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南郑中学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唐诗宋词》课件:第4课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乡思(共44张PPT)

合集下载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唐宋诗5第四课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乡思教案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唐宋诗5第四课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乡思教案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
3.学习者评价: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促进学生的反思和互助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思考自己在电流的热效应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同伴评价,让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共同提高。
4.教学效果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评价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注重评价的及时性和针对性,以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艺术性和趣味性:板书设计可以适当运用图形、符号等元素,增加艺术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
1.课堂评价:
2.作业评价: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和点评,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教师应仔细批改学生的练习作业,给出明确的评价和指导。对于学生的正确解答,教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对于学生的错误解答,教师应指出错误所在,并提供正确的解题方法和建议,帮助学生改进和提高。
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电热水壶、电暖器等,引导学生思考电流的热效应。
2.新课导入:介绍电流的热效应的概念和原理。
3.课堂讲解:讲解电流热效应的计算方法。
4.课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运用所学知识计算电流热效应。
5.知识拓展:引导学生思考电流热效应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
6.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电流热效应的重要性和应用。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理解电流的热效应这一概念上,学生可能会遇到难以理解的热效应原理和计算方法。此外,他们可能对于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分析中感到困惑。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本节课将采用讲授法、实验法和小组讨论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讲授法用于传授电流的热效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实验法用于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体验电流的热效应,小组讨论法用于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和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电流热效应现象。

高中语文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乡思ppt 语文版最新优选公开课件

高中语文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乡思ppt 语文版最新优选公开课件
明月何时照我还 ——羁旅乡思
福宁中学 陈桂苗
明月何时照我还
——羁旅乡思
羁旅乡思诗词的鉴赏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
古人常用诗词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故乡、对
远方亲友的思念,所以,表达游子浓郁的乡愁、 乡情、乡思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
羁旅
• 所谓“羁旅”,就是长期客居在外,滞留 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 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

张籍《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 4、把乡思之情放在节日这一特殊日子里
写,可以表达得更为强烈,这也是解答这 类诗词的一大关键。
• 王维有千古传诵且富有哲理的名句曰“独在异 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逢年过节,是 家人团聚的好日子,自然也是身在异乡的天涯 羁旅最想家的时候,王维的一个“倍”字道出 了为什么诗人们喜欢把写乡思诗词的背景放在 节日的奥妙。
开花落(感时触景)。 内在―― 战乱频仍,久戍不归,宦游失意,仕
途坎坷,友遭不幸(孤寂落寞)
古代思乡怀人诗词一般表达客处异乡的孤寂、 惆怅、落寞、凄清,厌倦战争,思念家乡,怀
念亲友,渴望过安宁的平静生活。
三、思乡怀人诗鉴赏要诀
• 1、抓住此类诗歌常出现的意象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3、人们在诗中如何表达思乡之情?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
伤春悲秋;日暮思归 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1、夜来有梦登归路,
不到桐庐已及明。 2、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妙喻传情:乡愁

人教版2017高中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PPT课件

人教版2017高中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PPT课件
诗意: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 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
这句词正面描写赤壁江山景色,勾勒了一 幅雄奇壮丽的“长江胜景图”。 “乱”“穿”“惊”“拍”“卷”五个词用得 形象,把景物写活了,使读者感到赤壁就迫近 眼前,长江的浪花就在脚下,涛声就在身边。
赤壁美景的特点是:“雄奇”。

四川眉山
字 子瞻

东坡

文学家
政治家
书画家
成就
北宋成就最高的 文学家,开创了
词的豪迈之风。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
眉共比高。苏轼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
旷 世 奇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绘画:善画枯木怪石,主张神似
写景(陈迹) 怀古(人事) 抒情(感悟)
体会作者在词中的所见,所想, 所忆,所叹。用简单的语言概括上下 片的主要内容。
上阕:
所见:
大江、故垒、乱石、惊 涛
所想:
千古风流人物
一时多少豪杰
下阕:
小乔初嫁 _______ 年青得意
所 忆
雄姿英发 _______ 人才出众 羽扇纶巾 _______ 风流潇洒
时自风岁的周 ,若流。前瑜 他的倜词线是 迎儒傥人总赤 娶将,为指壁 小形气我挥之 乔象度们。战 已。儒塑当中 有赤雅造年孙 十壁,了三刘 年之镇一十联 。战定个四军
4、下片着力塑造周瑜,为何要插入“小 乔初嫁了”这一细节?
1.说明周瑜当时年轻有为, 才华横溢。
2.以美人衬托英雄。更显 周瑜潇洒的风姿。
乱:岩石山崖险怪 穿:山崖陡峭高峻 惊:江水之汹涌 拍:惊涛骇浪力度之大 卷:波涛巨大的力量

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乡思 PPT精品课件1

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乡思 PPT精品课件1

①主要叙写羁旅漂泊之苦,抒发内 心的孤独、凄凉。次写思乡之情。
枫桥夜泊 张继 •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
(主要写漂泊客居他乡的游子凄苦孤寂的心境以及
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羁旅诗,一般是从旅人身 边的景物写起,由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勾起心中所感, 进而触发诗人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 的憧憬。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著名的一个节日。 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 样的心情。 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1)"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 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 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 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 (2)①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像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 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 的。(想象1分,画面描绘2分) ②诗的语言朴实无华。(平易通俗)(意思答对即可)
这类诗有一些常用的意象,如“归雁、圆月、客 船、天涯、他乡、孤灯、无眠、晚钟、醉酒、凄风、 苦雨、慈母”等,或物或事或人。鉴赏时应把握作者 写了哪些“眼中景”?借此抒发怎样的“心中情”? 又是如何将思乡的情感与所见所闻的一些事物巧妙地 融合在一起的。
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除夜宿石头驿 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1)两首诗都以“除夜”为题,“除夜”指 , 两诗都选择 作为意象。 (2)高诗的“霜鬓明朝又一年”、戴诗的“明日又逢春”,两 者都用了“又”字请分别赏析“又”字的内涵。 (1)除夜:除夕;“(孤馆)寒灯”或“霜鬓”“衰鬓”。 (2)高诗之“又”:归乡遥遥无期,一年又一年,寄托无奈、 伤感、凄冷、孤寂之意;戴诗之“又”:可做多解,既可理解为 在悲苦的人生中寄予新的希望,也可理解为诗人年年待岁,迎来 的只能是越来越可怜的老境,一年不如一年的凄惨命运。只要意 思接近即可)

高中语文《唐宋诗第四课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乡思鉴赏知识古典诗歌的起承...》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

高中语文《唐宋诗第四课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乡思鉴赏知识古典诗歌的起承...》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

诗歌结构之起承转合【学习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起承转合”的章法结构。

2.了解”起承转合”的几种常见方式,明确其在诗歌中的作用。

3.借助“起承转合”的章法结构读懂诗歌,体会诗歌的意蕴和魅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如何读懂诗歌(内容上)提问标题:通向诗歌主旨作者:知人论世意象:意象是作者情感的载体注释:出现即是关键今天学习的是结构上分析---起承转合二.定义阐释“起”,即起句。

是紧承诗题,引出所叙、所描之事、物。

“承”在“起”后,是承接上一层而展开,包括顺接、反接和以类连比。

“转”是接“承”而来,在内容上推进一层,转出他意,表明诗意的转折变换。

“合”就是诗文的结尾,往往是针对上面描述的内容作“集中”的表现,或议论,或抒情,或寓情于景等。

(二)具体分析1.“起”定基调“起”句为一诗之首句,地位很重要。

常见的作用有:交待人、时、地、事、环境;渲染气氛,烘托感情,奠定基调;统领全篇,设置线索,照应题目等起的方式:明起、暗起、兴起、反起例如: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茅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万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试题1.】听流人水调子·王昌龄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问: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明确:渲染气氛,奠定了悲凉的感情基调。

【试题2】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问:本诗标题为“闺怨”,一开头却写“闺中少妇不知愁”,是否违反了题意?明确:没有违反题意,用了反起的手法。

2.“承”“起”续境“承”句与“起”句语意接近,关联极为密切。

它不是对“起”句简单的重复,而是“起”句的延续、深化,两句之间的意思可互为佐证。

在结构上,还有承上启下的作用3.“转”开生面元人杨载在谈到绝句的结构安排时说:“大抵起承二句固难,然不过平直叙起为佳,从容承之为是。

《明月何时照我还》PPT课件

《明月何时照我还》PPT课件

夜间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与“客行悲故
乡”首尾照应,又与旅途上的景色形成鲜
明的对照。以乐景衬悲情,通过这个温暖
的乡梦反衬了漂泊在外的作者对家乡杜陵
深切的思念。
.
10
⑤昨夜之梦本应时间在前,本应 先写,为何倒装?
先写早行羁旅之苦之凄凉,后虚写梦 中家乡早春之美好之温馨,以凄凉冷 清反衬家乡的美好温馨,写透思乡。 如先写,则情感上本末倒置,效果不 好。
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 凉及思乡之情。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 思念。
③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 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边塞诗中多有涉及
.
14
常见的手法:
①比喻比拟等 ②借景抒情、直抒胸臆 ③乐景衬哀情 ④虚实结合(虚写、想象)
⑥尾联中作者是如何抒写胸 怀的?
明确:尾联用典。 “鲈鱼正美”,用西晋张
翰事,表示故园之情和退隐之思;下句用 春秋钟仪事,“戴南冠学楚囚”而“空”
是痛言自己留居长安之无谓与归隐之不 宜迟。 表示诗人毅然归去的决心:家乡鲈
鱼的风味此时正美,我不回去享用,却囚 徒也似的留在这是非之地的京城,所为何 来!
.
15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明月何时照我还
——羁旅诗歌
.
1
长安晚秋
①整体感知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②这首诗从不同角度入手,写景很有
层次,思考讨论,有哪些角度的描 写?
.
2
① 、抒发了仕途失意,羁旅思乡之情。
②这首诗从不同角度入手,写景很有层次, 思考讨论,有哪些角度的描写?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辛弃疾词二首共31张PPT[可修改版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辛弃疾词二首共31张PPT[可修改版ppt]

孙权

刘裕

刘义隆

佛狸祠

廉颇
上片思考:辛弃疾登上北固亭,极目
远眺,为什么会想到孙权和刘裕?
孙权:


他曾经在京口建立吴都,并曾打败来自北方 的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家园。
立 业
刘裕:


刘裕的祖先由北方移居京口,刘裕曾经在这

里起事,最后建立政权。为了恢复中原,他 几次大举北伐。
仰 慕
思考:词人写这两位英雄人物 寄托了什么情怀?
2、词人对这些历史人物各持什么态度?
• 张翰 :乐于归隐
有家难回的乡思,
以及对金人、对南
语出《世反 例说新语》。晋晋朝朝的吴桓温地北人伐张,途翰中(见宋字到朝自季廷己的鹰早激)年愤在
用典栽 以 徒种堪然此的?虚处柳”度正 例借树光以已阴抒经的刘许发粗感桓《 诉 他 刘 之 如备自过慨汜温,说备意果三己十 。::洛 想 味 后 归自自说,是国不围:雄谋阳 到 , 来 隐能,己己:只我志叹才取为做 家 便 的 称便上去当知,·时大陈私抗叹官 乡 立 文 为大拜今道我光略登利击息床访天求就, 莼 即 人莼流传敌道躺陈下田睡逝人在 菜 辞 将鲈:》下登大问在,“记秋 羹 官 思之收,时乱舍百木载季 和 回 念思复犹让, , , 尺:失西鲈乡家。如不 赞 为许陈 你 言 楼许地此忧 摇学赏民风鱼。乡汜登 没 无 上汜而,惧,、,起脍于,睡不 有 可 ,效人向国时不志下救 而理 采力时的是弃何刘事光愿在,床世 让财 。,美,官备飘流,为。国
思考:辛弃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 的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借鉴历史,伐金必须作好 准备,委婉劝韩侂胄不能草率 行事。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

《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思乡诗鉴赏》 课件 (共45张)

《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思乡诗鉴赏》 课件 (共45张)
七言古诗作于1094年(宋哲宗绍圣元年)。这 一年因朝中党祸,苏轼被贬谪惠州安置,黄庭 坚、晁补之、张耒等人,都因受牵连相继被贬。 作者在这年春初,也被罢去颍州州学教授的职 务。在离开颍州(州治在今安徽阜阳)的舟中, 感慨时事,写下《舟中》组诗。
诗的头两句:“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 风用壮。”写舟行之险。江上恶风卷浪,黄流 湍急,风势壮猛,浪涛骇人。作者处于这样的 情境当中,感到惊心动魄。三四两句:“疾如 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紧承上文, 以重笔渲染风浪的威势。先写风涛之迅疾,仿 佛如万马破空而来,瞬息千里,次写风涛气势 之猛,有
①有人评论说此诗具有“时渐进,情渐 浓”的特点,请结合相关意象赏析这一 特点。
暮色初起,稀稀落落的枫叶(飘零的霜叶)触动 了了诗人的离情乡思; 随着暮色渐浓,孤城关闭,独鸟归巢 ,诗人孤独 寂寞之情渐深; 夜幕降临,明月初上,空寂的渡头更让诗人乡心 欲绝;
偏偏这个时候,却不知哪里传来捣寒衣的砧声, 诗人的思乡之情更加浓烈。
寒食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中秋
还有哪些?
重阳登高: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伤春悲秋: (杜甫《登高》)
日暮思归: (崔颢《黄鹤楼 》)
思江南
方干
昨日草枯今日青, 羁人又动望乡情。 夜来有梦登归路, 不到桐庐已及明。
因梦寄情 情因梦切
• 横压三江五湖之概。这里,“万骑千里”是眼前 所见;“气压江湖”,是心灵激荡所感。这几句 把“情为境移”、“心为事慑”的景况,写得十 分突出。但尚未表示由此而生的内心感慨,重点 在于绘景。下面四句,则着重抒吐情怀。
第五六两句:“岸上空荒火夜明,舟山坐起

高中语文《唐宋诗第四课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乡思望月怀远》144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

高中语文《唐宋诗第四课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乡思望月怀远》144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

第1页共4页第四课羁旅乡思诗鉴赏【学习目标】1、掌握羁旅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由《望月怀远》迁移而探究“明月”这一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情感指向。

3、学习羁旅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羁旅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难点:提高羁旅诗的综合鉴赏能力。

课前预习【使用说明&学法指导】1、熟读课内诗歌,结合注释疏通诗歌大意,借助“教材助读”能够对羁旅乡思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

2、用10分钟左右认真完成“预习自测题”,并对相关知识进行反复记忆。

【教材助读】一、在封建社会里,为了生计,为了前途,为了理想,为了抱负,人们不得不离开家乡,转徙各地。

这一去,山长水阔,不知何时才能相见。

敏感的诗人身在他乡,无处不起思乡之情,羁旅之愁。

今天我们走近他们的身边,去听听他们的心声。

二、旧知回顾: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释: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

悬:端端正正地高挂。

三、知识点1羁旅诗概述羁旅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

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

所以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

在此过程中,他们因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触发灵感,写下诗篇,就叫做羁旅诗。

它们或写羁旅之思(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

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这些都是鉴赏的切入点。

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唐宋诗5第四课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乡思教案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唐宋诗5第四课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乡思教案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唐宋诗5第四课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乡思教案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唐宋诗5》第四课“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乡思”为选修《唐宋诗词鉴赏》中的重要章节。教材通过唐代诗人张九龄的《感遇》及宋代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等作品,深度探讨了唐宋时期文人在羁旅他乡时对故土的深切思念。课程内容紧密联系唐宋诗词的艺术特色,不仅传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眷恋,同时也映射出当时社会的风貌及文化背景。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在掌握诗词韵律美感的基础上,理解并感悟作者的情感表达,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反思总结法:通过反思,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效果和不足。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对诗词鉴赏方法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通过拓展学习,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兴趣,提升综合文化素养。
-通过反思总结,促进学生自我认知和自我提升。
-创作实践: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创作诗词,表达对家乡或亲人的思念之情,从而加深对诗词创作技巧的理解。
-小组研讨:组织学生成立学习小组,针对特定的诗词作品进行深入的讨论和分析,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
-文化探究:鼓励学生对唐宋时期的文化背景进行探究,了解诗词创作与当时社会文化的关系。
-艺术体验:建议学生参与诗词朗诵、书画欣赏等活动,体验诗词与艺术相结合的美感。
核心素养目标
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尤其在诗词学习方面,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诗词格律、韵律美感以及简单的意象解读能力。然而,在《唐宋诗词鉴赏》的深入学习中,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仍存在差异。大部分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较为浓厚,但部分学生对古典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尚需加强,尤其在对羁旅乡思这类深层次情感的理解上。

4明月何时照我还-商山早行课件-宁夏中宁县中宁中学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诗词鉴赏》(共21张PPT)

4明月何时照我还-商山早行课件-宁夏中宁县中宁中学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诗词鉴赏》(共21张PPT)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历来脍炙人口,此 诗颔联除对仗外,其构成形式还有什么特点?
意象组合:没有动词,只有名词组成的意象叠加在 一起。
这句诗可分解为代表十种景物的十个名词:鸡、声、 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不用动词、形 容词,纯用名词组成诗句,不用一二闲字 ,不标 明名词间的关系,使之间的关联有跳跃性,能调动 读者的思考,让读者自由组合,获得广阔的想象理 解的空间,组成的画面更丰满。这就是古典诗歌的 “意象叠加”法。
读一读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整体感知 读懂诗意
①征铎(duó):征,远行。铎,远行时悬挂在 马颈上的铃铛。
②枳(zhǐ):也叫“臭橘”,一种落叶灌木
③驿墙:驿站的墙壁。驿:古时候递送公文的 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明” 使…明艳。这句说: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 墙边。
枫桥夜泊 (唐)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在诗中,作者写了哪几种景物?通过景 物描写,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诗歌的后两句运用了怎样的手法,作用 是什么?
答案:
(1)明月已经落下,几声乌鸦的啼叫,满 天的寒霜,江边的枫树,点点的渔火,寒山寺 的钟声,表达了舟中游子内心的凄凉、愁苦、 孤寂。
问题: 本诗第二联“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 斜阳”是历来所传诵的名句,试分析这一名句写景上 的特色。
④凫(fú):野鸭。回塘:岸边弯曲的湖塘。 这句写的就是“杜陵梦”的梦境。
重点突破
这首诗表现主题的诗句是哪一句?哪些描写表现 “早行”的“早”字?
提示 (1)“客行悲故乡”(或:因思杜陵梦)。(2)表现“早行” 的有“晨起”、“鸡声”、“(残)月”、“(晨)霜”、“枳花明驿墙”(白 花在天蒙蒙亮时最为显眼)、“梦(醒)”。

2018年高中语文 第一部分 唐宋诗 第四课 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乡思课件 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

2018年高中语文 第一部分 唐宋诗 第四课 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乡思课件 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

出英雄失落之悲。
◎悟意旨 2.“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一联中,“朝” 和“夕”、“九重天”和“路八千”都包含有鲜明的对比之 意,这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处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提示:“朝”与“夕”说明时间快,“九重天”“路 八千”说明地位变化大。
参考答案:反映了诗人命运急剧变化的处境。表现了诗 人对自己忠心为国却遭贬谪的怨愤之情。
鉴赏文本研读
部 分课
领悟探规寻律 应用体验之旅
积累鉴赏知识
A级必读诗歌 B级扩展阅读
古典诗歌的 起承转合
课后视野拓展
第四课
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乡思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望月怀远 [资料助读] ◎释标题 诗人望见明月,立刻想到远在家乡的亲人此时此刻正与 “我”同望。整首诗情意缠绵,却不流于伤感。语淡情深, 清丽婉转。
◎析技巧
[精要赏析]
1.“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这两句,诗人是
怎样融情于景的? 提示:体会景是何景,情为何情。
参考答案:云横秦岭、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
暗写政治气候恶劣。上一句是回顾,诗人不独系念家人,亦伤
怀国事。下一句是前瞻,立马蓝关,大雪寒天,联想到前路的
艰危,因而徘徊不前。“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
◎品语言
[精要赏析]
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千古名句,请赏析。
提示:可从意境、所写内容、运用手法等多角度赏析。
参考答案:这两句,海上、明月、天涯构成雄浑阔大的意
境。在这种意境中望月是实景,怀远是设想,诗人巧妙地把写
景和抒情融合起来。写出彼此共对皓月之境,又蕴涵怀远之情,
也留下联想和想象的空间。

高考复习: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诗ppt

高考复习: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诗ppt

• ⑤思归不得时的豁达之情。欧阳修《黄溪夜泊》
二、合作探究
• 请同学们任选两首诗进行赏析。
1、客 意 (金)元好问 雪屋灯青客枕孤, 眼中了了见归途。 山间儿女应相望, 十月初旬得到无? 2、春夕旅怀 (唐)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 送尽东风过楚城 。 蝴蝶梦里家万里, 杜鹃枝上月三更 。 故园书动经年绝, 注 了了:了然, 华发春催满镜生 。 清楚。 自是不归归便得, 五湖烟景有谁争 ?

• • • • • •
2、春夕旅怀 (唐)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 蝴蝶梦里家万里,杜鹃枝上月三更 。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催满镜生 。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 1、这首诗是作者旅居湘鄂时所作,感情丰 富。试结合全诗分析诗中表达的感情。(5 分)
答:①感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人生感慨一)② 思念家乡,怀想亲人;(思乡怀人)③流连湖光山色 的归隐之意;(人生感慨二)④思归不得时的豁达之 情;(人生感慨三)⑤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流 离之痛)
杜甫《旅夜书怀》、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赵嘏《长安晚秋》、温庭筠《商山早行》、
欧阳修《踏莎行》
张继《枫桥夜泊》、马致远《秋思》、孟郊《游子吟》、 杜甫《登高》、孟浩然《宿建德江》
• 2、请问你是如何判断出这些诗是羁旅诗的?
读题目,获取信息
写了什么——意象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鲈鱼正美①不归 去,空戴南冠学楚囚②。
【注】①鲈鱼正美:吴郡人张翰,晋时为齐王司马冏的幕僚。秋风起,想起 家乡的鲈鱼、莼菜,辞职而归。②后人以南冠、楚囚为囚徒的代称。
(1)本诗的景物描写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3分) 答:用云雾、残星、秋雁、菊花、枯荷以及高楼的笛声, 层层推进,反复渲染,勾勒出一个凄冷清凉的意境。

陕西省蓝田县焦岱中学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册课件: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一剪梅

陕西省蓝田县焦岱中学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册课件: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一剪梅
• 一“上”一“下”,加上“才……却……” 的句式,令人感到愁思转移之快与难于排 解的无奈。字眼平常之极,却给读者留下 无止境的遐想。
知识拓展:赏意象,品愁情
愁情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对酒当歌,人生几 何?三杯两盏淡酒。
渲染愁情
怎敌他晚来风急。风急天高猿啸哀。 自古逢秋悲寂寥。八月秋高风怒号
秋风秋雨愁煞人
愁2、思词翻在人心愁译,的才具:是本感内见情容的是一根什源么轮。? 满月,我上了西楼。看到了整齐的雁阵归来, 云中的鸿雁你可带来书信给我?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 争渡
一“上”一“下”,加上“才……却……”的句式,令人感到愁思转移之快与难于排解的无奈。 “独上兰舟”:背面敷粉––如果能与丈夫一起去划船该多好啊!
• 花飘水流:韶光易逝,青春难再。 • 着一“自”字将情感赋予了落花流水,
他们只顾做自己的事情,却丝毫不懂得 作者的内心情感,更加突出作者的孤独 寂寞之情。本句融情于景,却丝毫不着 痕迹,可谓精妙至极!语言美和意蕴美 体现的淋漓尽致。
• 二)最后直接抒情: 李清照(1084-1155)
云中的鸿雁你可带来书信给我?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 南渡之前,多写少女少妇的悠闲生活,明快清新,感情真挚;南渡之后,国破家亡夫死,其词风大改,多写国破家亡的离乱生活,悲叹身世,哀婉动 人。
手法:多角度相结合(视觉、嗅觉、触觉) 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情感、作用: 渲染了凄清的氛围,烘托了孤寂的心情, 为下文抒发闲愁作铺垫。
2、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这是作者在孤寂中所想到的排遣寂 寞的方法,她排遣掉寂寞了吗?你从哪里 看出来的?找出一个关键字。

“独上兰舟”:背面敷粉––如果能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明 月 何 时 照 我 还 羁 旅 乡 思
中国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 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中,或游 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他们眼中所见,耳中 所闻,心中所感,由此触发灵感,写下诗篇,就 叫羁旅诗。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 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
羁旅乡思类诗歌常见主题:
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 乡之情。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
③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 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常用表现手法:
羁旅诗除了使用惯常的“借景抒情”、“虚实结 合”、“渲染”等表达技巧外,有两种较特殊的表
“生”写出明月从海面冉冉升起的景象,不仅富有动感,而且点染 了海和月的同生共命的缠绵,也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月亮从无到有的 过程。这一句其景可爱,情状可爱。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联 千古传诵。此联看似平淡无奇,意境雄 浑,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前句写景, 后句即景生情:诗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 角的友人,此时此刻他也和我望着同一 轮明月。 抒写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 情。写景抒情,融为一体。
❖诗人披衣出户,陶醉在月色中,却 忽然想到月光虽美,但不能采撷以 赠远方佳人,倒不如回屋,寻个美 梦,或可期得欢娱的约会。全诗意 境优美,此中可见诗人美丽的期盼, 并无忧郁、无奈之情。
品味情感
本诗抒发了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诗 人望月,怀念天边亲人与他同望;徘徊 于室内外,依旧驱散不去思念之情。忽 然想到月光虽美却不能赠予人,倒不如 寻个美梦,或许可期得欢娱约会。
望 月 怀 远
张 九 龄
张九龄是唐玄宗开元时宰相。韶州
曲江。弱冠登进士。曾上书唐玄宗主张 重视地方官人选,选官应重贤能。其文 才为宰相张说器重。开元十一年被任为中书舍人。张说罢相,受 累外迁。十九年,玄宗召为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再迁中书侍 郎。时玄宗的宠妃武惠妃,谋废太子李瑛而立己子,命宫中官奴 游说九龄,九龄叱之。玄宗欲以范阳(今北京)节度使张守为相, 以朔方节度使牛仙客为尚书,九龄反对,玄宗不悦,李林甫更进 谗言,迁九龄为尚书右丞相,罢知政事。不久又因他荐举的监察 御史周子谅弹劾牛仙客,触怒玄宗,贬为荆州长史。二十八年卒。 九龄才思敏捷,文章高雅,诗意超逸。有《曲江集》20卷传世。
表现手法:
由景生情,情景交融。诗人望见辽阔无
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想到远相天边 的亲人,此时此刻正与他同望,思念之情 就更加浓烈,以至于彻夜难眠,埋怨长夜 漫漫。徘徊于室内,吹灭蜡烛,更加爱怜 满屋月光;披衣出户,流连于庭院,又感 到露水沾衣。如此境地,忽然想到月光虽 美却不能采撷以赠远方亲人,倒不如回到 室内,寻个美梦,或许可期得欢娱的约会。
总结:
❖ 《望月怀远》是望月怀 ❖ 人的名篇,写景抒情并 ❖ 举,由景入情,情景相生。 ❖ 诗情感真挚。全诗紧紧 ❖ 围绕“望月”而展开,从 ❖ 望月写到怀人,层层深 ❖ 入,形成清丽而深远的 ❖ 意境,语言明快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潮州韩文公祠对联
辟佛累千言,雪冷蓝关,从此 儒风开岭娇; 到官才八月,潮平鳄渚,于今 香火遍瀛洲。
人好好地相会。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首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乃千古名句,好在 哪里?“生”字好在哪里?
“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看 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 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 气象。这一句完全是景,点明题中的“望月”。 “天涯共此时”:由景入情,一是诗人与远在天 涯的伊人共此一轮明月,望月生情;二是融融月 光洒满人间,天下离人此时都在望月怀远。这一 句其情美妙。
②侧面落笔。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 倍觉凄凉。例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情感的 无奈;时空的永恒;思乡思亲。
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 寒蝉——悲凉。 猿猴——伤感。 落花——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 挫折。
沙鸥——飘零;伤感。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 陈代谢。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望 月 怀 远
张 九 龄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 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这时,远在天 天涯共此时。 边的亲人和我同样在望着月亮。 情人怨遥夜, 亲人怨恨夜太长了,在经过整整一夜 竟夕起相思。 后,思念之情变得更加强烈。 灭烛怜光满,熄灭了蜡烛,更觉得月色皎洁可爱,披衣走到 披衣觉露滋。屋外长久地望月,感到了深夜露水浸润的凉意。 不堪盈手赠,月光虽然可爱,却不能满满地捧在手里把它送 还寝梦佳期。远方的亲人,倒不如回去睡觉,在梦中与亲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中的 “滋”字用得好在哪里?
❖ 这里的“滋”字不仅是润湿,而且含滋 生不已的意思。“露滋”二字写尽了 “遥夜”、“竟夕”的精神,形象地写 出了诗人凝神望月而相思难抑的情形。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两句细 巧地写出了深夜对月不眠的实情实景。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是否流 露诗人的无奈和忧郁?
自古以来,月是个永恒的话题,她是美丽的 象征,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同时, 月亮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她寄托了恋 人间的相思,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 的怀念,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 也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因而成为永恒的 象征。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 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
现手法: ①乐景衬哀情。例如: 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当时诗 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 以有“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的叹息。但诗的前 两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却勾画出一幅浓丽 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 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 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