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1第一讲 步入近代国际关系史——近代国际关系史开端及开始前世界状况讲诉
国际关系史讲义
国际关系史讲义第1讲《国际关系史》导言一、国际关系史的学科定位新兴的、跨学科的一门学科国际关系史与传统学科如历史学、哲学等相比,兴起比较晚。
国际关系史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同时也是法学、政治学和国际政治等学科的基础。
国际关系史与外交史、世界史、国际关系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国际关系定义一国际关系,是指国际行为主体(国家、国家集团、国际组织、国家群体、非国家行为者)之间的各种交往关系的总和。
国际关系定义二国际关系,指主权国家、国际组织、争取独立的民族解放组织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关系,其中以主权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为主。
国际关系,内涵和外延:内涵:一般认为,国际关系就是跨越国界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它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种复杂的关系。
国际关系与一般的社会关系在实质性问题上是一致的——追求利益。
国际的各种关系实质上就是利益关系。
外延:国际关系是一个广义的概念。
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法律、外交等各方面的关系。
在这些关系中,国际经济关系是整个国际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政治关系是最活跃的关系;经济关系是政治关系的基础和内因。
研究国际关系的三门学科:(1)国际关系学:从整体上研究国际关系体系运行和演变的规律。
(2)国际关系现状:侧重分析当前国际关系的动向和预测发展趋势。
(3)国际关系史:主要叙述以往国际关系发展的具体历史进程。
国际关系史定义(1)国际关系史,就是研究世界范围内的国家与国家之间、国家集团与国家集团之间以及国际组织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相互关系综合发展的历史的一门学科。
(2)国际关系史,就是以国家与国家之间(包括国际组织)的政治关系的发生、发展、变化的历史进程及其规律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注意国际经济关系、军事关系以及文化、宗教关系,并使之与国际政治关系紧密结合,而且也不应忽视重要历史人物在国际关系演变中所起的作用。
国际关系史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国际关系史与国际关系学:国际关系学的一个分支。
最新版教案近代国际关系史
绪论1.1.近代国际关系史的定义。
国际关系史是指国际社会中各地区、各国家、各国际组织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思想、教育、宗教和民族等领域中相互交往、相互依存、相互冲突、相互制约的关系发生、发展及其演变结果的总和。
2.2.国际关系的产生。
古代和中世纪国际关系的内涵及其表现。
近代国际关系产生的条件。
地理大发现以后,大西洋市场和东方市场逐步形成,世界加快了由分散到整体发展的步伐;资产阶级奋起反抗,纷纷战胜封建专制统治,社会生产力得到空前解放,资本主义渐次成长壮大,世界市场走向成熟;通讯和交通业的发展,使世界各地的联系交往更加频繁;世界列强侵占落后地区,落后国家被卷入世界市场的漩涡,全球形成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全球性的国际关系体系宣告形成。
近代国际关系的新特征。
史入近代,独立的主权国家相继建立,主权国家成为国际关系运作的动力源泉;随着近代社会的发展演进,主权国家作为国际关系唯一的行为主体被打破,行为者日益增多,行为日益多样化;经济关系成为国家间关系的基础,通过国际分工,国际交换,使一国的经济活动成为世界经济的组成部分。
3.3.近代国际关系史与世界近代史的相互关系。
两者紧密联系、互相渗透。
近代国际关系史是世界近代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世界近代史作为载体。
当近代国际关系史从世界近代史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后,又是对世界近代史中国际关系史这部分内容的丰富、深化与扩展。
世界近代史以叙述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主线,着重把握历史的整体发展与规律,研究国家和民族间内部发展的历史。
而近代国际关系史主要是研究国家和民族间外部动态发展的历史,着重从横向方面剖析各个历史时期主要国家间和国际组织间的外部关系,阐释近代国际关系史对全球社会发展过程的牵制和影响。
4.4.近代国际关系史的研究对象。
国际政治关系。
政治关系为国际关系中多种关系的集中反映,政治关系在国家与国家以及国际组织之间关系的演变中占据主导地位;国际经济关系。
近代欧洲国际关系史
一)知识结构国际关系主要指主权国家以及国家集团之间的相互关系。
只有当人类进入到资本主义阶段,生产力有了巨大的发展,世界越来越联系为一体的情况下,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关系才开始出现。
近现代史上的国际关系有三种基本类型:1.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的矛盾与斗争。
2.资本主义列强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侵略与反侵略、奴役与反奴役的矛盾与斗争。
3.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竞争与对抗。
从国际关系演变的过程来看,世界格局的演变是其核心内容。
本专题包括1、3两种类型,按以下几个时期来论述。
一、16世纪下半期新航路开辟以后至一战1.16世纪下半期至19世纪中期这一时期是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确立的时期,也是早期西、荷、英、法向外扩张充满矛盾斗争的时期。
这构成了这一时期国际关系的中心内容。
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树立海上霸权。
17世纪,英、荷之间发生三次战争,荷兰战败,失去了海上强国的优势018世纪,英国又同法国进行了七年战争,英国打败法国,不仅掌握了欧洲霸权,而且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
东方逐渐从属于西方。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时代,英国对欧洲大陆推行均势政策,多次组织反法同盟。
1815年拿破仑战败,英国和欧洲的封建君主们在维也纳召开会议,建立了近现代史上第一个国际关系格局——维也纳体系,重新划分了欧洲的势力范围,奠定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政治格局。
这个体系中,英国的霸主地位得到巩固,法国受到削弱,俄国实力增强。
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为了争夺欧洲大陆霸权和争夺海外商品市场,欧洲列强们极力向外扩张,冲突不断,1853年至1856年,英、法同俄发生了克里米亚战争,俄国遭受失败。
1870年至1871年,普法战争,法国战败,德国崛起,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
2.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一战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时候,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改变了他们之间国家实力的对比,后起的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争夺世界市场。
《近代国际关系史》 多媒体教学课件
二
英国革命期间奉行的对外政策
革命期间,英国分裂为以国王为代表和以议会为中心的两个 阵营。双方各自派员遣使奔赴欧洲,寻求可能的援助和支持。 议会采取谨慎而且灵活的外交手段,为英国革命争取了一个 有利的国际环境。
三 克 伦 威 尔 时 代 的
英国对外政策的特点是不参与欧洲的 事务。克伦威尔一方面渴望建立稳固的统治秩序,
三 反对欧洲势力的武装干涉
法国的和平防御的方针和“不干涉” 法国的和平防御的方针和“不干涉”外 交原则并未消除欧洲国家对法国革命的敌视。 1791年 27日,普、奥发表了准备干涉法国 1791年8月27日,普、奥发表了准备干涉法国 革命的《匹尔尼茨宣言》 1792年 革命的《匹尔尼茨宣言》。1792年4月,法、 奥战争爆发,7月,普鲁士加入对法战争。9 奥战争爆发,7月,普鲁士加入对法战争。9 月,法军取得瓦尔密大捷,普奥同盟的干涉 遂告失败。 793年 793年1月,路易十六被处死后,法国与 欧洲诸强的关系进一步恶化。1793年春,欧 欧洲诸强的关系进一步恶化。1793年春,欧 洲诸强组织起第一次反法同盟。法军节节败 退。雅各宾派取代吉伦特派执政,并迅速扭 转了战场形势,1794年法国军队转入战略反 转了战场形势,1794年法国军队转入战略反 攻,并再次占领了比利时。
三
美国独立后与法、英关系
独立后,美国奉行中立的外交政策,力 独立后,美国奉行中立的外交政策,力 图避免与法、英等国的正面冲突。第二 次对英战争后,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控制 和渗透,确保了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的 完整
第四节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对欧洲的 冲击
一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震撼欧洲
影 响 格 局 产 生 了 深 远 的 际 。 国 斗 争 法 洲 的 与 干 欧 权 国 盟 由 对 霸 英 同 了 关 关 命 洲 和 法 入 际 际 法 了 革 系 大 欧 命 反 转 国 关 国 夺 革 的 此 洲 国 , 法 争 国 导 从 欧 国 法 领 容 , 欧 洲 动 开 强 统 , 洲 活 展 列 建 欧 彻 战 、 涉 国 内 心 为 交 命 洲 封 扫 英 的 中 成 外 革 欧 国 横 命 为 立 革 命 命 系 的 速 的 大 。 系 迅 列 国 慌 各 命 革 更 独 兰 革 国 系 法 恐 洲 革 级 、 一 绕 的 欧 次 阶 刻 美 德 大 围 者 了 这 产 深 北 治 起 资 为 、 继 尼 国 法 引 的 更 命 底 后 革 是 年 争 国 发 英 爆 的
近代以来国际关系
【第一部分——国际关系】第一部分近代以来的国际关系(上)【学法指导】一、复习的依据1、教科书复习范围:主体内容在必修Ⅰ专题二、专题五、专题九;必修Ⅱ专题五、专题八;选修3整本书。
2、2014年《考试说明》:根据相关部分考点要求对照复习。
二、学法指导:1、说明:五年高考中的试题有:09卷22题“一战影响”;10卷21题“中国外交”、“苏伊士运河战争”;11卷23题“阿拉伯国家联合斗争”(0.5题),39题(1)、(2)问10+8分。
12卷19题抗美援朝,22题“霸王行动”。
13卷21.“戴维营协议”题,共计44分。
2、本讲内容时间跨度大、线索和国家众多,涉及的模块知识复杂。
复习抓住关键环节——(1)纵向框架:A、每一重大历史线索一以贯之的发展脉络;B、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2)横向框架:以某个重大事件作为切入口,理解原因、特点和影响。
3、基本概念:近代国际关系(1)“国际关系”,传统意义上是指民族(主权)国家之间或国家集团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国际政治关系为主,兼涉国际经济、文化关系)。
以同一历史阶段(一战前夕)为例——选修3第一单元第一课 A、“主权国家”:如英德关系B、“国家集团”:第一、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
(2)近代意义上的国际关系开始于1500年前后的新航路开辟时期。
A、说明:古代也有“国际关系”(如中国汉必修ⅡP12“丝绸之路”;唐太宗开明的对外开放政策,选修4P11;宋元时期的对外商运必修ⅡP17;明清时期“朝贡”贸易体制、“海禁”和“闭关”必修ⅡP24),但这与近代意义上的国际关系有明确区别。
需要说明的是,清朝前期中俄关系中的《尼布楚条约》(选修4P15—16)已具有近代属性(签订平等的边界条约)。
B、近代意义上的国际关系在开始的时间和内在逻辑上恰好与“从此,以国别和种族为主的地域性历史开始逐渐演变为相互交流、影响和融合的世界历史”(必修ⅡP84末句话)的大趋势是一致的。
这说明:近代以来的国际关系的实质是世界资本主义力量主导下的国际关系,在地域上打破了了以往的区域性局限。
g1第一讲 步入近代国际关系史——近代国际关系史的开端及开始前的世界状况
作为一个国际关系领域的概念,“东亚封贡 体系”的含义
作为一个国际关系领域的概念,“东亚封贡体系”的含义 封贡体系兼备有政治、经济和文化三重意义: 在政治上,封贡体系内国家间的基本关系是册封和被册封,朝 贡和被朝贡的关系,同时也有同盟的性质。 在本质上,这种关系虽然仍然是不平等的国家关系,但是,这 种不平等不是建立武力征服的基础上的。封贡体系中的双方承担 一种双向的权利和义务。
葡萄牙的殖民活动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教皇子午线”及其两次调整
“教皇子午线” 第一次调整 第二次调整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划分殖民地,开近代殖民列强 瓜分世界、划分势力范围之先河。 西班牙几乎独占了中南美洲,而葡萄牙虽占有 巴西,并许诺“有权”夺取亚洲非洲的广大地区, 但实际上只占有西非沿海一些殖民据点和印度南端 至马六甲的商站,显然,西班牙比葡萄牙占优势。
始于 16世纪上半叶 (即“地理大 发现之后”)
17世纪初
具体说,包括以下两个阶段:
• 第一阶段:16世纪上半叶,西班牙、葡萄牙 的殖民活动占优势
• 第二阶段:英国、法国、荷兰向西班牙、葡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第一阶段:16世纪上半叶,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活动占优势 1、“地理大发现”期间的殖民活动 2、划分殖民地之后,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活动 “教皇子午线”及其两次调整 西班牙的殖民活动
历史解读——
日本属于封贡体系 VS 日本不属于封贡体系 解读历史,独立见解 敢于、善于怀疑(课本、老师)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第一部分 1500年前后的世界 二、穆斯林世界
第一章 近现代国际关系发展的三大历史阶段
2. 法国与欧陆霸权
❖ 法国人认为他们是塑造了现代欧洲历史的人。 ❖ 法国人既为欧洲塑造了一个最伟大的封建文明,又为现代世界树
立起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的典范。 ❖ 法兰西的民族情感从历史上便是在同盎格鲁-萨克森人的抗争、
对立和争夺中得到了滋养。 ❖ 法国欧陆霸权的外交政策取向使法德两大民族的关系成为法国对
❖ 体系和层次由于互动能力的作用而形成某种结构和模式——即 国际格局 。
(主要是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方式的变化所引起的交通和通信技 术、商业金融等社会技术的进步)
❖ 确定国际关系格局离不开国际关系体系中的主要单位——民族 国家。 A)因此民族国家成为国际格局中最主要的但绝不是唯一的行 为体, B)民族国家间的关系和大国的兴衰也就成为认识国际关系格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该书以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史上三次大论战为主线系统地论述了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历史渊源及其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前后时间跨度为80年内容涵盖西方近十个主要学派及其代表人物和几十种有影响的理论观点
第一章 近现代国际关系发展的三 大历史阶段
参考书目:
[1] 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1-6卷), 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年版。
❖ 他为俄罗斯树立起一个致富致强的传统——陆路蚕食加水域
开拓;构成了从彼得大帝起的一贯政策。
5. 美国与“天定命运”
❖ 美国200多年的历史进程:美国—美洲—亚洲—欧洲—世界 ❖ 美国崛起的因素(地理优势;制度;文化;社会;人物;历史
机遇) ❖ 独立后的美国,对外政策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对
❖ 除了威廉二世和希特勒的“世界政策”外,德国在其余的大 部分时期的外交都或多或少地遵循着这样的外交传统——一
项东西贯通的外交政策。
g1第一讲步入近代国际关系史近代国际关系史开端及开始前世界状况讲诉课件
• 十六世纪下半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达到极盛,是巴尔干半岛 和东地中海(相当于现在的中东)的征服者。 • 然而,从此以后帝国由盛而衰。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世界各地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发展从来是不 平衡的,而这样的不平衡性往往引发矛盾和问 题。
举个简单的例子: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
思路——
三十年战争前欧洲(主要是西欧)的 状况(即三十年战争爆发的原因分析)
三十年战争及《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的签订
战后的欧洲状况 (即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下的状况)
一、三十年战争前的欧洲状况
(即三十年战争爆发的原因分析)
“三十年战争”前夕,欧洲各方势力之间矛盾错综复杂, 战争早已迫在眉睫。理顺这些矛盾是本节的重点和尤其是 难点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第一部分 1500年前后的世界 一、转折时代的欧洲秩序 (不平衡性)
此时东亚封贡体系、穆斯林世界正走向衰落,但欧洲(主要是 西欧)各国正处于一个转折时代,这个时代可以用几个关键词概括:
地理大发现、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运动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地理大发现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文艺复兴运动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这一时期的代表事件——
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意义——
1、标志着西班牙海上霸权开始衰落。 2、英国积极加快殖民步伐: (1)在北美洲东部建立了许多基地,为 后来建立13个殖民州打下基础; (2)1600年成立东印度公司致力于开辟 东方市场和侵略印度。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这一时期的代表事件——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如何解释“商业战争“的产生
“商业战争”产生可以从两个方面分别解释: • 1、欧洲自“中世纪”以来封建大国之间的王朝战争连续 不断,这类战争的目的是扩张领土、奴役更多的臣民和榨取 捐税。从16世纪开始的商业战争是战争的形式。 • 2、英国、法国、荷兰向西班牙、葡萄牙殖民地位挑战而 发起了“商业战争”。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讲义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讲义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国际关系研究所卢静第⼀部分:近代国际关系史第⼀讲绪论⼀、国际关系是什么?(⼀)国际关系:严格意义上的国际关系指的是主权民族国家之间的关系,是在⼀定的⽣产⼒和⽣产关系的基础上,由联结世界上所有的或⼤多数国家的经济、政治和⽂化纽带所形成的各个国家之间密切联系,互相交错、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有机整体。
(⼆)国际关系的特点1、历史性2、交往频率的密切性3、交往地域的⼴泛性4、交往内容的全⾯性5、由主权民族国家组成(三)国际体系、国际格局和国际秩序的区别与联系国际关系格局:是国际舞台上各种国际战略⼒量对⽐在⼀定时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相互作⽤的表现形态。
体系与格局:体系(体制)与格局内涵上⼤致相同。
体系(体制)指由各种国际⾏为体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构成的统⼀体。
格局指该统⼀体的内部结构和外在表现。
秩序与格局:格局强调客观态势和相应的战略关系,是⼀种客观存在。
⽽秩序则更多地强调理想的或主观上要确⽴的国际政治、经济、安全等运⾏机制。
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三)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国际关系的宏观历史背景1500年前后的世界I、东亚封贡体系II、穆斯林世界III、欧洲的中世纪三、欧洲⾛出中世纪1、⽂艺复兴Renaissance但丁《神曲》达芬奇《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朗开基罗《⼤卫像》2、宗教改⾰2、宗教改⾰新教分别以M. 路德、J.加尔⽂和英国国王亨利⼋世为代表美洲的发现及绕好望⾓到东印度通路的发现,是⼈类历史上最⼤⽽⼜最重要的两件事。
其影响已经很⼤了。
……通过为欧洲产品开辟⼀个⽤之不竭的新市场⽽给新的分⼯和⼯艺的进步提供了机会,这在古代商业的狭⼩圈⼦⾥是从不会发⽣的。
……不过,对于西印度及东印度两处的⼟⼈,这两件事件本来能够产⽣的⼀切商业上的利益却被它们所引起的不幸完全抵消了。
——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3、民族君主国的出现4、地理⼤发现1486年迪亚⼠发现⾮洲南端的(风暴⾓)好望⾓;1492年哥伦布航⾏到达美洲;1489年达伽马开辟绕过好望⾓到达印度的新航路;1519-1522年麦哲伦完成⼈类⾸次环球航⾏;1642-1643荷兰⼈塔斯曼航⾏⾄澳⼤利亚和新西兰等地。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讲稿提纲
第一章、十七世纪的欧洲国际关系第一节、三十年战争——十七世纪上半期的欧洲国际关系从1618年到1648年,欧洲地区展开了一场长达30年的战争,这场战争参与国家之众多、战争过程之惨烈、战争持续时间之久、产生影响之深远,从而被看做是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的开篇之作。
这场战争具有三重性质:第一,它是一场德意志内部及其整个欧洲的宗教战争,是基督教世界里的旧教——天主教和信教各教派之间争夺宗教影响力的战争;第二,它是一场德意志帝国内部的国家体制之争,是德意志内部以皇帝为首的中央集权派和以各邦诸侯为主的邦联派争夺权力的斗争;第三,它还是整个欧洲地区各国之间争夺权力的斗争,涉及德国、丹麦、瑞典、法国等,尤其以主宰德国的哈布斯堡王朝和主宰法国的波旁王朝之间的王朝斗争形式引人注目。
一、背景1、宗教纷争:是、但不仅仅是权力斗争的外衣(《泰》182;《钱》63)A、三十年政治首先是一场宗教纷争·导火索“掷出窗外”事件的宗教性质·战争阵营:新教联盟和旧教联盟·战争阵营:丹麦、瑞典等新教国家的参战B、权势惊人的教会·政治上·教会本身就是一个社会组织,人数众多,是欧洲政治地图中权势最大的一个群体·教会也是各国统治者的重要支撑:神圣罗马帝国国名的由来以及亨利八世宗教改革·教会更是现实政治中的重要力量:七大选侯、黎塞留、马扎然、塔列朗、第一等级·经济上·赎罪券(短信)、庞大的教产等·思想文化上·因此文艺复兴的矛头所向就是教会,但丁的《神曲》以及拉伯雷的《巨人传》都是例子C、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95条论纲(95 Theses)·宗教改革的基本原则:平民化、大众化、简单化·宗教改革造成并强化了德国的分裂:1555年奥格斯堡宗教合约;新教联盟和旧教联盟的建立。
2、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的分裂:三个观察视角(《泰》191;《钱》67号)·名称当中复数的含义;1789个主权实体;三个阶层(the three Estates);Romantic Roads ;wuppertal 城堡·选帝制:七大选侯(the seven Electors),以及和英国、法国等中央集权的比较·帝国雷根斯堡议会(Regensburg);华伦斯坦在丹麦战争后的命运3、大国争夺:波旁王朝和哈布斯堡王朝的争夺(《钱》57)·哈布斯堡家族和波旁家族之争的时代特征·黑色双头鹰——哈布斯堡家族的势力·波旁家族——内外兼困中的家族二、战争(钱64)1、波西米亚-普法尔茨阶段(1618-1620)·波西米亚之于哈布斯堡王朝的含义·宗教宽容及其1609年《大诏书》·波西米亚新国王史蒂利亚的斐迪南和德意志的新皇帝斐迪南一世·1618年5月掷出窗外事件·1619年8月,波西米亚起义,腓特烈任波西米亚国王。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课件
这套课件将为您提供全面的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知识,涵盖现代国际关系的定 义、国际关系理论发展、近现代背景,以及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时期的影响, 最后探讨当代国际关系的特点和挑战。
现代国际关系的定义
了解现代国际关系的基本概念和定义,认识国际事务与全球化的紧密联系,以及国际体系的重要组成部 分。
当代国际关系的特点和挑战
1 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化
研究全球互联互通的程度,以及全球问题和挑战的复杂性。
2 新威胁
分析恐怖主义、网络安全和气候变化等新型全球威胁。
3 多边主义
探讨多边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国际组织和机制在解决全球问题中的作用。
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
1
现实主义
探索国际政治中权力和国家行为的重要性,强调利益和竞争。
2
自由主义
关注国际合作、民主和法治,强调经济相互依赖和国际制度。
3
建构主义
强调观念、规范和身份对国际关系的塑造作用,不局限于国家利益。
近现代国际关系的背景
了解近现代国际关系的历史背景,包括工业革命、殖民主义的崛起以及民族主义的兴起。
核武器的崛起
探索原子弹的开发和使用,及其对全球安全格局的巨大影响。
国际组织的建立
分析联合国的成立和它在战后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
1
冷战战略
2
了解相互威慑和平衡政策,以及代理
战争和区域冲突。
3
美苏对抗
探索美国和苏联之间的意识形态冲突, 核竞赛和间谍活动。
非对齐运动
分析第三世界国家的非对齐姿态,以 及南北冲突和殖民地解放运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
战争爆发
第一讲 国际关系概述_1ppt课件
及南满铁路由满洲里至绥芬河及由哈尔滨至大连、旅顺 之干线合并成为一铁路,定名为中国长春铁路,应归中 华民国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邦共同所有,并共同
经营。"
• 大连、旅顺出海口租借权问题:大连为一自由港,但该
自由港所有港口工事及设备之半,及指定码头与仓库,
无偿租与苏方,租期定为三十年;苏联有权在除大连市
精选ppt课件2021
6
拿破仑战争(1799—1815)
拿破仑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天才,他执政期间多 次对外扩张。
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十一近代以来国际关系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3.中国选择和平的原因 (1)历史教训:近代中国遭受侵略的教训:德意日法西斯发动第二次 世界大战的教训。 (2)国情需要:改革开放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 (3)世界潮流: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和平崛起符合世界人民的 利益。 (4)外交政策:和平外交的延续。 (5)文化传统的影响:以和为贵。
专题十一 风云变幻 ——近代以来国际关系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微点1 有章可循——近代以来国际法发展及演变趋势 1.近代国际法的四大渊源和三大基础
2.国际法的三大演变趋势
微点2 谁主沉浮——近代以来国际秩序的构建与演变
1.近代以来国际秩序的构建与演变
新航路开辟以后,西、葡开启了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
大航海时 17世纪上半期,荷兰兴起,垄断全世界的贸易,占据 代的霸权 了广阔的海外殖民地
并存的局面
2.近代以来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特点及表现 (1)近代世界格局演变(1500年到一战)
特征
由于欧洲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殖民扩张最积极,国际关系 中心舞台在欧洲。
①15世纪到17世纪下半期:早期殖民扩张开始,西欧与亚非
拉殖民地之间的矛盾出现。
表现
②17世纪下半期,西欧国家争夺殖民霸权,通过英荷战争和 英法战争,英国确立了殖民霸权和欧洲霸权。
(3)19世纪末,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美、德崛起,英、美共同 主导世界市场,但英国仍为世界经济霸主。
(4)两次世界大战后,西欧衰落,美国崛起并掌握世界经济霸权;苏 联的影响力增强,美苏成为战后的世界超级大国。
(5)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形成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但美、苏仍为世界大国。
(2)崛起方式:掠夺殖民地和武力争霸。
(3)大国衰落的共同因素:制度落后,不重视技术创新,战争失利, 别国崛起。
pdf 近代国际关系史纲 点点文档
pdf 近代国际关系史纲点点文档PDF 近代国际关系史纲近代国际关系史纲是研究国际政治、国际经济以及国际法等领域的学科,它通过对历史事件和国际关系发展的研究,探讨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制约关系。
本文将以PDF《近代国际关系史纲》为主题,就该文件的内容及重要性进行介绍。
首先,PDF《近代国际关系史纲》是关于近代国际关系史的重要文献。
该文件通过对近代国际关系发展的梳理和总结,系统地阐述了近代国际关系的重要事件和发展趋势。
这对于理解和分析国际政治形势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该文档首先回顾了近代国际关系史的背景和起源。
近代国际关系的形成与17世纪以来欧洲国家的崛起和殖民扩张有密切关系。
签订《威斯特法伐条约》和《凡尔赛条约》等重要国际协定成为近代国际关系的重要里程碑。
其次,该文件重点介绍了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末的国际关系演变。
该时期是国际关系发展最为迅猛的阶段,涉及了两次世界大战、冷战等重大事件。
特别是冷战期间,美苏两大超级大国的对峙以及其他国家间的联盟与分裂都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此外,该文件还涵盖了国际间的经济、环境和人权等全球性议题。
论述了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以及人权保护等重大国际议题,揭示了国际关系发展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总的来说,PDF《近代国际关系史纲》是具有重要研究意义的文件。
研究者可以通过对该文件的学习和分析,更好地理解国际关系的历史演变,把握重要国际事件的原因及其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同时,该文件也对当前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形势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剖析和总结,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国际关系的发展规律和趋势,从而更好地制定国际政策和应对国际挑战。
综上所述,PDF《近代国际关系史纲》是一份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文件。
通过对该文件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近代国际关系的发展历程,为当前国际关系的研究和分析提供有力支撑,为国际政治的发展和和平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中国近代外交与国际关系的演进与变革
中国近代外交与国际关系的演进与变革中国作为一个古老的文明国家,历史上一直扮演着重要的全球角色。
然而,近代以来,中国的外交与国际关系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演进。
这些变革和演进受到了中国社会、经济和政治的诸多因素的影响。
第一次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外交的起点。
在这个时期,中国迫于压力被迫与欧洲列强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国家主权受到了严重损害。
这令中国重新评估自己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开始寻求国家独立和强大的道路。
随着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开始意识到外交的重要性,并采取了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姿态。
这一时期,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之一,积极参与了制定《联合国宪章》,以及其他国际组织和多边协议。
中国高度关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通过参与国际事务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政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决定使得中国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
此外,中国提出了“和平崛起”理念,主张通过与其他国家进行合作和对话,实现共同发展。
中国还提出“新型大国关系”的概念,试图推动与其他大国建立更加稳定、互利共赢的关系。
这一外交政策的变化和演进,标志着中国逐渐成为国际秩序的塑造者和维护者。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方面是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的关怀和援助。
中国通过建立贸易合作、投资和援助项目,提供了大量的支持和资源。
比如,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加强与欧亚经济合作,提升发展中国家的交通、能源和基础设施建设。
这意味着中国外交的变革是基于共同发展的理念,力图通过合作推动国际社会的共同繁荣。
当然,中国近代外交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争议。
一些国际社会对中国崛起的关切和疑虑依然存在。
中国在一系列国际争端中发挥了积极的角色,但也面临着艰难的取舍。
对于中国来说,通过外交手段解决问题并平衡国家利益是必要的,但也需要谨慎权衡和处理国内外各种因素。
综上所述,中国近代外交与国际关系的演进与变革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过程。
中国不断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与其他国家建立稳定和互利共赢的关系,努力推动国际和平与发展。
01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概论开篇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三十年战争结束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是在1648年10 月24日签定的。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是由《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神圣罗 马帝国皇帝和瑞典女王以及他们各自的同盟者之间的和平 条约》(即《奥斯纳布吕克条约》)和《威斯特伐利亚约-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和法兰西国王以及他们各自的同盟者之 间的和平条约》(即《明特斯条约》)。 法国得到洛林的3个主教区(梅林、图尔、凡尔登)和整个 阿尔萨斯(斯特拉斯堡除外)。瑞典获取西波美拉尼亚及 东波美拉尼亚的一部分、维斯马城和不来梅、维尔登两个 主教区,从而得到了波罗的海和北海沿岸的重要港口。和 约正式承认荷兰和瑞士独立,神圣罗马帝国境内的勃兰登 堡、萨克森、巴伐利亚等邦诸侯的领地大体恢复到战前的 状况,诸侯在领地内享有内政、外交上的自主权。关于教 派问题,和约重申1555年的奥格斯堡宗教和约继续有效, 承认德意志境内新旧教地位平等。
哈布斯堡家族
哈布斯堡家族(House of Habsburg) 为 德意志封建统治家族。其主要分支在奥地 利,亦称奥地利家族。远祖系日耳曼人中 的一支,最早居住在阿尔萨斯和瑞士的阿 尔高。11世纪初,由于该家族的主教斯 特拉斯堡的维尔纳建立哈布斯堡,其家族 即以哈布斯堡为名。统治时期从1282年 起一直延续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是欧 洲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统治地域最广的 封建家族。1273年,哈布斯堡家族的鲁 道夫一世被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1273~1291在位)。1438年开始神圣 罗马帝国皇帝由哈布斯堡家族世袭。 1918年奥匈帝国解体,哈布斯堡王朝的 统治结束。
薄伽丘 《十日谈》
但丁 《神曲》
彼特拉克 《歌集》
意大利文艺复兴后三杰(15世纪后期)
达芬奇 《蒙娜丽莎》 《最后的晚餐》
第一章 近代之前国际关系史的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伊斯兰教也是一条强有力的纽带,一条比 基督教更有力的纽带,因为它不仅是一种信仰, 而且是社会的和政治的体系以及生活的总方法。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在伊斯兰教国家,特别是在早期哈里发统 治下,国家与宗教之间的关系极其复杂。这些 国家是由征服者创建的——一种新的世界宗教 在征服部族中产生并被其传播开来。在征服的 初始阶段,部族与宗教有极大的认同。在较晚 的阶段,该宗教却被削弱了。 ——(以)艾森斯塔特:《帝国的政治体制》
这种国际秩序本身的扩大和缩小,不 取决于周边各民族国家相互之间的对立 和斗争,而是取决于中国封建王朝‘德 化’力量的大小、它显示出的向外扩张 倾向,只是偶发性的现象,并不具有随 着时代的进展而继续加速扩张的性质。 ——崔丕:《近代东北亚国际关 系史研究》,东北师大出版社1992年版
2、穆斯林世界
三、各个世界之间的冲突和交往
蒙古西征 1219—1225年 1235—1242年 1252—1260年 十字军东征 1096—1270年 穆斯林世界的扩张 14世纪 ——16世纪30年代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
蒙古扩张
成吉思汗与蒙古帝国
十字军东征
穆斯林世界及其扩张
东西方交流与往来
四、早期国际关系史的特点
古希腊的军事政治同盟颇为著名,其典型就 是以斯巴达为首的拉西第蒙同盟和以雅典为首的 提洛同盟,两个同盟于公元前5世纪进行了载入史 册的伯罗奔尼撒战争。此外,还有像德尔菲一德 摩庇里近邻同盟这样的区域性组织。正是在频繁 的外交活动中,古希腊逐步形成了一些公认的外 交惯例,如未经正式宣战不能开战,通过外交谈 判和仲裁解决争端,通过充当调停人的中立国结 束战争,交换或赎回战俘,使节不可侵犯等等。 古罗马从法律的角度去认识和规范国际关系, 比如对于战争与和平,古罗马就分别从战争的正 当理由、宣战的程序、结束战争的条件等几方面 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法律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世界各地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发展从来是不 平衡的,而这样的不平衡性往往引发矛盾和问 题。
举个简单的例子: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
1500年前后的国际形势证实了这一规律:
•1、世界各地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发展从来是不平衡的
•2、发展的不平衡性往往引发矛盾和问题
第一部分 1500年前后的世界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开课院系:国际政治专业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主讲教师:孙艳晓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第一讲:步入近代国际关系史
——近代国际关系史的开端及开始前的世界状况
第一讲:步入近代国际关系史
——近代国际关系史的开端及开始前的世界状况
本讲思路
第一部分 1500年前后的世界 第二部分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建立
2、1500年前后的“穆斯林世界”
(1)关于“有没有一个作为核心的国家”: • 14世纪下半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崛起成为穆斯林世界的新中心。 (2)关于“核心国家的实力与影响力如 何”: • 十六世纪下半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达到极盛,是巴尔干半岛 和东地中海(相当于现在的中东)的征服者。 • 然而,从此以后帝国由盛而衰。
公元7世纪由先知穆罕默德倡导的伊斯兰教,无论 是在阿拉伯本土还是在其他地区传播,从不区分宗教 与世俗领域,因此所有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国家就 构成一个神权统治的宗教国家体系。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作为一个历史概念,“穆斯林世界”的范围处于变动之中:
公元8世纪 穆斯林世界鼎盛时期的范围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穆斯林世界兴衰简史
作为一个动态变化的体系, 其范围是不确定的, 但主体是东亚地区 体系内国家间的基本关系是 册封和被册封 朝贡和被朝贡的关系 但不止这些关系
作为一个国际关系领域的概念,“东亚封贡 体系”的含义
作为一个国际关系领域的概念,“东亚封贡体系”的含义
封贡体系兼备有政治、经济和文化三重意义: 在政治上,封贡体系内国家间的基本关系是册封和被册封,朝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2、1500年前后的“东亚封贡体系”
正值明朝(1368~1644)中叶
(1)从总体的角度,
分析当时“东亚封贡体系”的状况? (2)从地域来说,
当时“东亚封贡体系”包括哪些范围?
(1)从总体的角度, 分析当时“东亚封贡体系”的状况? 明朝中叶,封贡关系稳定。 一方面,社会经济比较发达,中央集权相当稳固;一方面, 外交上比较积极,郑和七下西洋(1405~1433年)是明朝外交 的壮举。 至16世纪下半叶,封贡关系几乎是名存实亡,东亚封贡体 系处于极度松散状态。 一方面,由于专制统治的不稳;一方面郑和七下西洋之后 明朝的外交活动逐渐衰退。
贡和被朝贡的关系,同时也有同盟的性质。
在本质上,这种关系虽然仍然是不平等的国家关系,但是,这 种不平等不是建立武力征服的基础上的。封贡体系中的双方承担 一种双向的权利和义务。
在经济上,形成了一个东亚贸易圈。封贡体系下的进贡,主要 是一种礼仪上的形式;而经济上的封贡贸易往来,才是维系封贡 关系的一个重要纽带,并因此而形成了一个东亚贸易圈。 在文化上,封贡体系促进了中国向东亚诸国的文化输出,并进 而形成了东亚文化圈。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这一时期的代表事件——
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意义——
1、标志着西班牙海上霸权开始衰落。 2、英国积极加快殖民步伐: (1)在北美洲东部建立了许多基地,为 后来建立13个殖民州打下基础; (2)1600年成立东印度公司致力于开辟 东方市场和侵略印度。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这一时期的代表事件——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可见,在16世纪上半叶,西、葡的殖民活动还局限于 大西洋彼岸的中南美洲,最大也只涉及非洲沿海地带和印 度洋的一些商业据点。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二)第二阶段:英国、法国、荷兰 向西班牙、葡萄牙殖民地位挑战而发起了“商业战争”
• 1、如何解释“商业战争”的产生
• 2、这一时期的代表事件
东 亚 封 贡 体 系
穆 斯 林 世 界
欧 洲 秩 序
“三十年战争”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欧洲秩序
“东亚封贡” 体系
新生的美洲殖民地体系 穆斯林世界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第一部分 1500年前后的世界
一、东亚封贡体系
1、认识 “东亚封贡体系 ”
2、1500年前后的 “东亚封贡体系”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1、认识“东亚封贡体系”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3、在天主教严厉的打压下新教为什么能够得 以发展,并成为能够对抗天主教的势力?
新教满足了新兴资产阶级、民众、世俗诸侯的 利益,得到它们的支持与利用。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宗教问题总是同政治和利益紧密联系”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二)利益冲突
按照各方面势力展开说明这些矛盾,说明为什么在 “三十年战争”前夕战争早已迫在眉睫。
1、英国
(1)把新教确立为国教:
两方面势力支持新教:新贵族、新兴资产阶级,世俗君主。 虽然原因不同。 (2)把均势政策作为其介入欧洲大陆事务的基本战略: • 1)必要性分析(地理位置、安全、经济利益) • 2)可能性分析(地理位置、实力) (3)在“三十年战争”中,英国影响甚小: • 一方面是因为其均势政策的传统; • 一方面当时国王与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议会冲突激化, 处于资产阶级革命的前夕,无暇太多顾及欧洲大陆事务
思路——
三十年战争前欧洲(主要是西欧)的 状况(即三十年战争爆发的原因分析)
三十年战争及《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的签订
战后的欧洲状况 (即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下的状况)
一、三十年战争前的欧洲状况
(即三十年战争爆发的原因分析) “三十年战争”前夕,欧洲各方势力之间矛盾错综复杂, 战争早已迫在眉睫。理顺这些矛盾是本节的重点和尤其是 难点 矛盾的主线是两个——
尼德兰革命与荷兰诞生
意义——
1、给西班牙以沉重打击,加速了其衰落 2、16~17世纪商业战争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17世纪上半期荷兰成为继西班牙之后的最 大殖民国家。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四、非洲与美洲的世界
第二部分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建立
关键词——
“三十年战争”、《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1、新教指什么?
主要指马丁 · 路德和加尔文先后发起的宗 教改革运动产生的新的教派
2、为什么说新教把矛头直指罗马天主教会统治下的神 权统治体制?
首先分析:天主教神权统治体制的基础是怎样的——
天主教宣传基督教徒只有通过教士和教会主持的仪式才能和上帝交流, 要知道在欧洲基督徒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于是就形成了普通民众依靠教士、 教会的局面,教士、教会成为神权下的统治民众的阶级。 神权统治体制的庞大体系就以此为基础形成了:最高神权统治是罗马天 主教会,在各地区设立教区(如法国、英国、西班牙),每个教区设立两个 机构:主教和世俗统治者,掌握权力的是主教,世俗统治者只有教皇认可才 被认为是正统的。教区下再设层层的教区和封建领主。 其次分析:新教对罗马天主教会统治下的神权统治体制的冲击 —— 正是指新教猛烈冲击了天主教神权统治体制的基础:“天主教宣传基督教徒 只有通过教士和教会主持的仪式才能和上帝交流”。新教的传播动摇的是罗 马教会的基础。
穆斯林世界的稳定程度主要取决于两点: •1、有没有一个作为核心的国家 •2、核心国家的实力与影响力如何
•公元7世纪~8世纪中叶——阿拉伯哈里发帝国——穆斯林世界逐步强盛时期
•8世纪中叶~14世纪下半叶——无核心国家——穆斯林世界陷入混乱
•14世纪下半叶~16世纪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穆斯林世界恢复稳定并走 向强盛 •16世纪末~ ——无核心国家——混乱状态下的“穆斯林世界”在西方殖民 冲击下,走向衰落
2、法国
两个宗教、两个家族、两个人物: 两个宗教——天主教和新教
地理大发现、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运动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地理大发现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文艺复兴运动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宗教改革运动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第一部分 1500年前后的世界 二、欧洲早期的殖民扩张 (引发的问题)
欧洲殖民扩张简易图
18世纪中叶 形成了美国独立、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前的殖民统治制度
本次课 讲授范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如何解释“商业战争“的产生
“商业战争”产生可以从两个方面分别解释:
• 1、欧洲自“中世纪”以来封建大国之间的王朝战争连续 不断,这类战争的目的是扩张领土、奴役更多的臣民和榨取 捐税。从16世纪开始的商业战争是战争的形式。
• 2、英国、法国、荷兰向西班牙、葡萄牙殖民地位挑战而 发起了“商业战争”。
日本属于封贡体系 VS 日本不属于封贡体系 解读历史,独立见解 敢于、善于怀疑(课本、老师)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第一部分 1500年前后的世界
二、穆斯林世界
1、认识 “穆斯林世界”
2、1500年前后 的“穆斯林世界”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1、认识“穆斯林世 界”
和东亚封贡体系通过政治诉 求维系不同,穆斯林世界是 以宗教为维系——伊斯兰教
始于 16世纪上半叶 (即“地理大 发现之后”)
17世纪初
具体说,包括以下两个阶段: • 第一阶段:16世纪上半叶,西班牙、葡萄牙 的殖民活动占优势 • 第二阶段:英国、法国、荷兰向西班牙、葡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第一阶段:16世纪上半叶,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活动占优势
1、“地理大发现”期间的殖民活动
(2)从地域来说, 当时“东亚封贡体系”包括哪些范围?
朝鲜
对明王朝纯粹 的封建性依附 关系
日本
见专题
东南亚
(明王朝的外交重心) 除政治因素之外具有 了通商往来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