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主义与民族政策论文 《论中国各民族团结现状》
民族理论与政策知识论文范文
民族理论与政策知识论文范文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我国的愿望,因此研究民族理论与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民族理论与政策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民族理论与政策论文篇一:《浅谈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教学改革》摘要: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在研究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它揭示了民族发展的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民族理论的纲领和方法。
在学习民族理和与民族政策课程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创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注视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和合理性,培养学生们具有初步形成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念。
本文结合少数民族地区教学工作,略谈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的教学内容创新问题。
关键词: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教学创新中国共产党自产生以来就很重视民族的问题,依据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制定了许多合理的民族政策,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平等团结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随着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了解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掌握党的民族政策,是每个学生的必须掌握的知识。
因此,在关于民族问题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增强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教学的时效性和创新性。
1 课程目标上,老师要做到知识性和民族性的统一我国民族自古以来就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
学生们在掌握了我国民族的基本情况后,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让学生科学的认识我国民族与民族问题的根源,使同学们树立各民族相互依靠,谁也离不开谁的观念,逐步形成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与世界观,让学生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培养学生们的民族意识。
培养他们热爱少数民族,热爱中华民族,使学生们形成促进各民族的进步和团结,维护祖国和平统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贡献的正确民族意识。
作为党培养的优秀知识青年,我们应当处理好这些关系。
让学生们成为共产党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拥护者和执行者。
形势与政策--民族团结
论名族团结,和谐发展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所追求的目标。
社会主义社会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团结为核心的,是以社会主义制度和祖国统一为基础的。
作为中国民族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族团结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社会的稳定;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经济的发展;没有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
加强民族团结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国策,是符合全国广大人民群众情感和意愿的大举。
面对总体稳定、局部动荡的世界政治格局和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对民族团结重要性的认识。
当前,我国正处于大发展时期,社会和谐是促进祖国发展新跨越的根本保障。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团结是前提。
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实现稳定繁荣的重要任务。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国家,社会的和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民族间的团结,用社会和谐的内涵去理解民族团结,可以启发我们对民族团结的新认识。
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看,“社会和谐”体现了一个国家发展的价值取向,体现了一个国家发展的“软实力”。
和谐包括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民族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民族关系是最基本的经济关系。
社会和谐的一个基本要素就是经济上的相互协作,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进程中,中国形成了民族的多样性,各民族和谐相处团结合作,共同缔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但由于自然和社会历史条件的局限,东、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
这些多样性和差异性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固然影响了各民族的共同发展,但只要统筹得当、协调有方,又可以在互动互补中成为和谐发展的动力。
近年来,政府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强化了区域间的经济协作和合作,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
我们应在现有的基础上,从各个方位、各个层面上来推动东、西的经济合作,在更大的舞台上发挥本民族、本国家的特色和优势,实现更宽领域、更高层次的发展。
形势政策论文 民族团结
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共同繁荣发展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璀璨文化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党和国家始终坚持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坚持国家帮助、发达地区支援、民族地区自力更生相结合,使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发展,实现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进入了历史上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
60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民族地区处处呈现经济繁荣、政治安定、文化发展、社会和谐、民族团结的喜人景象。
经济实现历史性跨越,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民族地区社会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各族群众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60年来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蓬勃发展,各民族大团结日益巩固。
长期以来,党和政府一贯重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改革开放以来,群众性创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活动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三个离不开”思想和民族团结观念逐渐扎根千家万户。
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培养选拔工作扎实推进。
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日益壮大,结构不断改善,素质不断提高,一大批少数民族干部被选拔进县级以上各级领导班子,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具有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特殊性、国际性和重要性。
民族问题关系到国家的治与乱,民族问题处理不好,将打乱国家的经济、政治秩序,造成国家动荡不安;民族问题关系到社会的进与退,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能在矛盾、冲突、动荡和不安中进步;民族问题关系到人民的福与祸,民族问题处理得好,民族团结和睦,就会天下大定、国家大治、社会快速进步,人民安局乐业。
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把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列为我国五大关系之一。
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我们国家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政治基础,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之福,祖国分裂、民族冲突是各族人民之祸,加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
形势与政策论文—民族团结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形势与政策论文—民族团结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少数民族有1亿多人口,分布在全国各地,民族自治地方占国土面积的64%,西部和边疆绝大部分地区都是少数民族聚居区。
每一个民族都是祖国大家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每一个民族居住的区域都是祖国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各民族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始终紧密联系在一起。
国家统一是各族人民根本利益之所在,每个民族的生存发展、繁荣进步,首先取决于国家的命运,取决于国家的独立和富强。
保持国家的统一,维护领土的完整,实现人民的团结,离不开各民族的共同努力。
只有民族团结,人民才能幸福安宁;只有民族团结,祖国才能繁荣昌盛;只有民族团结,才能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业。
一、和谐是人类社会共同的理想追求古往今来,各种文明相互激荡,在历史的长河中奔腾不息;各种文明交相辉映,使世界绚丽多彩。
不同的文明各具特色、各成体系、各有地域,但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都追求相近的理想目标——向往实现社会的平等、安宁、和谐、和平。
(一)“和合”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在中国古代经典论述中,“和”指和睦、和平、和谐;“合”指结合、融合、合作。
“和合”并举,意为和谐、协调与合作。
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思想家就对“和合”思想进行了论述。
儒家创始人孔子把“和”视为做人处事的重要标准,提出“礼之用,和为贵”,认为礼的作用,和睦是最重要的。
他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命题,深刻阐述了“和”不必一定要“同”,而“同”者也可能“不和”,以及善待自己更要善待他人的道理;实际上,孔子最早提出了求同存异、和衷共济的思想。
在儒家看来,“同”并非“和”的先决条件,能在“不同”中求“和”才是最高的境界。
孟子也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就是说,要办成任何事情,最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合作。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相关论文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相关论文“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教育,培养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主要渠道和重要手段。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相关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相关论文篇一《“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教学探析》摘要:“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教育,培养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主要渠道和重要手段。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教学改革,在教学内容上要实施专题化教学,在教学方法上要运用案例教学法与讨论式互动教学法,要推动实践教学,提高该课的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存在问题;建议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10-110-0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是向各民族院校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和爱国观教育的一门课程,其宗旨是: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提高学生的民族理论素质和民族政策水平,为民族地区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存在的问题民族院校的办学宗旨就是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服务,为民族地区和国家的建设与发展培养优秀人才。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是对民族院校大学生进行系统、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及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弘扬和塑造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及思想品德的主渠道、主阵地。
加强民族院校大学生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育,对于巩固和发展民族关系,促进各族人民团结、平等、共同繁荣,具有重要作用。
但是,随着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和变化,这门课程的部分内容已显得日益陈旧、缺乏活力,改革、创新势在必行。
目前,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教学主要存在班级人数相对较多和教学理念滞后两大问题。
(一)在教师有限的前提下,班级人数相对较多以内蒙古民族大学为例,“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集中在第一学期上课,在这个学期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研室的教师要承担整个学校所有大一学生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
【议论文】关于民族团结的作文(12篇)
【议论文】关于民族团结的作文(12篇)民族团结是一个国家的社会稳定和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民族团结更是至关重要的。
民族团结不仅是各个民族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包容,更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追求共同目标、共同发展的表现。
如何加强民族团结,在我看来,有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民族教育。
各个民族的文化都是当地的宝贵财富,应当通过教育的方式向更多的人传达。
国家应当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投入,提高民族教育的质量,培养更多的优秀少数民族人才。
各个民族的语言文化应当保护和传承,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和传播,从而增强民族团结的力量。
加强宣传和交流。
通过宣传,让各个民族了解彼此的文化和习俗,消除误解和偏见,促进相互理解和交流。
国家应当加强各个民族地区的交流和互动,通过文艺、体育等活动加强各个民族之间的联系和友谊。
只有通过宣传和交流,才能增加人们对各民族的认同感,从而更加牢固地构筑民族团结的基础。
加强依法治国。
在国家的法律面前,所有的民族应当一视同仁,没有任何人应当因为自己的民族身份而受到歧视和压迫。
各级政府应当严格遵守宪法和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只有通过依法治国,才能保证民族团结的长久稳定。
加强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民族团结的基础。
国家应当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支持,提高当地的发展水平,改善民生条件,让各个民族都能够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
只有人民生活得更好,民族团结才能够更加牢固,国家才能够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
民族团结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柱,各级政府和全国各族人民都应当高度重视。
只有通过加强民族教育、宣传交流、依法治国和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才能够真正实现各民族和谐共处,实现国家的长久发展和繁荣。
民族团结方面存在问题范文六篇
民族团结方面存在问题范文六篇民族团结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民族团结方面,我们不可否认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影响到我们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下面是其中六个重要问题的分析。
首先,存在民族间的种族歧视和偏见。
在一些地方,由于历史、文化和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民众对其他民族持有偏见和歧视态度。
这种偏见和歧视会导致社会矛盾的加剧,不利于民族团结的建立。
其次,存在民族宗教冲突。
在一些多民族多宗教的地区,由于宗教信仰和文化差异,民族之间可能发生冲突和对立。
这种冲突会破坏民族团结的基础,阻碍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第三,存在民族意识形态的冲突。
在一些地区,由于历史原因和意识形态的分歧,不同民族之间的观念和价值观存在差异。
这种差异可能导致民族之间的对立和争斗,不利于国家的整体发展和统一。
第四,存在资源分配不公平的问题。
在一些多民族的地区,资源的分配存在不公平现象,导致一些民族受到剥削和歧视。
这种不公平会引发民族间的矛盾和冲突,影响到国家的稳定和统一。
第五,存在信息沟通不畅的问题。
在一些多民族的地区,由于语言和文化差异,民族之间的沟通存在困难。
这种沟通障碍会导致误解和矛盾的产生,不利于民族团结和和谐的建立。
最后,存在教育不公平的问题。
在一些地区,由于历史和经济的原因,一些民族的教育资源较为匮乏。
这种不公平会导致民族之间的教育差距加大,进而影响到民族团结的建立。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在法律和政策层面上,加强对种族歧视和偏见的打击,确保每个公民的平等权利。
其次,加强民族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促进文化的多元发展和交流。
同时,加强教育的投入和改革,保证每个民族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此外,加强社会组织的建设,鼓励各民族之间的互助和合作,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最后,加强舆论引导和意识形态的统一,减少意识形态的冲突和对立。
只有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我们才能够建立和谐稳定的民族团结。
总之,民族团结是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但目前在民族团结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论文浅论中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pdf
浅论中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摘要: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
在中国历史、中国革命的经验告诉我们:各民族的命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
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对于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来说,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
国家统一,各民族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求发展是中国历史上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
而当今,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创建了各民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的和谐社会,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关键词:国家统一、民族关系、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从遥远的古代起,中华各民族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衍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大地上,共同开拓了祖国广袤的疆域,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发展了祖国悠久灿烂的经济和文化。
近百年来,中国各民族人民又团结奋斗,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共同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各民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
并在此基础上创建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一、民族关系的内涵民族关系是指各民族之间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各方面的相互联系及其表现。
民族关系属于社会关系的范畴,它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之上,并接受社会政治制约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它本质上是涉及民族共同体的地位和待遇、民族的权利和利益,以及民族及其成员的民族意识和感情的社会关系。
民族关系作为社会现象和社会存在,收到所处环境和发展条件的影响、制约。
民族关系既是历史环境和条件的产物和积淀,也是现实条件和条件的一种折射和反映。
私有制社会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以压迫统治、剥削掠夺、歧视侮辱、强制同化为基本特征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
民族团结存在的问题范文(精选6篇)
民族团结存在的问题范文(精选6篇)篇一:民族团结存在的问题民族团结是指各个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和相互支持,是国家稳定和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
但是,在当前社会中,我们仍然面临着一些民族团结存在的问题。
首先,经济差距大。
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地理环境、发展不平衡等原因,不同的民族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经济差距。
这种经济不平等往往导致一些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众受到不公平的对待,这也极大地伤害了这些民族的团结和民族间的相互信任。
其次,文化冲突。
各民族之间的文明、语言、宗教、习俗、信仰等多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也容易引起文化冲突。
这些文化矛盾的激化使得民族之间的团结更加困难,尤其是在地域和区域间,文化差异更加明显。
第三,传统生活方式的改变。
一些原始民族和少数民族的传统生活及生产方式可能与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有些冲突,这也不可避免地导致一些不满和关系的紧张。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同民族之间的生活、思想、技术等的差异也不断增大,同时在文化传统的融合和交流方面还存在障碍。
第四,民族政策的不力。
一些地方虽然推出了一些专门的民族政策,但在实际中却没有得到充分实施,导致民族之间的不平等合理化进行了激化。
这样的做法不仅严重伤害了民族团结,而且也会加剧民族矛盾和分裂。
综上所述,在当前环境下,加强民族团结已经刻不容缓。
只有在坚持民族平等、促进民族互信的原则下,才能够进一步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建立团结友好的跨民族组织,推动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发展。
篇二:探析民族团结的问题中国是一个众多民族的大家庭,在实现最终的强大和成功之前,首先必须要解决大家庭之间的和谐和稳定的问题,即民族团结的问题。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困扰民族团结的种种问题也越来越凸显。
首先,经济落差。
作为各地区、各民族之间最基本的不平等,经济差距直接导致了各地区之间和民族之间的契而不舍的对抗,最终产生互相怀疑和矛盾。
边远地区、民族地区的民众往往受到不公平的对待,这也不利于团结和相互信任。
关于民族团结存在的问题
关于民族团结存在的问题
民族团结是指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尊重、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状态。
在我们国家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大国中,民族团结的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然而,现在却存在一些影响民族团结的问题。
首先,一些地方存在民族主义情绪。
这些人认为自己的民族比其他民族优越,甚至对其他民族抱有歧视和仇视的态度,这种态度容易引起民族冲突,严重损害了各民族的感情。
其次,一些地方存在“官民对立”现象。
在一些地方,某些官员对少数民族效仿历史上的帝王,一味索取财富和特权,不管民族整体利益,而少数民族群众则感到自己处于弱势地位,往往也表现出对大汉族的不满和抵触情绪。
最后,在某些地方,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不够重视。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保护和传承文化,不仅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而且也是维护民族团结的必要条件之一。
但是现实中,一些地方对本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不够重视,很多少数民族人士感到自己的文化受到了压抑和忽视,这对民族团结的影响不容忽视。
总之,民族团结是一项需要长期积累和维护的事业。
只有我们在各个方面加强管理和疏导,消除影响民族团结的问题,尊重各民族的文化和传统,才能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合作和团结,共建美好的新时代。
关于民族团结的文献资料
关于民族团结的文献资料
一、概述
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内相互协作、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状态。
在中国,民族团结十分重要,不仅是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之一,也是积极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二、重要性
民族团结在多民族国家尤为重要,因为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惯、宗教、思想观念等,如果民族之间无法和谐相处,会造成国家社会动荡、经济发展不稳定,威胁国家的统一和稳定,阻碍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尤为重要。
中国政府十分注重民族团结,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如加强民族区域自治、发展多语种教育、推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标准化等。
三、实践措施
为了促进民族团结,社会各界也积极发挥作用,采取了许多积
极的措施,如开展各种形式的民族文化活动、采取包容、宽容的态
度对待不同民族和文化的差异、推行跨民族婚姻、融合的文化教育等。
总之,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障,是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条件。
各族人民要共同努力,发扬团结友爱、和平互助的优良传统,共同创造美好和谐的社会。
【议论文】关于民族团结的作文(12篇)
【议论文】关于民族团结的作文(12篇)民族团结是指各个民族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相互团结、和谐共处的一种状态。
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民族团结是国家的根本稳定因素,对于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并分析民族团结的优势和挑战。
民族团结对于国家的稳定与繁荣至关重要。
不同民族之间的和谐相处有助于国家的社会稳定,减少民族矛盾与冲突。
一个团结的国家能够更好地集中力量实现国家的统一,促进全民族的共同发展。
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将带来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流,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民族团结能够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
民族团结能够促进各个民族共同进步,形成人口红利,推动国家的经济发展。
不同民族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有助于促进科技创新与经济合作,发挥各个民族的优势,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
民族团结也有助于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与科学技术水平。
民族团结也面临一些挑战。
不同民族之间存在着历史遗留的民族矛盾与文化差异,导致民族团结的难度较大。
一些极端主义思潮的影响,可能会破坏民族团结,加剧民族间的对立与冲突。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可能影响民族团结,导致民族之间的利益差距进一步扩大。
为了促进民族团结,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
加强民族交流与融合,推动各个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认同。
通过开展文化活动、举办民族节日等形式,增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了解与沟通。
加强教育工作,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与国家认同感。
通过开展多元化的教育,加强民族意识与国家意识的培养。
加强民族关系的法律保障,建立健全的民族政策与法律制度。
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加强对民族权益的保护与维护,消除民族间的不平等现象。
民族团结是国家的基本稳定因素,对于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促进民族团结。
只有实现民族团结,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与发展。
民族团结论文
民族团结论文1. 前言作为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大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土中,不同的民族生活在同一个社会中,彼此相互依存和交流。
长期以来,中国政府一直注重民族团结建设,致力于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
本文将探讨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和中国政府在民族团结方面的努力。
2. 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在一个国家中,民族团结是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基础。
一个国家健康的民族关系可以创造一个和谐、稳定和繁荣的社会。
民族团结是指不同民族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和平共处的一种关系和状态。
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因为:2.1 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可以保持国家的统一,确保各个民族都能同心协力地建设和发展这个国家。
如果不同民族之间存在矛盾和冲突,那么国家就很难保持统一。
因此,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的保障。
2.2 促进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可以促进社会和谐。
当各个民族之间相互理解、尊重和支持,社会就会更加和谐,减少仇恨和冲突。
相反,当民族之间存在矛盾和冲突时,社会就会变得混乱和不安,对于国家和社会都是毒瘤。
2.3 创造稳定的政治环境民族团结可以在政治环境方面创造稳定。
当各个民族之间和睦相处时,政府可以更好地实施政策,推进民族关系和国家建设。
反之,当民族之间存在矛盾和冲突时,政治环境就会变得紧张和不稳定。
3. 中国政府在民族团结方面的努力中国政府一直强调民族团结,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措施,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民族团结建设的宗旨。
3.1 加强法制建设中国政府通过加强法制建设来保障各民族的利益和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为民族团结和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同时,加强法治建设也是保障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
3.2 推动民族文化交流民族文化交流可以增加各民族之间的了解和信任,从而增进民族团结。
中国政府在这方面采取了多种措施,如设立民族文化交流中心、组织民族艺术节等,不断加强各个民族之间的文化联系和交流。
3.3 健全民族团结机制中国政府建立了完善的民族团结机制,包括民族自治制度、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评选等。
民族理论论文(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学院班级姓名学号摘要:本文讲述了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必要性,还叙述了什么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怎样做才能更好的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以及举例说明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民族繁荣发展。
关键词: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精神正文: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在民资问题上的根本立场,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崇高目标。
坚持这一立场,实现这个目标,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也符合国家的最高利益。
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和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使命和光荣职责。
在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科学的把握时代特征和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要求,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作为我国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
党的十七大,站在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高度,对民族工作作出了重要部署,提出了更高要求。
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统领,推动民族工作新发展,开创民族工作新局面,必须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个主题。
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具体来讲,就是各民族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不断得到发展,自身素质都得到提高,并且各民族的特点和优点都得到充分的展现,共同走向民主、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共同享受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所取得成果。
因此,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它既包括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也包括汉族和其他地区的繁荣发展;既包括少数民族族体的繁荣发展,也包括整个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既包括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也包括少数民族的和民族地区社会事业的繁荣发展;及包括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也包括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既包括民族自身素质的提高,也包括民族自身特点和优点的充分展现。
民族理论与政策论文
民族理论与政策论文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民族问题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挑战之一。
对于一个多民族国家来说,民族理论与政策不仅是社会管理和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也是保障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和谐、推动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基础。
本文主要探讨民族理论与政策的基本概念、体系构建以及历史演变等问题。
一、民族理论的基本概念1、民族的概念民族是指具有相同文化、历史、语言、习俗、宗教以及社会习惯的人群。
民族的形成通常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如生产方式、自然环境、社会制度等。
民族既是一个历史和文化的概念,也是一个政治和法律的概念。
2、民族问题的概念民族问题是指由于历史、文化、语言、宗教、政治等多种原因所引起的民族间矛盾和冲突,包括民族分离、民族歧视、民族仇恨、民族武装冲突等。
民族问题严重影响着国家的政治稳定、社会安宁和经济发展。
二、民族理论与政策的体系构建民族理论与政策的体系构建主要包括理论研究和政策制定两个方面。
1、民族理论的体系构建民族理论是指对民族问题的研究和探讨,主要包括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政治学、哲学等学科。
民族理论的主要任务是探讨民族问题的本质、规律和发展趋势。
在理论研究方面,需要加强对民族认同、文化传承、多元共生和民族交往等方面的研究,同时要支持发展各种民族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教育、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
2、民族政策的体系构建民族政策是指针对民族问题制定的各种政策和措施,主要包括保护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交往、加强民族团结与和谐等。
在政策制定方面,需要注重政策创新和实践,积极推动民族改革与发展,加强民族自治和多元文化交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华民族的共同繁荣和进步。
三、民族理论与政策的历史演变自古以来,民族问题一直是各个国家和民族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在中国,民族理论与政策的历史演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1949年-1978年)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和民族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浅谈加强我国各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浅谈加强我国各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浅谈加强我国各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一、加快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打牢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的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贯通改革、发展、稳定,贯通经济、政治、文化,贯通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
在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没有各民族的大团结,就没有社会的和谐稳定。
在影响民族关系的各种因素中,经济是首要因素。
经济发展可以带来一连串的发展,经济落后就可以带来一连串的落后。
当前,影响民族关系的主要因素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相对落后,一些群众的生活还处在贫困状态。
2003年全国2800万贫困人口,少数民族没有解决温饱的有1300万;占全国的45%,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的8.4%,而少数民族没解决温饱的却占全国的45%。
①民族地区吃饭难、上学难、看病难以及毒品、艾兹病问题等等,都与贫困问题相联系。
有贫困就不可能有和谐,有贫困就不可能有稳定。
这些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解决,不但会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还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对此我们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认真加以解决,切实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摆到更加突出、更加重要、更加紧迫的位置上来。
加大感情投入、政策投入、人才投入、资金投入和科技投入。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基本出发点,在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中,加快每一个民族的自身发展,实现各民族和谐发展、共同繁荣。
从我们新疆来说,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发展,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进步是做好民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而现阶段的新疆民族工作问题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各民族群众迫切要求加快发展经济文化发展问题。
(一)解决新疆民族问题的主题是进一步加快少数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
新疆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尚未得到充分开发,经济和人民生活等方面的相对差距在扩大。
形势与政策关于民族问题论文
形势与政策众所周知,民族问题关系到“:关系到国家主权,关系到领土完整,关系到社会稳定,关系到边疆巩固,关系到经济发展,关系到国内各民族的团结。
民族问题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
社会的正常发展离不开安定的民族环境”。
对于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来说,民族问题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正是民族团结,才有了中国现在经济的高速发展。
然而,近些年来,就有那么一些好事者不断惹是生非,制造民族问题,破坏中国社会稳定。
年的西藏事件,让全世界的眼球都转到了这个东方大国的某个角落。
当看到藏人在那里打砸抢烧,看到他们鼓噪独立,看到西方媒体的不实的报道,以及错误百出的图片,除了满腔的愤怒,更多的是对达赖的鄙视。
年月新疆乌鲁木齐发生的打砸抢烧暴力事件是迄今为止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由境外遥控指挥、煽动,境内具体组织实施的有组织、有预谋的最为严重的暴力犯罪事件。
这些恶劣事件的发生不是偶然的。
中国除了有“藏独”、“疆独”,还有个“台独”。
三个具有国际极坏影响力的分裂势力严重威胁着中国的统一与人民的安宁。
其实远不止这些,我们的国家不仅面临棘手的分裂势力的挑战,还面临棘手的大片领海岛礁被多个邻国占领的局面。
作为当代大学生,对维护与促进民族的统一应该做些事儿了。
我们为那些制造事件的人感到悲哀,我们是不是该思考为什么同是中国人却做出连同胞小孩、妇女都残杀的事呢!其实,该怎么做,我想通过形式与政策课程的学习,大家都应该知道。
首先,我们应该有正确的民族观,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核心。
我们应该认识到国家的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
反对民族分裂,保持社会的安定,对于我们伟大祖国的日益强大和富裕以及各民族的繁荣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此外,我们应该尊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
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语言文字平等是民族平等的重要标志。
很奇妙,蒙语是世界上唯一的一种竖着写的文字。
而民族风俗习惯对个民族的发展进步有着重要的作用。
五篇与民族团结相关的议论文范文800字
五篇与民族团结相关的议论文范文800字还记得,上学以后,我学会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是中国人”慢慢又知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强大”。
接下来看一下五篇与民族团结相关的议论文范文800字。
与民族团结相关的议论文1短短几个字,就体现出:富强中国,民族中国,文化中国,和谐中国……的无限的愿望,这都是“梦”的包括。
在我的梦中,我生活在一个伟大、富强、公正、文明的中国,人人友善、互相尊重、彼此信任。
然而,梦想很丰满,现实却有些不一样。
现在的中国和我梦中的中国还不太一样,还有些差距。
社会上存在的一些现象令人痛心,值得人们反思。
比如,一些人一面抱怨“人心不古,世风日下”、“人情冷漠”,一方面又提醒家人“出门少管闲事”、“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一面抱怨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一面又对廉价仿冒趋之若鹜;一面抱怨公共秩序混乱,一面又随地吐痰、乱扔垃圾、逆行闯红灯等等。
这种相互矛盾、“双重标准”的心态,这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正是现实社会的写照。
实现中国梦,首先不能做旁观者。
旁观者的心态让我们忘记了自己也是生活在这个社会的公民,我们所站立的地方就是我们的中国,我们是什么样的,中国就是什么样的。
幸福不是从天而降的,然而“梦”也不会突然变成真实。
我们要靠这双手,脚和眼睛去创造,去关注身边有需要帮助的人和事。
有句谚语说:雷峰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就是告诉我们在现今社会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和关心,中国才会强大,才会富强。
中国有56个民族,这56个民族要随时的团结,友爱,中国才会有强大的力量要对抗外敌。
”人心齐,泰山移“中国政府非常注重各民族之间的大团结,以及让全民共同参与国家的建设和其他任何事物。
记得当年申奥之际,我申奥代表团曾向国际奥委会和全世界人民庄重承诺,如果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办,将会把奥运圣火带到世界海拔的珠穆朗玛峰,然而就在当年这一梦想实现了,中国也圆了当初自已许下的承诺,把奥运圣火传到了世界海拔的珠穆朗玛峰。
民族团结论文
民族团结论文民族团结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所追求的目标.社会主义社会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团结为核心的,是以社会主义制度和祖国统一为基础的.作为中国民族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含义:1、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上,长期存在着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制度.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对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造,从根本上废除了这一反动制度,开辟了民族平等团结的新纪元.此外,中国共产党和政府还运用行政和法律等手段禁止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歧视行为.2、维护促进民族团结.民族团结包括不同民族之间的团结,也包含着民族内部的团结.3、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繁荣发展.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步的必要前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大好山河,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密切关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56个民族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这一关系,团结一致,形成强大的合力,共同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4、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社会安定、国家昌盛和民族进步繁荣的必要条件.中国的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有着内在的联系.民族团结的原则要求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维护统一,反对一切破坏团结、分裂祖国的活动.古时候前秦,前赵,北魏,辽,金夏,金,元,清,我认为很多少数民族都作出了有利于中国的事情比如说北魏,它促进了民族融合,清朝的康乾盛世,是中华民族的人口突破3亿.但是有的少数民族也对汉人采取很不好的措施.比如蒙古人,后金的士兵让扬州变成一座死城.康乾盛世所属年代: 清代从康熙中叶起,清朝出现了相对繁荣的局面,到雍正、乾隆年间,清朝国力达于鼎盛.这段时期,其时间跨度130多年,是清朝统治的高峰,故中国部分历史学者将康、雍、乾时期称为"康乾盛世"."康乾盛世"最主要地表现在人口的增长上,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全国人口突破一亿,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突破三亿. 有人将此归结为清朝统治者勤政的结果;但是更主要的原因是明末引进的番薯、玉米等高产作物在全国推广的结果.在此期间,清朝统治者对外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中止了明末的西学东渐;对内大兴"文字狱".所以有人认为,正是"康乾盛世" 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使中国落后于西方,是不值得称颂的.一种观点认为,"康乾盛世"是骗人的,是中国部分历史学者无视历史、自欺欺人的说法.在康熙年间,对俄作战后签订的《尼布楚条约》就割让领土,如果是盛世却割让领土真是匪夷所思.无独有偶,同样处于"康乾盛世"的雍正年间,也签订了割让领土的《恰克图条约》.而且在康雍乾三个皇帝在位期间,他们做了什么?制造了一波又一波的文字狱惨案,康乾数次下江南奢靡游玩,自雍正起又耗尽民脂民膏修建圆明园.而同期的西方科技文化迅速发展,鸦片战争前夕,英国侵略者已是坚船利炮,而清朝军队却仍然沿用明朝的火炮,盛世到了这个地步,真是无耻之尤.康熙年间的平民思想家唐甄在他的著作《潜书》里提到:清兴五十年来,四海之内,日益困穷,农空、工空、市空、仕空.他亲眼看到山西妇女多无裤可穿,而"吴中之民多鬻子女于北方".而乾隆时期的英国使者马嘎尼来华期间,记载北京街头乞丐很多.许多百姓都是蓬头拓面,衣杉褴褛,因此他形容满清不过是一个泥足巨人,"中国人"正在逐步退化到"半野蛮人"时代(见马嘎尼的中国行记).在几千年的历史沧桑中,我国各民族发展了休戚与共、相互依存的亲密关系,形成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维护祖国统一,始终是中华儿女的神圣职责.祖国统一是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前提.一个强大的国家,必然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一个强盛的民族,必然是一个统一的民族.四分五裂,断难成为世界一流强国;一盘散沙,绝无希望跻身世界先进民族行列.在中国历史上,凡是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时期,无一不是国家统一的时期.西汉文景之治、唐代贞观之治、清代康乾盛世,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的情况下出现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展现出宽广而美好的前景.祖国统一是各民族发展进步的重要保障.国家的统一,为各民族发展进步提供了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密切了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极大地推动了各民族的发展进步.新中国成立以来,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少数民族,经过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各民族经济文化联系更加紧密、交流更加频繁,相互学习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焕发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祖国统一是各民族幸福生活的不竭源泉.祖国是各民族安身立命之所在,是各民族共同生活的家园.祖国好比母亲,为各民族提供衣食之需,使他们免受冻馁之苦;为各民族遮风挡雨,使他们免遭风刀霜剑的伤害.祖国统一是各民族之福,祖国分裂是各民族之祸.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国家的高度统一,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开始了崭新的生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使人民生活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巨大跨越,各族人民稳定地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的政治图谋,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制造民族分裂、危害祖国统一.海内外中华儿女紧密团结、共同奋斗,祖国完全统一就一定能够实现.在百度搜索我国民族政策现状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富有生命力和顽强不息奋斗不止的民族,五千年的磨难、五千年的磨砺,铸就了中华民族龙的精神.我们的民族之所以历尽了五千年的沧桑,现在依然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是因为我们是一个不畏惧一切困难,越是遭受苦难越是团结凝聚的民族,这是是我们中华之魂,是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原动力!在危机时刻,尤其是天灾面前,一个民族最能体现其民族的精神.面临危机,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其存在的价值就找到了一个最基本的衡量尺度,那就是人及其生命. 人和生命是任何一个社会的本源问题,原因很简单,正是因为有了人,就有了社会.对人及其生命的重视和尊重也就成了衡量这个社会的进步与否.当危机危及他人的生命的时候,你和我作出怎样的反应也就成为你和我存在的价值的最重要的尺度.没有了他人,你我的存在也就失去了意义. 四川大地震再次使中国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世界在关切中国,中国在感动整个世界.感动世界的不是地震本身,而是中国人在面临灾难时所显现的民族精神,是赈灾过程中不同的角色所写下的一个个有关人的故事.这些故事正在形成一个大写的"人"字,一个巨大无比的"人"字.正是这个"人"字,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核心. 按照北京大学著名教授张贷年的概括和总结,中华民族精神可以浓缩为八个字"厚德载物,自强不息".这是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也是中华民族精神之所在.正是靠着这八个字,使我们这个民族能够经历诸多灾难而能够依然顽强的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繁衍、发展壮大.在历史上,我们这个民族,曾经饱受苦难--但是无论这些苦难是源自天灾,还是源自人祸.不论是外敌入侵、自然灾害、疫病传播,中华民族都处之泰然,依靠上述八个字,挺过来了.中华民族是个宅心仁厚的民族,世界上不知道多少个国家的人民遇到大灾大难的时候得到过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无私的帮助,我们的帮助从来就不带任何条件,是真心实意地为国外受灾受难的人们送去中国人民的关心和祝福.正是因为如此,当我们遇到这样大的灾难的时候,世界上许多国家也同样深出了援助的手,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中国受灾的人民和受灾的地方,对此,我们的政府和我们的人民是满怀感激之情的.人在难处见真情,只有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才能见证出真正的朋友,烈火炼真金、也检验着国家间的情谊.这场大灾难中,有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这场大灾中,有多少无名的英雄;在这次大灾中,我们向一切以给人民谋利益为最高目标的好总理、向奋斗在抗灾第一线的解放军指战员致敬!向千千万万在这次地震灾难中的无名英雄致敬!向我们的无畏的灾区各族人民的不怕困难、积极互救、自救的群众致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各民族团结的
现状
学生姓名:
学号:
所在院系:
所在年级:
论文摘要: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更是有着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非常注重对民族关系的处理,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特征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互助和民族和谐。
关键词: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民族观、资产阶级、民族主义。
㈠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原则的形成和发展
平等的思想是近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产物。
古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由于社会地位差异而不能受到同等对待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到中世纪后期,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发展,随着商品交换的普遍化,逐渐的出现了平等的观念。
这种平等的观念代表人类对于自身权利的一种探索和追求。
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代表社会先进生产力的资本主义发展必然受到封建制度的阻碍和束缚。
新兴资产阶级为发展资本主义,保护他们的私有财产,改变自己政治上的无权地位,把矛头指向封建专制制度,指向封建王权。
新兴资产阶级和衰朽的封建势力的斗争,反映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就是民主对专制、“人权”对“王权”、“平等”观念对
封建特权思想意识的斗争。
“平等”成了资产阶级推翻封建制度和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口号。
卢梭认为,私有制和国家是导致不平等的社会根源,这一思想成为其“人民主权思想”的政治学说的重要内容;斯宾诺莎设想的民主制度国家就是“一切人都是平等的”;洛克反对君权神授说,提出“天赋人权”的政治主张,认为人天生是自由、平等的,保障生命与财产是人的基本权利。
在人类历史进程中,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和发展,平等观念被资产阶级引入民族国家的建立和民族关系的领域,成为一般平等关系的合理延伸。
民族平等的口号,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过程中,伴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进程与建立民族国家的历史任务直接相关,资本主义商品生产需要统一的国内市场。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民族国家因此实现民族统一与强大,保障每个公民的安全和利益的主体,从而成为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的必要条件。
资产阶级通过提出民族平等的政治口号发挥了舆论支持的独特作用,既强化了民族的认同,又把同一民族的成员聚集在自己的旗帜下,有利于民族国家的构建。
在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过程中,虽然各国资产阶级在世界市场上互相竞争和冲突,但由于他们共同的阶级利益,所以总是联合起来反对无产阶级。
鉴于在反对资产阶级斗争中各国无产阶级的分散行动遇到共同失败的教训,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各国无产阶级的联合行动,至少是各文明国家的联合行动,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应当以各民族的兄弟联盟来对抗各民族的无产阶级兄弟联
盟。
并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可见,马克思和恩格斯讲的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无产阶级的国际团结、联合、合作。
马克思主义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点。
第一,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思想基于其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和观点,承认各民族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和进
步过程中的历史任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古往今来每
个民族都在某些地方优于其他民族。
这就是说,任何一
个民族都有优越与其他民族的地方,这是民族平等的思
想的基础。
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历史也充分证明:每
个民族都是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的,其存在与
发展都有客观和理性和历史必然性。
多民族共存,实际
上是文化多样性的具体表现,作人类“社会生态”的体
现,每个民族都应该得到尊重,每个民族不论大小,他
们自己的优点为人类的整体进步提供了重要文化资源,
都是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他们都以
自己的方式,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贡献。
从这个
意义上讲,各民族的地位是平等的。
第二,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规律决定了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是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
人类的发展是由低
级向高级的过度,社会经济的发展是由自给自足的分散
的小农经济逐步走向社会化大生产的过程。
民族之间的
联系和交往,也是有封闭的状态逐步走向繁荣交往,走
向合作以至国际化。
在平等的前提下,团结合作,共同
走向繁荣,是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和
必然趋势。
第三,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是与无产阶级的革命目标完全一致的。
无产阶级从全人类的根本利益出
发,坚决反对人对人,民族对民族的剥削和压迫,认为
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自己。
无产阶级只有坚持
各民族在平等基础上的兄弟般的团结,无产阶级自己才
能获得完全的自由和充分的发展。
因此,坚持各民族平
等、团结和共同繁荣,是由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决定的,
是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体现。
第四,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共同事业中,促使各民族共同繁荣是解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
社会主义
时期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时期,各民族共同繁荣是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发展的客观规律。
现阶段我国的民族
问题,比较集中的表现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迫切要求
加快经济文化发展上。
只有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共同事业
中,逐渐消除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发展上的巨大差距,
实现民族共同繁荣,才是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
族问题的根本途径。
㈡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原则的内容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思想在批判的继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赋予了民族平等彻底的革命性内容,成为人类平等思想史上的一个新阶段。
归纳起来,马克思民族平等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第一,各民族都是平等的地位。
由于历史的原因,各民族有人口多少、地域大小、社会发展程度高低的差别,但绝没
有优劣、高低、贵贱的区分。
正如斯大林所指出的:“每
一个民族不论其大小,都有他自己本质上的特点,都有
只属于该民族而为其它民族所没有的特殊性,这些特点
便是每个民族对世界文化共同宝库的贡献,补充了它,
丰富了它。
在这个意义上说:”一切民族不论其大小,
都处于同等地位,每个民族都是和其他任何民族同样重
要的。
”
第二,各民族都享有平等的权利。
民族权利平等,包括政治权利平等和社会生活平等等方面。
无产阶级不仅反对任何
民族享有任何权利,同时要帮助少数民族实现自己的权
利。
列宁说:“我们要求国内各民族绝对平等,并无条
件的保护一切少数民族的权利”。
“要求各民族一律平
等,反对有利于一个或几个名族的任何特权。
”
第三,各民族都应该平等的旅行相同的义务。
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
宪法规定,我国公民都有维
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大团结的义务。
第四,无产阶级民族平等的实质内容是消灭阶级。
民族压迫和剥削根源于阶级压迫和剥削,阶级消灭了,也就从根本
上消灭了产生民族压迫剥削和不平等的根源。
恩格斯指
出:“无产阶级平等要求的实际内容是消灭阶级的要求。
任何超出这个范围的平等要求,都必然要流于荒谬。
”
列宁也指出:“要求平等的真正意义只能是要求消灭阶
级。
”因此,马克思主义把民族平等的真正实现,寄托
于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马克思主义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主张各民族的真诚团结。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生产力的社会化和经济活动的日趋国际化,由于封建割据和民族壁垒的清除,客观上为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国际团结提供了条件,而各民族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以及多民族国家内各族人民共同利益的一致性,决定了各民族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必须实行团结。
马克思主义团结具有丰富的内容。
民族平等、团结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互为条件,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民族平等是加强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础和前提,没有民族之间的平等,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团结,也就不可能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而民族团结则是实现民族平等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础保证,也是民族平等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共同繁荣的途径;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促进民族平等和加强民族团结的目的和物质基础。
三者有机的构成了完整的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
总而言之,马克思主义思想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远远地超出了人们
的想象,故而时刻坚信马克思主义,拥护马克思主义是中国近代乃至以后的一项最最基本的行为准则,所以说坚定不移的走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道路,将会为人类带来无尽的和平与和谐。
参考文献:
①《斯大林民族问题》,民族出版社1900年4月版,第436页
②《列宁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100页。
③《列宁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23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