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分配核算浅析
浅析企业利润分配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析企业利润分配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7445122cc850ad02df80414f.png)
本科生毕业论文浅析企业利润分配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摘要如何使中国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不断改善,这是许多人特别关注企业利润的条件。
“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管理暂行办法”对于不同行不同规定的,按照一对一的比例分别。
在目前阶段,主要的问题在于国有企业:国有资本的投资和回报失衡,国家财政的国有企业“偏爱”,国有企业上缴利润不合理的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再分配的行业,企业高管付出太大较高等问题,不利于实现利润分配的公正。
本文主要从我国国有企业中体现的利润分配管理问题来分析的,如何正确合理的解决利润分配管理,是企业稳定发展的必须条件,这些问题包括内部和外部。
提出了国企利润分配管理的策略,只有提高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才能从根本上减轻财政包袱,最后可以使民众得到各自应得的回报。
关键词: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社会公平AbstractAlong with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 management status, improving, the enterprise profit distribution has become the object of attention. The state-owned capital gains for the central enterprise management interim measures \"to not peers also, different rules, according to the corresponding proportion. At presen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re mainly: state-owned capital investment and returns ratio imbalance, national finance \"preference\"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o redistribution of unreasonable income gap widening, corporate executives and industry high pay too high, not conducive to the realization of fair distribution of profit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 profit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and the solution of these problems is very important to how to distribute profit for the enterprise success or not, these problems mainly include the enterprise internal and external. Put forward the strategy of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profit allocation management, first of all,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istribution of improve the management level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state-owned enterprisesmanagement level improved, can fundamentally relieve fiscal burden, to form a good circulation of cash flow, and second, to the profit of country, enterprise and worker to make more complete and reasonable enterprise profit distribution.Keywords: state-owned enterprise profit allocation social justice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1 绪论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相关理论概述 (2)2.1 利润分配的概念 (2)2.1.1 利润的概念 (2)1.1.2 分配的概念 (2)2.1.3 利润分配的概念 (3)2.2 利润分配对公司的意义 (3)2.3 利润分配的方式 (4)3 企业利润分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5)3.1 国有资本投资与回报比例失衡 (5)3.2 我国财政对国有企业的“偏爱” (5)3.3 我国国有企业所上交利润的再分配不正确 (6)3.4 行业收入差距拉大、企业高管高薪过高 (7)4 解决企业利润分配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8)4.1 国有企业需准确定位 (8)4.2 调整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政策 (8)4.3 加强对我国国有企业收益的监管力度和权利 (9)4.4 建立国有企业账本公开制度 (10)5 结论 (11)参考文献 (12)致谢 (13)1 绪论1.1 选题背景我国企业在利润初次分配和社会福利中,根据国有企业的利益来确定公共预算。
利润分配与利润分析
![利润分配与利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27894fd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c4.png)
利润分配与利润分析利润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衡量标准,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利润分配与利润分析是企业管理者不可忽视的两个方面。
一、利润分配一般来说,企业经营所得的利润,要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和企业内部的规定来进行分配。
企业内部的规定通常由公司章程或公司内部规章制度来规定。
一般来说,企业利润分配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筹备期后的应急储备金企业成立后,在开始正常经营之前的筹备期间,往往需要有一定量的经费用于规划、设计、招聘、培训等方面。
这些经费需要在经营开始后逐步收回。
因此,企业常常会将筹备期后的应急储备金列入利润分配中,用于未来的抵御风险。
2.股东分红据中国股权交易所发布的《2018年民营企业股权融资报告》,2018年,民营企业募集股权融资总额为3024亿元,同比增长10.66%。
在这样一个高速发展中的股权交易市场中,股东分红对于企业的股价和价值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企业的股东分红是企业利润分配的一个重要方面。
3.企业自留利润企业自留利润指企业按照法律法规和内部规定,留下的一部分利润。
这一部分利润主要用于企业的再投资、扩张、更新等方面。
企业自留利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速度和潜力。
二、利润分析利润分析是企业对自身经营状况的评价。
在利润分析中,企业需要了解以下几个方面:1.成本结构分析成本结构分析是企业利润分析中的关键环节。
企业需要对自己的成本结构有清晰的认识和了解。
比如,企业的产品成本和运营成本,不同阶段的成本变化,以及各项成本的占比和趋势等。
通过成本结构分析,企业可以为下一步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2.盈利水平和收益率分析企业通过盈利水平和收益率分析,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市场反应。
企业需要使用有效的指标来衡量自己的盈利水平和收益率。
其中,常用的指标包括净收益率、毛利润率和营业利润率等。
3.利润来源和分配规律分析企业需要对自身利润的来源和分配规律进行分析。
分析企业来自何方、去向何方的利润,可以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重要参考。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问题浅析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问题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5c8d7fd1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f1.png)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问题浅析摘要: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在研究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背景和意义的基础上,针对国有企业利润分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其中包括增加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监督和管理力度、完善国有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推动企业内部以及行业间的市场化调节机制等。
这些方法的实施可以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增强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关键词: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内部治理;市场化机制正文:一、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背景和意义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速,国有企业逐渐成为了中国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同时,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也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
这其中,利润分配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涉及到公司的经济效益、员工的福利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因此理解和解决这个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二、存在的问题虽然国有企业具有一定的优势,如技术实力、资金实力等,但是在利润分配上也有一些问题。
其中,最主要的包括以下几点:1.利润分配不公: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存在着不公平性。
由于国有企业的组织结构较为复杂,企业利润分配的决策通常由高层管理人员或者一些股东代表来决定,而这些人的利益往往会优先考虑。
2.内部流程不规范:另外,在国有企业内部,利润分配相关的流程并不完善,存在缺乏透明度和规范性的问题。
这些问题导致了企业内部的信息对外不透明,也给决策者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和风险。
3.缺乏竞争力:还有一个问题是,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机制也会影响到企业的竞争力。
由于内部利益问题的存在,国有企业往往比较难发挥自身的效益,也很难与市场上的其他企业形成竞争优势。
三、解决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增加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监督和管理力度:针对国有企业利润分配不公这个问题,政府可以加强监督和管理,推动将企业的利益分配公平化,避免权力和利益的腐败现象。
2.完善国有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在国有企业内部,可以加强管理和监督,完善流程和规范。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问题浅析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问题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0368d55d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0c.png)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问题浅析【摘要】国有企业利润分配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从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基本情况入手,对其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
随后提出了改革建议,包括优化国有企业内部制度和完善市场化机制等方面。
通过对国有企业利润分配问题的研究,不仅突出了其重要性,还指出了解决方向和未来展望。
这篇文章的出发点是为了探讨如何在国有企业利润分配中实现公平、高效和可持续发展,为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基本情况、现状分析、问题、原因探讨、改革建议、重要性、解决方向、未来展望1. 引言1.1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问题浅析国有企业是国家掌握控制的企业,其利润分配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方式多种多样,但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存在一定的问题和难题。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基本情况是多样的,有的企业采取按劳分配,有的采取按股份比例等方式。
这种多样化的利润分配方式为国有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灵活性和空间。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现状分析表明,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企业和员工的需求,但在实践中也存在着不合理性和不公平性。
这种现状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分析,以便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式。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利润分配不公平、激励机制不完善、监管不到位等方面。
这些问题导致了企业管理的困难和员工积极性的下降,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和解决。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在实践中需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制度,以确保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员工的切实利益。
中关于的内容至此结束。
2. 正文2.1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基本情况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权责明确。
国有企业是国家所有的企业,其利润分配涉及国家和企业两个主体。
国有企业的利润属于国家所有,但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也有一定的自主权,可以根据经营状况和政策规定进行一定的自主分配。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有一定的政策指导。
利润分配的核算
![利润分配的核算](https://img.taocdn.com/s3/m/04751282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e9.png)
正确理解期末未分配利润的含义 期末未分配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期间内实现的经营成果在各利益主体间进行初次分配之后所剩余的净利 润额。期末未分配利润是企业的净收益减去各项分配后的余额。五、利润分配核算中的税务处理
利润分配的核算
同时,在利润分配完 成后,需要将利润分 配科目的余额转入未 分配利润科目
贷:利润分配——提 取任意盈余公积
借:利润分配——未 分配利润
贷:利润分配——应 付利润
贷:利润分配——提 取法定盈余公积
这样,期末未分配利 润的金额就是利润分 配科目的余额
利润分配的核算
利润分配核算应注意的问题
利润分配的核算
期末未分配利润=净利润+年初未分 配利润(或减去年初未弥补亏损)+
其他转入可供分配利润的利润
利润分配的核算
利润分配核算
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的核算
1
法定盈余公积是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规 定提取的公积金
一般是按照净利润的一定比例(如10%) 或按照可供利润的一定比例(如10%)提
取
2
利润分配的核算
向投资者分配利润的依据是可供利润 它反映的是企业的税后 利润;可供利润在按一定顺序分配后,剩下的就是期末未分配利润。 可供利润在按一定顺序分配后,剩下的就是期末未分配利润。可供 利润在各种不同利益主体间的分配依据是:法定盈余公积的提取基 数是可供利润,可供利润在按一定顺序分配后,剩下的就是期末未 分配利润。期末未分配利润是指企业实现的净利润加上年初未分配 利润(或减去年初未弥补亏损),再加上其他转入可供分配利润的利 润。可供分配利润在按一定顺序分配后,剩下的就是期末未分配利 润。期末未分配利润是指企业实现的净利润加上年初未分配利润(或 减去年初未弥补亏损),再加上其他转入可供分配利润的利润。可供 分配利润在按一定顺序分配后,剩下的就是期末未分配利润。期末 未分配利润是指企业实现的净利润加上年初未分配利润(或减去年初 未弥补亏损),再加上其他转入可供分配利润的利润。期末未分配利 润的计算公式为
财务报表的利润分配评估
![财务报表的利润分配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c56e3f69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f2.png)
财务报表的利润分配评估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财务报表是重要的经营工具之一。
财务报表可以反映企业的经济状况和经营成果,为管理者和股东提供决策依据。
其中,利润分配是财务报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股东而言尤为关注。
本文将就财务报表的利润分配进行评估,并探讨其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和意义。
一、财务报表的利润分配1. 利润分配的含义利润分配是指企业经营活动所得的净利润,在进行财务报表编制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划分的过程。
利润分配包括利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和少数股东、留存收益、分配股利等方面,是衡量企业盈利能力和股东权益变动的重要指标。
2. 利润分配的方法企业利润的分配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现金分红、股票分红、红利再投资等。
现金分红是将一部分利润以现金形式直接返还给股东,而股票分红则是以发放股票形式进行分红,红利再投资则是将利润再投入到企业发展中。
二、财务报表利润分配的影响1. 影响企业的经营决策财务报表中利润分配的数据可以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
比如,如果企业利润分配给股东的比例过高,可能会导致企业自身无法做到持续发展,反之亦然。
因此,在进行利润分配时,企业需要兼顾股东利益和企业发展需求,科学合理地进行决策。
2. 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财务报表中的利润分配数据也会直接影响到投资者的投资决策。
投资者往往会通过分析企业的利润分配情况来评估其盈利能力和未来发展潜力。
如果企业的利润分配能够提供稳定的回报并表明企业具有良好的盈利前景,那么更多的投资者可能会选择投资该企业股份。
三、财务报表利润分配的意义1. 体现公司治理财务报表中的利润分配反映了企业的公司治理情况。
合理、透明的利润分配可以增强企业的信任度,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通过规范的利润分配制度,可以保护股东权益,维护公司的长期稳定发展。
2. 促进股东参与合理的利润分配可以增加股东对企业的持股期望,并激发股东积极参与企业经营决策的热情。
通过提高股东的参与度,可以增加企业的经营活力,提高整体竞争力。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问题浅析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问题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ed7c4826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27.png)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问题浅析中国的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和利润分配问题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将浅析国有企业利润分配问题的现状、存在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现状国有企业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利润水平也逐步提高。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全国规模以上国有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2.02万亿元,同比增长5.8%;利润总额3.93万亿元,同比增长3.1%。
其中,钢铁、煤炭等传统产业利润相对较低,而电力、电信等新兴产业利润相对较高。
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纳税、留利和分红。
其中,国有企业纳税是其社会责任的重要方面,纳税贡献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支持国家建设和公共事业发展。
留利是国有企业为了满足未来的发展需要而留下的收益。
分红则是国有企业向股东分配的利润,包括国家和股份制投资机构。
二、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存在问题1.分红方式不理想目前,国有企业分配的利润大多采用现金分红的方式,这种方式虽然比较方便,但面临的问题也比较明显。
一方面,现金分红方式容易被误解为国有企业和官僚资本之间的权力交换,缺乏公正独立的标准。
另一方面,现金分红也会导致企业资源的流失和浪费,降低了企业增长的潜力。
2.国有企业效益评估不足国有企业的效益评估是确定利润分配的重要基础,因此其准确性至关重要。
但目前国有企业效益评估存在着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由于国有企业的特殊性,其盈利难以完全反应其经济贡献,容易误导利润分配。
“必须把握发展这一主线,只有持续提升企业盈利能力,才能实现更高的贡献和分配水平。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曾表示。
另一方面,目前许多国有企业的绩效评估并不科学,缺乏全面、客观、真实的数据依据,导致利润分配的不合理性。
3.国有企业分配效率不足国有企业分配效率不高,是其利润分配面临的另一个问题。
对于某些国有企业来说,管理层在利润分配方面缺乏清晰的目标和政策,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造成了资源利用不当和效率低下。
企业利润分配分析报告
![企业利润分配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1a30489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e1.png)
企业利润分配分析报告摘要本报告旨在对企业的利润分配进行深入分析,以帮助管理层了解企业利润的来源和分配情况。
通过对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我们得出了一些有关利润分配的重要结论。
本报告首先介绍了企业的整体利润情况,然后分析了利润的来源和分配方式。
最后,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优化企业的利润分配。
1. 引言企业的利润分配是一个重要的管理问题,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长期发展和员工的福利。
因此,深入了解企业的利润分配情况对于管理层来说至关重要。
本报告将通过分析企业的财务数据,了解企业利润的来源和分配方式,进而提出一些建议,以优化利润分配。
2. 利润来源企业的利润主要来源于经营活动的收入减去成本和费用。
通过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利润是企业经营活动的核心利润来源,它反映了企业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的能力。
通过比较不同年度的主营业务利润,我们可以评估企业的经营状况。
- 投资收益:企业还可以通过投资获得额外的利润。
投资收益通常来自于股息、股权投资和投资物业。
- 其他收益:除主营业务利润和投资收益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获得利润。
这包括出售资产、获得政府补贴等。
3. 利润分配方式企业的利润分配方式主要有三种:利润留存、股东分红和员工激励。
以下是对各种利润分配方式的分析:- 利润留存:企业可以选择将一部分利润留存用于扩大生产规模、研发新产品或投资其他项目。
这样做可以使企业更具竞争力,并促进长期发展。
- 股东分红:股东分红是指将利润以现金形式返还给股东。
这可以提高股东的回报率,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但是,如果过多地分红将会削弱企业的资本实力,限制了企业的资源投入。
- 员工激励:员工激励是指通过给予员工股权、奖金或其他形式的福利来激励员工。
这可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忠诚度,进而提高企业的绩效。
4. 优化利润分配的建议基于对企业利润分配的分析,我们提出以下优化建议:- 灵活的利润分配策略:企业在利润分配上应该采取灵活的策略,根据企业的实际状况和未来发展需求进行决策。
财务报表的利润分配分析
![财务报表的利润分配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6d35612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2f.png)
财务报表的利润分配分析财务报表是一份描述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重要文件。
在这些报表中,其中一项核心内容就是利润分配。
利润分配涉及到企业在特定期间内所实现的盈利如何分配给各利益相关方的问题。
通过对财务报表中的利润分配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的利润分配策略和对各方利益的权衡。
利润分配是企业管理者在决策以及企业治理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它涉及到如何合理分配企业的利润,满足各利益相关方的期望与需求。
通常,利润分配可以采取三种方式:分红、留存、再投资。
分红是将利润以股息或红利的形式返还给股东,留存是将利润用于企业增加资本金或储备金,再投资是将利润用于扩大生产、技术研发等方面。
在财务报表中,我们可以通过对利润分配部分的数据进行分析来了解企业在利润分配方面的策略。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分红比例:通过对利润分配中分红部分与净利润的比例进行计算,可以了解企业在利润分配中给予股东的比例。
较高的分红比例可能意味着企业更注重回报股东,着眼于当前股东权益的最大化。
相反,较低的分红比例可能表明企业更倾向于留存利润或再投资,以实现长期发展目标。
2. 留存利润比例:留存利润是指企业将利润用于增加资本金或储备金的部分。
通过计算留存利润与净利润的比例,我们可以了解企业在利润分配中留存利润的比例。
较高的留存利润比例可能表明企业对未来的发展更为看重,希望通过积累储备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3. 再投资比例:再投资是指企业将利润用于扩大生产、技术研发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投资。
通过计算再投资部分与净利润的比例,我们可以了解企业在利润分配中再投资的比例。
较高的再投资比例可能表明企业更注重长期发展,并愿意将利润用于创新和扩大市场份额。
除了上述分析,还可以从净利润的变动趋势、利润分配的变化等角度来分析财务报表中的利润分配情况。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决策,为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方提供参考。
利润分配方案分析财务管理
![利润分配方案分析财务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00d1c574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3d.png)
利润分配方案分析财务管理利润分配方案是指企业在盈利后,决定将利润如何分配给各个相关方的一种管理措施。
利润分配方案的设计是财务管理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涉及企业经营者、投资者、职工、社会以及其他股东等各方的利益关系。
本文将从企业、职工、股东、社会等多个角度来分析利润分配方案对于财务管理的影响。
首先,利润分配方案对于企业自身的财务管理具有重要影响。
企业在制定利润分配方案时,需要考虑自身的盈利水平、资本结构、偿债能力等因素。
只有合理的利润分配方案才能确保企业将利润用于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例如,企业可以通过将一定比例的利润用于研发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从而提高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
此外,企业还可以将一定比例的利润用于资本扩张和设备更新,提升生产能力和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
因此,企业在制定利润分配方案时,需要充分考虑自身的财务状况和未来发展需求,以实现最优化的财务管理目标。
其次,利润分配方案对于职工的激励和利益保障具有重要作用。
职工是企业生产经营的主体,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盈利能力。
因此,企业需要通过制定合理的利润分配方案,激励职工积极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例如,企业可以通过设置绩效奖励制度,将一定比例的利润用于职工绩效奖金,提高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归属感,从而改善企业绩效。
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建立职工利益保障制度,将一定比例的利润用于职工福利和培训,提高职工的待遇和能力水平。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职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还能够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支持。
再次,利润分配方案对于股东的收益和权益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股东是企业的法定受益人,他们对企业的利润分配非常关注。
在利润分配方案中,企业需要考虑股东的投资预期和风险承受能力,以实现股东的收益最大化。
例如,企业可以通过设置分红政策,将一定比例的利润以股利的形式分配给股东,满足股东对于经济收益的期望。
利润分配核算内容
![利润分配核算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fcae4d3b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74.png)
利润分配核算内容一、利润分配的重要性利润分配是企业经营活动的结果,是衡量企业经营绩效的重要指标。
恰当的利润分配可以激励员工积极工作,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二、利润分配的原则和方法1. 公平原则:利润分配应遵循公平原则,合理分配给各方参与者,包括股东、职工、国家等。
2. 健康发展原则:利润分配应考虑企业的健康发展,适当留存一部分利润作为未来投资和扩大规模的资金。
3. 稳定分配原则:利润分配应稳定,避免大幅度波动,以确保企业的经营稳定性和员工的收入稳定性。
4. 法律法规原则:利润分配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遵守税收政策和企业法人的义务。
利润分配的方法包括:1. 分红:即将企业盈利的一部分利润按照股权比例分配给股东,可以是现金分红或股票分红。
2. 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将企业盈余中的一部分转化为增加股本,提升股东持股比例,增加股东权益。
3. 留存利润:企业可以将一部分利润留存作为未来扩大生产、研发创新等用途的资金。
4. 慈善捐赠:企业也可以将一部分利润用于慈善事业,回馈社会,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三、利润分配的核算方法利润分配的核算方法包括:1. 利润分配预备处理:在企业编制财务报表时,需要对利润分配进行预备处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和登记。
2. 利润分配具体处理:企业应根据盈利水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等要求确定利润分配方案,并进行具体处理。
3. 利润分配账务处理:企业需要按照会计准则和相关规定,将利润分配进行账务处理,确保账务准确和稳定。
四、利润分配的公示和报告企业应及时公示和报告利润分配情况,透明化利润分配的过程和结果,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信誉度。
利润分配是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环节,应遵循公平、健康发展、稳定和法律法规原则,通过分红、增加股本、留存利润和慈善捐赠等方法进行。
利润分配的核算方法包括预备处理、具体处理和账务处理,需要按照规定进行登记和处理。
同时,企业应及时公示和报告利润分配情况,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透明度。
企业利润分配核算分析
![企业利润分配核算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8ba2666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b3.png)
企业利润分配核算分析企业利润分配核算是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反映了企业盈利的结果以及利润的归属。
企业利润分配除了对企业经济效益的评价和分析之外,还涉及到股东权益和利益分配的问题,因此具有很大的意义。
本文将从企业利润分配的核算方法、利润归属的原则和影响利润分配的因素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企业利润分配核算方法现金分配法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一种利润分配核算方法。
在现金分配法中,企业利润先扣除所得税和其他各项费用后,将剩余利润以现金的形式分配给各股东或利润分配对象。
现金分配法的优点是灵活性强,容易操作和实施,同时也符合现代企业股权结构的需要。
但是,现金分配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会降低企业的现金流量,增加了企业的融资压力等。
实物分配法是指企业将利润以实物的形式分配给股东或利润分配对象。
实物分配法的优点是可以减少企业的现金流出,增加企业的资产规模,同时也有利于企业的品牌形象的塑造。
但是,实物分配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实物分配过程中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压力,同时也有可能导致资源的浪费等。
不同的企业对于利润分配核算方法的选择会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比如企业的经营特点、盈利能力、股权结构以及法律法规的要求等。
二、利润归属的原则利润归属的原则是指企业利润在分配过程中应遵循的一系列原则和规定。
根据《公司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利润归属的原则主要包括占资金比例原则、风险责任原则、权益责任原则和绩效贡献原则等。
占资金比例原则是指企业利润分配应根据股东出资的比例来分配。
这是根据股东出资比例所确定的权益分配原则,也是保护股东合法权益的一种体现。
风险责任原则是指企业利润分配应考虑到各股东承担的风险和责任。
根据风险责任原则,企业在分配利润时应优先满足对企业经营所承担较大风险的股东或利润分配对象的权益要求。
权益责任原则是指企业利润分配应考虑到各股东对企业经营所作出的贡献。
根据权益责任原则,企业在分配利润时应将重点放在对企业经营所作出较大贡献的股东或利润分配对象上。
利润分配总结报告
![利润分配总结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bf9b731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10.png)
利润分配总结报告背景本报告旨在对公司的利润分配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利润分配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所获得的利润如何进行合理分配,以满足各方利益相关者的需求。
分析利润来源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公司的利润来源。
公司的主要收入来自产品销售和服务收费。
通过对过去几年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销售额稳步增长,说明产品市场需求良好,并且客户对公司产品和服务持续满意。
成本与费用其次,我们需要考虑成本与费用。
成本是指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所发生的直接费用,包括原材料、人工成本、制造成本等。
费用则是指与企业日常运营相关的间接费用,包括办公租金、员工福利、市场推广等。
通过对成本与费用的分析,我们可以评估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
如果成本控制得当,能够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和运营费用,将有助于提高利润率。
利润分配方式利润分配方式是指公司将利润分配给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具体方式和比例。
常见的利润分配方式包括:1.留存盈余:将一部分利润留在公司内部,用于扩大生产规模、技术研发或储备资金等。
2.分红:将一部分利润以股息形式返还给股东。
3.奖金与激励:通过给员工发放奖金或提供其他激励措施,以鼓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4.慈善捐赠:将一部分利润用于社会公益事业,回馈社会。
不同的利润分配方式适用于不同的企业和行业,取决于企业的经营目标和战略规划。
结果根据对公司财务数据和市场情况的综合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公司的销售额持续增长,表明产品市场需求良好,并且客户对公司产品和服务持续满意。
2.成本控制得当,但仍需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和运营费用,以提高利润率。
3.利润分配应根据公司的经营目标和战略规划进行合理安排,同时考虑各方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和贡献。
建议基于以上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市场调研和产品创新,进一步满足客户需求,提高产品竞争力。
2.优化供应链管理,降低采购成本,并与供应商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
3.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生产能力,通过培训和激励措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财务报告利润分配分析(3篇)
![财务报告利润分配分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9326e65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39.png)
第1篇一、引言利润分配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通过对财务报告中的利润分配进行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和分红政策,为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等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依据。
本文将以某企业为例,对其财务报告中的利润分配进行分析。
二、企业概况某企业成立于2000年,主要从事制造业,产品销售国内外市场。
近年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盈利能力逐年提高。
本文以该企业2019年度的财务报告为研究对象,对其利润分配进行分析。
三、利润分配概述1. 总体情况2019年,某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0亿元,同比增长15%;净利润2.5亿元,同比增长20%。
在利润分配方面,企业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和公司章程进行。
2. 分配政策根据公司章程,企业当年实现的净利润应按以下顺序进行分配:(1)弥补以前年度亏损;(2)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3)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4)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四、利润分配分析1. 盈利能力分析(1)营业收入增长率2019年,某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说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具有一定的优势,盈利能力较强。
(2)净利润增长率2019年,某企业净利润同比增长20%,表明企业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
2. 偿债能力分析(1)资产负债率2019年,某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0%,处于合理水平,说明企业负债风险可控。
(2)流动比率2019年,某企业流动比率为1.5,表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较强。
3. 发展能力分析(1)总资产增长率2019年,某企业总资产同比增长10%,说明企业在扩大规模方面取得一定成果。
(2)净资产收益率2019年,某企业净资产收益率为15%,表明企业利用自有资金获取利润的能力较强。
4. 利润分配分析(1)法定盈余公积金2019年,某企业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1000万元,占净利润的40%,符合国家规定。
(2)任意盈余公积金2019年,某企业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500万元,占净利润的20%,表明企业注重长期发展。
财务会计对企业利润分配的核算
![财务会计对企业利润分配的核算](https://img.taocdn.com/s3/m/d2309c3e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7c.png)
财务会计对企业利润分配的核算利润分配是企业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对企业经营过程所发生的盈亏、收入与支出进行分配的总称。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利润分配的核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不仅影响着企业的财务状况,还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成果。
本文将从财务会计的角度,探讨企业利润分配的核算。
一、利润分配的概述利润分配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涉及到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股东权益等多个方面。
利润分配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所得税的缴纳、盈余公积金的提取、公益金的分配以及股息的支付等。
这些环节都需要会计人员准确、及时地进行核算,以确保企业的财务状况得到真实、准确的反映。
二、利润分配核算的步骤1.确定利润分配的依据和原则在进行利润分配核算之前,会计人员需要了解国家有关利润分配的政策和法规,并按照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利润分配方案。
一般来说,企业的利润分配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兼顾股东、债权人和企业的利益;二是按照法律规定和政策要求进行利润分配;三是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四是按照合理、公正、透明的程序进行利润分配。
2.核算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是企业利润分配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会计人员需要按照国家税务法规的规定,准确核算所得税金额,并及时缴纳税款。
在核算所得税时,会计人员需要认真核对企业的各项收入和支出,确保所得税金额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3.提取盈余公积金和公益金盈余公积金和公益金是企业利润分配中用于企业发展和公益事业的部分。
会计人员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按照规定比例提取盈余公积金和公益金,并确保提取金额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同时,会计人员还需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相关政策要求,制定合理的利润分配方案,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和股东权益得到保障。
4.支付股息股息是企业股东按照其持股比例应获得的收益,也是企业利润分配的重要环节之一。
会计人员需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股东协议,合理制定股息分配方案,并确保股息支付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同时,会计人员还需要关注市场变化和投资者需求,及时调整股息政策,以满足股东的需求。
利润分配方案的会计处理方法解析
![利润分配方案的会计处理方法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eaa8478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46.png)
利润分配方案的会计处理方法解析利润分配是企业经营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合理的利润分配方案能够体现企业的经营效益,关系到股东的权益以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而会计处理方法在利润分配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着重解析利润分配方案的会计处理方法。
首先,利润分配方案的会计处理方法包括核算、确认和计提。
核算是将企业的利润按照不同的分配方案进行区分和记录。
在核算的过程中,会计人员需要根据企业的利润分配方案,将利润按照不同的类型和归属划分开来。
常见的利润分配包括股东分红、增资和公积金等。
核算的目的是为了清晰地了解企业的利润分配情况,便于后续的会计处理和决策。
确认是将核算得到的利润分配纳入企业的财务报表中。
在确认的过程中,会计人员需要将核算得到的各项利润分配准确地反映在财务报表中,包括利润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等。
确认的目的是为了向外界展示企业的利润分配情况,使得企业的财务报表更加真实和准确。
计提是将利润分配的相关支出或准备金从企业的利润中提取出来。
在计提的过程中,会计人员需要根据企业的利润分配方案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将应该计提的金额进行具体的核算和计算。
常见的计提项目包括税金、利息、提存金等。
计提的目的是为了确保企业的利润分配合法合规,符合相关政策和法规的要求。
其次,利润分配方案的会计处理方法还需考虑税务政策。
在制定利润分配方案时,企业需要充分考虑税务政策对利润的影响。
税务政策对不同类型的利润分配往往有不同的税收优惠政策或限制要求。
例如,企业的股东分红可能需要缴纳一定比例的所得税,而公益事业捐赠则可以享受税收减免。
因此,企业在制定利润分配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税务政策,以使利润分配方案更加合理、经济、符合税收法规。
另外,利润分配方案的会计处理方法还需兼顾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发展需求。
企业在制定利润分配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发展需求。
利润分配不仅关系到股东的权益,也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企业利润分配分析
![企业利润分配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520e30d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85.png)
企业利润分配分析一、企业经营管理特征(一)战略性:企业经营管理的特征之一是具有战略性。
企业的经营管理需要从宏观角度思考,明确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并制定相应的战略来实现这些目标。
战略性的经营管理能够使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获得竞争优势。
(二)系统性:企业经营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
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和环节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复杂的管理系统。
良好的系统性能够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确保企业各项工作的协调和顺利进行。
(三)灵活性:企业经营管理需要具备一定的灵活性。
面对市场环境的变化和竞争的挑战,企业需要及时作出调整和变革。
灵活的经营管理可以使企业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保持竞争力。
二、企业经营管理基本情况(一)企业规模: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情况之一是企业的规模。
企业规模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划分,包括员工规模、资产规模、销售规模等。
不同规模的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面临的挑战和采取的策略也会有所不同。
(二)组织结构: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情况还包括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是指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和协作方式。
常见的组织结构形式包括功能型、事业部制、矩阵型等。
不同的组织结构形式对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率和灵活性有着不同的影响。
(三)决策层次:企业经营管理涉及到的决策层次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从高层管理人员到基层员工,不同层次的人员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和角色。
高层管理人员负责制定战略和决策,中层管理人员负责具体实施,而基层员工则负责执行任务。
三、企业利润分配企业利润分配是指企业根据公司法和章程规定,将实现的利润分配给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过程。
(一)股东分红股东是企业的股权持有人,其享有分配利润的权益。
企业可以通过现金分红或股权分红的方式向股东支付利润,以回报股东的投资和风险承担。
(二)留存收益企业可以将部分利润留存作为未分配利润,用于企业的再投资和发展,如扩大生产规模、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等。
留存收益可以增加企业的资本积累和竞争实力。
利润分配总结
![利润分配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3aab794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ff.png)
利润分配总结利润分配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福利。
在企业的日常经营中,利润分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如企业的经营状况、市场环境、员工的贡献和社会责任等。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来总结利润分配的相关问题。
一、企业的经营状况企业的经营状况是利润分配的基础,只有企业有了足够的利润,才能进行分配。
在利润分配中,企业应该优先考虑到自身的发展需要,将一定比例的利润用于企业的扩张和发展,以保证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同时,企业还应该考虑到股东的利益,将一定比例的利润用于分红,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二、市场环境市场环境是影响企业利润分配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企业需要将更多的利润用于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同时,企业还需要考虑到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和销售策略,以保证企业的销售额和利润水平。
三、员工的贡献员工是企业的重要资源,他们的贡献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效益。
在利润分配中,企业应该考虑到员工的贡献,给予他们一定的奖励和福利。
这不仅可以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还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从而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
四、社会责任企业是社会的一份子,应该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在利润分配中,企业应该考虑到社会责任的因素,将一定比例的利润用于社会公益事业和环保事业,以回馈社会和保护环境。
这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声誉,还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利润分配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需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
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经营状况和市场环境,合理分配利润,同时考虑到员工的贡献和社会责任,以实现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润分配核算浅析
利润分配核算涉及两种情况:一是公司持续盈利,未发生亏损;二是公司以前年度持续盈利,本年度发生亏损。
下面就两种情况的相关规定和核算作说明。
一、公司持续盈利未发生亏损
[例1]某公司20XX年年初未分配利润500万元,20XX 年实现税后净利润20XX万元。
任意盈余公积提取比例6%。
公司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和任意盈余公积金会计分录为:
借:利润分配——盈余公积 320XX00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20XX000
——任意盈余公积 120XX00
公司向投资者可分配的利润为2180万元。
可供分配的利润董事会提出分配方案,经股东会批准。
利润分配方案经股东会批准后,未分配利润所有者权益转为负债。
承例1,假定公司股东会批准向股东分配现金股利600万元。
借:利润分配——盈余公积 6000000
贷:应付股利 6000000
二、公司以前年度持续盈利而本年发生亏损
公司以前年度持续盈利,本年发生亏损。
这里涉及到如
何弥补亏损以及如何安排弥补亏损的顺序。
第一,会计亏损弥补的相关方法。
公司法与企业财务通则用盈余公积补亏的规定相同,但在用以后年度利润弥补亏损的规定上出现分歧。
《公司法》第167条第二款规定公司的法定公积金不足以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的,在依照规定提取法定公积金之前,应当先用当年利润弥补亏损。
笔者认为,这里的“当年利润”指“净利润”,而非税前利润。
《公司法》用“当年利润”这一表述不够准确。
《企业财务通则》第49条规定,企业发生年度经营亏损,依照税法的规定弥补。
税法规定年限内的税前利润不足弥补的,用以后年度的税后利润弥补。
这一规定存在将会计亏损与纳税亏损混淆的问题。
企业财务通则界定的是会计亏损,所得税法界定的是纳税亏损。
新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在对收入、费用、利得、损失的确认与计量上存在差异。
一是新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在确认收入、费用、利得、损失的口径上不同;二是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在确认本期收入、费用、利得、损失的时间不同。
因此,会计亏损弥补不能沿用所得税法界定的纳税亏损弥补规定。
财务通则规定用税前利润弥补会计亏损存在缺陷,在这一点上,公司法规定用净利润弥补亏损是科学的。
公司法和财务通则都未涉及公司以前年度盈利留存的未分配利润能否弥补亏损。
从会计原理看,年终将经营亏损“本年利润”结转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时,即自
动实现补亏。
公司法明确规定资本公积不得用于弥补公司的亏损,而企业财务通则却没有明确做出相关规定。
《企业财务通则解读》将会计亏损按形成的原因,分为经营性亏损和政策性亏损。
对于国有企业发生的重大政策性亏损,经国家批准,可用资本公积金弥补。
第二,会计亏损弥补的顺序。
《公司法》与《企业财务通则》规定的会计亏损弥补顺序恰好相反。
这就存在一个问题,公司亏损弥补顺序按什么原则排列。
笔者认为“无盈利不分配”原则既是各国公司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同时也是确定公司亏损弥补顺序的标准。
根据此原则,公司亏损弥补应根据年初累计的未分配利润、以后年度净利润、任意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资本公积顺序进行。
公司亏损的弥补方案董事会提出,股东会批准。
三、会计亏损弥补会计处理
[例2]假设某企业20XX年发生会计亏损500万元,20XX 年年初累计未分配利润800万元。
将会计亏损500万元自“本年利润”账户,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账户,自动补亏。
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5000000
贷:本年利润 5000000
结转本年亏损,自动补亏500万元,未分配利润剩300万元。
[例3]假设某企业20XX年发生会计亏损500万元,20XX 年年初累计未分配利润300万元。
不足弥补的200万元用下年度实现净利润弥补。
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5000000
贷:本年利润 5000000
结转本年亏损,自动补亏300万元,未弥补亏损200万元。
[例4]假设某企业20XX年发生会计亏损1000万元,20XX 年年初累计未分配利润300万元,20XX年实现净利润500万元,经股东会批准用任意盈余公积200万元补亏。
作会计分录为:
20XX年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0000000
贷:本年利润 10000000
20XX年结转本年亏损,自动补亏300万元,未弥补亏损700万元。
20XX年
借:本年利润 50000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5000000
结转本年利润500万元,自动补亏500万元。
借: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 20XX0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0XX000
利润分配核算涉及两种情况:一是公司持续盈利,未发生亏损;二是公司以前年度持续盈利,本年度发生亏损。
下面就两种情况的相关规定和核算作说明。
一、公司持续盈利未发生亏损
[例1]某公司20XX年年初未分配利润500万元,20XX 年实现税后净利润20XX万元。
任意盈余公积提取比例6%。
公司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和任意盈余公积金会计分录为:
借:利润分配——盈余公积 320XX00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20XX000
——任意盈余公积 120XX00
公司向投资者可分配的利润为2180万元。
可供分配的利润董事会提出分配方案,经股东会批准。
利润分配方案经股东会批准后,未分配利润所有者权益转为负债。
承例1,假定公司股东会批准向股东分配现金股利600万元。
借:利润分配——盈余公积 6000000
贷:应付股利 6000000
二、公司以前年度持续盈利而本年发生亏损
公司以前年度持续盈利,本年发生亏损。
这里涉及到如何弥补亏损以及如何安排弥补亏损的顺序。
第一,会计亏损弥补的相关方法。
公司法与企业财务通
则用盈余公积补亏的规定相同,但在用以后年度利润弥补亏损的规定上出现分歧。
《公司法》第167条第二款规定公司的法定公积金不足以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的,在依照规定提取法定公积金之前,应当先用当年利润弥补亏损。
笔者认为,这里的“当年利润”指“净利润”,而非税前利润。
《公司法》用“当年利润”这一表述不够准确。
《企业财务通则》第49条规定,企业发生年度经营亏损,依照税法的规定弥补。
税法规定年限内的税前利润不足弥补的,用以后年度的税后利润弥补。
这一规定存在将会计亏损与纳税亏损混淆的问题。
企业财务通则界定的是会计亏损,所得税法界定的是纳税亏损。
新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在对收入、费用、利得、损失的确认与计量上存在差异。
一是新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在确认收入、费用、利得、损失的口径上不同;二是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在确认本期收入、费用、利得、损失的时间不同。
因此,会计亏损弥补不能沿用所得税法界定的纳税亏损弥补规定。
财务通则规定用税前利润弥补会计亏损存在缺陷,在这一点上,公司法规定用净利润弥补亏损是科学的。
公司法和财务通则都未涉及公司以前年度盈利留存的未分配利润能否弥补亏损。
从会计原理看,年终将经营亏损“本年利润”结转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时,即自动实现补亏。
公司法明确规定资本公积不得用于弥补公司的亏损,而企业财务通则却没有明确做出相关规定。
《企业财
务通则解读》将会计亏损按形成的原因,分为经营性亏损和政策性亏损。
对于国有企业发生的重大政策性亏损,经国家批准,可用资本公积金弥补。
第二,会计亏损弥补的顺序。
《公司法》与《企业财务通则》规定的会计亏损弥补顺序恰好相反。
这就存在一个问题,公司亏损弥补顺序按什么原则排列。
笔者认为“无盈利不分配”原则既是各国公司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同时也是确定公司亏损弥补顺序的标准。
根据此原则,公司亏损弥补应根据年初累计的未分配利润、以后年度净利润、任意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资本公积顺序进行。
公司亏损的弥补方案董事会提出,股东会批准。
三、会计亏损弥补会计处理
[例2]假设某企业20XX年发生会计亏损500万元,20XX 年年初累计未分配利润800万元。
将会计亏损500万元自“本年利润”账户,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账户,自动补亏。
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5000000
贷:本年利润 5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