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剖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阿基米德原理”是鲁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的第二节内容。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知识,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和阿基米德原理。

教材先用阿基米德在洗澡时获得的启示猜想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引入对浮力大小的研究。

然后让学生通过实验体验阿基米德发现该原理的情景,启发学生思维,再由学生动手探究后总结出阿基米德原理。

最后理论联系实际,把阿基米德原理运用于生活实际,解决生产、生活中有关浮力的实际问题。

本节内容是第一节浮力的延伸应用,又为第三节浮力的利用打下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阿基米德原理是本章的学习重点,也是初中物理学习的难点,在本章知识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2.课标要求经历探究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过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二、学生情况分析1.学情特点学生在学习本节知识之前,已经系统地学习了力的概念、力的测量、力的平衡、压力与压强、浮力的概念、浮力的测量方法等知识;经历了简单的实验探究活动,掌握了实验探究的各个环节,对探究活动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思维能力。

初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这些知识有一定的感性认知,但缺乏系统的梳理、学习和掌握,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现象引入教学,把生活实例作为课堂实例,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

2.知识储备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力、弹力、重力、力的平衡、液体压强、浮力及测量方法等知识,通过生活经验和动手实验能猜想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具有理解“影响浮力大小的相关因素”的基础,及初步运用物理方法和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知道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公式及适用条件。

2.科学思维能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和解决简单问题。

3.实验探究经历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过程,在活动中能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能实事求是地记录数据,根据收集的数据提出自己的见解,善于同他人交流。

10.2 阿基米德原理 教学设计

10.2 阿基米德原理  教学设计

10.2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①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并概括出阿基米德原理;②能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

2.科学思维通过科学探究活动,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思维能力。

3.科学探究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

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如何利用实验结论归纳出阿基米德原理。

教学难点: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三、教学分析《阿基米德原理》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重要规律,是重要的教学内容,本节是对上节《浮力》探究结果的进一步完善和深化,是本章教学内容的核心。

上节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已使学生明确了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的定性关系。

本节由“阿基米德的灵感”“浮力的大小”两部分内容构成。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经历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的关系的实验过程、概括、归纳出阿基米德原理,这也是本节必须完成的核心任务。

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小组合作式实验探究的方式,以此来强化学生建立阿基米德原理的认识过程。

四、教学过程活动一:情景引入播放阿基米德与王冠的故事,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并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阿基米德的灵感是什么?〖师〗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提出问题】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回顾::①在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②在液体的密度相同时,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浮力就越大。

进一步引导学生: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排开液体的质量有关(m排=ρ液V排),再进一步思考,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有关(m排g=G排)。

活动二:通过实验探究浮力和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1)提出问题:1.你认为实验中要测量哪些数据?(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演示,如图甲、乙、丙、丁)2.下图是老师设计的实验步骤,你认为合理吗?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如果不合理,如何调整?3.仔细观察下图的实验过程,你们认为实验中要计算物体受到浮力要比较那两幅图的数据记录?4.仔细观察下图的实验过程,你们认为实验中要计算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要比较那两幅图的数据记录?5.仔细观察下图的实验过程,你们认为实验中最终要比较的是什么?6.仔细观察下图的实验过程,如果做完以上的全部实验过程,就此结束行吗?为什么?(2)进行实验,分析总结: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和物体排开水的重力相等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具有普遍性,我们用塑料圆柱再一次做实验。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精选7篇)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精选7篇)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精选7篇)《阿基米德原理》篇1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受浮力的探究,认识浮力。

(2)经历探究浮力大小以及“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

(3)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4)在探究浮力的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教具容器、乒乓球(或木块)、金属块、大烧杯、弹簧测力计、细线、鸡蛋、食盐、溢水杯、小烧杯等。

二、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播放巨轮远航、气球腾空的视频或展示巨轮远航、气球腾空的图片引入课题。

(板书)四、阿基米德原理(二)新课教学(1)板书:1.认识浮力,演示图1提出问题:在生活中你遇到的哪些物体受到了浮力的作用?你是怎样知道它受到了浮力的作用?请举例说明。

[学生开始可能会以在水中上浮或漂浮的物体为主举例,逐步地会有学生意识到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会受到浮力。

](注:在这里,第2问的提出一是增加学生对第1问的思考深度,二是为后面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做好铺垫;对学生举出的不恰当的例子要及时进行处理)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是否也会受到浮力?怎样知道它是否受到了浮力?(注:要引导学生学会比较判断物体是否受浮力的各种方法的特点,认识到用弹簧测力计判断物体是否受浮力有独到的好处)浮力是一种什么样的力?你认为物体在什么情况下会受到浮力?(注:在学生充分讨论、感受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总结、概括)通过前面的讨论我们知道,物体在浸入液体或气体时,会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托的力,这个力在物理上就叫做浮力。

在实验室里,我们可以用弹簧测力计两次测量求出浮力的大小。

在我们举过的事例中,物体都受到了浮力的作用。

它们受到的浮力大小是否相同?为什么?[学生一般会想到在各种不同情况下,物体受到的浮力不相同。

](注:这一问题的解决要引向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浮力进行比较,使学生养成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习惯)那么,是什么因素影响了浮力的大小?(2)板书:2.探究浮力请你对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提出猜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通用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阿基米德原理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力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好这部分内容既有利于深入理解液体压强、压力、二力平衡和二力合成等知识,又为进一步学习机械效率打好了基础。

由于这部分内容涉及到的计算公式比较多,内容又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学起来总有种望而生畏的感觉。

因此,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实验、推理等方法,努力激发使这一部分教学不枯燥,争取调动全体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成绩。

二、学生情况分析我所教的班级,学生学习意识比较淡漠,学习基础比较差,在学习过程中体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很被动、计算能力比较差。

在前面的教学过程中,已经重点强调了相关内容,为进一步学习《阿基米德原理》做好了准备。

如何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是一个关键问题。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经历从提出猜想和假设到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发现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及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学会一种计算浮力的方法。

(2)进一步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

2、过程与方法:(1)经历科学探究,培养探究意识,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学生收集、处理、交流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加对物理学的亲近感,保持对物理和生活的兴趣。

增进交流与合作的意识。

(2)通过阿基米德原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并可利用规律去解释自然现象。

(3)保持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勇于、乐于参与科学探究。

四、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浮力概念,阿基米德原理。

八年级物理下册《阿基米德原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阿基米德原理》教案
举例:
a.实验难点:指导学生如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以及如何准确读取和记录数据。
b.拓展应用难点:分析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表现,引导学生理解物体形状对浮力的影响;探讨液体密度变化时,物体浮沉情况的变化,帮助学生掌握液体密度与物体浮沉的关系。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阿基米德原理》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见过轮船在水中行驶,或者玩具潜水艇在水中上浮下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浮力的奥秘。
二、核心素养目标
1.科学探究:通过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2.物理观念:使学生理解浮力与排开液体重力之间的关系,建立阿基米德原理的概念,形成正确的物理观念。
3.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养成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关注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社会责任感。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阿基米德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阿基米德原理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八年级物理下册《阿基米德原理灵感》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下册《阿基米德原理灵感》教案、教学设计
3.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点评,指出错误原因,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阿基米德原理的基本概念、计算公式和应用方法。
2.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教师给予鼓励和肯定。
3.教师强调阿基米德原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八年级物理下册《阿基米德原理灵感》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基本概念,理解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2.学会使用称重法、位移法等方法测量浮力,并能准确计算出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3.能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如判断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计算物体密度等。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对力的概念、密度的计算等有了初步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学习将更加深入。然而,由于学生对浮力概念的理解尚浅,可能对阿基米德原理中涉及的浮力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存在疑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以下几点:
1.学生对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不同,需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个性化的指导,使他们在实践中掌握阿基米德原理。
3.教师提出问题:阿基米德原理是谁发现的?它揭示了什么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简要介绍阿基米德原理的发现者——阿基米德,以及他的主要成就。
2.教师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3.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浮力的计算公式,以及如何运用称重法、位移法等方法测量浮力。
2.部分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可能尚未充分激发,教师需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新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5则]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

[最新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5则]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

[最新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5则]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探究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2、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3、会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简单的浮力问题。

二、课前准备水槽、水、细线、烧杯(200ml)、小桶、熟鸡蛋、橡皮泥小球、垫木、小木块、玻璃棒、凡士林膏。

三、教学设计思想对本节课的设计,重视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得出阿基米德原理的过程,整堂课在实验观察、分析猜测、归纳猜测、设计实验方案、实验、分析数据、归纳结论的学生活动中展开来。

1、本节课教学以实验为突破口,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相结合,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自己动手实验,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观察现象、分析数据、探究规律、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

2、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研究物理规律的一般方法和过程,在自己科学猜想基础上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即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实验数据、运用数学方法处理实验结果,得出物理规律,充分体现“猜想——验证”的物理思维模式。

3、重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新理念,突出物理规律与生产、生活实践的结合。

四、教学手段:实验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五、教学过程1、复习回顾:如何用测力计测出浸没在水中的石块的密度?物体漂浮在水中的条件是什么?2、猜想:师:不同的物体一般受到的浮力不同,那么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引导学生做鸡蛋浮起实验:将鸡蛋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观察鸡蛋的浮沉状态,慢慢向水中加盐,用玻璃棒搅拌,观察鸡蛋的浮沉状态)师:生活中也有这种现象(讲述死海漂浮故事)师:由以上实验和讲述,你能否猜测一下,浮力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生:(讨论后)可能与物体所浸入的这种液体密度有关。

师:把烧杯底朝下用手慢慢竖直压入槽中,体会烧杯受到水向上托的力如何变化?并同时观察水槽中水面的变化?生:下按过程中,手感到烧杯受到向上托的力逐渐增大,同时水槽中的水面逐渐上升。

师:向上托的力增大说明什么?生:浮力增大了。

八年级物理下册《阿基米德原理》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下册《阿基米德原理》教案、教学设计
1.激发学生好奇心: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验现象,激发学生对浮力产生原因和计算方法的探究欲望,提高学习积极性。
2.注重知识衔接:本节课内容与之前学习的力学知识紧密相关,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分析浮力问题,实现知识的衔接和拓展。
3.关注个体差异:学生在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和实验操作方面存在差异,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进行个别指导,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学生分享自己对浮力的理解和认识,教师总结学生的观点,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阿基米德原理。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的概念,阐述浮力与排开水体积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公式F浮= ρ液gV排的含义。
2.教师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浮力与排开水体积的变化关系,使学生直观地感受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际应用。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强调重点,解答疑惑。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布置以下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a.计算给定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b.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分析轮船、潜水艇等浮力现象。
c.解释为什么浮力可以使物体漂浮在水面上。
2.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批改和指导,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轮船的载重量、浮力对物体稳定性的影响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以下问题:
a.阿基米德原理中,浮力与排开水体积的关系是怎样的?
b.如何利用称重法、二力平衡条件测量浮力?
c.请举例说明阿基米德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1.完成课后习题:请同学们完成教材第十五章第3节后的习题,特别是涉及到阿基米德原理的计算题和应用题,通过解题加深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优秀4篇)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优秀4篇)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优秀4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教案要怎么写呢?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该页是可爱的编辑帮大伙儿整编的《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优秀4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篇一训练主题:本单元以“科学家”为主题。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体会阿基米德爱动脑筋、热爱科学的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家的敬仰和对科学的热爱。

3体会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事件,表现人物特点的。

4认识5个生字,正确书写8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体会阿基米德热爱科学的精神,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知识链接: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

出生于西西里岛的叙拉古。

阿基米德到过亚历山大里亚,据说他住在亚历山大里亚时期发明了阿基米德式螺旋抽水机。

后来阿基米德成为兼数学家与力学家的伟大学者,并且享有“力学之父”的美称。

阿基米德流传于世的数学著作有10余种,多为希腊文手稿。

一课时【预习案】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默读课文,边读边把课文中的生词画出来读。

3.通读全文后,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阿基米德的几件事。

5.自由地朗读课文,圈画本课的生字新词,多读几遍,对不理解的词语结合语句可通过反复读、联系上下文理解,或借助工具书弄懂意义。

把喜欢的词语抄在积累本中。

【探究案】1、从阿基米德的言行中看出他遇事怎样?2、怎样才能读出他的沉着、冷静、果断?怎样读才能体会到人们战胜罗马军队的喜悦?3、通读全文,画出文章的中心句。

【检测案】一读拼音,写词语yě mán chuài kāifān péng wéi gǎn ( ) ( )( ) ()jiū zhùdāo jiàn wēn dù xiào mī mī() ( ) ( )()二选词填空平静安静镇静冷静宁静1、我们应当()地对待别人的批评2、阿基米德推开罗马士兵,指着地上的图形,十分()地说3、夜,()得想一池春水,灯光朦胧,树影婆娑。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学会一种计算浮力的应用。

2.进一步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经历科学探究,培养探究意识,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学生收集、处理、交流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加对物理学的亲近感,保持物理和生活的兴趣。

2、通过实验活动增进与合作的意识教学重、难点1.重点阿基米德原理2.难点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教具准备课件、铁架台、鼓弹簧测力计、小桶、溢水杯、金属块、细棉线。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引导学生复习有关浮力的知识师:在上一节的我们学习了测量浮力的方法,哪位同学可以简单说一下?学生甲:在上一节课我们利用弹簧测力计,用称重法测量了浮力的大小F浮=G-F示?……师: 非常好,我们这一节进一步研究浮力的相关知识,阿基米德原理二、阿基米德的灵感师:阿基米德是谁?他又是干什么的呢?同学们对阿基米德有哪些了解呢。

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这位伟大的智者。

生: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伟大的古希腊哲学家、百科式科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力学家,静态力学和流体静力学的奠基人,并且享有“力学之父”的美称,阿基米德和高斯、牛顿并列为世界三大数学家。

[1] 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

师:非常好,阿基米德在物理方面有很多成就,我们这一节来看他在浮力方面的贡献师:在两千年前希腊国王。

阿基米德的故事给我们启发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就是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我们知道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液体密度越大它所受浮力就越大。

由于物体的体积与密度的乘积等于物体的质量物体的体积越大,密度越大,其质量就越大,排出液体的质量越大,因此我们推想,浮力大小跟排开液体质量密切相关,而液体的重力大小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因此进一步推想,浮力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也密切相关。

那么浮力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有什么定量关系?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三、浮力的大小1、思路引导问题1:如何测量浮力大小?问题2:如何收集排开的液体?问题3:怎样测出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问题4:物体浸在液体中包含哪两种情况?2、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小桶、溢水杯、物块3、实验过程1、在溢水杯中装满水,刚好到溢水口,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用于承接液体的小桶重力G桶;2、再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的重力G,然后把物体浸没在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3、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桶和排出水的重力G总;4、换用不同液体,不同物体多做几次4、实验记录5、实验结论物体所受浮力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相等即F浮=G排四、阿基米德原理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练当堂练习:1.某物体重0.5N,把它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溢出重为0.3N的水,则它受到的浮力为( )A.一定为0.3N.B.可能为0.2N.C.一定为0.5N.D.可能为0.4N.2.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取决于( )。

A. 物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B. 物体的密度和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C. 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D.物体的质量、体积、浸入液体的深度及形状等因素3.如图所示,体积相同,密度不同的铅球、铁球、铝球浸没在水中不同深度的地方,则( )A.铝球受到的浮力最大,因为它浸入液体的深度最大 B.铅球受到的浮力最大,因为它的密度最大C.铅球、铁球、铝球受的浮力一样大D.因素太多,无法判断4.重量为1N的水能不能产生大于 1N的浮力?1题考查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的理解,是基础题2题也是基础题考查学生浮力影响因素。

3题是为了让学生明白,F浮=ρ液gV排是浮力法决定式。

4题旨在让学生明白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重力相等而不是排出液体重力馈小测试的形式让学生在学案上完成小结部分。

内容:1,物体____液体的体积越大,液体的_____越大,它所受浮力越大。

2.阿基米德原理:3.阿基米德原理的公式:4.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分析与计算物体所受浮力。

这样的小测试,可以直接了解到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本节内容的核心知识,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

七、教学评价设计过程性评价成绩=课堂学习表现(10分)+预习、练习检测(10分)注:A等:8-10分;B等5-7分;C等3-4分;D等0-2分评价项目评价依据评价等级评价方式课堂学习表现针对检测做题速度、听讲、发言及小组合作讨论和实验过程中参与情况,小组竞赛中的得分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以组长汇总,同学认可程度为主。

做题速度快、听讲认真,积极讨论、发言,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为A做题速度较快、听讲较认真,较积极讨论、发言,较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为B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参与做题、听讲,讨论、发言,参与小组活动为C不做题、听讲不认真,不能积极讨论、发言,不参与小组活动为D预习、练习检测参照检测评分标准:85分以上为 A;75-84分为B;60-74分为C;60分以下为D 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八、板书设计设计意图:突出重点,使学生一目了然,了解这节课的收获。

物理《阿基米德原理》教案范文

物理《阿基米德原理》教案范文

物理《阿基米德原理》教案范文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思考浮力和阿基米德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引入浮力的概念,让学生回顾浮力的定义和特点。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物体在液体中会浮起来。

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 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浮力的概念。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情况。

2. 收集学生的回答和讨论情况。

第二章:阿基米德原理的发现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发现过程。

2. 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介绍阿基米德原理的发现背景和实验过程。

2. 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的数学表达式和含义。

教学方法:1. 采用故事讲述法,生动形象地介绍阿基米德原理的发现过程。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2.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情况。

第三章: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阿基米德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阿基米德原理在船舶、潜艇等领域的应用。

2. 分析阿基米德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讲解阿基米德原理在特定领域的应用。

2. 引导学生思考阿基米德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2.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情况。

第四章:阿基米德原理的验证实验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阿基米德原理的验证实验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1. 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的验证实验原理和步骤。

2.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

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

2. 引导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释实验现象。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初中物理-八年级《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教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教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和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概念和内容;
2.掌握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3.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和实验精神。

二、教学内容
1.阿基米德原理的概念和内容;
2.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实验演示法;
3.问答法。

四、教学流程
1.引入(3分钟)
询问学生是否听说过阿基米德原理,引出学习本节课的内容。

2.讲解阶段(10分钟)
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的概念和内容,并配合实验演示。

3.实验演示(10分钟)
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操作,体验阿基米德原理的作用力。

4.应用阶段(10分钟)
练习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题。

5.归纳总结(5分钟)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阿基米德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6.课后作业(2分钟)
布置相应练习,要求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阿基米德原理。

五、教学评估
在讲解与演示环节中,学生能否听懂并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概念和作用;在实验演示中,学生能否熟练操作,并清晰地感受到作用力的变化;在应用阶段中,学生能否独立解决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题。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精选8篇)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精选8篇)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精选8篇)《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知道什么状况下物体受浮力;知道与浮力大小有关的因素;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2.力量目标:能用已把握的学问,依据试验目的,设计、完成试验,得出试验结论并归纳出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培育同学初步的观看、试验力量,初步的分析、概括力量。

3.情感目标:在观看试验的基础上,归纳、概括出物理规律,培育同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育同学爱科学,探求真理的愿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

2.难点:浮力产生的缘由;设计试验,归纳出试验定律。

三、教具:1.演示用:弹簧测力计、溢水杯、水、圆柱形金属物(铅块)、石块、细线、小桶、杠杆、篮球、打气筒、气针、气球、长圆柱形玻璃筒。

2.同学用:两人一组。

每组配备器材有弹簧测力计、烧杯、水、石块、细线、小桶。

四、教学方法:试验探究法。

五、课时:1课时六、课型:试验探究课七、教学过程:(一) 引入新课:叙述:万吨巨轮,在水中为什么不下沉?热气球为什么能腾空而起?这些现象都与浮力有关。

这是一个有关浮力的问题。

那么什么是浮力?它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今日我们就来学跟浮力有关的阿基米德原理。

(二) 进行新课:1、什么是浮力?设置情景:如图1所示。

置疑:为什么金属块沉在水底,木块浮在水面? 充分让同学猜想假设,同学可能会有如下想法:① 木块受到水对它的浮力,所以浮了起来。

② 金属块比木块重,不受浮力。

③ 金属块比木块密度大,不受浮力。

④ 金属块沉在水底,所以未受到水的浮力。

释疑:试验探究1(探究过程如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

) 图2弹簧测力计有示数;图3木块放入水中后,弹簧测力计无示数; 图4木块比金属块重,却浮在水面; 图5金属块沉入水底,金属盒却浮在水面; 图6加水前后弹簧的形变不同。

图2、图3探究说明猜想①正确,木块在水中受浮力; 图4探究说明猜想②错误; 图5探究说明猜想③错误;图6探究说明猜想④错误,金属块在水中也受浮力。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阿基米德原理》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阿基米德原理》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阿基米德原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基本概念和表述方式,掌握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2.掌握浮力大小与密度、体积的关系;3.取得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

二、教学重点1.阿基米德原理基本概念和表述方式;2.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问题的方法;3.浮力大小与密度、体积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2.浮力的合成。

四、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2.课堂讨论;3.实验操作;4.学生自主探究。

五、教学过程1. 阐述学习目标阐述学习目标,告诉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基本概念和表述方式,掌握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掌握浮力大小与密度、体积的关系。

2. 提出问题提出问题:当一块石头在水中浸泡时为什么会感到轻松?3. 学习阿基米德原理1.阿基米德原理的概念和表述方式;2.浮力的大小与密度、体积的关系;3.实验测量浮力大小。

4. 实验使用浮力测量的方法,测量不同物体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大小,并记录实验数据。

5. 分组讨论将测量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组讨论浮力大小与物体体积、密度的关系,并得出实验结论。

6. 作业布置作业布置:请同学们写一份实验报告,报告中包括实验过程、测量数据和实验结论。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阿基米德原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掌握了使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实验的方式,帮助学生们加深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在教学中,也应该加强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设计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设计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复述阿基米德原理并书写出其数学表达式。

2.能利用公式F浮=G排和F浮=ρ液gV排计算简单的浮力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的实验过程,做到会操作、会记录、会分析、会论证。

2.通过实验过程,初步进行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尝试从物理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解释简单物理现象,进行简单的计算。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保持对物理和生活的兴趣,增强对物理学的亲近感,乐于探究科学奥秘。

2.通过参与实验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二、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通过生活实际我们知道,铁块放在水中会下沉。

辽宁号航母却能漂浮在水面上,我们还能用上节所学知识来测浮力吗?今天,我们来学新的浮力的计算方法,阿基米德原理。

(二)新课教学讲阿基米德的故事。

体验一:体验阿基米德的灵感让学生将空易拉罐慢慢按入水中,学生在实验时观察易拉罐浸入水的多少与排开水的多少的关系,同时感受浮力的大小。

易拉罐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排开水的体积就越大,所受的浮力越大。

即: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物体排开水的体积。

教师引导:因为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就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所以我们就把决定浮力的两个因素就改成: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

请思考: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跟液体的质量有什么关系?跟液体的重力有什么关系?进一步思考浮力和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可能是什么关系呢?学生回答: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的乘积就是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

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跟物体所受的浮力相等。

(三)探究实验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设计实验方案需要解决的两方面的问题:1.怎样测浮力?2。

怎样收集排开的液体?3.怎样测量被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可以用“称重法”测量浮;要收集被物体排开的液体,;测量被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方法是让排开的液体流进小桶,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桶和液体的总重力,减去空桶的重力就是排开液体的重力。

八年级下册物理阿基米德原理教案

八年级下册物理阿基米德原理教案

八年级下册物理阿基米德原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基本原理和概念;2.掌握浮力计算公式;3.能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阿基米德原理的概念及应用;2.浮力计算公式的掌握。

三、教学难点1.能正确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2.能够根据所给条件在实验中应用浮力计算公式。

四、教学内容1. 阿基米德原理的基本概念阿基米德原理是指浸入在流体中的物体会受到等于其排开的流体重量的向上的浮力的作用力。

这个原理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船只的浮力、气球上升的原理等。

2. 浮力计算公式在理解了阿基米德原理后,我们可以推导出浮力的计算公式。

假设物体的体积为V,液体的密度为$\\rho$,则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F可表示为:$$F = \\rho Vg$$其中g为重力加速度。

这个公式可以帮助我们计算物体在液体中的受力情况。

3. 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能够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许多问题。

例如,帆船在水中行驶的时候,就需要计算船的浮力以及水的阻力等因素。

我们可以利用上述浮力计算公式以及其他相关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4. 实验示范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阿基米德原理,我们可以进行简单的实验示范。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个水槽、一个浮球和一个浮力计。

然后,我们把浮球放在水中,然后用浮力计来测量浮球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

最后,我们利用浮力计算公式计算出浮球的密度。

这个实验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浮力和密度的概念。

五、教学方法1.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认识阿基米德原理;2.利用实验形式加深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3.采用示范+讲解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浮力计算公式。

六、教学手段1.PPT课件;2.实验器材;3.浮力计。

七、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与阿基米德原理相关的实际问题。

2. 讲解阿基米德原理让学生通过PPT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3. 讲解浮力计算公式让学生通过PPT了解浮力计算公式的原理和推导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
教材分析:
阿基米德原理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力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好这部分内容既有利于深入理解液体压强、压力、二力平衡和二力合成等知识,又为进一步学习机械效率打好了基础。

由于这部分内容涉及到的计算公式比较多,内容又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学起来总有种望而生畏的感觉。

因此,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实验、推理等方法,努力激发使这一部分教学不枯燥,争取调动全体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成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探究学习,理解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2.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几个连续的探究活动,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浮力,学会探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实验法、推导法,熟练应用控制变量法、转换法、对比法、排除法解决不同的物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体会物理研究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阿基米德原理的探究
教学难点:阿基米德原理的探究方法设计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日常生活中所积累的浮力知识非常多,有些探究活动完全可以放手给学生,以解决课时紧张的问题。

方法运用:运用运用实验法对浮力的存在、阿基米德原理进行探究;运用排除法、推导法确立与浮力大小相关的因素。

教具:(每组学生都有)弹簧秤、木块、石块、水槽、矿泉水瓶多个、体积相等的铜块和铝块、溢水杯、小筒、牙膏皮、塑料袋多个、烧杯大小各一个、量筒、剪刀等,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问题驱动
1.教师出示两个等大的小球:一个为白色乒乓球,一个为黑色铁球。

设问1.1 把两个小球浸没在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学生回答)
实验一实验演示,验证学生的回答。

设问1.2 为什么乒乓球会浮上来,铁球会沉下去?
学生猜想1.1 乒乓球更轻,铁球更重。

学生猜想1.2 轻的物体都会浮上来,重的物体都会沉下去!
教师将学生的猜想稍作整理后写在黑板上。

教师:刚才有的同学说了乒乓球会上浮的原因是乒乓球更轻,铁球更重则下沉;有的同学交流讨论后还总结出了“轻的物体都会浮上来,重的物体都会沉下去”这一“规律”。

设问1.3 是不是“重的物体一定会沉下去,轻的物体一定会浮上来?”
2.学生实验
教师:下面注意你们桌上的小铁块和木块,你们用弹簧秤分别称一下它们的重量后都浸在水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实验二学生实验后笑着否定了猜想1.1和猜想1.2。

教师:同学们通过实验否定了上述自己的猜想。

物体“浮起来”还是“沉下去”与物体的重量无关。

实际上,一个完全不会游泳的人跳到深水里会怎样(学生笑着回答)?但根据你们语文课本上的“死海不死”知识,他跳到“死海”里却是另一番情景了。

(后记:学生对语文这一不同学科的知识迁移很有兴趣)。

出示课件“死海不死”,引导学生观看课本插图。

教师:为什么人在“死海”中“不死”及“为什么乒乓球会浮上来,铁球会沉下去?”这就是我们本章所要讨论的话题──“阿基米德原理”。

二、引导学生定性研究浮力
指导学生做“称重法测浮力”实验。

实验三学生做“称重法测浮力”实验,教师指导。

设问2.1 刚才同学们实验时有两种不同的测试步骤:先在空气中测铁球重量和先在水中测铁球重量。

这两种做法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后果?
引导学生思考,解决学生实验中存在的错误。

设问2.2 铁球在空气中和水中时,弹簧秤的示数变化说明了什么?你能试着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猜想2.1 在水中的铁球受到了一个向上的力。

学生猜想2.2 在水中的铁球变轻了。

引导学生由G=mg=ρgV证明猜想2.2的不正确性;请出支持猜想2.1的同学来说明理由。

用受力分析来引导归纳浮力的定义,再由此引导出F浮=G-F′。

用平衡力的知识,明确浮力的作用点和方向。

教师由F浮=G-F′引出的实验是用弹簧秤两次称重量法求浮力,给出“称重法”求浮力的定义。

三、对影响浮力大小因素的探讨
教师:我们现在来研究浮力的另一因素:浮力的大小,看看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四(溢水杯盛满水,水面上有一空金属盆,溢水口处下方置一烧杯)往空盆中逐渐加入小石块,可看到溢出的水越来越多。

学生(看到石块越多,物体越重却未下沉,则说明浮力越大)交流、讨论。

猜想3.1 物体的重量(质量)越大,浮力越大;
猜想3.2 浮力的大小与浸没的体积有关;
猜想3.3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水的体积有关。

教师:这个实验是历史上“曹冲称象”的简单模型(讲述“曹冲称象的启示”)。

刚才同学们的猜想3.1的浮力的大小与物重有关,是不是这样呢?不同猜想的支持者相互讨论一下,然后自己动手做一下实验。

实验五(学生实验)
(1)逐渐用手向下按木块,观察溢水量,同时体会这只手的感觉(如图2所示)。

(2)两个一样大小的小球(一个为铁球,一个为橡皮泥球),“称重法”比较两者浸在水中所受的浮力的大小。

引导学生归纳(否定学生猜想3.1)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无关,而与
排开的水的多少有关。

四、浮力大小定量分析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浮力的大小与排开的水的多少有关,到底是什么关
系呢?下一个实验要研究这一问题的,有两个小问题:(1)浮力的大小;(2)
排开水的多少(如何衡量多少?)。

设问4.1 请同学们看看,①需要哪些实验器材?②实验步骤如何设计?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提示:①称重法测浮力实验的步骤可不可以颠倒?②如何测水的多少?
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选定器材,制定实验方案。

学生的选用不同的器材方案:①选用了量筒;②选用了天平;③系好了绳子的小烧杯。

两种略有不同的实验方案:一种为以m排水、G排水来衡量水的多少,另一种为V排水来衡量水的多少。

实验六浮力的大小与排开的水的多少的关系研究。

学生实验,教师在旁指导。

(后记:大部分学生是用G排水来衡量水的多少,且他们是用量筒测体积,利用了公式G排水=ρ水gV水)实验结果:
①浮力F的大小与V排水成正比;
②浮力F的大小与m排水成正比;
③浮力F=G排。

引导学生从浮力的方向、大小对前面的实验结果进行归纳、小结:
A.浸在水(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
B.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水(液体)受到的重力的大小。

(即阿基米德原理)
五、气体的浮力(略)
六、小结(逐一回顾学生的各猜想)
1.小结:在本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可以解释什么问题?
2.根据本节课探讨的内容,你对我们黑板上的哪些猜想能得到证实或明确排除?
3.本节课中老师的哪些问题用本节课的内容还无法解决?
教师:对于“为什么乒乓球会浮上来,铁球会沉下去?”。

我们现在无法解答,这将
是我们后面所要讨论的话题──物体的沉浮条件。

请同学们课后自己去交流、讨论、预习
一下。

七、作业(课件、实物同时出示)一个两端开口的矿泉水瓶倒立,置一乒乓球(如图3)。

一手悬空拿住瓶子,一手往里面快速注入水,乒乓球会怎样?如果用手托住(堵住)瓶口,乒乓球又怎样?自己回去之后反复多做几次,把你的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同时再查资料试着用自己的语言去解释一下,写一篇小论文。

结束语这次作业的内容将是我们下节课讨论的问题:“浮力产生的原因”。

板书设计
1.内容: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的重力。

2.表达式: F浮=G排
3.导出式: F浮= G排= m排g= ρ液gV排
4.适用范围:液体和气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