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循环检测仪复习课程
微循环检测仪医学课件
![微循环检测仪医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95819aa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0b.png)
确保检测环境温度、湿度和清洁度符合要求,避 免外界干扰。
检测过程中的操作步骤
选定检测部位
一般选择受试者的手指、足趾或耳 廓作为检测部位。
清洁检测部位
用酒精或其他适当的清洁剂清洁检 测部位,确保皮肤表面无污垢和其 他杂质。
安装检测装置
根据仪器说明书安装微循环检测仪 的探头和相关部件。
开始检测
微循环检测仪采用激光散斑成像技术,将激光照射到人体皮 肤或黏膜上,观察微血管血流状况。
通过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将血管图像转化为数字信号进行 分析和处理,得出检测结果。
02
微循环检测仪的检测方法
检测前的准备工作
准备仪器和试剂
确保微循环检测仪和相关试剂准备充分,并放置 在合适的位置。
受试者准备
要求受试者在检测前保持平静,避免剧烈运动和 紧张情绪。
早期发现
微循环检测仪可以检测到肿瘤细胞在体内的生长和扩散情况,有 助于早期发现肿瘤。
病情监测
对于已经确诊的肿瘤患者,微循环检测仪可以实时监测治疗效果 和病情变化。
预后的判断
微循环检测仪可以评估肿瘤患者的预后情况,预测患者的治疗结 果和生存期。
在糖尿病足病方面的应用
早期发现
微循环检测仪可以检测到糖尿病足病的早期表现 ,如足部供血不足、神经损伤等。
便携式和家庭式设备的发展
便携式设备
通过缩小体积、减轻重量和降低功耗,发展便携式微循环检测仪 ,方便随时随地使用。
家庭式设备
使家庭成员能够在家中方便地进行微循环检测,及时了解自己的 健康状况。
无线连接与云存储
实现微循环数据的无线传输和云端存储,以便于远程监控和数据 分析。
06
微循环检测仪使用注意事项
微循环检测基础知识
![微循环检测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d532a68214791711cc7917b1.png)
什么就是微循环?微循环就是生命活动得基础,就是机体与周围环境不断地进行物质、能量与信息得传递活动。
人体血液由心脏流出后,经动脉至微动脉,再进入毛细血管后由微静脉及各静脉回到心脏,这种在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毛细血管得血液循环称为微循环。
微循环得组成:血管系统就是连续通道,小动脉进一步分枝成直径为15微米左右得细动脉,细动脉再分枝成直径为5-8微米毛细血管,毛细血管汇集注入细静脉,细静脉汇合成小静脉。
医学研究证明,毛细血管、细静脉、细动脉、毛细淋巴管就是血液与细胞组织进行物质交换得场所。
甲襞微循环显微观察仪得工作原理与作用甲襞微循环显微观察仪就是通过高倍得摄像显微显示系统,对人体甲襞微循环毛细血管得显微动态透视检查,清晰得显示甲襞微循环毛细血管得形态、流态、袢周图像。
临床上广泛用于由微循环发生改变而对心血管、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等疾病发生得早期诊断、病情预报,疗效判断与预后观察等方面。
微循环3条途径及其作用(1)迂回通路(营养通路):①组成:血液从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微静脉得通路;②作用:就是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得主要场所。
(2)直捷通路:①组成:血液从微动脉→后微动脉→通血毛细血管→微静脉得通路;②作用:促进血液迅速回流。
此通路骨骼肌中多见。
(3)动-静脉短路:①组成:血液从微动脉→动-静脉吻合支→微静脉得通路;②作用:调节体温。
此途径皮肤分布较多甲襞微循环得观测指标毛细血管形态,毛细血管流态,毛细血管周围状态。
1、毛细血管形态:1)、管袢清晰度:管袢清晰度就是镜下观察甲襞毛细血管不可缺少得指标。
甲襞就是手指远端得皮肤,由于职业或工作得原因(如搬运工人、清洗工人等),经常接受不同刺激,引起表皮增生,角化层增厚,皮肤粗糙,致使表皮透光性减退,造成管袢模糊不清,约4、1-10%正常人得管袢模糊。
正常人甲襞毛细血管排列整齐,分布均匀,管袢清晰可见。
异常状态:排列紊乱,管袢模糊。
微循环和甲壁微循环检测仪学习
![微循环和甲壁微循环检测仪学习](https://img.taocdn.com/s3/m/836c0703fc4ffe473368ab21.png)
血液循环如何遍布全身
•
血液从心脏输出后要经过这么 长的路途才能达到组织细胞, 仅靠心脏的收缩能力是不可能 将心脏的血液输送到很远的组 织细胞中去的,那么血液从心 脏输出后靠什么力量才能输送 到那么遥远的场所呢?那就是 靠微血管自身的自律性活动才 能将血液灌注进细胞;同时因 为微血管的自律运动与心跳并 不同步,它有自己的规律,这 样微血管起到了第二次调节供 血的作用,因此也被称为“人 体的第二心脏”。
什么是微循环?
微循环是指人体微动脉与微静脉、毛细血管之间微血管中的血液循环,这样的微细 的血管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得到,所以把它称作微循环。
微循环是人体血管最末稍的部分,又是脏器的组成部分,血管把从心脏泵出来的血 液运输到全身各组织器官的末梢部分,(像一条大河越来越细,这河灌溉着周围的 土地,微血管也是一样越来越细,分到末梢的部分),实现人体组织细胞吸收营养、 氧气、排出代谢产物(肌酸、乳酸、二氧化碳)的交换,营养着周围的血管、神经 和各细胞等。 微循环作用:是实现人体组织细胞吸收营养、氧气、排出代谢产物(肌酸、乳酸、 二氧化碳)的交换场所。
手部、足部的血管、毛细血管网
微循环与健康
• 微循环是人体新陈代谢的场所,是人体的内环境,是生命的最基本的保证。人体 的任何器官,任何部位(其中包括心脏在内)都必须要有一个正常健康的微循环, 否则就会出现相应器官的病变。 正常的微循环使得各脏器生理功能得以正常进行。若微循环不畅通,就好像“稻 田的水渠”堵塞,禾苗得不到水分就会枯死一样,人体的脏器也会因新陈代谢不 正常而出现疾病和衰老等。 如果脏器的微循环病变(堵塞)脏器发生病变心肌障碍,就会心慌、胸闷、心律 不齐、心源性猝死等。脑循环障碍。 如果肢体末端微循环堵塞则会手麻脚麻甚至发青加重静脉曲张病情!另外皮肤过敏 等 如果脑部脑循环障碍,就会神经衰弱、失眠,头痛头晕、中风、痴呆 等等 全身微循环出现衰退时也就是人体衰老的开始。微循环通人不中风;微循环好心 肌梗塞少;微循环流畅健康长寿。
微循环检测基础知识(精编文档).doc
![微循环检测基础知识(精编文档).doc](https://img.taocdn.com/s3/m/fe67f1b63186bceb18e8bb06.png)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什么是微循环?微循环是生命活动的基础,是机体与周围环境不断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传递活动。
人体血液由心脏流出后,经动脉至微动脉,再进入毛细血管后由微静脉及各静脉回到心脏,这种在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毛细血管的血液循环称为微循环。
微循环的组成:血管系统是连续通道,小动脉进一步分枝成直径为15微米左右的细动脉,细动脉再分枝成直径为5-8微米毛细血管,毛细血管汇集注入细静脉,细静脉汇合成小静脉。
医学研究证明,毛细血管、细静脉、细动脉、毛细淋巴管是血液与细胞组织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甲襞微循环显微观察仪的工作原理与作用甲襞微循环显微观察仪是通过高倍的摄像显微显示系统,对人体甲襞微循环毛细血管的显微动态透视检查,清晰的显示甲襞微循环毛细血管的形态、流态、袢周图像。
临床上广泛用于由微循环发生改变而对心血管、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等疾病发生的早期诊断、病情预报,疗效判断和预后观察等方面。
微循环3条途径及其作用(1)迂回通路(营养通路):①组成:血液从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微静脉的通路;②作用:是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
(2)直捷通路:①组成:血液从微动脉→后微动脉→通血毛细血管→微静脉的通路;②作用:促进血液迅速回流。
此通路骨骼肌中多见。
(3)动-静脉短路:①组成:血液从微动脉→动-静脉吻合支→微静脉的通路;②作用:调节体温。
此途径皮肤分布较多甲襞微循环的观测指标毛细血管形态,毛细血管流态,毛细血管周围状态。
1、毛细血管形态:1)、管袢清晰度:管袢清晰度是镜下观察甲襞毛细血管不可缺少的指标。
甲襞是手指远端的皮肤,由于职业或工作的原因(如搬运工人、清洗工人等),经常接受不同刺激,引起表皮增生,角化层增厚,皮肤粗糙,致使表皮透光性减退,造成管袢模糊不清,约4.1-10%正常人的管袢模糊。
正常人甲襞毛细血管排列整齐,分布均匀,管袢清晰可见。
异常状态:排列紊乱,管袢模糊。
微循环检测仪医学课件
![微循环检测仪医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d7d200c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08.png)
详细描述:在神经科学领域,微循环检测仪对于一些难 以察觉的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词:研究工具 总结词:辅助诊断
对肿瘤诊断与治疗的价值
总结词:诊断参考 总结词:疗效评估
详细描述:微循环检测仪能够反映肿瘤内部的微循环状 况,为肿瘤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详细描述:通过微循环检测仪的监测,可以评估肿瘤治 疗的效果,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05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微循环检测仪在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能够为医生提供更准确、便捷的检 测手段,有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
微循环检测仪采用无创或微创的方式,能够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检测效率,适用于 多种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的监测和治疗。
微循环检测仪的普及和应用将为医学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为疾病的预防、诊断 和治疗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THANKS
感谢观看
对其他医学领域的贡献
总结词:研究工具 总结词:辅助诊断
详细描述:在免疫学、内分泌学、感 染病学等领域,微循环检测仪都发挥 着重要的研究工具作用。
详细描述:在某些特殊疾病的诊断过 程中,微循环检测仪能够提供有益的 辅助诊断信息。
04
微循环检测仪的未来发展趋势
微循环检测仪的技术改进与发展
提高检测精度
总结词
重要辅助手段
详细描述
微循环检测仪可以实时监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微循环变化,帮助医生判断病情 和制定治疗方案。例如,对于心绞痛患者,微循环检测仪可以检测到心肌缺血 引起的微循环变化,为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在神经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结词:有益补充
详细描述:微循环检测仪可以用于研究神经系统中的微循环变化,对于揭示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和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具 有重要意义。例如,在研究阿尔茨海默病时,微循环检测仪可以检测到脑部微循环的变化,有助于深入了解该病的发病机理 。
微循环理论培训
![微循环理论培训](https://img.taocdn.com/s3/m/c7e8fd45cf84b9d528ea7afb.png)
微循环理论培训第一部分微循环的基础知识一,什么是微循环?人体的血管是输送血液的管道,营养着血管周围的组织细胞。
当血液经过大血管到达细小的微动脉时,它经过分布广泛的毛细血管网,再汇合流入细小的微静脉。
由于这部分血管的口径非常细小,通常情况下人的肉眼看不见,而必须要在显微镜下才能看见,因此我们形象的称它为微循环。
也就是说简而言之微循环就是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微血管的血液循环。
二,微循环的基本功能是什么?1,直接参与人体的新陈代谢,一方面它向组织细胞输送氧气养料,另一方面它将人体代谢所产生的co2和代谢产物带到排泄器官排出体外。
2,沟通全身各组织细胞3,起到人体的第二心脏的功能。
三,什么是微循环障碍?微循环障碍是指发生在微循环水平上的血液循环障碍,它包括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的缺血,缺氧,细胞病变和在灌性损伤。
四,引起高粘血症的因素有哪些?1,红细胞聚集:红细胞的形状为圆盘状,中央薄,边缘厚,侧面看呈双凹型。
正常时血流速度快,但每个细胞之间是有一定的间隙和距离的。
病理状态下,红细胞聚集在一起三四个聚集成团,十几个甚至几十个聚成一串,形成长链象一串钱一样。
聚集的红细胞使血管血液粘度增加,血液淤滞堵塞,引起微循环障碍。
2,红细胞的弯曲变形的能力下降:红细胞由于没有细胞核,它能以折叠弯曲的方式通过微小的毛细血管。
如果红细胞的弯曲变形能力下降也会引起血液粘度增高。
3,血小板,白细胞及血浆成分的变化也会引起高粘血症。
高粘血症带来微循环中的血流淤滞,发生组织缺氧损伤,甚至引起血液进一步的变化,血管栓塞和血流停止。
五,白细胞有哪些功能?1,白细胞是机体的“卫士”。
它可以直接吞噬消除外界有害物质并产生免疫物质。
2,白细胞也是机体的“清道夫”。
还能清除体内已经被破坏的组织细胞及多种异物碎片。
六,白细胞是如何游出血管到达细菌侵犯的组织部位,发挥卫士的作用的?1正常时,白细胞和红细胞一起在微血管中心流动(又称轴流)。
由于白细胞数目仅为红细胞数目的几百分之一,因此轴流中只看到红细胞,而掺杂其中的少量白细胞肉眼不能看清楚,3,当发生炎症时,微循环微静脉内血流逐渐减慢。
微循环检测仪医学课件
![微循环检测仪医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488a4b5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e1.png)
02
微循环检测在医学中的应用
疾病诊断
糖尿病
微循环检测仪可以观察到糖尿病患者 微血管的异常变化,有助于早期诊断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神经系统疾病
微循环检测仪可以检测到脑部微血管 的变化,对诊断神经系统疾病如脑梗 塞、脑供血不足等具有重要意义。
心血管疾病
通过微循环检测仪观察微血管的血流 状态和血管形态,有助于诊断心血管 疾病,如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
微循环检测仪医学课件
汇报人: 2023-12-27
目录
• 微循环检测仪简介 • 微循环检测在医学中的应用 • 微循环检测仪的优缺点 • 微循环检测仪操作流程 • 微循环检测仪的维护与保养 • 案例分析
01
微循环检测仪简介
定义与功能
定义
微循环检测仪是一种用于观察和 分析微循环系统的医学设备,能 够检测微血管、红细胞和血浆成 分等指标。
便携化发展
未来微循环检测仪将更加便 携化,方便医生和患者随时 随地进行检测,提高诊疗效 率和患者自我管理的能力。
智能化融合
微循环检测仪将与人工智能 、大数据等技术融合,实现 智能化分析和诊断,提高诊 疗效率和精准度。
04
微循环检测仪操作流程
准备阶段
仪器准备
确保微循环检测仪的电源连接稳定,检查仪器是否正常工作,准 备好备用电源和相关配件。
异常情况处理
如出现检测仪的维护与保养
日常维护
清洁仪器表面
每天使用完毕后,用柔软的湿布擦拭仪器表面, 保持清洁。
检查仪器连接
确保所有连接线缆完好,无破损或松动现象。
定期校准
根据仪器使用频率,定期进行校准,以确保检测 结果的准确性。
故障排除
依据。
微循环检测仪医学课件
![微循环检测仪医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884caab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54.png)
为药物研发提供参考依据
药物筛选
微循环检测仪可以快速筛选出具有改善微循环作用的药物,缩短药物研发周期。
药物效果评估
通过对微循环的检测和分析,可以评估新药的效果和副作用,为药物研发提供参考依据。
病种研究
微循环检测仪可以为医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持,深入探讨不同疾病微循环的变化规律和特点 ,为新药研发提供思路和方向。
05
微循环检测仪的未来发展趋 势
技术创新与进步
01
图像识别技术
利用先进的图像识别技术,提高微循环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02
无线通信技术
引入无线通信技术,实现远程监控和数据分析,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
。
03
高精度传感器
研发高精度传感器,以更灵敏地检测微循环变化,为医疗提供更全面
的数据支持。
便携式微循环检测仪的研发
评估血管状态
微循环检测仪可以评估心血管系统的微血管状态,包括毛细血管和微动脉的血流速度、血 管口径等,有助于诊断心血管疾病。
检测心肌缺血
通过检测微循环的血流变化,可以早期发现心肌缺血,从而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防止心肌 梗死等严重后果的发生。
判断预后
通过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微循环检测,可以了解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情况,为制定合适 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微循环检测仪的操作原理
1
微循环检测仪主要利用光学原理进行检测,包 括散射光、吸收光和荧光等。
2
通过测量血液中红细胞的散射光和吸收光,可 以计算出红细胞的直径、血沉、黏度等多项血 液流变学指标。
3
同时,微循环检测仪还可以通过荧光染色等技 术,观察到微血管的形态和结构,进一步了解 微循环状态。
02
微循环检测仪的检测指标
微循环检测基础知识
![微循环检测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d58226883c1ec5da51e27063.png)
微循环检测基础知识(总11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什么是微循环微循环是生命活动的基础,是机体与周围环境不断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传递活动。
人体血液由心脏流出后,经动脉至微动脉,再进入毛细血管后由微静脉及各静脉回到心脏,这种在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毛细血管的血液循环称为微循环。
微循环的组成:血管系统是连续通道,小动脉进一步分枝成直径为15微米左右的细动脉,细动脉再分枝成直径为5-8微米毛细血管,毛细血管汇集注入细静脉,细静脉汇合成小静脉。
医学研究证明,毛细血管、细静脉、细动脉、毛细淋巴管是血液与细胞组织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甲襞微循环显微观察仪的工作原理与作用甲襞微循环显微观察仪是通过高倍的摄像显微显示系统,对人体甲襞微循环毛细血管的显微动态透视检查,清晰的显示甲襞微循环毛细血管的形态、流态、袢周图像。
临床上广泛用于由微循环发生改变而对心血管、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等疾病发生的早期诊断、病情预报,疗效判断和预后观察等方面。
微循环3条途径及其作用(1)迂回通路(营养通路):①组成:血液从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微静脉的通路;②作用:是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
(2)直捷通路:①组成:血液从微动脉→后微动脉→通血毛细血管→微静脉的通路;②作用:促进血液迅速回流。
此通路骨骼肌中多见。
(3)动-静脉短路:①组成:血液从微动脉→动-静脉吻合支→微静脉的通路;②作用:调节体温。
此途径皮肤分布较多甲襞微循环的观测指标毛细血管形态,毛细血管流态,毛细血管周围状态。
1、毛细血管形态:1)、管袢清晰度:管袢清晰度是镜下观察甲襞毛细血管不可缺少的指标。
甲襞是手指远端的皮肤,由于职业或工作的原因(如搬运工人、清洗工人等),经常接受不同刺激,引起表皮增生,角化层增厚,皮肤粗糙,致使表皮透光性减退,造成管袢模糊不清,约%正常人的管袢模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健康、免疫力低下的微循环
•亚健康、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主要表现在微循环障碍,微血管 灌流量不足,血管模糊不清,血流缓慢。 •如果微循环功能障碍或血流量减少时,就不能满足组织细胞 的新成代谢的需要,是早衰、早逝的直接原因,它根据血流循 环的整体性和表现内脏的相关性,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身体各 个部位的疾病。 •微循环出现瘀、堵、毒将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根源。
正常和异常的微循环
正常的微循环图形为发夹 形,血管直,输入枝和输 出枝平行且管经比例为 1:1: 5,血管清晰,排 列整齐、分布均匀,数目 正常。
• 异常的微循环图 形为交叉和畸形
异常的微循环
• 畸形血管
管袢短小
• 1.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结缔 组织疾病等全身性疾病或局部真 菌感染外伤等容易出现血管畸形。
血 液 循 环 概 况
循环与健康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机体,血液要灌注到全身各处, 仅靠心脏有限的收缩力是不够的,而必须靠微血管自身 的节律性运动来进行第二次调节供血,微血管自身的节 律性运动,与心脏并不同步,有着它自己的规律。因此, 医学上又把微循环称为“人体的第二心脏”。
循环与健康
正常的微循环使得各脏器生理功能得以正常进行。 若微循环不畅通,就好像“秧田的水渠”堵塞,禾苗得不到水分就会枯死一 样,人体的脏器也会因新陈代谢不正常而出现疾病和衰老等。 例如: 心脏障碍:就会心慌、胸闷、心绞痛、心律不齐、心源性猝死等。 • 脑循环障碍:就会神经衰弱、失眠,头痛头晕、中风、痴呆。 • 呼吸循环障碍:就会胸闷气短、咳嗽、哮喘、支气管炎等 • 消化障碍:消化不良,腹泻、便秘、胃炎等 • 运动障碍:体内产生大量的的乳酸等代谢产物,刺激机体产生酸、胀、痛的 感觉。如类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等 • 内分泌障碍:引起各种激素分泌紊乱,甲亢,糖尿病、小叶增生、肥胖等 • 泌尿系统障碍:肾炎、肾衰、妇科炎症、前列腺炎等
红细胞聚集分为重度、中度、轻度
1. 静脉中红细胞聚集会引起物质交换和能量传递,粘度增高,进一步引起血 流停滞,导致管病加重,动脉中会形成局部狭窄,加重动脉疾病,导致组织结 构严重病变。 2 . 红细胞聚集是导致脑血管意外的重要危险因素,如导致高血压/冠心病出现心 绞痛、心梗。
异常的微循环
增生型血管在慢性缺血性疾病、肿瘤中常见。
循环与健康
• 中医认为瘀、堵、毒是因为气滞血瘀。为什么 会气滞血瘀,是因为动力不足,不能推动气血 运行,所以只有改善血液循环才能使气血运行 的动力提高,从根本上解决了血液瘀、堵、毒 的问题。
甲襞是观查微循环的良好部位
虽然甲皱上没有看到脑部和心脏的血 管,但是他是在全身高粘度血症的基础上, 我们可以看到红细胞的聚集和血流量比较 慢,而且血管往往有畸形。临床最常用的 部位目前发现微循环的主要手段是用微循 环。而一般的如CT,磁共振,X光,B超等 都不能发现。
异常
流量好
流量 缓慢
崎形 血粘
血液 内聚 集
血瘀 血堵 血栓
心梗、 脑梗、 死亡。
微循环检测仪
真正看到自己的血管
• 微循环 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是
机体与周围环境不断地进行物质、能量和 信息的传递活动。
• 既是循环的通路,又是物质交换的场所
• 微循环检测仪 是一种新颖
光电仪器,无创伤、无任何副作用。
• 2.动脉硬化、糖尿病、畸形严重, 比例过高。
• 3.胶原性疾病、雷诺病、变异性 血管增多。
末梢供血、外周循环不良;皮 肤退行性病变,萎缩,与动脉 硬化、糖尿病、冠心病、缺血 性疾病有关。
异常的微循环
管袢纤细与高血压、冠心病、末梢性疾病、糖尿病后期、老年动脉硬化有关。
• 紧张型血管 血管输入枝变细,输出枝变粗,比例变大,表明动脉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血管痉挛,静脉血液回流不良,在高血压、动脉硬化、头痛时常见。
袢顶极度膨大型是系统硬化疾病的表现。
异常的微循环
白微栓
• 微血管出血
是白色微型的小血栓:表明微循环重度 改变,是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直接证 据。白微栓可以阻塞毛细血管,引起 严重的微循环重度改变。
红细胞出至血管外的现象,主 要是微血管壁的损伤。导致通 透性亢进及血流的改变。
微循环异常的发展方向
正常
• 主要用于对人体甲襞微循环检查,广 泛用于临床对多种疾病(心脑血管、高血 压、中风等)发生微循环改变的早期诊断、 病情预报、疗效判断和预后估计等方面, 为临床提供诊断治疗依据。
•作为新年福利免费提供检测 •即日起接受报名 •检测顺序根据报名顺序 •每日根据具体安排限制人数
舒张型血管异ຫໍສະໝຸດ 的微循环• 淤血型血管血管输入、输出枝明显扩张,粗细不均, 血流减慢,轻度红细胞聚集,表明血管 紧张性降低,血流回流不良,在疲劳、 自主神经调节异常、血粘度变高、高血 脂常见。
血管中有明显淤血现象,血流 变慢,红细胞聚集严重,在红 斑狼疮、雷诺病、系统性硬化、 心脏病常见
异常的微循环
微循环与健康
何为微循环?
•是指人体微动脉与微静脉、毛细血管之间的血液循环。
•微循环是主要功能是:向组织细胞运送氧气和养料,带 走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产物。
•微循环是人体血管最末稍的部分。
•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细、薄、长。
头发丝的1/20,一张纸的1/100, 球两圈半。
9-11万公里,可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