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能愿动词研究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能愿动词研究综述
【内容摘要】能愿动词也叫助动词,是表示意愿、可能性、情理的一类特殊动词。汉语能愿动词一般放在动词前作状语,表示意愿、可能性以及情理等意义。能愿动词的否定形式具有不对称的特点,否定一个能愿动词要从意义上否定。
【关键词】能愿动词;分类;否定;不对称
一、能愿动词的界定
汉语的能愿动词是在汉语语法界颇受关注的一类词类,也叫“助动词”,是一类表示可能、必要、必然、意愿等意义的动词。马建忠《马氏文通》认为:“凡动字所以记行也,然……有不记行而惟言将动之势者,如‘可’‘得’‘足’‘能’等字,则谓之助动词,以其常助动字为功也。”[1]马氏在这一轮书中提出了助动字(词)这一类,并认为它有“助动词之功。”王力《中国现代语法》使用了后来为语法学界较多使用的另一个名称“能愿”式。[2]吕叔湘则指出:“助动词这个名称是从英语语法引进来的,原文的意思是‘辅助性动词’,那是误会。”[3]他的论述明确了助动词属于动词的词类,是“辅助性的动词”,中心语是动词;而不是“辅助动词的词”,因为辅助动词的词范围比较宽,可以是副词、形容词等等。在这里,本文采用“能愿动词”的名称。
关于能愿动词的语法特征,丁声树、吕叔湘等[4]提出:能愿动词一般可以单独作谓语;能愿动词不能重叠;能愿动词不能带“着”、“了”、“过”;能愿动词不能带体词宾语。朱德熙认为:“能愿动词是真谓宾动词里的一类。”[5]这种真谓宾语“可以是单个的动词或形容词或动词,也可以是主谓结构、述宾结构、述补结构、连谓结构或由副词充任修饰语的偏正结构等。”朱德熙先生指出助动词的特点有:只能带谓词宾语,不能带体词宾语;不能重叠;不能带后缀“了”“着”“过”;可以放在“~不~”的格式里;可以单说。黄伯荣、廖序东认为:“能愿动词常在句子里做状语,还可以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不能用在名词前;不能重叠;不能带助词‘着’、‘了’、‘过’;大都能构成‘~不~’和‘不~不’式。”[6]
综合以上各家意见,我们可以总结出汉语中能愿动词是动词的一个词类,可以单独作谓语,不能重叠、不能加“着”、“了”、“过”。在我看来,与英语中的情态动词相似,用在句中表示情况允许、主观意愿,可以用在动词、形容词之前,相当于状语的作用。还需注意的是,能愿动词不能在把字句和被子句中作谓语,用于把字句和被子句时,能愿动词要放在“把”和“被”的前面。如:我们能把中文学好、这个任务可以被完成得很好。
二、能愿动词的分类
关于能愿动词的分类,学者们多有不同的看法。丁声树、吕叔湘等将能愿动词分为表示可能、表示意志和表示情理上、习惯上或事实上的需要三类。[7]朱德熙将能愿动词分为表示分为可能、意愿、情理上或事实上的需要、允许及许可、估价等等类别[8]。胡裕树将能愿动词分为可能、应该及愿意两大类。[9]黄伯荣、廖序东分为表可能、表必要和表意愿三大类。[10]
综合以上观点,我们可以将能愿动词简要分为能可类、意愿类、情理类等三种类别,例如表能可的词:会、要;表意愿的:要、想;表情理的:要、会等。这种分类只是粗略的,每个能愿动词还有各自不同的意义,具体的使用要选哪一个还要根据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以及语境。如“这本书你可以看一下”中的“可以”,在这并非表示情况的许可,而是表示“这本书值得一看”的“值得”的意思。
1、能可类能愿动词。
主要有“能”、“能够”、“可”、“可以”等。“能”一般是从个体主观上来说,是说主观能力具备某种能力,使某事成为可能。如“他能讲多国语言。”“能够”与“能”类似,比“能”有更强调的口气。如“他能够做好这项工作,请相信我们!”“可”和“可”一般是从客观角度说,是说客观条件允许某件事情发生或允许某人做某事。但是二者也有不同的地方,“可”书面语色彩较浓,而“可以”较为口语化,一般可用“可”的地方可以换成“可以”,但用“可以”的地方不一定能用“可”。例如“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考试时可以看笔记”。
此外,还有“得”、“会”、“敢”等词。“得”表示客观情况允许,例如“常言道:‘今日脱靴上炕,明日难保得穿’。”[11]中的“得”表示客观情况允许。
“会”表示实施者懂得怎样做或有能力这样做。例如“我会游泳”、“我会那这件事请做好的。”“敢”实施者有把握做某种决定。例如“我不敢说他究竟什么时候到。”在这几个词中,“得”侧重的是客观条件允许,“会”和“敢”侧重于主
观。这是能可类能愿动词的主要两类。
2、意愿类能愿动词。
意愿类能愿动词一般是表示实施者主观上有强烈意愿,多用于肯定句。常见的有“要”、“想”、“想要”、“愿、愿意”、“肯”等。如“我要去游泳”、“我想/想要去滑冰”。在这里要注意区别能愿动词和动词“要”的区别,能愿动词用在谓语前起相当于状语的作用,动词“需要”的“要”一般直接作谓语。再如“我们愿/愿意为地球的美化尽一份自己的心意”、“她不肯退出这次活动”都是表示行为主体主观上的意愿;“我们在饭馆吃饭,要了一份鱼香肉丝。”这里的“要”是一个行为动词,表示“点菜”的动作,与能愿动词“要”不同。
3、情理类能愿动词。
阐明某种道理时用到的能愿动词,常见的有“要”、“会”等。如“贪小便宜要上当的”、“淋雨会感冒的”。这里都是对某种道理的阐述,某种尚未发生的事情的预测。在这里“要”和“会”可以互换。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勤奋才会成功”;“固执己见是要吃大亏的”。
三、能愿动词的词义交叉
汉语能愿动词的意义总是多项的,因此这就造成了一些能愿动词有相通之处,又有不通之处有,些地方可以互换,有些地方不能互换。比如前面说过的“能”、“会”和“可以”,这些问题在外国人学习汉语中高频率地出现偏误就可以看出。就以这三个能愿动词为例:“能”有“善于做某事”、“主观上有某种能力、客观上具备某种条件”的义项;“会”有“擅长做某事”、“表示一种可能”的义项;“可以”有“主客观条件允许做某事”、“准许”、“值得”等三个义项。从这可以看出,“能”和“会”有时是可以互换的,在表示“擅长做某事时”。“可以”和“能”可以互换,在表示“主观上具备某种能力或技能”时。此外,在表示“可能”的意义时,“会”和“要”是相通的。表达意愿时“要”和“想”是相通的。再如“会”和“要”都可以表示一种可能,我们可以说“骄傲是要失败的”,也可以说“骄傲是会失败的”。但是二者也有区别,“会”既可以用于已然,也可用于未然,而“要”只能用于未然。例如“没想到你会来”与“没想到你要来”的意思就截然不同。由此看来,能愿动词的词义交叉一般是有条件,而且同一词义的两个能愿动词,其否定形式又不一样,这在下面会谈到。正是这些时而相通时而不通,造成了外国人学习汉语能愿动词的一大难点。有很多学者在这些问题上做了相关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