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资料
• 文学创作的心理、社会和历史文化背景
• 文学作品的接受和传播过程
文学理论的基本问题包括:
• 什么是文学?
• 文学的功能和价值是什么?
• 如何创作和欣赏文学作品?
文学理论的发展历程及主要流派
文学理论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
• 古典文学理论时期(古希腊、罗马时期)
• 中世纪文学理论时期(基督教文化背景下的文学批评)
• 强调文学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和批判
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特点:
• 重视文学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条件
• 强调文学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 崇尚人民和人道主义精神
03
文学理论的具体应用
文学理论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文学理论对文学创作具有指导作用
文学创作对文学理论具有检验作用
• 提供文学创作的方法和技巧
• 验证文学理论的正确性和适用性
• 激发文学创作的灵感和创意
• 推动文学理论的发展和创新
文学理论在文学批评中的应用
文学理论为文学批评提供标准和方法
• 帮助批评家更好地评价文学作品
• 指导批评家进行有意义的批评
文学批评对文学理论具有反馈作用
• 揭示文学理论的不足和局限性
• 推动文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文学理论在文学史研究中的应用
文学理论为文学史研究提供视角和框架
• 强调创新和反思
• 全球化研究:关注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学创作和批评
• 重视实践和应用
• 多元化研究: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学流派和观点
• 追求多元和包容
文学理论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文学理论面临的挑战包括:
文学理论面临的机遇包括:
• 信息时代对文学理论的冲击
• 跨学科研究为文学理论带来新的视角和方法
文学理论(学)
⽂学理论(学)第⼀编导论第⼀章⽂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学理论的性质⽂学理论属于⽂艺学的范畴。
⽂艺学是研究⽂学及其规律的科学的统称,也可称为⽂学学。
它包括⽂学理论、⽂学批评、⽂学史、⽂学理论史、⽂学批评史五个分⽀。
传统的⽂艺学分类是将其分为三个部分:⽂学理论、⽂学批评、⽂学史。
●⽂学理论:作为⽂艺学的分⽀之⼀,它是指研究⽂学活动的⼀般规律的学科,它以⽂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法作为研究内容。
●⽂学批评:是指分析和评价具体⽂学作品、作家和⽂学现象的学科。
⽂学批评的对象是以作家、作品为主的⼀切⽂学现象。
●(注意:⽂学批评兼及⽂学活动的各种现象,其中也包括对⽂学批评⾃⾝的评价和判断)●⽂学史:●是指从历时的视⾓探讨各民族⽂学和●世界⽂学发展的具体历史的学科。
●(它是⼀门历史地、具体地考察⽂学产⽣、发展和演变过程、状况、经验和规律的专门学科。
)●⽂学理论以整体的⽂学现象作为⾃⼰的研究对象,从理论的⾼度宏观的视野阐明⽂学的性质、特点和规律,使对⽂学问题的解释和阐明都上升到条理化、系统化、理论化的⾼度,从⽽使其成为指导和规范整个⽂学活动的基础的思想和理论。
⼆、⽂学理论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学理论的研究对象⽂学理论是关于⽂学的理论,其研究对象就是⽂学。
具体说,⽂学理论是以⼈类社会的历史和现实的⼀切⽂学现象作为研究对象,总结和探讨⽂学的性质、特征、功能、价值和⽂学创作、接受、发展的规律,并从中发现并建⽴起⽂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及相关的科学的研究⽅法。
(⼆)⽂学理论的研究任务五个⽅⾯:⽂学发展论、⽂学本质论、⽂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学接受论。
美国当代⽂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论及批评传统》⼀书中提出了⽂学批评四⼤要素的理论,⑴作品⑵宇宙(或世界)⑶作家⑷读者。
从⽂学活动的整体性来看,这四要素是相互渗透、依存和作⽤的,是不可分割的统⼀整体。
三、⽂学理论的研究⽅法●不同学科间的⽅法可以在⼀定条件下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文学理论
一、文艺学包括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二、文学理论五个方面的任务:1,文学活动发展论,研究文学活动发生发展的原因及其规律。
2,文学活动本质论,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人类活动的特殊本质。
3,文学创作论,研究作家如何根据生活进行艺术创造的过程和规律。
4,作品构成论,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5,文学接受论,研究读者接受过程和规律。
三、文学理论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
四、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第三章一、文学活动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接受、研究等活动的总称。
文学活动既是一个包含诸多方面的复杂系统,同时又是作为人类整个社会活动的一个子系统而呈现出来。
二、艾布拉姆斯提出文学活动四要素:1,世界(模仿论:德谟克利特:“艺术模仿自然”说柏拉图“影子”说亚里士多德,艺术的起源和主要作用在于模仿)再现论:魔幻现实主义 2,作品 3,读者(姚斯:“接受美学”,伊瑟尔:“隐含的读者”、“空白”“召唤结构”)4,作家三、文学活动的发生:巫术发生说、宗教发生说、游戏发生说、劳动说四、为什么把劳动作为文学活动的起点:1,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
2,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
3,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
4,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五、文学活动的发展:社会风气的变化、时代变化、非人力(黑格尔:世界本原的理念)、自然界的运行(弗莱:“循环”)他把文学史上的作品按照类型按照时代划分为四类:喜剧、传奇、悲剧、讽刺文学。
文学发生的根本力量是生产劳动六、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关系”,有两种体现:1,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相对较低的阶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它的繁荣阶段也就过去了,如古希腊神话和史诗。
2,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并不是呈正比例的,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可能在文学艺术上反而领先,如18世纪的德国和19世纪的俄国。
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
名词解释绪论文学理论:广义来说,文学理论又称文学学,通常是关于文学的学问。
由于:“文学学”一词出现了两个“学”重叠,不大符合汉语表达习惯,所以,习惯上称为“文艺学”,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语世界“文学理论”在中国文学界得到广泛传播,取代了“文艺学”而流行而来。
文学理论是从文学活动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具有鲜明的实践性。
从有文学活动开始就有说明这些活动的言论。
而且随着文学活动的深入发展,这些言论也变得愈加系统,形成文学理论。
第一章唯物史观:P社会结构:P意识形态:P艺术掌握:P20艺术生产:P22 人对世界的审美活动,意识形态生产。
建立在对现实世界的真实感受的基础上,以审美情感去体验、发现和反映世界的美,并创造出美的精神世界,让人不仅从中受到美的陶冶、而且认识世界、弘扬人的价值,在各种精神生产中,艺术生产是一种最富于创造个性的“真正自由的劳动”。
马克思主义人论:P24美的规律:P28 美的规律反映的是客观存在的美的事物的内在关系,具有客观性。
美的规律的表现形式又是变化的、相对的,因时间、空间和事物性质以及创作主体、评价主体的不同而变现为不同的形式。
正确认识和把握美的规律,是成功进行文学创作和批评的基本要求。
现实主义创作原则:P29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原则,既是唯物史观和“美的规律”思想的体现,又是对他们所处时代的文学实践经验的总结。
马克思恩格斯所强调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美的规律的思想在叙事文学创作中的具体运用和体现。
它要求作家真实描写现实的社会关系,塑造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美学的、历史的批判标准:P30文学价值观:P第二章文学的“源”和“流”:P“二为”方向:P“双百方针”:P第三章文学:P 是现实在话语含蕴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社会意识形态:P审美属性:P语言艺术:P第四章文学价值:P102 文学价值既是作家创造的,又需要读者阅读接受才能实现。
文学价值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不是一成不变的文学价值是文学作品满足人和社会需要的属性。
文学理论
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2、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3、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
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的一门学科。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的基础上创立的。
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作者、世界、作品、读者文学本体论:英美新批评强调文学作品的本体地位提出这一观点,代表人物是兰塞姆,认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和作者。
劳动说:文学原始发生的主要学说之一,把劳动作为文学的起点。
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不平衡关系”:指文学进程、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
有时甚至是反方向的发展。
这种不平衡有两种典型的体现:一是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相对低级的阶段随生产力的发展,它的繁荣阶段也就过去了。
另一种情况是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并不是呈正比例,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可能在文学艺术上反而领先。
文学的含义:简言之,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籍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当然文学的含义是变化发展的。
话语:话语是一种具体的社会存在形态,是指与社会权利关系相互缠绕的具体言语方式。
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话语蕴籍: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审美意识形态:是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不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简单相加,而是指在审美表现过程中审美与社会生活状况相互渗透,侵染的状况。
文学理论考点
导言一、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性质和方法p21.文学理论是一门研究文学特性和普遍规律的人文学科,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是文学和文学活动。
2.文艺学包括: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3.文学是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和审美述性的语言艺术。
文学活动是一个由生活、作品、读者、作家四要素构成的多环节活动(《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美·艾布拉姆斯)。
4.文学理论的性质:实践性、人文性(阶级性)、科学性第二编文学的性质及其价值与功能第三章文学的性质第一节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一、认识性p731.文学是客观世界在作家主观世界中反映的产物2.文学作品蕴含着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认识3.文学通过艺术形象对社会关系进行整体把握二、倾向性p781.政治和思想倾向性是主要体现2.文学的政治和思想倾向性必须与文学的真实性相统一三、实践性p811.文学的实践性经常体现为对政治事件的直接影响2.文学对经济、社会的变革也会产生深刻影响3.文学对社会实践的作用是通过改变人的精神和观念间接实现的第二节文学是审美的艺术一、情感性p84二、形象性p901.文学创造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
2.文学形象是有创造性、有生气、有意蕴的形象。
(形象必须可感)*亚里士多德:“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经发生的事情,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然后根据可然或必然的原则发生的事情……诗倾向于表现带有普遍性的事,而历史倾向于记载具体事情。
诗人所描述的,并不是真实发生的事情或食物,而是可能发生或出现的某一类事物。
一种合情合理的不可能总比一种不合情理的可能好。
”三、超越性p911.对人与自然现实关系的超越2.对人与社会现实关系的超越3.对人自我的超越第三节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一、间接性p95二、精神性p97三、韵律性p98第四章文学的价值与功能文学价值多种多样,主要包括认识价值、伦理价值、审美价值等,构成一个相互联系和渗透的整体。
文学价值既是作家创造的,又需要读者阅读接受才能理解。
文学理论_韦勒克沃伦
文学理论韦勒克沃伦第一部分定义和区分第一章文学和文学研究1、文学是创造性的,是一种艺术,而文学研究,如果称为科学不太确切的话,也应该说是一门知识或学问。
2、文学创作的经验对于一个文学研究者来说显然是有用的。
但他的职责毕竟与作者完全不同。
研究者必须将他的文学经验转化成理智的(intellectual)形式,并且只有将它同化成首尾一贯的合理的体系,它才能成为一种知识。
3、文学研究和科学两者在方法访上有许多交叉和重叠的地方。
诸如归纳、演绎、分析、综合和比较等基本方法,对于预有系统性的知识来说,都是通用的。
4、H.李凯尔特:人文科学的研究重心在于具体和个别的事实。
而个别的事实只有参照某种价值体系(scheme of values)——这不过是文化的别名——才能被发现和理解。
5、探讨文学的普遍法则的努力终归要失败。
6、没有任何的普遍法则可以用来达到文学研究的目的:越是普遍就越抽象;也就超显得大而无当、空空如也;那不为我们所理解的具体艺术作品也就越多。
7、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二者均致力于说明一篇作品、一个对象、一个时期或一图文学的个性。
但这种说明只有基于一种文学理论,并采用通行的术语,才有成功的可能。
第二章文学的本质1、研究者,尤其是初级研究者,应该阅读名著或至少阅读好书,而不是先去阅读那些编笺的资料或历史轶事。
2、在考察想象性的文学(imaginative literature)的发展历史时,如果只限于阅读名著,不仅要失去对社会的、语言的和意识形态的背景以及其它左右文学的环境因素的清晰认识,而且也无法了解文学传统的连续性、文学类型(genres)的演化和文学创作过程的本质。
3、必须弄清文学的、日常的和科学的这几种语言在用法上的主要区别。
4、文学语言有很多歧义(ambiguities);每一种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语言,都拥有大量的同音异义字以及诸如语法上的“性”等专断的、不合理的分类,并且充满着历史上的事件、记忆和联想。
文学理论
1、什么是文学的传统或惯例指的是有特定的时代或民族的文学语言,风格,技巧等形式要素构成的一种形式体系,它通过各种途径特别是文学教育成为特定时代或民族的文学传统。
文学的传统或惯例首先是具有一种制约功能。
第二,作为一种传统,它潜移默化的渗透在人们的文学意识中,成为人们衡量文学作品好坏的一个基本依据。
2、文学再现和文学反映论的区别(1)文学的再现指的是用文学的语言,形式把作者所要表达的东西呈现出来。
有利于我们从文学作品的形式如:语言,技巧,修辞出发,探求文学作品中所呈现出来的东西。
文学反映论是指文学对现实生活的反映,注重文学与外在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联系。
使我们更多注重的是作品的外在环境对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表达的影响。
(2)文学再现的对象是有条件的,客观通过文化这个“中介”才能进入人们的主观世界。
文学再现的对象是一种被解释了的对象。
是一种非透明的反映。
再现对象之一就是“反映历史文化”,其次是“民族的文学传统”。
文学反映的对象可以是显而易见的,反映的对象也可以是一种客体。
这种客体是不需要“中介”就可以作用于人脑的。
2、文学怎样通过它的想象和形式发挥作用的文学可以通过自由的想象,使人们用一种新的方式去看,去听,去感受事物。
通过改变人们的感觉和认知生活方式,可以间接的对文学产生作用。
文学也可以通过自身所创造的想象以实现其批判的作用。
也可以创造性的使用语言,使其词语或句子在一种陌生的组合形式中,造成含义不明,给人产生不同的思考。
也可以采用非常规的语言组合,这样有利于我们打破对现实相对固定的理解或感知,从而重新再现现实。
3、传播对文学活动的意义传播对文学活动有着很深远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文字的传播对文学活动的影响。
文字的传播,不仅是人类沟通现在和传统的重要渠道,也构成了一种不同文化的权力结构。
如作家,文学家等。
大量的作家凭借语言文字是作家的作品开始提升到更高的审美阶段,使写作者实现了从自由写作到专业化身份的转变。
文学理论
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文学理论任务:文学发展论,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文学四要素:世界、读者、作家、作品文学理论对象:以文学的普遍的规律为研究对象(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及划分依据:基本形态有: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文学人类学。
划分依据: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和文学创造——艺术价值——文学消费。
文学理论特征:分析性与沉思性,综合性与体系性,典范性与实践性,反思性与批判性文学活动: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阅读、批评等活动的总称。
文学活动及其构成:1世界:在这里主要是指文学活动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或社会现实。
(文艺摹仿说,基本观点:文艺起源于人对宇宙事物或世界的摹仿。
文艺摹仿说起初是在人对动物行为的摹仿上来立论的。
如德谟克利特。
2作者:作者通过创作文学作品以表达他的感受并试图以此唤起读者相应的感受。
(中国传统:“诗言志”说;西方传统:表现说:认为文学是作者心灵的表现。
华兹华斯:“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3作品:作品所描写的,渗透了作家思想感情的社会生活,包括题材、主题、情节、人物(俄国形式主义“陌生化”效果)4读者:强调文学对读者的接收效果,只有读者才使作品获得生命,阅读活动是读者的再创活动,读者影响作家的创作(接受美学和读者反应批评:姚斯《走向接受美学》)世界:客观基础,作家:创作主体,作品:中介环节,读者:接受主体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人的生活活动是文学活动的产生前提。
1、生活活动特性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2、生活活动特性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
人的活动的美学意义:文学创造是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自觉的能动的创造,达到了全面地表现人的本质特性。
文学理论整理
第三章 文学的性质文学的性质是指文学本身具有的区别于其他人文学科的内在特性。
文学是一种历史现象,人类对文学性质的认识也一直在发展和变化当中。
定义:文学帮助人们认识自然、社会和精神世界的特性。
它通过创造艺术形象,以不同于科学和逻辑的方式反映社会生活。
文学是客观世界在作家主观世界中反映的产物文学作品蕴含着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认识文学通过艺术形象对社会关系进行整体把握定义:文学在反映特定社会生活时表现或流露出来的价值取向。
它是作家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不自觉的显现,包括政治和思想的、道德的、民族的、宗教的等倾向。
政治和思想倾向性是文学倾向性的主要体现文学的政治和思想倾向性必须与文学的真实性相统一定义:文学反映社会实践而又能动作用于社会实践的特性。
文学的实践性经常体现为对政治实践的直接影响。
文学对经济、社会的变革也会产生深刻影响。
文学对社会实践的作用是通过改变人的精神和观念间接实现的认识性倾向性实践性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定义:文学表达情感并以此激发读者共鸣、促进社会情感交流的特性情感构成了审美活动的心理基础。
文学的主要目的是表达情感、以情动人,情感因素在文学中具有主导性质,因此,情感性是文学作为审美艺术的重要特征。
文学是个人抒发情感的重要途径,也是人类进行社会情感交流的重要方式情理交融是文学审美活动的现实表现定义:文学创造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性文学的情感性侧重于就审美主体而言,文学的形象性偏重于从审美对象来说。
形象性是文学艺术之美的重要体现文学形象是有创造性、有生气、有意蕴的形象。
文学形象主要是作家的艺术心灵创造的产物,是具有高度创造性的精神活动的结晶。
文学形象比社会生活中的真实形象更集中、更典型,更能体现人类生活和精神的多样性、深刻性和创造性。
定义:文学通过艺术想象和审美理想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获得心灵自由的特性。
对人与自然现实关系的超越。
文学可以通过想象等文学手段,使人在审美的瞬间超越自然的束缚,达到心灵自由的境界。
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1、文学作品的类型:是指文学作品反映现实,表现审美情感的方式,而文学作品的体裁,则是指文学作品话语系统的结构形态。
2、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其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再现性文学只对外在客观现实状况作如实的刻画和模拟。
他要求文学立足于客观现实,面对现实,正视现实。
并忠于现实生活,而不是绕开现实,躲避现实。
3、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
其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4、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其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5、诗的审美特征:凝练性、跳跃性、音乐性。
6、文本: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
7、文学作品的文学层次:文学言语层面、文学形态层面、文学意蕴层面。
8、文学言语层面:指文学文本首先呈现与读者面前,供其阅读的具体言语系统。
(1)文学言语内指性(2)文学言语具有心理蕴含性。
(3)文学言语具有阻拒性。
9、文学形象:是读者在阅读文学言语系统过程中,通过想象和联想而在头脑中唤起的具体可感的动人的生活图景。
文学形象特征、(1)文学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2)是假定与真实的统一。
(3)是个别与一般的统一。
(4)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10、合理:文学形象真实性的客观规定性。
合情:文学形象需反映人的真切的感受,真挚的感情,真诚的意向。
文学形象就是在合情合理的尺度内,实现了假定与真实的统一。
11、文学意蕴层面:是指文本所蕴含的理想,感情等各种内涵,属于文本结构纵深层面。
(1)历史内容层(2)想象意味层(3)审美意蕴层12、“这一个”:突出文学形象,个性与共性,普通与特殊,个别与一般的统一。
13、文学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
14、文学典型特征性:(1)文学典型须具有贯穿其全部活动的,统摄其生命的总特征。
(2)文学典型还必须通过局部特征,反映和形成总特征。
(完整版)文学理论知识点整理
文学理论知识点整理名词解释1. 文学理论: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以文学的普遍规律为研究对象,是一门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并配合作品分析的学科。
2. 视角:视角也称为聚焦,就是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
3. 领悟:领悟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后的一种更高境界,是指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继共鸣和净化后而进入的更高阶段,包括潜思默想、洞悉宇宙奥妙、体悟人生真谛、提升精神境界等状况和过程。
4. 广义文学:是指一切口头或者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的统称,包括今天所谓文学和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
5. 共鸣: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的一个标志,通常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和人物的命运遭际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
另一个意义是指不同的读者,包括不同时代、阶级和民族的读者,在阅读同一文学作品时可能产生的大致相同或相近的情绪激动和审美趣味趋同现象。
6. 情节:情节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7. 精神生产:精神生产指的是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资料而进行的对于自然、社会的观念活动。
8. 话语蕴藉:话语蕴藉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的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9. 诗:诗是一种语词凝炼、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情感的文学体裁。
10. 审美批评:审美批评是一种情感性评价也是一种体验和超越矛盾统一的批评,而且常常是形式或形象的直觉批评。
11. 文学风格:文学风格是作家创作个性与具体话语情境造成的相对稳定的整体话语特色。
12. 现实型文学: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
13. 材料:文学创造材料是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的一切生动、丰富但却相对粗糙的刺激或信息。
14. 文学批评:文学批评是对以文学作品为中心兼及一切文学活动和文学现象的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
文学理论概念
1.文艺学: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科学,包括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三个分支。
2.文学活动:以文学创作、文学欣赏、文学消费和接受为主要内容的活动的总称。
其一,它由世界、作者、作品、读者四元素构成。
其二,它在意向上可分为两个过程,一是从创作到作品到欣赏接受的过程,这是一个精神过程。
二是从文学生产到产品形成再到交换买卖的过程,这是一个商品生产与交换的过程。
3.文学理论:研究文学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普遍规律及其相关的科学方法的学科。
东西方最早都称为“诗学”或“诗论”。
文学理论的体系一般包括文学发展论、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文学作品论、文学接受论五大部分4.文学批评:以一定的文学理论为指导,对以文学作品为主体的具体文学现象进行分析、鉴别、判断和评价的精神活动。
5.文学史:以一定的文学理论(尤其是文学史理论)为指导,对文学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历程进行描述,对这一过程中重要的文学现象(思潮、流派、重要作家作品等)进行分析研究,并揭示隐藏其内的文学发展的基本规律的学科。
6.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其它马克思主义者继承发展了的文学理论。
它有五大基石,分别是: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艺术生产论、艺术交往论。
7.中国特色;(应是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中国特色)其一,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历史文化、中国的文学实际相结合。
其二,把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相结合。
这样,既使马克思主义的文学理论表述具有中国特色,又可以丰富其内涵,增强其活力。
8.当代性:(应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当代性)指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应有时代特点。
为此,一要研究与概括中国当代文学实践的新经验和新问题。
二要应对20世纪西方文学潮流的挑战。
吸收其理性精华,揭露其非理性与形式主义实质。
三要吸收新学科,包括心理学、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把文学理论提高到当代科学的新水平。
(完整)1第一章 文学理论介绍
“文学研究的合情合理的出发点是介绍和分析 作品本身。”(155页)
“显然一件艺术品的美学效果并非存在于它所 谓的内容之中。几乎没有什么艺术品的梗概不 是可笑的或者无意义的(这种梗概只有作为教 学的一种手段才有意义)。”(157页)
“自觉的创作意图与创作实践分道扬镳在文学史上是常有的现象。左拉 真诚地相信他创作实验小说的科学理论,但实际上却创作了高度闹剧性 的象征小说。果戈理自认为是一个社会改革家,是俄国的地理学家,但 实际上他创作的长、短篇小说却充满了他想象中怪诞、奇异的形象。” (165页)
“真理是复杂的。有许多认识真理的方式,每一种都有自己的合法性。 某种类型的真理只有通过反论或者精心设计的歪曲才能表达。”(227 页)
唐代意境说文学观:意象和意境理论。王昌龄和皎 然提出“取境”“缘境”理论﹐刘禹锡和司空图进 一步提出“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见解。一 般把意境视为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之一
宋代趣理文学观:严羽的 “妙悟”说即“夫诗有 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兴趣” 说,“盛唐诸人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故其妙处,透澈玲珑,不可凑拍,如空中之音,相 中之色,水中之影,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文学作品给予人的快乐中混合有新奇的感觉和熟知的感觉。……整个 作品都是熟识的和旧的样式的重复,那是令人厌烦的;而那种彻头彻尾 是新奇形式的作品使人难以理解,实际上是不可理解的。……优秀的作 家在一定程度上遵守已有的类型,而在一定程度上又扩张他。”(279 页)
“每一次文学传统的变革总是由想要创造他们自己艺术的一个新阶级或 至少一批崛起的新人所引起的。”(320页)
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1、概念:文学理论是一门研究文学特性和普遍规律的人文学科。
2、研究对象:文学和文学活动(一个由生活、作家、作品和读者等要素构成的多环节活动)3、文学理论的性质:①实践性②人文性③科学性恩格斯说:“我们不应该为了观念的东西而忘掉现实主义的东西,为了席勒而忘掉莎士比亚。
”——《致斐·拉斐尔》1、关于文学的政治、思想倾向性与文学艺术的表现问题。
一个是席勒式,一个是莎士比亚式。
恩格斯提倡莎士比亚式。
2、现实主义创作原则,文学具有政治和思想倾向性,但不能当做政治的传声筒。
3、文学的政治和思想倾向性必须与文学的真实性相统一。
4、美学的和历史的批评观点是最高的标准。
(P30)5、列宁在1905年发表的《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中,第一次响亮地提出了文学事业“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的口号。
(P31)6、毛泽东文艺思想(P44)Ⅰ文艺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文艺的“源”与“流”。
社会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
过去的文艺作品是流。
Ⅱ文艺与政治的关系。
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与文艺从属于政治、为革命事业服务是统一的。
7、文学的性质:倾向性(P78)、间接性(P95)8、文学的功能(P112)①文学的认识功能,指文学具有帮助人获得社会和人生知识、加深对人和社会理解的功能。
②文学的教育功能,指文学作品具有影响思想情感、净化心灵世界、增强生活勇气和信心的功能。
③文学的审美功能,指文学具有沟通文学活动中主体与客体的美感和情感需求,是文学最基本的功能。
类型:悲剧型与喜剧型、优美型与阳刚型。
④文学的娱乐功能,文学可以给人带来身体块适、心情愉悦、精神自由的功能。
9、创作动因:决定着创作活动的主体的心理驱力,包括创作动机和创作冲动两个层面。
(文学创作的开端)(P127)10、创作动机的构成:作家从事具体创作活动的目的。
(作家的二重身份)⑴创作动机的个体性因素:指驱使作家创作的那些个人生活经历或心理体验需求。
⑵创作动机的社会性因素:指驱使作家创作的那些非个人因素。
文学理论知识
导言基本概念:1.文学理论 2.文学理论的对象 3.性质 4.研究方法1.文学理论:是一门研究文学特性和普遍规律的人文学科。
2.对象:文学和文学活动。
3.性质:是从文学活动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4.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吸纳和借鉴古今中外一切科学的文学研究方法。
思考题:1.学习文学理论为什么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1.(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充分揭示了文学的本质(2)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3)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深刻阐明了文学的价值和功能(4)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高度肯定了主体地位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创立和发展基本概念:1.艺术生产 2.马克思主义人论 3.美的规律 4.现实主义创作原则 5.文学价值论1.艺术生产论:是把物质生产与作为精神生产的艺术生产相比较,艺术生产是指实际的艺术创作过程。
2.马克思主义人论:“现实的人”,即有血有肉的、有着七情六欲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的具体的个体或群体。
3.美的规律:反映的是客观存在的美的事物的内在关系,具有客观性。
4.现实主义创作原则:既是唯物史观和“美的规律”思想的体现,又是对他们所处时代的文学实践经验的总结。
它要求作家真实描写现实的社会关系,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PS:1.典型环境决定着、制约着典型人物的性格特征。
2.典型人物影响着、改变着他的环境。
3.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是紧密交织在一起的,双方各以对方为自己存在的前提。
5.文学价值观:思考题: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产生的思想来源?2.文学艺术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平衡和不平衡关系?3.文学艺术的特点?1.(1)主要有三个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2)批判继承了古希腊、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各个历史时期的哲学和美学思想(3)马克思和恩格斯都具有很高的文学修养和鉴赏能力,并且一生都在关注文学活动的发展2.(1)一般而言,文学艺术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上是平衡的,一定社会的文学是以这个社会的物质生产为基础的,文学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文学繁荣往往是经济高涨的产物。
文学理论 名词解释
导论(1--2章)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1、文艺学:研究文学的发展过程、相关知识、文学的基本规律、文学活动中的个案的学科。
2、文学活动:由文学创作活动、文学接受活动组成的一个循环运动,它包括世界、作家、作品、读者四个要素。
34科。
56789从社会文化、政治、经济、道德、10变化的过程的一种文学理论形态。
11文学理到后来的各种形态的兴起分化,到现在又向文12、文学信息学:文学语言作为一种符号系统,负载传播信息,由编码到译码,是一个信息的生成与转换过程,由这种研究方法构成的一种文学理论形态。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它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原着中所阐述的文艺学思想的核心,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革命领袖思想中所包涵的文学理论为主体,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所论述的理论为补充的文学理论体系。
2、文学活动论:文学活动是人的活动的大系统中的子系统,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一种途径,是人的精神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能促成人的全面的发展。
3、本质力量对象化:是人的活动的特性。
人的劳动实践,不同于动物的活动,是有意识的活动,在劳动之前就有了蓝图,人按照预先的设计有目的、有计划的加工改造对象,使对象打上主体的烙印,最终符合人的要求。
4、文学反映论:文学来源于现实,是对现实的能动的、创造性的反映。
5、交往行为理论:德国思想家哈贝马斯吸收了马克思的理论和方法所提出的一种诗学理论,认为6统文论。
产,中国现实生活中特殊的矛盾,健康发展。
71、接受、研究等活动的总称。
人是文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文学活动有四个要素构成:世界、作者、并且具有意识形态特征。
2具有社会性和实践性。
人的生活活动是文学活动的前提,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并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3、本质力量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是指人的自由自觉的意识,即人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改造自然的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
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科学称为文艺学。
文学理论属于文艺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如果说文学批评、文学史主要是研究文学中的“特殊”,即具体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的话,那么文学理论则是研究文学中的“一般”,即它的任务是探讨文学活动的普遍规律、概念范畴和相关的方法,形成理论系统。
文学理论与别的理论一样具有实践性和阶级性的品格。
由此可见,文学理论作为文艺学的一个分支,主要通过对文学活动的横的审视侧重研究其中带一般性、普遍性的规律,一方面它制约着文艺学其他分支的研究,另一方面它本身又有赖于具体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的研究作为基础。
2.文学理论有哪几种基本形态?其划分的依据是什么?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可分为以下七种: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和文学文化学。
文学理论分为这些形态的依据是: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是复杂的多层次的系统活动。
从文学创作到文学作品产生再到文学接受,这是一个活动过程。
按马克思的理论,文学创作是一种“艺术生产”。
这样,实际上同一个文学活动,在意向上可以理解为两个过程: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文学生产——作品价值——文学消费这就是说,文学理论只有一个认识客体——文学活动,但同一客体可以成为多种视角所观照的多种对象,形成不同的研究形态。
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是什么?试作简要的说明。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内容十分丰富,概而言之,以下五个基本观念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
(1)文学活动论。
马克思主义把文学艺术看成是“人的生活活动”,这种活动的基本特性是“自由自觉”。
(2)文学反映论。
把马克思和恩格斯所阐述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运用于文学活动中,就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学反映论:文学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但并非刻板的反映。
(3)艺术生产论。
本书主要从把物质生产与作为精神生产的艺术生产相比较,并不专指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艺术现象这种意义上来理解马克思的“艺术生产论”。
即我们必须从社会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实践中,从生产、消费、分配、交换的关系中,才可能获得对文学艺术的最终解释。
(4)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
这种观点认为,文学艺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现象,其特殊性主要在于它的“审美方面”。
(5)艺术交往论。
文学活动是由世界、作家、作品、读者所构成的一个交往结构。
2.试概括马克思主义对文学的理解?马克思主义认为,从人类学的观念看,文学是人的活动;从哲学的观念看,文学是人的一种反映活动;从现代的经济学观念看,文学是一种艺术生产活动;从美学的社会的观点看,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从媒介和符号的观念看,文学是一种交往对话。
这样,马克思主义就从人类学的、哲学的、经济学的、美学的、社会学的、媒介学的、符号学等多学科的视点来理解文学,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文学的整体面貌。
3.建设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应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建设中国当代文学理主要应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种指导不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等人的现成结论照搬照抄,而是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特别要注意用这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解决现实文学实践中提出的新课题。
第二,要具有中国特色,充分考虑到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特别要有鉴别地吸收中国古典文论中的精华,实现新的综合。
第三,要具有当代性,体现时代精神,关注当代文学运动的变化与发展,敢于面对20世纪新文论的挑战,吸收新的方法等。
1.文学活动与生活活动是怎样的关系?文学活动在生活活动中处在什么位置?文学活动是人类生活活动的一个方面,而生活活动是人类特有的、有别于动物活动的存在方式,是一种历史的、生产的、文化的范畴。
生活活动具有以下几点内涵:它体现为人和自然交换的过程,它具有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特性,并且它是对人本质力量的确证。
文学活动作为生活活动的一个方面,它以意识形态话语的方式来描述生活(在生活之外);同时,它本身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创造出人们审美的和想象的世界(在生活之内)。
2.文学活动的四种理论视角各自的理论依据是什么?简述并指明片面性。
文学活动作为活动是一个过程,是历时性、阶段性的,对它进行分割应具有可行性。
同时,在文学活动中,涉及世界(社会生活)、作者、作品和读者四个要素,那么,从活动的主客体关系来看,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观照,这是对文学活动进行多个层面、多个阶段论析的基本着眼点。
在对文学活动四个阶段的论析中,美国文论家艾布拉姆斯提出的艺术理论涉及四个要素的观点对我们有启发意义。
四个要素分别是作品、艺术家、作为描写对象的世界、欣赏者。
这与我们对文学活动四阶段的论述也基本上吻合。
同时,我们还可以从文论史上关于文学的反映说、表现说、形式说和读者的接受理论中找到具体的理论资料。
文学活动作为人通过语言媒介来创造和欣赏艺术的活动,是多种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或系统)。
它所涉及的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四个基本要素(或环节)只具有相对的可分性,在实际的文学活动过程中,却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作用、融为一体的。
我们只有在对文学活动的整体观照中,才可能准确而全面地把握它的本质特征。
3.简要论述文学起源上的“劳动说”在文学起源问题上,前人从不同的视角和理论框架上作出了推定,它们是文论史上的宝贵思想资料。
而其中“劳动说”是对其他众多观点的总结和扬弃,具有更大合理性。
其一,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
文学作为一个历史范畴,在各个时代和各种文化中可以有着完全不同的界定,它产生的原因可能多种多样,作为恋歌歌词的文学与作为战争动员鼓动词的文学,它们的创作动机、写作语境是不一致的,它们的具体功能与要求也千差万别。
但作为文学,它必须是在人脑走向成熟、有相对完善的语言体系后才可能出现,而人脑的成熟与语言体系的完善,都只有通过劳动才可能达到。
其二,劳动催发了文学活动的需要(动机产生)、提供了文学的主要内容。
文学是人自觉的、自由的活动,所谓自觉,是在于它有合目的性;所谓自由,是人在文学中要表达出超越现实束缚的理想。
上述特性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人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尤其是劳动中产生的。
另外,文学作品要描写人的社会生活,而劳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个主要方面,作者经历的劳动过程往往成为他们创作的素材。
其三,在文学的早期形式上也体现了劳动的痕迹。
诗这种文学体裁成熟时间较早,它往往讲求韵律、节奏,而这与人的劳动过程是直接相关的,如通过劳动号子来协调步伐,通过有节奏的声音来协调狩猎者队伍的推进速度与包围猎物时的队形等。
早期的诗歌,从文学史的发掘、整理情况来看,它基本上是作为歌曲的唱词出现的,同时在吟诵中,往往伴随着吟诵者的身体语言动作,即“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诗、乐、舞三位一体,实则是劳动过程中,诗歌、音乐、舞蹈几种艺术形式萌芽因素统一在一起的反映。
“劳动说”这种文学起源观是在前人若干种起源观的基础上提出的,它对于其他起源观有所扬弃,但并不是简单地否定,而是将其纳入自身的体系中,使其他起源说的美学观点在“劳动说”的整合下体现出合理的一面。
如“巫术说”提出了文学与巫术的共生关系,这是有着许多民俗依据的,但巫术说不能回答巫术仪式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内在根源,我们从“劳动说”出发就可看到,巫术起于人的生产愿望不能在既有生产力水平上达成的矛盾。
从根本上来说,它还是与人们的劳动状况直接相关的,有些巫术仪式甚至就直接融会在原始人的劳动过程中。
同样,对于文学起源的“游戏说”、“宗教说”也可作出相似分析。
“劳动说”是对文学起源问题上诸家学说的合理扬弃,它不仅克服了其他诸说的不足,而且能够合理说明其他诸说的一些观点。
4.试辩证说明文学发展的诸种原因。
经济因素,是对文学发展起最终支配作用的因素。
但这个最终支配性因素不是“唯一决定性因素”。
恩格斯在给约·布洛赫的信中指出,如果将这种最终决定性因素说成是唯一的决定性因素,那么就会将唯物史观变成了一种空话。
文学发展在最终意义上是受经济制约的,但文学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它的发展变化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文学发展的动因可以粗略地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识:其一,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意识形态与之相适应,意识形态的变革往往首先表现在政治等领域中,政治意识形态的变革,又进一步对文学意识形态提出相应的变革要求。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中,艺术的变革就与政治上的变革要求直接相关;在中国,“五四”新文学运动也可以找到政治上革新要求的影响,它们都不是由经济直接推动的文学变革。
其二,文学发展有着自身体系化的要求和发展惯性,有着它相对的独立性。
恩格斯曾说过,法的观念是受经济状况制约的,它要反映经济关系的要求,但是,它又有着自身的运作逻辑(诸如形式上的公正性,运用中的可操作性等),这样就使得法律与经济之间的关联显得模糊和疏远了。
同样,文学发展也有着自身的一些特征,如诗歌文体对于韵律、句式的一些调整,小说文体在叙事模式上的一些演进,大都是文学发展自身规律在起作用,与经济的关系不明显。
其三,在承认经济状况与文学的变化发展并非一一对应的同时,还应看到经济的影响也是可以反映在文学领域中的。
古希腊城邦制国家以市民作为公民主体,它的戏剧艺术很早就步入了发达阶段。
而古代中国是农业社会,农民居住分散,闲暇时间不多,也没有建立商品消费的生活模式,这是中国戏剧长期停留在巫术仪式、傩戏阶段。
中国戏剧的兴盛起于南宋时江南的一些商业城市。
江南一带物产丰裕、生活舒适、居民集中,使得戏剧艺术有着广大的市场,能够得到经济保障,因而有了很快的发展。
在欧美国家,长篇小说产生在文艺复兴之后,几百年来,成果丰硕,它与版权法等经济法规的推行直接相关。
电影业的发展在技术上有赖于科技,而在制作中有赖于一些企业化的管理方式。
从上述方面,可见经济因素对文学发展的直接影响。
总之,推动文学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不同的情况下,可能有着不同的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在这种种原因中,有些与经济因素相关,有些则没有直接关系。
但在最终决定意义上,经济因素是文学发展的终极原因。
5.试述关于文学活动的整体性以及文学活动与人类生活活动的有机联系的问题文学活动是人在有审美意蕴的语言系统中进行审美创造、审美传达和审美接受的活动。
从其内部的构成来说,文学活动涉及创造主体和接受主体,涉及审美的反映、表现、形式上的创造以及文学的欣赏与批评等多个环节,文学活动是这些环节共同构成的有机整体(或系统)。
文学活动的内部具有统一性的基础。
以《诗经》为例,春秋之前,社会上流传的“诗”成千上万首,传说孔子将其纂集删编为一册,只取305首,称为“诗三百”。
他将主体归纳为“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无邪”的含义就是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合乎礼仪规范,有助于增进社会伦理秩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