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还原反应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氧化还原反应发展史

氧化还原反应发展史

氧化还原反应发展史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中最基本的反应之一,也是化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本文将以氧化还原反应的发展史为主题,从古至今,梳理氧化还原反应的演变过程。

一、古代观念在古代,人们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还很有限。

古希腊的阿里斯多德认为,燃烧是由于物质中的“燃素”与空气中的“燃素”结合而产生的。

这种观念被称为“燃素说”,与现代的氧化还原理论有所不同,但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化学元素的发现17世纪至18世纪,一系列重要的化学元素被陆续发现,为氧化还原反应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当时的化学家发现,某些金属在与酸接触时会产生气体,这被认为是氧化还原反应的一种形式。

同时,人们还观察到了金属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进一步加深了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

三、氧化还原反应的定量研究19世纪,随着化学分析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氧化还原反应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

瑞典化学家贝采利乌斯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计量定律,奠定了化学定量分析的基础。

同时,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发现了电解现象,为电化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这些定量研究的成果,使氧化还原反应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四、电化学的诞生19世纪末,电化学的诞生极大地推动了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研究。

英国化学家法拉第提出了电解定律,解释了电解现象的本质。

他还提出了电化学双极电池的概念,这是氧化还原反应研究的重要工具。

同时,德国化学家纳塔莱斯发现了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过程,提出了电子转移的概念。

这些成果为后来的氧化还原反应理论奠定了基础。

五、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论发展20世纪初,随着量子力学的发展,人们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论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瑞士化学家马库斯提出了电子转移理论,解释了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的转移过程。

美国化学家哈里斯提出了氧化还原反应的酸碱理论,认为氧化剂是一种接受电子的物质,而还原剂是一种捐赠电子的物质。

这些理论的提出,进一步深化了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

对氯甲苯的氧化的研究[文献综述]

对氯甲苯的氧化的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对氯甲苯的氧化的研究一、前言部分对氯苯甲醛是重要的新型农药、医药、染料中间体。

在医药方面,对氯苯甲醛经缩合、与巯基丙酸环合反应可制得芬那露。

在农药方面,对氯苯甲醛用于合成除草剂麦敌散、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效唑和烯效唑等。

在染料方面,对氯苯甲醛用于合成酸性蓝7BF、酸性艳蓝6B等[1]。

国外生产对氯苯甲醛的围家主要是美国,在工艺技术开发上处于领先水平,已实现了工业化生产。

尽管我国对氯苯甲醛研究开发起步较晚,但在良好的市场前景和巨大利润的刺激下,近年来发展速度较快。

目前国内多家科研机构对其台成技术进行了大量研究,其中沈阳化工研究院、江苏石油化工学院、湘潭大学等单位研究水平处于领先地位。

如沈阳化工研究院和浙江兰溪农药厂联台开发的lOO t/a对氯苯甲醛工艺取得中试成功,产品收率达到88%,含量达到99%,已投入批量生产。

上海试剂一厂等多家单位正致力于对氯苯甲醛的生产。

目前,国内生产总量不足1000t,a,远远不能满足国内2 500 t/a以上的市场需求[2].二、主体部分1、生产现状尽管我国对氯苯甲醛研究开发起步较晚,在良好市场前景和巨大利润的刺激与推动下,加上目前国内高质量邻,对氯甲苯分离技术已经取得突破,可以提供高质量的对氯甲苯产品,为我国开发生产对氯苯甲醛提供了可靠的原料保证,所以近年来发展速度较快。

目前国内多家科研机构对其合成技术进行大量研究工作,其中沈阳化工研究院、江苏石油化工学院、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湘潭大学化学系等单位研究水平处于领先地位,并已经转让进行工业化生产。

我国对氯苯甲醛主要生产厂家有浙江兰溪农药厂、湖北洪湖化肥厂、上海试剂一厂、江苏丹阳化工厂、江苏太仓长江化工厂、东北第六制药厂、江苏泰州化工研究所助剂厂等,多为几十至200t 左右小规模装置,总生产能力约为1000t/a部分生产企业生产设备破旧、环境污染严重、规模太小、产品质量差,面临淘汰[3]。

(1) 我国目前部分生产企业规模小、环境污染严重、产品质量差、经济效益低,下不能满足下游产品发展对对氯苯甲醛的需求,有条件的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工艺路线建设500-1000t/a 规模的生产装置。

氧化还原反应的历史演变

氧化还原反应的历史演变

氧化还原反应的历史演变氧化还原反应(Redox Reaction)是化学反应中常见的一种类型,涉及物质的电荷转移过程。

本文将探讨氧化还原反应的历史演变,从早期的发现到现代对其的深入研究。

1. 早期研究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克鲁奥特斯(Thales)注意到几种物质受到火热且持续的时候会发生变化。

然而,在那个时候,氧化还原反应的机制还没有被完全理解。

17世纪,罗伯特·波义耳(Robert Boyle)开始研究物质的火化过程,并观察到氧气对于物质燃烧的必要性。

他提出了“氧化”(oxidation)一词,用于描述物质与氧气相互作用而发生改变的过程。

2. 原子论的发展到了18世纪,安托万-洛朗·德·拉瓦锡(Antoine-Laurent de Lavoisier)提出了著名的拉瓦锡反应定律,并将氧化还原反应与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观察联系在一起。

他将“还原”(reduction)一词引入化学领域,用于描述氧化反应中电子的转移。

同时期,约瑟夫·普鲁斯特(Joseph Louis Proust)提出了他的比例定律,即“化合物的质量总是由一定比例的元素组成”。

这为后来对氧化还原反应中物质的组成与化学计量提供了重要线索。

3. 电化学的贡献19世纪初,亚历山大·弗朗索瓦·奥古斯特·路易·德·布朗斯特德一个重要发现,他发现电解水溶液时,阳极上的氧气释放,并在阴极上生成氢气。

这一发现为后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提供了电子转移的证据。

随后,迈克尔·法拉第(Michael Faraday)进一步研究电解过程,并提出“电化学”(electrochemistry)的概念。

他的工作揭示了电流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起到的关键作用,并为后来电化学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 现代理论到了20世纪,由劳伦斯·布罗克提出的“电子转移”理论为解释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提供了框架。

氧化还原反应 文献综述

氧化还原反应 文献综述

氧化还原反应文献综述(化学学院2013级刘佳2013013063)一、资料来源1.资料来源:中国知网2.资料整理:通过搜索关键词“氧化还原反应”,我获得了10篇发表在各教育期刊上的相关优秀论文和教学设计。

二、已有的研究成果关于中学化学中有关氧化还原反应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新旧教材(以及不同版本教材)的综合比较◆同课异构研究◆微课在化学实践中的重要应用◆氧化还原概念和原理的科学理解◆高考中的重难点探查下面一一陈述这几大方面的研究成果。

1.关于新旧教材(以及不同版本教材)的综合比较研究郭琦2008年5月发表在江苏教育学院学报上的《浅谈人教版新旧教材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的设计与教学》中对新旧教材进行了详致合理的对比分析。

首先是,新旧课程标准的比较。

2004版教学大纲要求教师应根据高中化学的教学目的研究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教学特点和采用适宜的教学手段组织教学,以期能从知识、技能、能力、思想品德、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方面为学生今后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终身学习打好基础;新教材从三维目标维度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氧化还原方面主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在保证基础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可供选择的知识模块为学生学好化学打下良好基础。

其次是,教材编排的比较。

旧教材出现在第一册书中第一章第一节,以如何提高燃烧效率开头,以碳在氧气中生成二氧化碳为例引出;新教材出现在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以氧化铜和碳在高温条件反应为例,将概念置于化学实验之上,由实验现象探究原因有助于学生形成氧化还原反应完善的知识体系。

最后是,教学内容的比较。

从引人、正文、栏目设计三方面进行比较,新教材更具有知识的进阶性,不仅注重事实性知识,还包括技能性和观念性的东西,使学生更易于理解与接受。

总而言之,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注重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为教师培养创造性的学生发展留下余地,利于师生互动,把三维目标反映在教学主题和内容编排上,但在教学难度和知识扩展方面都还需改进。

综述 氧化还原稳态

综述 氧化还原稳态

综述氧化还原稳态
氧化还原稳态(Redox)
是指化学反应中,参与反应的物质中的氧化态及还原态保持不变的状态。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一种物质的氧化态增加,而另一种物质的还
原态增加,同时它们的氧化还原数之和保持不变。

如果一个反应过程
中各化学物质的氧化还原数之和不发生变化,则称该反应为氧化还原
反应,并称这些化学物质处于氧化还原稳态。

氧化还原稳态是许多化学和生物学系统中的关键因素。

许多生物
学过程和红外和电化学分析中经常使用氧化还原稳态的概念。

例如,
生物体通过氧化还原作用将化学能转换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同时,氧
化还原稳态也是生物体中许多代谢途径存在之基础,如葡萄糖酸循环、呼吸链反应等。

因此,在生物学研究中,氧化还原稳态的了解和运用
是至关重要的。

此外,氧化还原稳态也是许多化学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在化学分
析中,氧化还原稳态概念被广泛应用于分析有机和无机化合物的还原
能力和氧化能力。

例如,氧化还原反应也用于許多金屬和非金屬元素
之间進行測量。

同时,也可用作催化剂、防锈材料等众多方面。

总之,氧化还原稳态在许多化学和生物学系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准确理解这个概念的重要性,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生命过程、化学反应
和许多其他化学过程的本质。

氧化还原反应及应用论文

氧化还原反应及应用论文

氧化还原反应及应用论文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中最重要的一类反应之一。

它涉及化学物种之间的电子转移过程,包括氧化剂接受电子并减少的过程(称为氧化)以及还原剂失去电子并增加的过程(称为还原)。

由于氧化还原反应涉及电子的转移,它在多个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氧化还原反应在生物体内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在生物体内,氧化还原反应是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关键过程之一。

例如,呼吸过程中的氧化还原反应是细胞生成能量的主要途径。

在呼吸链中,电子从底物(如葡萄糖)向氧气转移,产生大量的高能分子。

此外,氧化还原反应还参与到细胞内许多其他重要的代谢过程中,如氧化脂肪酸、蛋白质合成等。

除了生物体内的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在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中也有重要应用。

许多污染物可以使用氧化剂进行氧化降解,从而减少其对环境的危害。

例如,臭氧作为一种强氧化剂,被广泛应用于空气和水处理中,用于降解有机物和杀灭微生物。

同样地,过氧化氢也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可以用于水中有机污染物的降解。

此外,氧化还原反应还可以用于处理重金属污染和土壤修复。

在工业领域中,氧化还原反应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电池中,氧化还原反应是转化化学能为电能的重要过程。

人们成功利用锂离子的氧化还原反应制造出了现代电池,如锂离子电池和锂硫电池。

这些电池以其高能量密度和长循环寿命而被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汽车和储能系统中。

另外,氧化还原反应也被用于制造金属和合金。

例如,冶金过程中的还原反应可用于将金属氧化物还原为金属。

在化学合成中,氧化还原反应是合成有机化合物的重要工具。

例如,醇的氧化反应可以将醇氧化为醛和酮。

这种氧化反应在合成酮和醛类化合物以及药物合成中非常常见。

此外,氧化还原反应还可以用于合成具有特殊功能的有机分子,如氧化剂可以在某些反应中用于引发特定的官能团化合物的氧化反应,从而改变其物化性质。

总之,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中重要的一类反应,它在生物体内、环境保护、工业和化学合成等多个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氧化还原反应 文献综述

氧化还原反应 文献综述

氧化还原反应文献综述(化学学院2013级刘佳2013013063)一、资料来源1.资料来源:中国知网2.资料整理:通过搜索关键词“氧化还原反应”,我获得了10篇发表在各教育期刊上的相关优秀论文和教学设计。

二、已有的研究成果关于中学化学中有关氧化还原反应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新旧教材(以及不同版本教材)的综合比较◆同课异构研究◆微课在化学实践中的重要应用◆氧化还原概念和原理的科学理解◆高考中的重难点探查下面一一陈述这几大方面的研究成果。

1.关于新旧教材(以及不同版本教材)的综合比较研究郭琦2008年5月发表在江苏教育学院学报上的《浅谈人教版新旧教材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的设计与教学》中对新旧教材进行了详致合理的对比分析.首先是,新旧课程标准的比较。

2004版教学大纲要求教师应根据高中化学的教学目的研究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教学特点和采用适宜的教学手段组织教学,以期能从知识、技能、能力、思想品德、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方面为学生今后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终身学习打好基础;新教材从三维目标维度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氧化还原方面主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在保证基础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可供选择的知识模块为学生学好化学打下良好基础.其次是,教材编排的比较。

旧教材出现在第一册书中第一章第一节,以如何提高燃烧效率开头,以碳在氧气中生成二氧化碳为例引出;新教材出现在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以氧化铜和碳在高温条件反应为例,将概念置于化学实验之上,由实验现象探究原因有助于学生形成氧化还原反应完善的知识体系。

最后是,教学内容的比较。

从引人、正文、栏目设计三方面进行比较,新教材更具有知识的进阶性,不仅注重事实性知识,还包括技能性和观念性的东西,使学生更易于理解与接受。

总而言之,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注重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为教师培养创造性的学生发展留下余地,利于师生互动,把三维目标反映在教学主题和内容编排上,但在教学难度和知识扩展方面都还需改进。

环境化学中氧化还原反应的研究

环境化学中氧化还原反应的研究

环境化学中氧化还原反应的研究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化学变化无时无刻不在发生,而氧化还原反应则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类。

这些反应不仅影响着大气、水体和土壤等环境要素的化学组成和性质,还对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人类的健康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氧化还原反应,简单来说,就是电子在不同物质之间转移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某些物质失去电子被氧化,而另一些物质得到电子被还原。

这种电子的转移导致了物质的化学性质和化合价的改变。

在大气环境中,氧化还原反应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例如,二氧化硫(SO₂)和氮氧化物(NOₓ)的氧化过程就是典型的氧化还原反应。

二氧化硫在大气中可以被氧气氧化为三氧化硫(SO₃),进而与水反应形成硫酸(H₂SO₄),这是酸雨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氮氧化物也能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氧化反应,形成硝酸(HNO₃)等有害物质。

水体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同样不可忽视。

在自然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是决定氧化还原电位的重要因素。

在富含氧气的表层水体中,氧化还原环境相对较强,有利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而在深层水体或缺氧的水域,还原条件占主导,可能会导致一些金属离子以低价态存在,如二价铁(Fe²⁺)和二价锰(Mn²⁺)。

此外,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如汞(Hg)和铬(Cr),它们的存在形态和毒性也受到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

例如,六价铬(Cr(VI))具有很强的毒性,但在适当的还原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毒性较低的三价铬(Cr(III))。

土壤作为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其中的氧化还原反应也十分丰富。

土壤中的微生物活动对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例如,在水田土壤中,由于长期处于水淹状态,氧气供应不足,微生物会进行厌氧呼吸,产生还原性物质,使得土壤处于还原状态。

这会影响土壤中养分的有效性和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氧化还原反应在环境治理方面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在废水处理中,常用的化学沉淀法和电解法都涉及到氧化还原反应。

通过向废水中添加合适的氧化剂或还原剂,可以使有害物质发生氧化或还原反应,从而转变为易于分离和去除的形态。

光电催化co2还原的文献综述

光电催化co2还原的文献综述

光电催化CO2还原的文献综述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寻找可持续、高效的能源转化和利用方式成为了当今的研究热点之一。

而二氧化碳(CO2)的大规模排放被认为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将C O2转化为有用的化学品和燃料具有重要的意义。

光电催化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C O2还原方法,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对近年来相关领域的文献进行综述,以便更好地了解光电催化C O2还原的研究进展。

二、基础原理2.1光电催化的定义光电催化是利用光能和电化学能相结合的技术,通过半导体电极表面的光生载流子,促使氧化还原反应的进行。

2.2光电催化C O2还原的原理光电催化CO2还原过程经历光吸收、载流子的生成与分离、反应中间体的产生与转化等步骤。

其中,半导体材料的选择、表面态密度的调控以及反应环境的控制对光电催化CO2还原的效率和选择性具有重要影响。

三、光电催化材料3.1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材料因其良好的光电催化性能,被广泛应用于C O2还原研究中。

例如,二氧化钛和三氧化二铁等。

3.2半导体材料近年来,半导体材料在光电催化C O2还原中的应用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例如,硫化镉、硫化锌等。

四、影响因素4.1光照条件光照强度、波长和光源的选择对光电催化C O2还原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4.2半导体材料的选择和修饰半导体材料的带隙能级和电子传输性能对光电催化CO2还原具有重要作用。

4.3反应条件调控反应温度、压力和气体组成的调控对光电催化CO2还原的效率和选择性有着显著影响。

五、C O2还原产物光电催化CO2还原产生的产物多种多样,其中包括甲烷、乙烯、甲醇等有机化合物,以及C O、H2等无机化合物。

六、研究进展与挑战光电催化CO2还原作为一种新兴的能源转化方式,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研究进展。

但同时也面临着反应效率低、产物选择性不高等挑战。

七、结论光电催化CO2还原作为一种可持续、高效的能源转化方式,对于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史

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史

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史
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中重要的一类反应,它涉及到电子的转移,被认为是现代化学的基础之一。

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公元前6世纪,希腊哲学家克里特斯(Thales of Miletus)首次提出了水是基本物质的概念,并将水看作一种物质。

他认为,水可以被转化为蒸汽、冰、或雨水,因此他可以将它们看作同一种物质的不同状态。

在17世纪,英国化学家R.Boyle确定了许多元素的存在,并开创了“物性不变定律”和“化合反应定量规律”等重要概念。

18世纪,法国化学家安托万·拉瓦锡(Antoine Lavoisier)发现氧气,证明了氧气在许多燃烧反应中的重要作用,并建立了氧化反应的概念。

他在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之间的电荷转移过程中引入了“氧化”和“还原”这两个术语。

19世纪早期,瑞典化学家雅各布·贝瑞(Jacob Berzelius)提出了原子量体系,并发现了多种新元素。

他的工作奠定了化学元素的数量和基本属性的现代分类体系。

20世纪初期,英国化学家弗雷德里克·塞特尔(Frederick Soddy)发现了放射性同位素,并认为放射性反应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

随着化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氧化还原反应学得到了高度发展,并被应用于生产、环境保护、生物学等诸多
领域。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1.前言在我国,多年来燃料政策是以煤为主,同时油也具备一定规模,而且,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和对环保的重视,燃油燃气锅炉数量迅速增加。

在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和中东等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目前使用的锅炉绝大部分是燃油燃气锅炉。

燃油燃气锅炉的炉膛温度在1400℃左右,其排烟污染物中氮氧化物占了很大的比例。

当前污染物排放造成环境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也是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保健康意识的增强,对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的控制要求日益严格。

新国标规定(GWPB3-1999),燃油锅炉烟气排放中,NOx含量不得超过400mg/m3。

但据了解,国内外很多电站、机组、锅炉都达不到标准。

降低NOx的对策可分为燃烧过程处理技术和烟气脱硝技术两大类。

前者是控制燃烧过程中的NOx生成,后者是对生成的NOx进行处理。

虽然前者降低NOx的效率最多只有50%,却是比较经济的方法。

由于工艺系统复杂和运行费用很高, 在环保标准还不是很严格的情况下, 烟气处理技术与燃烧过程处理技术相比还不具备竞争力, 所以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烧过程处理技术仍然会是工业应用中的主流。

由此可见,研究油燃烧过程中的低NOx控制技术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单项的低NOx控制技术有很多,包括低氧燃烧、空气分级、燃料分级、废气循环等,控制效果不尽相同,也各有优缺点。

有一种叫做新型低NOx燃烧器的技术,是将若干种单项技术进行组合应用于燃烧器所衍生的低NOx排放技术。

如此一来,各技术间的优势得到增强,劣势得到弥补,因而这种“综合性”技术具有广阔的前景。

2.油燃烧器概述1880年第一台燃油燃烧器问世,此后人们一直在寻求解决燃烧不稳定、燃烧不充分的方法,致力于消除燃烧中的结焦、积碳、爆燃、冒黑烟等现象【1】。

通过对燃油的燃烧过程进行大量深入细致的研究发现:燃烧质量取决于燃油的雾化质量和油滴群与空气的混合程度。

之后,对雾化技术与配风技术进行了大量研究[2],该项技术还在不断的发展。

氧化还原反应的历史和应用

氧化还原反应的历史和应用

氧化还原反应的历史和应用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中一种常见的反应类型,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

本文将介绍氧化还原反应的历史发展以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一、历史发展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古希腊人使用铜和锌等金属制作的电池,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揭示了金属在接触水或酸溶液时的反应现象。

然而,直到19世纪初,氧化还原反应才真正开始被系统地研究。

1800年,伏打碱电池的发明为氧化还原反应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契机。

此后,英国化学家亨利·卡文迪什发现了电化学反应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他将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并将金属的失去电子称为氧化,非金属的获得电子称为还原。

这一概念为后来氧化还原反应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随着化学实验技术的不断发展,更多的氧化还原反应被发现并加以研究。

例如,1834年弗里德里希·斯特劳斯发现了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反应。

20世纪,氧化还原反应的机理和动力学性质得到了深入研究,为进一步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应用领域1. 金属冶炼氧化还原反应在金属冶炼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铁的冶炼过程中需要将铁矿石还原为金属铁。

这一过程中,铁矿石与碳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并释放出金属铁。

同样地,铜、铝、锌等金属的冶炼也离不开氧化还原反应的参与。

2. 化学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中的重要一环。

例如,常见的酸碱中和反应就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

在这个反应中,酸质子(H+)和碱氢氧根离子(OH-)结合生成水,并放出热量。

在这一过程中,质子失去电子氧化为水,氢氧根离子获得电子还原为水。

3. 电池与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是电池和电化学过程中的基础。

电池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例如,我们常用的干电池中,锌金属发生氧化反应释放出电子,电子经过外部电路传导,在正极处与氯化铵溶液中锰(IV)氧化为二氧化锰,形成了电池所需的电势差。

学习高中化学的趣味历史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现

学习高中化学的趣味历史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现

学习高中化学的趣味历史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现在整个化学学科中,历史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了解化学的历史背景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而且还能带给我们一种对于科学发现的令人着迷的感觉。

其中一个颇具趣味的历史发现就是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Redox Reaction)是化学中最重要的反应类型之一,实际上也是所有化学反应的基础原理。

它包含了“氧化”和“还原”两个过程,其中“氧化”指的是一种物质失去电子,而“还原”则指的是一种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

这个发现极大地推动了对化学的研究和理解。

在19世纪的时候,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并没有被完全理解。

化学家们当时对于这一过程的认知还停留在对于“氧化”和“还原”这两个过程的表面理解上。

直到经历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之后,化学家们才逐渐认识到氧化还原反应的真正本质。

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贡献之一来自于安托万·拉瓦锡(Antoine Lavoisier)。

他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最有影响力的化学家之一,被誉为现代化学的创始人之一。

拉瓦锡的工作为氧化还原反应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拉瓦锡的实验主要是对于氧化金属的研究。

通过对不同金属和氧气的反应进行实验,他发现金属与氧气的反应不仅会释放出光和热,还会产生氧化物。

这一观察现象启发了拉瓦锡去探究氧化还原反应的机理。

在进一步的研究中,拉瓦锡将氧化金属还原为金属的过程称为“还原”。

这个术语至今仍被沿用。

他还观察到,氧化金属可以从氧气中夺取氧原子,进而形成新的物质。

这个过程被称为“氧化”。

通过这些实验,拉瓦锡对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然而,尽管拉瓦锡在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研究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对于电子的概念和作用的理解在当时还未出现。

直到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化学家约瑟夫·托姆森(Joseph John Thomson)和尼尔斯·玻尔(Niels Bohr)的工作进一步完善了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论。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在化学的世界里,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化学反应类型,它不仅在理论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也有着广泛而多样的应用。

首先,氧化还原反应在金属的冶炼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以铁的冶炼为例,铁矿石中的氧化铁(Fe₂O₃)通过与一氧化碳(C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被还原为金属铁(Fe)。

在这个过程中,氧化铁失去氧被还原,一氧化碳得到氧被氧化。

类似的,许多其他金属如铜、铝等的冶炼也都依赖于氧化还原反应。

通过选择合适的还原剂和控制反应条件,可以将金属从其化合物中提取出来,为我们提供各种金属材料,用于制造工具、建筑、交通工具等。

在电池的工作原理中,氧化还原反应更是核心所在。

无论是常见的干电池、蓄电池还是新型的锂离子电池,都依靠氧化还原反应来实现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

以干电池为例,锌筒作为负极,在发生氧化反应时失去电子,而二氧化锰和氯化铵等物质在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得到电子。

电子通过外电路从负极流向正极,从而形成电流,为我们的电子设备提供电力。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也是如此,只是在正负极材料和反应过程上有所不同。

氧化还原反应在化工生产中也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例如,在氯碱工业中,通过电解饱和食盐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氯气(Cl₂)、氢气(H₂)和氢氧化钠(NaOH)。

氯气是许多化工产品的重要原料,氢氧化钠则广泛应用于造纸、纺织、印染等行业。

在合成氨工业中,氮气(N₂)和氢气(H₂)在高温高压及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氨气(NH₃),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氮肥。

在环境保护方面,氧化还原反应同样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利用某些氧化剂可以将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离子、有机污染物等氧化为无害或易处理的物质。

同时,通过还原反应也可以将一些高氧化性的污染物转化为低毒性的物质。

例如,利用铁屑还原法处理含铬废水,将六价铬(Cr⁶⁺)还原为三价铬(Cr³⁺),从而降低其毒性和危害。

光电催化co2还原的文献综述

光电催化co2还原的文献综述

光电催化co2还原的文献综述【实用版】目录一、引言二、光电催化 CO2 还原的原理与方法1.光电催化反应的基本原理2.光电催化 CO2 还原的方法三、光电催化 CO2 还原的研究进展1.光电催化 CO2 还原的催化剂研究2.光电催化 CO2 还原的反应条件研究3.光电催化 CO2 还原的性能评估四、光电催化 CO2 还原的挑战与展望1.存在的挑战2.未来的发展方向五、结论正文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开发可持续的能源转换技术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氧化碳(CO2)作为温室气体的主要成分,如何将其高效转化为可利用的碳氢化合物燃料,已经成为全球科学家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光电催化 CO2 还原技术凭借其在常温常压下的反应特性以及能够实现人为闭合碳循环的优点,已经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

本文旨在对光电催化 CO2 还原领域的研究进行综述梳理,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二、光电催化 CO2 还原的原理与方法1.光电催化反应的基本原理光电催化反应是指在光照条件下,催化剂通过吸收光能,从而激发产生电子 - 空穴对,然后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电子和空穴分别向阳极和阴极迁移,最终实现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

2.光电催化 CO2 还原的方法光电催化 CO2 还原方法主要包括光催化、光电催化和光热电催化等。

其中,光催化主要通过光敏化作用,将光能直接转化为化学能;光电催化则通过光生电子和空穴的迁移,实现氧化还原反应;光热电催化则是将光能转化为热能,再通过热能驱动电化学反应。

三、光电催化 CO2 还原的研究进展1.光电催化 CO2 还原的催化剂研究目前,研究者们已经发现了很多具有较高光电催化活性的催化剂材料,如 CuBi2O4、TiO2、ZnO 等。

这些材料的光电催化活性与其能带结构、电子密度以及表面形貌等因素密切相关。

2.光电催化 CO2 还原的反应条件研究反应条件对于光电催化 CO2 还原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关于oer替代反应的综述

关于oer替代反应的综述

关于oer替代反应的综述
“关于OER替代反应的综述”这句话的意思是对OER(氧化还原反应)替代反应的一个全面而详细的总结或概述。

1.OER替代反应:OER(Oxidation-Elevation Reaction,氧化还原反应)
替代反应通常指的是在某些化学或电化学过程中,使用其他物质或方法来替代传统的、可能对环境不友好的氧化剂或还原剂。

这种替代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更环保、更可持续的反应过程。

2.综述的内容:
o背景介绍:解释OER的基本概念、其在不同领域(如化学工业、电池技术等)的应用,以及为何需要寻找替代方法。

o替代方法:详细介绍已经开发或研究的各种替代OER的方法,包括使用的物质、反应机制、优点和局限性。

o性能比较:对各种替代方法的性能进行比较,可能涉及反应速率、能量效率、环境影响等方面。

o最新进展:概述近期的科研成果,特别是那些在OER替代反应领域取得显著进展的研究。

o未来展望:讨论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潜在的挑战以及如何进一步改进或优化OER替代反应。

3.综述的意义: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OER替代反应的窗口,有助于科研人员、
工程师以及政策制定者更好地理解该领域的当前状态和发展趋势。

这样的综述有助于促进相关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技术的进步和革新。

综上所述,“关于OER替代反应的综述”是对该领域研究的全面梳理和总结,目的是为了促进人们对这一领域的理解和改进。

利用新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氧化还原反应”单元进行核心素养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利用新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氧化还原反应”单元进行核心素养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利用新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氧化还原反应”单元进行核心素养培养的探索与实践摘要:本研究以新人教版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单元为例,通过文献综述、教学实践,设计了以探究式学习为核心的教学策略,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实践操作和创新思维等核心素养。

实践表明,该策略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为高中化学教学改革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新人教版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单元核心素养;探索与实践一、引言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氧化还原反应"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单元,涉及到许多实际应用和现象解释。

通过在这一单元中进行核心素养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原理,并培养他们的实验设计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科学推理能力。

因此,研究探讨在"氧化还原反应"单元中进行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性,对于高中化学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二、文献综述(一)核心素养的定义与意义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所具备的关键能力。

它涵盖了个体在面对未来社会挑战时所需的基本素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适应性。

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团队合作和终身学习能力。

(二)探究式学习在核心素养培养中的作用探究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的学习方式。

它强调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实践操作和创新思维等核心素养。

研究表明,探究式学习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思考能力和知识应用水平,为培养具备未来社会所需素质的人才奠定基础。

(三)高中化学教学改革的现状与挑战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高中化学教学正逐渐从传统地知识传授向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转变。

然而,当前高中化学教学仍面临一些挑战,如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方法的创新、课程资源开发等。

为有效应对这些挑战,教育者需不断探索适应现代教育要求的教学策略,将核心素养培养融入日常教学实践中。

氧化还原反应的研究及其应用

氧化还原反应的研究及其应用

氧化还原反应的研究及其应用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中非常常见的一种反应形式,它涉及到物质的电子的转移与交换,在现代化学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着重探究氧化还原反应的研究以及其常见的应用。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氧化还原反应是指两个或多个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发生电子的转移或交换的过程。

其中,电子的流动能够导致一方物质的减少(即被氧化),同时也能够导致另一方物质的增加(即被还原)。

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有单质和化合物间的反应、金属和非金属的反应、酸和碱的反应等。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研究氧化还原反应始终是化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在其中,电化学反应机制是当前研究的热门方向之一。

例如,在调制某些高性能电池的时候,科学家必须理解其中的电化学反应机制才能进一步改进电池性能。

此外,氧化还原反应也被应用于金属材料的防腐剂中。

这种应用的核心思想在于隔离氧和水,以避免金属材料发生氧化反应和腐蚀。

三、应用举例1. 电化学研究在电化学研究中,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科学家可以利用氧化还原反应从水中制造氢气。

反应公式如下:2H2O(l) -> O2(g) + 2H2(g)在该反应中,氢离子和电子协同参与了反应,导致了水的分离产生氢气。

这种反应还被用于电池的制造中,通过储存和放出电子以产生电能。

2. 防腐剂笔者在前文中提到了,氧化还原反应也被应用于金属材料的防腐剂中。

这种应用的代表案例是涂层材料。

涂层在金属表面形成一道屏障,使氧和水无法接触到金属表面,从而实现了金属材料的防腐目的。

3. 化学反应的调整氧化还原反应还被应用于某些化学反应中,以达到调整反应过程的效果。

例如,在某些药物的制造中,氧化还原反应可以使反应的温度、酸碱度和氧化还原势等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药物的结构和功能。

四、结语综合上述,氧化还原反应在现代化学领域中具有重要作用。

从探究其反应机制到应用于电池和防腐剂等器材中,氧化还原反应已经深入到人类的生活中。

未来,科学家们将继续探究氧化还原反应机制,以期能够在更多领域中应用这一化学反应的力量。

氧化还原反应的历史与发展

氧化还原反应的历史与发展

氧化还原反应的历史与发展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中重要的反应类型之一,起源于古希腊时期的研究。

在过去几个世纪的发展中,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论和应用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探索。

本文将回顾氧化还原反应的历史,并探讨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起源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年左右的古希腊时期。

当时,人们开始观察到金属在空气中被氧化,并发现这个过程伴随着燃烧和物质的变化。

然而,对于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人们一度陷入困惑。

直到18世纪,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研究金属和酸之间的反应时,提出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他认识到,金属在酸中会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而酸则会得到这些电子,发生还原的过程。

这一理论成为后来氧化还原反应研究的基础。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论发展在拉瓦锡提出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后,科学家们开始进一步探索反应的机理和性质。

19世纪,英国科学家迈克尔·法拉第首次提出了电子传递的概念,并解释了化学反应中电荷转移的过程。

这一理论奠定了现代氧化还原反应理论的基础。

随着电化学领域的发展,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

瑞士科学家古斯塔夫·昂比也福尔在19世纪末提出了氧化还原反应的电极电位理论,解释了电子传递的动力学过程。

这一理论为电化学研究奠定了基础,并使氧化还原反应得到了更深入的理解。

三、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在许多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

下面列举了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1. 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在电化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电池就是基于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的装置。

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参与氧化还原反应,通过电子的传递来产生电流。

电化学还应用于电解过程、腐蚀研究以及电化学合成等方面。

2. 生物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在生物体内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呼吸过程中,氧气的还原产生能量,并使机体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此外,许多酶的催化过程也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3. 环境科学氧化还原反应在环境科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氧化还原反应文献综述(化学学院2013级刘佳2013013063)一、资料来源1.资料来源:中国知网2.资料整理:通过搜索关键词“氧化还原反应”,我获得了10篇发表在各教育期刊上的相关优秀论文和教学设计。

二、已有的研究成果关于中学化学中有关氧化还原反应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新旧教材(以及不同版本教材)的综合比较◆同课异构研究◆微课在化学实践中的重要应用◆氧化还原概念和原理的科学理解◆高考中的重难点探查下面一一陈述这几大方面的研究成果。

1.关于新旧教材(以及不同版本教材)的综合比较研究郭琦2008年5月发表在江苏教育学院学报上的《浅谈人教版新旧教材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的设计与教学》中对新旧教材进行了详致合理的对比分析。

首先是,新旧课程标准的比较。

2004版教学大纲要求教师应根据高中化学的教学目的研究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教学特点和采用适宜的教学手段组织教学,以期能从知识、技能、能力、思想品德、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方面为学生今后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终身学习打好基础;新教材从三维目标维度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氧化还原方面主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在保证基础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可供选择的知识模块为学生学好化学打下良好基础。

其次是,教材编排的比较。

旧教材出现在第一册书中第一章第一节,以如何提高燃烧效率开头,以碳在氧气中生成二氧化碳为例引出;新教材出现在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以氧化铜和碳在高温条件反应为例,将概念置于化学实验之上,由实验现象探究原因有助于学生形成氧化还原反应完善的知识体系。

最后是,教学内容的比较。

从引人、正文、栏目设计三方面进行比较,新教材更具有知识的进阶性,不仅注重事实性知识,还包括技能性和观念性的东西,使学生更易于理解与接受。

总而言之,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注重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为教师培养创造性的学生发展留下余地,利于师生互动,把三维目标反映在教学主题和内容编排上,但在教学难度和知识扩展方面都还需改进。

汪宁2012年9月发表在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上的《化还原反应在高中化学教科书中位置的分析》中又进一步分析不同版本教材中的差异。

人教版和鲁教版,人教版和鲁教版将氧化还原反应放在第三章之前,即大量元素化合物知识之前学习,是为了给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先理论后实践,符合逻辑且具有系统性。

但是缺点也是有的,学生开始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时,没有大量的化学方程式作为基础,对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和规律的理解会比较困难; 刚开始学习高中化学就在前两章中连续“碰壁”,学习的都是比较难的理论知识,有可能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于化学失去兴趣。

苏教版,将氧化还原反应和氯、溴、碘性质穿插编排,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元素化合物性质的过程中,形成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体现出将化学概念( 氧化还原反应) 的学习渗透到元素化合物(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的学习之中这一新的理念,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也体现出氧化还原反应这部分知识的教育价值。

但是弊端在于,学生一下子接触到两大块的知识,能不能完全接受,既有需要记忆的理论规律,又有需要记忆的化学反应和反应现象,这对于学生们的能力也是一个考验;将两块内容放在一起讲,有可能会使两方面的内容都讲不透彻,尤其教材中只用一页来呈现氧化还原反应的内容,不免缺少系统性,让学生不能更加系统地理解氧化还原反应这一重要理论。

美版,将氧化还原反应放在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后面、电化学之前,也让氧化还原反应体现出了其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将氧化还原反应这一比较难的内容放在靠后的位置上学习,不至于使学生一下子产生厌学的情绪,也能够让学生做好充分的知识准备,学习起来较为轻松。

2. 同课异构研究曾友良2015年7月发表在教育与教学研究期刊上的《氧化还原反应”同课两讲的教学实录及反思》中分析两种课型的教学设计。

课型甲首先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继而导入新课,并以此问题为突破口,分析基本概念的内涵,让学生在矛盾冲突中完成对氧化还原知识的同化与顺应。

课型乙则是以学生的已有知识为创设条件,采用逐层递进方式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在交流讨论环节,教师更是直接给出未知点,让学生分析、讨论,通过亲身体验,领悟得出线桥法的含义。

新课改背景下,课堂不再是单一的单向式传授,而更多关注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因此教学中应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课堂环节,通过合作、探究等形式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紧随课堂模式变化,课堂评价方式也应多元化。

3. 微课在化学实践中的重要应用徐倩倩2015年10月发表在教育教学论坛上的《于高中化学中氧化还原反应的微课程制作》中以氧化还原为例完成了若干个难点问题的微课程制作,为高中化学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策略与途径。

微课程能够根据不同的学习情境,灵活自如地更换呈现方式。

文中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问题解决思路:针对“A类学生”,教师要经常列举生活化的例子加深他们对氧化剂、还原剂以及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理解。

针对“B类学生”,教师要依据反应方程式准确阐释判断方法和规律,辅以一定量的练习加以巩固。

针对“C类学生”,教师要依据一个具体的方程式,逐步配平方程式,其中要抓住一个关键、掌握三个原则。

一个关键是指:准确判断并标出变价元素的化合价,求得化合价升降数及其最小公倍数,进而求得氧化剂、还原剂的基准计量数。

三个原则是指:(1)质量守恒;(2)得失电子守恒;(3)电荷守恒。

因此,教师在讲解同一个知识点时可以根据不同学情制作多个微课程,不仅可以有效实现因材施教,更可以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业务能力,为高中化学教学模式创新提供思路。

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针对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强化。

国外十分重视微课程的研究,但其核心组成资源不统一,有的是教案式、视频式,课程结构较松散,主要用于学习及培训等方面,应用领域有待扩充,课程资源的自我生长、扩充性不够。

4. 氧化还原概念和原理的科学理解多杰扎西2014年5月发表在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上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艺术初探》中探讨了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艺术。

他从美学,文化,哲学,生活以及课程改革力度等视角去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展现出化学独特的魅力以及理解化学所需要的独特内涵。

郭红霞则从理性的角度对氧化还原反应做出了进一步的阐释,2004年4月,她发表在运城学院学报《中学生氧化还原反应科学理解的实践研究》中针对调查研究揭示的问题并依据提出的原则,设计了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微观本质;第二部分是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和原理的理论指导功能。

本研究通过以氧化还原反应原理为理论指导,建构科学的思维模型,使学生获得策略性知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明显增强、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显著增高,用时少,辐射到的内容广,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实践证明,以理论为指导,建立科学的思维模型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

5. 高考中的重难点探查连彦明2011年7月发表在课程设计上的《新课改下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中总结了高考试题中有关氧化还原的热点问题。

总结为以下几类:⑴氧化还原反应与4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⑵氧化还原反应中几个重要概念(被氧化、被还原、氧化产物、还原产物)之间的关系⑶常见的氧化剂、还原剂⑷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判断⑸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⑹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先强后弱、归中、电子得失相等)魏建新则主要是对教学重难点的突破进行了总结,2010年5月发表在理工下旬刊上的《氧化还原反应教学难点突破方法》中,运用联系生活常识及结合学生已有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及恰当的逻辑推理突破难点。

⑴调动和运用已有知识,建立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明确各概念间的相互关系⑵运用学生已有知识引出并推导有机氧化还原反应有关内容⑶巧用比喻明确有关物质(或离子)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相对强弱。

学生都知道在足球比赛中强者易得球:在争球中控球能力强的易得球,他得球后难失去,而控球能力差的不易得球,即使得球以后也易失去(借鉴以上共识推理)⑷巧用比喻理解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的“化合价归中”原理设问:富人支援穷人后,贫富差别变得怎样?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富人把自己的钱财分给穷人一部分,贫富差别缩小,即使是最要好最讲义气的亲戚或朋友,见面分半后拥有的财产量相等,而绝不会出现支援前后贫富颠倒的现象。

百万富翁更不会把自己的钱财全部给予穷人,而自己沦为一无所有的乞丐(借鉴以上常识推理)。

三、启示1.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性首先体现在课程结构安排上,氧化还原反应不仅仅是初高中化学的桥梁更是高中元素化合物和电化学反应原理的基础;其次在高考中的热点问题比重上,新课标、全国大纲以及各省市都将氧化还原这样一种本源性知识推到了风口浪尖,比重大,而且题目难度深,题型变化灵活。

2.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合理性和过渡性氧化还原反应这部分知识并不是杂乱的,而是有着抽象知识所共有的认识逻辑和组织顺序,该部分内容应该紧紧围绕初高中的知识的不同认知角度来开展,注意好过渡性和衔接性,可以利用比喻等手段来简化以期合理的进行推理。

3.注意不同教学手段的切适性和综合性同课异构这样一种教学实例启示我们教学手段不能以一当十,概念和原理的复杂程度是我们进行教学方式选择的重要依据,另外微课在教学实践中因其因材施教的独特优点若果加以合理使用也是一种优良的教学和学习策略。

氧化还原反应是一个独特的概念,就像是英文中的派生词一样,由这个概念所引发的一切问题都不应该脱离这个词本身,氧化还原反应有利于形成抽象思维和发展自主建构学习的能力,从教育长远来看,是不可多得的学习素材,现以此篇综述作为目前阶段的总结,希望相关人员能从中获得新的启发,完善这个独特而又充满魅力的概念。

参考文献:[1]曾友良,周泽宇,曹奉洁. “氧化还原反应”同课两讲的教学实录及反思[J]. 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07:110-114.[2]周玉娟. “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反思[J]. 华夏教师,2012,02:55-56.[3]汪宁. 氧化还原反应在高中化学教科书中位置的分析[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09:86-87.[4]郭红霞. 中学生氧化还原反应科学理解的实践研究[J]. 运城学院学报,2004,02:48-49+55.[5]郭琦,周恺,刘晓红,邓海威. 浅谈人教版新旧教材中“氧化还原反应”的设计与教学[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2:101-104.[6]黄立军. 如何理解中学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J]. 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06:118.[7]魏建新.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难点突破方法[J]. 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05:117+120.[8]连彦明. 新课改下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07:89+91.[9]徐倩倩,郑卫新,郑辉. 基于高中化学中氧化还原反应的微课程制作[J]. 教育教学论坛,2015,42:152-155.[10]多杰扎西. 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艺术初探[J].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4,01:87-8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