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
“效率”一词是借用经济学的表达方式,指的是“有效的因素”,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率先提出。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们工作、学习、生活节奏驶上了快车道,进入了讲求效率的时代。因此,教师要树立效率意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学生参与多,问题多变,这样则增加了课堂可控性的难度。如果教师不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会影响课时目标的达成,降低教学质量。实施新课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则成了教师思考与探究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内涵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程改革专家组的同志从专业角度认为: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学生在认识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特征或表现可列很多,但核心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虽然表现在不同层次上,但学生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从时间上来说,即当前发展和终生发展。任何一个有效教学必定要促进学生当前发展,同时又对学生长远发展产生影响,还要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可持续发展。
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意义课堂教学有效呈现的是良好的教学效果。当前,不少教师教得辛苦,许多学生学得痛苦,苦不堪言,然而效果并不理想,何也?很大程度上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差,低效甚至无效。课堂不足课外补,课外作业多,时间长,导致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积重难返。如果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了,学生知识技能绝大部分都在课堂上掌握了,那么,课外的“任务”就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也会得到缓解。课堂教学的有效增效,为学生减负提供了前提和保证,就此而言,意义重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与专业技能。教师的专业水平技能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有效的程度,要想提高教学有效性,教师就得积极努力地去发展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终身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也充分体现在45 分钟教学效益的最大化上。让师生增强投入度,紧迫感,教师也许会少说或不说“废话”,学生会更加主动、合作,在课堂教学这个复杂、唯一、不可复制的互动过程中去体验感受作为教者与学者的愉悦感与成就感。
三、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激发学生有效的学习热情
谁都知晓,有兴趣,才有热情,兴趣盎然,热情高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多种信息载体,如实验、多媒体课件、教具、板画等,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知识,从而加深对抽象知识的理解,由易到难,培养兴趣,点燃热情。教师可用活动法、情境法、讨论法、发现法、提问法等教法运筹教学,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除此之外,生动形象的类
比,幽默风趣的语言,富有挑战性的问题都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重要手段。让学生明确知识“有用”,端正学习动机,给学生注入学习热情的原动力,使热情长盛不衰。当然教师也不能忽视与学生的情感因素,尊重学生。现实中的确有这种情况,某学生对A 门学科学习热情特高,而其他学科不行,究其原因是A 门功课的老师尊重关心他,学生在为A门功课的老师在学,大有士为知己者用之用之意。
2、培养学生有效的学习习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好习惯终身受用。”教学中,常常发现,一些同学花费学习时间不多,却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反之,有些同学花费大量学习时间,效果并不好。其中重要原因是学生学习习惯不同。有效的学习习惯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从课堂、课下、时间等方面去培养。教导学生课堂学习要充分重视时间的利用率,积极投入,尽量在课堂上消化所学知识,学生课堂应带着课前预习的疑问去听老师讲课,而不是盲目记忆老师讲答内容,不懂则问,学生笔记应记教师渗透的科学思想、方法。课后要培养学生有效的复习习惯,做到及时复习,勤于思考,敢于质疑,讲求劳逸结合。培养效率意识,要求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做事要有计划,当天事当天毕。
3、教授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方法乃成功之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通过有效的学习方法来实现。随着教改的深入,突出以学为中心的方法固然很多,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重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也
变教给学生知识为指导学生学知识,变教会学生知识为学生学会知识。新课程更多的是关注学法的指导。不同的学科教学有着不同的学习方法,如实验课,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重在观察,观察实验的步骤、过程、产生的现象;阅读教学则要求学生圈、点、勾、划,顾及上下文,利用插图;习题课重在思路点拨,如何抓关键,找突破口,教学生解题的方法,类型的归纳、比较,进行错题的收集,以防二错。听课方法直接关系到学习效果的优劣,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如何听课,甚至知晓不同老师的讲课风格,使学生真正“会”听课,从而增强“学”的效果。课后“反思”学习对学生来说也是不可少的,自己在课堂上进行了哪些活动,收到了怎样的效果,具有什么样的优势与不足等,从而不断优化“学”法。
4、训练学生有效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更是人的智力的核心因素。训练学生有效的思维,能使人变得更聪明,学习更有效。课堂上教师面对学生千变万化的问题,不可能让学生所有见识,教师在教给学生方法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创造条件,启发训练学生的思维。
也许有的课堂教学表面上看轰轰烈烈,有问有答,互动性强,但细细品味,问答大多为“是”、“不是”或“对”、“不对”之类,真正有效的思维训练少之又少。所以注重教学效果的老师他一定会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如训练集中性思维,训练发
散性思维,训练批判性思维,训练独特性思维,训练逆向性思维等,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打开思维的广阔空间,让学生迸发思维的火花。通
过训练有效的思维,学生学习思维能力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也自然得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