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中二班活动案例我们身边的科学
中班的活动设计教案我们身边的科学
中班的活动设计教案我们身边的科学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对身边的科学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探索的能力。
3. 帮助幼儿了解简单的科学现象和科学原理。
4.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二、活动准备1. 教学材料:图片、实物、实验器材等。
2. 教学环境:安静、整洁、安全的学习氛围。
3. 教学辅助工具:多媒体设备、白板等。
三、活动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发幼儿对身边科学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探究: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和探索身边的科学现象,如水的沸腾、植物的生长等。
3. 实验:组织幼儿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让幼儿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如火山爆发、彩虹糖等。
4. 分享:让幼儿分享自己的探究成果和实验心得,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活动拓展1. 家园共育: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探究活动,共同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
2. 环境创设:在幼儿园环境中布置科学角,提供丰富的科学探究材料。
3. 科学主题活动:定期举办科学主题活动,如科学运动会、科学知识竞赛等。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兴趣。
2. 评估幼儿在探究、实验和分享环节的表现。
3. 搜集家长和同事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4. 定期对幼儿的科学素养进行评估,监测学习成果。
六、活动一:水的魔法1. 活动目标:让幼儿认识水的基本性质。
培养幼儿观察水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2. 活动准备:透明容器、水、色素、冰块、热水。
湿巾、抹布用于清洁。
3. 活动过程:导入:通过展示水的图片,询问幼儿对水的认识。
探究:向幼儿展示水加入色素后的变化,以及水在冰块和热水中的不同状态。
实验:让幼儿亲手将色素加入水中观察变化,感受水温变化对水的影响。
分享:让幼儿讨论他们在实验中的观察和感受。
七、活动二:空气的力量1. 活动目标:帮助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和力量。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2. 活动准备:气球、小塑料杯、吸管、风扇。
绳子、胶带用于固定。
中班科学教案:我们身边的科学
中班科学教案:我们身边的科学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认识到我们身边有很多的科学现象,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交流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欲望。
二、教学内容:1. 第五章:空气的力量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空气的存在和空气的力量,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学难点:让幼儿通过实验感受到空气的力量。
2. 第六章:水的神奇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水的性质和水的变化,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学难点:让幼儿通过实验感受到水的神奇。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幼儿通过观察身边的现象,发现科学的奥秘。
2. 实验法: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
3. 讨论法:让幼儿通过交流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四、教学准备:1. 教具:空气实验器材、水实验器材、观察记录表等。
2. 环境:安静、舒适、安全的学习环境。
五、教学步骤:1. 第五章:空气的力量(1) 引入: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幼儿了解空气的存在。
(2) 实验:让幼儿动手操作,体验空气的力量。
(3) 观察:让幼儿观察实验结果,引导幼儿思考。
(4) 总结: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发现。
2. 第六章:水的神奇(1) 引入: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幼儿了解水的性质。
(2) 实验:让幼儿动手操作,体验水的神奇。
(3) 观察:让幼儿观察实验结果,引导幼儿思考。
(4) 总结: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发现。
六、第七章:太阳的力量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太阳的重要性以及太阳对生活的影响,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学难点:让幼儿通过实验和观察感受到太阳的力量。
(1) 引入: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幼儿了解太阳的存在和作用。
(2) 实验:让幼儿动手操作,观察太阳光下的影子变化。
(3) 观察:让幼儿在户外观察太阳的位置和影子的变化,引导幼儿思考。
(4) 总结:让幼儿表达自己在实验和观察中的发现和感受。
2024年中班科学教案我们身边的科学
2024年中班科学教案我们身边的科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手册》第四章“我们身边的科学”,具体内容为“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学会用科学的眼光观察世界。
2.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并能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如磁铁、放大镜、小灯泡等)、PPT、教学视频等。
2. 学具:每组一套实验器材、画笔、纸张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实验器材,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实验器材有什么作用吗?”2. 理论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和教学视频,讲解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如磁铁吸铁、放大镜原理等。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观察、思考,并积极参与讨论。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并给予评价和指导。
5. 动手实验(15分钟)教师分组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我们身边的科学2. 内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磁铁吸铁、放大镜原理等实验结果与原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些现象。
2. 答案:根据学生观察和所学知识,合理解释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学生的参与度如何,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
中班科学教案我们身边的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案名称:我们身边的科学——水的三态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水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并能够区分。
2. 技能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好奇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水的三态及其特点。
难点:让幼儿通过实验观察,理解水的三态之间的转化。
四、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水、冰块、热水、杯子、温度计等。
2. 环境准备:安静、整洁的实验室环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和展示,引入水的三态概念。
2. 实验操作:a. 教师演示实验:将冰块放入杯子,观察冰块逐渐融化成水的过程。
b. 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将热水倒入杯子,观察水的状态变化。
c. 实验:将水放入冰箱冷冻,观察水变成冰的过程。
3. 观察与讨论:让幼儿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幼儿说出水的三态特点。
4. 总结与反思:教师带领幼儿总结实验结果,让幼儿理解水的三态之间的转化。
5. 拓展活动:让幼儿思考生活中水的三态变化,如雨、雪等。
6. 结束活动:通过歌曲或游戏,让幼儿放松身心,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活动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幼儿了解了水的三态及其特点。
在实验过程中,幼儿积极参与,动手操作,表现出强烈的兴趣。
在讨论环节,幼儿能够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达到了认知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
如在实验操作环节,部分幼儿对热水和冰块的温度变化不够敏感,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在拓展环节,幼儿对生活中水的三态变化的认识有限,需要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本次教学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预期目标,但在个别环节仍需改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注重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有趣。
六、教案名称:我们身边的科学——力的作用七、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幼儿园中班科学我们身边的科学教案带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我们身边的科学教案带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我们身边的科学》,具体内容包括:认识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科学现象,探索自然界的规律,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掌握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提高观察、思考能力。
2. 培养幼儿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表达的社交技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自然界中简单的科学规律,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重点:引导幼儿观察、思考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放大镜、磁铁、气球、纸张、小石子等。
学具:彩笔、画纸、小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教室内的植物,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些植物能生长得这么好?”引导幼儿思考植物生长与光、水、土壤等的关系。
2. 例题讲解(10分钟)(1)磁铁能吸引铁、镍等物质;(2)吹气球可以使气球变大,放开气球,气球会飞走;(3)纸张可以折成不同形状,增加其稳定性。
3. 随堂练习(10分钟)(1)用磁铁吸引小铁钉,观察磁铁的吸力;(2)吹气球,感受气球变大和飞走的现象;(3)用纸张折成不同形状,比较稳定性。
4. 小组讨论与分享(5分钟)六、板书设计1. 简单科学现象:磁铁吸铁、吹气球、纸张折叠2. 自然界规律:植物生长与光、水、土壤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家里的植物,记录它们生长的情况;(2)用磁铁找一找家里的铁制品;(3)用纸张折成自己喜欢的形状,并与家长分享。
2. 答案:(1)植物生长情况记录表;(2)找到的铁制品;(3)折纸作品及心得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科学知识。
在随堂练习环节,教师应加强巡回指导,关注每个幼儿的实践情况,提高教学效果。
中班科学领域《我们身边的科学》教案附反思
中班科学领域《我们身边的科学》教案附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我们身边的科学》,详细内容包括:1. 生活中的科学现象;2.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3. 科学实验:观察植物的生长。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2. 培养幼儿运用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3. 培养幼儿关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重点:让幼儿了解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实物(如种子、发芽的豆苗等);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2)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植物能生长?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结合实物,讲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2)教师示范如何进行观察,引导幼儿运用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分组观察植物,记录观察结果;(2)幼儿分享观察心得,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2)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幼儿思考生活中的其他科学现象。
六、板书设计1. 《我们身边的科学》2. 内容:(1)生活中的科学现象;(2)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3)植物的生长过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身边的一种植物的生长过程。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幼儿了解了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了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幼儿对观察方法的掌握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其他科学现象,如天气变化、动物行为等,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观察、思考、发现。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方式;4. 随堂练习的组织与指导;5. 板书设计的清晰与逻辑性;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践性;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我们身边的科学》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我们身边的科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我们身边的科学”。
通过本章学习,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知道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2. 培养幼儿观察、发现、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和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交流的学习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发现、探索科学现象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器材(放大镜、磁铁、气球等)、PPT、教学挂图。
学具:记录本、画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如磁铁吸铁、放大镜观察物体等。
引导幼儿观察、讨论这些现象,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
2. 新课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PPT和教学挂图,讲解本章内容,引导幼儿认识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讲解过程中,结合实例,让幼儿亲身感受科学的魅力。
3.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出示例题,如“为什么磁铁能吸铁?”引导幼儿思考、讨论,共同寻找答案。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给出几个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让幼儿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幼儿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科学现象,激发他们继续探索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1. 《我们身边的科学》2. 内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观察力、思考能力合作、分享、交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至少3个。
2. 答案示例:现象1:树叶为什么会变色?答案:因为叶绿素在秋天会分解,使树叶颜色改变。
现象2:为什么水会结冰?答案:因为温度降低,水分子运动减慢,逐渐凝固成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让幼儿了解了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中班科学领域《我们身边的科学》优质教案附反思
中班科学领域《我们身边的科学》优质教案附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三单元《我们身边的科学》,具体内容包括:1. 章节一:认识自然界(第3节:我们身边的事物)2. 章节二:生活中的科学(第1节:有趣的影子)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观察、发现并描述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
2.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表达等社会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影子是由光照射产生的现象。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发现、描述生活中科学现象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白布、影子卡片、实物(如玩具、水果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组织幼儿在教室内观察不同物体的影子。
(2)引导幼儿用手电筒照射实物,观察影子的变化。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展示影子卡片,讲解影子的形成原理。
(2)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影子与实物之间的关系。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实物,用光照射,观察并描述影子的变化。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理解影子是由光照射产生的现象。
4. 影子画创作(10分钟)(1)教师分发画纸、彩笔等材料,引导幼儿创作影子画。
(2)幼儿在画纸上描绘影子的轮廓,并用水彩笔上色。
5. 分享与展示(5分钟)(1)组织幼儿将自己的影子画展示给大家。
(2)引导幼儿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感受和发现。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我们身边的科学——有趣的影子》2. 内容:(1)影子是由光照射产生的现象。
(2)影子与实物之间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家中不同时间段的光影变化。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充分观察、体验了影子现象,提高了他们对科学现象的认知和探究能力。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我们身边的科学》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我们身边的科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包括认识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科学现象,如光的反射、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水的流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掌握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提高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精神。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互助的品质,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的反射、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等科学现象的理解。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镜子、小鼓、小棍、水、容器、图片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镜子、小鼓等物品,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这些物品的特点和用途。
2. 例题讲解(1)光的反射:教师用镜子反射光,让幼儿观察光线的传播。
(2)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师敲击小鼓,让幼儿听到声音,并解释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3)水的流动:教师将水倒入不同形状的容器中,让幼儿观察水的流动。
3. 随堂练习(1)幼儿分组,每组选一个科学现象进行观察和讨论。
(2)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观察结果。
4. 小结六、板书设计1. 光的反射:光线传播2.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振动3. 水的流动:形状、重力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庭中的科学现象,画出来并简单描述。
2. 答案示例:(1)镜子:反射光线,照出人的样子。
(2)音响:发出声音,传递信息。
(3)水龙头:水流出来,可以洗手、洗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开展家庭科学小实验,让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探索更多科学现象。
(2)组织科学主题亲子活动,提高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增进亲子关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方式4. 随堂练习的组织与实施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践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有效性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光的反射、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等科学现象的理解。
2024年中班科学领域《我们身边的科学》教案附反思
2024年中班科学领域《我们身边的科学》教案附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我们身边的科学》,具体内容包括:认识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科学现象,了解科学在我们身边的作用,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并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科学现象,如影子、静电、浮力等。
2. 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发现并描述身边的科学现象。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并掌握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科学现象。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幻灯片、实验器材(影子、静电、浮力实验材料等)学具:记录表、画笔、彩泥等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幻灯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身边常见的科学现象,如太阳下的影子、摩擦产生的静电等。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以影子为例,讲解影子的形成原理,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发现影子与光的关系。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光源下影子的变化,记录在记录表上,并用画笔、彩泥进行创作。
4. 小结与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幼儿意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培养他们善于观察、思考的习惯。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我们身边的科学》2. 板书内容:科学现象:影子、静电、浮力等科学原理:光的传播、电荷、密度等实践活动:观察、实验、记录、创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身边的科学现象,记录并分享。
答案示例:我发现晚上灯光下的影子比白天太阳下的影子更长。
2. 作业要求:家长协助幼儿完成,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科学现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身边的科学现象,培养了对科学的兴趣。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家庭、学校中是否能够主动发现并探索科学现象,鼓励幼儿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不断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2024年中班科学领域《我们身边的科学》教案附反思
2024年中班科学领域《我们身边的科学》教案附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中班科学领域教材《我们身边的科学》的第二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简单物理原理以及自然界中的科学知识。
通过学习,使幼儿了解和认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观察并描述身边的科学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2. 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一些简单的物理原理,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索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和掌握简单的物理原理。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和描述科学现象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科普图片、实验器材(磁铁、小汽车、气球等)、多媒体设备。
学具:画笔、画纸、手工材料(彩泥、卡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
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科学现象,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以简单易懂的语言讲解物理原理,如磁铁的吸引与排斥、小汽车的运动原理等。
通过实验演示,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和理解物理原理。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科学现象,让幼儿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4. 课堂小结(5分钟)鼓励幼儿在课后继续观察身边的科学现象,并与家人分享。
六、板书设计1. 课程我们身边的科学2. 主要内容:科学现象:磁性、光的折射、水的浮力等物理原理:磁铁的吸引与排斥、小汽车的运动原理等自然界中的科学:风力、地球引力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描述生活中的一个科学现象,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作业示例:题目:为什么我们在水中感觉身体变轻?答案:因为水的浮力作用,使我们在水中受到的地球引力减小,从而感觉身体变轻。
2. 作业要求:字迹工整,描述清楚,不少于100字。
幼儿园中班科学我们身边的科学精品教案带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我们身边科学精品教案带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我们身边科学》,详细内容包括认识日常生活中简单科学现象,如光反射、声音传播、水表面张力等,通过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解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解和掌握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科学现象;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探索科学现象兴趣;3. 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光反射、声音传播等科学原理;重点:观察和体验日常生活中科学现象,培养科学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镜子、小鼓、小锤、气球、硬币、水、卡片等;2. 学具:记录表、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幼儿讨论:“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有趣科学现象?”引导幼儿分享自己观察和发现。
2. 例题讲解(10分钟)(1)光反射:用镜子演示光反射现象,让幼儿观察、体验;(2)声音传播:敲击小鼓,让幼儿听到声音,引导幼儿解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3)水表面张力:将硬币放在水面上,让幼儿观察硬币浮在水面上现象。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观察和记录科学现象。
六、板书设计1. 光反射:镜子、反光物体;2. 声音传播:小鼓、空气;3. 水表面张力:硬币、水面。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生活中科学现象;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幼儿观察和体验科学现象,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幼儿个别辅导,关注每个幼儿学习情况。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进行科学小实验,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2)鼓励幼儿在家庭中观察和发现科学现象,与家长分享,培养幼儿科学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我特别关注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我选择与幼儿生活紧密相关科学现象,如光反射、声音传播和水表面张力,这些内容既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又具有一定探索性和趣味性。
中班科学领域《我们身边的科学》教案附反思(1)
中班科学领域《我们身边的科学》教案附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我们身边的科学》,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常见的动植物、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科学现象、探索自然界的规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和掌握常见的动植物,知道它们的特点和分类。
2. 观察和体验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科学现象,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3. 初步认识自然界的规律,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和生态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自然界的规律,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认识常见的动植物,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科学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图片、实物、实验器材等。
学具:画笔、画纸、彩泥、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动植物图片,引导孩子观察、讨论,激发兴趣。
2. 例题讲解(15分钟)以“为什么树叶会变色?”为例,讲解科学道理,引导孩子观察树叶的变化。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孩子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分享观察和发现。
4. 实践活动(10分钟)组织孩子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如观察植物的生长、了解光和影的关系等。
六、板书设计1. 《我们身边的科学》2. 内容:常见动植物的认识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自然界规律的认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动植物,记录它们的特点和变化。
2. 答案:孩子们可以根据观察到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孩子们了解了身边的科学。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孩子的学习情况,鼓励他们积极发言和思考。
2. 拓展延伸:组织孩子进行户外活动,如参观植物园、动物园,让他们在实际环境中感受科学的存在。
同时,鼓励孩子在家中开展科学小实验,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实操性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重点和难点解析:1. 常见动植物的认识: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物展示,引导孩子观察、描述、分类,掌握不同动植物的特点和习性。
中班科学教案:我们身边的科学
中班科学教案:我们身边的科学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能够观察和发现我们身边的科学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让幼儿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索科学。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节:认识水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水的性质和变化。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水的三态变化。
2. 第二节:空气的力量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实验,感受空气的力量。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空气的存在和作用。
3. 第三节:土壤的奥秘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土壤的性质和特点。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土壤的重要性。
4. 第四节:植物的生长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植物生长的需要。
5. 第五节:声音的产生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实验,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幼儿通过观察,发现身边的科学现象。
2. 实验法: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探索科学的奥秘。
3. 讨论法:让幼儿通过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和体验。
四、教学准备:1. 教具:水、空气、土壤、植物、声音产生装置等。
2. 材料:观察记录表、实验材料包等。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
2. 观察:让幼儿观察教具,发现科学现象。
3. 实验:让幼儿动手操作,探索科学的奥秘。
4. 讨论:让幼儿交流自己的发现和体验。
6. 作业:让幼儿填写观察记录表,巩固所学知识。
六、第四节:植物的生长(续)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植物生长的需要。
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幼儿关注植物的生长过程。
2. 观察:让幼儿观察植物,发现植物的生长变化。
3. 实验:让幼儿动手操作,进行植物种植实验。
4. 讨论:让幼儿交流自己的种植体验,分享植物生长的喜悦。
中班科学教案我们身边的科学
中班科学教案我们身边的科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我们身边的科学》,具体内容包括:身边的科学现象、生活中的科学小实验、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身边的科学现象,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通过生活中的科学小实验,提高幼儿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
3. 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界的欲望,培养幼儿关爱环境、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身边的科学现象,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感受科学的乐趣,提高他们的观察、思考、动手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放大镜、磁铁、气球等)。
2. 学具:记录本、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如吹气球、磁铁吸铁等,引发幼儿的好奇心。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吹气球、磁铁吸铁的科学原理,引导幼儿观察、思考。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并记录下来。
5. 探索自然界的奥秘(10分钟)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自然界中的科学现象,如树叶的形状、昆虫的爬行等。
6. 课后延伸(5分钟)邀请家长参与,让幼儿在家中与家长共同完成一个科学小实验。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我们身边的科学2. 板书内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科学小实验:吹气球、磁铁吸铁自然界中的奥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家中的一项科学现象。
2. 答案:如观察植物的生长、水沸腾等现象,并记录下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感受到了科学的乐趣,但在引导幼儿观察、思考方面还有待加强。
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科学小制作活动,让幼儿动手制作小发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同时,鼓励家长参与,共同探索科学的奥秘。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身边的科学现象,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
2.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感受科学的乐趣,提高他们的观察、思考、动手能力。
幼儿园中班科学我们身边的科学教案带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我们身边的科学教案带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我们身边的科学》,具体内容包括:认识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科学现象,探索自然界的规律,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掌握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科学现象,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2. 培养幼儿对自然界的规律有初步的认识,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团结协作、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提高他们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自然界中的规律,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幼儿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放大镜、磁铁、气球、水、杯子、纸巾等。
学具:记录本、画笔、彩泥、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如磁铁吸铁、放大镜观察物体等,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用气球演示静电现象,让幼儿了解摩擦产生的电荷。
(2)教师展示水倒进不同形状的杯子里,让幼儿观察水面的变化,引导他们了解液体形状与容器的关联。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分组讨论:让幼儿分成小组,讨论日常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科学现象。
(2)动手实验:每组选择一个实验,用教具和学具进行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六、板书设计1. 主题:我们身边的科学2. 板书内容:(1)科学现象:磁铁吸铁、放大镜观察、静电现象、液体形状与容器等。
(2)自然界规律:摩擦生电、液体形状与容器关系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或幼儿园里的科学现象,用画笔记录下来。
2. 答案:幼儿根据观察到的科学现象进行绘画,无需文字描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幼儿对科学现象充满好奇心,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部分幼儿动手能力较弱,需要加强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中继续观察和探索科学现象,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中班的活动设计教案我们身边的科学
中班的活动设计教案——我们身边的科学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对身边的科学现象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帮助幼儿了解简单的科学原理,培养科学思维。
二、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放大镜、小盆栽、水、杯子、纸张、彩笔等。
2. 环境准备:宽敞明亮的活动室,桌椅摆放整齐。
三、活动过程1. 导入:通过故事《小草的生长》,引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2. 观察实践:a. 带领幼儿观察小盆栽,提问:“小盆栽是怎么生长的?”b. 引导幼儿用放大镜观察小盆栽的叶子、茎等部位,发现其中的科学奥秘。
c. 进行简单的实验,如:浇水后观察小盆栽的变化,了解水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3. 讨论交流:a. 邀请幼儿分享观察到的现象和感受。
b. 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小盆栽需要喝水?水对小盆栽有什么作用?4. 创意环节:a. 发放纸张和彩笔,邀请幼儿发挥想象力,画出自己喜欢的植物。
b. 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植物有不同的颜色和形状?c. 展示幼儿作品,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
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了解到植物生长的基本需求,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锻炼了幼儿的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
五、活动延伸1. 家庭作业:邀请家长参与,让幼儿在家观察家长种植的植物,记录其生长过程。
2. 环境创设:在活动室设立“植物角”,让幼儿定期观察和照顾植物。
3. 跟进活动:组织幼儿参观植物园,深入了解各种植物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六、活动内容1. 科学小实验:浮力实验a. 让幼儿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水中浮沉的现象。
b. 引导幼儿探讨为什么有些物体能浮在水面上,有些则沉入水底。
c. 简单讲解浮力的原理,让幼儿初步了解阿基米德原理。
2. 生活应用:制作简易浮力船a. 发放材料(如:塑料瓶、彩纸、胶水等),引导幼儿制作属于自己的浮力船。
b. 在活动室设置水池,让幼儿测试自己制作的浮力船的性能。
c. 邀请幼儿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和发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二班活动案例《我们身边的科学》
一、活动背景:
随着时代的前进,现代科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
小朋友在生活中会发现许多科学。
为什么沙发有弹性?为什么轮子都是圆形?如果用方形或三角形做轮子会怎样?为什么有光的地方就会有影子呢?为什么影子有的时候长,有的时候短?当我们仔细观察和思考的时候,会发现我们身边有许多秘密,等着我们去发现、去探索、去了解。
在“我们身边的科学”这个课程活动中,我们希望通过以生活中常见的科学为话题,从生活中幼儿常接触和感兴趣的事物入手,可以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培养幼儿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活动目标:
1. 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感兴趣,能积极地参与探索活动,会用语言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
2. 通过尝试、感知和操作,积累一定的学习体验,形成有关概念。
3. 感受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培养独立性和创造性。
4. 在原故事和儿歌的基础上,想象并创编新的故事和儿歌。
5. 发展走、跑、蹲、跳的基本能力,增进想象力以及肢体创作的能力,促进动作的敏捷性。
6. 随音乐的变化,改变动作的速度、力度和难度。
7. 积极参与观察和探索活动,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找出相同的图案。
8. 正确使用多种手工工具和材料,运用画、贴、印、捏等方法进行美术活动,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三、区角环境的创设:
1.益智区:
1)幼儿比较并记录自己的发现,看看什么更有弹性。
2)幼儿尝试、比较让玩具动起来的不同方法并记录。
2.阅读区:
教师提供小汽车、树、花图片,让幼儿有表情地讲《蓝汽车》的故事。
3.表演区:
利用小动物的头饰,等东西,根据顾客需要的物品,玩小猴卖“”的游戏。
4.生活区:
提供大小不同的刷子,豆类、米、沙子等;咖啡色或黑色卡纸、白色绘画纸、黄色绘画纸、瓶盖子、笔、糨糊、剪刀。
5.美工区:
教师提供大大小小的牌形硬卡纸。
6.建构区:
利用大、中型积木和拼插片等材料搭建汽车等各式玩具,建一个开心科技园。
四、活动网络图:
最喜欢的玩具玩具动起来弹性我的好帮手轮子
会变的图形玩水游戏小猴卖“”颜色变变变好玩的泥奇妙的刷子通信工具
五、活动过程实录:
子活动一:最喜欢的玩具
活动目标:
1、了解周围人喜欢的玩具(包括大人小时侯喜欢玩什么),感知玩具的多样性。
2、活动中能积极大方地与人交往。
3、让幼儿对自制玩具产生浓厚的兴趣。
幼儿言行:
韦敏:“我的玩具叫‘奥特曼遥控赛车’,它跑的速度可快了,在玩的时候要注意遥控器一定要对着汽车前的天线,这样它可以传送电波,汽车就能启动了。
”
郭家君:我的玩具是只会说话的小猫,你说什么,它就会说什么,不信你试试!
讨论:你们知道大人小时侯玩什么玩具吗?
华正:我爸爸小时侯用木头做一把手枪,用木头销成一个陀螺。
大人小时侯玩的玩具都是自己做的。
张玮乐:大人小时侯会玩好多民间游戏,我妈妈说:捉迷藏、扔沙包。
教师回应:
小朋友对大人小时侯玩的玩具特感兴趣,他们一个劲地问我小时侯玩过哪些玩具,当知道老师玩的玩具也是通过自己动手做的,如:毽子、沙包、牛皮筋等,小朋友说:回去我也用一些材料做玩具,这就是本节课所要达到的目的——让幼儿学会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玩具,使自己玩有所乐。
子活动二:小猴卖“”
1、理解故事内容,能根据故事中各种动物的语言分析出它们所要的圆圈各表示什么。
2、对物体的形状感兴趣。
教师指导策略:
老师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了解各种小动物各自所需要的物品,让幼儿在游戏中知道故事情节,并能自己改编故事内容。
讨论:小猴看到“”后,为什么就知道它们所要的物品呢?
幼儿言行:
陆家铖:因为小猴问它们要什么,小鸭说它要学游泳,所以小猴给它一个游泳圈;小猫说要照着洗脸,小猴就给它一面镜子……
马一冰:因为小猴听它们说的话就知道它们想要的东西了。
讨论:除了用圆圈来表示自己所要买的东西,你们知道还可以用其他图形来表示自己所要买的东西吗?(如:)
教师回应:
让幼儿在区角中根据图形的不同来改编故事内容,同时让幼儿在表演中知道每个图形的用途,知道它们也是不可缺少的,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寻找各种图形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子活动三:轮子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感知轮子的特性和用途,。
2、了解周围世界中有各种轮子,对轮子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兴趣。
活动记录:
事先我制作了一张调查记录表“我看到的轮子”,要求幼儿用图示记录在表上,同时让他们寻找一些有关轮子的玩具,并与家长商量轮子的特性和用途,了解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轮子。
讨论:为什么轮子都是圆的?
徐健威:如果轮子不是圆的,就会出交通事故。
仇苏阳:只有圆的轮子才可以滚。
教师指导策略:
幼儿虽然能说出轮子的特性和用途,但是他们不知道轮子可以省力,于是我们开展了游戏活动——运物,用两种不同的方式让幼儿尝试、比较,理解轮子不仅可以省力,还可以省时。
子活动四:奇妙的刷子
活动目标:
1、积极收集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刷子,了解刷子的不同用途。
2、对生活中的小工具产生兴趣,体验工具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幼儿言行:
小朋友拿了各自带来的刷子进行尝试活动。
看:徐健威和邵鄢拿了长柄刷到卫生间去打扫卫生,周宸看见了也去帮忙;华正拿了衣服刷在“洗衣服”;马一冰拿着鞋刷在像模像样地刷皮鞋;这时,传来小朋友哈哈大笑地声音,我跑过去一看,原来蒋逸文小朋友用睫毛刷在化妆呢,只见她两只眼睛黑糊糊的,象只“熊猫”似的,可是她非常开心;有的小朋友拿着自己带来的刷子和同伴交流,不懂的他们也能问老师这些刷子的使用方法。
教师指导策略:
让幼儿在尝试过程中,知道了刷子的不同用途,掌握了各种刷子的使用方法,同时也体验到刷子给我们带来的便利。
子活动五:通信工具
活动目标:
1、了解通信工具的外型结构和用途,知道通信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2、让幼儿正确使用通信工具,并有礼貌地与人交往。
设计思路:
现在的科学技术发展迅猛,而通信工具也越来越多,小朋友的家里有电话、有手机、有电脑、有可视电话……可是幼儿对这么多的通信工具的用途并不了解。
针对幼儿关注的话题,我们预设了本次活动,激发幼儿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幼儿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教师反思:
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们与小朋友一起去收集资料,并进行讨论了解通信工具的种类、用途,知道电话有固定和移动两种;小灵通和手机的不同;可视电话和电话的不同;对讲机与手机的不同等等。
在整个活动中小朋友的积极性很高,小朋友的接触面比较广,而且信息也比较灵通,象周宸知道还可以用传真机来发送照片、信;华正知道可以上网运用语音与爸爸讲话。
通过本次活动小朋友对通信工具比较感兴趣,因为他们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自己身边的通信工具进行了一系列的活动,所以他们能积极投入到此活动中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教学反思:
在日常生活中,小朋友会问:老师,为什么轮子都是圆的?老师,为什么有月亮时就有星星,而没有月亮的时候,天上就没有星星?针对孩子们的提问,我们查找了一些资料,告诉他们。
我们让孩子找一些有关弹性的物体﹑电话的种类﹑刷子的种类等等。
王涵小朋友和妈妈一起收集了弹性物体:轮子﹑沙发﹑海绵﹑氨纶﹑球类﹑牛皮筋……
刘翼小朋友和妈妈收集了电话的种类:公用电话﹑移动电话﹑无绳电话﹑母子电话﹑小灵通﹑手机﹑遥控电话﹑卫星电话﹑对讲机﹑网通电话﹑网络电话﹑可视电话﹑传真机……
各种各样的刷子是由小朋友自己带来的,他们互相介绍自己的刷子,并能讲出刷子的用途以及给人类带来的方便,小朋友一边尝试,一边交流,在活动中得到锻炼,了解我们周围的科学,知道我们的工具是通过科学家和工人用他们的智慧来建造的,同时要求小朋友从小就要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并知道科学会给人类带来方便,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绚丽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