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弹与吴文化

合集下载

吴文化资料

吴文化资料

在学习吴文化的过程中,通过老师精彩的讲解我学到了也知道了非常多的吴文化知识,现在我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吴文化是汉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无锡、苏州为代表,泛指吴地古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所有成果。

故吴人的风俗习惯虽与越人相仿,但吴地距中原为近,开发较早,接受华夏文明的浸润较深,其百越文化基因不够显扬,越人则保留了较多的质朴、悍勇和开拓进取的心理特征,一种多少带有野性成分的精神气质。

其以先吴和吴国文化为基础,经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的生长,及隋、唐、宋、元历代发育,至明代形成高峰。

清代以来,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萌芽,吴文化开始从传统文化定式向现代文化方向转型。

吴地文化的区域包括苏南的太湖流域以及无锡、苏州等江南地区,其中苏锡常一带是吴文化的发源地与核心区域。

弘扬吴文化,是每个文化工作者的应尽义务。

吴国国都一直迁徙,诸樊为吴王时在今苏州吴中区的木渎建都,后公子光刺王僚后为吴王即是阖闾,在伍子胥主持下重新建造都城阖闾大城就是后来的吴郡郡城、苏州府城、今天的苏州城。

这见诸于从《越绝书》、《吴越春秋》以来所有关于苏州历史古籍的记载。

从此吴郡郡城、苏州府城、苏州成为吴文化的中心至今。

苏州是历史形成的吴文化中心中国、埃及、印度、巴比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国是世界上经济、文化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

在5000年的文明史中,中国各族人民以黄河、长江流域为中心,互相交往,互相融合,逐步形成伟大的中华民族和统一的政治制度,创造出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它是世界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被称作吴地的长江三角洲地区,长期以来,其经济特别繁荣,其文化尤为发达,从这里的辉煌灿烂历史文化中,可见中华民族文化之一斑。

一、从全国第一古城说起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顾吉刚先生在他的《苏州史志笔记》中说:“1951年农历新年,苏州市长王东年偕同党方开老人会,予亦被邀请前往,席上请来宾发言,予因述:‘苏州城之古为全国第一,尚是春秋时物,其次为成都,则战国时物,其所以历久而不变者,即以为河道所环故也......’。

评弹在苏州传承的考察与研究

评弹在苏州传承的考察与研究

2019-12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评弹在苏州传承的考察与研究高娜(江阴市评弹团,江苏江阴214400)摘要:苏州评弹艺术在中国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当前苏州评弹不仅仅继承传统评弹文化中的特有元素,同时还能够在不同时期赋予不同的文化内涵,其不仅仅代表的是艺术本身,而是对社会中的文化积淀。

本文首先对苏州评弹进行概述,提出苏州评弹艺术的传承,以供参考。

关键词:评弹;苏州;传承;研究中图分类号:J8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9)36-0128-01一、前言在中国传统文化历史中,苏州评弹属于俗文化范畴,其在创作过程中虽然受到传统诗文带来的影响,但其属于满足民间娱乐以及商业需求而存在的,经过几百年的历史演变至今,这门艺术的创作手法以及表演技法也逐渐规范化,并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独立艺术体系。

二、概述1.苏州评弹艺术。

所谓苏州评弹,就是苏州评话以及苏州弹词两者的总称,其主要采用的是吴语徒口进行讲说的表演,对传统曲艺说书戏剧的形式,起源于我国苏州地区,以江浙沪一带区域,历史悠久,在我国清代乾隆时期就已经非常流行。

2.苏州评弹艺术特征:其一,苏州评弹的传唱方式主要是口头形式,贯穿于整个苏州评弹艺术中的创作、表演过程中,这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传承特征,通过这种传承方式,能够将传统艺术中所具有的精髓部分流传下来,而不会发生任何改变;其二,苏州评弹艺术传承的是其本质,要想将这门艺术传承下去,就要根据传统艺术发展轨迹进行传承,在传承过程中,既保留其原汁原味的唱腔,在其中添加符合时代发展的创新原色;其三,苏州评弹传唱时使用的语言是苏州地区的方言,苏州方言具有自身的独特韵味之处,为苏州评弹艺术的传唱增加一定的魅力,对于苏州评弹的引用,主要是吴歌以及昆曲强调,将其与苏州方言相结合,能够将苏州地区特有的地方风味展示出来。

三、苏州评弹艺术的传承1.运用现代媒体技术将苏州评弹制成影音资料。

当前苏州评弹的主要听众为老年人,通过利用互联网、电视等各种形式的多媒体作为传播媒介,能够扩大苏州评弹的受众范围。

苏州何处可以了解到最深厚的吴文化历史

苏州何处可以了解到最深厚的吴文化历史

苏州何处可以了解到最深厚的吴文化历史苏州,这座拥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城市,吴文化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岁月的长河中。

那么,在苏州何处可以了解到最深厚的吴文化历史呢?首先,不得不提的是苏州博物馆。

这座融合了现代与传统元素的建筑,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

馆内珍藏了大量与吴文化相关的文物,从精美的青铜器到细腻的丝绸制品,从古朴的书画到巧夺天工的工艺品,每一件都承载着吴地的历史记忆。

漫步在展厅中,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着吴文化的魅力。

那些古老的器物,用它们独特的形态和纹饰,诉说着吴地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吴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和发展,了解到吴地先辈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

平江路也是探寻吴文化历史的好去处。

平江路是苏州保存最完整的古街区之一,它保留了大量的古建筑和传统的街巷格局。

走在平江路上,脚下的石板路承载着岁月的痕迹,两旁的古建筑错落有致。

这些古建筑不仅是建筑艺术的杰作,更是吴文化的载体。

透过门窗,可以窥见旧时吴地人家的生活场景。

街边的店铺里,售卖着各种具有吴地特色的手工艺品,如苏绣、核雕等。

在平江路,你还能品尝到正宗的苏州小吃,感受吴地的饮食文化。

听一听评弹,那悠扬的曲调,细腻的唱腔,仿佛在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让你沉浸在吴文化的氛围中。

苏州园林更是吴文化的杰出代表。

拙政园、留园、狮子林等园林,以其精巧的布局、优美的景致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园林中的亭台楼阁、假山池塘、花草树木,无不体现着吴地人民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每一处景观都蕴含着诗意和哲理,反映了吴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

园林中的匾额、楹联和碑刻,不仅增添了文化氛围,更传达了主人的情感和志向。

在园林中漫步,细细品味每一处细节,便能领略到吴文化的博大精深。

除了以上这些地方,苏州的古镇也是了解吴文化历史的重要窗口。

周庄、同里、甪直等古镇,犹如一颗颗散落在江南水乡的珍珠。

古镇中的河道纵横交错,古老的石桥横跨其上,河边的民居依水而建。

试析苏州评弹的文人文化特征

试析苏州评弹的文人文化特征

Vo . 7 No 6 12 . Ne . 0 0 v2 1
试 析 苏 州 评 弹 的文人 文 化 特征
刘 大 巍
( 苏州科技学院 音乐学 院, 江苏 苏州 2 50 109)

要 :苏州 评 弹 是 江 南吴 语 地 区的 特 有 曲 艺品 种 , 型 的 地 域 民 间 大 众 草 根 艺 术 。纵 观 评 弹 艺术 的发 展 典
绎 历代 史话 、 小说 、 本文学 以养 家活 口。所 幸评 话 弹 因能满 足 民众对 历史 、 文学 和文人 文 化 的渴 求 ,
但评 弹艺术 还在 其 诞 生 之 日起 , 与文 人 文 化 结 便
下了不解之缘 , 使之 以同时兼有文人文化和草根 文化 双重属 性 的身 份得 以存 世 至今 。 评 弹艺术 的文 人 文 化 渊 源 , 先 源 于其 文 化 首 出身 。“ 评话 渊源 于 宋说 话 中之 讲 史 。元代 称 平
济 能力 能够承 受评 弹消 费 , 以评 弹一 直是 吴地 所 群众 喜爱 的文化 休 闲娱 乐活 动 。 不过 , 弹艺人 为 了生存 就 得 表演 老 百 姓 喜 评
刻于元代 , 代刊刻 的讲 史还 有 ‘ 元 全相平话 ’ 五
种” 。平话 称 谓 出 自宋 元 , 明代 平 话 与评 话 通 至
历 来不 受统 治 阶级 反 感 。再 者 , 弹艺 术 常 常代 评
言大众 思 维 , 映 社会 现 实 , 鲜 明 的地 域文 化 、 反 其
用, 前者 源 于平 说 , 者 夹有 “ 后 评议 ” 故 得名 。】 , [6 J “ 弹词 渊源 于宋 代 之 小 说 及 元 明的 词 话 、 陶真 等 诗赞体 说 唱 。到 明代 , 词 与 鼓 词分 别 兴 盛 流 布 弹

浅谈吴文化论文

浅谈吴文化论文

常熟理工学院日语专业学士学位论文题目浅谈吴文化作者完成日期2014年 4 月日培养单位指导教师研究方向论文类别授予学位日期年月日浅谈吴文化日语专业研究生:指导老师:摘要吴中文化历史悠久在中国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也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

同时,吴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不断进步,对日本的文化也产生了许许多多磨灭不了的影响,留下了许许多多于此相关的宝贵作品和文化瑰宝,对日本的来说,吴文化的影响已溶于血液之中,再难以分割。

关键词:吴文化意义影响日本目录第1章绪论41.1 吴文化的发展历程41.1.1吴文化的含义41.1.2吴文化的地位41.1.3吴文化的发展与繁荣5第2章吴文化的意义及影响 (6)2.1 吴文化对吴地的影响错误!未定义书签。

62.1 吴文化对日本的影响错误!未定义书签。

72.1.1吴越文化东传对日本国的形成发展的意义。

72.1.2吴文化对日本农耕文明的影响82.1.3吴文化对日本和服的影响92.1.4吴文化对日语语言体系的影响。

10第3章吴文化的特色及对当代社会应如何发展吴文化 (10)3.1吴文化的本质特征103.2吴文化的特色及发展道路11第1章1.1 吴文化的发展历程吴文化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古代吴越地区生活着勾吴和于越两个部族,夏商时代吴和越分别在江浙地区形成两个国家。

春秋时期为了争夺霸主地位,吴越长期相互征伐,最后先后灭亡。

两国政权虽亡,但“吴越”这一名称却一直沿用至今。

吴越两国社会经济发展虽互有差异,而在历史渊源、地理分布和语言习俗等方面有许多相同的文化特征,它们共同创造了博大精深、彪炳史册的吴越文化。

吴文化其以先吴和吴国文化为基础,经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的生长,及隋、唐、宋、元历代发育,至明代形成高峰。

清代以降,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萌芽,吴文化开始从传统文化定式向现代文化方向转型。

弘扬吴文化,是每一个文化工作者的应尽义务。

1.1.1吴文化的含义苏州是吴文化的发源地。

苏州评弹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苏州评弹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苏州优 秀传 统文化 的瑰 宝。它采 用以苏州话为代表的吴语方言徒 口讲说表 演的曲 艺说 书形式,融说 、噱 、弹、唱于一体 ,以其 自身独特 的艺术
魅力而声名远播 。然而,化休 闲活动方式的兴起 直接导致 苏南民间音 乐听众 日渐减 少。苏州评 弹也 面 临 听 众锐 减 , 书场 萎 缩 , 艺人 大量 流 失 ,传 统 继 承 不 够 等 突 出 困 难 。 本 文 通 过 在 对 苏 州 评 弹 的 生 态 背 景 、 艺 术 特 征 进 行 调 查 研 究 的基 础 上 ,
出形 式 日臻 完 善 。
自明末 以来 ,经长期 发展 、衍 变 ,E l 益完整 。清乾 隆、嘉 庆年问 起 ,涌现了诸多名家 ,例如乾隆时期的王周士 ;嘉庆 、道光年 间的陈 遇乾 、毛 菖佩 、俞 秀 山 、陆瑞 廷 ;咸 丰、同治 年 间的马 如飞 、赵 湘 舟 、王石泉等 。由此积累了众多书 目,艺术上也有较大发展 ,成 为长 江三角洲一带的两个主要 曲种。2 0世纪 3 0年代 ,随着 城市经济 的进

步发展 ,商业繁荣 ,尤其是广播 事业 的兴起 ,使之在上海等 大中城

苏 州评 弹 的艺 术 简 介
苏 州评 弹是苏州评话 和苏州 弹词 的合称 ,又俗称 “ 说 书” 。评话 为 “ 大书 ” ,弹词为 “ 小书” 。评话通常一人登 台开讲 ,内容多为金戈
市更为流行 ,进入鼎盛时期。中华人 民共和 国成立之后 ,在 中国共产 党提 出的 “ 百 花 齐 放 、 推 陈 出新 ” 方 针 指 导 下 更展 新 貌 , 出 现 了 空 气 繁荣 的景象 ,成为 中国曲艺的重 要 曲种 ,影响远及海 内外 。由于苏州 评话和苏州弹词所使用的语言主要 是苏州方言 ,且在 同一地 区流行和 同在苏场演 出,表演技巧又有相 通之处 ,故 自清 中叶以来 ,其 演员即 联合组成行会组织 ,并曾在 “ 会 书”和 “ 书戏 ”等特殊情况下于一 媒体宣传 的综合影响力 ,数字科技 馆的和现场展览 的同时呈现 ,将形 散而神 聚的优秀传统文化具象的呈现在 民众眼前 。最终 实现科 技馆建 设效益与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广泛传扬 的双赢局面 。 3 . 2开创科技馆科 普教育 与弘扬传统文化双向发展的新思路 自党的十 四届六 中全会通过 《 关于加强社会 主义精 神文明建设若 干重要 问题 的决议》 以来 ,精神文 明建设作为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建设 的重要方面 ,成为我 国公共文化事业建设 的主 旨 目标 。通过 重庆科技 馆生 肖龙展 的成功案例 ,我们可以预见一种新 的发展模 式 ,开创科技 馆科普教育与弘扬传统文化双向发展 的新思路 。 科技馆在保证科普教育为主体的基础上弘扬传统文 化,实 现双 向 发展这一新思路 ,充分契合社会 主义精神文 明建设 的 目标。保 持原有 常设科普展厅面积 、数 量 、质量不 变 ,做好科 学技术发 展知识 普及 。 适时开展 中国传统文 化系列展 ,将 “ 刚健有 为、和与 中、崇德 利用 、 天人协调” 等优秀中国传统 文化思想广泛传扬 ,加强 民众思 想道德建 设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科普教育与 弘扬传统文化 双向发展 的探索是 重庆科技馆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更新 ,随着社会 的发展 而进步 ,与时俱 进 的有益探索 。 参 考文 献 : [ 1 ]许黎辉 .谈科技馆的功能及建设理念 [ J ].民营科技 . 2 0 1 0

江苏苏州文化传统

江苏苏州文化传统

江苏苏州文化传统
江苏苏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其独特的文化传统源远流长,深深影响着这
座古老城市的发展和演变。

苏州文化传统以“吴文化”为代表,深受儒家思想和文化的影响,注重家庭和谐、孝道敬老。

苏州人崇尚礼仪,注重教育,尊重传统,重视文学艺术。

苏州园林、苏绣、苏剧、苏州评弹等都是苏州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州园林是苏州文化传统的瑰宝,被誉为“天下园林之都”。

苏州园林以其精
致的设计、精美的工艺和深刻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其中,拙政园、留园、狮子林等园林更是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苏州文化传统的重要代表。

苏绣是苏州文化传统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细腻的刺绣而著称。

苏绣作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以其精美绝伦的刺绣技艺和独特的风格而享誉世界。

苏绣不仅是一种手工艺品,更是苏州文化传统的重要代表之一。

苏州评弹和苏州昆曲都是苏州文化传统中的重要艺术形式,它们以其独特的音乐、表演和戏剧形式,传承了苏州文化传统中的丰富内涵,成为苏州文化传统的瑰宝。

苏州文化传统是苏州人民的精神家园,是苏州城市的灵魂。

在当今社会,苏州
文化传统仍然在苏州人民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苏州城市的文化符号,更是苏州人民的精神支柱。

苏州文化传统正以崭新的姿态,继续为苏州城市的发展和繁荣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评弹的历史、继承与发展

评弹的历史、继承与发展


人俞秀山 、 马调创始人马 调。 从此 , 弹词流派曲调不断涌现 , 皆冠于姓氏 , 有魏调 、 夏调 、 徐调 、 周调 、 蒋调 、 严调 、 杨调 、 张
调、 调、 祁 琴调 、 丽调 、 侯调 、 王月香调等 , 朱介生等改革俞 调
年( 7 1 6年)王周士于苏州 宫巷第 一天 门创 立包括 评话 7 ,
目前大多杂技团都瞄准国外演出市场 ,忽略了国内市
场的培育和发展 。对于国内的市场 , 应该 因地制宜 , 根据不
去培育观众对杂技艺术的 审美兴趣 。 积极实施杂技艺 术的精品工程 , 以精品佳作占领市场。
在市场竞争中 , 起主导地位的还是作品的质量 , 只有精 品才
同情 况采取不同的形式。 中国杂技 有极大的适应性 , 表演形 式. 场所多样化。资金雄厚的杂技 团可 以常年的 、 路线性的
艺人在 内的行 会组织 光裕公所 , 以示评弹艺术 “ 光前裕后 ”
之意 光裕社每逢佳节都要举行会书 , 在这过程 中艺人互相 切磋书艺 . 随后又设立裕才学校 。它是 评弹界 中成立 最早 , 参加演员最多 , 存在时间最长 , 对评弹艺术发展影响最大的 行会组织。 光裕社的成立 , 为评弹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 历史基础。 民国时期 ,苏州弹词艺术是除了电影之外的第二大娱 乐活动 . 这个时期的从艺人员激增 。表现在 书 目上 求新 , 唱
目创新 , 仍然寸步难行 。 耍拓展投资渠道 .给 杂技艺术创造一个 更好 的市场发
展 空间。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演 出团体从政府那里获
要在适应观众需求的同时 .培养并满足观众对杂技艺 术的审 美欣赏兴趣。
要 以市场导向来确定 “ 观众是上帝 ” 的创作思路。人们 在欣 赏杂技时 . 已不仅仅是单纯 的追 求奇 , 险的心理 倾 向 ,

苏州评弹的语言艺术

苏州评弹的语言艺术

境,这样才能将真实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展现在舞台上。

自打我接了这个角色之后,就处处当有心人。

为了演好《风雪之夜》,我一个人悄悄地去过建筑工地,了解农民工的工作环境,观察他们的生活状态。

在灶房里与烧饭的大姐唠过磕,在工地上与砌墙的大哥拉过呱。

我还特地去了住在农村的亲戚家,在她们身上我看到了三秀的影子,看到了农村人纯朴善良的品质,感受到了她们生活的艰难与不易。

我在剧中面对“丈夫”难以团聚的失望与无奈时的那段唱,倾注了自己的全部情感,有柔情有期待也有母爱。

说句心里话,我是用心去演唱的,每每唱到这里都会情不自禁,热泪盈眶。

这段唱词是这样的:“这一回我进城把你看望,心里边说不上有多欢畅。

一年来你在外打拼把家想,三秀我也像屋檐下长的瓜秧。

白日里有活扛着没空想,到晚上倍感寂寞恨更长。

瞅瞅枕边空荡荡,看看孩子睡得香。

摸摸床头全家福,夜夜思念在远方……”此时此刻自己完全进入了角色,成了剧中的三秀。

“我”已经不复存在了。

舞台艺术是直接靠我们演员的形体、思想、情感来创造的,不但需要体验生活,还要准确地把握、表达生活,演员不但是角色的创造者,也是角色的自身。

所以真正演好一个角色并非易事,我们既要走进角色的生活,还要走进角色的世界,要达到角色是我,我就是角色的艺术效果。

《风雪之夜》中的三秀让我慢慢悟出了这个道理。

所谓苏州评弹,包括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两个大的门类。

苏州评话,就是我们平时俗称的大书,主要讲的是家国天下等经典历史故事,以说表角色为主,通过叙述情节、描写人物来表演,舞台表演形式上只说不唱。

而苏州弹词,俗称为小书,是通过三弦和琵琶的弹唱,将才子佳人的柔情蜜意、人情世故娓娓道来,演出形式上有说有唱。

作为中国曲艺多个门类的集大成者,苏州评弹这门艺术已经经历了数百年的磨练和捶打,将我国江南一带多如繁星的各地方曲艺和民间艺术兼容并蓄、博采众长,从而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同时,苏州评弹不断自我提升,且发展与演变趋于成熟,成为了我国江浙沪传统文化艺术的典型代表。

苏州评弹——苏州城市音乐文化与音乐艺术的交融

苏州评弹——苏州城市音乐文化与音乐艺术的交融

SONG OF YELLOW RIVER/ 022020吴人讲话轻清柔美。

苏州评弹的演出形式十分灵活,由于扎根于江南城市,较少受到空间与时间上的限制,虽有一定的固定形式,但也顺应了城市音乐文化的潮流有着些许改变。

传统的演出形式分为单档、双档,后来又发展为三档或多档的形式,这种一人以及双人配合表演的形式也较少受到道具的限制,即使数量不多的评弹艺人也可以进行长时间、多地点的演出。

苏州评弹的体裁也具有相当的灵活度,传统的长篇弹词可以连续、长期、长时间进行演出,之后演变出的中篇、短篇的体裁也可以根据不同的表演条件进行调整。

苏州地区民间音乐蕴蓄丰富,历史悠久。

民间擅长打击乐器和管弦乐器者较为普遍。

演奏的曲调,大都以锡剧等地方剧种和京剧的曲谱为准,也有奏江南小调及江南丝竹等地方曲调的。

[6]而苏州评弹运用的乐器以三弦和琵琶为主,可见城市音乐文化对苏州评弹的影响。

城市书场是苏州评弹的主要表演地点,书场的恢复和繁兴对于苏州评弹来说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

城市书场和苏州评弹几乎成了生死与共的关系。

上世纪的70年代开始,商业部门采取措施,增添设施,恢复书场等项目,至80年代全县普遍建立乡镇文化中心,娱乐形式日益多元化,与茶馆兼营的城市书场成为了群众的文化娱乐场所。

到了清同治、光绪年间,评弹(当时又称为苏州说书)演出已经不局限于苏州地区。

1846年,上海开阜以后,经济和文化都以很快的速度发展起来,人口也日益膨胀。

虽说这里五方杂处,但以江苏人为多,其中苏州地区人氏所占比例尤高,上海一度出现“街头巷尾尽吴语”的情景。

[7]而上海和苏州同属于吴语区城市,所以苏州评弹对于上海人来说没有语言障碍,之后大批评弹艺术家包括评弹四大名家等人在苏州和上海地区涌现,以至于到了20世纪初,上海俨然成为了评弹活动的中心。

吴语地区方便进行相互文化交流的优势就这样彰显出来。

三、苏州评弹在当代的继承与发展(一)面临的挑战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新科技时代,人民大众的生活质量相比较上个世纪已经有了巨大的提高,传媒手段的多样化使得艺术文化能更快更好的传播给人民群众甚至流向世界,加上人们的娱乐方式逐渐多样化,对于娱乐文化和艺术形式也有了更多的选择,以至于新潮流的音乐文化不停地冲击着市民大众的传统审美观,导致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不容乐观的现实。

吴文化的地域特色与演进脉络

吴文化的地域特色与演进脉络

吴文化的地域特色与演进脉络肖复新吴文化是锦绣江南的灵魂。

江南地区物华天宝、人才辈出,几千年来的持续繁荣发展,深厚的吴文化渊源功不可没。

不同的区域文化,其间都蕴藏着一些生生不息的精神理念。

要充分了解并发挥区域特色文化的作用,首先就必须探本求源,深刻揭示其本质内涵,全面把握其发展演进脉络。

20世纪30年代,卫聚贤先生在上海成立吴越史地研究会,提出吴越文化概念,正式拉开吴文化研究序幕。

解放后,吴越文化研究形成了浙江以越文化、上海以海派文化、江苏以太湖流域的吴文化研究为重的局面。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的转型,区域文化研究掀起了热潮,吴文化研究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经过一大批专家学者的潜心研究和考据探求,目前对吴文化的发掘研究已从表象深入肌理,其间深藏着的历史底蕴也日惭展露在世人面前。

本文综合诸家研究成果,将较为一致的认同意见作一综述概括。

一、吴文化的研究对象与理论定位研究区域文化,首先必须界定其定义和范畴。

正像研究其他区域文化所遇到的困难一样,由于时代的变迁和地域的伸缩,这种框定并不是一件简单而清晰的事情。

对吴文化的阐释,经过学界近年来的不断论争和磨合,一种大吴文化理念渐为人们所接受。

广义的吴文化,泛指吴地文化,是指吴地自有人类开始,直至现今的各种物质的、精神的文化创造。

吴文化是吴地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与精神演进中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结晶与成果,是吴地政治、经济、物质、思想、精神诸层面文化表现的总和。

虽然吴地的地域在历史上有很大的变化,吴国寿梦时代,其领土已经达到江西境内,往北扩大到现在的苏北一带。

但从古至今,吴语地区则相对稳定,大致包括现在的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湖州市、嘉兴市和上海市。

概言之,主要是环太湖地区。

从这个意义上讲,吴文化主要是环太湖地区文化。

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我们将吴文化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

把商末泰伯奔吴建“勾吴”以前的文化称为先吴文化;把泰伯建国到夫差失国称为吴国文化;以后至今为第三阶段,称为后吴文化。

歌颂评弹艺术的句子摘抄范文1份

歌颂评弹艺术的句子摘抄范文1份

歌颂评弹艺术的句子摘抄范文1份歌颂评弹艺术的句子摘抄 1评弹艺术家们对评弹语言、也就是吴语文学做出了,无与伦比的杰出创造。

说书人吸收了大量鲜活的生活语言,吴方言所特具的幽默、轻松、微妙、传情,被评弹艺人运用得出神入化。

深深庭院、浅街小巷、茶馆酒楼、闹市码头,各种人物口头有着,鲜活独特的吴方言语言。

艺人们熟悉这些吴语语言的,特殊的意蕴与丰富的表现力,组成书中的表与白,表白,官白、私白、咕白、衬白、托白。

苏州评弹“六白”融合成评弹的叙述语言。

评弹无与伦比的语言艺术,互相契合,互为映托,形成了评弹永远的魅力。

——导读【第1句】我喜欢听这吴语软侬的苏州评弹。

尤其是那三弦琵琶的悠扬的丝弦声和清丽委婉的吴语软侬的唱腔,令我赏心悦目。

苏州评弹把江南水乡水的清韵味渗入到弹词丝弦音韵的骨髓里,化作评弹的灵魂。

使我感到欣赏评弹艺术音韵中如同喝了一大碗江南水乡特酿的存年米酒来,味__,鲜亮甘纯,使人微酡沉醉.【第2句】软软地、滑滑地,就像苏州河里的水,被游船慢慢地碾出一层紧牵着一层的波纹,这就是苏州评弹的魅力。

享受苏州评弹,不必闭上眼睛,你可以尽情地欣赏苏州的夜景。

苏州河两岸的风光,苏州河上跨度奇妙的拱桥,在苏州评弹的背景音乐声中,更能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

【第3句】正茫然、正焦虑,一声琵琶和三弦伴着软软的、嗲嗲的女声“叫一声小红娘”__一阵心悸,苏州评弹!是苏州评弹!在嘈杂的街市上、在五彩缤纷的人流中,这声音流水一样穿过双桥、从红木的花窗边冲进我的心底!急切寻望,目光穿街走巷,远远地终于瞧见在一扇深红的花窗内有一怀抱琵琶的女艺人,隔河相望,只见一张半旧的面孔、一把半旧的琵琶,红色的衣裳外裹一件闪光的披肩,另一位抱着三弦的男艺人被窗台挡住了面相,只露着夹三弦的半只手臂。

苏州评弹!我第一次离你如此之近。

心底热流刹那间弥漫__。

【第3句】小时候就爱上了苏州评弹,一直到年纪老了,始终不渝,兴趣更浓。

评弹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呢?我认为:它曲调优雅,流派纷呈,听来心旷神怡,似高山流水,又似轻舟荡漾,闲庭信步,使人心平气和,不仅是一种音乐享受,还起到调节心态、陶冶情操作用。

苏州特色文化之美--从园林到文化名胜

苏州特色文化之美--从园林到文化名胜

苏州特色文化之美--从园林到文化名胜苏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位于江苏省东南部,地理位置优越,自古以来就是经济、文化和交通的重要枢纽。

苏州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是中国园林、吴地文化和水乡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以下是苏州的特色文化的介绍。

1.园林文化苏州是中国园林的代表之一,有着多个著名的园林,如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狮子林等。

苏州园林以其精致、灵动、雅致的特点,被誉为中国园林艺术的巅峰之作。

苏州园林具有严谨的规划和设计,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哲学思想和审美观念,体现了中国园林艺术的独特魅力。

2.吴文化吴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苏州作为吴地的重要城市,自古以来就是吴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和传播中心。

吴文化的特点是注重文艺、文化和文明,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文特色。

在苏州,可以欣赏到各种各样的吴剧、评弹、昆曲等吴地传统戏曲,以及各种民间艺术和文化活动,如水上人家、船歌、诗词和骑楼文化等。

3.水乡文化苏州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城市,有着丰富的水乡文化。

苏州的运河、河道、桥梁、水乡村落等都具有独特的风情和文化内涵。

苏州的水乡文化不仅体现在建筑、美术、文学等各个方面,也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水上交通、饮食、娱乐等。

4.丝绸文化苏州是中国著名的丝绸之乡,丝绸文化在苏州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

苏州的刺绣、织锦、剪纸等民间手工艺也是苏州丝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州的丝绸文化与城市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密不可分,苏州的丝绸制造业曾经是中国的丝绸制造中心之一,现在虽然丝绸制造业已经衰落,但是苏州的丝绸文化仍然在苏州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保留和发扬。

5.文房四宝文化文房四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州是文房四宝之乡,素有“文房四宝,古城苏州”之说。

苏州的文房四宝包括笔、纸、墨、砚,其中苏州的砚台被誉为“砚中之王”,以其材质、形状、纹饰和文字的独特之处,是中国文化中的珍品。

苏州的笔、纸、墨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深受书法、绘画、文学等爱好者的喜爱。

浅析苏州评弹艺术的传承与保护

浅析苏州评弹艺术的传承与保护

浅析苏州评弹艺术的传承与保护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苏州评弹艺术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加之社会环境的改变,人的观念意识和审美层次的改变,对于苏州评弹艺术这种传统文化的传承遭到了威胁。

本论着重于分析苏州评弹艺术的传承与保护,以促进苏州评弹艺术在中国的文化历史长河中健康发展。

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外来文化的冲击,苏州评弹赖以生存的生活、文化环境发生了改变,这也导致了演员后继乏人、听众群体老龄化、演出场所逐年减少、演出书目陈旧等,严重地影响了评弹艺术的发展与传承。

虽然苏州市政府给予苏州评弹大力支持,并提出了一个指导思想、五项工作措施和两项保障措施,以及健全、完善苏州评弹艺术传承、发展的保障体系等,但在新形势下苏州评弹艺术的传承与保护还有待大力加强。

苏州评弹是一种专业化的说唱文学,是江南的艺术奇葩,数百年来,它在吴语地区生了根。

苏州评弹艺术经历了艺术历史的演变而发展至今,其创作手法以及表演技法已经逐渐规范化,并形成了独立的艺术体系。

目前,苏州评弹艺术已经被纳入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以将该门艺术很好地保护起来,将其创作手法以及表演技法传承下去。

一、苏州评弹的艺术价值评弹作为艺术而存在,具有极大的价值,其价值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会价值。

评弹艺术所说的内容大多是教人为善、为忠、为义、为孝,教人追求美好的爱情,是为社会教育作用之大者。

评弹不仅是中国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考察、研究和认识、发掘吴越历史文化的重要参考依据。

二是知识价值。

评弹在表演过程中并不是向人们传播文化知识,但却使听众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增长了知识,可以说评弹是知识的宝库。

三是民俗价值。

首先是乡土风味,评弹来自民间,长期流传在民间,蕴含浓郁的醉人的乡土风味;其次是艺术心理,作为说唱艺术,评弹不仅需要揣摩和适应观众的艺术欣赏心理,而且直接与观众交流,调动观众的生动联想,共同完成艺术创作。

四是娱乐价值。

就评弹的形式和效果来看,值得注意的是娱乐价值。

吴侬软语四百年

吴侬软语四百年

吴侬软语四百年——苏州评弹
文/口节妍冰(城轨公司)
南宋的宫女微微一笑,为我们掀起了历史的门帘,沿着隋朝的京杭大运河行至临安。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临安,酒肆茶楼、灯火楼台;姑苏,琴韵优雅、山水秀丽。

相对临安的热闹繁华,我更偏爱苏州的清淡古朴。

像天上的仙女一样,遮着一层美丽的纱衣。

站在苏州轻巧细致的拱桥上,双手支贻,聆听潺潺地流水声,眼望两排白墙青瓦的小屋,小屋里传来阵阵吴侬软语的评弹,是多么美好的感受。

“啪”评弹台上的舞台灯打开,一评弹女艺人着旗袍端坐在高脚凳上,玉指轻弹,琵琶声大珠小珠落玉盘,朱唇轻启,众人屏气静听。

评弹产生流传于江、浙地区。

又称苏州评弹、说书或南词,是苏州评话和弹词的总称。

是一门古老、优美的说唱艺术。

评话通常一人登台开讲,内容多为金戈铁马的历史演义和叱咤风云的侠义豪杰。

弹词一般两人说唱,上手持三弦,下手抱琵琶,自弹自唱,内容多为儿女情长的传奇小说和民间故事。

评书有三大流派,分为陈调,马调,俞调,历经百年,又不断出现继承三位名家的风格,繁衍形成评弹流派唱腔千姿百态的景象。

在苏州的评弹中抑扬漫游,抑扬着江南水乡女子特有的温婉。

临水而建的舞台掩映在江南的楼阁里,台上三弦,琵琶
声悠扬,台下品一壶清茶,全部沉浸在酥软的评弹里,水中乌舟或正或斜,停在岸边,仿佛时间停滞一样。

评弹还在继续……小河两岸的民居灯光点点,墙纸上的印影或隐或现,让游人不禁驻足观看。

屋在树后,人在楼中。

水在灯光下荡漾,带着游人荡漾在姑苏的评弹曲中。

十首清丽委婉吴语软侬的苏州评弹

十首清丽委婉吴语软侬的苏州评弹

十首清丽委婉吴语软侬的苏州评弹三弦琵琶喝茶听评弹是江南的传统休闲形式,再加上评弹曲韵优美,节奏清丽,亦说亦唱,叙事抒情,细腻含蓄,委婉动听。

一茶一坐间,欣赏一曲评弹,或是听听演员们改编的江南小调,消遣时光、松弛神经、释放心情,不亦乐乎。

这一期的苏州评弹,让我们从风靡大江南北近半个世纪的评弹样板戏《蝶恋花》开始吧,这曲评弹文革时期达到了巅峰哦。

别错过酥到骨子里的10首苏州评弹01演唱:余红仙评弹《蝶恋花·答李淑一》是为毛泽东诗词谱曲的优秀作品,于1960年秋在上海的西藏书场首次公演,由弹词演员余红仙演唱,一举成功。

半个世纪以来,它风靡大江南北,不仅是苏州评弹艺术创新的经典代表,而且在新中国的音乐史上也有着一种特殊的地位。

这首评弹最初是三弦和琵琶伴奏,文革期间改成意气激昂、充沛磅礴的旋律,并以管弦乐队的伴奏,200人的合唱队伴唱。

这在文革期间,能体现吴刚捧酒、嫦娥迎舞、忠魂泪飞的形象。

评弹最后的合唱把这首充满革命豪情的诗篇推向了高潮,连歌数叠,歌声虽尽而词意不尽。

02弹唱:高博文、解燕根据1937年老电影《马路天使》中演唱的插曲《四季歌》改编的苏州评弹风情展《江南如诗》,用吴侬软语唱响丝竹江南,如诗如梦。

这首曲子从各个方面具体描写了杭州的形胜与繁华,生动的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景象。

使人不经意间走进这幅美丽的江南画卷之中。

江南,梦里的江南,小桥流水,灰瓦白墙,一幅墨染的小镇,一狭石板桥曲曲弯弯,在细雨润酥的云雾里走来撑着油纸伞的姑娘。

白衣飘飘的书生邂逅,攥写成江南芳菲四月里一段段荡心动魄的传奇。

江南,梦里的江南,层峦叠嶂,一衣带水,秀色可餐。

一抹落日的余晖倾洒,就笼罩了如诗如画的碧水青山,好想驾一叶扁舟,摇一浆撸,携一枚筝,在湖中央,在落霞与孤鹜齐飞中,弹拨一曲渔舟唱晚。

有谁,听弦音。

03弹唱:施斌《玉蜻蜓》故事是这样的:苏州南浩街的富豪金贵升,夫妻关系不睦。

金贵升私恋尼姑王智贞,以扇坠玉蜻蜓为信物相赠,并留宿庵中,不思归家,致智贞怀孕。

评弹长篇观后感

评弹长篇观后感

评弹长篇观后感前几天去听了一场评弹长篇,那感觉就像走进了一个充满韵味的老故事里。

刚坐下的时候,看着台上那简单又古雅的布置,就感觉有股子不一样的气氛。

两位评弹演员一上台,那架势就像带着千百年的故事来跟咱唠嗑似的。

这评弹啊,就像一幅徐徐展开的江南水乡画卷。

演员的吴侬软语就像涓涓细流,一下子就淌进了我的心里。

那唱词,文绉绉的,可又不是那种让人听不懂的酸腐,就像是把平常的事儿用最精致的话给说出来。

比如说描述一个姑娘的美貌,什么“眉如柳叶目含星”,这一听,脑海里就浮现出一个娇俏的江南女子形象。

再说这长篇,那故事可太吸引人了。

我听的那部,情节就像山路十八弯。

一会儿是主角遇到了大难题,愁得我都跟着揪心,心里直嘀咕:“这可咋整啊!”一会儿又是峰回路转,好运突然就降临了,我又忍不住跟着乐。

这情节的起伏,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刺激。

这评弹演员的本事可真不是盖的。

他们一边弹着三弦和琵琶,那指法快得就像一阵风在琴弦上跑。

一边还能把故事里的角色演得活灵活现。

一会儿是娇柔的女子,声音又细又软,还带着点儿害羞;一会儿又成了豪爽的大汉,声音一下子变得粗犷有力。

我就想啊,他们是不是有什么魔法,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切换身份。

而且啊,他们和观众互动也特别有意思。

偶尔来个小玩笑,把现场的气氛弄得热热闹闹的。

就感觉不是在看一场表演,而是一群朋友围坐在一起分享一个精彩的故事。

不过呢,这评弹也有一点点小“毛病”。

对于像我这样对吴方言不是特别精通的人来说,有时候有些词还得反应一会儿才能明白。

但这也不算是啥大问题,就当成是一种挑战,反而让我更想深入了解吴文化了。

总的来说,这一场评弹长篇听下来,就像是做了一场穿越到江南旧时光的美梦。

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听故事,更是在感受一种传统文化的魅力。

这种魅力是那种经过岁月沉淀下来的,醇厚得就像一坛老酒。

我想着啊,以后得经常来听听,说不定多听几次,我也能像那些老票友一样,摇头晃脑地跟着哼几句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弹与吴文化
历史探究
男女平等地位历史的追溯社会的变迁
方言的魅力
为何会有弹词的出现
当时人们何为会创作这些
现代人尤其是我们这些苏州本地的年轻人为何不重视这非物质文化遗产
不能让苏州评弹陷入“发票门”困境!
郭凡
苏州评弹是中华文化瑰宝,也是苏州最靓的一张文化名片。

深受国人喜爱,尤其是受到吴文化地区老百姓的喜爱。

我曾在苏州呆了大半年,亲身感受到来自这门艺术的淳和儒雅至情至性的文化魅力。

任何一位没接触过这门艺术的人,只要你能坐下听上十分钟,基本就会被其“拿下”。

原因是这门艺术的精致不由得你不为其折服!
这种精致来自一代又一代评弹艺人的精心打磨和不断丰富。

苏州评弹名家辈出,腔调各有精到、奥妙、迷人之处,大书小书均能令人百听不厌。

(为帮助外地人听书,书场不备有文字小册子,以便理解,很是方便。


苏州税务部门也是苏州人,为振兴苏州评弹自然责无旁贷。

苏州评弹真正的生命力源于民间,说的听的主要群体都在民间。

这是苏州评弹得以生
存和发展的根本。

说实话,就我所看的苏州评弹民间艺人,是很努力很敬业也是很辛苦的。

为了不误场,带病上场为观众演出,为了期间的一两声咳嗽,还向听众连连道歉。

令台下听众为之动容。

民间评弹艺术家的劳动应当受到保护和尊重,尤其是在西风东浸的当下,中国优秀

统艺术更需要得到苏州当地父母官切实有效的保护,才能生存和发展。

如果苏州税务部门为那点碎银子伤了苏州评弹的根本,也就是聪明人办蠢事了。

苏州本是苏州评弹最后一块长年演出阵地,如果真为这事弄得民间评弹艺人难以为续,
不论是为官还是为人,也只怕是你们当下这些管事的难向后人有个交待了。

说唱形神
评弹目前问题与解决方案
客观原因与主观原因
客观:
地域的局限苏州评弹是用苏州方言进行说唱表演的地方曲种,是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这两个不同的曲种在流传过程中和以苏州话为代表的吴方言相结合的产物。

苏州评弹是以苏州话为叙事语言
2014苏州人口数据显示:苏州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基本持平
2014年年底,全市总户籍人口数为6538372人,全市流动人口登记数为6538536人,两者趋于持平,越来越多的人涌入这座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对评弹这种艺术的传承与发扬是一件好事吗,有着地域特色的评弹,
随着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涌进苏州,更多的是一些打工群众,生活得不到保障又怎么会有闲情逸致去听评弹呢?苏州评弹性质、特性(生活的娱乐方式)
这次走访,了解到没时间一般那些上班族工作狂现在科技发达电脑手机谁还会去听评弹呢
创作不新颖一大批青年作家还在上演”拿来主义”,直接从传统经典和大师手中直接拿来。

周团长
去了吴文化政协
评弹艺术究竟如何才能适应市场,评弹团如何才能摆脱困境走出低谷?
本次实践我们针对苏州特有的地域文化——苏州评弹做了一个深入的探究,对此也有了一个较详细的了解,
我们对本市最历史悠久的书场——光裕书社进行实地考察,采访了对评弹深有研究的周团长,,,,现任?并来听评弹的听众发放问卷调查,倾听听众的心声。

(走访的形式)
苏州评弹目前一些基本情况
存在的问题
题材老
缺少接班人
听众都为老年人
演员出名后就跳槽书场少
青年演员学艺不精地域方言局限性演出时间短,价格剧作人加大创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