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马哲复习提纲 来源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总纲要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总纲要一、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一)什么是哲学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人人皆有,普通人们的世界观通常是自发的,而哲学则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哲学是依靠理论论证和逻辑分析系统地回答关于世界的最一般的问题。
2.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和具体科学存在着区别。
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世界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哲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世界发展的最普遍最一般的规律。
哲学和具体科学又存在着联系。
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同时又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我们既要反对用哲学代替具体科学的“代替论”;又要反对取消哲学指导作用的“取消论”。
3.哲学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方法论是人们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根本方法。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二)哲学基本问题1.哲学基本问题含义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者说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其二,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是否具有同一性。
2.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所构成的对立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构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唯物主义主张存在决定思维,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主张思维决定存在,意识决定物质。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构成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可知论主张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具有同一性;不可知论否认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具有同一性。
3.哲学基本问题两个方面的关系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其中,第一方面是主要的。
4.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理由①物质和意识作为哲学范畴,是对世界上两大类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的最高概括。
研究这两类现象之间的关系,乃是世界观最重要的问题。
这个问题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的。
②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哲学史上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复习提纲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广义上?狭义上?)狭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由马克思和思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广义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和思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列宁等对它的继承和发展,还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等国的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3唯心辩证法,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而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理论来源德国的古典哲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
3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实践基础上科学性与革命性相统一,实践性、科学性、革命性、阶级性……)4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是什么?马克思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什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第一章: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什么?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2、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及其表现?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的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和有条件性。
运动和静止是相互依赖和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
3、实践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4、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哲关于世界本质问题的一个基本原理。
其内容包括:(1)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是一个;(2)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即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3)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单一的无差别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以具体物质形态的差异性、多样性为前提,而物质形态的差异性、多样性又以它们的客观实在性为基础。
马哲提纲
条件:
同特定事物相联系的,对它的产生、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诸种要素的总和。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第一、要坚持联系的普遍性,在事物的全面联系中完整地把握事物。
第二、要注意联系的特殊性,特别是要善于抓住事物的内部联系,本质联系和必然联系。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
列宁的物质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物质定义的意义:
第一,列宁的物质定义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同二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划清了界线。
第二,这一定义坚持了彻底的可知论和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二、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马克思主义是在批判地继承人类历史上优秀思想成果,特别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和改造人类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国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科学成分的基础上,总结资本主义制度发展和工人阶级斗争实践而创新、发展起来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哲学。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在哲学研究对象上的体现,是把整个世界的普通本质和一般规律作为哲学的研究对象。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在哲学内容上的体现,是实现了“两个高度统一”,即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
前一个统一的结果是产生了辩证唯物主义,后一个统一的结果是产生了历史唯物主义。因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旧唯物主义区别了开来,历史唯物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以往所有的哲学区分了开来。
马克思主义总复习提纲最新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绪论部分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P2-3(1)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学说。
一个完整的马克思主义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2)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3)从广义上说,(即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列宁等对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P4(1)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资本主义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社会文明的巨大进步,同时又产生了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这促使人们全面思考经济在社会生活中的作业和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等问题。
(2)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要求。
资本主义的残酷压榨引发了工人反抗工人运动,但是由于没有革命理论的指导和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几次工人起义均以失败告终。
当时迫切需要总结和升华无产阶级在长期斗争实践中积累丰富经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对现存社会进行革命改造的系统理论,用以指导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这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doc
绪论知识点: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什么?狭义上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阜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广义上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対继承者对他的发展。
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直接理论渊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2.怎样认识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根源: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打革命性的统一。
理论贡献: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
3.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和特征是?组成部分: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冃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而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而的价值准贝IJ,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第一章知识点1.哲学基本问题及其意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及其代表人物、观点。
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意义:对皙学基木问题的I叫答,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只有科学解决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才能为在实践中理解世界的本质,把握世界的联系和发展,认识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奠定基础。
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I川避而必须I川答的问题,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划分哲学中基木派别的依据,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不同回答区分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3)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人类实际生活中的基本问题,它普遍存在于人类的实际生活中并决定着人们思想和行动的出发点和方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精选5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精选5篇)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考试重点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即教材第一、二、三章考试题型:单选题 15%;多选题20 % 判断题 10% 简答题20%材料分析20% 论述题15%主要内容:绪论: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基础和实践基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第一章哲学及其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物质定义及其现代意义;意识的形成及其本质;运动与静止;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实践的含义、类型、特点;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交往实践;联系与发展的含义及其方法论意义;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同一性与斗争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矛盾分析法;质量互变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否定之否定规律及其方法论意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规律及其特点;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区别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观点;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及其应用;第二章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观点;主体与客体及其关系;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辩证唯物主义在认识论层面与唯心主义认识论、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不同回答;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真理的含义、特点、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人的思维的至上性与非至上性;真理与谬误真理的检验标准;真理与价值统一、价值评价。
第三章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唯心史观与唯物史观;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其特点;社会发展对动力因素:社会基本矛盾、阶级斗争、社会革命、社会改革、科技革命等;群众史观的含义及其方法论意义;第四章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私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第五章垄断形成的原因、垄断的实质及其危害;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的原因、主要形式;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当代资本主义出现的新变化与实质;第六章空想社会主义的特点、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第七章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两个必然与两个绝不;第二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分别是什么?3.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并举例说明。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考点提纲
马哲复习考点提纲绪论:1、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组成部分: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P32、德国古典哲学最有代表性的人物:黑格尔和费尔巴哈。
P93、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
P94、“马哲”: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P14 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B、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
5、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更本利益。
6、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力量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P167、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搞,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P17。
第一章8、世界观和方法论: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方法论同世界观是统一的。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P279、恩格斯,第一次明确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问题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P2810、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意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意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是第一性,物质是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P291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主观映象。
P3012、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存在形式。
P3213、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生产关系是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所转移的物质关系。
P3414、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P3415、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复习提纲1、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我们知道,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总的观点。
有的人据此把世界观形象地比喻为“总开关”,它决定一个人的思想方法、思维方式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生死观、苦乐观,等等。
而方法论是关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学说。
由此我们就会得出结论: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哲学方法论以一定的世界观为根据世界观以自身对人们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的指导意义而取得存在的价值。
哲学方法论离不开世界观自然科学方法论也必须以自然观和科学观为前提。
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方法归根结柢也受一定世界观的制约。
这种制约以不同层次的方法论为中介。
各层次的方法论不直接同一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差别。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一致性不是简单的同一懂得世界观并不等于掌握方法论。
方法论是运用世界观的理论但运用世界观、掌握方法论均需要作专门研究2、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3、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形式.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
另一方面,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4、联系及其特点152联系:指一切事物、现象、过程之间及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约。
联系的五个基本特征是指联系具有普遍性、条件性、客观性、可变性和多样性。
一、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联系是客观的1、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2、人为事物的联系只有反映了客观的联系,才具有真实性。
联系是普遍存在的指的是联系是普遍存在的,事物处于普遍联系之中。
马克思主义复习提纲(详细)
马克思主义复习提纲(详细).txt 马克思主义复提纲(详细)
一、马克思主义概述
- 马克思主义的定义和起源
-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 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国家的发展和应用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
-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思维和社会的分析
- 马克思主义与其他哲学思想的比较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 剩余价值理论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剥削
-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经济的设想和批判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的意义
四、马克思主义历史观
- 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的发展规律
-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与其他历史理论的比较- 马克思主义对历史研究的影响和启示
五、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
- 科学社会主义的定义和特征
-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作用
-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当代意义
六、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对接
- 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矛盾与融合
- 马克思主义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与启示
-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文化建设中的角色和挑战
七、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 中国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继承与发展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应用
-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和贡献
以上为马克思主义复习提纲的详细内容,请根据提纲对相关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要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要复习提纲
第一部分:哲学基础
1.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实践是哲学的基础,劳动实践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唯一有效形式。
3.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以及它们的本质及发展过程。
4.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两个阶级,阶级斗争是历史的动力。
5.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的历史使命,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二部分:政治经济学基础
1. 社会形态和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
2. 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进程和趋势,中国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国际政治经济关系。
3. 商品经济及其发展规律,价值规律,资本主义的生产和剩余价值的生成规律。
4.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构成,计划和市场的关系,
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本特征。
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转变和建立高度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
第三部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主要发展阶段。
2. 20世纪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分化趋势。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述,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的与中国
具体实际相结合。
4. 的继承和发展,中国对、的贯彻执行。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
第四部分:其他
本部分包括其他内容,例如中国近代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等。
结尾
以上是本文的内容提要,马克思主义是全球最有影响力的思想之一,它影响了人类社会的进程和历史趋势。
这里提到的一些理论和概念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对于深入理解这一学科具有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复习提纲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批判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及理论来源三大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社会两极分化,工人极端困苦周期性经济危机频繁爆发4、马克思最重要的两大理论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说5、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相统一,只有坚持才能发展,只能发展才能个更好的坚持否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教条式的对待马克思主义,都是错误的、有害的。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能丢,要搞清楚,还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适应实践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第一章1、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体现在意识统一于物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人类社会也统一于物质;体现在(1)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2)人类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与唯心论、宗教神学根本对立的,是与二元论对立的,是与科学的实践观相统一的,它对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十分重大的指导意义。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3、理解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中第一性的东西,是社会意识的根源;社会意识则是社会存在的派生物,是第二性东西。
唯心史观认为:社会意识是第一性的,社会存在是第二性的,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唯心史观否认:否认社会发展的物质根源,否认社会发展有其本身所固有的客观规律,否认阶级社会中存在的阶级斗争及其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否认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决定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提纲《第一章》【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注意:哲学不一定都是科学的。
)【2】哲学研究的对象:自然、社会、思维知识【3】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4】马哲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5】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恩格斯首次提出)【6】回答世界“是什么”,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7【8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二是思维和存在是否存在同一性的问题,对这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注:唯物主义都是可知论,唯心主义有可知论,也有不可知论)【9】唯物主义——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10】唯心主义——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物质是意识的派生物的哲学派别。
【11】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金木水火土);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马哲)【12】唯心主义的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13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对具体科学的发展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义。
【14】哲学上的两个对子: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对立的发展观),回答世界“怎么样”的问题,是从属于唯心和唯物主义的。
【15】辩证法就是用普遍联系、运动和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世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形而上学,就是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世界。
(注:不存在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独立的基本派别)【16】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是马哲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
【17】德国古典哲学(直接来源、批判继承)、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思想是马哲的理论来源。
【18】实践性(最显著、首要的、基本的)、革命性和科学性是马哲的基本特征。
【19】学习马哲的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
2023年考研政治马哲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2023年考研政治马哲基础知识复习提纲(精华版)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2个核心:物质、意识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二、辩证法(2个核心、3大规律、4对范畴)2个核心:联系、发展3大规律:质变量变律、否定之否定、对立统一律4对范畴:现象与本质、必然与偶然、原因与结果、可能与现实三、认识论(3个核心、3大规律)3个核心:实践、认识、真理3大规律: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发展律、真理发展律四、历史观(2个核心、2大规律)2个核心:社会、人2大规律:社会发展律、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规律===================================================== ======================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2个核心:物质、意识物质(客观实在性)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是对一切可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意识(反映性)1、(起源)意识与人脑: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2、(本质)意识与客观存在:(近似、能动、原形)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近似的、能动的反映;任何意识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都能从客观实在找到原形,也即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
(内容与形式)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形式是主观的;意识体现了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多样性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世界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物质世界的统一,是多样性的统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具有物质统一性。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意识能动性原理) 1、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即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的原理。
2、意识的能动作用,亦称为主观能动性,指意识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指导实践,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
最新马哲复习提纲-来源
最新马哲复习提纲本提纲系以课本目录为主干,综合康敏老师课件、人人网所传若干版本复习提纲所造。
余非文科生,但虑及大学政史考试出题思路、评分标准盖异于高中,复善思维以往应考经验,造是提纲,以飨同侪。
绪论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狭义是马恩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广义包括①创造者、继续者的认识成果:由马恩创立的,并由后来的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思想学说体系。
②阶级属性: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③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④组成部分:由一系列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是一个完整的整体,由马哲(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理论基础)、马政经(主要内容)、科社(核心、指导无产阶级斗争)三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构成。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二)马、恩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费尔巴哈)、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三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一)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即马哲的组成)(二)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四)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哲学: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马哲复习提纲
1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1.思想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辩证法思想费尔巴哈哲学中的“基本内核”——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2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大卫·李嘉图亚当·斯密3英国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19世纪初期,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很多,其中最杰出的代表就是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家的基本观点。
2哲学是什么?哲学与人生的关系?绪论(1)首先,从词源上来说,“哲学”(Philosophy)是一个译名,其西文原字来源于来自古希腊,Philia(爱)和Sophia(智慧),其本意是“爱或者追求智慧”。
直到19世纪末,日本学者西周翻译西方哲学时创造的,中国学者接受了这个词。
在汉语中,“哲”字是“智慧、聪明、贤明”的意思,含有通晓事理之意。
“哲”之为“学”,从字面上讲,就是关于智慧、聪明的学问,或者说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所以,从词源意义上讲,哲学是追求智慧的学问。
哲学是心灵对世界人生的追问和沉思,它追求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智慧。
(2)哲学脱离人生,将成玄虚;人生脱离哲学,将无定位。
3西方哲学产生有哪些条件?哲学诞生于古代希腊,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家园。
古希腊除了现在希腊所在的巴尔干半岛南部而外,还包括地中海沿岸小亚细亚半岛的西部即伊奥尼亚地区、意大利南部及爱琴海中的各岛屿等。
古希腊几乎没有一个地方与海洋的距离超过50公里,自然环境与东方大河流域的古老文明迥然相异。
1古希腊自然环境◎古代希腊人居住地区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屿、小亚细亚西岸、黑海沿岸、南意大利、西西里岛。
◎地理特点半岛内部多山、地貌崎岖具有交往上的闭塞性与粮食生产的非自给性半岛绵长的海岸线,具有航海的便利性克里特岛气候潮湿,地势平坦,四通八达,东南与具有古老文明的埃及和西亚隔海相望,利于希腊人吸取埃及和西亚的先进文化,地理环境及其影响◇多山、地少、靠海——有必要海外殖民扩张◇航海贸易、海军发达——有能力影响:促进商品生产和海外贸易、打开了眼界为创造自己独特文明奠定基础2哲学诞生的思想条件一是惊诧、好奇,通过理论的方式,追问和探索至高无上的理想境界;二是闲暇,只有当人们满足基本的生活条件需要时,才能有时间和精力思考哲学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马哲复习提纲本提纲系以课本目录为主干,综合康敏老师课件、人人网所传若干版本复习提纲所造。
余非文科生,但虑及大学政史考试出题思路、评分标准盖异于高中,复善思维以往应考经验,造是提纲,以飨同侪。
绪论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狭义是马恩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广义包括①创造者、继续者的认识成果:由马恩创立的,并由后来的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思想学说体系。
②阶级属性: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③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④组成部分:由一系列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是一个完整的整体,由马哲(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理论基础)、马政经(主要内容)、科社(核心、指导无产阶级斗争)三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构成。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二)马、恩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费尔巴哈)、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三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一)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即马哲的组成)(二)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四)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哲学: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的学说和理论体系。
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世界的本原问题(唯物、唯心)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人的思维能否认识并正确反映客观世界的问题(可知论、不可知论)唯物主义:凡是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的哲学观点,就是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泰勒斯、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老子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培根、洛克、拉美特里)唯心主义:凡是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坚持意识第一性的哲学观点,就是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王守仁、叔本华客观唯心主义:朱熹、黑格尔)可知论:凡是认为物质和意识具有同一性,主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哲学观点,就是可知论。
(荀子)不可知论:凡是认为物质和意识没有同一性,主张世界不可以认识或不可以完全认识的哲学观点,就是不可知论。
(休谟、康德)辩证法:主张世界是普遍联系和运动发展的世界观、方法论。
形而上学:主张世界是静止不变和事物孤立存在的世界观、方法论。
(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物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①意识的起源: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又是社会的产物②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形式主观,内容客观)③意识的功能: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正确处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在坚持物质对意识起决定作用的条件下,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性。
反对:机械唯物主义——抹杀意识能动性唯心主义——夸大意识能动性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1 坚持世界的统一性,在世界本原问题上坚持一元论,反对二元论;2 坚持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反对唯心主义一元论;3 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4提出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在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意识观、历史观等问题上把唯物主义观点贯彻到底。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物质和运动的关系1 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2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离开运动谈物质——形而上学(2)物质是运动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离开物质谈运动——唯心主义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静止: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这种状态有两种具体的表现:空间位置未变;根本性质未变运动——绝对静止——相对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认识事物的绝对运动;理解事物的多样性;区别和利用事物割裂运动和静止会导致:形而上学不变论;相对主义诡辩论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1)时间和空间的含义时间: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
一维性空间: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方位性。
三维性(2)物质运动和时空的关系物质运动和时空是不可分离的:物质运动是时空的实在内容;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3)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时空的无限性:整个物质世界的时间无始无终、空间无边无际;时空的有限性:具体物质形态所经历的时间、所占有的空间是有限的。
(4)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时空的绝对性——客观实在性:时空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时空的客观实在性是不变的、无条件的。
时空的相对性:时空因物质具体形态和运动形式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特性。
时空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有条件的。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一)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类为满足一定的需要而进行的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实践的基本特征:①物质性(直接现实性):实践的要素是客观的;实践的过程是客观的;实践的结果是客观的。
②主观能动性:人的实践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实践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世界的活动。
③社会历史性:实践活动离不开社会的联系;实践活动既受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制约,又在不断改变历史条件,推动历史发展。
实践的具体形式:①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人类和自然关系的实践活动;最基本的实践。
②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调整和处理各种社会关系中的矛盾的活动。
③科学实验: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准备性和探索性的实践活动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人依靠实践活动来生存,动物依靠本能活动来生存①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人依靠自己的活动创造出人类世界,实践是人类世界的现实基础。
②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人的一切社会关系都产生于实践活动之中③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改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1 实践创造了人类世界:①人类世界的基本特:人为性、为人性、组织性。
②实践与人类世界2、社会生活的实践性:①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②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物质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
③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一)事物的普遍联系1、联系的含义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联系是一切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相互作用是联系的根本内容物质是相互作用的主体2、联系的特点①客观性: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
②普遍性:任何事物内部的各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③多样性: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二)事物的永恒发展1、发展与运动、变化的关系: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运动、变化和发展;发展标志着物质运动中前进的变化和进化的趋势2、发展的实质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是不可战胜的;旧事物: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提供了认识世界、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1、矛盾及其基本属性矛盾是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矛盾的基本属性①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a.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b.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②斗争性: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③二者关系:相互联结、相辅相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斗争性——无条件绝对的同一性——有条件相对的二者结合,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着事物的发展。
2、矛盾的作用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①矛盾双方相互依存是事物存在、发展的前提;②矛盾双方相经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从而推动整个事物的发展;③矛盾双方相互贯通,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有规律地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①推动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发生变化(量变);②打碎旧的矛盾统一体的限制,促使旧的矛盾统一体的瓦解,建立起新的矛盾统一体(质变)。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1、矛盾的普遍性2、矛盾的特殊性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互关系: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即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之间的关系;互相区别、互相对立;互相依赖、互相联结;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三)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1、事物的质、量、度质: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量: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
度:质与量的统一,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界限、范围或幅度。
2、量变与质变(1)量变: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微小、不显著的变化。
在度的范围内的延续与渐进。
(2)质变: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
事物在原有度的范围内的延续与渐进的中断。
(3)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标志变化发生在度的关节点之内——量变变化发生在度的关节点之上——质变3、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四)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转化1、肯定和否定事物内部都存在着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肯定:维持现成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促使现成事物灭亡的因素辩证的否定2、否定之否定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事物自我运动和发展的完整过程: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三个环节、两度否定构成的有规律的过程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一)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二)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1、唯物辩证法的一系列规律、范畴,都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义2、矛盾分析法居于核心的地位: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矛盾分析法蕴涵于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之中: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三)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矛盾分析法蕴涵于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之中归纳和演绎个别——一般分析和综合局部——整体抽象和具体感性具体——抽象规定——思维具体历史和逻辑第三节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一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一)规律及其客观性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发展过程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的特点:本质性、必然性、稳定性2、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它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