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课件.doc
高中历史重要微知识点第12课1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特点:一大二公(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
【走进历史】:假设你是某人民公社某大队的农民,根
据以下材料谈谈你们大队的情况。
集体劳动
轰轰烈烈下地
松松垮垮劳动
平均主义
1959年中国农村中的 孩子们
影响:严重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造成 严重的经济困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
全文结束!谢谢 仅供参考学习之用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必要性:人民公社化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1966年到1978年,总计一百五十六个月里,安徽 凤阳小岗村有八十七个月靠救济度过。总计吃去救 济粮十一万四千公斤,比他们自己生产的粮食多出 三分之一;花去救济钱一万五千元,比他们自己挣 的钱多出十分之一。
-凌志军《1978—历史不再徘徊》
农业合作化
必要性:土地改革运动后,我国农 合作的形式,把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农业经济,改 造为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农业合作经济的过程。 作用:农业合作化最终确立了土地公有制,从而推动了社会主义 建设发展,也为新中国的农业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为工业化 建设提供了大量原材料 。
含义
家庭 联产 承包
责任
以家庭为单位 联系产量计酬
承包集体土地 保证国家的,留够集体 的,剩下全是自己的
作用:极大地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1987年粮食产量达到4亿吨,比1978年增加了32%; 棉花产量达到419万吨,比1978年增加了93.3%,农业总产值 达到4676亿元,比1978年增加了近三倍。
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土地改革 必要性: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 中国社会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时,全国仍有3亿多农 民无地或少地。
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与发展课件--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革
生产力发展
土地归农民个人私有。 农村生产力,社会主义工业化开
辟了道路。
农业合 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 把土地等生产资料私 提高了农业生产力,调动了农民 作化 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有制变为公有制,并 生产积极性
实行集体经营。
人民公 一些领导人片面认为 提高公有化程度,扩 社化 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 大公有化规模,分配
材料2:不但土地等生产资料公有,而且经济活动的若干环节也 公有;一切财产统一核算;大办公共食堂,分配中平均主义严格。
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生产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3: 农村人民公社化为生产力的更大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使
我们在1958年和1959年取得了农业生产的连续“大跃进”。 充分发挥人民公社这种组织形式的优越性,我们就完全有可能 继续保持农业生产和建设的跃进速度,也完全有可能提早两年 或者三年实现原定在十二年内实现的农业发展目标。
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教学目标 1、了解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重大调整历程,
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加深对唯物 史观的认识。 2、掌握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意义,获得农村生产 关 系调整对现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启示。 3、通过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的梳理,认识调整的必 要性,树立大胆创新和改革的意识。
(2020山东新高考模拟)一直到1952年,河北定县都没 有一台大型农机具。1955年,定县农民开始使用拖拉机 耕地,1958年又开始使用柴油机和电动机灌溉农田。这 一变化的原因是
A.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B.国家以农业为经济建设中心 C.农村生产关系的变 革
D.社会主义工业化基本实现
1979年3月15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了《“三级所有、 队为基础”应该稳定》的读者来信。信中陈述了对农村分 田到组或到户的不满,号召纠正错误做法,稳定“三级所有, 队为基础”制度。不久安徽的肥西县委,还专门发文要求 停止包产到户。这表明:
专题: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四次调整 PPT
1、请完成“建国以来党的农村政策与农业发展分析报告”的部分内容。
政策回顾
(1)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与国土地改革法》,大规模
的
运动在全国展开。1953年,党中央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决定对
农业实行
。1958年,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随后在全国开展了
• 历史认识
• 通过上述“分析对比”,您认为党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必须遵循什么原则?
• 历史认识: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一切从实际出发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遵循客观的经济规律;发展农业也要重视科学技 术的应用和推广等。
2、材料 我国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 解决,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与整个国民 经济的发展、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三农”问题,在 不同时期制定不同的土地政策,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
(2)材料二中“新乐园”在当时指什么?简要分析它出现的缘故。 (2)人民公社;
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时期认识不足,对建设社会主义
• 材料三:“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 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 (3)材料三体现了农村实责任制;
和
运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
改革的浪潮首先从农村掀起,其主要内容是在农村废除人民公社,
实行
,发展乡镇企业和集体经济。20世纪七
十年代初,为解决人类温饱问题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是(
)
(1)土地改革;
(2)社会主义改造
(3)大跃进运动 人民公社化运动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袁隆平
• 分析对比
• (1)从材料一图表中,我们能够看出哪一行业发展最快?这种现象 的出现是由于党和政府实施了哪一发展规划?(2分)
建国后四次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PPT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8年底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改革开放中对内农村改革的内容。在土地公有制的 基础上,实行“包产到户”,农民获得了土地使用权。提高了农民生产的 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 是自己的。”
主义初级阶段; • 3、知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 • 4、了解改革开放中农村改革的部分。
建国后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给我们的启示:
• 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符合客观经济规 律。
• 2、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 • 3、农业政策的制定要保证农民的基本利益,实行惠农政
建国后四次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建国后四次农村 生产关系的调整
1 土地改革(1950——1952
年底)
2 农业合作化运动(1953——
1956年底)
3 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
70年代末80年代初)
4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70年
代末80年代初——至今)
课标要求
• 1、了解土地改革运动; • 2、了解“三大改造”,知道中国1956年进入社会
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
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开始)
• 虽然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确立了国家主要 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但是,1958 年召开的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制定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 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随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运动广泛开展起来。
• 人民公社化运动特点:“一大二公”。一大是规模大;二公是公 有化程度高。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妨碍了农业 生产的发展。
新中国农业政策的四次调整
1、社会主义总路线提出是在 C
A、1956年 B、1957年 C、1958年 D、1959年 2、从1959—1961年,我国经历了连续三年的
困难时期,导致这种局面的最主要原因是
AC、、自 大然生灾产害运的 动影响D、B、 “延大安跃整进风”运和动人民公D 社
化运动 3、据统计,四川在20世纪50年代初森林覆盖
历史的回音
从安徽凤阳小岗村, 从生死文书到杀出一条血路,
给我们以什么样的启示?
不怕风险,敢闯敢干 发展是硬道理
大胆创新,锐意改革 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A、、于党城的市十一B、届农三村中全C会、后国,有国企内业的改D革、首政先府开机B始关 2A、次、1重农97要业9的生年家产,庭合中会作国议社北,方他有们一商B个量、农的和民内平家容共庭可处正能五在涉项召C及原开了则一
2.为什么在土地改革中要采取保存富农经济 的政策?
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 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 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还根据全国解 放后的新情况,将过去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 产的政策,改变为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从 1950年冬天开始,有组织的分期分批进行。
资料1:时任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鲁笳说: “农民得到了土地,我们的党就得到了农民的拥 护。全国农民拥护的事情,那个时候,没有办不 成的。所以说,这是一次最彻底的最全面的最成 功的一次土地改革。”
赶
.
翻英
地超
球美
顶平
破常
天事
深耕细作产量高,一棵玉米
一个米粒煮一锅 ,一个玉米运一车 高粱杆上安电线,坐着瓜皮过黄河
冲云霄;彩云栓住玉米腰,吓 得月亮弯了腰.
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要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 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2016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点精讲课件:2-4-09 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纵横链接
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1.图表释义 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结果 解放了农村生 封建地主土地 土地改革 废除封建地主土 产力,为农业 所有制严重阻 (1950~ 地所有制,实行 生产的发展和 碍生产力的发 1952年) 农民土地所有制 国家工业化开 展 辟了道路 把土地等主要生 农业合作 小农经济难以 产资料由私有制 进一步提高了 化(1953~ 满足国民经济 变为公有制,实 农业生产力 1956年) 发展的需要 行集体经营 调整 主要原因 核心内容
1.图表释义
【合作探究】
如何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角度认识建国后农村 生产关系的调整? 提示:建国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本质 上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农业合作化运动、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适应了生产力发展要 求,而人民公社化运动则超越了生产力发展 要求。
2.典型例题 【例】(农村的变革——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认识农村生产关 系)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不断变革或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下列 各项措施中既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又有利于解放生产力 、调动人民生产积极性的是( )
1.图表释义 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主要原因 核心内容 结果 一些领导人主观 地认为农业合作 提高公有化程 严重挫伤了 人民公社化 化的规模越大, 度,扩大公有 农民的积极 (1958年) 公有化程度越高, 化规模 性 越能促进经济发 展 党中央正确总结 在坚持土地公 极大地调动 家庭联产承 了农业合作化和 有制的前提下, 了农民的积 包责任制( 人民公社化的经 改变经营管理 极性,推动 十一届三中 验教训,作出实 方式,实行分 了农业生产 全会后) 行经济体制改革 户经营、自负 的发展 的决策 盈亏 调整
①农民在包产到户中分得土地
建国后四次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
农业合作化运动(1953——1956)
• 根据1953年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的指导,我国开展 了“一五计划”(1953——1957年)和“三大改造”(1953——1956年 底)。
• “三大改造”指的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其中,对农业的改造采取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办法,走集体化道路。
合作化
建设社会 人民公社化
主义探索
运动
时期
1958年
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国家和人 社会主义公有制
民遇到建国后未曾有过的经济困难 更大规模的合作
改革开放 家庭联产承 新时期 包责任制
(包干到户)
1978年底
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 社会主义公有制
村经济的发展
分田(农民获得
-
土地使用权)
建国后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给我们的启示:
-
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开始)
• 虽然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确立了国家主 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但是, 1958年召开的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制定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随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运动广泛开展起来。
• 人民公社化运动特点:“一大二公”。一大是规模大;二公是公有 化程度高。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妨碍了农业生 产的发展。
专题复习
建国后四次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大同六中 崔振华
-
建国后四次农村 生产关系的调整
1 土地改革(1950——1952
年底)
2 农业合作化运动(1953——
1956年底)
3 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
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四次调整
1.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四次调整:1.1950-1952年,进行土地改革,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即土地私有制2.1953-1956年,进行农业合作化运动,变土地私有为公有3.1958年开始人民公社化运动4.新时期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坚持土地公有的基础上,农民拥有使用权。
2.近代时期中国政府名称变化晚清政府(1840—1912),中华民国政府(1912—1949),这期间由于政治中心和掌握实际权力的政治派别不同,又分为南京临时政府(1912年1月1日,结束於1912年3月12日),北洋军阀政府(1912-1927),南京国民政府(1927-1949)。
3.中国近现代史分期近代(1840--1949):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5.4)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1919年5月——1921年: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21年——1923年:第一次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1924年——1927年:国民大革命1927年7月——1937年7月: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37年7月——1945年8月:抗日战争时期1946年6月——1949年9月:解放战争时期现代(1949-至今)1.1949-1956,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1953开始三大改造)2.1956-1965,十年建设时期(1956,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1966-1976,文化大革命时期4.1978-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4.中共领导军队名称变化1924-1927, 国民革命军1927~1937,中国工农红军1937~1945,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后改为第十八集团军,但仍习惯叫八路)新编第四军1945至今,中国人民解放军5.中国近代国旗变化(大清龙旗) (五色旗) (青天白日旗)6.国共重要会议1.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国共第一次合作2.中共一大:(1921.7.23;上海→嘉兴南湖):决定成立中国共产党3.中共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汉口):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初中历史知识点:土地和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初中历史知识点:土地和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土地改革;农业生产合作社;农村人民公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土地和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也是初中历史重要的知识点。
新中国对土地和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①第一次是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
②第二次是1953-1956年的农业生产合作社,是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结果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③第三次是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盲目提高公有化程度和扩大公有制规模,结果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④第四次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它是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革经营管理方式。
结果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大发展。
地和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重难点解析1.分清两次分田的不同。
1950年到1952年底的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没有改变土地的私有性质,农民获得的是土地的所有权,可买卖、处置等。
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保持土地公有性质不变的前提下,将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农民只获得土地的经营使用权,没有土地的所有权,不得买卖、处置。
2.分清两次所有制形式的变化。
土地改革中,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农业合作化运动中,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农民所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分清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的变与不变。
责任制改变的是经营管理方式和分配方式,改变了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的统一经营、共同生产的方式,实行“分田到户”,农民获得了经营管理权;改变了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吃大锅饭、按需分配的方式,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农民获得了收益权。
作为农村改革实行的主要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坚持土地公有制不变的前提下进行的,也就是土地的公有性质不变,农民没有土地所有权。
对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二、探索时期:
人民公社化运动
将土地有农业合作社所有变为人民公社所 有。 特点“一大二公”,与当时生产力水平到严重破坏
土地公有制(归集体所有), 农民可以承包土地,把农民的 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
三、改革开放时期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意义: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 性,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
对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 土地改革 地所有制,农民成为土地的 主人 意义:农民劳动积极性提高, 但劳动效率低下
一、过渡时期
农业合作化 土地归农民个体所有改 为归农业合作社所有, 运动
(三大改造)
即由农民土地私有制变 为集体所有制 意义:完成了对农业的 社会主义改造,促进了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 立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革和调整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革和调整⑴第一次:土地改革新中国成立后继续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这是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
为废除封建剥削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为了使广大贫雇农从地主阶级统治、压迫下解放出来,必须进行土改。
在人民解放战争期间,党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在东北、华北等老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
那时我国已有一亿多人口的地区实行了土地改革。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通过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并从当年冬开始在广大新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废除地主阶级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⑵第二次:农业合作化农业合作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各种互助合作的形式,把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农业经济,改造为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农业合作经济的过程。
这一社会变革过程,亦称农业集体化。
⑶第三次:人民公社化:在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全国刮起一股“共产”风。
在许多方面混淆了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界限。
公社随便调用社员、生产队的劳力、资金、土地和财产,取消了农民的自留地,出现了剥夺农民的情况。
按劳分配的原则遭到破坏,发生了严重的平均主义,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1960年冬,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逐步地解决当时所能认识到的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以来的一些重大问题。
⑷第四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原因: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的经验教训,作出了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
核心内容: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等等。
结果: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高中历史重要微知识点第12课1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解放农村生产力 生产力进一步提高 农村经济严重困难
农村生产迅速发展
编后语
• 常常可见到这样的同学,他们在下课前几分钟就开始看表、收拾课本文具,下课铃一响,就迫不及待地“逃离”教室。实际上,每节课刚下课时的几分 钟是我们对上课内容查漏补缺的好时机。善于学习的同学往往懂得抓好课后的“黄金两分钟”。那么,课后的“黄金时间”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2019/11/5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thank
you!
2019/11/5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人民公社化
背景:左倾错误严重
1958年8月北戴河会议决议: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现, 已经不是什么遥远将来的事情了,我们应该积极地 摸索出一条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具体途径。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1:到1958年底,全国74万个农业合作社 合并为2万6千个人民公社,99%的农户都参 加了人民公社。
材料2:不但土地等生产资料公有,而且经济活 动的若干环节也公有;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 分配;大办公共堂。
特点:一大二公(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
【走进历史】:假设你是某人民公社某大队的农民,根
据以下材料谈谈你们大队的情况。
集体劳动
轰轰烈烈下地
松松垮垮劳动
平均主义
1959年中国农村中的 孩子们
影响:严重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造成 严重的经济困难。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必要性:人民公社化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 一、释疑难 • 对课堂上老师讲到的内容自己想不通卡壳的问题,应该在课堂上标出来,下课时,在老师还未离开教室的时候,要主动请老师讲解清楚。如果老师已
经离开教室,也可以向同学请教,及时消除疑难问题。做到当堂知识,当堂解决。 • 二、补笔记 • 上课时,如果有些东西没有记下来,不要因为惦记着漏了的笔记而影响记下面的内容,可以在笔记本上留下一定的空间。下课后,再从头到尾阅读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律。
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3)目的:建立人民公社是试图更快地向全民所有制、向共产主义过渡。
[ 知识链接](4)核心内容:提高公有化程度和规模,扩大合作社的规模,产品分配上实行平均主义。
1、土地改革。
(5)历程:1958 年夏秋之际,各地纷纷成立人民公社。
一个多月时间里,全国农村基本(1)时间:1950 年冬——1952 年底。
上实现了人民公社化。
(2)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新解放区三亿多人口强烈要求进行(6)评价:这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次严重失误,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土地改革。
给国民经济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困难,也左也倾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
(3)依据:1950 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核心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皆为私(1)时间:十一届三中全会。
有)(2)原因:“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奠定了政治前提;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合作化和人民公(5)历程:从1950 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社化的经验教训,作出了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安徽、四川两省改革试点取得成功,的农民耕种。
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食其力。
到1952 年底,除部分少数党中央决定在全国进行推广。
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3)发源地:安徽凤阳小岗村。
(6)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4)核心内容:在坚持土地地公有制不变的前提下,改变土地和经营方式和产品的分配被消灭;广大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务,农业生产获得迅方式。
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5)影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2、农业合作化运动。
农业生产得到了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
(1)时间:1953 年——1956 年。
(6)改革的方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
(2)原因: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 重难点解析](3)方式: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合作社,走集体化和1、分清两次分田的不同。
工人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1950 到1952 年底的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没有改变土地的私(4)核心内容:把土地等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实现集体经营。
有性质,农民获得的是土地的所有权,可买卖、处置等。
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的家庭(5)历程:从1953 年春,国家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从穿凿列助组,初级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保持土地公有示变的前提下,将土地颁给农民耕种,农民只获得土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1955 年,政府回忆了农业合作地的经营使用权,没有土地的所有权,不得买卖、处置。
化的步伐,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到1956 年底,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2、分清两次所有制形式的变化。
产合作社,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土地改革中,变地主土地所有缺点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农业合作化运动中,把土(6)意义: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能力,农村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
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农民所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人民公社化运动。
3、分清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的变与不变。
(1)时间:1958——1978 年。
责任制改变的是经营管理方式和分配方式,改变了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的统一经营、(2)原因:党的一些领导人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共同生产的方式,实行“分田到户”,农民获得了经营管理权;改变了人民公社化运动时促进生产的发展;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经验不足,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期吃大锅饭、按需分配的方式,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农民获得了收益权。
作为农村改革实行的主要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坚持土地公有制不变的前提下进行A.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B.进行土地改革的,也就是土地的公有性质不变,农民没有土地所有权。
C.建立农村生产合作社D.公布过渡时期总路线[ 中考真题解析]6、1953——1956 年我国农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1、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了一次农村社会调查,就1952 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 年增加A.土地改革运动B.人民公社化运动C.“大跃进”运动D.农业合作化运动40%以上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得出的正确结论是()7、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农民参加农业合作社,是因为()(1)当时农民非常缺乏生产工具、资金(2)当时农民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3)当A.土地改革的完成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时农民很难使用机械化农具(4)让本来比较富裕的农民更富裕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D.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2、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的土地政策经历了四次大变化,其中使农业生产严重破坏的是 A .(1)(2)(3)B.(2)(3)(4)C.(1)(3)(4)D.(1)(2)(4)A.土地改革运动B.农业合作化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8、人民公社这一基层组织妨碍了农业生产发展的根本原因是()3、陕西农民侯永神妙在日记中写首:7 月9 日,路一大队第五生产队在我家门口的树底A.超越了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B.违背了“按劳分配”的原则下召开社员会,讨论本队实行哪一种生产责任制。
经过表决,全队到会的人都同意大包干,C.政社合一不利于经营管理D.挫伤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只有公寿妈和我说是“应该包产到户”——该日记反映的是()9、流行语往往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下列流行语与“大跃进”运动属同一时期的是()A.土地改革的完成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A.抗美援朝B.人民公社化C.红卫兵D.打破“大锅饭”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10、在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中,曾出现过“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原[ 试题演练]因包括()一、单项选择题(1)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2)对国情认识不足(3)遵循了客观经济发展规律(4)急于求成1、新中国建立时,广大农民迫切的要求是()A.得到土地B.反腐败C.建立社会主义制度D.实现工业化 A .(1)(2)(3)B.(2)(3)(4)C.(1)(2)(4)D.(1)(3)(4)2、下列选项中,属于土地改革意义的是()11、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应该吸取的教训是()(1)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2)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1)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2)经济建设要立足于本国国情(3)(3)建立了土地公有制(4)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4)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A.(1)(2)(3)B.(2)(3)(4)C.(1)(3)(4)D.(1)(2)(4) A .(1)(2)(3)(4)B.(1)(2)(3)C.(2)(3)(4)D.(1)(3)(4)3、全国土地改革以后,分配给农民的土地()1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内的改革首先开始于()A.归农民所有B.归乡镇所有C.归集体所有D.归国家所有A.城市B.农村C.国有企业D.政府机关4、关于1950——1952 年土地改革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13、运动数据进行分析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右图,安徽鞭县农民家庭人均收入从A.改革前我国农村各地都维持着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1978 年到1982 年呈上升趋势。
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B.《中国土地法大纲》是这次土改的指导文件 A .土地改革的开展B.农业合作化的推行C.人民公社化的推动D.家庭联产承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是指导土改的基本文件包责任制实施D.这一时期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也进行了土改14、中共中央1982 年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5、建国初期,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
对此,国家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
该“一号文件”着眼于()采取的相应措施是()A.改革农村生产关系B.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C.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材料一1950 年冬,辽宁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在政府的组织下,昼夜不1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的主要形式是()停地拉土垫地,硬是把一千多亩盐碱地改变成了良田,第二年种上花生和棉花,当年喜获A.把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B.引导分散的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丰收。
梅家村的粮食产量不断增加。
C.实行对个体农业的发行,建立农村集体经济D.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材料二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16、下列关于农村改革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人民公社时期流行于农村的顺口溜A.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材料三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靠邓小平的责任制,二是靠袁隆平的杂交水B.农村生产责任制的主要形式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稻。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出现材料一中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C.农村改革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D.农村乡镇企业的声带发展是党和政府推动农村改革的重要成果17、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农村经历了多次重要变革,在今天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仍然发挥着巨大作用的是()(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农村怎样的生产状况?其主要原因是什么?A.土地改革运动B.农业合作化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8、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经历了以下几个步骤,按先后顺序排列应是()(3)材料三中“邓小平的责任制”指什么制度?有何意义?“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指的(1)土地改革(2)人民公社化(3)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农业合作化是我国哪方面的成就?该发明有何意义?A.(1)(2)(3)(4)B.(1)(4)(2)(3)C.(2)(1)(3)(4)D.(1)(2)(4)(3)19、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和1978 年以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共同之处是(1)实行土地公有制(2)解放了农村生产力(3)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4)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4)依据以上材料和问题的设置,你认为促进我国当今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A.(1)(2)(3)B.(1)(2)(4)C.(2)(3)(4)D.(1)(2)(3)(4)20、“农业丰则基础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说明了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