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古诗

合集下载

小学三年级语文《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知识点及教案(*)饮湖①上初晴②后雨水光潋滟③晴方好④,山色空蒙⑤雨亦奇⑥。

欲把西湖比西子⑦,淡妆⑧浓抹⑨总相宜⑩。

译文: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显得美极了。

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壮丽的。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无论淡妆浓抹,她总是显得那么美丽。

(*)注释:①饮湖:在西湖上饮酒。

湖,指杭州西湖。

②初晴:起初开始放晴。

晴,一作“睛”。

③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④方好:正显得美。

⑤空濛:形容细雨迷茫的样子。

谢玄晖诗:“空濛如薄雾”。

濛,一作“蒙”。

⑥奇:美妙,与诗中“好”同义。

⑦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

⑧淡妆:淡雅朴素的妆饰。

⑨浓抹:浓艳华丽的打扮。

抹,涂脂抹粉。

⑩相宜:也显得十分美丽。

创作背景:苏轼于神宗熙宁四年元七年(公元1071—1074年)在杭州任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

这一首作于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夏天的一次游玩后。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年),宋代文学家。

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年)进士。

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

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

后又贬谪惠州、儋州。

多惠政。

卒谥文忠。

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苏轼在诗、文、词、书、画等方面,在才俊辈出的宋代均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

是中国历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

(*)教学目标:1、认读“亦、妆”两个生字,借助有关注释,结合课外资料,正确理解重点词语以及诗句的意思。

《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译文
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
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注释
①湖:即杭州西湖。

②潋滟(liàn yàn) :水面波光闪动的样子。

③方好:正是显得很美。

④空濛:细雨迷茫的样子。

⑤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原名施夷光,或称先施,居古代
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之首。

家住浣纱溪村(在今浙江诸暨市)西,所以称为西施。

⑥相宜:也显得十分美丽
《饮湖上初晴后雨》解析
一天,苏轼和朋友在西湖边上饮美酒。

开始天气晴朗,不大工夫竟然阴了天,下起雨来。

这样,饮酒未尽,诗人便饱览了西湖上晴和雨两种截然不同的风光。

于是诗人赞叹说: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荡漾,闪烁耀眼,正好展示着那美丽的风貌;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雾朦胧,缥缥渺渺,又显出别一番奇妙景致。

西湖无论是晴是雨无时不美。

我想,最好把西湖比作西子,空蒙山色是她淡雅的妆饰,潋滟水光是她浓艳的粉脂,不管她怎样打扮,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天生丽质和迷人的神韵。

饮湖上初晴后雨翻译及原文

饮湖上初晴后雨翻译及原文

饮湖上初晴后雨翻译及原文饮湖上初晴后雨翻译及原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

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饮湖上初晴后雨翻译及原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饮湖上初晴后雨翻译及原文1《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

此诗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写概括品评。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其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其一天色朦胧就去迎候远道而来的客人,晨曦渐渐地染红了群山。

傍晚泛舟西湖,天上飘来了一阵阵雨,客人不胜酒力已渐入醉乡。

西湖晴雨皆宜,如此迷人,但客人并没有完全领略到。

如要感受人间天堂的神奇美丽,还是应酌酒和西湖的守护神“水仙王”一同鉴赏。

其二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

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赏析其一:这组诗共二首,但许多选本只看中第二首,因而第一首已鲜为人知。

其实第二首虽好,却是第一首的注脚。

第一首所说的“此意自佳君不会”的“此意”,正是指第二首所写的西湖晴雨咸宜,如美人之淡妆浓抹各尽其态。

不选第一首,题中的“饮”字也无着落。

苏轼的意思是说,多数人游湖都喜欢晴天,殊不知雨中湖山也自有其佳处。

湖上有水仙王庙,庙中的神灵是整天守在湖边,看遍了西湖的风风雨雨、晴波丽日的,一定会同意自己的审美观点,因而作者要请水仙王共同举杯了。

这一首的首句“艳”字下得十分精到,把晨曦的绚丽多姿形容得美不胜收。

若只看第二首,则“浓抹”一层意思便失之抽象。

其二: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

苏轼《饮湖上初睛后雨》诗歌赏析

苏轼《饮湖上初睛后雨》诗歌赏析

苏轼《饮湖上初睛后雨》诗歌赏析苏轼《饮湖上初睛后雨》诗歌赏析《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七言绝句,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

这首诗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写概括品评。

现随小编一起来学习下吧。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

北宋文学家、知名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其父洵、弟辙,合称“三苏”。

他幼年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自己又刻苦学习,青年时期就具有广博的历史文化知识,显露出多方面的艺术才能。

枕头仁宗嘉v二年(1057年)考进士时,主司欧阳修见其文章连称“快哉!快哉!”1059年任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英宗即位,任大理寺丞。

神宗时,任太常博士、开封府推官,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请求外任,出为杭州通判,改知密州、徐州、湖州。

元丰二年(1079年),御史台有人摘引其非议新法的诗句,以“讪谤朝政”罪名入狱,即所谓“乌台诗案”。

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五年后,改任汝州团练副使。

哲宗即位司马光等旧党执政,他复为朝奉郎,任登州知州、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充任侍读,又因与司马光等政见不合,请求外任,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后任兵部尚书兼侍读、端明殿这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守礼部尚书。

元v八年(1093年)新党再度执政,他以“讥刺先朝”罪名,贬为惠州安置、再贬为儋州(今海南省儋县)别驾、昌化军安置。

徽宗即位,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

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卒于常州,谥号文忠。

[注释]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好:正好。

方,刚刚,副词。

空蒙:形容云雾迷茫,似有若无。

亦:也。

奇:奇妙。

欲:想要。

西湖:这里指杭州西湖,又叫西子湖,因为它在杭州西面;叫西子湖,则是从这首小诗而来。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姓施,家住浣纱溪村(在今浙江诸暨县)西,所以称为西施。

小学三年级语文《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注释:潋滟:水波荡漾、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好:正显得美。

空濛:细雨迷濛的样子。

濛,一作“蒙”。

亦:也。

奇:奇妙。

欲:能够;如果。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的美女。

总相宜:总是很合适,十分自然。

译文:天晴气朗时的西湖,水光盈盈波光楚楚。

细雨迷蒙中的西湖,山色空灵似有似无。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绝代佳人西施。

那么无论浓妆还是淡抹,都令人倾倒折服。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学习目标:1、理解“亦、妆”2个字。

了解诗句的大概内容。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受西湖的自然之美,感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课前搜集相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古诗是我国文学的一朵奇葩,学会古诗对我们有很大的用处。

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同学们也学过很多古诗了,谁来给大家展示一下?一、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板书诗题,学生齐读课题。

2、(课件出示整首古诗)齐读古诗,整体感知。

师问:你们知道古诗是描写什么地方的吗?(西湖)3、学生介绍杭州西湖。

4、观看西湖的美景,老师补充介绍西湖。

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西湖就像镶嵌在杭州城西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自唐代以来就远近闻名,很多文人墨客在这里饮酒赏景,吟诗作赋,而“苏堤春晓”、“曲苑风荷”、“雷峰夕照”等等本身就是一首首优美的诗,一幅幅多彩的画!下面,我们就乘坐小船和苏轼一起去欣赏西湖的美景吧!二、初读诗句。

1、诗的题目是(《饮湖上初晴后雨》),透过诗题,你读懂了什么?(a。

三年级上册古诗词《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8篇)

三年级上册古诗词《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8篇)

三年级上册古诗词《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8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篇一“西子”即西施,春秋时越国有名的美女,也是中国四大美女之一最有名的一个哦。

不管是淡雅妆饰,还是盛装打扮,西施都一样美丽动人;如果把西湖比做西施的话,那么不管是晴是雨,是冬是春,它都同样美不胜收。

以绝色美人喻西湖,不仅赋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别致,情味隽永。

人人皆知西施是个美女,但究竟是怎样的美丽,却只存在于个人心中。

而西湖的美景不也是如此吗?采用这样的手法,比起直接去描写,不知要节约多少笔墨,而它的寓意却丰富深刻得多。

它对读者不只诉之于感受,同时也诉之于思考,让读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去发挥诗的内涵。

这一出色的比喻,被宋人称为“道尽西湖好处”的佳句,以致“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别名。

也难怪后来的诗人为之搁笔:“除却淡妆浓抹句,更将何语比西湖?”(宋人武衍《正月二日泛舟湖上》)诗人在饮酒时同时享受了西湖的两种风光——晴、雨,于是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推出西湖的雨中之美和天然姿态。

走近苏轼篇二1、苏轼的文化情结当我们登高远望,面对滔滔江水,会禁不住高声吟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当我们中秋佳节合家团聚,望着皎皎明月,会禁不住深情吟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当我们徜徉在庐山风光中,会禁不住感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我们遭遇人生的无常,会禁不住发出无奈的叹息:“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当我们面对生活的挫折,会禁不住宽慰失意的自己:“回首向来潇洒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字自瞻,号东坡居士,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家,他的诗、词、散文都代表了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

苏诗现存约两千七百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在苏轼身上,有李白旷逸超凡的神仙气,有杜甫执著坚守的忠义气,有白居易穷达融通的从容风度,陶渊明采菊东篱的悠然情怀,他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

三年级上册古诗词《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翻译及赏析

三年级上册古诗词《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翻译及赏析

三年级上册古诗词《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翻译及赏析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宋代: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蒙通:濛)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注释湖:即杭州西湖。

潋滟(liànyàn):水面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好:正是显得很美。

空濛:细雨迷茫的样子。

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原名施夷光,或称先施,居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之首。

家住浣纱溪村(在今浙江诸暨市)西,所以称为西施。

相宜:也显得十分美丽。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从诗题可知,诗人在西湖饮酒游赏,开始时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

两种不同的景致,让他都很欣赏。

他说:天晴之时,西湖碧水荡漾,波光粼粼,风景正好;下雨时,西湖周围的青山,迷蒙苍茫,若有若无,又显出另一番奇妙景致。

“潋滟”,波光闪动。

“空蒙”,烟雨迷茫。

这两个词都是叠韵词,增强了诗歌语言的音乐性。

这里,诗人既写了湖光,又写了山色;既有晴和之景,又有雨天之韵,可以说内容是很多的。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很笼统,因为这两句并非只适用于西湖。

其实,这正是诗人笔法高妙之处。

西湖很美,但究竟美在哪里,怎样美法,恐怕没人说得清。

如果具体地描绘景物,可能会有个别精彩之句,但总失之太实、太具体,不能传达出西湖给人的整体印象。

苏轼这两句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同时又很形象、很传神,想象空间很大,将“西湖即是美”这一人们共有的感受用诗的语言表述出来。

同时,这两句也反映出诗人开阔的胸襟与达观自适的性情。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子”即西施,春秋时越国有名的美女。

无论是淡雅妆饰,还是盛装打扮,西施都一样美丽动人;如果把西湖比做西施的话,那么不管是晴是雨,是冬是春,它都同样美不胜收。

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注释及译文

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注释及译文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以下是该诗的注释和译文,供您参考:
注释:
饮湖上:在西湖上饮酒。

湖,指杭州西湖。

初晴:天气开始晴朗。

后雨:下雨之后。

欲把西湖比西子:想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

淡妆浓抹总相宜:无论是淡雅的妆饰还是浓艳的打扮,都很适宜。

此处将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无论是淡妆还是浓抹都很适宜。

译文:
在西湖上饮酒赏景,天气由晴转雨,无论是淡妆还是浓抹的打扮,都显得很适宜。

想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无论是淡妆还是浓抹都很适宜。

看到那美丽的西湖,无论何时何地都让人感到愉悦。

解析:
这首诗是苏轼在杭州任官期间所作,描述了他在西湖上饮酒赏景的感受。

诗中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表现了作者对西湖美景
的热爱和赞美。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这两句诗描述了天气晴朗时和下雨时西湖的景色,用词优美,表现了作者对西湖的热爱。

“潋滟”形容水光闪烁,形容水波荡漾的样子;“空蒙”形容山色迷蒙的样子。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两句诗是将西湖比作美女西施,表现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赞美。

“淡妆浓抹总相宜”用比喻的手法,表现了西湖无论何时何地都让人感到愉悦。

“相宜”的意思是适宜、合适。

这里既包括景色的适合,也包括人的心情和感受的适合。

作者用“相宜”表达了自己对西湖美景的热爱和欣赏之情。

总之,《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表现了苏轼对西湖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用词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及译文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及译文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及译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及译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

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下面小编带来的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及译文。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及译文篇1《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译文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显得美极了。

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美丽的。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好,她总是美丽的。

《饮湖上,初晴后雨》作者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中国北宋文豪,“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又与陆游并称苏陆;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现存诗3900余首,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中秋》、《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及译文篇2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

北宋文学家、知名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其父洵、弟辙,合称“三苏”。

他幼年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自己又刻苦学习,青年时期就具有广博的历史文化知识,显露出多方面的艺术才能。

枕头仁宗嘉v二年(1057年)考进士时,主司欧阳修见其文章连称“快哉!快哉!”1059年任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其一

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其一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
【原诗】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注释】
1.饮湖上:在西湖的船上饮酒。

2.朝曦:早晨的阳光。

3.水仙王:宋代西湖旁有水仙王庙,祭祀钱塘龙君,故称钱塘龙君为水仙王。

【译文】
天还没亮就去迎候远道而来的客人,晨曦渐渐地染红了群山;傍晚泛舟西湖,天上飘下了一阵阵雨,客人不胜酒力渐入醉乡。

西湖晴雨皆宜,如此迷人,但客人并没有完全领略到。

如要感受人间天堂的神奇美丽,还应酌酒和西湖的守护神“水仙王”一同鉴赏。

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_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_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_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_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
作者: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注释:
1、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2、空蒙:云雾迷茫的样子。

3、奇:奇妙。

4、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着名的美女。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

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

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

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

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

“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

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

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

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
成了西湖的别称。

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

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赏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赏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赏析《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赏析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晴天的西湖波光粼粼多么美好,烟雨蒙蒙的景致也很奇妙。

若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相宜。

鉴赏: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

“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

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

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

“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子”即西施,春秋时越国有名的美女。

不管是淡雅妆饰,还是盛装打扮,西施都一样美丽动人;如果把西湖比做西施的话,那么不管是晴是雨,是冬是春,它都同样美不胜收。

以绝色美人喻西湖,不仅赋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别致,情味隽永。

人人皆知西施是个美女,但究竟是怎样的美丽,却只存在于个人心中。

而西湖的美景不也是如此吗?采用这样的手法,比起直接去描写,不知要节约多少笔墨,而它的寓意却丰富深刻得多。

它对读者不只诉之于感受,同时也诉之于思考,让读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去发挥诗的内涵。

这一出色的比喻,被宋人称为“道尽西湖好处”的佳句,以致“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别名。

也难怪后来的诗人为之搁笔:“除却淡妆浓抹句,更将何语比西湖?”(宋人武衍《正月二日泛舟湖上》)诗人在饮酒时同时享受了西湖的两种风光——晴、雨,于是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推出西湖的雨中之美和天然姿态。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诗意和注释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诗意和注释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诗意和注释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诗意:潋滟水光是她浓艳的粉脂,空蒙山色是她淡雅的妆饰,我想
最好把西湖比作西施,不管她怎样打扮,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天生丽质和迷人的神韵。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
宋代:苏轼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译文
早晨迎客,晨曦渐渐地染红了群山。

只可惜傍晚的时候下了一些雨,客人喝了酒,很
快就醉去了
只可惜醉酒的友人没能领会到下雨之时的西湖美景。

如果要感受人间天堂的美丽风景,那么,你应该敬守护西湖的“水仙王”一杯。

注释
饮湖上:在西湖的船上饮酒。

朝曦:早晨的阳光。

水仙王:宋代西湖旁有水仙王庙,祭祀钱塘龙君,故称钱塘龙君为水仙王。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宋代: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
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
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比作美人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注释
湖:即杭州西湖。

潋滟liàn yàn :水面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好:正显得美。

空蒙:细雨迷蒙的样子。

亦:也。

奇:奇妙。

欲:可以;如果。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

总相宜:总是很合适,十分自然。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古诗词】饮湖上初晴后雨的翻译及原文

【古诗词】饮湖上初晴后雨的翻译及原文

【古诗词】饮湖上初晴后雨的翻译及原文
苏轼于1071年—1074年(宋神宗熙宁四年至七年)任杭州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
湖景物的诗。

这首《饮湖上初晴后雨》应该是作于熙宁六年(1073年)正、二月间。

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
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比作美人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首诗也是诗人在杭州做官期间写的,也是写雨景,但是和前一首诗侧重点有所不同。

上一首诗是描写具体的一场阵雨,这首诗则是通过一次晴雨变化,对西湖做出了总体评价。

晴天的西湖是一种美,雨中又别有情趣,是另一种美,二者各有千秋。

诗人灵机一动,把
西湖比作美女西施。

西湖和西施仅一字之差,仿佛有着天然的联系,诗人信手拈来,涉笔
成趣。

这个比喻非常成功,直到今天,人们还经常把西湖称作“西子湖”。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世称“苏东坡”。

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

北宋
著名散文家、书画家、词人、诗人,是豪放词派的代表。

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

苏轼是苏洵的次子(苏洵长子夭折),1057年(嘉祐二年),与弟弟苏辙同登进士。

唐宋八大家之一。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描写西湖的古诗中无人能超越的。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古诗词】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古诗意思及赏析

【古诗词】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古诗意思及赏析

【古诗词】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古诗意思及赏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

此诗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
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写概括品评。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
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比作美人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这首诗的前两句既写了西湖在晴天和下雨天时候的景色,从“晴方好”“雨亦奇”这
六个字可以看出作者对西湖美景的评价之高,可以看见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山胜景,可想当
时诗人即景挥毫时的兴会及其洒脱的性格、开阔的胸怀。

诗的三、四句作者运用他的写气
图貌之笔来描绘湖山的晴光雨色,并且将西湖的美和西施相比,让读者可以进一步领略到
西湖的美。

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写的是西湖晴天的景色,阳光照耀下的西湖,水波荡漾,十
分美丽。

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的是雨天的景色,在蒙蒙细雨中,西湖周围的群山,看上去迷迷茫茫,如梦如幻,非常奇妙。

诗的前两句照应题目中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诗人在西湖游玩饮酒,起初阳光明媚,后来下起了小雨,这一切诗人都看在眼里,都觉得
很美。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诗人将西湖比作美女西施,别开生面,写
出了西湖的神韵。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_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_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_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本文是关于诗词名句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_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作者: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注释:1、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2、空蒙:云雾迷茫的样子。

3、奇:奇妙。

4、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着名的美女。

赏析: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

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

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

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

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

“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

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

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

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

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古诗 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 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

“ 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饮湖上初晴后雨 》原文: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蒙 通:濛)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淡妆浓抹 一作:浓妆淡抹) 《饮湖上初晴后雨》译文 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 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 家、书画家、美食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 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 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 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 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 家;画学文同, 论画主张神似, 提倡“士人画”。

著有 《苏东坡全集》 和《东坡乐府》等。

《饮湖上初晴后雨》赏析 诗的上半首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姿雨态。

“水光 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 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 西湖水波荡漾, 波光闪闪,十分美丽。

“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 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

从第一首诗可知, 这一天诗人陪着客人在西湖游宴终日,早晨阳光明艳,后来转阴,入暮后下起雨 来。

而在善于领略自然并对西湖有深厚感情的诗人眼中,无论是水是山,或晴或 雨, 都是美好奇妙的。

从“晴方好”“雨亦奇”这一赞评,


可以想见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山胜景, 也可想见诗人即景挥毫时的兴会及其洒脱的 性格、开阔的胸怀。

上半首写的景是交换、对应之景,情是广泛、豪宕之情,情 景交融,句间情景相对,西湖之美概写无余,诗人苏轼之情表现无遗。

下半首诗里, 诗人没有紧承前两句, 进一步运用他的写气图貌之笔来描绘湖 山的晴光雨色, 而是遗貌取神, 只用一个既空灵又贴切的妙喻就传出了湖山的神 韵。

喻体和本体之间,除了从字面看,西湖与西子同有一个“西” 字外,诗人的着眼点所在只是当前的西湖之美,在风神韵味上,与想象中的西施 之美有其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相似之处。

而正因西湖与西子都是其美在神, 所以 对西湖来说, 晴也好, 雨也好, 对西子来说, 淡妆也好, 浓抹也好, 都无改其美, 而只能增添其美。

对这个比喻,存在有两种相反的解说:一说认为诗人“ 是以晴天的西湖比淡妆的西子, 以雨天的西湖比浓妆的西子”;一说认为诗 人是“以晴天比浓妆,雨天比淡妆”。

两说都各有所见,各有所据。

但就才情横溢的诗人而言,这是妙手偶得的取神之喻,诗思偶到的神来之笔,只 是一时心与景会,从西湖的美景联想到作为美的化身的西子,从西湖的“ 晴方好”“雨亦奇”, 想象西子应也是“淡妆浓抹总相宜 ”, 当其设喻之际、 下笔之时, 恐怕未必拘泥于晴与雨二者, 何者指浓妆, 何者指淡妆。

欣赏这首诗时,如果一定要使浓妆、淡妆分属晴、雨,可能反而有 损于比喻的完整性、诗思的空灵美。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字义
2.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什么季节
3.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诗意是什么??
4. 古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


5.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及反思
6. 《饮湖上初晴后雨》扩写精选两篇
7. 《饮湖上初晴后雨》扩写作文
8. 《饮湖上初晴后雨》句子 赏析
9. 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赏析 苏轼
10. 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赏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