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W N20解读

合集下载

宝马5系N20 F30三元催化介绍

宝马5系N20 F30三元催化介绍

宝马5系N20F30三元催化器宝马5系三元催化多少钱?宝马5系多久需要更换?宝马5系加速动力不行?宝马5系提速用几秒?宝马5系熄火?宝马5系刹车失灵是否跟三元催化有问题?1.三元催化介绍三元催化,是指将汽车尾气排出的CO、HC和NOx等有害气体通过氧化和还原作用转变为无害的二氧化碳、水和氮气的催化。

主要是用三元催化器,三元催化器的载体部件是一块多孔陶瓷材料,安装在特制的排气管当中。

称它是载体,是因为它本身并不参加催化反应,而是在上面覆盖着一层铂、铑、钯等贵重金属。

是安装在汽车排气系统中最重要的机外净化装置。

三元催化有很多种,有直通,去掉中间的触媒,这种最直接,但是问题最大,年审肯定不会通过,车子油耗也会升高,减短车子的使用寿命;然后就是600钼陶瓷的,高密度,一般车子都可以用,但是使用率不高,小口径,不给力;最后就是300钼金属的,300钼金属的是质量最好的,因为金属的肯定比陶瓷的坚固,而且300钼是大口径,600钼高密度小口径。

2.三元催化有什么作用?三元催化头段触媒采用300目高流量进气系统,采用金属触媒(铁锘铝金属箔片镍合金焊料等稀有金属材料),旋风式金属回压触媒转换器,能有效提高汽车马力节省燃油,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测试温度在1100°大气温度。

大大提高产品可靠性和卓越驾驶性能。

改善车子动力不足,爆振,排气不畅,发动机抖动,故障灯亮灯等问题。

3.宝马5系动力不够的原因?当三元催化堵塞后,头段触媒因为密度是600钼陶瓷,导致涡轮增压车需要高压排气时候,由于触媒密度太高,导致气流不顺,不通畅,从而降低动力输出,动力不足,就出现了加油无力,跑来有种被束缚的感觉。

4.为什么出现爆振?爆振的话主要是因为三元催化器排气管的问题。

在三元触媒出现排气不畅顺的时候,错误的改了尾段排气,虽然尾段排气顺畅了,但是很容易出现排气管加油爆震的。

5.发动机故障亮灯?发动机抖动?经常熄火?发动机故障灯亮有可能是发动机其它问题,然后就是三元催化问题,三元催化堵塞后,故障灯是会一直亮着的,虽然你可以利用电脑将故障灯关闭,但是你的问题还在,有改装店会自己做头段,或者买劣质的三元催化头段自己做头段,车主车一旦亮故障灯,就采用软件关闭状态,让氧传感器读不到后氧传感器数据,但是涡轮车的进气是依靠后氧传感器给数据,如果这样关闭,车子年审过不了,排放不达标,这样是伤口敷面一直有隐患,从而导致车子发动机抖动,数据错误就会出现熄火现象。

本特利使用说明书.

本特利使用说明书.

BH5000网络化实时监测诊断系统 ====使用指南 ====版本:V4.6.0.4北京博华信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2014年 04月目录1前言 .................................................................................................................. 1 1.1标识 (2)1.2BH5000网络化实时监测系统概 ................................................................... 2 1.2.1实时监测系统功能 .......................................................................................... 2 1.2.2实时监测系统特性 (3)1.3BH5000客户端软件概述 (4)2客户端软件的安装和配置 .............................................................................. 5 2.1客户端软件的安装 (5)2.2客户端软件的配置 (7)3基本操作指南 ................................................................................................ 10 3.1系统登录 ........................................................................................................ 10 3.2界面总览 ........................................................................................................ 10 3.3菜单栏 ............................................................................................................ 11 3.4快捷工具栏 .................................................................................................... 13 3.5功能模块抽屉式菜单栏 ................................................................................ 14 3.6导航栏 ............................................................................................................ 15 3.7绘图工具栏 .................................................................................................... 15 3.8操作页 ............................................................................................................ 16 3.9信息页 ............................................................................................................ 16 3.10图谱操作 ........................................................................................................ 17 3.10.1图谱新增毫秒显示 ........................................................................................ 17 3.10.2游标 ................................................................................................................ 17 3.10.3标注 ................................................................................................................ 17 3.10.4同步标注 ........................................................................................................ 18 3.10.5标点 ................................................................................................................ 18 3.10.6趋势操作 ........................................................................................................ 19 3.10.7复位 ................................................................................................................ 19 3.10.8打印 ................................................................................................................ 20 3.10.9保存图形 ........................................................................................................ 20 3.10.10切换 ................................................................................................................ 21 3.10.11显示报警线 .................................................................................................... 22 3.10.12纵坐标自动调整 ............................................................................................ 22 3.10.13锁定坐标 ........................................................................................................ 23 3.10.14手动修改坐标 (23)3.10.15图谱放大,关联更新 (24)3.10.16滚轮放大 (24)3.10.17自定义图谱布局 (25)3.10.18三维图谱 (26)3.10.19双击时间戳画图 (27)3.11设备树显示报警 ............................................................................................ 27 3.12设备树启停车状态显示 ................................................................................ 27 3.13设备树显示断网状态 .................................................................................... 28 3.14设备切换 ........................................................................................................ 28 3.15背景提示图 .................................................................................................... 29 3.16服务器状态切换 .. (30)3.17设备采集状态设置 (33)4旋转机械专用图谱 ........................................................................................ 34 4.1机组概貌图 .................................................................................................... 34 4.2振动监测 ........................................................................................................ 35 4.3振动历史比较图 ............................................................................................ 37 4.4单多值棒图 .................................................................................................... 38 4.5轴心轨迹 ........................................................................................................ 39 4.6轴心位置 ........................................................................................................ 42 4.7启停车图形 .................................................................................................... 43 4.8综合分析 ........................................................................................................ 45 4.9运行状态图 .................................................................................................... 49 4.10其它参数趋势图 ............................................................................................ 51 4.11全频谱 ............................................................................................................ 52 4.12二维全息谱图 ................................................................................................ 53 4.13三维全息谱图 ................................................................................................ 54 4.14旋转报警查询 (55)4.15现场动平衡 (57)5临时在线专用图谱 ........................................................................................ 59 5.1机组概貌图 .................................................................................................... 59 5.2动平衡响应分析 ............................................................................................ 59 5.3试车分析 ........................................................................................................ 60 5.4振动监测 ........................................................................................................ 62 5.5振动历史比较图 ............................................................................................ 62 5.6单多值棒图 (62)5.7轴心轨迹 (63)5.8轴心位置 ........................................................................................................ 63 5.9综合分析 ........................................................................................................ 63 5.10运行状态图 .................................................................................................... 63 5.11其他参数趋势图 ............................................................................................ 63 5.12旋转报警查询 ................................................................................................ 63 5.13全频谱图 ........................................................................................................ 63 5.14二维全息谱图 ................................................................................................ 63 5.15三维全息谱图 ................................................................................................ 63 5.16现场动平衡 (64)5.17倒谱图 (64)6往复机械专用图谱 ........................................................................................ 64 6.1机组概貌图 .................................................................................................... 64 6.2运行状态图 .................................................................................................... 65 6.3历史比较图 .................................................................................................... 67 6.4单值棒图 ........................................................................................................ 68 6.5活塞杆沉降 /偏摆监测 .................................................................................. 70 6.6活塞杆轨迹图 ................................................................................................ 71 6.7振动监测 ........................................................................................................ 72 6.8多参数分析 .................................................................................................... 74 6.9示功图 ............................................................................................................ 75 6.10综合监测 ........................................................................................................ 76 6.11其它参数趋势图 ............................................................................................ 77 6.12往复报警查询 ................................................................................................ 79 6.13应力监测 (80)6.14冲击诊断 (81)7风电专用图谱 ................................................................................................ 83 7.1机组概貌图 .................................................................................................... 83 7.2趋势分析 ........................................................................................................ 84 7.3冲击诊断 ........................................................................................................ 86 7.4转子类故障诊断 ............................................................................................ 89 7.5倒谱图 ............................................................................................................ 90 7.6单多值棒图 .................................................................................................... 92 7.7其它参数趋势图 ............................................................................................ 93 7.8风电报警查询 (94)8机泵专用图谱 ................................................................................................ 95 8.1机组概貌图 .................................................................................................... 96 8.2趋势分析 ........................................................................................................ 97 8.3冲击诊断 ........................................................................................................ 98 8.4转子类故障诊断 .......................................................................................... 101 8.5倒谱图 .......................................................................................................... 103 8.6单多值棒图 .................................................................................................. 104 8.7其它参数趋势图 (105)8.8机泵报警查询 (106)9在线报告报表 .............................................................................................. 108 9.1监测诊断报告 .............................................................................................. 108 9.2机组月报表 .................................................................................................. 110 9.3厂级报表 ...................................................................................................... 113 9.4振动参数报表 .............................................................................................. 113 10案例库模块 .................................................................................................. 115 10.1案例录入 ...................................................................................................... 115 10.1.1添加案例 ...................................................................................................... 117 10.1.2修改案例 ...................................................................................................... 121 10.1.3取消案例 ...................................................................................................... 121 10.2案例查询 ...................................................................................................... 121 10.2.1案例查询 ...................................................................................................... 122 10.2.2导出word .................................................................................................... 122 10.3案例审核 ...................................................................................................... 123 10.3.1案例查询 ...................................................................................................... 123 10.3.2修改案例 ...................................................................................................... 124 10.3.3审核案例 ...................................................................................................... 124 10.4检维修记录管理 .......................................................................................... 125 10.4.1添加检维修记录 .......................................................................................... 126 10.4.2修改检维修记录 .......................................................................................... 126 10.4.3删除检维修记录 .......................................................................................... 126 10.4.4导出word .................................................................................................... 127 10.5开停车记录管理 .......................................................................................... 127 10.5.1查询原始开停车记录 .................................................................................. 127 10.5.2添加开停车记录 .......................................................................................... 128 10.5.3修改开停车记录 (128)10.5.4删除开停车记录 .......................................................................................... 128 10.5.5开停车记录查询 (129)10.6基于案例诊断 (129)10.6.1诊断条件 (129)10.6.2相似度判断 .................................................................................................. 129 11系统维护和系统故障诊断 .......................................................................... 130 11.1客户端无法登陆 .......................................................................................... 130 11.2客户端看不到概貌图 .................................................................................. 131 11.3客户端提示请选择测点 .............................................................................. 131 11.4添加图谱出错 .............................................................................................. 131 11.5客户端查看不到历史数据库或不保存历史数据 ...................................... 131 11.6客户端图谱单位不正确 .............................................................................. 132 11.7客户端测点缸号不正确 .............................................................................. 132 11.8客户端不报警 .............................................................................................. 132 12附录 .............................................................................................................. 132 12.1旋转机械振动机理和诊断方法 .................................................................. 133 12.1.1机械设备振动监测的主要参数和定义 ...................................................... 133 12.1.2机械设备振动分析常用手段 . (138)1前言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是在设备运行中或在基本不拆卸的情况下, 通过各种手段,掌握设备的运行状态,判定设备产生故障的部位和原因,并预测、预报设备未来的运行状态。

南京科远HCSE系列交流伺服用户手册(V1.02)

南京科远HCSE系列交流伺服用户手册(V1.02)
伺服驱动器输出是PWM波,驱动器输出侧如安装有改善功率因数的电容或防雷用的压敏电阻等,易引发伺服驱动器瞬间过 电流甚至损坏伺服驱动器。请不要使用。 ■ 伺服驱动器输入、输出端所用接触器等开关器件
若在电源和伺服驱动器输入端之间加装接触器,则不允许用此接触器来控制伺服驱动器的启停。一定需要用该接触器控制 伺服驱动器的启停时,间隔不要小于一个小时。频繁的充放电易降低伺服驱动器内电容的寿命。若输出端和电机之间装有接触 器等开关器件,应确保伺服驱动器在无输出时进行通断操作,否则易造成伺服驱动器内模块损坏。 ■ 三相输入改成两相输入
HCSE系列交流伺服 用户手册
(V1.02)
南京科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I
电机机型设置
用户拿到伺服驱动器和电机第一次运行时,请参照适配机型表(如果适配机型表中没有对 应的电机型号,请根据所用电机的额定转速和额定电流,来选择电机机型),确认电机机型设 置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运行时电机可能会出现振动或误报警现象,不能达到期望的控制效 果。机型参数为Pn223,属于隐藏参数,需要解锁方能进入,在数码管为“run”、”bb”或报 警状态显示界面下,按“上下下下”(一次UP键,三次DOWN键)即可解锁。机型设置正确后, 需重新上电,方可运行电机。以后如果电机型号有变动,则需重新设置。
1314面板按键操作说明1441按键的名称与功能1442基本模式的选择与操作1543状态显示16431位数据显示内容16432省略符号显示内容1644辅助功能模式下的操作fn17441辅助功能执行模式的用户参数一览及其功能17442显示伺服报警记录18443微动jog模式运行18444用户参数设定值进行初始化1945用户参数设定模式下的操作pn20451用户参数的设定2046监视模式下的操作un21461监视模式一览及其功能21462顺序用输入输出信号的监视显示22463指令脉冲计数器反馈脉冲计数器的监视显示2451试运行2452通用功能的设定25521伺服on设定25522超程设定25523伺服off时的停止方法选择2553位置控制运行25531用户参数的设定26532电子齿轮的设定27533编码器反馈信号输出分频系数27534位置指令28535平滑29537外部扭矩限制3054其他31541旋转检测速度31542超速报警功能31543数字输入接脚di输入滤波使能31544伺服控制信号输入input管脚功能配置

宝马N20发动机怠速抖动现象的原因及排查方法

宝马N20发动机怠速抖动现象的原因及排查方法

宝马N20发动机怠速抖动现象的原因及排查方法作者:杨承博来源:《时代汽车》2019年第02期摘要:本文首先论述了宝马N20发动机怠速控制的原理分析,然后对常见故障的产生原因进行梳理。

同时根据实际经验和资料分析,对宝马N20发动机怠速不稳故障维修进行分析,使本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有着较强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N20发动机;怠速不稳;故障诊断;案例分析1 宝马N20发动机的简介宝马N20发动机是一款较新的发动机,其控制系统使用的博世MEVD17.2.4,怠速控制属于进气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宝马N20发动机使用第三代Valvetronic(电子气门)和VANOS(可变凸轮轴正时控制系统)调节装置,对怠速控制有着较好的调校。

宝马N20发动机有三个版本,具体数值如下表1-1所示。

高配版最大功率218kw,峰值扭矩350N.m,低配版最大功率184kw,峰值扭矩270N.m。

高配版涡轮增压器在1250转的时候介入工作能一直维持到4800转,目前该款发动机搭载在宝马X1、X3、3系、5系、Z4等车型上。

2 宝马N20发动机怠速控制的原理宝马N20发动机进气量的控制机构主要有两个部分,其一为电子节气门,其二为电子气门行程控制机构。

发动机空气量导入调整有进气门的可调式升程完成,这有利于降低油耗。

在应急运行和起动的过程中,才会使用到节气门。

在其他运行状态下,节气门均全开,几乎没有节流作用。

利用电子气门技术,可以实现对气门行程的无极调节,发动机在不同转速下,都可以保证功率扭矩输出的最优均衡性。

在满负荷位置的时候,气门行程和持续开启时间达到了峰值,而怠速位置则达到最低值。

N20发动机怠速系统各部件的控制流程如下图2-1所示:宝马N20发动机怠速控制器主要受车载ECU的控制。

通过监测热模式空气流量计、氧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凸轮轴位置传感器等进行实时调节,ECU根据车况、环境温度适时调节怠速时的转速,并相应地改变电子节气门开度,气门升程大小。

宝马4S店维修培训手册:F20 动力传动系统 技术培训

宝马4S店维修培训手册:F20 动力传动系统 技术培训

技术培训产品信息F20 动力传动系BMW 售后服务一般性说明所用符号为了便于理解或突出非常重要的信息,在本手册中使用了下列符号 / 图标:包含重要安全说明和确保系统正常工作的必要信息,必须严格遵守。

当前状况和国家规格BMW 集团车辆满足最高的安全和质量要求。

环保、客户利益、设计或结构方面的要求变化促使我们继续开发车辆的系统和组件。

因此本手册中的内容与培训所用车辆情况可能会不一致。

本手册主要介绍欧规左侧驾驶型车辆。

右侧驾驶型车辆部分操作元件或组件的布置位置与本手册的图示情况不同。

针对不同市场和出口国家的配置型号可能还有其它不同之处。

其它信息来源有关各主题的其它信息请参见:•用户手册•综合服务技术应用。

联系方式:conceptinfo@bmw.de©2011 BMW AG,慕尼黑未经 BMW AG(慕尼黑)的书面许可不得翻印本手册的任何部分手册中所包含的信息是 BMW 集团技术培训的组成部分,适用于技术培训培训师和学员。

有关技术数据方面的更改 / 补充情况请参见 BMW 集团的最新信息系统。

信息状态:2011 年 6 月F20 动力传动系目录1. 动力传动系统型号 (5)1.1. 车型 (5)1.1.1. 汽油发动机 (5)1.1.2. 柴油发动机 (6)2. 发动机 (7)2.1. N13 发动机 (7)2.1.1. 技术亮点 (7)2.1.2. 技术数据 (7)2.1.3. 满负荷特性曲线图 (8)2.1.4. 机油油位检查功能 (9)2.2. N47TU 发动机 (9)2.2.1. 技术亮点 (10)2.2.2. 技术数据 (10)2.2.3. 满负荷特性曲线图 (11)2.2.4. 机油油位检查功能 (13)2.3. 发动机识别号 (14)2.3.1. 发动机名称 (14)2.3.2. 发动机代码 (14)3. 燃油供给系统 (15)3.1. 汽油发动机 (15)3.1.1. 系统概览 (15)3.1.2. 燃油供给 (17)3.1.3. 燃油箱通风 (18)3.2. 柴油发动机 (19)3.2.1. 系统概览 (19)3.2.2. 燃油供给 (21)3.2.3. 燃油箱通风 (22)4. MSA (23)4.1. 手动变速箱 (23)4.2. 自动变速箱 (23)5. 手动变速箱 (24)5.1. 名称 (24)5.2. 型号 (24)5.3. GS6-17BG 变速箱 (25)5.3.1. 技术亮点 (25)5.3.2. 技术数据 (26)5.3.3. 同步器 (26)F20 动力传动系目录5.4. GS6-45DZ 变速箱 (26)5.4.1. 技术亮点 (27)5.4.2. 技术数据 (27)5.4.3. 中间支撑 (27)5.4.4. 齿轮组方案 (27)5.4.5. 干式油底壳润滑系统 (28)5.4.6. 同步器 (28)5.4.7. 连接尺寸 (28)5.5. 离合器 (28)6. 自动变速箱 (29)6.1. 名称 (29)6.2. 型号 (29)6.3. GA8HP45Z 变速箱 (29)6.3.1. 技术数据 (29)7. 后桥主减速器 (31)7.1. 技术亮点 (31)7.2. 名称. 327.3. 型号 (32)8. 车轴 (33)8.1. 传动轴 (33)8.2. 后桥半轴 (34)8.2.1. 名称 (34)8.2.2. 型号 (35)F20 动力传动系 1. 动力传动系统型号5F20 动力传动系1.1. 车型F20 上市车型包括:• BMW 116i• BMW 118i• BMW 116d• BMW 118d• BMW 120d。

宝马3系车身结构设计理念

宝马3系车身结构设计理念

宝马3系车身结构设计理念
宝马3系车型一直以来都是宝马公司的明星产品之一,其车身结构设计理念更是为人所瞩目。

宝马一直以来都注重车身结构的设计,以确保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首先,宝马3系车型采用了轻量化的车身结构设计理念。

通过使用高强度钢材和铝合金等轻量化材料,宝马3系车型在保证车身强度的同时,也能够减轻车身重量,提高燃油经济性和性能表现。

轻量化的车身结构设计理念使得宝马3系车型在操控性和加速性能上都表现出色。

其次,宝马3系车型还采用了优化的车身结构设计理念。

通过对车身结构进行优化,宝马3系车型可以在碰撞时吸收更多的能量,从而保护车内乘客的安全。

此外,优化的车身结构设计还可以提高车辆的稳定性和操控性,使得驾驶者在行驶过程中更加安全和舒适。

最后,宝马3系车型还注重了车身结构的刚性设计理念。

通过在车身结构中加入更多的加强材料和结构设计,宝马3系车型可以在高速行驶和急转弯时保持车身的稳定性,提高车辆的操控性和安全性。

刚性的车身结构设计使得宝马3系车型在驾驶过程中更加平稳和安全。

总的来说,宝马3系车身结构设计理念注重轻量化、优化和刚性,以确保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这些设计理念使得宝马3系车型成为了一款性能出色、安全可靠的车型,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宝马3系六方位介绍

宝马3系六方位介绍

宝马新3系六方位介绍(车前方45 度角1 )宝马标志的内涵BMW1919 年BMW 把制造的第一台宝马高性能发动机安装在飞机上,试飞员Franz 在慕尼黑巴伐利亚上空创造了9760 米高的飞行纪录,1929 年宝马进入汽车领域,生产的跑车创造了216 公里时速的跑道世界纪录BMW 字母与蓝白相间的蓝天白云螺旋浆标志,提醒着我们宝马公司在飞机引擎技术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

2 )水滴形大灯,碳纤维材质灯罩,带自动水平调节功能与智能远近光范围调节,氮气大灯仿生造型设计,独特天使眼造型的白天照明光环3 )双肾形进气格栅顺着长长的引擎盖曲线延伸出车辆腰线;不仅仅就是摆设,同时把大量的空气导向宝马高性能发动机;头灯下方的辅助空气通道源于功能设计,却产生的不可忽视的力量与美。

车头打破空气的设计,风阻系数仅仅O、28车尾空气动力学尾盖设计,尾灯扰流造型设计,结合平整化底盘设计,使得车辆高速行使时候更加贴地,稳定,同时风噪更小前后保险杠带可复原吸能器装置(车辆侧面4 )短前后悬设计,转弯时车辆更加灵活,比同级车型灵活1135 )最宽的车宽设计1811mm 宽,轮宽1500mm 以上,最长的轴距,达2920mm。

更宽的轮距不仅能提供良好的车内横向空间,也能从另外一个方面提高车辆的弯道稳定性。

长轴距可提供更大车内纵向空间,而且直线形式的加速稳定性也会更好。

6 ) 225 宽R 防爆轮胎覆盖在17 寸7 幅铝合金胎铃上,外形动感时尚,为车辆提供了良好的抓地力;同时45 扁平比的轮胎为车辆过弯提供更好的支撑,提高了车辆性能配备3301300 前后超大制动盘,结合高灵敏度ABS 系统,每秒可以实现16 次点刹,百公里时速刹车距离仅仅36 米。

7 )完美50 : 50 前后轴负重比例,仿生设计,具有天生的动态平衡感,BMW 解决舒适性与操控性的矛盾,其优势集中体现在高速过弯的稳定性与紧急避让的安全性,让每个弯道都成为您极致的享受8 )后轮驱动后轮驱动就是实现车身重量完美分布的重要因素,其优势就是转向轮与驱动轮分工明确,传向更加精确,转向轮会把您的每个转弯动作完美的传达给路面,避免出现转向不足。

BS EN71-1-2011中文版玩具安全-第 一 部分 机械和物理性能(翻译稿)

BS EN71-1-2011中文版玩具安全-第 一 部分 机械和物理性能(翻译稿)
说明:本标准是对照BS EN 71-1:2011英文版标准翻译稿,出于版权原 因,我们去掉了标准上的所有图片,全部用文字代替,需要大家对照原 标准查看参考,为此给大家带去的不便,请谅解,
欧洲标准

BS EN 71-1:2011
2011 年 6 月
玩具安全-第 1 部分: 机械和物理性能
CEN 于 2011 年 5 月 25 日批准本欧洲标准。 CEN 的成员应遵守 CEN/CENELEC 的内部规定,将本欧洲标准视为其国家标准,并且不得作 任何修改。上述国家标准的最新目录及参考书目可向 CEN-CENELEC 管理中心或任何一个CEN 成员申请索取。 本欧洲标准有 3 个正式版本:英文1、法文、德文。CEN 的成员负责将其翻译成各自国 家的语言,此类版本报 CEN-CENELEC 管理中心后,也视为正式版本。 CEN 的成员包括下列国家的标准化组织:奥地利、比利时、保加利亚、克罗地亚、塞浦路 斯、捷克共和国、丹麦、爱沙尼亚、芬兰、法国、德国、希腊、匈牙利、冰岛、爱尔兰、 意大 利、拉脱维亚、立陶宛、卢森堡、马耳他、荷兰、挪威、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斯洛伐 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典、瑞士、英国。
EN 71-1:2011
目录
前言.................................................................................................................................................. 10 介绍....................................................................................................

宝马5系n20增压压力低故障案例

宝马5系n20增压压力低故障案例

目前宝马全系都在使用涡轮增压发动机,相信大家对于“增压压力调节,可信度:压力过低”这个故障肯定不陌生,这个故障会导致发动机加速无力、功率下降报传动系统故障等问题,究竟是那些组件导致的呢?首先了解下增压的原理流程:发动机增压压力控制涉及到以下参数:进气温度、发动机转速、节气门位置、大气压、进气管压力、节气门前的压力。

DME控制模块根据增压需求合理控制电控气动压力转换器(EPDW),EPDW是用来控制真空执行机构的,而真空执行机构又是操纵废气旁通阀打开、关闭的关键,废气旁通阀关闭的时候,废气会进入涡轮增压器的涡轮处,进行增压;废气旁通阀打开的时候,废气就会直接进入排气管,排出车外,采用欧6排放的发动机,一个点击直接取代了使用EPDW及执行机构。

1 废气涡轮增压器2 增压空气冷却器3 节气门4 气缸进气5 进气管压力传感器6 增压空气温度 增压压力传感器知道增压原理,问题就好解决,按如下故障优先级检查即可: 1、真空供应装置有故障或欧6排放电机故障a、真空泵损坏要进行增压,废气旁通阀就得关闭,这个阀门要关闭,气门室盖内的真空蓄压器的负压就必须足够强大(80k Pa以上),而真空蓄压器和制动助力真空压力都是通过发动机驱动的真空泵产生的,如果真空泵损坏那就产生不了那个负压,废气旁通阀常开,增压压力当然就低下了。

b、真空供应装置管路有漏气,具体包括下面几个方面①、真空泵到真空蓄压器的管路;②、气门室盖中的真空压力蓄压器;③、真空压力蓄压器到电子气动压力转换器(EPDW)的管路;④、EPDW阀门本身;⑤、EPDW到废气旁通阀的管路;2、增压空气导管漏气主要是密封不良引起的漏气,特别是中冷器前后的空气导管连接位置,安装不到位比较容易引起密封不良,或者密封圈的老化断裂,造成漏气,中冷器本身也要重点检查。

3、三元催化的排气背压过高比如三元催化转化器堵塞,废气排出不畅,导致排气管背压过高,阻碍废气涡轮正常转动,从而造成增压压力过低;4、其他进气组件泄漏燃油箱通风系统故障或通往进气系统的管路泄漏,曲轴箱强制通风系统故障及漏气等。

前瞻安全诠释品牌价值华晨宝马320Li安全性深入解析

前瞻安全诠释品牌价值华晨宝马320Li安全性深入解析

前瞻安全诠释品牌价值华晨宝马320Li安全性深入解析作者:王占强来源:《世界汽车》2013年第09期一提到宝马,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它精准的操控、澎湃的动力和精致的做工等。

但这只是普通消费者能直观看见或是感受到的很小一部分,并不足以使其成为享誉全球的豪华品牌。

在消费者看不见的部分,如安全、环保和科技等方面,宝马也同样处于业界领先的高端水平,这才是它成为具有很高溢价的全球知名豪华品牌并基业长青的根源所在。

在2013年第2批C-NCAP的测试中,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的宝马320Li(时尚型)以56.5分的成绩获得了5星级评价。

在碰撞试验过程中,该车型表现出了业界领先的前瞻安全设计理念,很好地诠释其品牌价值。

后排乘员保护堪称设计典范考虑到在中国车辆后排坐人的情况比较普遍,C-NCAP早在成立之初就引入了针对后排的安全评价,并在2012年版的管理规则中实现了对后排假人的定量评价。

具体为在3项碰撞试验中根据后排女性假人头部、胸部等部位的伤害情况,分别给于最高2分的评分,这在总分中所占比例还是非常高的。

但由于目前关于后排乘员的伤害机理、保护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还不是很成熟,因此测试车型在后排假人的保护方面得分普遍较低,已经测试的30款车型的平均得分仅为3.64分(满分6分)。

宝马320Li在3项碰撞试验中后排假人的总得分为5.07分,是30款已测试车型中得分最高的。

在侧面碰撞试验中,后排女性假人的头部和骨盆部位都获得了满分;正面100%碰撞试验项目中,宝马320Li在后排女性假人的头部获得了满分,颈部和胸部也获得了满分一半以上的得分。

正面40%碰撞试验中,后排女性假人的头颈部和胸部分别获得0.94分和0.60分。

宝马320Li之所以能够在C-NCAP的后排乘员评价中获得优异成绩,很重要的原因是该车型针对后排乘员的安全保护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改进。

在前后排,宝马320Li都采用了Autoliv(奥托立夫)生产的带有预紧及限力功能安全带。

BMW技术与创新

BMW技术与创新

BMW EfficientDynamics
• BMW EfficientDynamics
从每滴能源中汲取最大驾驶乐趣:这就是BMW EfficientDynamics的目标。通过 一系列智能科技,BMW得以在降低油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同时提升车辆的动感表现。 如同其独一无二的创新特质,构成BMW EfficientDynamics理念的一系列尖端技术 不但种类繁多,而且千差万别。从新燃料燃烧技术到轻质结构材料、低摩损零件和改 进的空气动力学特性一直到全面的、高度复杂的能源管理技术,无不涵盖。然而,所 有这些创新的目标是一致的:即以最小的燃料消耗提供最大的驾驶乐趣。 为达成这一目标,我们开发了新型发动机:采用贫燃技术和高精度直喷系统的汽 油发动机。第三代共轨喷射技术和轻质材料的采用令柴油发动机重量降低了20千克。 高精度直喷系统和制动能量回收系统让每滴燃料被进一步充分利用。改进的空气动力 特性(例如创新的智能降阻进气隔栅)、节能轮胎和一系列强化传动系效率的改进措 施都促成同一个结果:运动性更强而油耗下降。
发动机
• Valvetronic电子气门
油耗更少,性能更佳:Valvetronic电子气门让您从BMW发动机获得更多乐趣。 此项尖端技术用电动控制每个汽缸上进气门的提升,取代了传统节气门。这样 一来,您的发动机能够自由地呼吸,在油耗更少的同时性能更佳。 由于消除了传统节气门造成的泵吸损失和空气流扰动,发动机更加高效,反 应也更加迅捷。与传统节气门的情况相反,空气可以通过进气歧管自由流动, Valvetronic电子气门精确地调节进入汽缸的空气量。 Valvetronic电子气门使用步进马达控制装备有一系列中间摇臂的次级偏心轴, 而次级偏心轴则又控制阀门提升度。作为一种控制空气供给的手段,节气门不再 是必要的,但为安全考虑,仍然安装节气门作为紧急后备装置。 通过优化燃油/空气混合过程,Valvetronic电子气门最多能够节省百分之十的 燃油(以ECE驾驶标准为准)。此外,Valvetronic电子气门还可改善冷起动能力, 降低废气排放并提供更平稳迅捷的动力输出。

宝马N20涡轮增压发动机解析

宝马N20涡轮增压发动机解析

忘了自然吸气吧!宝马N20涡轮增压发动机解析涡轮增压配合缸内直喷是宝马打造高效动力系统所不可缺少的,我们之前也对宝马N55发动机进行过深入报导,而今天我们欣喜的看到,又有一款高性能涡轮增压发动机来到中国市场,而这一次更佳亲民,因为它比N55少了两个气缸,它就是N20,一个同样必将载入史册的名字。

德国宝马历来都带有一股桀骜不驯的气息,能够始终坚持前置后驱布局,为驾驶乐趣而生一直是宝马所标榜的,同样作为宝马形象代名词的还有高性能自然吸气直列6缸发动机,而当时间跨入21世纪,全面启用涡轮增压发动机是一部分人所不愿意看到的,绝大多数宝马拥趸也许会认为只有坚持采用高转速自然吸气发动机才算是纯血宝马。

但正如宝马M系列车型都已经开始普及涡轮增压来看,自然吸气发动机逐渐淡出宝马的产品序列已是大势所趋、历史必然。

涡轮增压配合缸内直喷是宝马打造高效动力系统所不可缺少的,我们之前也对宝马涡轮增压技术的集大成者N55发动机进行过深入报导,而今天我们欣喜的看到,又有一款高性能涡轮增压发动机来到中国市场,而这一次更佳亲民,因为它比N55少了两个气缸,它就是N20,一个同样必将载入史册的名字。

借助TwinPower涡轮技术,宝马高歌挺进四缸新时代。

虽然TwinPower增压目前暂时仅装配在1.6L及2.0L机型中。

1.6L四缸发动机有两种版本,输出功率分别为100 kW/136 hp或125 kW/170 hp。

新一代2.0L四缸发动机同样具有两种功率,分别是135kW/184hp和180 kW/245 hp,近期推出的华晨宝马X1 xDrive20i就是采用了这款发动机。

TwinPower涡轮技术新引擎配备了双涡流涡轮增压器,电子气门(V ALVETRONIC)以及双凸轮轴可变气门正时系统(Double-V ANOS),并采用高精度喷射技术。

即使是在低速运行时,所有新款发动机都具有强劲的加速性能,具有更高效的输出功率,与自然进气发动机相比,新型发动机大幅减少了燃料消耗和尾气排放。

宝马n20平衡轴安装方法

宝马n20平衡轴安装方法

宝马n20平衡轴安装方法
以下是宝马N20 平衡轴安装步骤:
1. 准备工具和部件,包括平衡轴、安装套件、扭矩扳手和其他常规工具。

2. 卸下发动机的下罩和油底壳。

3. 将旧的平衡轴组件卸下。

4. 准备安装新的平衡轴组件。

检查轴承和其他部件是否干净、无损。

5. 将新的平衡轴组件正确地插入轴承孔中。

6. 将新的平衡轴组件与曲轴连接,使用正确的螺栓和扭矩规范。

7. 安装曲轴传感器和燃油泵。

8. 重新装上油底壳和下罩。

9. 填加正确的发动机油量,并检查安装后的平衡轴组件是否正常工作。

以上是宝马N20 平衡轴的安装步骤,为了确保安全和正确安装,建议请专业技
师进行操作。

宝马N20发动机介绍

宝马N20发动机介绍

宝马N20:转自太平洋汽车网宝马N20发动机具有三个关键性的技术:1、双涡管单涡轮增压技术;2、可变气门升程辅以可变气门正时技术;3、燃油直接喷射技术可变气门升程与正时技术,宝马称之为VALVETRONIC with twin VANOS,该系统会根据需要而自动改变进气阀门的升程。

其效果是发动机可以自动调节功率输出从而优化燃油消耗。

而可变气门正时,宝马称之为VANOS,可以影响进气阀和泄气阀的开合时间。

其优点在于可以让发动机在较低的转数下获得较高的扭矩、在较高的转数下获得更强大的功率输出,同时也能优化尾气排放以及燃油消耗。

燃油直喷技术(Petrol Direct Injection/High Precision Injection)现在已不新鲜,N20发动机的燃油直接喷射的原理是在百万分之一秒内在火花塞的附近精确生成空气和汽油的混合物。

如此一来,燃烧就可以在更洁净的区域内均匀地完成。

这种技术可以提高燃烧效率,最直接的好处是降低燃油消耗。

相比以上两个技术,N20最引以为豪的毫无疑问是双涡管单涡轮增压技术(TwinScroll Turbocharger),相比一般的涡轮增压发动机,N20具有两个涡管,分别与气缸1和气缸4、气缸2和气缸3连通,这一长一短两个涡管将发动机气缸的废弃分别导入涡轮中,这么做可以让涡轮的反应更加敏捷,尤其是在低转速下。

下图可以方便大家更好的了解N20涡轮增压器的运作,其工作原理主要具有四个步骤:1)导流:从气缸排出的高温高压气体经由两个涡管到达涡轮。

我们知道,气缸气门是循环开合运作的,普通的增压采用一个涡管,在低转速下排出的废气尤其容易发生互相抵消的作用。

而N20发动机的涡管各自和1、4和2、3气缸连通,因为奇数和偶数气缸不会同时排出废气,因此就避免了抵消作用。

同时期,两个涡管可以分别传导奇数或者偶数气缸的气体到涡轮中,因此可以极大地降低涡轮迟滞效应,并且在低转速下就获得高扭矩。

长城汽车使用手册说明书

长城汽车使用手册说明书

操作
介绍了钥匙、车门、车窗、座椅等车内装备的基本操作方法。
驾驶
介绍了车辆启动、换挡方法、仪表等驾驶相关内容。
视听系统
介绍了蓝牙电话、系统设置等视听系统相关内容。
安全性
介绍了车辆防盗系统、安全带等保护装置。
紧急情况
介绍了爆胎、蓄电池亏电等车辆故障的处理方法。
维护保养
介绍了车辆的日常检查以及定期维护保养的事项。
4
外观 A
B
C
DE
F
G
H
I
J
K
5
Ⓐ 货箱门把手 25 Ⓑ 高位制动灯 Ⓒ 车窗 28 Ⓓ 外后视镜 47 Ⓔ 前雨刮 54 Ⓕ 门锁 22
Ⓖ 倒车影像 93 Ⓗ 后组合灯 49 Ⓘ 充电口 33 Ⓙ 前组合灯 49 Ⓚ 侧转向灯 49
6
内饰
AB
C
D EF G
H
IJK
L MN
QO
7
Ⓐ 中控锁按钮 22 Ⓑ 灯光控制组合开关 49 Ⓒ 组合仪表 120 Ⓓ 雨刮控制组合开关 54 Ⓔ 中控面板开关总成 Ⓕ 换挡杆 87 Ⓖ 空调出风口 61 Ⓗ 车门内扣手 23
〉 谨慎驾驶:务必谨慎驾驶。随时注意路面 上其他驾驶员或行人的错误动向,以便及 时做出判断,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 专注驾驶:驾驶时务必全神贯注。任何分 散驾驶员注意力的事情,如调节控制按 钮、接打手机或阅读都可能引发碰撞事故 并导致您、车上的乘客以及其他人员严重 伤亡。
警告
禁止将儿童单独留在车内,也不要让儿童携 带或使用钥匙。 儿童可能会启动车辆或随意切换换挡杆挡 位。儿童玩耍车窗、天窗或车辆的其他设备 时也可能会伤害到他们自己。此外,车内温 度过高或过低,也可能会对儿童造成致命伤 害。

新韩国Hyundai i20动态版车型说明书

新韩国Hyundai i20动态版车型说明书

New i20Dynamic, distinctive and sporty – Now featuring arefreshed design, the new i20 is setting new standards inits segment with a dynamic look that makes an eye-catching statement on the road.Sportiness Redefined.Elegant and sleek, the new i20 now features new exterior design elements thatfurther accentuate its sporty stance thanks to its low roof profile and long wheelbase. Inspired by Hyundai’s Sleek and Sporty design philosophy, it is a harmonious combination of energetic proportions, style and technology.Take the spotlightin style.The flowing z-shaped LED combination lamps extend visually across the boot lid for a truly unique look. The newly designed rear bumper features a silver accent grid that harmonises with the sweeping light signature for a bold new twist that radiates sportiness from every angle.A Bold Look fromall angles.The new i20’s stylish interior is a perfect match for the car’s head-turning exterior look. With plenty of customization options available, you have the tools at your disposal to tailor the car to your individual taste.Made for comfortand style.Connected Car Services.Control your new i20 from your smartphone – or with your voice. The 10.25" Navigation system includes BlueLink connectivity, which enables you to control certain features remotely from the BlueLink app on your smartphone. A 3-year subscription to Hyundai's LIVE services is also included, which unlocksfull suite of Connected Car Services such as real time traffic and fuel price information. You'll also receive two free map and infotainment software updatesper year automatically over the air, without needing to manually install them or visit a retailer.Live fuel price information.Find fuel when you need it, at a nice price – the continuallyupdated fuel service coverage provides you with current fuelprices and information on location, opening times, andpayment methods.On & off-street parking.Find a parking spot faster for more efficient and stress-freeparking. The parking information features help you find andcompare parking options in garages, parking lots and onthe street.Destination send to car.Simply get in and press go. If your new i20 is equippedwith navigation, you can use the Bluelink app to searchfor destinations while outside of your car. Bluelink thensyncs with your navigation system, loading the route sothat it is ready to go when you are.Find my car.Forgot where you parked? No problem. Just open theBluelink app and the map will guide you there.Remote door lock & unlock.Forget to lock your car? Don’t worry, your new i2 0 will letyou know by sending a push notification to your smartphone.Then, after entering your PIN, you can lock or unlock yournew i10 using a button in the Bluelink app.On-demand diagnostics .For more peace of mind, you can run a full vehicle diagnosticcheck on your vehicle’s health using the Bluelink app on yoursmartphone.Your car. Your colours.Customise the new i20 to reflect your personal style: Complementing its eye-catching silhouette, the car comes with a range of 8 equally mesmerising exterior colours for you to choose from.*Additional cost optionLumen Grey (Pearl)*Colour shown and computer screen resolutions may not reflect the vehicle colour in real life. For guidance only.Aurora Grey (Pearl)Dragon Red (Pearl)Mangrove Green (Pearl)(No cost option)Meta Blue (Pearl)Lucid Lime (Metallic)Atlas White (Solid)Phantom Black (Pearl)Specifications.New 17" Alloy WheelNew 16" Alloy WheelUnit : mmAll figuresrefer to the new i20equipped with an 17" wheel.Overall Width1,775Front wheel track1,531Rear wheel track1,536Overall Length 4,065Wheel Base2,580Overall Height1,450Find the right wheel for your style.Choose from two fresh wheel designs created specifically to accentuate the new i20's energetic stance: a new 16'' alloy wheel and a new 17'' alloy.The Hyundai 5-Year Unlimited Mileage Warranty applies only to Hyundai vehicles that have been originally sold by an authorised Hyundai retailer to an end-customer, as set out in the terms and conditions of thewarranty booklet. 8 years or 100,000 miles warranty on vehicle battery unit. Local terms and conditions apply. Contact your official Hyundai retailer for further information.All the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this brochure is provisional and subject to change without notice and is intended only as preliminary notification. Possible variations in the representation of vehicle colours are due to the limitations of printing technology. The products shown correspond to the offer and the range of equipment for European markets. The vehicles shown in this brochure may be equipped with additional equipment at extra cost, and not all model versions are included in this brochure. Hyundai Motor Europe reserves the right to make changes to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and equipment content without notice. Hyundai Motor UK Ltd,Ground Floor, Birchwood Building,The Office Park, Springfield Drive,Leatherhead, KT22 7LPT: 0800 981 981 。

n20行星减速电机减速比(3篇)

n20行星减速电机减速比(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行星减速电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n20行星减速电机作为一款高性能、高可靠性的减速电机,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机器人、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等行业。

本文将对n20行星减速电机的减速比进行详细分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选择合适的行星减速电机。

二、n20行星减速电机简介n20行星减速电机是一种采用行星齿轮传动方式的减速电机,具有结构紧凑、输出扭矩大、精度高、噪音低等优点。

n20行星减速电机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如精密仪器、自动化设备、机器人等。

三、n20行星减速电机减速比的计算n20行星减速电机的减速比是指输入转速与输出转速的比值。

计算公式如下:减速比 = 输入转速 / 输出转速其中,输入转速为电机轴的转速,输出转速为负载轴的转速。

1. 行星齿轮传动比的计算n20行星减速电机采用行星齿轮传动,其传动比计算公式如下:传动比 = 齿轮齿数比× 轴承齿数比齿轮齿数比是指输入轴齿轮的齿数与输出轴齿轮的齿数之比;轴承齿数比是指输入轴轴承的齿数与输出轴轴承的齿数之比。

2. 轴承传动比的计算n20行星减速电机采用轴承传动,其传动比计算公式如下:传动比 = 轴承齿数比轴承齿数比是指输入轴轴承的齿数与输出轴轴承的齿数之比。

3. 综合传动比的计算n20行星减速电机的综合传动比是齿轮传动比和轴承传动比的乘积,计算公式如下:综合传动比 = 齿轮传动比× 轴承传动比四、n20行星减速电机减速比的特点1. 减速比范围广n20行星减速电机具有广泛的减速比范围,从1:5到1:1000不等,可以满足不同场合的减速需求。

2. 减速比精度高n20行星减速电机的减速比精度高,可达到±1%的精度,确保输出转速的稳定性。

3. 转矩输出大n20行星减速电机的输出扭矩大,最大输出扭矩可达6000N·m,适用于重载场合。

4. 体积小、重量轻n20行星减速电机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便于安装和运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大成拆解宝马4缸涡轮增压发动机N202012年12月18日 00:23来源:汽车之家类型:原创编辑:冯景毅评论:337条[汽车之家拆解]全新的四缸涡轮增压发动机——N20,可谓是宝马的扛鼎之作,它肩负着取代自然吸气式直列六缸发动机(代号N52)的重任。

而人们也难免会将这个全新“代表作”与老去的“经典”进行比较,好在它凭借着涡轮增压系统以及一系列全新的技术装备,造就出更加出色的动力性能以及燃油经济性。

它确实在用自身的实力践行着宝马的Efficient Dynamics(高效动力)策略。

● N20发动机型号的划分『宝马3系』『宝马X1』『宝马1系』『宝马5系』目前,N20发动机已经搭载于X1、新3系、5系等车型上。

按照产地的不同,N20发动机分为进口和国产两种版本,装配到具体车型上又分为高功版和低功版,而这些完全可以通过位于缸体上的发动机编号来加以辨别(最后一位字母的不同)。

此外,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宝马发动机编号所蕴藏的秘密,请点击此处。

根据一部分网友的反馈,有一批型号为20i的X1车型的发动机编号也为N20B20A,其实它与28i车型的N20发动机在硬件上完全一致,只是软件调校得略有不同,这就导致车型明明应该搭载低功版发动机,可是发动机编号却是高功版的情况。

在沈阳铁西工厂(宝马在欧洲以外的第一家发动机工厂)所生产的N20发动机都严格执行宝马的全球生产流程控制体系,不会因为产地不同而出现产品品质上的差异。

在具体的零部件采购方面,国产N20发动机的部分零部件根据就近原则,选用了国内的一些供应商,而目前N20发动机的国产化率为40%(即40%的零部件由国内生产)。

高功版和低功版发动机在硬件上主要是活塞顶部的形状不同,从而导致二者压缩比也不同,这一点在文章后面我会详细讲到,同时发动机电脑的程序也会进行相应的调整以适配更高功率的动力输出。

此次我们拆解的为进口低功版的N20发动机。

● 分体式曲轴箱通过上图可以看到,N20发动机的曲轴箱由两部分组成,一个为曲轴箱主体,另一个为底板,底板通过螺栓与缸体连接,其主要用来固定曲轴。

与普通发动机只通过轴瓦盖来进行固定的方式相比,这种设计能为缸体提供足够的扭转刚性,同时可以对高转速下的曲轴提供更为精确的支承。

● 应用于气缸壁上的电弧丝喷涂工艺从2007年推出市场的N54双涡轮增压发动机到现在的单涡轮增压发动机N55和N20,它们都一改N52发动机的镁铝合金缸体,转而采用了传统的铝合金材质。

其中最新的N20发动机在气缸壁处首次采用了电弧丝喷涂工艺,该工艺通过高电压下产生的高温电弧来熔化金属铁,并通过高压空气将铁喷涂在铝合金材质的气缸壁上。

铁涂层可以有效提高气缸壁的强度,而喷涂后所形成的微孔表面又可以减小活塞运行时的摩擦。

由于铝合金的导热性更好,所以通过这种工艺只需喷涂很薄的一层便可满足相应的要求,而且缸体部位也可以实现最佳的热传导。

与普通铝合金发动机采用铸铁缸套的设计相比,N20发动机的电弧丝喷涂工艺要更为先进。

● 两种材质的油底壳根据搭载车型的不同,N20发动机共有两种不同材质的油底壳,其中适配xDrive 车型的N20发动机为铝合金材质的油底壳,这主要是因为该油底壳需要承托四驱系统中的前桥差速器。

后驱车型所搭载的N20发动机的油底壳由于无需承托其它结构,所以其为耐热树脂材质,它的优点就是重量更轻、隔音性更好,同时成本也相对更低。

两种不同材质的油底壳上都集成了机油传感器,该传感器既可检测机油量,还可以对机油品质进行分析,从而判断是否应该对机油进行更换,(具体检测原理请点击此),这种智能监测保养系统也就是宝马的CBS车况保养服务系统。

● 锻造曲轴N20发动机采用钢制的锻造曲轴,其中四个平衡块用来确保发动机的平稳运转,其上开有的平衡孔用来保证曲轴运转时的动平衡。

● 活塞销偏置和曲轴偏置技术活塞销用来连接活塞与连杆,从表面看,活塞销恰好处在活塞的中心位置。

在压缩行程时,活塞在连杆的推动下上移,此时活塞的右侧紧贴气缸壁且受到的压力最大,我们也将活塞的这一侧称为次推面。

在做功行程时,活塞下移,此时活塞左侧紧贴气缸壁且受到的压力最大。

由于做功行程时气缸内的压力相比压缩行程更大,所以我们也将活塞的左侧称为主推面。

对于曲轴处在气缸中心线位置的发动机来说,当活塞到达上止点的位置并开始向下移动时,由于活塞与气缸壁之间存在间隙,所以活塞会从右侧向左侧移动,并产生一定的冲击声,此种现象也被称为敲缸。

为了防止敲缸的产生,通常在设计活塞销的位置时将其向活塞的主推面一侧偏离最大2毫米左右,当活塞换向时,活塞在缸筒内则会发生倾斜,从而起到提前换向的作用,以此减轻敲缸声,而这种活塞销的偏置肉眼几乎看不出来。

宝马的很多发动机都采用了活塞销正偏置的设计来减小敲缸声,但N20发动机的活塞销却是负偏置的设计(负偏置0.3毫米),这是为了配合宝马首次在发动机上所应用的曲轴正偏置的设计。

所谓的曲轴偏置是指曲轴的轴线向气缸中心面的一侧偏置,与活塞销偏置类似,曲轴偏置也分为向活塞主推面偏置的曲轴正偏和向活塞次推面偏置的曲轴负偏。

通过上图可以清楚地看到N20发动机的曲轴轴线偏离气缸的中心面(正偏置14毫米)。

通常来说,如果活塞销与曲轴都采用正偏置的设计,会对减小敲缸声起到相反的作用,所以N20发动机采用了活塞销负偏置和曲轴正偏置相结合的方式,这样可以最大化地减小敲缸声,而这样做的缺点就是会增加活塞主推面的摩擦。

曲轴偏置的设计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在做功行程时,连杆更接近于垂直状态,这样可以更多地将燃烧产生的压力作用于曲轴,同时也减小了活塞在气缸壁上的压紧力和摩擦,从而提高活塞运动时的效率。

总的来说,N20发动机通过活塞销负偏置和曲轴正偏置的设计,最终减小了敲缸声,并且提高了发动机的工作效率。

● 活塞N20发动机的高功率版和低功率版反应在硬件上,主要是活塞顶部的形状不同,从而导致两种版本的压缩比不同。

高功率版通过更大的增压值来获取更高的动力输出,为了减小爆震情况的发生,它的压缩比为10:1;而低功率版刚好相反,因此可以相应地提高压缩比,低功版发动机的压缩比为11:1。

● 凸轮轴N20发动机的凸轮轴为空心结构,在提升强度的同时也降低了重量。

凸轮轴上的凸轮等相关部件通过热压工艺直接压到凸轮轴上,此种工艺能够有效提升凸轮轴的制造精度。

● Double-VANOS可变气门正时系统N20发动机应用了最新一代的Double-VANOS进、排气门双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相比应用于N55发动机上的VANOS系统,新一代VANOS系统对正时的调节更快,而与N55发动机相同的是其进、排气门的最大调整范围(进气门35°,排气门27.5°),同时通过对电磁阀的油路以及相应结构的改进,新一代VANOS降低了对机油中污染物的敏感度。

在拆解的很多零部件上都可以看到二维码的标识,这些标识在发动机装配时通过扫码就可以确定这批零部件是否是这台发动机所需,提高了装配效率,同时也能对零部件的生产日期、流向等进行详细查询。

● 第三代Valvetronic电子气门升程系统N20发动机采用了与N55发动机相同的第三代Valvetronic电子气门升程系统,它的特点是带动偏心轴旋转的伺服电机的尺寸更小,同时用来检测偏心轴旋转角度的传感器也集成在了伺服电机内。

除此之外,它的工作原理没有任何变化,依然是可以对进气门侧的气门升程进行从0.3毫米到9.9毫米之间的无级调节。

下面这段视频非常形象、直观地介绍了Valvetronic电子气门升程系统的工作原理,请点击播放。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汽车之家视频频道此外,N20发动机排气门侧的气门还应用了气门充钠技术,这种技术将气门杆设计为中空结构,然后将金属钠充入其中。

在发动机正常的工作温度下,处于液态的金属钠会随着气门的开闭而上下运动。

由于钠的比热容较大,所以它能够很好地吸收来自气门头部的热量并进行传导,这就降低了气门在恶劣工作环境下的温度。

● 双涡管涡轮增压器N20发动机使用了一台与N55发动机相同的双涡管涡轮增压器,所谓的双涡管是指有两条互不干涉的管路都通向废气涡轮侧。

对于四缸发动机来说,根据1-3-4-2的气缸做功顺序,将1、4缸组成一条管路,2、3缸组成另一条管路。

这种双涡管的结构设计可以减小排气干涉,让排气压力更为平稳持续,同时双涡管的结构减小了每个涡管的截面积,从而提高了排气气流的速度,最终起到减小涡轮迟滞和提升增压的效果。

N20发动机的排气歧管和涡轮增压器焊接集成在了一起,涡轮和叶轮的直径通过对比“1角”硬币来进行直观地了解。

该涡轮增压器通过机油和冷却液共同进行散热,其中冷却液的水道由单独的电动水泵来控制,当车辆熄火后,在电动水泵的驱动下,冷却液依然可以对涡轮增压器进行散热。

● 真空泵由于加入了涡轮增压系统,所以进气管路在增压模式下难以提供符合标准的真空度,因此N20发动机也设计了与N55发动机相同的真空泵来获取真空。

真空泵安装在进气凸轮轴的一端,随着凸轮轴的旋转来产生真空,产生的真空将提供给制动助力器以及控制涡轮增压器中废气旁通阀的电子伺服装置。

● 平衡轴由于四缸发动机的做功间隔角相比六缸发动机更大,所以N20发动机在运转平顺性方面可以说具有先天的劣势。

为了尽可能减小和平衡发动机的振动,N20发动机应用了平衡轴技术。

在发动机曲轴的下方,是一个叠加布置(上下布置)的平衡轴机构,它由曲轴通过链条进行驱动,其转速是曲轴的2倍。

此外它的另一端连接机油泵,并驱动其运转。

N20发动机的这套平衡轴机构的设计较为特殊,一是采用了叠加的布置形式(与传统分布于曲轴两侧相比),二是两个平衡轴的转速相同,方向相反,且是曲轴转速的2倍。

这说明该平衡轴主要用来减小发动机的二阶振动,而对于占整个振动70%以上的一阶振动,或许已经通过位于曲轴上的平衡块很好地加以了解决。

● 可变排量机油泵发动机中的机油不仅要提供润滑、冷却等功能,同时还要用来传递作用力(比如Double-VANOS系统),因此,机油泵既要确保充足的供油量,还要保证足够的机油压力,否则系统的相关部件将难以正常工作。

除此之外,在满足供给需求的条件下,工程师还希望机油泵的功率尽可能小,这样就可以降低发动机的负荷。

N20发动机采用了与N55发动机相同的可变排量机油泵,该机油泵是由发动机电脑根据发动机的运转情况来调整机油泵的功率,从而供给最适合的机油量,这样就可以在不影响机油供给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小发动机的负荷。

通过上图可以看到,滑阀在调节油室内机油的推动下向右侧移动,这样机油泵的功率就会减小,传统的机械式调整的机油泵的调节油室内的压力与发动机主油道的压力是保持一致的,而N20发动机在发动机主油道与调节油室间设计了一个电磁阀,该电磁阀可以调整由主油道进入调节油室的机油量,从而对机油泵的功率进行动态地调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