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提纲教师版 (2)
导 学 提 纲
导学提纲一. 什么是导学提纲⏹“导学提纲”是学案也是教案。
内容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知识点、例题详解(示范题分析、教师导学活动设计、供学生参考的学习方法、规范的解题过程)和供学生使用的思考题。
思考题要有可探究性和拓展性。
思考题分两部分提供:一是基础知识部分;一是供学生思考、交流和探究的拓展题。
拓展题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要求学生选择完成。
⏹一. 构建了“自主、合作、探究”型课堂教学模式。
⏹二. 教师不写教案,而改使用现成的《素质教育新教案》。
⏹三. 通过集体备课,各学科教师以轮流主备的方式编写导学提纲。
⏹四. 学生作业取消了传统的作业本(个别学科保留,如语文学科作文、英语学科的单词书写等)。
⏹五. 制定《利民二中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利民二中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表》《利民二中教学常规量化考核检查汇总表》《利民二中“自主、合作、探究”导学提纲》《利民二中教学跟踪辅导学生记录》《利民二中教学考测记录册》《错典题记录》。
⏹教师1:导学编写取得的经验:(1)通过导学提纲的使用,提高了所有教师对教材的重视和研究意识。
(2)提高了所有教师研究所教学生的研究力度。
(3)突出导学提纲的功能目标,突出所学内容的知识脉络,有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环节编写比较完整,重问题意识,重学法指导,重分层训练,重规范指导,重形成性检测。
(1)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贯穿了问题意识(2)抓大放小,突出主干知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3)教学环节,分节处理,层层铺垫(4)重视教材,注重引导学生对教材重要部分细读导学提纲编写与使用中的不足:(1)编写中有些环节还需进一步完善,形成性检测题针对性有待提高(2)学生的自学效果不太理想,与编写把握有一定关系(3)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不够协调,需根据每节课的具体情况准确把握结合点(4)学生主体作用发挥不很充分(5)疑难、易错、易混和共性问题针对性不强“导学提纲法”课堂教学模式有别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它是以教师的“引导”为手段,以学生的“自学”为目标,提倡“以问导学,以学代讲,以教促学,教学相长”的教学思想,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与掌握,更重要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
“导学提纲”助我成长
“导学提纲”助我成长“导学提纲”中各个环节习题的优化设计就是一份高质量“导学提纲”的一个重点。
“导学提纲”的高效使用成为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一个关键。
一、精心设计“导学提纲”中的习题、测试题(一)自主探究1. 旧知识的回顾在学生接受新知之前,考察学生是否具备了与新知有关的知识与技能,缩短新旧知识之间的距离。
2.新知识的简单尝试为了使学生尽可能在课堂45分钟内把所学的知识全部掌握,我们就根据教材内容,设计难度较低,并通过预习就能独立解决的一些练习题。
3.课堂研讨学生理解和掌握的知识是要通过训练去强化,通过运用去巩固和提高的,这样才能内化为学生的素质,形成学习能力。
所以,我认为课堂自主探究部分的例题应注意适度。
要注重课内例题的基础性、典型性、坡度性(二)巩固新知、课堂检测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中的再次反馈活动,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
所以课堂巩固练习要适量,保证课堂练习当堂完成。
在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时,教师应巡视,掌握典型错误,当堂反馈纠正。
要重视学生作业的规范性、合理性和独创性。
对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或课堂研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和独到见解,应及时讲评和反馈,对教学进行适时调控。
二、“导学提纲”的有效使用1.结合学案课前预习一般是提前一天把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通过自学课本、查阅资料和与同学探讨等方式把教师设计的学习目标和知识结构进行一番的思考和探究,对照导学提纲进行预习,一般是要求学生通过预习解决基础知识,找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和存在的疑问。
然后把学纲上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完成,把疑问做好标记,上课时解决而且在课前把学生预习过的学纲收集起来,进行批阅,深入了解学生预习所达到的程度以及存在的问题,以便把握讲课的方向和重点。
这样可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就切实做到了“先学后教,问题教学”。
2.小组合作解决问题这一环节主要是解决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的疑问。
在课堂上,首先要组织学生交流课前预习情况,并予以简要的总结、恰当的评价。
哲学生活第二课导学提纲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唯物主义根本观点及其形态的对比区分;(3)唯心主义基本观点及其形态的对比区分。
2、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构建体系——知识拓展——问题探究——巩固训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用唯物主义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
【重点难点】1、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导学流程】一、了解感知 百舸争流的思想(阅读课本10—15页,在课本上勾画知识点,把问题简单标记在课本相对应位置。
记忆基本概念和观点,掌握本课重点知识,理解本课难点知识。
)(一)哲学基本问题1、哲学基本问题是什么(1)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有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2、为什么思维和存有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思维与存有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现实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思维和存有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无法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思维和存有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它问题的回答。
思考:在现实活动中,思维与存有的关系,表现为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两大阵容)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二)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 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2、唯物主义及基本形态(1)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所有坚韧不拔的努力是迟早会取得报酬的——安格尔3、唯心主义及基本形态(1)唯心主义基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三)哲学上的“两个对子”及其关系1、哲学上的两个对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纪念白求恩》导学提纲篇二
《纪念白求恩》导学提纲课型:新授编者:执笔:审核:【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读准字音,理解并运用文中成语。
2.学习议论文夹叙夹议的写法。
3.学习文中对比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1.学习写读书摘记,积累成语。
2.练习运用记叙、议论两种表达方式。
(三)情感目标1.学习课文,了解并学习白求恩同志的精神。
2.白求恩同志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所表现出来的思想美、行为美【学习重点】1.学习对比手法,理解其作用。
2.学会归纳各段内容要点。
【学习难点】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
【学习过程】课前预习:1、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派遣()殉()职狭隘()拈()轻怕重热忱()鄙薄()()2、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义。
殉职:热忱:精益求精:麻木不仁:漠不关心:见异思迁:鄙薄:拈轻怕重:3、搜集有关资料,了解白求恩生平和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
课堂学习:一、情境导入:先请同学们听一首配乐诗朗诵(用多媒体播放电影《白求恩大夫》中白求恩在小庙里给伤员做手术而遭敌机袭击的场景。
展示有关白求恩的图片,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白求恩。
)“秋风吹着细雨/延水奏着哀曲/从遥远的五台山,/传来了悲痛的消息。
/我们用无边的哀悼,/来纪念您!/这里--/河边的石头,/山上的野草,/也在为您流泪。
/但是,亲爱的白求恩大夫./您静静地安息吧!/在您的后面,全世界被压迫的兄弟,/已经起来了,/我们将追随您的光辉,/高举新医学的旗帜,/向白求恩开辟的道路,/勇往直前!/……”这是由朱子奇先生写的《纪念白求恩纪念歌》。
诗歌表达了对白求恩逝世的沉痛心情和继承白求恩遗志的决心,催人奋进。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毛泽东同志的《纪念白求恩》,看看白求恩同志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二、自主合作探究:1.出示学习目标。
2.交流预习情况,展示预习结果。
3.听课文录音,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多媒体出示白求恩的图片)4.学生朗读课文,自主完成下列问题:(1)本文概括了白求恩同志哪些主要事迹?分别表现了他的什么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2)四段之间的联系是怎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文是议论文,运用了夹叙夹议的写法,请谈谈课文是怎样夹叙夹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4)文章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白求恩不少人或一些人对工作对人民对技术三、点拨讲解:1.“叙”和“议”两种表达方式的区别。
八二导学提纲(U6,T2,SC)2
金子中学(英语)学科“学-教-练”导学提纲(U6.T2,Sc---2/3)一.情景导入,激趣引题Teacher :How did Kangkang go to the Tian’anmen Square with his friends ? How did they feel ? Today we are going on learning Part 2 and 3 of Section C. (导入新课)二.学习目标:1.单词:experience,everywhere; Thank goodness2.语法:复习巩固时间状语从句,学习新的几组连词: after,as ,until ,as soon as三.学习过程1.复习1a, 看谁先找出这些时间状语从句The adverbial clauses of time.After they rode their bikes for one and a half hour s, ….After …As …While …When …not … until…As soon as …2.巩固时间状语从句的用法,完成Part 2(看谁做得最好,小组给出结果)3.阅读能力训练:Part 31)先自读,后小组齐读。
2)弄清experience的读音和名词的用法.3)找出重点短语我的旅游经历,上个月,在中国西南部以…著称有两天的旅游情不自禁做某事4) Answer the questionsWhat did Bill do last month?Where is Jiuzhaigou?What is Jiuzhaigou famous for?What did Bill’s father do before their trip?What did Bill think of the monkeys and pandas there?How was their trip?How did Bill feel?What is Bill’s email about?4.本课知识小结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be full of, tour, space, push, direction, step, beside, experienceAdverbial clauses of time:After parking their bikes, they walked to the Tian’anmen Square.四.课堂练兵Write about our own travel experienc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后作业1. Review the key words and useful expressions in Section C.2. Try to write more sentences with the conjunctions “before, after, when, while,as soon as, not … until”.3. Talk about your own travel experience.4. Preview Section D.。
1.4 解直角三角形 (2)导学提纲
九年级 班 姓名:“1.4 解直角三角形 (2)”导学提纲主备课人:实验中学 邢乃先 王明新 新元中学 于保波 刘海波 学习目标:1.能够应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有关的问题;2.经历把非直角三角形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问题的过程,发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 自主探究:1.如图1, Rt ⊿ADC 中,∠ADC =90°,∠A =60°, AC =12,求AD 和CD 的长;①2.如图2, Rt ⊿ADB 中,∠BDC =90°,∠B =45°, CD =36,求BD 的长. ①3.如图3,⊿ABC 中,∠A =60°,∠B =45°,AC =12,CD ⊥AB 于D ,你能迅速说出AB 的长吗?①4. 如图4,⊿ABC 中,∠A =60°,∠B =45°,AC =12, 如何求AB 的长?试写出解题步骤.②二. 合作交流,成果展示:1. 交流上面各题,说说是怎样把锐角⊿ABC 的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图1B 图2B图3 B 图42.一中4题,作⊿ABC 的高AH 试一试根据原题条件求AB.3.交流:含有特殊角的三角形,怎样添加辅助线把它转化为直角三角形来解决?三.应用规律,巩固新知:1. ⊿ABC 中,∠A =105°,∠B =45°,AC =12,求AB 的长?2.P19随堂训练 1、2、33. ⊿ABC 中,∠A =120°,∠B =15°,AC =2, 求AB 的长?③四.自我测评,检测反馈: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那些疑惑?2.当堂检测: ①P19 习题1②如图,⊿ABC 中,∠ABC =120°,tan C =21,BC =11, 求AB 的长?④3.课外自评: P19 试一试五.教(学)后反思B图5CC“4 解直角三角形(1)”导学提纲设计意图与教学建议①承接上一课时,将学生自然引入到本课时内容.②对①的三问题的概括集结,学生在该探究过程中,很自然体会辅助线分割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重要性.③引进方程思想,解题中三角函数关系式确定不同线段间的数量关系,布列简单的方程,解方程求得未知数的值,进而解决问题.④通过本题,让学生认识到特殊角的特殊在于其三角函数值是确定的,添加辅助线是为了形成含确定三角函数值的锐角的直角三角形.。
智取生辰纲导学提纲1
《智取生辰纲》导学提纲(1)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理清本文的情节。
2、扫清本文的生字、生词。
3、能用精练的语言归纳本文的内容。
学习重点:熟读课文,理清本文的情节。
学习难点:能用精练的语言归纳本文的内容。
资料链接:本文节选自中国古典名著《水浒》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与此相关的章节别离是第十二回“梁山泊林冲落草汴京城杨志卖刀”、第十三回“青面兽北京斗武急先锋东郭争功”、第十四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第十五回“赤发鬼醉卧灵官殿晁天王认义东溪村”、第十七回“花僧人单打二龙山青面兽双夺宝珠寺”。
前面说到“三代将门以后”的杨志“指望把一身本领,边庭上一刀一枪,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不想命运多舛,先是失陷了“花石纲”,又在盛气之下杀了泼皮牛二,吃了官司,被发配充军。
后得梁中书抬举,收在门下,“早晚殷勤听候使唤”,并把押运生辰纲的任务交托给他。
谁知生辰纲还未启运,风声早已传出,由刘唐开始,串珠子一般牵出晁盖、吴用等七条好汉,欲同心合力夺取这批珍贵的财宝,并由吴用定了一条智取之策。
至于是什么计谋,作者留下一个悬念,并非着墨,而是宕开一笔,写杨志如何同意任务,如何押送等情状。
杨志久在江湖,明白此行的凶险,他多次推托,推辞不掉时,才做了精心的安排:第一要求扮做普通的行商客人,悄悄赶路,避免大张旗鼓,引人注意;后又要求梁中书给自己提调世人的权利,避免内部不和,被“贼人”钻了空子。
这也“特写出杨志英雄精细”,事实也证明他的顾虑和预备都是必要的。
课文所选的这一部份就是从杨志上路开始写起的,这也是整个故事的高潮部份。
虽然是节选,但有相对独立的故情形节,富有戏剧性。
预习内容:1、认真阅读教材,将不熟悉的字和不睬解的词语通过查字典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
写出你在本课中学会的字和词。
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1)这厮不值得便骂人(2)这里正是强人出没的去向(3)松林里影着一个人(4)你理会得甚么(5)只饶咱们一瓢吃3、按照你的阅读说说本文的大致内容。
《狼牙山五壮士》(教师导学提纲)
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措施
单元教学
课时分配
第1课时(教师导学题纲)
课题
22狼牙山五壮士
授课
类型
新授课
主备
教师
付艳芳
授课教师
授课
班级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7单元118-122页。
教材分析
《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本文也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教育的好教材,在教学中要把理解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渗透思想教育融为一体,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人民,勇于献身的教育。
2、对子互相听写生字和词语。(蓝笔听写,红笔批改)
四、小组交流,质疑补充
1、在小组里提出对子不会读的生字或不理解的词语,小组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师相机导学:(1)正音。(2)强调“庙、葛、尸、眺”的书写。(3)能选几个词语造句吗?
2、小组说说自己理出的文章叙述顺序及概括出来的小标题(蓝笔修改)
师相机导学:文章的叙述顺序有哪些?什么是详写?什么是略写?
2、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组织学生阅读,教师揭示目标含义)
二、独立思考,自主学习
1、学生自学课本P118-P122页,完成学案。
2、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自学状态及参与度。
三、师友对学,合作交流
1、对子互读词语一遍和说出词语的解释。(会读、和理解的词语打“√”)
龙王庙姓葛吼叫口腔崎岖尸体斩断坠落雹子仇恨眺望豪迈日寇悬崖屹立居高临下斩钉截铁粉身碎骨昂首挺胸壮烈豪迈
光现象(二)导学提纲
光现象(二)导学提纲设计周永红2012-11-20一、透镜1.在塑料纸上滴成一个水滴,就构成了一个凸透镜,试用它去观察书上的小字,看看字有什么变化?凸透镜是利用了光的反射还是折射?还有一类叫什么透镜?2.探究凸透镜、凹透镜各自对光的作用。
①拿凸透镜正对太阳,调整镜后纸屏,看看纸屏上得到了什么?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呢?试画出形成的光路图。
此时纸屏上的这个光点叫什么呢?②拿凹透镜对着太阳有①的现象吗?现在我们改用通过凹透镜距离1m左右看人,发生了什么情况?生活中用到过这种现象吗?3.①拿凸透镜贴在白纸上,用激光平行照射观察所发生的现象,用光路图记下来。
②再用激光反方向对射,你又有什么发现呢?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画出光路图。
③再用激光对着凸透镜的中心照射发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画出光路图。
4.①拿凹透镜贴在白纸上,用激光平行照射观察所发生的现象,用光路图记下来。
②再用激光反方向对射,你又有什么发现呢?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画出光路图。
③再用激光对着凸透镜的中心照射发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画出光路图。
二、生活中的透镜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什么透镜?底片相当于什么?像的性质是什么?景物离开镜头的距离(物距)有何特点?试用光路说明成像原理。
怎样调整所得到的像的性质?2.投影器的镜头相当于什么透镜?屏幕相当于什么?像的性质是什么?投影片离开镜头的距离(物距)有何特点?试用光路说明成像原理。
怎样调整所得到的像的性质?3.放大镜的镜头相当于什么透镜?像的性质是什么?被观察的物体离开镜头的距离(物距)有何特点?试用光路说明成像原理。
怎样调整所得到的像的性质?4.试对凸透镜成像的条件、所成像的性质、物距跟所得到的像的性质之间的关系作出归纳。
三、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探究用到三块凸透镜,试设法测出它们的焦距。
f1= f2= f3=再用手摸一摸这三块凸透镜的厚薄。
就凸透镜的厚薄、焦距和折光能力的大小三个方面,归纳一个结论。
导学提纲
一、学习目标:1、会写14 个生字,会认8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侮辱、威风”等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表达顺序。
3、品读晏子的语言,感受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二、知识链接: “晏子”,名婴,字平仲,春秋时齐国大夫。
生活在距今两千多年群雄纷争的春秋时期,他曾做过齐国的宰相,他有个特点――身材矮小(据古书记载,此人身高五尺,相当于一米四左右。
但是他有一大特点,非常聪明,能言善辩,口才极好,经常被派到其它国家执行外交任务,帮助齐国解决了许多外交上的争端。
他就是“晏婴”,人们都尊称他为“晏子”。
(说明“子”是古代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比如:孔子、孟子等。
)在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心目中,晏子是智慧的化身。
有人将他的言行编成《晏子春秋》一书,其智慧可见一斑。
本书讲述的脍炙人口的故事,表现出晏子身上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他高超的语言艺术。
三、学习过程:(一)、★放声读课文三遍★我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侮辱撒谎敝国规矩囚犯大臣柑橘苦枳盗贼淮南笑嘻嘻赔不是实话实说面不改色安居乐业1、我发现易读错的生字:___2、我发现易写错的生字:__ ____________ ____★我能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查字典、联系上下文、造句等方法都可以敝国、面不改色:安居乐业: (二)、默读课文,通过读课文,我知道课文按__事情发展__ 顺序来写。
1、2 自然段写事情的___起因_____:第3、4、5 自然段写事情的_____经过_____ :第6 自然段写事情的___结果__课文写了哪三件事________进城门、见楚王、赴酒宴__。
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都进行了巧妙回击。
画出晏子说的话,反复读一读,想一想他的话妙在哪里?在课文中做批注。
提示一:晏子的话妙在:楚王要承认自己的国家是____狗国__ ___ ,那他就钻__狗洞_,楚王要是说自己的国家不是,那就应该___打开城门迎接晏子__。
提示二:晏子的话很好的使用了一个逻辑推理: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钻进去,我访问的是_楚__ 国,不是______狗______ 国,楚王是不会承认自己的国家是__狗__国,所以他一定会__打开城门迎接晏子__。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导学提纲--老师版
第五周《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新闻评论的一般特点和作用。
2.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
3.深刻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及其在当代的意义。
【导学流程】一、知识链接1.新闻评论:新闻评论是就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文体。
常见的新闻评论有社论(对当前重大事件、重大问题发言)、评论、评论员文章(以评论员名义发表的结合新闻事件和新闻报道的评论)、短评(针对某一事物或问题发表的独立成篇的简短评论)、编者按(表明编辑部态度的新闻报道)、专栏评论(在报纸固定的版面,特定的专栏中发表的评论)和评述(新闻中的评论和叙述)等形式。
【特点】(1)由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和准确性;(2)在有限的篇幅中发表独特的见解;(3)立意新颖,论述精当,文采斐然;(4)面向广大群众。
【主要表现方法】(1)夹叙夹议:它既要写事又要写看法。
(2)亦理亦情:论述文体,在对事件作出理性评判和分析时,并不排斥动之以情的作用。
2.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一词,最早出自于著名企业家、教育家聂圣哲,他培养出来的一流木工匠士,正是来自于这种精神。
聂圣哲曾呼吁:“中国制造”是世界给予中国的最好礼物,要珍惜这个练兵的机会,决不能轻易丢失。
“中国制造”熟能生巧了,就可以过渡到“中国精造”。
“中国精造”稳定了,不怕没有“中国创造”。
千万不要“中国制造”还没有成熟就天折了,路要一步一步走,人动化(手艺活)是自动化的基础与前提。
要有工匠精神,从“匠心”到“匠魂”。
一流工匠要从少年培养,有些行业甚至要从12岁开始训练。
要尽早恢复学徒制,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6年3月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工匠精神”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让人耳目一新,有媒体将12其列入“十大新词”予以解读。
古语云:“玉不琢,不成器。
《春江花月夜》导学提纲(2)-河北省石家庄市康福外国语学校高二
《春江花月夜》导学提纲(2)【研修目标】1、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情画意的能力。
2、理解并掌握“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鉴赏方法3、培养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增强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研修重难点】1、强化朗读训练,体现诗歌教学的本原特点。
2、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掌握“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鉴赏方法。
【研修流程】一、自主学习(一)月之问----宇宙人生(理)第二部分第九句到十六句1、请找出承接上文与启发下文的文字。
2、面对良辰美景,引发了作者怎么样的遐想?作者提出了怎样的问题?3、诗人表达了怎样的哲理?(二)月之情----思妇游子(情)第三部分第十七句到最后1、“白云一片去悠悠”与“谁家今夜扁舟子”白云与扁舟子的共同特点是什么?2、“不胜”是什么意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内心世界?3、赏析“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中“徘徊”一词的表达作用?4、“鱼龙”、“鸿雁”两词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三、知识拓展应用1、月的意蕴非常的丰富,单单是本诗就表达了多种感情,结合诗句谈谈都表达了哪些感情?2、《春江花月夜》这首诗情感浓郁,蕴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课堂小结】诗人由眼前春、江、花、月、夜的美景,引发出对宇宙奥秘的探索,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江畔何年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炎黄子孙的感情共鸣——对月怀远,“月”就是人们思乡的激发点,动情物。
再看“人生代代无穷己,江月年年望相似。
”在诗人看来,人生是一代一代的无穷无尽,江上的月亮年年看上去总是相像的。
张若虚在这里,面对明月与江水,也想到了人生的短暂,也有所感慨,但他一扫以往诗人的消极哀怨之情,这无疑与苏轼的《赤壁赋》有异曲同工之妙。
【抒情层次】(一)写明月照耀下的江水花林的绚丽景观,为下面对景抒情打下基础。
——景物美(二)由写景转向观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抒写心中的感叹。
——哲理美(三)由感叹人生进而抒写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导学提纲
第二次鸦片战争导学提纲目标导航:1、英、法、美企图扩大侵略权益;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开始;英法联军攻占广州、天津、北京;《天津条约》的签订;火烧圆明园;《北京条约》的签订;沙俄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2、通过对第二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探索,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对不平等条约内容的分析,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通过讲述外国资本主义的野蛮侵略和掠夺,使学生认识到这种野蛮的侵略和掠夺,是中国近代开始落伍的根本原因。
通过学习人民群众和爱国官兵的英勇斗争,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中国人民敢于反抗侵略的英雄气概和坚强决心,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自主预习:环节一:自学教材:阅读课文,并在书上标记出下列问题: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1、发动战争的根本原因:企图2、试总结:两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都是什么?思考:3、战争的性质是什么?4、两次鸦片战争的性质都是什么?5、借口:“事件”和“事件”6、发动者:主凶,帮凶7、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第一个阶段①年10月,英军炮轰,挑起。
②1857年,英国和国联合出兵,攻陷广州。
③1858年,英法联军攻陷,逼近天津。
④结果:清政府被迫签订。
(《天津条约》西方列强获得利益:a条约内容:外国公使;b增开等十处为通商口岸;c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等特权;随后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承认。
第二个阶段: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1、经过:①1860年,____、_____两国借口换约受阻,再次出兵占领天津,进逼_____ 。
逃往承德避暑山庄。
②年10月,英法联军对_________进行大肆洗劫,之后又放火烧毁。
③____占领安定门,控制北京城。
④结果:年,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
条约内容:a承认继续有效;b增开为商埠;c割给英国;d 大幅增加。
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西方侵略势力由深入到地区,沙俄占领中国。
中国的进一步加深。
三、列强侵华罪行1、英法火烧圆明园:时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___ 。
6.15完全平方公式(2) –导学提纲
§6.15完全平方公式(2)—导学提纲15执笔人: 吴文芳 吴淑玲课型:新授 时间一、目标认同:学习目标:1. 综合运用平方差和完全平方公式进行整式的简便运算.2.经历应用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和推理能力.3.在探究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学习重点:熟记完全平方公式;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一些数的简便运算. 学习难点:灵活运用平方差和完全平方公式进行整式的简便运算. 学习方法:自学,小组交流,师生交流教学用具:多媒体、投影二、自主学习:1. (1)2)23(y x - (2)2)12(--t (3)2)313(c ab +- (4)()235x --2.完成课本51页问题.进一步理解2)(b a +与22b a +的关系.三、合作学习:例1.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1)2102 (2)2197例2.计算:(1)22)3(x x -+ (2))3)(3(-+++b a b a(3))3)(2()5(2---+x x x例3. (1)若42++kx x 是完全平方式,则k =(2)若k x x ++62 是完全平方式,则k =四、练习反馈:1.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962 2632.计算:()()()2213131--+b b ()()()12122-+++y x y x()()()()y x y x y x +---42323.若922++kx x 是完全平方式,则k = 若k x x +-1242是完全平方式,则k = 思考:若的值。
求222,16,12)(y x xy y x +==-五、检测总结:1.本节课有哪些收获:2.检测:(1)()()c b a c b a 3232--+- (2)22)1()1(--+xy xy(3))12)(12(3)32(2+--+a a a(4)若162++kx x 是完全平方式,则k = 作业布置:必做:课本P51随堂,P52习题1选做:课本P52习题2、4作业。
2019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6 海思(第2课时)导学提纲 鄂教版
·《海思》(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研读第四自然段,感受作者的“大散文观”。
2. 通过思考获得大海对人思想的启迪,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思考。
【重点难点】重点:研读第四自然段,感受作者的“大散文观”。
难点:通过思考获得大海对人思想的启迪,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思考。
问题记录【导学流程】一、基础感知1. 作者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大海,请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略作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深入学习1. 研读第四自然段,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展开了自己的联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作者浓墨重彩地描写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其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为何烦恼?为何疲劳?何为“返璞归真”?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堂测堂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多边形和圆》导学提纲
《正多边形和圆》导学提纲【学习目的】1、会用尺规做图的方法作某些特殊的正多边形,会用量角器和圆规作圆的内接正多边形。
2、了解正多边形的轴对称性,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正多边形的半径、边长和边心距,能把正多边形的计算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
【教学过程】(本节课学习两个主要内容)一、作正多边形(一)自学探究1、自学课本45—46页并解决课本问题。
2、用量角器和圆规作圆的内接正边形的步骤和方法练习作一个正五边形。
3、读懂例1尺规作正六边形的方法和步骤,并尝试用尺规作一个正十二边形。
(二)成果展示1、学生语言叙述用量角器和圆规作正n边形的步骤。
2、学生语言叙述尺规作正十二边形的步骤。
3、教师总结:尺规作正n边形,只能作特殊的正n边形,要用到以前学过的尺规作图的知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正多边形的对称性(一)自主探究1、做课本48页“做一做”环节,并解决课本上的问题。
2、阅读课本49页的前两个自然段,并回答下列问题:①正多边形是否轴对称图形?若是,它有几条对称轴?②正多边形的中心怎样确定?它有什么特点?③了解概念:正多边形的半径、边心距、中心角。
3、自学课本49页,对照右图回答下列问题:右图正六边形中,中心是________ 半径是________ 边心距是_______ 中心角是________∠AOD=________∠AOB △AOD是Rt△,它的直角边是_______ 斜边是_______(二)成果展示1、师生共同订正(一)中4个问题2、教师点拨:正多边形的中心角的求法是内角的求法是三、应用规律巩固新知1、初步应用课本50页练习52页习题1、22、联系拓展①正八边形至少绕中心旋转_______度,才能与原正八边形重合。
②如果一个正多边形的外角和是它的内角和的1/4,那么这个正多边形的中心角是_________ (提示:多边形的外角和都是360度)③圆的内接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中,周长最长的是__________四、自我评价检测反馈(一)学习体会本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二)检测反馈1、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正三角形B:正五边形C:正六边形D:正七边形2、圆内接正六边形的一边所对的圆心角是()A:30度B: 60度C:150度D: 30度或150度3、已知圆内接正方形的边长为,该圆的内接正六边形的边长是__________.4、一个正方形与一个正三角形的边长都是4厘米,分别求出它们的内切圆与外接圆的周长。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导学提纲】【统编版】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导学提纲班级姓名一、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古巴比伦与《汉谟拉比法典》教学难点:《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及其影响二、教学设计【情景导入】【自主学习】(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两河:指西亚的与。
2.___________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意即“两河之间的地方”,大体上是以今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3.建国:约从年起,两河流域南部逐渐产生了一些小国。
(二)古巴比伦王国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 ____在位时,完成了____________的统一,建立起了统一、强大的______的国家。
(三)《汉谟拉比法典》1.《_________________》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社会。
3.社会等级:从法典中可知,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社会等级。
法典具有森严的___________性。
【重难点突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请回答:(1)《汉谟拉比法典》是哪一古代文明的文化遗产?(2)阅读上述法典条款,你认为《汉谟拉比法典》具有什么特征?三、课堂小结四、当堂训练1.(2020句丹二模)《人类简史》中写道:远古两河流域的知识分子与官僚精英将这部法典奉为经典,就算等到汉谟拉比骨已成灰,巴比伦帝国也烟消云散,这部法典还是由文士不断抄写流传。
这部法典是()A.《汉谟拉比法典》B.《人权宣言》C.《拿破仑法典》D.《权利法案》2.1903年,法国考古队发现了一黑色玄武岩圆柱(如右图),它的上面刻有用楔形文字写成的“前言”及法律条文。
这一重要遗产属于()A.古埃及B.古巴比伦C.古印度D.古代中国3.楔形文字与《汉谟拉比法典》两大文明成果均诞生于下列哪一地区?()4.(2019江苏南京)发祥于西亚地区的文明古国是()A.古代印度 B.古巴比伦王国 C.雅典城邦 D.古代埃及5.(2019广东深圳)《汉谟拉比法典》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襄阳一中高一年级导学提纲语文必修2 编写:郭皓婷审核:罗柳使用时间月第周姓名:考号:
第三单元第7课《孔雀东南飞》第 2学时(共三学时)
一、学习目标
1. 掌握文中的古今异义词类现象。
(重点)
2. 鉴赏男女主人公的形象,了解叙事诗通过对话揭示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
(难点)
二、学法指导
1. 圈画出文中的古今异义词语,比较其古义和今义的差别。
2. 反复诵读,勾画描写人物言行的语句,分析概括人物的性格。
三、知识链接
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技巧
塑造人物使用的表达方式主要是叙述和描写。
叙述的方式主要用来叙述故事情节,而人物、环境主要用描写的表达方式。
人物描写,分为直接描写(正面描写)和间接描写(侧面描写)两大类。
直接描写又分为肖像描写(也称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
细节描写:是作品中对人物的外貌、行动、心理、语言以及人物周围的各种环境和事物的特征所作的细腻而具体的描绘,使文学作品完整地描写人物的性格、事件发展和环境景物不可缺少的手段。
侧面描写,指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故又称间接描写。
侧面描写总是同正面描写相结合的,往往不需多着笔墨,即可收到显著的艺术效果。
根据人物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细节分析人物性格,判断人物的身份、地位的能力。
根据人物语言、行动、神态变化揣摩人物心理的能力。
这里说分析人物形象而不说分析人物性格的原因在于“形象”这个词的意义范围比“性格”这个词的意义范围广。
“形象”包括人物的性格特点、素质能力、人生态度、人生观念、修养品质等。
①分析人物性格品质不应该分析局部语言,而应从整体上来分析,即结合全文来分析局部语言。
如《儒林外史》严监生临死前因为燃着的两根灯草不能咽气的细节描写,如果单看局部我们可能认为他这个人过日子很仔细或很节俭,但结合全文才知道这个人极为吝啬,而且“吝啬”的后面还要加一“鬼”字。
②分析人物性格应多运用比较的方法。
性格不同,言行举止就不同。
分析时我们可以设想:如果是另一种言行举止应该是什么样的性格。
比较中更显特性。
四、自测试题
1. 划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汝岂得自由:古(自作主张)今(不受约束)
可怜体无比:(可爱)(值得怜悯、同情)
却与小姑别:(退出来)(表转折的连词)
本自无教训:(教养)(训斥或从错误中得到认识)
处分适兄意:(处理)(对有错之人作出处罚决定)
叶叶相交通:(互相交叉重叠)(运输事业的总称)
多谢后世人: (多多劝告 ) (谢谢 )
感君区区怀: (情意真挚 ) (形容数量少或不重要)
虽与府吏要: (约)(需要)
2. 刘兰芝形象有哪些动人之处?她有什么性格特点?在文中依次画出与之相关的段落语句,加以赏析概括。
——勤劳能干,多才多艺,知书识礼
——坚强、持重、自尊,善良
——不卑不亢、富有教养
——外柔内刚,不为威迫所屈,不为荣华所动
——对焦仲卿温柔体贴,深情专一
——果断忠贞,敢于为爱情反抗封建礼教甚至于牺牲生命
3. 有人认为焦仲卿性格软弱,你同意吗?
——忠于爱情但不敢直接抗争,只是懦弱拘谨,消极反抗,忍辱负重;
——善良孝顺,但为了爱情最后也走上了叛逆的道路。
4. 问题记录
五、当堂检测
1.第○9段写兰芝临别严妆,从头到脚,运用了铺陈排比的手法,既突出了她的美丽容貌,又表现了她沉着冷静、
镇定自若的性格,为下文兰芝拒婚和殉情作铺垫。
第○21段铺叙太守家迎娶刘兰芝的热闹隆重的场面,从侧面衬托了刘兰芝的美丽与才华,以及不慕富贵的节操,让读者为兰芝鸣不平。
六、日清反思
七、知识清单
1. 掌握文中古今异义词语。
2. 欣赏汉乐府名作《上邪》。
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这首诗属于汉代乐府民歌中的《鼓吹曲辞》,是一位心直口快的北方姑娘向其倾心相爱的男子表述爱情,由于这位姑娘表爱的方式特别出奇,表爱的誓词特别热烈,致使千载之下,这位姑娘的神情声口仍能活脱脱地从纸上传达出来。
首句“上邪”是指天为誓,可以想见她神情庄重,有异常重要的话要说。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相知”就是相爱。
“长命无绝衰”是说两人的命运永生永世连结在一起,两人的爱情永生永世不会衰退。
前一句是表白爱情的态度,后一句是进一层表白爱情的坚贞。
爱情,只有与坚贞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是无比纯洁美好的。
姑娘当然懂得这一点,因此她要进一步表明心迹。
不过,她不愿再从正面直说,而是通过出人意料的逆向想象,从反面设誓。
她先举出了五件非常之事作为设誓的前提:“山无陵,江水为竭”,是说世上最永久的存在物发生了巨变;“冬雷震震,夏雨雪”,是说自然界最永恒的规律发生了怪变;“天地合”
是说整个宇宙发生了毁灭性的灾变,然后吐出了“乃敢与君绝”五个字。
由于这五个字有五件非常之事作为支撑点,因此字字千钧,不同凡响;又由于设誓的前提没有一个会出现,因此“乃敢与君绝”的结果也就无从说起了。
另外,从反面设誓,不仅大大加强了誓词的分量,而且人物的内心世界也揭示得更为深刻了。
姑娘设誓,原本是为了强化“长命无绝衰”之意,而设誓的结果,却使人们看到,原来姑娘对五件非常之事的选择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
在正常情况下,山陵是坚定不移的,江水是源远流长的,冬雪夏雷是合情合理的,高天厚地是永存不变的。
这一切,都可以用来象征爱情的品格,都可以代表她对爱情的看法。
姑娘的精神世界之丰富及爱情观之美好,不难窥见。
由相反相成所造成的强烈的艺术效果,使姑娘的形象显得极为可敬。
另外,全诗多以短语出之,一句一顿,亦与少女吐露爱情时感情动荡、心潮起伏的声口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