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灯
走马灯
![走马灯](https://img.taocdn.com/s3/m/74d0d02a763231126edb1145.png)
走马灯正月十五元宵节,民间风俗要挂花灯,走马灯为其中一种。
外形多为宫灯状,内以剪纸粘一轮,将即绘好的图案粘贴其上。
燃灯以后热气上熏,纸轮辐转,灯屏上即出现人马追逐、物换景移的影像。
宋时已有走马灯,当时称“马骑灯”。
元代谢宗可咏走马灯诗云:“飙轮拥骑驾炎精,飞绕间不夜城,风鬣追星来有影,霜蹄逐电去无声。
秦军夜溃咸阳火,吴炬霄驰赤壁兵;更忆雕鞍年少日,章台踏碎月华明。
”多为六面,顶部有纸制扇叶,蜡烛燃烧时热空气上升,鼓动扇叶使灯转动。
因多在灯各个面上绘制古代武将骑马的图画,而灯转动时看起来好像几个人你追我赶一样,故名走马灯。
走马灯又叫跑马灯、串马灯。
由毛竹编织成马头,马尾;系在身上糊上颜色鲜艳的纸,如今已由丝绸取代。
在过去,走马灯一般在春节等喜庆的日子里才表演,由二十来位11—14岁小孩组成,边跳边唱,根据节奏快慢形成不同阵势,有喜庆、丁财两旺、五谷丰登的寓意。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精心制作的走马灯会引起村里人的轰动,几十里外的群众都要赶来瞧一瞧这稀世精品———“头发丝吊灯”走马灯。
制作好的马灯竹为骨、纸为肉、发为脉、火为气,用火炭烧起来作气流动力改为电风扇带动马灯运转。
【对联——走马灯】上联是: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
下联是: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
注释:此联出自《王安石捡联获妻》的典故。
传说王安石二十三岁那年去赶考,晚上上街闲逛,见马员外门口的走马灯上有一联语曰:“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
”显然是在等人下联。
王安石看后,不禁拍手连称“好对!”他的意思是说这上联出句妙。
站在旁边的马家家人误以为王安石的意思是容易对,立即禀告员外。
这上联是马家小姐为择婿而出的,因此员外急忙出来找王安石,王却夸了一句就走了,两下里没见着面。
在科场上,王安石第一个早早交卷,主考官见他交卷快,想试他的才艺,就指着厅前的飞虎旗出句说:“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
”王安石不假思索地用马员外门前的“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来对,自然又快又好,令主考官惊奇不已。
走马灯实验方法和步骤
![走马灯实验方法和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d2da705a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82.png)
走马灯实验方法和步骤走马灯实验是一种常见的物理实验,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到电磁感应现象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走马灯实验也是高中物理课程的常见实验之一,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走马灯实验的方法和步骤。
走马灯实验方法和步骤:1. 实验原理:走马灯实验是基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
当磁通量发生变化时,会在电路中产生感应电动势,从而产生感应电流。
实验中利用一个螺线管和一个磁铁来观察电磁感应现象。
2. 实验材料和仪器准备:- 螺线管:长形玻璃管内铺一层多匝的细铜线圈,线圈两端与接线柱相连。
- 磁铁:可以是长条形的永磁铁或者强磁体,用来改变磁通量。
- 直流电源和开关:用来为螺线管提供电流。
- 电压表:用来测量螺线管中感应出的电动势。
3. 实验步骤:步骤一:接线将螺线管的两端接到一个开关和一个直流电源上,另一端接一台电压表。
步骤二:观察静止状态将电路连接好后,关闭开关,观察电压表的读数。
在恒定的磁场中,电动势的大小将保持不变。
步骤三:改变磁场在实验台上放置磁铁,将磁铁靠近或远离螺线管。
当磁通量发生改变时,观察电压表的读数。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当磁通量发生变化时,会感应出电动势。
步骤四:记录数据根据实验结果,记录下螺线管中感应出的电动势随着磁场变化的情况,可以绘制出电动势与时间的关系曲线,观察到感应电流的产生。
4. 实验注意事项:- 在实验中要小心操作,避免电源短路或触电的危险。
- 在调整磁铁位置时要谨慎,避免磁铁磁性太强造成伤害。
- 实验中要注意保护眼睛,避免高速运动的磁铁伤到眼睛。
通过以上的实验方法和步骤,可以清楚地观察到走马灯实验的现象,深入理解电磁感应现象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这也为学习者进一步理解电磁学提供了一个直观的实验案例。
走马灯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
![走马灯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https://img.taocdn.com/s3/m/71d79bb0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7b.png)
走马灯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1. 什么是走马灯?走马灯,听这个名字就觉得有趣吧!它就像是一个小魔术师,把静止的画面变得活灵活现。
大家小时候一定见过那种闪闪发光、转来转去的灯笼吧?其实,走马灯就是利用这个原理,通过旋转和视觉暂留,让我们看到一个个生动的图案。
就像是把你心中的故事搬到眼前,让你一瞬间感受到“哇,这就是魔法!”的感觉。
走马灯的基本原理可简单理解为,眼睛看到的图案在瞬间留下的影像,如果这些图案以一定的速度快速切换,我们的大脑就会把它们连接起来,形成一种连续的运动感。
这就好比你看动画片,虽然每一帧都是静止的,但连在一起就能让你感受到故事的推进。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视觉暂留”,听上去就很酷,对吧?2. 实验准备与步骤2.1 实验材料那么,想要自己动手做个走马灯实验,准备的材料可不复杂。
首先,你需要一个圆盘,最好是那种可以旋转的,像个大披萨盘那样;再来几张纸,纸上画上不同的图案,当然,图案越丰富越好啦!最后,再准备一个支架,把圆盘固定好,让它可以顺利转动。
哈哈,听上去是不是有点像准备一个小小的科学实验室?2.2 实验步骤接下来,就是进入实验阶段了。
首先,把纸上的图案均匀地粘贴在圆盘的边缘,确保它们不会互相干扰。
然后,把圆盘固定好,让它可以自由转动。
接下来,开动手脚,手动转动圆盘,速度要适中,千万别一口气转得飞快,不然你的眼睛会吃不消哦!在转动的时候,注意观察那些图案,它们会像是变幻莫测的魔法一样,瞬间从静止变得活跃起来,真是好玩得不得了。
3. 实验现象与结论3.1 实验现象当你顺利转动圆盘,哇哦,奇妙的事情就发生了!图案开始在你眼前“舞动”,仿佛它们得到了生命。
某些图案可能会相互重叠,形成新的形象,有时候还会让人忍不住笑出声来。
这种看似简单的现象,实际上却展现了人类视觉的神奇和复杂。
有些小朋友甚至会觉得这个实验像极了动画片,真是让人感慨不已。
3.2 实验结论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简单而深刻的结论:我们的眼睛和大脑就像是一对默契的搭档,在快速的视觉刺激下,它们能将静止的画面变得生动起来。
死前走马灯是什么意思
![死前走马灯是什么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e574f37b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34.png)
死前走马灯是什么意思
人死走马灯的意思是指人生恍若走马灯一般不曾停留只顾穿梭的意思。
走马灯是中国传统玩具,走马灯古称蟠螭灯(秦汉)、仙音烛和转鹭灯(唐)、马骑灯(宋),汉族特色工艺品,亦是传统节日玩具之一,属于灯笼的一种。
常见于元夕、元宵、中秋等节日。
灯内点上蜡烛,烛产生的热力造成气流,令轮轴转动。
轮轴上有剪纸,烛光将剪纸的影投射在屏上,图象便不断走动。
因多在灯各个面上绘制古代武将骑马的图画,而灯转动时看起来好像几个人你追我赶一样,故名走马灯。
由于走马灯仿佛几个人在你追我赶,也用以比喻往来穿行不停的事物。
在日本传统文学中,走马灯就是夏季的季语。
许多古籍都有关于走马灯的记述。
走马灯上有平放的叶轮,下有燃烛或灯,热气上升带动叶轮旋转,这正是现代燃气涡轮工作原理的原始应用。
正月15元宵节,民间风俗必须摆花灯,走马灯为其中一种。
外形多为宫灯状,内以剪纸黏一轮,将所画不好的图案粘贴其上时。
燃灯以后热气上烧,纸轮辐转回,灯屏上即为发生人马追赶、物换景安远的影像。
在宋朝就存有走马灯,当时表示“马骑灯” 。
元新陈代谢宗可咏走马灯诗云:“ 飙轮巍然骑著驾炎精,飞绕间不夜城,风鬣追星来有影,霜蹄逐电回去无声。
秦军夜溃咸阳火,吴炬霄驰赤壁兵;更忆雕鞍年少时日,章台踏碎月华清。
”。
走马灯实验方法和步骤
![走马灯实验方法和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397c263a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cd.png)
走马灯实验方法和步骤走马灯实验是一种常见的生物实验方法,通常用于检测动物的学习和记忆能力。
这个实验涉及到动物在旋转走马灯上进行学习和测试,以评估其学习能力和记忆力。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走马灯实验的方法和步骤。
实验方法:1. 选择实验动物:通常选择小鼠或大鼠作为实验动物,因为它们的学习和记忆能力相对较高,便于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
2. 建立走马灯实验装置:在实验室内设置走马灯,可以是一个轮转的圆盘,上面安装有若干个小间隔的隔板,每个动物可以站在一个区域。
走马灯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旋转,同时记录时间和速度。
3. 学习和测试阶段:首先让实验动物进行学习阶段,通过培训和奖励的方式让动物适应走马灯的旋转。
然后进入测试阶段,记录动物在旋转走马灯上的活动和行为,包括停留时间,旋转速度等。
4. 记录数据: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精确记录每只实验动物的学习和测试情况,包括学习曲线、停留时间统计、旋转速度分析等数据。
5. 数据分析:通过对记录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组别以及不同时间点的实验动物在走马灯上的行为差异,评估其学习和记忆能力。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动物:选择符合实验要求的实验动物,保证其健康状态,将实验动物随机分组。
2. 设置实验条件:在实验室内准备走马灯实验装置,设置旋转速度和间隔时间,保证实验条件的稳定性。
3. 学习阶段:将实验动物放置在走马灯上,让其逐步适应旋转姿势,通过声音、光线等刺激物质培训动物适应旋转环境。
4. 测试阶段:在学习阶段结束后,进入测试阶段,记录每只动物在走马灯上的活动时间和速度,比较不同组别和不同时间点的差异。
5. 记录数据和统计分析:对实验过程中获得的数据进行记录和统计分析,绘制学习曲线、热图、速度图等,分析不同组别实验动物在走马灯上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差异。
6. 结论和讨论:根据统计分析的结果进行结论,讨论实验是否达到预期目的,提出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和改进建议。
走马灯实验方法和步骤的详细介绍就是这样,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走马灯
![走马灯](https://img.taocdn.com/s3/m/7866e757852458fb770b56ce.png)
什么是走马灯?
走马灯古称蟠螭灯(秦汉)、仙音烛和转鹭灯 (唐)、马骑灯(宋),汉族特色工艺品,亦 是传统节日玩具之一,属于灯笼的一种。常见 于元夕、元宵、中秋等节日。灯内点上蜡烛, 烛产生的热力造成气流,令轮轴转动。轮轴上 有剪纸,烛光将剪纸的影投射在屏上,图象便 不断走动。因多在灯各个面上绘制古代武将骑 马的图画,而灯转动时看起来好像几个人你追 我赶一样,故名走马灯。走马灯内的蜡烛需要 切成小段,放入走马灯时要放正,切勿斜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它主要依靠加热空气,造成气流。我们知道,在同等条件下,热空 气总是比冷空气更重,于是不断产生的热空气就不断从走马灯的上 部沉降到下部,冷却后又回到上部,如此反复,就好像一个汽缸, 也就是蒸汽机,推动了走马灯的旋转。
准 备 制 作 所 需 的 材 料 , 包 括 厚 卡 纸 (19*475px,350g)、软的书写纸(18*1325px,80g)、 放蜡烛的罐头瓶子、细铁丝、胶水或双面胶(双面胶 更好用)、按扣、圆规、剪刀、美工刀、 铅笔、尺子、蜡烛。
1、如图纸所示,在卡纸上画出参考线, 制作灯罩的顶盖。
2、将图2中的实线剪卡,虚线折叠,安装按扣。
取出书写纸绘制灯罩壁的图案。
将折好的顶盖与绘制好的灯罩壁贴合。
制 作 好 的 灯 罩 ︒
灯小铁将 罩*丝细 。以上铁 减档丝 少与拧 摩按到 擦扣玻 )接璃 点触瓶 上的口 蜡面上 烛尽。 放可( 上能注 :
走马灯的历史故事
![走马灯的历史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efc5c569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68.png)
走马灯的历史故事
话说很久很久以前啊,那时候的人们可聪明着呢,就想着怎么能让灯变得更有趣。
走马灯就在这种充满创意的氛围里诞生啦。
据说在古代的元宵佳节啊,那可是个热闹非凡的节日,大街小巷都挂满了各种各样的花灯。
走马灯一出现,立马就成了人群中的焦点。
为啥叫走马灯呢?您瞧啊,这灯里面有个纸糊的轮子,轮子上画着各种人物啊、马匹啊之类的图案。
当灯点起来的时候,里面的热气往上涌,就推动这个轮子开始转动起来。
就好像那些画上的人和马都活了过来,在灯里面跑来跑去的,就像在走马一样,所以就叫做走马灯啦。
这走马灯可不仅仅是个好玩的东西,它还跟咱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呢。
在古代,很多文人墨客都对走马灯很感兴趣。
他们看着走马灯转啊转的,就会联想到世间万物的循环往复,就像这走马灯里的图案一样,周而复始。
而且啊,走马灯的制作工艺也是一门很厉害的手艺。
那些手艺人精心地裁剪纸张,绘制图案,把自己的心血都倾注在这小小的走马灯上。
还有个有趣的事儿呢。
在一些富贵人家,小孩子们可喜欢走马灯了。
到了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看着走马灯里的故事画面转个不停,小孩子们就会缠着大人讲画上的故事。
什么三国的英雄啊,神话里的神仙啊,就在这走马灯的光影里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这走马灯啊,就像是一个小小的时光机,带着人们穿梭在各种传奇故事当中,给大家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和遐想。
您说,这走马灯是不是特别有意思呢?。
非物质文化遗产走马灯评价单
![非物质文化遗产走马灯评价单](https://img.taocdn.com/s3/m/1e134224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52.png)
非物质文化遗产走马灯评价单非物质文化遗产走马灯是一种古老的视听娱乐形式,起源于中国,传统上是通过手摇操作制作出动态影像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走马灯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在中国乃至世界各地有着广泛的影响。
下面将从文化传承、艺术表现、审美价值和社会意义等方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走马灯进行评价。
非物质文化遗产走马灯在文化传承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走马灯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艺术形式,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历史故事。
它通过影像、声音和灯光等多元元素的结合,将古代故事、神话传说和民间传统搬上了舞台,使人们能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
同时,走马灯的制作技艺传承也非常重要,它需要艺人熟练的手艺和对传统技法的了解,这种技艺传承不仅是对文化历史的延续,更是对人类智慧的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走马灯在艺术表现方面具有突出的特点。
走马灯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吸引了许多观众的目光。
它通过影像、音乐和光影的变化,营造出了独特的艺术氛围。
走马灯的影像制作精细,色彩鲜艳,动画效果生动,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和享受,同时音乐的伴奏也为观众带来了听觉上的愉悦体验,使观众在观赏走马灯的过程中能够沉浸其中,忘却烦忧。
非物质文化遗产走马灯也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
在走马灯的影像制作中,艺人们经过精心的构思和设计,通过动画的方式将故事情节展现出来,给观众带来惊喜和享受。
而且走马灯的主题多样,包括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民间传统和当代题材等,不仅能够满足不同观众的审美需求,更能够促进文化多样性和交流,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交流桥梁。
非物质文化遗产走马灯还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走马灯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遗产,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娱乐和享受的方式,更是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
走马灯的传承和发展需要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通过保护和传承走马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更可以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为社会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总之,非物质文化遗产走马灯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艺术形式,在文化传承、艺术表现、审美价值和社会意义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走马灯的意思
![走马灯的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c7e1c126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ba.png)
走马灯的意思
“走马灯”这个专业术语是指一种特殊的表演形式,它使用完全由手工制作的
小木桶,将桶两边装饰成彩色的灯笼,通过人力轮滑的方式来表演。
当走马灯滚出,这种特殊的幕后创作组合将变成一个动人的奇迹,把人们带入夜空中色彩丰富的活动走马灯表演。
在滚动过程中,它能够以奔跑的速度,令人目眩双眼放光。
走马灯原本是清朝宫廷的文娱表演。
现代的走马灯具有明显的发展变化,使用
的机械已经比传统的更先进,也更为复杂。
在表演中,走马灯通常被设置在帆船、小车、滑翔机、电瓶车甚至恐龙等装置上,使灯饰更加完美。
现在,每一个节日,几乎每一个城市都会有一场梦幻般的走马灯游行。
男人女
人们会身着各式各样的服装,戴上装饰性的头饰,把自己打扮成美丽而神秘甚至怪异的人物。
街上会出现个头各异的小时候的梦想,释放出五彩缤纷的景致,令人兴奋不已。
走马灯在当今世界仍然保留着其古老的传统。
它不仅能为我们带来无尽的快乐,而且也能给我们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
走马灯让我们知道,只有当我们用多彩的光环围绕着我们的时候,我们的生活才会真正的灿烂!。
为啥说走马灯不吉利
![为啥说走马灯不吉利](https://img.taocdn.com/s3/m/71bc8ea8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2c.png)
为啥说走马灯不吉利
因为在人快死的时候,脑子里会像放走马灯似的快速回顾自己的一生。
由于走马灯仿佛几个人在你追我赶,也用来比喻来往穿梭不停的事物。
脑科学上有一种解释是,这种现象可能跟大脑里的蓝斑核有关。
蓝斑
核在大脑里权限挺大,连接着调节情感和记忆的区域,比如杏仁核和下丘脑。
死前看到走马灯,很可能就是蓝斑核把脑子里的记忆给激活。
这些现
象在神经科学领域有个统一的名词,叫作濒死体验。
走马灯的原理:
它主要依靠加热空气,造成气流。
我们知道,在同等条件下,热空气
总是比冷空气更重,于是不断产生的热空气就不断从走马灯的上部沉降到
下部,冷却后又回到上部,如此反复,就好像一个汽缸,也就是蒸汽机,
推动了走马灯的旋转。
在一个或方或圆的纸灯笼中,插一铁丝作立轴,轴上方装一叶轮,其
轴中央装两根交叉细铁丝,在铁丝每一端黏上人、马之类的剪纸。
当灯笼
内灯烛点燃後,热气上升,形成气流,从而推动叶轮旋转,于是剪纸随轮
轴转动。
它们的影子投射到灯笼纸罩上。
公元1000年左右,中国人就创造了走马灯。
许多古籍都有关于走马
灯的记述。
走马灯上有平放的叶轮,下有燃烛或灯,热气上升带动叶轮旋转,这正是现代燃气涡轮工作原理的原始应用。
走马灯的典故
![走马灯的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428f3027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6c.png)
走马灯的典故走马灯,又称马灯、骑马灯,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兴盛于唐宋时期。
走马灯是一种大型灯彩,以纸或纱为载体,绘制成各种图案,然后用竹签或铁丝固定在框架上。
当点燃灯内部的蜡烛时,热气使纸或纱上的图案旋转,呈现出一种连续的动态画面。
走马灯的典故与以下几个故事有关:1.艾子债:传说古时有一位名叫艾子的人,擅长制作走马灯。
有一次,他在街头表演走马灯,吸引了众多围观者。
这时,一位官员路过,也被吸引过来。
艾子便向官员展示了自己的走马灯技艺。
官员十分欣赏,便赐予艾子很多金银财宝。
艾子因此名声大噪,成为了走马灯的代名词。
2.汉武帝与钩弋夫人:据传,汉武帝的宠妃钩弋夫人擅长制作走马灯。
她曾为汉武帝制作了一个巨大的走马灯,画面上饰有万里长城、江山社稷等图案。
汉武帝见到走马灯后,大为赞赏,遂将钩弋夫人封为皇后。
走马灯因此也成为了宫廷艺术的一部分。
3.走马灯与科举:在唐代,走马灯曾与科举考试有过一段趣事。
据说,有一位名叫王实甫的读书人,在科举考试前夕,梦见一位神仙告诉他:“你若想中举,就必须用走马灯来拜谢神灵。
”王实甫醒来后,便按照梦境制作了一个走马灯,并在灯上绘制了神仙、菩萨等形象。
考试当天,他将走马灯放在考场门口,虔诚地祈祷。
果然,王实甫在这次考试中中了举人。
此后,走马灯成为了科举考试中的吉祥物,考生们纷纷制作走马灯,以求好运。
走马灯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不仅代表着民间艺术的高峰,还承载了许多美好的传说和寓意。
如今,走马灯依然是节日庆典、庙会等活动中的常见项目,深受人们喜爱。
走马灯
![走马灯](https://img.taocdn.com/s3/m/bfadcbcfd5bbfd0a79567372.png)
走马灯,又名马骑灯,是中国传统玩具之一,灯笼的一种,常见于元夕、元宵、中秋等节日。
灯内点上蜡烛,烛产生的热力造成气流,令轮轴转动。
轮轴上有剪纸,烛光将剪纸的影投射在屏上,图象便不断走动。
因多在灯各个面上绘制古代武将骑马的图画,而灯转动时看起来好像几个人你追我赶一样,故名走马灯。
走马灯内的蜡烛需要切成小段,放入走马灯时要放正,切勿斜放。
背景和原理简介
加热空气,造成气流,并以气流推动轮轴旋转,按此原理造成的玩具就是走马灯。
走马灯的发明,至晚在宋代。
宋代吴自牧的著作《梦粱录》述及南宋京城临安夜市
时,已指出其中有买卖走马灯的。
周密《武林旧事》在记述临安“灯品”时也说:“若
沙戏影灯,马骑人物,旋转如飞”。
可见,走马灯在南宋时巳极为盛行。
在一个或方或圆的纸灯笼中,插一铁丝作立轴,轴上方装一叶轮,其轴中央装两根
交叉细铁丝,在铁丝每一端黏上人、马之类的剪纸。
当灯笼内灯烛点燃后,热气上
升,形成气流,从而推动叶轮旋转,于是剪纸随轮轴转动。
它们的影子投射到灯笼
纸罩上。
从外面看,便成为清末《燕京岁时记》一书中所述“车驰马骤、团团不休”
之景况。
走马灯虽然是一种玩具式的灯,但它的原理和近代的燃气轮机是一样的,而燃气轮
机是近十几年才研制成功,在欧洲,1550年有过一种雏型燃气轮机的记载,但也
比中国发明走马灯要迟四百多年。
知识点
1、走马灯的原理和近代的燃气轮机是一样的。
2、走马灯的发明,至晚在宋代,比欧洲有过记载的1550年一种雏型燃气轮机要早
四百多年。
走马灯
![走马灯](https://img.taocdn.com/s3/m/d0c97f8783d049649b6658df.png)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精心制作的走马灯会引起村里人的轰动,几十里外的群众都要赶来瞧一瞧这稀世精品———“头发丝吊灯”走马灯。
走马灯:
一、走马灯基础资料
走马灯,又名马骑灯,是中国传统玩具之一,灯笼的一种,常见于元夕、元宵、中秋等节日。灯内点上蜡烛,烛产生的热力造成气流,令轮轴转动。轮轴上有剪纸,烛光将剪纸的影投射在屏上,图象便不断走动。因多在灯各个面上绘制古代武将骑马的图画,而灯转动时看起来好像几个人你追我赶一样,故名走马灯。走马灯内的蜡烛需要切成小段,放入走马灯时要放正,切勿斜放。
在一个或方或圆的纸灯笼中,插一铁丝作立轴,轴上方装一叶轮,其轴中央装两根交叉细铁丝,在铁丝每一端黏上人、马之类的剪纸。当灯笼内灯烛点燃後,热气上升,形成气流,从而推动叶轮旋转,於是剪纸随轮轴转动。它们的影子投射到灯笼纸罩上。从外面看,便成为清末《燕京岁时记》一书中所述「车驰马骤、团团不休」之景况。
走马灯虽是个玩具,但其与近代燃气轮机的原理,却如出一辙。走马灯的工具和材料。
二、走马灯历史
公元1000年左右,中国劳动人民就创造了走马灯。中国许多古籍都有关于走马灯的记述。走马灯上有平放的叶轮,下有燃烛或灯,热气上升带动叶轮旋转,这正是现代燃气涡轮工作原理的原始应用。
历代对走马灯的描述有:
南宋·周密《武林旧事·卷二·灯品》:若沙戏影灯,马骑人物,旋转如飞。
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走马灯》:走马灯者,剪纸为轮,以烛嘘之,则车驰马骤,团团不休,烛灭则顿止矣。
中国传统走马灯的介绍和特点
![中国传统走马灯的介绍和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8b5295df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52.png)
中国传统走马灯的介绍和特点
走马灯是一种传统的中国表演艺术形式,体现了丰富的民族文化
和艺术魅力。
走马灯始于唐代,经过宋代的发展和演变,成为一种独
具特色的民间艺术。
走马灯通过灯光、图案和音乐的综合表达,将故事情节生动地展
现出来。
它通常使用手工制作的布幕,绘制了各种美丽的图案和画面,如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和历史事件等。
在表演过程中,织物布幕以绕
轴的方式旋转,通过灯光的透射和图案的变化,再辅以音乐的配合,
生动地展示出各种场景和角色。
走马灯的特点之一是色彩艳丽、画面精美。
图案用鲜艳的颜色和
精细的工艺绘制而成,给观众带来一种视觉的享受。
同时,它也非常
注重表现角色形象和情节发展,通过灯光和图案的变化,展现出生动
逼真的场景和角色动作,给观众带来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走马灯还注重音乐的配合。
通常,表演者会配上中国传统音乐或
者说唱,通过音乐的旋律和节奏与图案的变化、灯光的转换相结合,
使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故事情节。
走马灯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展示了中国人民丰富的想象
力和创造力。
它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一种传统艺术形式,承
载着人们对于历史、传统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总之,中国传统走马灯以其色彩艳丽、画面精美和音乐配合的特点,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它是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也是一
种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形式。
1.走马灯(已改)解析
![1.走马灯(已改)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edad6327375a417876f8f0e.png)
带动走马灯
走马灯的“亲戚”
走马灯上有平放的叶轮,下有燃烛或灯,热气上升带动叶轮
旋转,这正是现代燃气涡轮工作原理的原始应用。
1.将镂空圆形卡纸在边沿处用剪刀剪出豁口,按照折痕向下折叠,并将叶 片沿折痕向上折起孔,取出按扣,将按扣打开并按在圆片的 中间孔上,然后将彩纸粘在圆形卡纸的边沿,制成灯罩。
6.将按扣顶在竹针上,蜡烛点燃后放在底座上,螺旋圆盘就会旋转起来了。
3.用砂纸轻轻打磨竹针的一端,使之变得尖而光滑。
4.将竹针未打磨的一端固定在底座中间的圆孔中,打磨过的一端顶在灯罩中 间的按扣上,将蜡烛点燃后放在底座上,走马灯就会旋转起来了(注意:蜡 烛放置的位置要离竹针稍远些,不要让烛焰烧到竹针)。
5.用剪刀将螺旋圆形卡纸沿螺旋线剪开(剪到直线处即可,留下最小的半 圆不要剪开),在螺旋圆形卡纸的中心位置(即螺旋线的尽头处)扎一个圆 孔,并将按扣按在圆孔上。
走马灯
走马灯的故事
上联是: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 下联是: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
传说王安石二十三岁那年去赶考,晚上上街闲逛,见马员外门口的走马灯上有一 联语曰:“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显然是在等人下联。王安石看后,不禁拍 手连称“好对!”这上联是马家小姐为择婿而出的,因此员外急忙出来找王安石,王却夸 了一句就走了,两下里没见着面。 在考场上,王安石第一个早早交卷,主考官见他交卷快,想试他的才艺,就指着 厅前的飞虎旗出句说:“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不假思索地用马员外 门前的“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来对,自然又快又好,令主考官惊奇不已。 回头想起走马灯给他的机缘,忍不住又来到马家门前。马家家人认得是日前说 “好对”的人,便请他到府中应对。有了主考官的飞虎旗,自然就好对了,马家当即就
走马灯是什么意思
![走马灯是什么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2bd95b5c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a5.png)
走马灯是什么意思
走马灯释义:一种供观赏的灯。
用彩纸剪成各种人骑着马的形象,贴在一个能围绕中心转动的特制的轮子上,轮子因蜡烛火焰所造成的空气对流而转动,人马形象也一同转动,如同军马奔驰。
也用来比喻人员变换频繁(含贬义)。
走马灯古称蟠嫡灯(秦汉)、仙音烛和转鸾灯(唐)、马骑灯(宋),汉族特色工艺品,亦是传统节日玩具之一,属于灯笼的一种。
常见于元夕、元宵、中秋等节日。
灯内点上蜡烛,烛产生的热力造成气流,令轮轴转动。
轮轴上有剪纸,烛光将剪纸的影投射在屏上,图象便不断走动。
因多在灯各个面上绘制古代武将骑马的图画,而灯转动时看起来好像几个人你追我赶一样,故名走马灯。
由于走马灯仿佛几个人在你追我赶,也用来比喻来往穿梭不停的事物。
在日本传统文学中,走马灯是夏季的季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由读课文,整体感受茅以升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小组合作讨论。
汇报交流。
品味重点词语,体会其善于观察。像磁石”什么感觉?想象此时茅以升心里、眼里只有什么?
“仰”“目不转睛”“盯”什么意思?表演体会。
交流看法后引导朗读。
汇报板书茅以升勇于实践的词:
“问、取、吹、又提问、又拿、点燃。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预习题设计
1.朗读课文。
2.收集走马灯、茅以升的资料。
教学过程及设计说明
第一课时
累计课时
第节
教学时间
教学环节及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个性化批注及人格素养关注点
一:谈话引入
我国有一位著名桥梁专家,他主持设计和建造了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建设的近代两用大桥——钱塘江大桥。50年代,他参加了武汉长江大桥的设计并担任技术顾问委员会主任,后又主持修撰了《中国古桥技术史》。主要著述有《钱塘江桥》、《武汉长江大桥》、《茅以升科普创作选集》等。他的名字就是——茅以升。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他小时候的故事。
(3)他的办法又是怎么想出来的?
刚才老师在巡视的时候,看到同学们读书可认真了,哪位同学来说说“年”是一种怎样的怪兽?
4、读出年凶猛的味道。
5、这么凶猛的“年”,它对人们到底有没有危害呢?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年兽不仅吞食牲畜,而且伤害人命,所以,为了躲避“年”,每到除夕这一天,乡亲们就扶老携幼,牵着牲口,赶着鸡鸭,躲进了深山,就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有一年除夕,一位白胡子老爷爷的到来,才彻底改变了他们这种恐慌的生活状况。这是一位怎样的老爷爷?他到来之后又是怎么对人们说的呢?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个人读。
齐读。
自读课文,交流。
这时,来了一个白胡子老头儿,手拄拐杖,精神矍铄,气宇不凡。”
结合理解“精神矍铄,气宇不凡。”
我不怕‘年’。你让我在这儿住一夜,我一定会把它撵走的。”
耀武扬威地闯进村子。
合作表演故事情节。
“我也没有什么法术,我只知道‘年’怕红色,亮光和响声。”
看课件了解了各个地方过年的风俗习惯,
给每个生字组词。
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学生书写(教师巡视,纠正学生执笔和写字姿势)
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并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板
书
设
计
10走马灯的奥秘
善于观察仰、目不转睛、盯
勤于思考问题、播进科学的种子
作
业
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收集科学家的故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做一份手抄报。
课题10.走马灯的奥秘
主备人
万月秀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茅以升从小遇事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和勇于探索科学道理的精神。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字。
核心素养培育
激发求知欲、培养遇事认真观察、勤于动脑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理解茅以升小时候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科学的道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词语接龙练习,丰富词汇。
3.通过读读背背、采集本,积累语言,丰富课外知识。
4 .看图写作《放假的第一天》,培养观察、想象能力。
核心素养培育
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实践能力、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提高。
教学重、难点
1.“能说会道”训练口语交际能力。
2.以“献爱心”为主题进行阅读、说话、写作训练。
教学准备
二、照样子组词语
1.先说一说“劝、招、终”这三个字可以组些什么词。
如:劝说——说明——明白——白雪
劝解——解决——决心—心中
劝阻一一限止——止痛——痛快
2.四人小组合作,看看哪一小组想出的词语最多。
3.指名说。
三、读读背背
1.自由读,遇到不会读的字请同学或字典朋友帮忙,然后再多读几次。
2.同桌合作,认真听对方读,互相纠正错音。
三、走进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整体感受茅以升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指名读课文,思考问题。
3、归纳,板书: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
4、引导: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默读,用不同标记画出相关语句。
四、研读课文,品味语言
1、你感受最深的是茅以升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2、根据你最想交流的内容自愿组合小组进行讨论。
4、学习第五自然段。
这位老爷爷用这么巧妙的办法把凶猛的年兽赶跑了,那他的办法又是怎么想出来的呢?
小结:“春节”这个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各个地方的人民是如何欢度的呢?接下来老师跟大家一起去感受各族人民欢度春节的热闹气氛。
齐读课题。
带着问题读书。
“传说,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上长着尖尖的犄角……性情异常凶猛。”
贴对联吃饺子放鞭炮给压岁钱等。
借助拼音,自学生字。
同桌合作,互读生字,纠正读音并交流识记的方法。
指名读生字并组词。
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课文通过讲“年”的来历,让我们了解了新年的各种习俗,感悟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指名读
小组读
分角色读
巧设悬念,激发学习兴趣。
第二课时
教学时间
累计第节
教学环节及教师活动预设
教学课件、门票
预习题设计
准备几首有关母爱的诗歌
教学过程及设计说明
第一课时
累计课时
第节
教学时间
教学环节及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个性化批注及人格素养关注点
一、自学汉字
1.说说平时你遇到了不认识的字,是用什么方法去认识它的。
2.你查字典学会了哪些字?3.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听这位同学读得好不好,好在哪里。你能比他读得更好吗?
学生活动预设
个性化批注及人格素养关注点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年”的来历》(板书课题)。
2、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
过渡: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接下来请同学们带着问题,把课文默读一遍,边读边想一想(课件出示问题):
(1)“年”是一种怎样的怪兽?
(2)白胡子老爷爷是用什么办法把年兽赶走的?
课前收集了解茅以升的相关资料,交流资料。
自由读课文
开火车读生字
小老师带读生字
齐读生字
抽读生字卡片
写字练习,着重强调写字姿势及书写规范。
朗读课文。
交流。
通过对茅以升杰出成就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产生阅读期待。
识字、写字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仍很重要,教学中继续坚持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引导学生个性化识字并加强写字的指导。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弄懂白胡子老头儿把年兽赶走的办法。
2.弄清白胡子老头把年兽赶跑的办法是怎么想出来的。
教学准备
课件
预习题设计
1.熟读课文。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教学过程及设计说明
第一课时
累计课时
第节
教学时间
教学环节及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个性化批注及人格素养关注点
1、巧设悬念,导入新课
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并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板
书
设
计
30“年”的来历
打跑-----怪兽-------变成风俗------过年
作
业
设
计
1.摘抄文中的优美佳句
2.将自已了解到的家乡过年的风俗整理一下,写在我的采集本
成长反思
学
生
教
师
课题语文乐园五
主备人
万月秀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查字典,自学不认识的字。
二、学习会写字。
要求:能正确书写“历”、“异”、“凶”等字。
A小组内讨论:
书写的笔顺
生字的间架结构
B在随堂本上认真书写
展示优秀作业,全班交流评价。
小组内交换评价意见,交流书写体会。
三、小结
开火车认读会认字。
听写词语。
给每个生字组词。
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学生书写(教师巡视,纠正学生执笔和写字姿势)
交流评价。
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环节让学生合作学习,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能力。
拓展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春节的热闹气氛,也进一了解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第三课时
教学时间
累计第节
教学环节及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个性化批注及人格素养关注点
一、复习回顾
1.出示会认字。
2.听写会认字。
三、熟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多读几遍。
2.小组读文,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3.全班汇报,相机引导学生弄清每一段写了什么。
四)质疑问难,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
1.启发:课文中有没有让你感到疑惑的地方?
2.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再逐层解决。
3.小结:学贵有疑,疑问就好比开启一篇文章的金钥匙,会帮助我们开启学习的大门,走向更为广阔的知识殿堂。
提问:每到过年,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一派繁忙景象。谁知道,过年时人们有哪些风俗习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学生自学生字的结果。
3.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同桌互相说一说,再全班汇报。
过渡:在这件事情中,你对哪一部分内容最感兴趣呢?,把它挑出来多读几遍。
课件展示走马灯,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
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需求和兴趣,给学生以选择的空间;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人物优秀品质的同时,还引导其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领悟作者用词的准确,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达到积累语言,内化语言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