.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急需打开苏联市场 C.苏联轻工业发达,不需要进口这些器具
业落后,C项也排除。
3.(2010·海南单科·T21)美国历史学家沃尔夫·拉弗贝在20
世纪70年代说:“一部美国外交史,冷战绝非是其中值得大
书特书的光辉篇章。”可以为这一论点提供依据的首选历史 事件是( )
A.柏林危机
C.越南战争
B.古巴导弹危机
D.中东战争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讲义-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讲义复习目标1.了解冷战时期的典型事件,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
2.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知识点冷战与两极格局1.冷战(1)含义: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逐步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
(2)原因:美苏两个社会制度完全不同、战时同盟基础不复存在、国家利益严重冲突、意识形态尖锐对立。
(3)开始标志:1947年3月,杜鲁门发表被称为“杜鲁门主义”的演说。
(4)主要表现项目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政治杜鲁门主义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马歇尔计划经济互助委员会军事1949年,成立“北约”1955 年,成立“华约”(1)形成: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苏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2)特点①“不对称”的两极格局:美国及其盟国的总体实力始终强于苏联及其盟国。
②“不完全”的两极格局:有些国家处于两大阵营之外,如印度、印度尼西亚等。
知识点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1.冷战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1)呈现特点:既有缓和,又有激烈的冷战对抗。
(2)典型事件:发生了第二次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
2.多极力量的成长(1)表现西方阵营逐渐分化①西欧:欧洲共同体的成立和发展②日本:经济的“起飞”及其要成为“政治大国”的追求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①原因:苏联的大国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②表现:东欧国家反对苏联控制的斗争,中苏关系的破裂中国崛起①标志事件:拥有“两弹一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等②意义:中国成为国际社会中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第三世界的兴起1955年万隆会议及1961年兴起的不结盟运动,是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重要标志知识点两极格局的瓦解1.美苏关系时期特征表现20世纪70年代日趋紧张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实施“战略防御计划”1985年以后走向缓和建立多层次对话机制;裁军取得重要进展;苏联实行战略收缩(1)原因①苏联放任西方对东欧的“和平演变”攻势。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17 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17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1.背景(1)实力变化①西欧和日本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
②苏联实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增大。
(2)基础框架:雅尔塔体系以美、苏为主导,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3)根本原因: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
2.表现(1)开始标志: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以“遏制共产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杜鲁门主义----”。
(2)对峙表现年“++++华约----”成立,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方法技巧]1.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措施2.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3.影响(1)世界局势紧张,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相交织。
①欧洲: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支持下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②亚洲:二战后朝鲜分裂;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先后爆发++++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③拉美:1962年,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美国发现并武装封锁古巴,苏联被迫撤走导弹。
(2)美苏未发生直接武装冲突,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思维导图]“冷战”下的国际关系[答题术语]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苏为主导的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深刻影响了战后世界形势的发展。
2.杜鲁门主义是美国政府提出的对外政策纲领,是美国国家实力、国家性质及国家利益的体现,是美国对外扩张的表现。
3.马歇尔计划决不仅是一项紧急援助计划,实际上是通过经济手段达到稳定资本主义秩序、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的目的。
4.1949年,在美国的支持下,德国西部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国一分为二。
5.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形成,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
考向预测:两极格局的形成《杜鲁门回忆录》:“(1947年)我也希望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高优指导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2讲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课件 岳麓版
1.命题特点 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这一知 识点,高考侧重考查“冷战”的内容和影 响;对“多极化趋势的发展”这一知识 点,高考重点考查促进多极化发展的因 素,而欧洲共同体的建立和发展则是重 中之重 2.复习方法 重点:美苏冷战的背景、表现以及冷战 的影响。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和影响也 应给予重视 注意:注意与经济模块的联系,分析政 治现象出现的经济根源
-3-
单元导言 考纲考情
考纲展示
美苏两极对 峙格局的形 成 多极化趋势 在曲折中发 展
两极格局的 瓦解和多极 化趋势的加 强
五年考 题统计
考点指向 备考指南
——Biblioteka 2013 课 标全国 Ⅰ,32 题
2015 课 标全国 Ⅱ,35 题
2013 课 标全国 Ⅰ,34 题
欧洲走 向联合 的原因
两极格 局的确 立与解 体 欧洲格 局的变 化
第六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2-
单元导言 考纲考情
世界政治格局是指世界上主要政治力量通过一系列的抗衡、分 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结构。这种结构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 的状态,但其力量对比又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因而,任何政治格局 都不会是一成不变的。
战后国际风云变幻,国家实力此消彼长,国际格局也在发生着不 断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 义国家阵营和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双方相互对峙形成冷战格 局。20世纪60年代,西欧国家走向联合道路,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 国,不结盟运动兴起,世界格局出现了多极化趋势。20世纪90年代 初,随着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 流,缓和与动荡并存,总体上趋于缓和。当前的政治格局呈现多极 化趋势,具体表现为“一超多强”的局面。
第25课两极格局的形成一轮复习 PPT
杜鲁门主义
冷战开始的标志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总统在国会发表咨文:
余相信美国之政策要端在支持自由之 民族以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之征 服企图。
公开反共产主义 反苏联
马歇尔计划 杜鲁门主义
西欧 经济援助 政治控制
马歇尔计划
稳定资 本主义 制度
拉拢
东 欧 各 国
孤立苏联、 遏制共产
主义
探究:杜鲁门曾经说过,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 是一个胡桃两半,你认为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积极: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有利于 世界和平。
2、二战后,美国冷之战所以形选势择图“冷战”这种方式与苏
联对抗其直接原因是
A 国家利益美
B 军事力苏量均衡
C 杜鲁门主义的限制 D 苏联建立华约组织
3A、北1约96和2年华古国约巴的导军弹事事对件抗反映的联国际关系特征是
B 美国与苏联争夺古巴
C “冷战”形势下的美苏争霸
经互会的宗旨是,通过经济互助、技术合作和交流 经验,促进会员国的经济发展。
怎 么 会 有 这 堵 墙 ?
登墙眺望亲人居住的地方
想看看墙的另一侧
德国分裂
苏联占领区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柏林墙的正式名称 叫"反法西斯防卫墙",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东 西方冷战关系的产物。
美、英、法三国占领区先后合并为西 方占领区,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两极格局的本质)
探究: 什么是“冷战”?冷战又是如何形成的?
含义:“冷战”泛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 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了武装进 攻(即“热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包括相 互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制度、经济割据、 军事对峙等。
高考全国卷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考点21两极格局的形成
[跟进题组] 1.1949 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时的宗旨强调:北约在 坚持“集体防御”职能的同时,基于在“民主、人权、法治方 面的共同价值观”,将“为保证欧洲公正持久的和平秩序而奋 斗”,致力于建立一个完整、自由、统一的欧洲。这一宗旨( C ) A.确保了欧洲的持久和平 B.加强了美国对欧洲的控制 C.推动了欧洲走向一体化 D.缓和了欧洲各国之间的矛盾
第1部分 必考部分必修1~3
第五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与现代中国外交
考点21 两极格局的形成
第 1 步 分层理解教材 夯实基础 突破疑难
一、美苏“冷战” 1.背景 (1)实力变化 ①西欧和日本衰落,_美__国____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②__苏__联_______实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影响增大。 (2)基础框架:雅尔塔体系以美、苏为主导,奠定了战后两极 格局的框架。 (3)根本原因: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__国__家__利__益__上矛盾加 剧。
(2)政治影响:马歇尔计划的实施使西欧从战后初期的财政 拮据及由物资紧缺而引发的限量配给的局面中摆脱出来,减少 了人们对政府的不满,稳定了政治局势。同时东欧国家拒绝参 与该计划,被认为是宣告战后欧洲分裂的最重要的征兆之一。 因此有学者认为,“马歇尔计划是走向‘冷战’的最后一步”。
(3)其他影响:马歇尔计划与布雷顿森林体系一起,在无形 中促进了西欧地区自由贸易的发展,客观上推动了欧洲一体化 进程。
资本主义世界对社会主义
国家的经济封锁
1949 年成立“北约”,这是 1955 以对抗“北约”,标志着
事
要行动
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6.影响: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出现,美苏两极格局 形成。
二、“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1.国家分裂 (1) 德 国 分 裂 : 1949 年 , 德 国 西 部 和 东 部 先 后 成 立 了 __德__意__志__联__邦__共__和__国________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2)朝鲜分裂:南部和北部分别建立了_大__韩__民__国____和朝鲜民 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赣榆县外国语学校高考一轮复习历史课件: 两极格局的形成
Back
“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 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 线的后面,坐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所有这 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不 仅以这种或那种形式屈服于苏联的势力影响,而且还 受到莫斯科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
局 部 热 战
朝鲜战争
一、背景
1、雅尔塔体系的确立 2、二战改变国家实力
(政治力量决 定政治格局)
3、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以及国家利益的冲突
二、形成 1、美国的“冷战”政策
政治:杜鲁门主义 经济:马歇尔计划 军事:建立北约
2、苏联的应对措施
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经互会 华约 --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这期间美国向越南投 下了800万吨炸药,远 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各 战场投弹量的总和,造 成越南160多万人死亡 和整个印度支那1000多 万难民流离失所
战争长达12年,5.6万 余人丧生,30多万人 受伤,耗资4000多亿 美元。美国在越南的 军事卷入规模大,时 间长,造成了无法估 量的心灵创伤。
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 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 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 对行动。
Back
两极格局是怎样形成的?(过程)
美
铁幕演说 (1946) 序幕
杜鲁门主义 开始 (1947) 马歇尔计划 (1947) 北约成立 (1949)
形成
苏:
共产党和 工人情报 局 (1947)
经互会 (1949)
华约成立 (1955)
一轮复习: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 课标: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 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一、两极世界形成的背景:从盟友到对手
• 1、二战极大的改变了世界各国政治力量的对比。 • ①西欧、日本普遍衰落 • ②美国经济军事实力膨胀,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 国。 • ③苏联实力增强,社会主义阵营壮大。 • 2、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四)美苏争霸期间对中国采取的政策及原因
• 20C60年代: • 美国孤立和反对中国,原因是敌视社会主义的中国, 对新中国的发展壮大感到恐惧和不安;苏联推行霸权 主义政策,造成苏中关系逐步恶化,原因是双方意识 形态方面的分歧和苏联企图控制中国。 • 20C70年代: • 美国同中国关系实现正常化,原因是这时在美苏争霸 中苏攻美守;苏联加紧对中国进行压制和军事威胁, 以致中苏关系严重恶化。 • 80年代中期后:苏联开始同中国改善关系,原因是国 民经济军事化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美国同中国的 关系时好时坏,原因是美国仍没有放弃霸权政策,推 行强权政治。
• ③军事上: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 • 资义: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49) • 影响: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一个重要 行动,加剧了“冷战”的程度。 • 社义:《友好合作条约》——华约(1955) • 目的:稳定东欧,保障苏联的安全。 • 影响:在欧洲出现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 对峙的局面,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 2、启示: • (1)国际关系格局变动的根源是各国政治 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的实力对比的变化。 • (2)新的国际关系格局是建立在新的力量 均势的基础上的,是各种力量相互斗争和妥 协的产物。 • (3)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地位的根 本因素是综合国力。
【2013高考第一轮复习】专题结构特征1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二战后至今)
二战后初期(50s)—两极格局(美苏争霸)—冷战为主
(1)雅尔塔体系(实质:美苏两分天下奠定两极格局基本
背景框架)
(2)美苏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冲突
政治:杜鲁门主义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欧:经济:马歇尔计划(实质:控制西欧)经互会
(冷战为主)军事:北约华约(1955—1991)
表现亚:朝鲜战争,
(局部热战)越南战争
美洲:古巴导弹危机
有利: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影响
不利:
20c60、70s—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967)(1993)(2002)
欧共体欧盟欧元
(实质:经济实体)(经济政治实体)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961
A.经济:80s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日本崛起
B.政治: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中国的崛起: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20c末—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1)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2)一趋多强(目前政治格局的特点)
(3)和平与动荡并存(目前政治格局的形势)。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14课时
第14课时 美苏争锋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美苏两极格局:①雅尔塔体制的形成;②美苏之间的冷战政策及原因;③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④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对应学生用书P72,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历史背景(1)雅尔塔体制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了雅尔塔体制,它勾画出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2)美苏同盟关系破裂:二战后美苏两国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
(3)美苏实力均衡:战后初期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而苏联是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2.表现(1)序幕:1946年3月,丘吉尔在美国发表“铁幕”演说。
(2)政治上⎩⎪⎨⎪⎧①美国:1947年3月,杜鲁门提出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杜鲁门主义”,成为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
②苏联:1947年9月,苏联、波兰等九国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3)经济上⎩⎪⎨⎪⎧①美国:1947年6月,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
②苏联:1949年1月,苏联、保加利亚等六国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旨在建立一个社会主义世界市场。
(4)军事上⎩⎪⎨⎪⎧①美国:1949年,美国、加拿大等12个国家建立了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即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②苏联:1955年,苏联和东欧七国建立了以苏联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即华沙条约组织。
③影响: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1.全面冷战(1)德国分裂:1949年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2)朝鲜分裂:南部和北部分别建立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3)核危机: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2.局部“热战”: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爆发。
3.影响(1)消极影响:冷战引发美苏争霸,造成国际局势的紧张和动荡不安。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巅峰冲刺专题1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突破含解析
专题17 其次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化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高考预料2024年高考可能结合当今世界热点对本专题进行考查,突出时代特征,利用新材料从宏观角度考查国际格局的演化以及大国关系的变更,从微观角度考查美苏冷战以及欧洲一体化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考试会留意唯物史观的理解和应用,题型会以选择题为主。
考点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2024年北京卷文综历史11)读下图,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美国政府财政盈亏及其缘由的是A. “马歇尔支配”从欧洲吸引救济使美国财政盈余B. 古巴导弹危机的惊慌局势给美国财政造成赤字C. 美国人首次登上月球,给美国财政带来了盈余D. 美国深陷越南斗争的泥潭,给政府造成了赤字【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学问,“马歇尔支配”并非从欧洲吸引救济,而是美国给欧洲供应救济,解除A。
古巴导弹危机发生于1962年,是冷战期间美苏两大国之间一次对抗,危机仅持续了13天,不行能给美国的财政造成赤字,解除B。
美国人首次登上月球是在1969年,而图表截止时间是1968年,解除C。
结合所学学问,20世纪60年头正值美国陷入越南斗争的泥潭,军费开支浩大,给美国造成财政赤字,故选D。
2.(2024年天津卷文综历史11)1990年9月12日,苏、美、英、法、西德和东德的外长在莫斯科实行最终一次“2+4”会谈,签署条约,规定:四大国停止对德国的权利和责任,统一后的德国享有完全的主权。
这体现的历史背景是A.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依旧存在 B.两极格局的瓦解C.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完成合并 D.全球化进程加快【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文字史料,提炼有效信息并进行说明的实力。
据题干史料“1990年9月12日,苏、美、英、法、西德和东德的外长在莫斯科实行最终一次“2+4”会谈”可知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依旧存在,A项正确;B项说法错误,题干时间是1990年9月,解除;C项错误,德国统一时间是1990年10月,解除;D项题干未谈到,解除。
一轮冲刺复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考纲点击
焦点访谈
纠错必记
知识网络
课时作业
目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1.(2018 年滨州期末)肯尼迪和赫鲁晓夫在 1962 年古巴导弹危 机期间,至少有 25 封信的来往。最终苏联先撤走了导弹,美国解 除了海上封锁,持续了 13 天的导弹危机得以解除。这说明( )
A.美苏在对抗中伴随妥协 B.“冷战”加剧世界紧张局势 C.美苏淡化意识形态冲突 D.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形成
考纲点击
焦点访谈
纠错必记
知识网络
课时作业
目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3.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1)特点:两极格局瓦解后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 新旧格局交替时期。 (2)表现:①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积极推行“单边主义”, 但地位相对削弱。②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发展中国家等多 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各种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 (3)意义:①有利于削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②有利于推动建立 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③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针对训练 3.(2018 年全国卷Ⅰ)下图反映了 1945~1975 年间联合国成员 国的变化情况,这表明( )
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B.欧共体的成员增加 C.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 D.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
考纲点击
焦点访谈
纠错必记
知识网络
课时作业
目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解析:1945 年联合国成立时,成员国主要是美洲、欧洲国家; 后来,随着亚洲、非洲等新兴独立国家加入联合国,使联合国成员 国的分布状况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而亚非新兴独立国家大多属 于第三世界,A 项正确;材料说明联合国成员国的数量增加,而非 欧共体的成员增加,B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世界贸易与经济区域 化,故 C、D 两项错误。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一 第15讲 两极格局的形成 .doc
[考纲要求]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3)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2.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第15讲 两极格局的形成一、美苏“冷战” 1.背景(1)基础框架:雅尔塔体系以美、苏为主导,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2)世界主要国家实力的变化①西欧和日本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②苏联实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增大。
(3)根本原因: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
2.含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3.开始: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以“遏制共产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杜鲁门主义”。
4.表现5.影响(1)世界局势紧张,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交替。
(2)美苏未发生直接武装冲突,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概念辨析]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的关系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二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下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战”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
[归纳总结]两极对峙格局的特点(1)阵线分明: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
(2)主导力量: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
(3)斗争方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
(4)体现矛盾:体现着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其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
(5)对峙地区:欧洲是美苏双方最重要的争夺地区;亚洲是各自势力范围的交界地区。
二、“冷战”影响下的国际关系1.德国的分裂: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支持下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第15单元 第46讲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发展 Word版含答案
第46讲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发展目标解读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2.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美苏争霸。
△重大史实美苏“冷战”:“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和华约、德国的分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
1.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1)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
①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国的首脑相继在开罗、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召开会议,缔结了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建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战后国际秩序,史称雅尔塔体系。
②内容:重新确定欧亚国家的版图;承认朝鲜最终独立;审判战犯,肃清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对德、日、意的殖民地及国联的委任统治地实行托管;美、苏、英划分势力范围;成立联合国;等。
(2)二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西欧各国普遍衰落,日本战败,美国实力空前膨胀,成为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大国。
(3)二战结束后,美苏失去战时同盟关系。
双方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尤其是国家利益方面矛盾加剧,突出表现为美国的全球扩张战略和苏联的保障国家安全战略之间的激烈碰撞。
【知识拓展】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与“冷战”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二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下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战”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一般而言,两极格局的结束意味着“冷战”的结束和雅尔塔体系的瓦解。
2.“冷战”——两国的主要对抗方式(1)含义: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2)表现【易错点拨】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二战后期,以美苏为主导的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只是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是以1955年成立的华沙条约组织为标志。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五单元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单元综合提升课件 新人教版
3.走向多极化 从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世界政治格局从两极向多极化发展,资 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美苏争霸激烈。 4.两极格局解体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美苏矛盾缓和,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华约”解散,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终结。 5.多极化趋势加强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不断加强。
成立以市场原则为基础的开放型“国际经济合作组织”,以取 1991年
代目前的经互会
A.符合苏联与东欧经济发展规律 B.推动了社会主义阵营不断扩大
√C.后期的政治意识形态逐渐弱化
D.是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产物 解析 东欧的经互会成员无一例外的采用的都是斯大林式高度集中的计划 经济体制,而这种体制从长远来看是不符合这些国家经济发展规律的,故 A项错误; 社会主义阵营并没有因为经互会的建立而有所扩大,故B项错误; 材料中并没有体现相关信息,故D项错误。
世界现代史
第十五单元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单元综合提升
知识结构
内容索引
专题知识纵横 热考命题聚焦
专题知识纵横
专题一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两极格局形成 从战后雅尔塔体系确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两极格局形成,社会主义从一国 发展到多国,世界政治由战后初期美苏合作转向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 营对峙、“北约”和“华约”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全面对抗,世界形势由缓和 转向“冷战”。 2.美苏争霸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期,世界政治在两极格局的大框架下,出现 动荡、分化和改组。由于苏联推行霸权政策,社会主义阵营到20世纪60年代 解体;帝国主义阵营也出现了分化。战后两大阵营的对峙局面为美苏两个超 级大国的争霸所代替;第三世界崛起并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 政治舞台。
【学海导航】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15讲 两极格局的形成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探究2
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有哪些异同?
【活学活用】美国前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在华五十 年》中写道:“美国的强大及其在自由与安全事业中 的领导地位,使它成了自由国家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 领袖。” 20世纪 50年代,体现美国充当这一“领袖” C ( 的史实是 ) A.提出杜鲁门主义 B.抛出马歇尔计划 C.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D.在越南发动“特种战争”
关系:雅尔塔体系的建立是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基 础,即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两极格局是雅尔塔 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系。 “冷战”是雅尔塔体系下两极对抗的主要形式 (美苏关 系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般来说,两极格局的瓦解,也 就意味着“冷战”局面的结束、雅尔塔体系的瓦解。
【活学活用】二战后初期,有政治家认为,当时美国 在欧洲实施的某项战略措施“最初不过是一种经济手 段,现在却成了美国武器库里对付苏联的一种主要武 A( 器”。这一措施是 ) A.推行马歇尔计划 B.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C.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倡议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解析】备选项中事件分别出现于 1947 年、 1947 年、 1955年、1965年,只有C项符合“20世纪50年代”这一 条件。答案C。
内化训练
1.(2013· 福建文综)“冷战”期间,美国政府的一 份秘密报告认为, ( 美国 ) 实力上的优势,正处于最严 重的危险之中 …… “冷战”事实上是一场维系着世界 D ( 的生死存亡的真正战争。该报告认为 ) A.全面热战不可避免 B.要用热战代替“冷战” C.“冷战”实际上是一场热战 D.“冷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欧洲在国际政治中举足轻重。右图白色部分为某国际组
织的欧洲成员国,据此判断该组织是( )
A.1942年的反法西斯联盟 B.1946年的联合国 C.1949年的北约 D.1967年的欧共体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 图片中白色部分的国家。 1949 年,美国与加拿大、英国、 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丹麦、挪威、冰岛、葡萄
精神。”这段话中的“战争”指的是(
A.第二次世界大战 C.越南战争 解析 B.朝鲜战争 D.海湾战争
)
从材料的总统艾森豪威尔、 “ 未能振作美国的民族
精神”等可知选择B项。 答案 B
技巧点拨 图片类试题审题中的“四审、三判、二补” (1) 对图片要“四审”:一审图片所反映的时间和空间,准 确界定答题范围;二审图片所反映历史事物的实质和特征,
的内涵与本题材料无关,B项也与材料不符;材料并没有提
及“热战”,C项亦排除。答案 A
3.杜鲁门在敦促国会尽早通过马歇尔计划的特别咨文中
说:“要使经济复兴获得成功,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
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此后采取的“保卫性措施”
是建立( A.联合国 C.华沙条约组织 ) B.欧洲共同体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内 既包括经济上的援助,也 经济援助计划 容 包括军事上的援助
表现 公开的、赤裸裸的反共反苏 形式
采取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 本主义制度,以此来达到联合 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的目的 一方面有利于西欧经济的恢 复和政局的稳定,另一方面 也有利于美国控制西欧,同 时也拉动了美国经济的增长
标志着美对外政策已突破孤立 影 主义态势,,是美国争夺世界 响 霸权的宣言书,标志着冷战全 面开始
导弹危机,还曾一度把人类拖到核战争的边缘。 (4) 美苏全面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毁灭性的核
战争的威胁之下。
(2014· 广东高考,节选 ) 史料一
电影《我们热爱的家园》
是美国在 1950 年拍摄的一部宣传马歇尔计划的名作。影片
描述了一个法国小镇的战后生活。最初,在二战中被摧毁 的小镇难以摆脱战争的痛苦。直到获得美国的财政援助, 儿童才回到了学校,工厂才恢复了生产,小镇居民才可以 正常地购买食物。 史料二 漫画:“美国最新式战 车” (1947 年发表于苏联某杂志,
主题二 冷战的影响
1.积极作用
(1) 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在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
世界大战的爆发。美苏两国势均力敌,使双方均不敢贸然
行事。这种建立在大国均势基础之上的国际秩序,虽然不 能消除冲突的根源,但却对大国行事有一定的约束。 (2) 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 进行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多
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91年9月9日)
探究:根据史料,联系所学知识,概括学术界是怎样评价 “美苏冷战”的。
答案
学术界力图对美苏冷战作出辩证评价。既
强调了美苏争锋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国际局势 紧张;又看到在近半个世纪中双方势均力敌,避 免了世界大战的爆发。既认为美苏军备竞赛付出 了高昂的代价,又指出冷战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2.特点 (1)两极格局下美、苏盟国对抗,阵线较分明、稳定。
(2)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
主导作用。 (3)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 (4)两极格局体现着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
3.杜鲁门主义VS马歇尔计划
杜鲁门主义 提 针对“希土危机” 出 马歇尔计划 针对二战后西欧经济凋敝、政局动 荡,资本主义统治秩序面临威胁
1.观察右图:图中握在一起的手上分别写着
“缓”“和”;刀身上都写着“优势”两字。
据此判断该漫画最有可能是讽喻(
A.二战后的美欧关系 C.二战后美苏冷战
)
B.20世纪70年代的中美关系 D.两极格局解体后的美俄关系
解析 图中的“第一世界”是指美苏两极。由材料信息可知,
图中人物表面上尽管“缓和”,但缓和的背后是暗藏祸心,
4.我国史学界曾就二战后某一事件的影响出现了截然不同的
两种看法,一种观点认为,该事件是欧洲经济的“强心剂”
和“及时雨”,是促进西欧走向联合的“粘合剂”;另一种
观点认为该事件是欧洲分裂的“加速器”和“绝缘体”。这 一历史事件是( ) B.北约的建立 D.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 A.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 C.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 解析
专题框架建构
知识拓展
两极格局是以美苏为中心, 以两大军事政治集团、 两大阵
营全面对抗为特点的格局。二战后初期表现为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 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冷战”对抗;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至 80 年 代末表现为美苏争霸( 主要表现在军备竞赛上) ; 1991 年苏联解体, 标志着两 极格局结束。
图中俄文“ 3AEM” 意为“财政贷
款”)
探究:结合史料一和史料二,分析电影和漫画的创作者对
马歇尔计划的认识有何不同?他们的认识差异反映了当时
怎样的国际格局?
答案 不同:电影描述法国小镇在美国财政援助下生活逐 渐好转,创作者认为马歇尔计划有利于欧洲经济的恢复; 漫画中欧洲人被“绑”在美国的战车上,追逐美国的财政 贷款,创作者认为马歇尔计划是美国控制欧洲的工具。 国际格局:两极对峙。
史论共识
(1)冷战与“热战”只是一种形式,其实质依然是大国争霸
的工具。 (2)美苏冷战打破了以西欧为中心的旧国际关系格局,导致 两大阵营尖锐对峙,引起国际关系领域的一系列矛盾与冲 突,但冷战局面下的两极对抗与妥协,也为各种力量发展
提供了一定的机会。
主题一 两极格局的表现、特点及美国的冷战政策 1.两极格局的表现
都希望争取“优势”。这反映国际形势的冷战特征。二战
后的欧洲、 20世纪70 年代的中国、两极格局解体后的俄罗
斯都不是第一世界,排除A、B、D三项。答案 C
2. 1946年,丘吉尔发表演说:“不久刚被盟国的胜利所照亮
的大地,已经罩上了阴影。没有人知道,苏俄和它的共产主
义国际组织打算在最近的将来干些什么,以及它们扩张和传
明确定位答题方向;三审图片的关键信息,明确其内涵和外
延;四审多幅图片间是否有明确的联系与变化,确定各图片 与题干的关系类别。 (2)对被选项要“三判”:一是判定每一个被选项是否符合 图片所反映的史实,排除与之相悖的选项;二是判定各被 选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排除与题干要求不符的选项;三 是判定各被选项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排除与题
D.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全中国的步伐
治体制,A项正确;
答案 A
解析 题干通过柏林危机反映了冷战的基本特征是既对抗 又避免直接冲突。故选D。根据所学知识A项不符合史实; B项在材料中并未反映出来,而且在处理柏林危机期间美国 的对抗始终是主体;C项不是冷战的基本特征,均排除。
5 、1946 年 3 月25 日,美国《时代》杂志刊文称:“他在这一
拯救工作中所付出的努力,中国人会 —— 的确是热诚地 ——
任何一方的武力进攻等内容,签订了新的日美安全条约。
这一条约的签订( )
解析 材料中“日、美修 A.表明日美军事同盟受到削弱 改1951年签订的军事条约” 以及“签订了新的日美安 B.标志着亚太地区的力量对比改变 全条约”说明美国在亚洲 C.反映出日本已经成为经济大国 地区仍在维持冷战政策, D.意味着美国在亚洲维持冷战政策 故D项正确。A项错在削弱; 美国在亚太地区一直维持 着这种格局,没有发生改变,故B项错误;日本成为经济大国是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不符合题干时间,故C项错误。答案 D
感谢他。美国和世界应该感谢马歇尔所从事的相当重要的服 务。这是美国的民主力量、原则、威信,在战后的一项重大 事件中,第一次被用来作为建设和完善的模式。”由此可见, 当时马歇尔的政治意图是( ) 解析 题干反映马 歇尔试图在中国建 立与美国一样的政 A.以美国的政治体制来实现中国的和平 B.制造亲民形象以掩盖美国扩张的真相 C.将中国作为实施马歇尔计划的基地
两极格局解体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中国的应对措施 (1)对中国的影响 ①意识形态的对抗相对减弱, 中国也得到了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 ②有利于中国吸取前苏联的教训, 使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更加健康地发 展。 ③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与其他政治势力之间的矛盾将进一步加深。 (2)中国的应对措施 ①积极参与国际政治经济事务, 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②抓住和平与发展的有利时机, 加快改革开放步伐, 努力提高综合国力。 ③站在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的立场上, 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 济新秩序。 ④既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又要反对恐怖主义, 伸张正义, 维护世界 和平。 总之, 要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我们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对欧洲进行的资本输出,实际
是对欧洲的控制,它是冷战的具体表现。故选D。
答案 D
5. “没有庆祝活动。关于停战协定签字的消息在时代广场
灯光新闻牌上闪烁着,人们驻足读着这一通告,耸耸肩膀 继续走路,不像欧洲胜利日和对日作战胜利日,没有欢呼 的人群聚集在一起 „„ 艾森豪威尔显然是实现了他结束战 争的竞选诺言,但是这一结局丝毫也未能振作美国的民族
牙、意大利共 国在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宣
布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C项正确。答案 C
2.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
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缔约国应单独并会
同其他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这
段文字出自(
A.《华沙条约》
)
B.《北大西洋公约》 D.《凡尔赛和约》
史料
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
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 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