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维坦》读书笔记
《文化伟人代表作图释书系:利维坦》读书笔记模板

作者介绍
霍布斯(托马斯·霍布斯,1588年4月5日-1679年12月4日),出生于英国威尔特省,毕业于牛津大学,英国 政治家、哲学家。他创立了机械唯物主义的完整体系,提出了“自然状态”和国家起源说,他的代表作《利维 坦》,为之后西方政治哲学发展奠定根基,于1679年12月4日逝世。
目录分析
1
霍布斯认为,人的本性是要保全自己,避免死亡。
人类要模仿的是自然创造的具有理性且最为卓越的作品——人。因为被称为“共和国”或“国家”的庞然大 物“利维坦”,就是通过人类高超的技艺创造出来的,是一个“人造之人”。
因为人不但将自己作为衡量他人的尺度,还将自己作为衡量其他一切事物的尺度。
“智慧不是从书本中得来,而是从识人中得来”。
第三十二章 论基督教体系的政治原理 第三十三章 论《圣经》篇章的数目、年代、范围、依据和注释者 第三十四章 论《圣经》各篇中“灵”“天使”和“灵感”的意义 第三十五章 论《圣经》中“神的国”“圣洁”“神圣”和“圣礼”的意义 第三十六章 论上帝的道和先知的言词 第三十七章 论神迹及其用处 第三十八章 论《圣经》中永生、地狱、救恩、来世和救赎的意义 第三十九章 论《圣经》中“Church”一词的含义 第四十章 论亚伯拉罕、摩西、大祭司和犹太诸王的神国权利
第四十四章 论因曲解《圣经》而产生的灵的黑暗 第四十五章 论外邦人的魔鬼学及其他宗教残余 第四十六章 论空洞的哲学和荒诞的传说所导致的黑暗 第四十七章 论这种黑暗所产生的利益及其归属 综述和结论谢谢观看ຫໍສະໝຸດ 文化伟人代表作图释书系:利维坦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精彩摘录 06 目录分析
思维导图
利维坦

《利维坦》读书笔记《利维坦》是著名的启蒙思想家霍布斯的一本关于国家论的专著。
“大自然,是上帝用来创造和治理世界的艺术。
”人类则是大自然里最精美的艺术品,因为他们可以通过模仿大自然这一上帝的艺术,创造出人造的动物。
霍布斯,自认为是近代政治科学的开端。
这样的说法也许是因为他受到了笛卡尔的强烈影响,进而试图通过一种“几何”的严密的逻辑推理方法来说明人类社会和政治生活的真理。
霍布斯在政治学家们中间受到如此的重视,关键在于霍布斯从难以辩驳的原初假设,推导出了最重要的要素即自然权利,从而奠定了现代政治学的基石。
读《利维坦》这本书,我觉得更多的是感触到了霍布斯深刻的思想,对于人、对于国家、对于宗教、对于社会的各种关系有了更深的认识,从政治追溯到了人类的本质和特性,也从人这一自然生物发展到造就“利维坦”,无论是从纵向还是横向,都让我的思维得到了拓展和深化。
《利维坦》的文字似乎有种魔力,霍布斯雄健的笔锋在思想之园中疾驰,他的语言和文字能吸引着你跟着他迈向思想深处,即便你一开始觉得他的观点和你的不同,甚至对立,但最终会让你觉得不得不服。
必须承认的是,霍布斯的一些观点是偏激的,即便是他本身也是一个颇有争议、不易理解的人物。
他的有些政治主张是很反动的,但是他在哲学上、神学上却是一名勇敢的斗士,在政治理论上也有杰出的贡献。
他一身矛盾丛集,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唯心主义的社会观扭结在一起,资产阶级的社会经济要求又包容在封建专制制度的外壳之中。
一、论人类由于人是利维坦的材料和创造者,那么就必须先从人类说起。
《论人类》是全书的第一部分,开宗明义宣布了作者的彻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一般的哲学观点声称宇宙是由物质的微粒构成,物体是独立的客观存在,物质永恒存在,既非人所创造,也非人所能消灭,一切物质都处于运动状态中。
接着他从“论人”入手,指出人的生命也不过是四肢的运动;作为一个自然的生物,人的自然本性首先在于求自保、生存,从而使自私自利、贪婪、恐惧、残暴无情,人对人互相防范、敌对、征战不已,像狼和狼一样处于可怕的自然状态中。
读书笔记:《利维坦》二十一章“论臣民的自由”

读书笔记:《利维坦》⼆⼗⼀章“论⾂民的⾃由”1,⾃由是没有阻碍的情形。
2,⾃由与必然是相容的,⽐如⽔往下游,是⾃由的⼜是必然的。
⼈的意志⾃由背后⼀连串的原因,⼀切原因的第⼀因是上帝之⼿。
上帝意志必然性保证了⼈类⼀切意志的必然性。
3,⼈们为取得和平⽽保全⾃⼰⽣命,因此创造⼀个⼈造⼈,这就是国家,国家⽤信约的法律锁链来约束⼈。
4,⾂民的⾃由相对于这些锁链(法律)⽽⾔,⾃由是可以做凡是法律未加规定的⼀切⾏为:“因此,⾂民的⾃由只有在主权者未对其⾏为加以规定的事物中才存在,如买卖或其他契约⾏为的⾃由,选择⾃⼰的住所、饮⾷、⽣业,以及按⾃⼰认为适宜的⽅式教育⼦⼥的⾃由等等都是。
”5,君主国和民主国的⾃由⽔平是⼀样的,雅典⼈被教导说:他们是⾃由的⼈民,所有君主国的⼈都是奴⾪,这是错误的:“⼈们由于读了这些希腊和拉丁著作家的书,所以从⼩就在⾃由的虚伪外表下养成了⼀种习惯,赞成暴乱,赞成肆⽆忌惮地控制主权者的⾏为,然后⼜在控制这些控制者,结果弄得⾎流成河,所以我认为可以⽼实地说⼀句:任何东西所付出的代价都不像我们西⽅世界学习希腊和拉丁⽂著述所付出的代价那样⼤。
”6,主权者的权⼒是绝对的,这在君主国和民主国都⼀样,主权者对⾂民有绝对权利,即使他的⾏为不义,他的⾏为也是合法的,但是他必须向上帝认错,因为他是上帝的⾂民:“然⽽我们不能认为⽣杀与夺的主权由于这种⾃由⽽被取消或受到限制。
我们已经说明,主权代表⼈不论在什么⼝实之下对⾂民所做的事情没有⼀件可以确切地被称为不义或侵害的;因为每⼀个⾂民都是主权者每⼀⾏为的授权⼈,所以他除开⾃⼰是上帝的⾂民、因⽽必须服从⾃然律以外,对其他任何事物都决不缺乏权利。
于是,在⼀个国家中,⾂民可以、⽽且往往根据主权者的命令被处死,然⽽双⽅都没有做对不起对⽅的事。
当耶弗他在祭礼中把⾃⼰的⼥⼉当作牺牲时情形就是这样。
在这个例⼦和类似的情形下,像这样死去的⼈有⾃由作出他的⾏为,但这样把他处死却没有对他造成侵害。
《利维坦》的读书笔记

《利维坦》的读书笔记《利维坦》全名为《利维坦,或教会国家和市民国家的实质、形式和权力》,又译《巨灵论》)是托马斯·霍布斯创作的政治学著作,1651年首次出版。
下面是橙子整理的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利维坦》的读书笔记1 《利维坦》全书内容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论人类”,主要讲述了霍布斯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他对自然状态、自然法的理解。
第二部分:“论国家”,讲述了国家的产生、主权者的权力和责任及对法律的认识等问题,这一部分也是全书的重点。
第三部分:“论基督教体系的国家”,主要表达了他对教会和教皇的否认、批判,主张世俗权力高于教权的观点。
第四部分:“论黑暗的王国”,主要抨击了罗马教会的腐败。
下面我谈一谈读完此书后的一些看法。
首先,论述一下霍布斯在第二部分,“论国家”中谈到的几个问题。
第一,关于国家的成立。
在霍布斯看来“自然使人在身心两方面都十分相等”,这种完全的对等性导致每个人都享有同等的权力,包括对他人人身的权力。
所以每个人对每一件物品都有占有的权力,但一物又不可能同时归属于多人,因此当多人想同时占有同一物品时,彼此便成为敌人。
人们出于利益、安全、荣誉而相互争斗、相互侵犯,这时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公权力来慑服他们的话,人们便会进入战争状态,这种状态用作者的话来讲就是“每一个人对每个人的战争”,所有的人都生活在暴力和死亡的恐惧与危险中。
但是由于人的本性是渴求和平、安定的生活,于是出于这种和平的共同愿望,为摆脱人人相互为战的混乱状态,人们便相互订立契约,约定各自放弃权力,将大家所有的权力和力量授予某一人或某一集体,由他来代表大家的人格,并且大家的意志服从于他的意志,各自的判断服从于他的判断,全体真正的统一于一个人格中,承当这一人格的人或集体就是“主权者”,其他人则是他的臣民。
所有人都通过这种契约行为将自己的人格授予主权者,承认主权者的行为就是自己的行为。
至此,国家便产生了。
第二,关于主权者的权力。
利维坦论国家读书笔记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利维坦论国家读书笔记篇一:《利维坦》读书笔记[键入文字]《利维坦》读书笔记奥克肖特说,在以英文写成的政治哲学著作中,《利维坦》是最伟大的杰作,也许是唯一的杰作。
当霍布斯在思考他“伟大的利维坦”的时候,正是英国清教革命方兴未艾,英王与国会的纷争导致了英国处于内战状态。
霍布斯有感于战争之中的生灵涂炭,生命与财产不得保全,于是构想了利维坦这一学说。
与古代理想国不同的是,利维坦并非一个追求至善的国度,它并不要求为其所统治的臣民有一个终极善的目标,相反,人们构建出利维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安全,维护世俗秩序,更多的就不再强求。
有人评论道,“利维坦是脱离最坏政治场域的政治设计,而不是走向历史终结的政治框架。
”我们可以说利维坦是绝对主义政权,但不能将之等同于极权主义。
恰相反,一切导向极权主义的左派学说里常见的末世论与阴谋论图景,我们并不能在利维坦的文本里发现。
霍布斯创制的是一个保护生民不受彼此侵害的机器神,而非极权主义念念不忘的乌托邦愿景,为了一个至善的目标而要求所有人为之奋斗的大同社会。
《利维坦》全书分为四部分。
第二部分则是全书的主体,主要描述自然状态中人们在不幸的生活中都享有“生而平等”的自然权利,又都有渴望和平和安定生活的共同要求,于是出于人的理性,人们互相间同意订立契约,放弃个人的自然权利,把它托付给某一个人或一个由多人组成的集体,这个人或集体能把大家的意志化为一个意志,能把大家的人格统一为一个人格,大家则服从他的意志,服从他的判断。
而这样订立的契约就叫做社会契约,这个人或这个集体就是主权者,而像这样通过社会契约而统一在一个人格之中的一群人就组成了国家。
霍布斯的主要政治理想都在这一章节得以呈现。
在霍布斯的《利维坦》一书中,完全呈现出其在思想史的地位与贡献。
首先,霍布斯是近代唯物主义的杰出代表之一,从他的哲学体系来看,他是一个形而上学、机械唯物主义者。
而在认识论上,霍布斯的经验主义重视感觉、经验为知识的来源,对理性主义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其次,霍布斯根本否认神的存在,彻底揭示宗教的实质,摧毁以旧约和新约作为真理的信仰,从而摇撼了整个封建制度的一大精神支柱,而这也是其在人类发展历史上的一大重要建树;第三,从政治理论上看,霍布斯是一个划时代的人物。
霍布斯利维坦读后感

霍布斯利维坦读后感《利维坦》是英国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的代表作,也是西方政治哲学史上的经典之一。
这部著作以其深刻的分析和独特的观点,对政治权力、社会契约、人类本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影响深远,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研究。
在读完《利维坦》之后,我对霍布斯的思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对人类社会和政治制度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首先,霍布斯在《利维坦》中提出了自己对人类本性的看法。
他认为,人类天生是自私的、贪婪的、好斗的,追求个人利益和权力的最大化。
这种本性使得人们在自然状态下会陷入无尽的争斗和冲突之中,生活在恐惧和不安之中。
为了摆脱这种状态,人们需要通过社会契约来建立政治权力,以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霍布斯的这一观点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的本性和社会的本质,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霍布斯在《利维坦》中对政治权力和社会契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他认为,政治权力是由人们自愿放弃一部分自由,将权力交给统治者来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的结果。
这种权力的来源是社会契约,是人们自愿达成的契约,而不是上帝赋予的。
因此,政治权力的合法性来自于人民的授权,而不是统治者的神权。
这一观点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启发,让我重新审视了政治权力的本质和合法性。
最后,霍布斯在《利维坦》中提出了自己对政治制度的构想。
他主张建立绝对君主制,认为只有绝对君主才能有效地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避免人类陷入无尽的争斗和冲突之中。
虽然这一观点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和批评,但它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思考角度,让我重新审视了不同政治制度的优缺点,并对未来的政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霍布斯的《利维坦》是一部思想深刻、观点独特的政治哲学经典之作。
通过阅读这部著作,我对政治权力、社会契约、人类本性等问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对人类社会和政治制度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霍布斯的思想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让我重新审视了人类社会和政治制度的本质,对未来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启发。
利维坦之书读书笔记(优秀5篇)

利维坦之书读书笔记(优秀5篇)利维坦之书读书笔记篇1《利维坦之书》是一本关于生物学、心理学、哲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著作,旨在探讨人类社会和生物进化之间的关系。
全书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探讨人类社会和生物进化之间的关系,第二部分探讨人类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第三部分探讨人类社会和神之间的关系。
本书的写作风格独特,语言简练,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复杂的生物学、心理学、哲学等学科的知识。
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案例和数据,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类社会和生物进化之间的关系。
同时,作者也提出了许多新颖的观点和思考方式,引导读者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人类社会和生物进化之间的紧密联系。
作者通过对人类社会和生物进化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本质和进化历程。
同时,作者也提出了许多有关人类社会和生物进化之间关系的思考方式,使我对人类社会和生物进化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本书的亮点在于其独特的写作风格、深入浅出的阐述方式以及作者的创新思考方式。
同时,本书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某些观点可能过于主观或不够严谨。
但是,这些不足并不影响本书的价值和意义,它仍然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在本书中,作者提出了许多有关人类社会和生物进化之间关系的思考方式,使我对人类社会和生物进化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本书也让我更加关注人类社会的本质和进化历程,以及人类如何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来生存和发展。
总之,《利维坦之书》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人类社会和生物进化之间的关系,还可以启发我们对人类未来的思考和探索。
利维坦之书读书笔记篇2《利维坦之书》是一本引人入胜的科幻小说,由英国作家伊恩·班克斯所著。
这本书的主题围绕着人类与人工智能的交互,以及人工智能的自我意识和创造。
在书中,人工智能利维坦被描述为一个高度复杂、高度智能的超级计算机。
它的存在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一个无处不在的恐惧和希望。
读书笔记—霍布斯《利维坦》

读书笔记—霍布斯《利维坦》读书笔记—霍布斯《利维坦》翻译系吴越 10300120199霍布斯被公认为是西方现代政治哲学的奠基者之一,他得享盛名和声名狼藉,大多是因为他的《利维坦》。
黑格尔说,以这个动物来命名的书是“一部声名狼藉的书”,这个题目确实招致那样的恶名。
任何对国家理论的说明性譬喻或者随手征引,其旨仅在于诠释一种思想,援引利维坦所起的作用可不只是如此而已,它更是一个充满神秘意蕴的神话象征。
“利维坦”一词,源出希伯来文Lyvyanthan,意思是“盘曲”,在《圣经?约伯记》中,利维坦是指一种形似埃及鳄鱼的海怪,它在弥赛亚降临之日被当作佳肴出现在天堂的宴会上,暗示着对埃及法老的包袱和惩罚。
霍布斯本人对为什么用利维坦来做他最重要的一部书的名字没有做任何说明,而在《利维坦》这部书的“引言”里,霍布斯把国家比作“利维坦”:它的身体由所有的人民所组成,它在身形和力量上远远大于自然人,它是一个人造之“人”,其象征意义表示一个仅次于上帝或者在人间替代上帝的巨大权力。
在《利维坦》第一部分,霍布斯着重从分析人的特性出发回答了人为什么要制造这样一个凌驾于自己之上的庞然大物这个问题。
霍布斯指出,人在思想情感上具有相似性,因此,推己及人,是可以了解一个人愿意或不愿意做某一件事情的动机的。
而那些要统治整个国家的人,需要了解的正是全人类在思想情感上的这种相似性,所谓“认识你自己”。
霍布斯说,人身体之外的种种物质所用于我们的眼、舌、鼻、口或身体的其他部位,产生了不同的思维表象,如色彩、声音、味道,以及冷热厚薄与软硬轻重等,这些就是我们所谓的感觉。
我们的感觉器官所感觉到的物质的这些属性,存在于产生它们的物质之中,而这些属性其实是物质的不同的运动形式。
因此,我们对物质的感觉其实不过是物质的不同运动形式。
在一切情形下,感觉都只是原初之物的幻象,它们是由外界物质作用于我们的眼、耳等相应的器官所产生的幻象。
霍布斯强调,只有客观事物才是引起感觉的直接对象,人的一切认识都开始于事物对感官的作用所引起的感觉,离开了外物对感官的作用,就不可能有任何认识发生。
《利维坦》读书笔记ZCZ

《利维坦》读书笔记ZCZ《利维坦》读书笔记/ZCZ转载 2016-10-31 21:41:39标签:政治哲学一、作者介绍:托马斯·霍布斯,英国政治家、哲学家。
生于英国威尔特省一牧师家庭。
早年就学于牛津大学,后做过贵族家庭教师,游历欧洲大陆。
他创立了机械唯物主义的完整体系,指出宇宙是所有机械地运动着的广延物体的总和。
他提出“自然状态”和国家起源说,指出国家是人们为了遵守“自然法”而订立契约所形成的,是一部人造的机器人,反对君权神授,主张君主专制。
他把罗马教皇比作魔王,僧侣比作群鬼,但主张利用“国教”来管束人民,维护“秩序”。
二、写作背景:当霍布斯在思考他“伟大的利维坦”的时候,正是英国清教革命方兴未艾,英王与国会的纷争导致了英国处于内战状态。
霍布斯有感于战争之中的生灵涂炭,生命与财产不得保全,于是构想了利维坦这一学说。
与古代理想国不同的是,利维坦并非一个追求至善的国度,它并不要求为其所统治的臣民有一个终极善的目标,相反,人们构建出利维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安全,维护世俗秩序,更多的就不再强求。
三、章节介绍:本书一共分为四个部分四十七章,其中前两个部分—论人类与论国家—是作者《利维坦》着重表达的内容,后两个部分—论基督教体系的国家与论黑暗王国—主要是对宗教的批判,抨击教皇掌有超越世俗政权的权利,坚决主张教会必须臣服与世俗政权,其中第四部分《论黑暗王国》大量揭发罗马教会的黑历史,他呼吁教会撤出大学,结婚也要履行宗教仪式也是他所反对的,在三百多年前就提出这些意见,不得不说其具有远见卓识。
第一部分:论人类作者通过论述人类的感觉、想象、想象的系列、语音、推理等各种现象,阐述了他彻底的唯物主义观点,以人体的运作机制说明了个体思维想象的虚幻性和外在物质的独立性,说明宇宙是由物质的微粒构成,物体是独立于人的客观存在,物质永恒存在,既非人所创造,也非人所能消灭,一切物质都处于运动状态中。
在引言,霍布斯提到,大自然是上帝创造和管理世界的艺术,而人类作为大自然的最高艺术品,也会去模仿这个艺术,于是提出,人类的最高造物,就是利维坦,人造的人。
《利维坦》读书笔记

《利维坦》读书笔记我在之前小组汇报时主要负责的部分是介绍霍布斯,以及对《利维坦》这本书进行简介,后来对这本书第二部分“国家篇”(Common-Wealth)很感兴趣,于是又反复阅读了第13章(人类篇)、第17-21章(国家篇)的内容,并将我在阅读中的想法记录下来,组成了这篇读书笔记。
在第13章中,霍布斯描绘了当不存在一个使所有人都敬畏的权力时,就会导致人人相互为敌的战争的一种自然状态。
由于人的能力在本质上是平等的,在达到目的上也就产生了平等的希望,若不能共同拥有,则他们就会变成仇敌,在达到这一目的的过程中,他们彼此都想努力毁灭或征服对方。
霍布斯认为,导致冲突的原因为竞争(为了获取利益)、猜疑(为了安全)和荣誉(为了名誉)。
在这种状态下,人由他的天性所决定,只能生存于激情和理性之间。
这一章其实就表明了霍布斯对于人性的看法,即性恶论。
当人们处于自然状态,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权力使人们敬畏的时候,人们就会因为自己的欲望等激情,获取利益、获得安全、获取名誉,造成不断的冲突与战争。
正是因为人们的这种天性,所以需要自然法的约束,同时需要国家的产生使人们对利维坦这一个海怪产生畏惧,使其服从于国家的管理,服从于自然法,约束人们的本性。
第17-21章中,霍布斯主要阐述了国家的产生、分类;主权者的权力、主权权力的继承,给我们描绘了在他脑海中,合理的利维坦——国家。
霍布斯认为,国家的存在,就是为了使人摆脱悲惨的战争状态,也就是在第13章中所叙述的自然状态。
这一战争状态是人们无法控制的自然激情的必然结果,因为没有有形的'权力使他们感到敬畏,通过惩罚的恐惧以约束他们使其履行契约,遵守自然法。
国家,也就是人们把他们所有的权力和力量授予一个人或一个人集合,把所有人的意志或多数人的意见转变成一个意志,以此使人们抵御外敌的入侵、避免相互伤害以及保障人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收获果实。
承受这一人格的人即主权者,并且被说成具有主权,其余的每个人都是他的臣民。
《利维坦》读书笔记

《利维坦》读书笔记利维坦是传说中的一种食人海兽,霍布斯用凶猛的利维坦来比喻一个强大的国家,就是意在强调这个国家机器的强大,至高无上。
而霍布斯的《利维坦》一书也就是围绕着建立这样一个强大的国家机器而展开来阐述自己的思想的。
第一部分为论人类,在这一部分霍布斯针对人类的感觉,想象,语言,推理与学术,智慧之德,各种知识的主题,讨论的决断,权势,身价,地位,尊严,资格,品行差别,宗教等各个方面分别展开解释,这些因素看似毫无关联,而且在一开始阅读时很容易就产生一种是在读一本有关于自然科学的书籍这样的感觉,与当初自己的设想很不一样。
那霍布斯他对这些概念进行阐述到底是处于什么目的呢?在往下读答案逐渐显现出来,在读了第十三章和第十四章之后,在回过来看之前的内容,便隐约察觉到了,虽然之前的因素看似毫不相关,但这些因素的背后就是存在着有关于“人类认知与本性”这一命题,这是一个哲学性的命题,从这一点看霍布斯也并没有摆脱前人的影响而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来展开自己的思考。
在前面的这些描述后,霍布斯旨在指出人类出于求利而竞争,使用暴力去奴役他人及其妻子儿女与牲畜;出于求安全而猜疑,为了保全所得的一切;出于求荣誉而侵犯,由于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如一言一笑、一点意见上的纷歧,以及任何其他直接藐视他们本人,或是间接对他们的亲友、民族、职业或名誉进行藐视。
这些状态使得人们处于不断地斗争之中,自身的目的难以达到,生活于痛苦之中而与幸福相去甚远。
这样人们就需要一些法则来指引自己,由此他便引出了自然律与自然法。
人们寻求和平,信守和平,因此在别人也愿意这样做的条件下,一个人在必要时会为了追求这种和平与自卫而自愿放弃对一切事物都享有权利的状态,这种放弃使得他人没有理由来再剥夺自己的权利,而由放弃而带来的对他人权利的满足他人也同样会采取同样的方式来满足自己。
除此之外,霍布斯指出的自然法还有所订信约必须履行,知恩图报,适应,恕宥,对报复的限制,条禁止侮辱,禁止自傲,分配和“不斩来使”等。
《利维坦》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

《利维坦》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利维坦》读后感 1霍布斯《利维坦》的题图可以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就上半部分来说,最为醒目的是从山峦中探出身体的巨人,他头戴王冠,左手握牧杖,右手持宝剑,威武异常。
他的上半身和手臂由众多面向巨人头部的小人组成。
巨人面色肃穆,俯瞰着崇山峻岭和山脚的小城。
按照《利维坦》正文中的说法,这位巨人应该象征着那位“伟大的利维坦”或“活的上帝”。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这位巨人就会发现,虽然组成巨人的小人们都衣着整齐,但巨人的上半身却不着一缕,霍布斯与版画家AbrahamBosse展示给读者的是一位半赤裸的“上帝”。
在基督教社会的美术史中,将神(除了道成肉身的基督以外)以赤裸上半身的形式加以展示此前从未出现。
如果进一步研究这颇令人难堪的巨人,一个更让我们吃惊的真相将展现在眼前,这位巨人何止是袒露上身,更是犹如医学解剖图般暴露出了身体的内部结构。
《利维坦》的“引言”告诉我们,这位巨人的灵魂是主权,关节是官员和其他司法、行政人员,赏罚是神经等,但在这幅图中,这些内容统统没有显示出来,暴露的只是无数背向读者的小人,那么这些小人真的是组成这个“人造人”的种种内在因素吗?同样在《利维坦》引言中,霍布斯谈到组成利维坦的质料是人。
可见,暴露出的并不是“人造人”的人体t器官,而是更深层次的质料,从巨人头部向下延伸出的或隐或现的框线赋予这些质料以形式,照应着本书的副标题。
将“活的上帝”的上衣除去,纵向劈开他的身体,直接将质料袒露给我们,霍布斯似乎在题图部分就暗示了我们《利维坦》正文要从“论人”起始的原因。
但如此展示的巨人也暴露出“活的上帝”的弱点。
首先,图中巨人似乎没有下半身,他仿佛是从崇山峻岭中长出的,这意味着巨人基本上无法向各个方向做大范围移动,主权者作为巨人的头部便与特定地域紧密地结合起来,或者说身处特定地域的主权者方才具备主权者的身份,一旦主权者因内乱流亡,原本的巨人就仿佛被砍下了脑袋,主权者的身份便不再属于流亡者。
《利维坦》读书笔记

《利维坦》读书笔记《利维坦》读书笔记《利维坦》读书笔记1利维坦是传说中的一种食人海兽,后被比喻专制政府形式。
政府有双面性格:由人组成,又由人运作,因此也就具有了人性的那种半神半兽的品质,在保护人的同时又在吃人。
吃人的专制政府称为利维坦,所以,就有了人类社会最高理想就是把利维坦关进笼子里一说。
霍布斯的《利维坦》意在用以比喻一个强大的国家,借此论证君权至上,反对“君权神授”。
他重新发现了“人自身”,看到古典政治理想的不现实性。
对霍布斯来说,“最正确政制”并不是最首要的,而是人的“生存”、自保。
必须重建政治,确保人的生存。
霍布斯首先要为政制寻找一个正当性的根基,这是因为,除了对古典理想的不满,他似乎也同样反对马基雅维里过分的现实道路。
因此,霍布斯保存了古典“道德政治”的理想,但又把目光转向政治的“开端”进展考虑。
假如说古典政治根据目的论的自然观,开掘的是手段——目的的过程;而霍布斯把这一方式颠倒为原因,结果,历史的方式。
霍布斯重建道德的政治的方式是重构“自然法”理论。
他创造了“自然状态”,这一状态就是人与人的____,一切人为了自保在自然状态对一切事物具有权利的结果,人与人的冲突,自然欲望的激情的个体。
基于此,霍布斯得出了“自然权利,就是每一个人按照自己所愿意的方式运用自己的力量保全自己的天性,也就是保全自己的生命的自由。
”“自然权利”是霍布斯的新创造,也是现代政治哲学的核心观念。
从此,洛克、卢梭、康德等哲政治哲学家无不从承受霍布斯的“权利”概念而考虑政治问题。
他发现了“特殊性”,自私的个体。
现代性就是特殊性、个体的发现。
由此,政治哲学从以自然目的为根据转换成以人的目的建立。
自然权利从古典的自然正义、正当转变为现代人的自然权利。
政制的本质就是基于人的意志的人为创造,政制就是人造物。
霍布斯以“自然权利”为根据重建了“自然法”〔第十四章〕,并在自然的基地上构建了“利维坦”式的正当生活。
政制不在于确保人追求“善”的生活,而在于提供追求幸福的“条件”,霍布斯提供的是一个绝对严厉的“利维坦”来确保。
《利维坦》读书笔记范文6篇

《利维坦》读书笔记《利维坦》是托马斯·霍布斯创作的政治学著作,该书几个世纪以来,一直被列为领袖人物必读名著之一,被列为政治书籍之首。
下面是小编准备的《利维坦》读书笔记,欢迎阅读。
《利维坦》读书笔记范文篇1一、内容概述“论人类幸福与苦难的自然状况”是“论人类”的重要章节。
霍布斯在第一章中,从人类的本性出发,论述了建立“利维坦”的重要性。
而“论人类幸福与苦难的自然状况”描述了自然状态下混乱战争,并试图寻求摆脱苦难、获得幸福的方法。
其基本逻辑如下:1、自然状态中产生战争的原因霍布斯分析了人类天性中竞争、猜疑和追求荣誉等特质,指出了在自然状态下,每个人身心两方面的能力基本相等,这种能力上的相等使得人们产生达成目的的平等。
因此,无论是出于扩张统治权,还是保全自我的目的,每个人都必须不断发动对他人的战争。
2、战争的特征霍布斯指出,这种基于人性的战争是普遍的,表现为每一个人对每一个人的战争。
人与人相互为敌,永无休止。
3、战争的后果战争无论是对个人还是人类社会都产生了可怕的后果。
对于自然人来说,“人们不断处于暴力死亡的恐惧和危险中,人的生活孤独、贫困、卑污、残忍而短寿。
”战争对于整个人类社会更是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首先,整个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不可能提升。
霍布斯指出“人们只能依靠自己的体例与创造能力来保障生活,产业是无法存在的,因为其成果不稳定。
须花费巨大力量的工程,知识,文化,艺术都不存在。
”战争使得整个社会失去了向前发展的可能性。
其次,由于人人各自为战,社会公共道德无法形成,“没有共同权力,没有法律,是非、公正观念不能存在。
”4、走出苦难,摆脱战争人们渴求和平、畏惧死亡的心理、追求舒适生活的欲望,都构成了结束战争的精神动力。
因此,人与人之间相互同意订立契约,放弃了自然状态下“生而平等”的权利,把它托付给某一个人或一个由多人组成的集体。
这个集体能够把分散的意志整合为一个意志,把大家的人格统一为一个人格。
而这就是利维坦的诞生。
利维坦第16-20章读书笔记2000字

利维坦第16-20章读书笔记2000字第16章:个体与权利本章主要讨论了个体与权利的关系。
作者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和权利,社会秩序的建立应该以保护个人利益和权利为前提。
作者反对过度的权力集中和威权主义的统治方式,主张通过法律规范来确立公共秩序,保护个人权利。
作者认为,不同个体之间的利益是冲突的,因此需要建立一个中立的政府来维护公共秩序。
政府应该通过制定和执行法律来保护人们的权利,同时尽量减少对个人自由的限制。
政府应该尽可能地妥协和协商,而不是通过强制来实现其目标。
作者还讨论了自由与平等的关系。
他认为,自由和平等是互相矛盾的。
在保护自由的前提下,人们将不可避免地产生财富和权力的不平等。
因此,政府应该通过税收和福利制度来调节财富和权力的不平等,以实现相对的平等。
作者最后强调了个体自由的重要性。
他认为,任何政府都不能侵犯个体自由,因为个体自由是人类最基本的权利。
政府的唯一任务是保护这些权利,而不是剥夺它们。
第17章:设立国家的理由本章讨论了设立国家的理由以及国家的本质。
作者认为,国家的存在是为了保护个人权利和利益,而不是为了维护某些抽象的规则或尊严。
国家应该是一个统一的实体,能够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统一的政策和法律,以保护每个个体的利益。
作者还讨论了自然状态的缺陷。
他认为,在自然状态下,人们的利益是冲突的,无法保护自己的权利和利益。
因此,人们需要设立一个中立的政府来维护公共秩序,并保护个体的权利和利益。
政府的存在是为了解决个体之间的利益冲突,而不是为了让个体服从政府的命令。
作者还讨论了政府权力的来源。
他认为,政府的权力应该来自人民的授权,人民可以有选择地授权一部分权力给政府。
政府的任务是代表人民实施政策和法律,并保护每个人的利益和权利。
第18章:政府的形式本章讨论了政府的形式以及它们的优缺点。
作者认为,政府的形式应该取决于其目的和任务,不同类型的政府适用于不同的情况和历史时期。
作者批评了君主制和专制制度,认为这些制度在保护个人自由和权利方面存在缺陷。
利维坦 读书笔记

利维坦读书笔记《利维坦》是英国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的一部重要著作,全名为《利维坦,或教会国家和市民国家的实质、形式和权力》。
这本书是霍布斯对人类社会和政治秩序的深刻思考,主要探讨了自然状态、社会契约、国家权力等问题。
以下是我在阅读《利维坦》时的一些读书笔记:1. 自然状态:霍布斯认为,在没有国家和法律约束的情况下,人类处于一种“自然状态”,即“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人们为了生存和利益而争斗,没有公平、正义可言。
因此,为了摆脱这种混乱状态,人们需要通过社会契约建立国家和法律。
2. 社会契约:霍布斯认为,社会契约是人类从自然状态向文明社会过渡的关键。
通过社会契约,人们放弃部分自由,将权力交给国家,以换取安全和秩序。
这种契约是一种自愿的、非强制的协议,但一旦签订,就具有法律效力。
3. 国家权力:霍布斯认为,国家的权力是绝对的,因为它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而存在的。
国家有权制定法律、征税、发动战争等。
同时,国家也有责任保护人民的基本权利,如生命权、财产权等。
4. 君主制:霍布斯主张实行君主制,因为他认为君主制能够有效地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君主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拥有绝对的权力。
然而,君主的权力并非不受限制,他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和道德规范,否则人民有权反抗和推翻他。
5. 教育:霍布斯非常重视教育,认为教育是国家和社会的重要任务。
他主张实行普及教育,使每个人都能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文化。
此外,他还强调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6. 宗教:霍布斯对宗教持谨慎态度,他认为宗教信仰可能导致社会分裂和冲突。
他主张实行宽容的宗教政策,允许不同的宗教信仰共存,但反对宗教干预政治。
《利维坦》是一部具有深刻哲学思想的著作,对人类社会和政治秩序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阐述。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霍布斯的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社会契约、国家权力等问题有了新的认识。
利维坦第四章读书笔记

利维坦第四章读书笔记
在《利维坦》的第四章中,霍布斯详细探讨了主权者的权力及其运用。
这一章是全书中非常重要的一章,因为它为霍布斯的国家理论奠定了基础。
首先,霍布斯明确提出了主权者权力的概念。
他认为,主权者是拥有绝对权力的个人或机构,他们的权力是绝对的、无限制的。
这种权力可以用来制定和执行法律、惩罚犯罪、管理公共事务等等。
主权者的权力是绝对的,这意味着他们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地行使权力,包括对公民的生命、财产和自由的支配。
其次,霍布斯详细描述了主权者如何运用他们的权力。
他认为,主权者可以通过制定法律来约束公民的行为,并通过惩罚犯罪来维护公共秩序。
此外,主权者还可以通过征税、发行货币等手段来管理公共财政。
在所有这些方面,主权者的权力都是绝对的,没有任何限制。
然而,尽管主权者的权力是绝对的,但霍布斯也强调了他们的责任和义务。
他认为,主权者必须保护公民的生命、财产和自由,并确保公共秩序的稳定。
此外,主权者还必须公正地行使权力,避免偏袒和歧视。
如果主权者未能履行这些责任和义务,他们将失去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总的来说,《利维坦》第四章是霍布斯国家理论的核心。
它详细探讨了主权者的权力及其运用,并强调了主权者的责任和义务。
这一章对于理解霍布斯的国家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利维坦读书笔记感悟(通用5篇)

利维坦读书笔记感悟(通用5篇)利维坦读书笔记感悟篇1《利维坦》读书笔记感悟在阅读《利维坦》之前,我对现代政治哲学的理解主要停留在诸如自由、平等、民主之类的宏观概念上。
然而,《利维坦》的阅读彻底颠覆了我对政治哲学的认知,让我意识到,尽管它是一部经典之作,但其中的许多观点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本书的作者托马斯·霍布斯的思考方式非常独特。
他认为,国家并非仅仅是由一群人组成的集体,而是一个具有内在生命力的实体,这种生命力源自于国家的权威和法律。
这让我重新审视了国家的本质,以及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霍布斯提出的“人欲横流”的观点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认为,人们天生具有自我保护的本能,而这种本能会导致人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争夺权力。
这种观点让我意识到,政治权力的存在有其必然性,因为它可以保护社会秩序,防止人们之间的冲突升级为战争。
此外,霍布斯还提出了“公民社会”的概念,即人们为了共同利益而组成的团体。
这个概念让我重新审视了社会契约论的观点,并意识到社会契约的形成并非仅仅是个人自由意志的体现,也是人们为了共同利益而做出的选择。
然而,尽管霍布斯的理论有其深刻之处,但也有其局限性。
例如,他忽略了道德和伦理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以及民主的重要性。
因此,我认为在理解政治哲学时,我们需要批判性地思考不同的观点,以便更好地理解政治的本质。
总的来说,《利维坦》是一本值得一读的政治哲学经典,它不仅挑战了传统的政治观念,也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考政治问题的视角。
利维坦读书笔记感悟篇2《利维坦》读书笔记《利维坦》是霍布斯的一部经典著作,这本书的主题和结构非常独特,全书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探讨个人与国家的起源,第二部分探讨主权与臣民的关系,第三部分探讨国家的形式。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霍布斯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理解。
他提出的社会契约理论,将国家比喻为“利维坦”,这个比喻非常生动,让人印象深刻。
他认为人们为了保护自己,将权利转让给国家,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政府,来保护人们的生命、自由和财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维坦》读书笔记我们每个人都有那么一段时间比较叛逆,看谁都不顺眼,任谁的话都听不进去。
一旦过了那段时间,人就正常了。
可世界上总有那么些人不太正常,一辈子都是叛逆的命。
更气人的是,这撮人不仅自己叛逆,还拉着别人一起干。
不过颠覆世界的往往就是这一小撮人。
《利维坦》的作者霍布斯就是一个被记录在案的叛逆者。
但跟其他的叛逆者不一样,他不是那种呼风唤雨一句“兄弟们,跟(给)我上”的带头大哥,而是躲在小黑屋里暗自写书的那种人。
这一写,写出了《利维坦》,颠覆了此前所有关于国家和人性的学说。
利维坦是一个大海怪的名字,在《圣经》里专门和上帝作对,在上帝无比崇高的中世纪,霍布斯用这个名字给自己的书命名也是够叛逆的。
可更让你想象不到的是书里利维坦指的不是什么怪物或者灾难,而是人类社会中的国家这一概念。
霍布斯为什么这样说?让我们一步步来看。
一、霍布斯的“人性论”在17世纪的英国,人们认为国家的起源要不就是上帝,要不就是传统既有。
霍布斯跳出来说,国家是人类想象中的意识集合体,跟什么上帝和传统没有关系,奠定国家的基础就是人性。
正是人性的本质才使得国家得以出现。
那么人性的本质是什么呢?霍布斯说,人本质上是一种有欲望,并且追求欲望的动物。
这一论调并不新奇,古往今来不管是东方的“性恶论”还是西方的“原罪论”,都对人有过类似的定义。
但霍布斯不同于以往的地方在于,他不仅指出了这一点,还认为这并不是什么坏事。
并说,人真正的美德只有一个,就是怎么样最有效率地去追求、去实现自己的欲望。
更进一步,他认为人对欲望的追求永远也无法满足,人就是这种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还想着怎么才能吃得更好的动物。
之所以这样,并不是因为人真的贪婪成性,根本问题在于如果你不去追求更大的权利与地位,已经到手的那部分东西,很可能就会丢失。
这就是人性的现实,要建立国家就得尊重这个现实。
二、社会契约我们不妨假设这样一种情况,某一天你流落荒岛,饥饿难耐,忽然看见路边的一棵果树,这时候你会管这棵树是谁的,会考虑主人允不允许你吃果子吗?肯定不会,活命要紧。
但如果这时候,岛上的土著人出现了,他也很饿。
可果子就那么多,你有枪,他有刀,怎么办?恐怕这时候我们能想到最好的办法就是杀死对方。
你有可能会说根本原因是果子不够嘛,如果果子充足,这两个人就不会打起来了。
可我们面临的往往是这种果子不够的情况,哪怕直到今天人类社会矛盾的根源仍是源于对资源的争夺。
再退一步,就算我们到了物质生活极度丰富的时代,谁又能保证人类之间不会出现争斗呢?古代的王公贵族生活不可谓不富足,但他们之间的争斗照样你死我活。
有人会说,为什么不搞个口头协定,两人各分一半的苹果,这样既不会饿死,也不用刀枪相见。
可是谁来保证双方不会违反协定,在一方吃果子的时候,另一方不会趁此给对方一枪或者捅对方一刀呢?而人的语言天生就有很大的迷惑性,欺诈、虚伪、非常不确定。
日常经验也告诉我们“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所以语言、文字只能促成契约,但是没有办法保证这个契约的效力。
那么谁来保证这个契约的效力呢?霍布斯说,只有一种力量能使这个契约生效,这个力量必须大于我们每一个人单独的力量。
谁违反了这个契约,对不起,就得惩罚你。
可在地球某个角落的荒岛上,谁有这个力量呢?根本没有。
这时,我们两人的口头协定甚至文字契约,和废纸没有什么区别。
面对这个情况,霍布斯说出了一句伟大的名言,它流传了四百年。
在国家这样一个伟大的力量诞生以前,也就是在在刚才的那样一个荒岛上,人和人一直处在恐惧和战争当中,而且这种战争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战争。
为了消除这种战争的恐惧,过上安稳的日子。
人们彼此签订契约,把权力交给一个单独的强大力量,国家就此建立。
要建立国家,就必须先承认国家的权威,这意味着我们要放弃自己的部分权利,并把这个权利让渡给国家。
其次我们要服从国家管理,对不服从的人要给予惩罚。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光我放弃权利不行,要我们大家一起把权利交给国家。
因此霍布斯口中的国家,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几乎就是一个巨无霸,是横亘在人类社会上的庞然大物,也因此霍布斯管他叫利维坦,《圣经》里那个巨大的海怪。
三、启发书里还有很多丰富的内容,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
这里,就讲讲《利维坦》对我个人的启发吧。
霍布斯在《利维坦》中构建整个国家理论大厦的基础就是他对人性欲望的基本判断。
在这前一段的时间,我接连读了两部雨果的大作《悲惨世界》和《九三年》,这两部小说主人公所散发的人性光辉,让我自己也有种甘做殉道者的冲动去唤醒他人心中的善,构造爱满人间的大同社会。
但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体验,让我不得不承认“利己”的欲望是一种客观存在,应该正视并且尊重它。
在现实中,要想建立一套好的制度,你可以鼓励人向善,但你必须正视一个事实,就是人的欲望。
不能抛开人性的本质去胡思乱想,甚至想改造这种人性。
除此之外,霍布斯在写《利维坦》时所用到的理论方法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
霍布斯基于人性欲望永无穷尽这样一个前提,不断推演最终构建起一个宏大的国家理论。
这种方法的出发点是,先找到衡量事物的基本尺度,沿着它往前推,无论推到哪你都会发现这个基本点的影子和它所发挥的作用。
这种思维方式在今天尤其有用,因为今天我们身处在一个非常激荡的时代,信息爆炸、真假难辨。
我们认识的很多传统观念随时有可能被颠覆,而要对付这种状态,不让自己的生活失去基本的方向感,就必须找到那个怎么都不变的东西。
一旦找到它,你就会明白每天碰到的东西、面对的事物,有哪一些不是你想要的,而哪一些才是你真正想要的。
这样你才能在人生的关键路口做出无愧于己的选择。
一、内容概述“论人类幸福与苦难的自然状况”是“论人类”的重要章节。
霍布斯在第一章中,从人类的本性出发,论述了建立“利维坦”的重要性。
而“论人类幸福与苦难的自然状况”描述了自然状态下混乱战争,并试图寻求摆脱苦难、获得幸福的方法。
其基本逻辑如下:1、自然状态中产生战争的原因霍布斯分析了人类天性中竞争、猜疑和追求荣誉等特质,指出了在自然状态下,每个人身心两方面的能力基本相等,这种能力上的相等使得人们产生达成目的的平等。
因此,无论是出于扩张统治权,还是保全自我的目的,每个人都必须不断发动对他人的战争。
2、战争的特征霍布斯指出,这种基于人性的战争是普遍的,表现为每一个人对每一个人的战争。
人与人相互为敌,永无休止。
3、战争的后果战争无论是对个人还是人类社会都产生了可怕的后果。
对于自然人来说,“人们不断处于暴力死亡的恐惧和危险中,人的生活孤独、贫困、卑污、残忍而短寿。
”战争对于整个人类社会更是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首先,整个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不可能提升。
霍布斯指出“人们只能依靠自己的体例与创造能力来保障生活,产业是无法存在的,因为其成果不稳定。
须花费巨大力量的工程,知识,文化,艺术都不存在。
”战争使得整个社会失去了向前发展的可能性。
其次,由于人人各自为战,社会公共道德无法形成,“没有共同权力,没有法律,是非、公正观念不能存在。
”4、走出苦难,摆脱战争人们渴求和平、畏惧死亡的心理、追求舒适生活的欲望,都构成了结束战争的精神动力。
因此,人与人之间相互同意订立契约,放弃了自然状态下“生而平等”的权利,把它托付给某一个人或一个由多人组成的集体。
这个集体能够把分散的意志整合为一个意志,把大家的人格统一为一个人格。
而这就是利维坦的诞生。
二、阅读思考对于霍布斯的论述,我有以下几点看法:第一,霍布斯第一章“论人类”是建立在人性恶的理论假设上,他认为人的自然本性首先在于自保,表现为自私自利、贪婪残暴,于是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相互敌对,斗争不止。
但其实,我认为这只是人性中的一方面,人本身是一个矛盾的复杂体。
人性中也存在着善良、同情、奉献等精神,相互之间的容忍和协作是人类的重要特质。
第二,霍布斯用战争时期的无政府状态,论证了人只要一旦脱离了国家,或国家主权一旦遭到破坏,就立即恢复到自然状态。
因此,他认为即便是最坏的君主制也比自然状态要好。
但实际上,在统一的主权产生之前,人与人之间就存在超强的自治能力,民俗公约、誓言都是明确的证据。
退一步来讲,在战争时期,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协作精神也不可忽视。
第三,关于政治、法律和道德的区分问题。
很多学者赞扬霍布斯,认为其政治理论完全摆脱了伦理、道德和宗教的束缚。
然而,政治的首要目的是社会治理,而人们之所以存在于国家中是为了求得善、道德的生活。
从这个角度来讲,政治学始终无法同伦理、道德脱离。
我们一生中,有很多非常重要但是往往又容易被我们忽略掉的问题有很多,比如“为什么会出现国家?对于一个国家而言,稳定为什么特别重要”首先,国家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呢?真的是那些国王等各类型称谓的统治者所谓的“君权神授”吗?还是,霍布斯所说的:人类建立国家是为了生存的欲望和消除恐惧,从“所有人对所有人战争中”解放出来。
霍布斯的推理大致如下:为了摆脱可怕的自然状态,进入和平状态,人们唯一的办法就是找一个主权者,从此所有人都进入了契约状态,只有主权者一个人仍然处在自然状态,可以为所欲为。
为什么这样说呢?在自然的状况下,人类应该是平等的,人天生被赋予一些自然和不可剥夺的权力。
但是,在这样的状况下,人类处在没有任何规则、法律的自然状态,而人性最本质的东西就是生存的欲望,这样为了生存,为了争夺有限的生存资源和空间,人们就处在所有人对所有人的战争中,所有人所有时候都活在恐惧中,战争随时随地发生。
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来看,在《自私的基因》一书所推理的,我们人类也只是基因传承的工具,所以,我们必须自私,凡事要先考虑利己。
国家既然是人们经由社会契约创造出来的,创建国家、确立统治者权力的目的是出于人们的理性和幸福生活的需要。
那任何制度和组织要保有生命力,都必须正视人性,尊重利己欲望这一人的自然权利。
一个有秩序的社会,对于我们普通人的生活最重要,对于执政党而言,稳定也是压倒一切。
没有秩序,自由民主就无从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