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说和做》臧克家

合集下载

《说和做》课文梳理

《说和做》课文梳理

《说和做》课文梳理《说和做》是臧克家所作的一篇散文,通过叙述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革命家的“说”和“做”,展现了他的崇高品格和伟大精神。

文章开篇,作者就直接点明了主题:“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这两句话简洁明了地概括了闻一多先生的行事风格,也为下文的叙述定下了基调。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他“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他向古代典籍钻探,犹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他为了研究,忘记了吃饭和睡觉,不畏艰辛,不怕困难。

一部《校补》赫然而出,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

他在学术上的专注和勤奋,让人敬佩不已。

在这个部分,作者通过描写闻一多先生的日常行为和研究成果,展现了他作为学者的专注和执着。

比如,“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这一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工作的认真和严谨。

而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他“说了就做”,并且“言行一致”。

他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

他在形势紧张的情况下,依然参加游行示威,走在游行队伍的前头。

他用自己的行动,表达了对反动派的愤怒和对正义的追求。

这里,作者通过对闻一多先生在革命活动中的表现进行描述,展现了他的勇敢和坚定。

“他‘说’了。

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这样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闻一多先生的激情和力量。

在文章的结构上,作者采用了总分总的形式。

开头总领全文,中间分别从学者和革命家两个方面进行详细叙述,最后总结全文,高度赞扬了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

在语言表达上,这篇文章朴实无华,但却饱含深情。

作者通过简洁的语言,将闻一多先生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同时,文中还运用了一些细节描写和引用,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总的来说,《说和做》这篇课文,通过对闻一多先生言行的描述,展现了他作为学者的专注和作为革命家的勇敢,让我们看到了一位伟大人物的光辉形象。

文学《说和做》臧克家

文学《说和做》臧克家

投身到反对独裁、争取
民主的革命洪流中去。 1946年7月15日,在
补》、《古典新义》等。 昆明被国民党特务刺杀
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 身亡。毛泽东同志评价
后无来者。
他“拍案而起,横多
师:诗人臧克家又是怎样评价闻一多先生的呢?请 从文中找出。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 大勇的革命烈士。
其三,评价触及人物或事物内核。纵深开掘,彰显人物的精 神。要体现出人物的闪光心灵、人格魅力,或是坚强的意志、 崇高的思想品质等,最好能体现一定的哲理。文学奖的颁奖 词针对的主要对象不是作家而是作品,其内核是作品的思想 内容、表达形式及其社会意义。
埋头一室,孜孜不倦,在学术
的高峰上不断登攀;昂首大街, 宣传真理,挽民族危难之际。他, 是口的巨人;是行的高标。

jiŏng
kuī wù
气冲斗牛 迥乎不同 目不窥园 兀兀穷年
我会写 给下列字词注音:
地(壳)qiào 仰之( 弥 )高 mí
(兀兀)穷年 wù(炯炯)目光 jiǒng
(锲)而不舍 qiè 群蚁排(衙)yá 目不(窥)园 kuī (迥)乎不同 jiǒng
我释义
目不窥园: 窥,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地看。眼睛
请大家精读课文,斟字酌句,在文中找出关键 词句并做勾画批注。
10段: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 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 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 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11段: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 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对偶句:句式工整,朗朗上口,富于音乐美和诗意美。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 越锲而不舍。”

说和做(臧克家)

说和做(臧克家)
精品课件
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 的说和做的?
答:从学者方面和革命家方面来写的。
精品课件
学者闻一多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他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 “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有哪些主要成就? 三本书:《唐诗杂论》、《楚辞校补》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指寻 找使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
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 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 径,目的在于救国。
精品课件
“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 阶段。这一句该怎样理解?
• “望闻问切”是拟人,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 人。
• 意思是闻一多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 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答:①、文章引用闻一多先生自己的话起笔,
直接点题,不拐弯。摆到读者眼前的引文经过
了精心挑选,言简意明。
②、文章采用这样的方法起笔,不仅开门
见山,而且引起悬念:闻一多先生是这样说的,
做的又是怎样的呢?使读者迫不及待地要读下
去。
精品课件
2、文章围绕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记叙了哪几件事?选择的角度是什么?记 叙的详略是如何处理的?
群蚁排衙:指整齐的排列着
心会神凝: 指精神高度集中,用心专一
精品课件
•沥尽心血: 比喻付出了全部精力。 •心不在焉: 心思不在这里。 指思想不集中。
( 贬 义) •慷慨淋漓: 形容情绪十分激动;说话、写文
章意气昂扬,言辞畅快。 诗兴不作: “作”,起的意思。诗兴不作,不是不
做诗,而是写诗的兴致不起、不发。 气冲斗牛: 形容怒气冲天或气势很盛。

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2)

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2)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可以记述的事情有很多,作者 为什么单选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 三本书的情况加以表现?
作者所选的材料有典型性,能以少胜多,这三件事 已经把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孜孜不倦钻探 宝藏的治学精神表现出来了。
作者从哪些方面详细叙写闻一多先生编写《唐诗杂论》 时的情况?突出表现了什么?
写作鉴赏
1.结构严谨,巧用过渡。 2.选材精当,中心突出。 3.夹叙夹议,前后照应。
2月19日作业 第一课和第二课读读写写 带拼音抄写两遍。
2.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的说法,指寻 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自20年代 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 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3. 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 的初级阶段。
“望闻问切”是拟人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 作一个病人,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 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迈出了第一步。
闻一多的代表作有诗集《红烛》、 《死水》,学术著作《神话与诗》《唐 诗杂论》等。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 间创作了组诗《七子之歌》,表达了深 挚的爱国之情。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了解作者臧克家的相关资料。 2. 读准本课的生字生词,并理解重点词语的
意思。 3. 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闻一多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唐诗杂论》
学者 《楚辞校补》 三本书
《古典新义》
治学严谨、成就卓越的学者,
起草政治传单
言行一致的民主战士
革命家 在群众大会上演说 三件事
参加游行示威

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件-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件-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点拨】 B项“湃”应读pài,“校”应读jiào;C项
“潜”应读qián;D项“斗”应读dǒu。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C ) A.独裁 高标 心会神疑 潜心惯注
B.游行 慨书 视死如归 一反即往
C.淋漓 救济 心不在焉 群蚁排衙
D.典藉 疏赖 昂首挺胸 望闻问切 【点拨】 A项“疑”应为“凝”,“惯”应 为“贯”;B项“慨”应为“楷”,“即” 应为“既”;D项“藉”应为“籍”,“赖” 应为“懒”。
闻一多(1899—1946),本名家骅,
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
后来研究文学。1925年5月回国后,
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1923年出版

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1928年出

,表现出深
沉的爱国主义激情。“一二·一”
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
民主运动,最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1946年7月11日,民盟中央委员李公朴惨遭暗
夹叙夹议
找出文中议论的句子,并分析对课文结构所起 的作用。
闻 一
作为
第1、2段
总领本部分
多 先
学者
第7段

的 说 和 做
作为 民主 战士
第8、9段 第19、20段
总结本部分 使文章的结构严谨,而 且形成了一种旋律,一种气势, 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本文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记述了闻 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两个 方面的“说”“做”事迹,表现了闻 一多先生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高尚 品格,赞扬了他为国家、为民族、为 民主献身的革命精神。
从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来写的。
2.由此来看,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 每个部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有何作 用?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作者简介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作者简介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作者简介
臧克家及其作品
臧克家(1905—),山东诸城人,现代著名诗人。

从小在农村中生活,比较了解农民的悲惨遭遇。

1923年入山东第一师范学习。

1926年入武汉中央军校学习,并参加北伐。

大革命失败后,逃往东北。

1930年考入山东大学,幸得闻一多先生教诲、帮助。

1932年发表新诗,并连续出版诗集《烙印》《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等。

抗战胜利后在上海主编《文明月刊》,1949年自香港回到北京工作。

历任人民出版社编审、作协书记、《诗刊》主编等职。

主要作品还有《有的人》《老哥哥》等。

作品《有的人》,全诗采用对比、反复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结构上首尾遥相呼应,歌颂了鲁迅先生的“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指斥了反动分子的腐败与骄横,说明只有热爱人民才会在人民心中永生,反之只能遭到人民的唾弃的革命道理。

作品《老哥哥》,作者用第一人称的写法,真实可信。

文章结合记叙、议论、抒情,怀着无限同情叙述了淳朴、善良、勤劳的老哥哥一生所遭受的剥削与苦难,来反映旧社会农民的悲惨命运,也表现作者对黑暗旧中国的痛恨。

作品《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文章从两个方面写,一是从闻一多先生作为诗人、学者的“说和做”,二是从他作为革命家、民主战士的“说和做”,两相对照叙述介绍,鲜明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言的巨人,行的高标”伟大人格和崇高革命精神。

作品《纳谏与止谤》,议论文。

作者通过引述威王与周厉王对“谏”与“谤”不同处理方式及所得不同结果,再联系现实,运用对比论证方法,诚恳告诫各级领导应正确对待批评意见,提倡敢于“悬赏纳谏”善于改进工作,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说和做课文原文臧克家

说和做课文原文臧克家

说和做课⽂原⽂臧克家说和做课⽂原⽂臧克家 臧克家的《闻⼀多先⽣的说和做》不是⼈物传记,却记叙了闻⼀多先⽣的主要事略,表现了他的崇⾼品格,⾼度赞扬了他的⾰命精神。

《闻⼀多先⽣的说和做》 “⼈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 “⼈家说了也不⼀定做,我是做了也不⼀定说。

” 作为学者和诗⼈的闻⼀多先⽣,在30年代国⽴青岛⼤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研究志趣正浓。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仰之弥⾼,越⾼,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不舍。

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千年来的⽂化史,炯炯⽬光,⼀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剂救济的⽂化药⽅。

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他从唐诗下⼿,⽬不窥园,⾜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

杜甫晚年,疏懒得“⼀⽉不梳头”。

闻先⽣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暇及此的。

饭,⼏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阴、分阴。

深宵灯⽕是他的伴侣,因它⼤开光明之路,“漂⽩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声⽆闻。

⼀个⼜⼀个⼤的四⽅⽵纸本⼦,写满了密密⿇⿇的`⼩楷,如群蚁排衙。

⼏年⾟苦,凝结⽽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

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也没有“说”。

他⼜由唐诗转到楚辞。

⼗年艰⾟,⼀部“校补”赫然⽽出。

别⼈在赞美,在惊叹,⽽闻⼀多先⽣个⼈呢,也没有“说”。

他⼜向“古典新义”迈进了。

他潜⼼贯注,⼼会神凝,成了“何妨⼀下楼”的主⼈。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多先⽣的⼀个⽅⾯,作为学者的⽅⾯。

闻⼀多先⽣还有另外⼀个⽅⾯,作为⾰命家的⽅⾯。

这个⽅⾯,情况就迥乎不同,⽽且⼀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青年运动的领导⼈,闻⼀多先⽣“说”了。

起先,⼩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越来越⼤,他向全国⼈民呼喊,叫⼈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别⽆长处,既然有⼀颗⼼,有⼀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说和做》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说和做》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说和做》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臧克家(1905~2004),著名诗人。

1929年入国立青岛大学实习班,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

抗战爆发后,奔赴抗日前线,从事进步文化工作。

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为广大读者所熟知和喜爱。

代表作《老马》《自己的写照》等,诗集有《烙印》《春风集》等。

闻一多(1899~1946),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

1928年出版的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

在这以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

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

“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最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遗著由朱自清编成《闻一多全集》四卷。

本文选自1980年2月12日《人民日报》,是臧克家对闻一多精神的颂扬之作。

原题为“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经作者同意,改成现在这个标题。

这是为了突出人物——闻一多先生,突出其在对待“说”和“做”的问题上的思想和态度。

臧克家于1930年至1934年在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高足,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二人相知很深。

1933年臧克家准备出版诗集《烙印》,因当时名不见经传,书店不愿出版他的诗集。

闻一多联络王统照等人,替他出资印行《烙印》,又在大型杂志上撰文介绍。

40年代,两人多有书信往来。

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

知识积累1.弥(mí)高:更高。

弥,更加。

2.锲(qiè)而不舍: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锲,刻。

3.望闻问切:中医诊病的四种方法,即望诊、闻诊、问诊、切诊。

望诊是第一步,即观察病人气色。

4.衰(shuāi)微:(国家、民族等)衰落,不兴旺。

5.目不窥(kuī)园:西汉董仲舒专心读书“三年不窥园”。

后世用来形容埋头读书。

第2课《说和做》-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2课《说和做》-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你能说出称赞“说”和“做”的词语 吗?
言:一言九鼎 、 一诺千金 、 一言既
出, 驷马难追。
做:言出必行。言必行,行必 果。
对偶句:
1.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2. 目不窥园,足不下楼。 3.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 。 4. 动人心,鼓壮志。 5. 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6.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两个 部分
为学者方面的“说”和“做”。
第二部分(8-20)记述闻一多先
生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
“做”。
两部分之间用了七、八、九三个段落过渡。第
七段承接上文小结,第八、九段开启下文。这样
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把两个方面的
情况简明地并列提出,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当堂检测
填空 (1)本文所记叙的闻一多先生是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文的
后半部分表现了闻一多 先生的什么品格?
表现闻先生嫉恶如仇、 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 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
言行一致,以生命 为代价求民主反独 裁的高尚人格。
归纳 整理
整体把握:
1、闻一多先生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 要特点是什么?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 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2.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3、闻一多先生经历复杂,著作等身,可 记述的事很多很多。作者选取了哪些材 料来表现闻一多先生精神品格的?并说 说这样选材的好处。
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刺杀身亡。
闻一多先生雕像
闻一多先生画像 闻一多先生纪念馆
青岛闻一多像
清华大学校园内闻一多像
云南大学的闻一多塑像
关于作者与作品
现代诗人,山东人1933年出版
第一本诗集《烙印》,抗战时有

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锲而不舍: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目不窥园:形容埋头读书。 沥尽心血:滴尽了心血,比喻付出了全部精力。 心不在焉:心思不在这里。指不专心,精神不集中。 群蚁排衙:文中指整齐地排列着。 慷慨淋漓:形容说话、写文章意气昂扬,言辞畅快。 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兀兀穷年: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兀兀,用心劳苦的样子。 穷年,终年、一年到头。
2.写《楚辞校补》 3.写《古典新义》
人物形象
潜心学术 刻苦研究 不畏艰辛

说了就做,言
命 家
论与行动完全 一致
1.起稿政治传单 2.群众大会演说 3.参加游行示威
言行一致 英勇无畏 大义凛然
开头两段话有什么作用?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总起句
秩序( zhì ) 深宵(xiāo) 伴侣( lǚ ) 硕果(shuò) 卓越(zhuó) 迭起(dié ) 澎湃(pénɡ pài) 锲而不舍( qiè ) 衰微(shuāi) 目不窥园( kuī ) 沥尽心血( lì )心不在焉( yān ) 校补(jiào) 气冲斗牛( dǒu ) 慷慨淋漓( kānɡ kǎi ) 兀兀穷年( wù )赫然( hè )群蚁排衙( yá ) 迥乎不同(jiǒnɡ)
既已烧着,
又何苦伤心流泪?
哦!我知道了! 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 你烧得不稳时, 才着急得流泪! 红烛啊! 流罢!你怎能不流呢? 请将你的脂膏, 不息地流向人间, 培出慰藉的花儿, 结成快乐的果子! 红烛啊! 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 红烛啊!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死水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废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说和做》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说和做》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说和做》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臧克家(1905~2004),著名诗人。

1929年入国立青岛大学实习班,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

抗战爆发后,奔赴抗日前线,从事进步文化工作。

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为广大读者所熟知和喜爱。

代表作《老马》《自己的写照》等,诗集有《烙印》《春风集》等。

闻一多(1899~1946),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

1928年出版的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

在这以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

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

“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最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遗著由朱自清编成《闻一多全集》四卷。

本文选自1980年2月12日《人民日报》,是臧克家对闻一多精神的颂扬之作。

原题为“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经作者同意,改成现在这个标题。

这是为了突出人物——闻一多先生,突出其在对待“说”和“做”的问题上的思想和态度。

臧克家于1930年至1934年在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高足,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二人相知很深。

1933年臧克家准备出版诗集《烙印》,因当时名不见经传,书店不愿出版他的诗集。

闻一多联络王统照等人,替他出资印行《烙印》,又在大型杂志上撰文介绍。

40年代,两人多有书信往来。

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

知识积累1.弥(mí)高:更高。

弥,更加。

2.锲(qiè)而不舍: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锲,刻。

3.望闻问切:中医诊病的四种方法,即望诊、闻诊、问诊、切诊。

望诊是第一步,即观察病人气色。

4.衰(shuāi)微:(国家、民族等)衰落,不兴旺。

5.目不窥(kuī)园:西汉董仲舒专心读书“三年不窥园”。

后世用来形容埋头读书。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第一单元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臧克家》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第一单元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臧克家》教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闻一多先生的言行一致品质,以及言行一致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一品质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知识点内化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2.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有些同学对言行一致的概念理解不够透彻。针对这一问题,我在课堂上进行了及时的解答和举例说明,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消化吸收。
3.实践活动中,同学们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的积极性很高,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课堂所学。但同时,我也注意到部分同学在讨论过程中容易偏离主题,今后我需要加强对讨论过程的引导,确保讨论内容紧扣教学目标。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活动的心得。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言行一致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第一单元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臧克家》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第一单元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臧克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文章标题、作者介绍、课文阅读、课后练习。具体教学内容如下:
1.文章标题:引导学生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把握文章的主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件(共16页)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件(共16页)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先 生
和 做

行 片 段
记 闻 一

——
写作《唐诗杂论》 学 写作《楚辞校补》 做了再说 者 写作《古典新义》 做了不说
革 起稿政治传单 命 群众大会演说 家 参加游行示威
说了就做 言行一致
口行 的的 巨高 人标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实际上是指闻一多先生在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 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
任务五:朗读课文后,认为最有表现力的句子,并加以分析。
摘录: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分析: 此处运用四字短句,语言简洁有力,具有音乐美。“目不窥园, 足不下楼”“头发凌乱”“睡得很少”这些细节,表现了闻一多的刻苦精神。
②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说”的含义: 不但是“言”,还是一种“行”。
任务三: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同一个词有时会被赋予不同的含义。 参照示例,写出下列句子中“说”的含义,并由此整理、概括闻一多先生的 形象特征。 (2)请概括闻一多的形象特征。
他具有实干精神和谦虚的美德;对于革命的宣传和 动员,他毫不懈怠,是个典型的行动派。
检查预习
zāng
qiè
jiào
qián
臧克家 锲而不舍 校补 潜心贯注

沥尽心血
dié
迭起

兀兀穷年
shū
梳头
níng

qiàn zhì
心会神凝 一反既往 抱歉 秩序
xiāo
深宵

伴侣
jiǒng
kāng kǎi
迥乎不同 慷慨淋漓
kǎi shuò
小楷 硕果
pài
wèi zhuó

2说和做 精品教案(大赛一等奖作品)

2说和做 精品教案(大赛一等奖作品)

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1.理解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2.关注文中的细节描写,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

3.品味文中的诗意语言,揣摩其含义及表达效果。

4.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治学、敢说敢做、说做合一的人格,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播放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的片段。

同学们,大家知道是谁在演讲,在呐喊吗?闻一多!看了短片,你的心,你的情感会有什么变化?(热血沸腾,感情澎湃,激动人心。

我们能感受到闻一多先生面对凶残的敌人,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你们见过真正的闻一多吗?想不想见?不过见到他是不可能了,因为他早在我们出生前就由于反对独裁、争取民主被国民党杀害了,幸运的是我们能看到他的画像。

请大家看课本中的插图,从中能感受到闻一多先生的哪些特点?(不爱修饰,把时间用到了研究上。

目光坚毅,说明他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为了祖国,他像红烛一样燃烧自己)对画像的解读是感性的,我们还是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的高足——臧克家写的文章《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来进一步了解闻一多先生吧。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检查预习,了解人物1.闻一多先生简介。

闻一多(1899—1946),本名闻家骅,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生于湖北省浠水县一个“世家望族,书香门第”家庭。

在清华大学读书时参加了“五四运动”。

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

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

1943年后,因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于是愤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

1946年7月15日被特务暗杀。

2.作者臧克家简介。

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诗人。

是闻一多的学生,忠诚的爱国主义者。

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首《老马》成名。

1933年9月,诗人自费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烙印》。

随着《老马》等诗的广泛流传,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

《说和做》课文梳理

《说和做》课文梳理

《说和做》课文梳理《说和做》是臧克家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通过记叙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和精神。

文章开篇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直接点明了闻一多先生对待“说”和“做”的态度,也为下文的叙述定下了基调。

作者从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两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叙述。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他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他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他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

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在这个部分,作者通过一系列具体的描写,如“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等,生动形象地展现了闻一多先生做学问时的专注和刻苦。

他不声不响,默默钻研,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态度。

这种精神令人敬佩,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学者对学术的执着追求。

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则是“说了就做”。

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但闻一多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他“说”了,跟着的是“做”。

他在给朋友的信中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他“说”了,也“做”了。

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这里,作者通过对闻一多先生在危险形势下的言行描写,展现了他的英勇无畏和坚定的革命精神。

他不再沉默,挺身而出,用生命捍卫正义和真理。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完全是为了国家和民族。

2.说和做

2.说和做

整体感知
1.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运用夹叙夹议的方法,
记叙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
面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 和“做”的事迹。
2.本文一共分为几个部分?说说每个部分的大意。
一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7):承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记叙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不 说”的务实勤奋、谦虚淡泊的特点。 第二部分(8~18):写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在 “说”与“做”上的高度统一。 第三部分(19、20):总结全文。对闻一多先生两个 方面的品质给予高度评价和赞扬。
2.“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这
句话运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钻探古籍比成“寻 求宝藏”,生动具体地体现闻一多先生对学术钻研的务实 精神。
3.你是如何理解“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 ‘漂白了四壁’ ”一句的? 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却乐在 其中,全力进行学术研究。“它”指深夜灯火。“漂白了
四壁”引自闻一多诗《静夜》,表现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
民命运的关切。引用“漂白了四壁”,意在表现闻一多先 生深夜潜心研究的怡然自适,与“大开光明之路”一脉相 承。
4.说说你对“一个又一 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 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一句的理解。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闻一
出他为争取民主而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精神。
7.“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 有一颗 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引用闻一多先生 写给作者的信中的内容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运用了细节描写、外貌描写。形象地再现了
闻一多先生大义凛然的形象,言语间充满着对闻一多先

2.《说和做》

2.《说和做》

2.《说和做》教学目标:1.积累生字词、理清思路,概括课文内容。

2.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中感悟他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3.学习本文叙述中融入抒情、描写和议论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1.梳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学习他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指导学生梳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民主战士时”说“和”做”的不同之处,深入学习其品格与精神。

2.关注文中的细节描写,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

本文在叙述中注意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闻一多先生的人物形象,例如,:目不窥园,足不下楼“ ”头发凌乱“ ”睡得很少“等细节,就突出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刻苦的治学精神。

3.勾画精彩语句,揣摩体味其含义和表达效果。

本文不少语句读起来像诗能引发丰富的感受和联想。

例如,“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的越锲而不舍”等句。

注意引导学生从理解含义和体味表达效果两方面去思考。

教学难点: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

课前准备:1.积累字词2.查找臧克家、闻一多的资料。

教学过程:闻一多先生曾经说过:“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并且还有建筑的美。

”本文是一位诗人用诗意的语言纪念另一位诗人的散文,既有诗一般的富于音乐美的语言,又有典型的人物形象,还有精致严谨富于建筑美的结构,本设计拟采用分板块品读法,研读课文的结构、形象、语言,把握文意,感受文章的诗意。

一、建筑美,美在结构导语:PPT默读全文,关注文章开头结尾的语句,并找出文中的过渡句,试分析他们的特点。

反馈指导:开头总说段自评:“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这两段开门见山,直接点题,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文章上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表现闻一多先生“学者的方面‘;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表现闻一多先生”革命家的方面“。

全文以此为纲展开,可以说是文眼。

这是闻一多先生对自己行事方式的评价,自评里高度概括自己的做事风格,了解闻一多其人,就不会以为他是骄矜,是自夸了。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臧克家作业设计方案》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臧克家作业设计方案》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臧克家》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进修臧克家的文章和作品,了解臧克家的言行举止及其对文学的贡献;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3. 培养学生对优秀作家的尊重和欣赏之情。

二、教学内容:1. 臧克家的生平及其主要作品介绍;2. 臧克家的言行片段及其对文学的影响;3. 臧克家的文学风格及其代表作品赏析。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理解臧克家的言行片段,把握其对文学的影响;2. 分析臧克家的文学风格及其代表作品。

四、教学方法:1. 讲授相结合:通过讲解臧克家的生平及其作品,引导学生了解臧克家的言行片段;2. 分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对臧克家的认识和理解;3. 教室展示:让学生展示对臧克家的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臧克家的生平及其主要作品,引导学生对臧克家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进修臧克家的言行片段(2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臧克家的一些言行片段,让学生认识臧克家的为人和文学风格。

3. 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臧克家的作品对文学的影响和意义,并进行展示。

4. 赏析臧克家的代表作品(30分钟)教师指挥学生赏析臧克家的代表作品,分析其文学风格和主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5. 总结(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臧克家的重要性及其对文学的贡献,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探索。

六、教学评判:1. 教室表现:观察学生在教室上的表现,包括思维活跃度、参与度等;2. 作业评判:安置相关作业,如写作业或小组展示,评判学生对臧克家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七、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臧克家的其他作品,了解更多关于臧克家的信息;2.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创作,让他们体验臧克家的文学魅力。

通过以上设计方案,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臧克家的言行片段及其对文学的影响,提升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第2课《说和做》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2课《说和做》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细节描写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 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一句的妙处。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闻一多先生的字写得多而工整,表现出闻一多 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比如,“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凌 乱”“睡得很少”这些细节,表现了闻一多 的刻苦精神。
“再如,抓住闻一多先生在演讲中“慷慨 淋漓”的“你们站出来”这一句话,描绘了他 “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的从容姿态,突出闻 一多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漂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看他它出个什么世界。
词语解释
锲而不舍: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兀兀穷年: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沥尽心血:滴尽了心血,比喻付出了全部精力。 潜心贯注:精力集中,用心专而深。 心会神凝:指精神高度集中,用心专一。 慷慨淋漓:形容说话、写文章意气昂扬,言辞畅快。 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浏览文章,勾画开头、中间、结尾直接点明 “说”与“做”特点的语句,据此梳理文章层次
学者 闻一多先生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 方面 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
革命家 闻一多先生起稿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上 方面 演说、参加游行示威这三件事。
比较文章两个部分,找一找两种身份下的闻 一多在说与做方面有哪些具体不同?
作为学者:他刻苦钻研,严谨治学,他为救国救民踏 实做学问,取得了巨大成果却毫不张扬。他以自己的实 际行动去践行中国文人崇高的人格追求。
诗意语言
3.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 “漂白了四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闻一多(1899-1946)——集诗人、学者、民主
战士“三重人格”于一身的一生。
诗人
学者
民主战士
青岛闻一多像
清华大学校园内闻一多像
云南大学的闻一多塑像
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 先生的说和做的?
从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来写的。
2、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 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闻一多先生有着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 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 高尚人格,是一位治学严谨、成就卓越的学者,一 位言行一致的民主战士。
作者在记叙和描写中带上 了自己对闻一多怎样的情感?
叙述、描写抒情化。作者 带着对恩师的敬佩之情和对好 友的赞美之情写作,能把平常 的句子变得不平常。
遣词造句 四字词语
目不窥园 兀兀穷年 足不下楼 沥尽心血
四字词语
目不窥园 诗兴不作 钻之弥坚 一反既往 形式紧张 足不下楼 兀兀穷年 潜心贯注 心会神凝 不动不响 无声无闻 反对独裁 争取民主 慷慨淋漓 昂首挺胸 沥尽心血 仰之弥高 迥乎不同 警报迭起 长须飘飘
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说”了 就“做”,言行完全一致,作者选取 起草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 游行示威三件事作为例证,表现了闻 先生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体现了闻 先生“革命家的方面”。 两部分互为补充,使闻一多先生 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 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以及 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跃然纸上。
臧克家是闻一多先生的高足,闻一多也 很赏识臧克家,1932年回清华任教后写信给 臧克家说:“得一知己,可以无憾,在青岛 得到你一个人已经够了。”可见相知之深。 1933年臧克家准备出版诗集《烙印》,因当 时名不见经传,书店不愿出版他的诗集。闻 一多联络王统照等人,替他出资印行《烙 印》,又在大型杂志上撰文介绍。闻一多先 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我的先 生闻一多》以示悼念。
这些细节,表现了闻先生的刻苦精神
3.“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 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表现出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
说一说
请用简练的语言说一说闻一多 先生作为学者的形象。
先生是一位为探索救国救民 的出路而废寝忘食,潜心学术, 不畏艰辛、治学严谨、终于在学 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的卓越学者, 言行一致的爱国者。
4、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明确: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行 的高标,是卓越的学者,大勇的革 命烈士。
分析下列描写的作用
1.“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 年的文化史”,“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 剂救济的 文化药方” 突出了闻先生的研究学问,目的是在于救国 2.“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零 乱”“睡得很少”
笔耕不辍,走过一个 世纪——从“农民诗人”, 走到“诗坛泰斗”
臧克家
(1905─2004)
2000年1月获首届“中国诗人 奖──终生成就奖”。 2003年获由国际诗人笔会颁 发的“中国当代诗魂金奖”。
朱自清:“从臧克家开始, 他有他有 还的已的 我们才有了有血有肉的以 《 活人经人 农村为题材的诗。”
运用四字短语 结构整齐,节奏感强 精炼含蓄,耐人寻味
对偶句
1. 2. 3. 4. 5. 6.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目不窥园,足不下楼。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 。 动人心,鼓壮志。 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运用对偶句 读起来琅琅上口,
铿锵有力,富于音乐美。
布置作业
问题探究
1、作者写“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 先生”的说和做是怎样起笔的?这样写好在 哪里?
文章引用闻一多先生自己的话起笔直接点题,言 简意明。 它有两个特点:一是运用比较的方法突出闻一多 先生对“说”与“做”的态度:二是语意递进加 深。文章采用这样的方法起笔,不仅开门见山, 而且引起悬念:闻一多先生是这样说的,做的又 是怎样的呢?使读者迫不及待地要读下文。
(重点)
闻 一 多
闻一多先生简介
闻一多(1899—1946),本名家骅,著 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 1899 年 生于湖北省浠 [xī]水一个“世家望族,书 香门第”。五四运动时在北京清华大学读 书时即参加学生运动。 1922 年赴美国芝 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 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 大学教授。 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 西南联大任教。 1943年后,因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 的腐败,奋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 争取民主的斗争。1945年7 月15日被特 务暗杀。
战士闻一多
自由阅读课文,对感触最 深的内容做简单的圈点批 注,然后完成下列表格。
结构 第一部分1—7 内容 特征 具体 表现 目的 精神 品格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 的说和做 “做”了再“说”, “做”了也不一定“说” 三部著作:《唐诗杂论》《楚辞 校补》《古典新义》
第二部分8--20
作为革命家的 闻一多的说和做 “说”了就“做”, 既“说”又“做” 起稿政治传单 群众大会演说 参加游行示威 反对独裁, 争取民主
有着死死活 了了着 茅盾:臧克家是当时青年诗 的 人 人“最优秀中间的一个”。 》 ——
知遇相惜 亦师亦友
——臧克家和闻一多
闻一多
臧克家
臧克家简介
臧 [zāng]克家(1905-2004),诗人,从小 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歌和民歌。1932年 开始写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1933年 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烙印》,这是他最具影 响的作品。此后,他陆续出版的诗集,长诗 有《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泥土的 歌》《宝贝儿》《生命的零度》等十多部。 我们学过了他的诗作《有的人》。
由此来看,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每 个部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有何作用?
第一部分(1-7) 记述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的“说”和“做”。 第二部分(8-20) 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 两部分之间用了七、八、九三个段落过渡。第 七段承接上文小结,第八、九段开启下文。这样连 缀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把两个方面的情况 简明地并列提出,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大师笔下的大师 巨人心中的巨人
学习目标
1. 了解作者臧克家和闻一多;整体把握课文内 容,领会文章的思想。(重点) 2. 学习本文结构严谨巧妙、选材精当的技法;
体会文章精炼含蓄、富于感情、夹叙夹议的
语言风格。(难点)
3. 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治学、敢说敢做、说做
统一、表里如一的人格,做一个高尚的人。
3、这篇课文在叙述中穿插了哪能些形 象的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明确:课文中对闻一多的语言、肖像有许多具体 描写。例如炯炯目光、头发凌乱、昂首挺胸、长 须飘飘、目不窥园。又有细节描写,例如“一个 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 楷,如群蚁排衙”。凡此种种,能起到具体再现 闻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西 。
1、摘抄、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 2、课外阅读闻一多《最后一次讲 演》或臧克家的《老马》。
本文以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 领全文,前半部分介绍了闻先生写作 《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 三本书的情况,刻画了闻一多先生前期 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数十 年如一日的敬业精神,着力表现闻先生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谦虚的美德和 实干的精神以及严谨的治学态度;体现 了闻先生“学者的方面”。
夹叙夹议
夹叙夹议的作用
使文章的结构严谨,而 且形成了一种旋律,一种气 势,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记叙与描写相结合
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 的人物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课文中对闻一多的语言、外貌有许多具 体描写。这些描写都能起到具体再现闻一 多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 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历历在目,触 手可及,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
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 救济的文化药方
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 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深入感知
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作者为什 么只选取这六件事? 闻先生一生经历复杂,著作等身,可 以记述的事很多很多。作者只从大量材料 中选取了这六件事,可见作者所选材料, 讲究典型性,以少胜多。这六件事就已经 把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 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 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现出来了。
七子之歌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闻一多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啊,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母亲!
何谓《七子之歌》 1925年3月,身在美国纽约的著 名诗人闻一多有感于时事,将被帝国 主义掠走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 卫、广州湾、九龙、旅大,喻为七个 与母亲离散的孤儿,并写出了七块土 地对祖国的眷念,澳门便是“七子” 之首。
2、文章怎样写“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的闻 一多先生的“说”与“做”的?与第一部分写法 有什么不同?这样写能收到怎样的效果?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闻一多先生既“说”又“ 做”,先“说”跟着“说”的就是“做”。 第一部分写法是引用闻先生的“言”,然后记其 “行”,再进行议论。第二部分把闻一多先生的 “言”和“行”糅合起来写,把叙述和议论结合 起来写,给人以飞流直下,一气呵成的感觉,表 露了闻先生言行一致,以生命为代价求民主反独 裁的高尚人格。议论中寓含深情,议论中夹以事 实,扣击读者的心弦,使人对闻先生的凛然正气 和高尚情操油然而生敬仰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