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克家先生作品

合集下载

《有的人》原文及赏析

《有的人》原文及赏析

《有的人》原文及赏析“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这是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一首抒情诗《有的人》中的名句。

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这首诗以对比的手法,通过对两种人的生与死的不同评价,热情歌颂了“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的人,批判了“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

诗的开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就如同一记重锤,直接敲开了读者的思考之门。

这里的“活着”和“死了”并非单纯指生理意义上的生死,而是从精神层面进行的深刻剖析。

那些虽生犹死的人,他们自私自利、剥削压迫人民,虽身存于世,但其灵魂早已腐朽;而那些虽死犹生的人,他们无私奉献、一心为人民谋福祉,即便生命已逝,其精神却永垂不朽。

这种强烈的对比,让读者瞬间感受到诗人对不同人生价值的鲜明态度。

在诗中,“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这一对比,生动地展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物形象。

前者高高在上,作威作福,自认为伟大,却被人民所唾弃;后者则心甘情愿地为人民服务,默默奉献,深受人民的爱戴和铭记。

这种形象的对比,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伟大”与“渺小”的真正内涵。

“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将那些追求虚名、妄图流芳百世的人与甘愿奉献、不惜牺牲自我的人进行对比。

刻入石头的名字,终究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遗忘,甚至比尸首烂得更早;而野草虽看似平凡,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一旦春风吹起,又会蓬勃生长。

我们是青年臧克家诗歌鉴赏

我们是青年臧克家诗歌鉴赏

《我们是青年》臧克家诗歌鉴赏第一篇《我们是青年》是臧克家创作的一首热情洋溢的诗歌,它以青春为主题,赞美了青年人的活力、激情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这首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喜爱。

诗人通过对青年人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他们充满活力和激情的一面。

诗中写道:“头顶三尺火,仰起脸可以吞下青天。

”这里的“三尺火”象征着青年人的热情和斗志,而“青天”则代表着广阔的天地和无限的可能。

这种形象生动地展示了青年人敢于挑战、敢于冒险的精神特质。

诗人通过自我比喻,强调了青年人的活力和坚韧。

诗中写道:“秃额,正是一片初春的原野;皱纹,正是一条大江的开端。

”这些形象生动地展示了青年人的生命力和创新精神。

他们的秃额象征着初春的原野,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他们的皱纹则象征着大江的开端,意味着他们有着源源不断的力量和智慧。

诗人以坚定的语气表示,即使面临困难和挫折,青年人也不会轻易放弃。

诗中写道:“真恨地上少生了个环。

”这里的“环”象征着困难和挫折,而“真恨”则表达了青年人对困难的不满和反抗。

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正是青年人最宝贵的品质。

最后,诗人以激昂的语言呼吁青年人要珍惜青春,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诗中写道:“我们的活力在周身跳动着响,真恨地上少生了个环。

”这里的“活力”象征着青年人的生命力量,而“环”则象征着困难和挫折。

诗人鼓励青年人要勇敢地面对困难,追求自己的理想。

《我们是青年》是一首充满激情和活力的诗歌,它以独特的艺术手法描绘了青年人的形象,赞美了他们的勇气和决心,鼓励他们积极面对生活的挑战。

这首诗歌不仅是对青年人的赞美,也是对所有热爱生活、追求理想的人们的鼓舞。

第二篇《我们是青年》是中国著名诗人臧克家创作的一首充满激情与力量的诗歌,赞美了青年一代的豪情壮志和奋发向前的精神。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色,成为了中国现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诗人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示了青年一代的朝气蓬勃和敢于挑战的精神。

文学《说和做》臧克家

文学《说和做》臧克家

投身到反对独裁、争取
民主的革命洪流中去。 1946年7月15日,在
补》、《古典新义》等。 昆明被国民党特务刺杀
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 身亡。毛泽东同志评价
后无来者。
他“拍案而起,横多
师:诗人臧克家又是怎样评价闻一多先生的呢?请 从文中找出。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 大勇的革命烈士。
其三,评价触及人物或事物内核。纵深开掘,彰显人物的精 神。要体现出人物的闪光心灵、人格魅力,或是坚强的意志、 崇高的思想品质等,最好能体现一定的哲理。文学奖的颁奖 词针对的主要对象不是作家而是作品,其内核是作品的思想 内容、表达形式及其社会意义。
埋头一室,孜孜不倦,在学术
的高峰上不断登攀;昂首大街, 宣传真理,挽民族危难之际。他, 是口的巨人;是行的高标。

jiŏng
kuī wù
气冲斗牛 迥乎不同 目不窥园 兀兀穷年
我会写 给下列字词注音:
地(壳)qiào 仰之( 弥 )高 mí
(兀兀)穷年 wù(炯炯)目光 jiǒng
(锲)而不舍 qiè 群蚁排(衙)yá 目不(窥)园 kuī (迥)乎不同 jiǒng
我释义
目不窥园: 窥,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地看。眼睛
请大家精读课文,斟字酌句,在文中找出关键 词句并做勾画批注。
10段: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 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 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 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11段: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 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对偶句:句式工整,朗朗上口,富于音乐美和诗意美。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 越锲而不舍。”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解读(作品赏析)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解读(作品赏析)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解读(作品赏析)这篇文章选自1980年2月12日的《人民日报》。

是“农民诗人”臧克家(zāng kè jiā)所作,原名《“说和作──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断”》,入选初中教材时经作者同意更改为此名称[1] (2017年人教社教材改版,改版后文章恢复初名[2] )。

这篇文章不是人物传记,却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原文“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

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

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

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

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

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

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老马臧克家赏析

老马臧克家赏析

《老马臧克家赏析》
同学们,今天咱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臧克家先生的《老马》这首诗。

《老马》这首诗啊,就像一幅画,把一匹老马的样子和它的遭遇清楚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诗里说“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这让我们好像看到了那匹老马,默默地承受着重担,累得不行了也不吭声。

就像我们有时候,遇到了很多困难,心里委屈,但是也咬着牙坚持。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同学们想想,这得多累呀,压力都快把肉压破了,老马只能无奈地低下头。

这让我们感觉到它的痛苦和无奈。

再看“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多可怜啊!老马不知道接下来还会有多重的活儿等着它,心里难受想哭,可是眼泪只能往肚子里流。

那为什么臧克家先生要写这样一匹老马呢?其实啊,这匹老马就像是当时很多穷苦劳动人民的写照。

他们辛苦地干活,却过着艰难的生活,有苦说不出。

比如说,以前有个农民伯伯,每天天不亮就去田里干活,不管风吹雨打,可一年到头也挣不了几个钱,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这和诗里的老马多像呀!
同学们,当我们读这首诗的时候,要去感受老马的痛苦,也要想想那些像老马一样辛苦的人们。

《老马》这首诗虽然简短,但是却充满了力量,让我们懂得要关心那些生活不容易的人,珍惜现在的好生活。

怎么样,同学们,是不是对这首诗有了新的认识呀?。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作者简介)臧克家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作者简介)臧克家

【臧克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翰皓学校陈阵语臧克家(1905年10月8日-2004年2月5日)著名诗人,山东潍坊诸城人,曾用名臧瑗望,笔名少全、何嘉。

国立山东大学(今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大学)知名校友,是闻一多的学生、忠诚的爱国主义者、曾任中国民主同盟盟员。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三届代表,全国政协第五、六、七、八届委员,第七、八届常务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一、二届理事,第三届理事、顾问,第四届顾问,第五、六届名誉副主席,中国文联第三、四届委员,第六、七届荣誉委员,中国诗歌学会会长。

有“农民诗人”和“泥土诗人”之称。

曾任《诗刊》主编,第一部诗集是《烙印》,主要讽刺诗集《宝贝儿》,文艺论文集《在文艺学习的道路上》。

其短诗《有的人》被广泛传颂,且被选入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人教版第27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人教版教材经作者同意后改名为:<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2017年教材改版改回原题目)入选七年级下册人教版第二课。

主要作品《有的人》《老马》《烙印》《罪恶的黑手》《运河》《乱莠集》《从军行》《淮上吟》《随枣行》《古树的花朵》回忆录《我的诗生活》和《泥土的歌》《十年诗选》《野店》《蛙声》《山窝里的晚会》《海》《炉火》《我的诗生活》个人荣誉臧克家的作品多次获奖,曾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

1988年4月,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文学期刊编辑荣誉奖;1991年10月,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2000年1月,获首届“厦新杯-中国诗人奖”终身成就奖;同年12月,2003年12月,《臧克家全集》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

文学地位臧克家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重要一页,中国现实主义新诗的开山人之一。

【素材积累】不要叹人生苦短,若把人一生的足迹连接起来,也是一条长长的路;若把人一生的光阴装订起来,也是一本厚厚的书。

开拓一条怎样的路,装订一本怎样的书,这是一个人生命价值与内涵的体现。

《您是》臧克家赏析

《您是》臧克家赏析

《您是》是臧克家的一首抒情诗,表达了对鲁迅先生的崇敬和纪念。

通过诗歌的描绘,臧克家展现了鲁迅先生在不同人眼中的形象和地位,同时也传达了他对祖国和人民的深厚情感。

在诗歌的前半部分,臧克家用泰山的顶峰、冲过三峡的长江、汹涌奔腾等形象来比喻鲁迅先生的崇高和伟大。

这些比喻不仅展现了鲁迅先生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也表现了他在不同人心目中的形象。

这些形象的描绘,让读者能够感受到鲁迅先生的威严和力量。

在后半部分,臧克家通过两种人的对照,展现了鲁迅先生对“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的深情和敬意,以及对高踞人民头上的人的无情揭露。

这些诗句中,臧克家表现出了对鲁迅先生的崇敬和敬意,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祖国和人民的深厚情感。

整首诗歌中,臧克家通过形象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展现了鲁迅先生的形象和地位,同时也表现了他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和关注。

这些诗句不仅具有哲理意义,也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让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臧克家对鲁迅先生的敬仰和对祖国的热爱。

总之,《您是》是臧克家的一首抒情诗,通过对鲁迅先生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展现了他在不同人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同时也表现了他对祖国和人民的深厚情感。

这首诗歌不仅具有哲理意义,也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让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臧克家对鲁迅先生的敬仰和对祖国的热爱。

臧克家与作品

臧克家与作品

臧克家与作品
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现代著名诗人。

从小在农村中生活,比较了解农民的悲惨遭遇。

1923年入山东第一师范学习。

1926年入武汉中央军校学习,并参加北伐。

大革命失败后,逃往东北。

1930年考入山东大学,幸得闻一多先生教诲、帮助。

1932年发表新诗,并连续出版诗集《烙印》《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等。

抗战胜利后在上海主编《文明月刊》,1949年自香港回到北京工作。

历任人民出版社编审、作协书记、《诗刊》主编等职。

主要作品还有《有的人》《老哥哥》等。

作品《有的人》,全诗采用对比、反复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结构上首尾遥相呼应,歌颂了鲁迅先生的“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指斥了反动分子的腐败与骄横,说明只有热爱人民才会在人民心中永生,反之只能遭到人民的唾弃的革命道理。

作品《老哥哥》,作者用第一人称的写法,真实可信。

文章结合记叙、议论、抒情,怀着无限同情叙述了淳朴、善良、勤劳的老哥哥一生所遭受的剥削与苦难,来反映旧社会农民的悲惨命运,也表现作者对黑暗旧中国的痛恨。

作品《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文章从两个方面写,一是从闻一多先生作为诗人、学者的“说和做”,二是从他作为革命家、民主战士的“说和做”,两相对照叙述介绍,鲜明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言的巨人,行的高标”伟大人格和崇高革命精神。

作品《纳谏与止谤》,议论文。

作者通过引述威王与周厉王对“谏”与“谤”不同处理方式及所得不同结果,再联系现实,运用对比论证方法,诚恳告诫各级领导应正确对待批评意见,提倡敢于“悬赏纳谏”善于改进工作,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臧克家《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原文、赏析及作者简介

臧克家《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原文、赏析及作者简介

臧克家《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原文、赏析及作者简介《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臧克家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么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燃烧。

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倒;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把名字刻在石头上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1949年11月1日赏析:经典重温——臧克家《有的人》赏析爱好诗歌的人,大概都有这样的体会:凡是好诗,不论新旧,都是经久难忘的。

只要是经久难忘的诗,大体都是名篇佳作。

当然,一首诗为少数几个人经久难忘,可能还夹某些偏爱的因素;但是为大多数人经久难忘,就表明那首诗的生命力的久,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臧克家的名篇《有的人》,就是一首能使大家经久难忘的好诗。

这首写于一九四九年十一月一日,是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有感而作。

感从何来?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一个月。

一方面是“骑在人民头上”的人已被人民推翻,另一面是从旧中国进入新中国的各色人等还不免带着旧社会的阶级和思想烙印。

鲁迅式的“有的人”固然很多,而处于对立面的“有的人”却也不少。

诗人面对现实,回忆鲁迅生前和逝世以来的社会状况,有感而作此诗。

此诗不仅反映了生活真实,也表现了诗人的思想倾向,因此,这是一首真实性与倾向性相统一的抒情诗。

诗的第一节指出当今之世有两种截然相反的人:一种人“虽生如死”,另一种人“虽死犹生”。

“虽死犹生”的人,自然是指当时被纪念的鲁迅,是对“永垂不朽”的鲁迅的歌颂;但是,作为典型形象看,也不是单指鲁迅,同时还暗示着与鲁迅品质相同的许多人。

至于作为对立面的“虽生如死”的人,当然指坏人。

这节四行诗,两句话,是全诗的总帽,统帅全篇,虽通俗易懂,但容量很大,概括力极强,耐人寻味,今人猛省!接着三节(即诗的第二、三、四节),把“虽生如死”的人和“虽死犹生”的人从三个方面作了对比:比形象、比思想、比情操。

老马臧克家赏析

老马臧克家赏析

老马臧克家赏析老马臧克家老马臧克家赏析老马臧克家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前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一、介绍臧克家,1905年生于山东诸城。

从小喜爱古典诗词,18岁以前一直生活在农村,对农民的悲惨处境有较多的了解。

这段农村生活成为他以后创作的深厚基础。

1923年入济南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开始写诗。

1926年秋参加北伐,大革命失败后逃亡外地。

1930年至1934年,入山东大学学习,在新诗创作上得到了闻一多的鼓励和帮助。

1933年出版的第一部诗集《烙印》,大多取材于农村生活,对农民的悲惨命运寄予了无限的同情,艺术上具有朴实、严谨、含蓄、凝炼的特色,受到茅盾,闻一多等人到好评。

茅盾曾断言:"在目前青年诗人中,《烙印》的也许是最优秀中间的一个了。

'《老马》即选自此诗集。

抗战前,诗人还有《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等诗集。

抗战期间,出版了《从军行》、《泥土的歌》等诗集。

抗战后又有政治讽刺十几诗集《宝贝》、《生命的零度》、《冬天》等诗集。

二、作品分析(一)《老马》的思想内涵诗人曾说过:"我曾写下《烙印》,《生活》,《希望》和《老马》表现我的人生观和生活态度'。

诗人写他所看到的生活:"这可不是混着好玩儿,这是生活,/一万支暗箭埋伏在你的周边,/伺候你一千回小心里一回的不检点。

'他又指着"希望'说:"你老是发着美丽的大言,/从来不知道什么叫红脸。

/人类追着你的背影乞怜,/你不曾给他们一次圆满。

'在诗人看来,不但不可对生活空抱幻想,还必须处处的、时时,小心翼翼。

于是,诗人觉得生命"像粒砂,风挟你飞扬,/你自己也不知道要去的地方',写出了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悲苦境况。

面对险恶的生活,诗人提出了"个人的坚忍主义',即不灰心,不颓丧,要能咬紧牙关,忍受困苦的磨难。

臧克家《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原文、赏析及作者简介

臧克家《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原文、赏析及作者简介
专注下一代成长
人民把他摔倒;Βιβλιοθήκη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在石头上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1949 年 11 月 1 日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臧克家《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原文、赏析及作
者简介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臧克家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幺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 等着地下的火燃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
专注下一代成长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的主题思想当然是无可非议的。但作者明明说是“纪念鲁迅有感”每一节又不 点明鲁迅,而是以“有的人”开端,自然就不单是诓歌鲁迅。因此,这首诗实 际上是通过纪念鲁迅,歌颂真善美,鞭挞假丑恶。只有这样认识主题,才能 概括诗的整个内容,挖掘诗的广度与深度。这是诗人的美学理想在诗歌创作 中的具体反映。不论诗人自己是否察觉到这一点。他所塑造的对立形象却流 露了这一点。诗人在对两种人的对照中,始终只是暗示鲁迅,而不点明鲁 迅,也说明了这一点。如果只是说这首诗歌颂了鲁迅,就大大缩小了诗的容 量—一它的广度与深度。 这首诗的艺术构思看似平常,却也奇特。诗人既然是“有感”而作,就从“美 感”出发。但是,什幺是真善美,什幺是假丑恶。诗人并不贴标签,也不喊口 号,只从对人世间两种的深刻感受出发,运用通俗、亲切、生动的语言,写 出自己真实的感受。一般人对这首诗的分析,都说诗人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 艺术技巧,这当然也说得不错。的确,诗的每一节都用了对比,把真的、美 的、好的、和假的、丑的、坏的作了对比。但是,诗人的这种对比,并不限 于某一节诗,而是贯穿整体,诗人是用“铺陈”的方法来安排对比的。所谓“铺 陈”就是传统的表现手法“赋”。《有的人》的作者正是为了“铺陈善恶”而运用 对比的。诗人铺陈了三种对比:第一种对比即第一节的总帽,是两种截然不 同的人的对比,它统摄全诗。第二种对比,主要是比形象,比形象的斗争的 过程。第三种对比主要是比下场,比两种形象在历史风云和时代潮流激荡下 的不同结果。诗人正是把这样三种对比铺陈开来,成为一首既整齐又错综的 抒情诗。 臧克家简介: 臧克家(1905—2004).1905 年出生于山东省诸城县臧家庄。中国现代着 名诗人。笔名少全、何嘉,是诗人闻一多先生的高徒。从小喜爱古典诗词。 18 岁以前一直生活在农村,对农民的悲惨处境有较多的了解。这段农村生活

臧克家主要作品

臧克家主要作品

臧克家(1905- ),山东诸城人,中国现代诗人。

主要诗集有《运河》、《从军行》、《一颗新星》、《春风集》《烙印》(1933)、《罪恶的黑手》(1934)、《生命的零度》(1947)、《凯旋》(1962)、《放歌新岁月》(1991)。

1925年首次在全国性刊物《语丝》上发表作品,署名少全。

1927年,考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曾参加北伐。

1929年,在青岛《民国日报》上第一次发表新诗《默静在晚林中》,署名克家。

1930年至1934年,在国立青岛大学(后改为国立山东大学)学习期间,得到闻一多、王统照先生的热情教诲与精心帮助。

他创作的《难民》、《老马》等诗篇,以凝练的诗句描写了旧中国农民忍辱负重的悲苦生活;长诗《罪恶的黑手》,揭露了帝国主义的罪恶和伪善的面目,这些诗是他早期诗歌的代表作,已成为我国现代诗史上的经典之作。

1933年他的第一部诗集《烙印》出版,得到闻一多、茅盾等前辈的好评;次年,诗集《罪恶的黑手》问世,从此蜚声诗坛。

1934年至1937年在山东省立临清中学任教,出版诗集《运河》和长诗《自己的写照》,创作了散文集《乱莠集》。

1936年参加中国文艺家协会。

抗日战争爆发后,臧克家同志把自己的命运和民族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积极投身抗日爱国活动。

1938年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当选为襄阳、宜昌两分会理事。

1938年至1941年夏初,任第五战区抗敌青年军团宣传科教官、司令长官部秘书、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战时文化工作团团长、三十军参议。

他满怀激越的爱国热情,冒着敌机轰炸的危险,三赴台儿庄前线采访,写成长篇报告文学《津浦北线血战记》;他不畏艰辛率第五战区战时文化工作团深入河南、湖北、安徽农村及大别山区,开展抗日文艺宣传和创作活动;他不顾个人安危组织“文艺人从军部队”;冒死赴随枣前线从事抗日救亡的文化宣传工作,曾参加随枣战役。

这期间,臧克家同志创作和出版了《从军行》、《淮上吟》等诗集及散文集《随枣行》,热情讴歌了抗日军民的伟大爱国精神和英勇抗敌的事迹。

作品《有的人》的写作背景

作品《有的人》的写作背景

《有的人》是当代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一首抒情诗。

诗人以高度浓缩概括的诗句,总结了两种人、两种人生选择和两种人生归宿,讴歌了鲁迅先生甘为孺子牛的一生,抒发了对那些为人民而活的人们由衷的赞美之情。

通篇使用对比,在相互的对照中将现实世界中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命方式及其历史结果艺术呈现。

下面跟着店铺来看看作品《有的人》的写作背景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这首诗是1949年11月1日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写的,因此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

但是这首诗不只是单纯写对鲁迅的怀念,而是通过与鲁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

作者曾说:“对于这样一位巨人作全面的歌颂,那是很难下笔的。

我只是概括地从他生前为人民奋斗牺牲而不想到个人,在他死后人民热烈纪念他这两点上来表现他的伟大。

”“为了加强、突出主题的意义,丰富这篇短诗的内容,通篇用了对比的表现方法,题目不写做纪念鲁迅而叫做‘有的人’。

”整首诗歌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节是第一部分;第二、三、四节是第二部分;第五、六、七节是第三部分。

第一部分作者开门见山,以两种对立阶级的人为代表,紧紧抓住参加鲁迅纪念活动感触最深的两点,即鲁迅生为人民鞠躬尽瘁,死后人民怀念他,从对鲁迅虽死犹存的`感受入手,提出了对生与死的不同的观点。

第二部分从两种人对待人民的不同态度中,热情赞颂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伟大精神。

第三部分从人民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中,抒发了作者及人民永远怀念鲁迅的深厚感情。

第一部分是全诗的总纲,第二、第三部分就第一部分提出的感触最深的两点分别进行解说和深入挖掘,形成了赞颂鲁迅鞠躬尽瘁为人民的伟大精神的情感主线。

写作背景:1949年全国解放后,臧克家由香港回到北京。

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臧克家

臧克家

•臧克家(1905年10月8日-2004年2月5日)[1] 山东潍坊诸城人,曾用名臧瑗望,笔名少全、何嘉,山东大学毕业,中国诗歌学会会长•第一部诗集:《烙印》讽刺诗集《宝贝儿》•文艺论文集《在文艺学习的道路上》其短诗《有的人》•著有《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经历五四运动,抗日战争•非常强调只写自己熟悉的,这是他的现实主义。

他熟悉的是旧中国的农民,所以写的就是旧中国的农民。

但是他也向往新的人物,新的世界。

•写作背景•写于1932年,是臧克家诗集《烙印》中流传广泛、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作者曾说:“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我对蒋介石政权全盘否定,而对于革命的前途,觉得十分渺茫。

生活是苦痛的,心情是沉郁而悲愤的。

”作者亲眼看到了一匹命运悲惨令人同情的老马,不写出来,心里就有一种压力。

通过赏析这首诗,我们能够更具体地感受到臧克家30年代新诗创作的成就和特色。

被人们誉为“农民诗人”。

•诗人是如何塑造老马这一形象的?•①细节描写:“头沉重地垂下”“横竖不说一句话”侧重塑造老马沉默、能承受的形象和隐忍的性格,也体现其愚昧无知逆来顺受。

•②心理描写:“有泪只往心里咽”“抬起头望望前面”-老马苦难无边的命运•“一道鞭影”,活现出主人的无情,凶狠,在这样严酷的压迫下,在“前面”等待老马的又是什么?(提示:命运会有变化吗?)“望望”期待盼望新格局的出现,暗示不会一团漆黑,会起变化•牛是农村生产的重要工具,结合我们前面分析的牛的形象和写作背景,牛最可能象征什么?•象征地地道道的农民。

解放前的中国农民头上有大山压着“饥荒、苛税、兵、匪、官、绅”正像老马的超负荷,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一样。

•老马的忍辱负重,坚忍不拔精神还使你想到那些身份的人?苦难中的中国,操劳的父辈,承受沉重压力的劳动者形象总结•格律诗特点:找出原文中体现特点的地方•1、讲究诗的形式的凝炼、整齐,讲究诗的节奏、韵律,以格律诗的形式反映社会现实。

•2、擅长比喻,把感情和倾向性凝聚、隐蔽在诗的形象里,化思想、概念为具体形象,并善于摄取人生图景,抒情形象生动、丰富、含蓄。

《有的人》臧克家

《有的人》臧克家

对 人 民 的 态 度
作威作福 横行霸道 赞颂了鲁迅先生 “俯首甘为孺子牛” 的伟大奉献精神 全心全意 为人民服务
有的人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对 人 生 的 目 的
活着为自己 死后想留名 为人民而战斗 为革命愿献身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 好地活
对人民 的态度
做牛马 骑头上
做野草 想不朽
别人更好活 别人不能活
精神 永存
对 比
为人民谋 利益的人
对 比
对荣誉 的追求 生活的 目的
精神 腐朽
与人民为 敌的人
照 应
两种人 的结果
记 住 摔 跨 草 青 名 烂 抬举很高 下场不好
领悟诗歌主旨
这首诗通过与鲁迅截然相反的 “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 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反动势力, 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热爱人民、全 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伟大精神,号 召人们做真正有价值的人。
4、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人,是想 流芳百世,实际上这种人活在世 上,灵魂早已死去,早已臭名昭 著。 青青的野草则给人以无限生机、 无限希望的感受和联想,这里表 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鲁迅先生的 无比崇敬和爱戴之情。
品味词语
你觉得诗中哪些词语用 得形象生动?为什么? 请细心揣摩,大家一起 来交流吧!
导入新课
司马迁说:“人固有一 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 毛。”1936年10月19日,鲁迅 先生不幸病逝。“赶快收敛, 埋掉。忘记我,管自己的生 活。”这是他最后的遗言。然 而,我们能忘记他吗?十三年 后,著名诗人臧克家写下了《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臧克家简介与作品

臧克家简介与作品

臧克家简介与作品臧克家简介与作品⼀、简介臧克家(1905.10.8-2004.2.5)臧克家(1905年10⽉8⽇-2004年2⽉5⽇)[1]⼭东潍坊诸城⼈,曾⽤名臧瑗望,笔名少全、何嘉,⼭东⼤学知名校友,是闻⼀多的学⽣,现代诗⼈。

忠诚的爱国主义者,曾任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全国⼈民代表⼤会第⼆、三届代表,全国政协第五、六、七、⼋届委员,第七、⼋届常务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届理事,第三届理事、顾问,第四届顾问,第五、六届名誉副主席,中国⽂联第三、四届委员,第六、七届荣誉委员,中国诗歌学会会长。

曾任《诗刊》主编,他的第⼀部诗集是《烙印》,主要讽刺诗集《宝贝⼉》,⽂艺论⽂集《在⽂艺学习的道路上》。

其短诗《有的⼈》被⼴泛传颂,且被选⼊六年级上册⼈教版第⼆⼗课;《闻⼀多先⽣的说和做》⼊选七年级下册⼈教版第⼗⼆课。

臧克家的诗⽼马总得叫⼤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句话,背上的压⼒往⾁⾥扣,它把头沉重的垂下!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咽,眼⾥飘来⼀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

有的⼈有的⼈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死了,他还活着。

有的⼈骑在⼈民的头上:“呵,我多伟⼤!”有的⼈俯下⾝⼦给⼈民当⽜马。

有的⼈把名字刻⼊⽯头,想“不朽”;有的⼈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烧。

有的⼈他活着别⼈就不能活;有的⼈他活着为了多数⼈更好的活骑在⼈民头上的⼈民把他摔垮;给⼈民作⽜马的⼈⼈们永远记住他!把名字刻⼊⽯头的名字⽐⼫⾸腐烂的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就不能活的⼈,他的下场可以看到;他活着为了多数⼈更好的活的⼈,群众把他抬举得很⾼,很⾼。

难民⽇头堕到鸟巢⾥,黄昏还没溶尽归鸦的翅膀,陌⽣的道路⽆归宿的薄暮,把这群⼈度到这座古镇上。

沉重的影⼦,扎根在⼤街两旁,⼀簇⼀簇,像秋郊的⽲堆⼀样,静静的,孤寂的,⽀撑着⼀个⼤的凄凉。

满染征尘的古怪的服装,告诉了他们的来历,⼀张⼀张兜着阴影的脸⽪,说尽了他们的情况。

螺丝的炊烟牵动着⼀串亲热的眼光,在这群⼈⼼上抽出了⼀个不忍的想象:「这时,黄昏正徘徊在古树梢头,从⽆烟⽕的屋顶慢慢地涨⼤到⽆边,接着,阴森的凄凉吞了可怜的故乡。

臧克家先生作品

臧克家先生作品

臧克家作品:《难民》:诗篇《老马》:诗篇《烙印》:第一部诗集《罪恶的黑手》:诗集(长诗《罪恶的黑手》)《淮上吟》诗集《从军行》诗集《随枣行》散文集《古树的花朵》:长诗《泥土的歌》:诗集《十年诗选》:诗集《我的诗生活》:回忆录《别十与天罡》:处女作《默静在晚林中》:诗歌《难民》:诗歌《运河》:诗集《自己的写照》:长诗《臧克家全集》《野店》:诗集《蛙声》:诗集《山窝里的晚会》:诗集《海》:诗集《炉火》:诗集《我的诗生活》:诗集《泥土的歌》:诗集《宝贝儿》:诗集《生命的零度》:诗集《冬天》:诗集《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组诗《臧克家诗选》:诗集《凯旋》:诗集《李大钊》:长诗《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诗集《毛主席向着黄河笑》:诗集《忆向阳》:诗集《落照红》:诗集《臧克家旧体诗稿》:诗集《怀人集》:散文集《诗与生活》:散文集《学诗断想》:论文集《克家论诗》:论文集《臧克家古典诗文欣赏集》:论文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运河》:诗集《紧浦北线血战记》:通讯、报告集《从军行》:诗集《泥淖集》:诗集《乱莠集》:散文集《随枣行》:散文、通讯、报告集《淮上吟》:报告长诗《猴子拴》:诗集《呜咽的云烟》:诗集《古城的春天》:诗集《古树的花朵》:长诗《向祖国》:长诗集《我的诗生活》:散文集《泥土的歌》:诗集《感情的野马》:长诗《国旗飘在雅确尖》:诗集《十年诗选》:诗集《民主的海洋》:诗集《生命的秋天》:诗集《宝贝集》:诗集《生命的零度》:诗集《挂红》:短篇小说集《磨不掉的影像》:散文集《拥抱》:短篇小说集《冬天》:诗集《臧克家诗选》:诗集《在文艺学习的道路上》:文艺随笔集《毛主席诗词十八首讲解》《杂花集》:散文、杂文集《一颗新星》:诗集《春风集》:诗集《李大钊》:传记长诗《欢呼集》:建国十周年诗选集《给少年的诗》《凯旋> :诗集《学诗断想》:诗论、文艺随笔集《忆向阳》:旧体诗集《今昔吟》:诗集《怀人集》:散文集《友声集》:旧体诗词集《诗与生活》:散文集《甘苦寸心知》:散文集《臧克家长诗选》《臧克家散文小说集》《青柯小朵集》:散文集《落照红》:诗集《臧克家集》:外诗集《克家论诗》:诗论、文艺随笔集《乡土情深》:诗文集《臧克家文集》《臧克家》:中国现代作家选集《臧克家抒情散文选》:《臧克家旧题诗稿》《臧克家序跋选》《臧克家古典诗文欣赏集》《放歌新岁月》《臧克家全集》《臧克家回忆录》。

本文作者臧克家简介

本文作者臧克家简介

【臧克家】
臧克家(1905年10月8日-2004年2月5日)著名诗人,山东潍坊诸城人,曾用名臧瑗望,笔名少全、何嘉。

国立山东大学(今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大学)知名校友,是闻一多的学生、忠诚的爱国主义者、曾任中国民主同盟盟员。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三届代表,全国政协第五、六、七、八届委员,第七、八届常务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一、二届理事,第三届理事、顾问,第四届顾问,第五、六届名誉副主席,中国文联第三、四届委员,第六、七届荣誉委员,中国诗歌学会会长。

有“农民诗人”和“泥土诗人”之称。

曾任《诗刊》主编,第一部诗集是《烙印》,主要讽刺诗集《宝贝儿》,文艺论文集《在文艺学习的道路上》。

其短诗《有的人》被广泛传颂,且被选入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人教版第27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人教版教材经作者同意后改名为:<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2017年教材改版改回原题目)入选七年级下册人教版第二课。

主要作品
《有的人》《老马》《烙印》《罪恶的黑手》《运河》《乱莠集》《从军行》《淮上吟》《随枣行》《古树的花朵》
回忆录《我的诗生活》和《泥土的歌》《十年诗选》《野店》《蛙声》《山窝里的晚会》《海》《炉火》《我的诗生活》
个人荣誉
臧克家的作品多次获奖,曾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

1988年4月,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文学期刊编辑荣誉奖;1991年10月,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2000年1月,获首届“厦新杯-中国诗人奖”终身成就奖;同年12月,2003年12月,《臧克家全集》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

文学地位
臧克家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重要一页,中国现实主义新诗的开山人之一。

臧克家先生的作品

臧克家先生的作品

烙印》、《罪恶的黑手》、《运河》、《乱莠集》、《从军行》、《淮上吟》、《随枣行》、《古树的花朵》、回忆录《我的诗生活》和《泥土的歌》、《十年诗选》《野店》、《蛙声》、《山窝里的晚会》、《海》、《炉火》、《我的诗生活》《泥土的歌》写的序言《当中隔一段战争》,《宝贝儿》、《生命的零度》《有的人》~
1933年出版的第一部诗集《烙印》,是他最具影响的作品。

这部诗集真挚朴实地表现了中国农村的破落、农民的苦难、坚忍与民族的忧患。

这个时期,臧克家的诗篇幅短小,却颇具概括力。

他除有意识学习古典诗词的结构方法,形成凝重、集中、精粹的风格之外,还苦心追求词句的新颖、独到、形象化,但又不失平易、明朗和口语化。

建国后,臧克家多作政治抒情诗是他这类诗中的代表作。

《有的人》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作,它的独特之处,在于表现具有哲理意义的主题:人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而活着。

事实上,这一主题已超出了歌颂鲁迅精神的范围,而将读者引入对人生的更深层的思考。

语言朴素、对比强烈、形象鲜明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除了继续做短小隽永的小诗之外,臧克家还创作了一部人物传记体长诗《李大钊》。

这部长诗从多个角度,包括战斗、家庭等方面将一个革命先驱伟大而又平凡的人格展现出来。

臧克家诗歌《有的人》赏析

臧克家诗歌《有的人》赏析

臧克家诗歌《有的⼈》赏析臧克家,⼭东诸城⼈,出⽣于1905年10⽉8⽇,1923年到⼭东省⽴第⼀师范学校读书,受五四运动影响,读了⼤量的新⽂艺书刊,并开始学写新诗。

1926年秋前往武汉,次年初考⼊中央军事政治学校。

1929年回到⼭东,考⼊国⽴青岛⼤学。

1930年⾄1934年在青岛⼤学读书期间,开始发表诗作。

抗⽇战争爆发后,奔赴抗战第⼀线,从事进步⽂化⼯作达五年之久。

解放战争期间,开始写政治讽刺诗,揭露国民党法西斯的罪⾏,1948年12⽉前往⾹港。

1949年3⽉来到刚刚和平解放的北平,先后担任华北⼤学三部研究员、新闻出版总署编审、⼈民出版社编审、全国⽂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诗刊》主编等职。

2004年2⽉5⽇,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

《有的⼈》是⼀⾸政治抒情诗,是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逝世13周年⽽写的。

1936年10⽉19⽇鲁迅先⽣逝世,1949年10⽉19⽇是鲁迅先⽣逝世13周年纪念⽇。

这⼀天,臧克家亲⾃前往鲁迅先⽣在北京曾经⽣活、⼯作过很多年的故居,缅怀这位中国⽂坛巨擘。

臧克家亲临其境,浮想联翩,⾃然⽽然地产⽣了⼀连串的联想,他有感于鲁迅先⽣在⼈民⼼中的份量,于1949年11⽉1⽇在北京挥笔写下《有的⼈》这⾸诗:有的⼈ ——纪念鲁迅有感有的⼈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 骑在⼈民头上:“呵,我多伟⼤!” 有的⼈ 俯下⾝⼦给⼈民当⽜马。

有的⼈ 把名字刻⼊⽯头想“不朽”; 有的⼈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烧。

有的⼈ 他活着别⼈就不能活; 有的⼈ 他活着为了多数⼈更好地活。

骑在⼈民头上的, ⼈民把他摔垮; 给⼈民作⽜马的, ⼈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头的, 名字⽐⼫⾸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就不能活的⼈,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更好活的⼈,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臧克家先生有什么作品
作品有:《烙印》、《罪恶的黑手》、《运河》、《乱莠集》、《从军行》、《淮上吟》、《随枣行》、《古树的花朵》、回忆录《我的诗生活》和《泥土的歌》、《十年诗选》《野店》、《蛙声》、《山窝里的晚会》、《海》、《炉火》、《我的诗生活》、为《泥土的歌》写的序言《当中隔一段战争》、《宝贝儿》、《生命的零度》、《有的人》。

1933年出版的第一部诗集《烙印》,是他最具影响的作品。

这部诗集真挚朴实地表现了中国农村的破落、农民的苦难、坚忍与民族的忧患。

这个时期,臧克家的诗篇幅短小,却颇具概括力。

他除有意识学习古典诗词的结构方法,形成凝重、集中、精粹的风格之外,还苦心追求词句的新颖、独到、形象化,但又不失平易、明朗和口语化。

建国后,臧克家多作政治抒情诗是他这类诗中的代表作。

《有的人》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作,它的独特之处,在于表现具有哲理意义的主题:人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而活着。

事实上,这一主题已超出了歌颂鲁迅精神的范围,而将读者引入对人生的更深层的思考。

语言朴素、对比强烈、形象鲜明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除了继续做短小隽永的小诗之外,臧克家还创作了一部人物传记体长诗《李大钊》。

这部长诗从多个角度,包括战斗、家庭等方面将一个革命先驱伟大而又平凡的人格展现出来。

臧克家(1905年10月8日-2004年2月5日)[1] 山东潍坊诸城人,曾用名臧瑗望,笔名少全、何嘉,山东大学知名校友,是闻一多的学生,现代诗人。

忠诚的爱国主义者,曾任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三届代表,全国政协第五、六、七、八届委员,第七、八届常务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一、二届理事,第三届理事、顾问,第四届顾问,第五、六届名誉副主席,中国文联第三、四届委员,第六、七届荣誉委员,中国诗歌学会会长。

曾任《诗刊》主编,他的第一部诗集是《烙印》,主要讽刺诗集《宝贝儿》,文艺论文集《在文艺学习的道路上》。

其短诗《有的人》被广泛传颂,且被选入六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二十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入选七年级下册人教版第十二课。

臧克家同志的作品多次获奖,曾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

被誉为“农民诗人”。

臧克家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在七十余年创作生涯中,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他都以极大的热情关心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文学的发展,热忱讴歌党
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以短诗和长诗、新诗和旧诗、散文和随笔、评论和书信、小说和杂感等多种体裁写出了七十余部著作。

他积极倡导作家深入生活、反映时代,大力提倡题材、风格的多样化和艺术上的探索创新。

他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团结爱护中老年诗人,热情培养青年诗人。

他见证了我国新诗从诞生到发展的全部历史,对我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臧克家的一生是不懈追求光明的一生,是自觉地表现时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是勤奋笔耕、呕心沥血、不断攀登艺术高峰的一生。

他思想敏锐、爱憎分明,善良正直、乐观豁达,作风正派、文风朴实,平易近人、襟怀坦荡,生活俭朴、严于律己。

他把毕生的精力和心血无私地贡献给了党和人民的文学事业。

臧克家先生于2004年逝世后安葬于北京万佛园华侨陵园。

臧克家的逝世,使中国的文学事业失去了一位巨匠,使当代诗坛失去了一颗璀璨的明珠,使我们大家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师长,一位心系群众的模范。

我们将永远学习他,怀念他,追悼他。

臧克家在我们心中!他的作品《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收录在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2课
他的作品《有的人》收录在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25课和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20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