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克家

合集下载

臧克家

臧克家
参考资料 1 长女回忆臧克家:永远的战士(图) .中国新闻网[引用日期2021-02-25] 2 臧克家同志生 平 .中国作家网[引用日期2021-02-25] 3 民国的“高考”:钱锺书数学15分也考入清华 .人民网[引用日期 2021-02-25] 4 臧克家 .中国作家网[引用日期2021-02-25] 5 放歌新岁月 .中国国家图书馆[引用日期2021-0225] 6 逝水落华集 .中国国家图书馆[引用日期2021-02-25] 7 说与作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N]《人民日 报》.1980.02.12 8 臧克家回忆录 .中国国家图书馆[引用日期2021-02-25] 9 众人印象中的臧克家 .南方网[引 用日期2021-02-25] 10 《臧克家与王笑房》的一点说明 .半岛网[引用日期2021-02-25] 11 济南口述史:我父 亲臧克家的济南情缘 .齐鲁网[引用日期2021-02-25] 12 臧克家夫人在京辞世 老两口将如愿合葬万佛园 .中国 作家网[引用日期2021-02-25] 13 张伟巍. “老马”精神与“生活抒情诗”——臧克家诗集《烙印》研究[D]. 陕西 师范大学. 2007:26. 14 陈琴. 臧克家散文论[D]. 西南师范大学. 2002:14-15,22. 15 范庆伟. 民间意识与臧克家 的前期诗作[D]. 西南师范大学. 2001:16,18-19. 16 王成志. 臧克家旧体诗创作论[D]. 华中师范大学. 2019:21,25,27. 17 季羡林与臧克家是好朋友,但“生死之交”这段佳话几无人知 .百家号 北晚新视觉网[引用 日期2021......
人物生平
1905年10月8日,出生于山东潍坊诸城臧家庄一个破落的地主家庭。1919年,在诸城县第一高等小学就读; “五四运动”后,聆听了诸城县大学生丘纪明(北京学生运动派来的代表),宣传五四运动和它伟大精神的演讲, 并与同学们组成了“反日会”,打着小旗到街头宣传。

臧克家主要作品

臧克家主要作品

臧克家主要作品臧克家主要作品《烙印》、《罪恶的黑手》、《运河》、《乱莠集》、《从军行》、《淮上吟》、《随枣行》、《古树的花朵》、回忆录《我的诗生活》和《泥土的歌》、《十年诗选》《野店》、《蛙声》、《山窝里的晚会》、《海》、《炉火》、《我的诗生活》、为《泥土的歌》写的序言《当中隔一段战争》、《宝贝儿》、《生命的零度》、《有的人》。

1933年出版的第一部诗集《烙印》,是他最具影响的作品。

这部诗集真挚朴实地表现了中国农村的破落、农民的苦难、坚忍与民族的忧患。

这个时期,臧克家的诗篇幅短小,却颇具概括力。

他除有意识学习古典诗词的结构方法,形成凝重、集中、精粹的风格之外,还苦心追求词句的新颖、独到、形象化,但又不失平易、明朗和口语化。

建国后,臧克家多作政治抒情诗是他这类诗中的代表作。

《有的人》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作,它的独特之处,在于表现具有哲理意义的主题:人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而活着。

事实上,这一主题已超出了歌颂鲁迅精神的范围,而将读者引入对人生的更深层的思考。

语言朴素、对比强烈、形象鲜明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除了继续做短小隽永的小诗之外,臧克家还创作了一部人物传记体长诗《李大钊》。

这部长诗从多个角度,包括战斗、家庭等方面将一个革命先驱伟大而又平凡的人格展现出来。

抗日战争爆发后,臧克家同志把自己的命运和民族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积极投身抗日爱国活动1938年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当选为襄阳、宜昌两分会理事。

他满怀激越的爱国热情,冒着敌机轰炸的危险,三赴台儿庄前线采访,写成长篇报告文学《津浦北线血战记》;他不畏艰辛率第五战区战时文化工作团深入河南、湖北、安徽农村及大别山区,开展抗日文艺宣传和创作活动;他不顾个人安危组织“文艺人从军部队”;冒死赴随枣前线从事抗日救亡的文化宣传工作,曾参加随枣战役。

这期间,臧克家同志创作和出版了《从军行》《淮上吟》等诗集及散文集《随枣行》,热情讴歌了抗日军民的伟大爱国精神和英勇抗敌的事迹。

臧克家

臧克家

臧克家
作者简介

臧克家(1905—2004)
山东诸城人,自幼受父亲影 响打下了良好的古文基础。8岁 时生母去世,而后父亲也在34岁 时告别人世。臧克家虽生长在一 个封建家庭,但文化气息浓厚, 这也为后来他的发展打下基础。 由于家庭不幸,在入私塾时 就和农村的孩子有很深的接触。 因此对农民的疾苦有着深刻的了 解。
主要经历


1923年夏,考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 1925年首次 在全国性刊物《语丝》上发表作品,署名少全。 1930年,考入国立山东大学,创作了《难民》、《老马》、 《有的人》等诗篇,长诗《罪恶的黑手》。 1932年开始发表新作,以一篇《老马》成名。 1933年他的第一部诗集《烙印》出版,得到闻一多、茅盾等 前辈的好评;次年,诗集《罪恶的黑手》问世,从此蜚声诗 坛。 1936年参加中国 文艺家协会。
无论是对社会丑恶的批判还是对农村劳苦大众的同 情,臧克家都在用自己的意志和勇气去拼搏。用笔 说出自己的呐喊,这就是臧克家,不粉饰现实,也 不逃避现实,而是用自己瘦弱的身躯来对抗这人世 间的风风雨雨。此情可歌可泣,令人敬佩。再来看 看我们自己,我们又可曾正视过现实的生活,于此, 我们是否也应该清醒一些了呢?真正的希望在座的 每一个人都拥有这种坚忍的精神,在未来的路途上 勇往直前,策马而行。


主要作品
1933年 自费出版诗集《烙印》 1934年 《罪恶的黑手》 1936年 《自己的写照》 《运河》 此外还有 《老马》 《有的人》 《当炉女》等

写作的精神和内涵



臧克家的诗显示着他自称的坚忍主义,严肃的正对现实 中的苦难和险恶,“从棘针尖上去认识人生”,也不敢确信 自己还有力量,却坚信“暗夜的长翼底下,扶着一个光亮的 晨曦”。 这种“坚忍主义”形成了臧克家“不肯粉饰现实,也不肯逃 避现实”的清醒的现实主义。 诗人坚持着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注重反映中国社会的乡土 人情,同时有注意现代主义的艺术表现手法。作者始终追求 着生活的坚实和艺术完整的统一。

臧克家简介

臧克家简介

臧克家,诗人。

1905年生于山东诸城。

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词和民歌,并目睹农民的苦难生活,引起他深切的同情,这为他后来的诗歌创作,初步奠定了基础。

1926年秋到武汉,投身于大革命的洪流。

大革命失败后,受国民党当局迫害,四处逃亡。

1929年还乡,入国立青岛大学补习班。

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

1933年9月,诗人自费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烙印》。

随着《老马》等诗的广泛流传,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为广大读者所熟知和喜爱。

1934年大学毕业后到中学任教,发表了长诗《自己的写照》。

抗战爆发后,诗人热情地奔赴抗日前线,从事进步文化工作,出版了《从军行》《淮上吟》等诗集。

1942年秋到重庆,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出版《十年诗选》及长诗《古树的花朵》等。

抗战胜利后,在上海主编《文讯》,写了许多揭露、批判国民党统治的政治讽刺诗。

1948年由于国民党的迫害,逃亡香港。

1949年3月回到解放后的北平,历任人民出版社编审、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诗刊》主编等职。

解放后出版的诗集有《春风集》《欢呼集》《臧克家诗选》和长诗《李大钊》等。

粉碎"四人帮"后,诗人又写了不少作品,并任复刊后的《诗刊》顾问。

《有的人》臧克家

《有的人》臧克家
臧克家还善于运用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他通过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的细致描绘,使得人 物形象更加栩栩如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内心独白
在《有的人》中,臧克家还通过内心独白的方式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这种手法使得读者能够更深入地了 解人物的内心感受和思想动态,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深刻社会寓意揭示
诗歌通过描绘不同人的生存状态,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和感悟。
体会到诗歌的艺术魅力
诗歌运用生动的意象和独特的语言,营造出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 让人感受到诗歌的艺术魅力。
引发了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中所描绘的不同人的生存状态,让我不禁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 值,以及我们应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境。
讨论诗歌中反映社会问题
民族精神
臧克家的诗歌还体现了强烈的民 族精神。他通过对民族历史和文 化的挖掘和传承,弘扬了民族精 神和文化传统。这种民族精神使 得他的诗歌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和民族特色。
05
知识拓展:现代诗歌发展概况
Chapter
现代诗歌起源及流派
起源
现代诗歌起源于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它打破了 传统诗歌的格律和形式束缚,以自由、多样、富有 创造性的表达方式,展现了现代人的思想和情感。
影响
现代诗歌对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它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提高了人们的审美水平,还推动了文 学艺术的创新和发展。同时,现代诗歌也关注社会现实和民生问题,通过诗歌的力量传递正能量和呼吁社会进步 。
06
思考与交流:如何理解并评价 《有的人》
Chapter
分享个人阅读体验
感受到诗歌的深刻内涵
流派
现代诗歌流派众多,包括象征主义、现实主义、浪 漫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这些流派在诗 歌主题、艺术手法和语言风格等方面各有特色,共 同构成了现代诗歌的丰富内涵。

臧克家的名言

臧克家的名言

臧克家的名言
1.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2. 苦难是滋养人的,把诅咒吞下去,让它化成力。

3. 青年是宝藏,青年是黄金;宝藏要挖掘,黄金需熔炼。

4. 孩子,在土里洗澡;爸爸,在土里流汗;爷爷,在土里埋葬。

5. 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作幻光,谁便沉入了无边的苦海。

这些名言反映了臧克家对人生、社会和文学的思考,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对真理的追求以及对人性的关注。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臧克家名言的一部分,他的作品中还有许多其他的经典语句。

如果你对臧克家的其他名言或作品有兴趣,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他的作品,以获取更多的启发和思考。

臧克家

臧克家
藏克家(1905.10.8- 2004.02.05)山东诺城人。 18岁以前,一直生活在胶东半岛的农村。1923 年 入济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习,受五四运动 影响,学习写诗。1925年处女作《别十与天罡》 载入《语丝》。1926年秋,考人中央军事政治学 校,曾参加讨伐反动军夏斗寅的战役。失败后, 逃亡东北。1929年入国立青岛大学补习班,发表 新涛《默静在晚林中》。1934年毕 业于国立山 东大学中文系。在校期间,在新待创作上得到闻 一多、王统照的鼓励与帮助。1932 年在《新月》 4卷7期发表第一首诗作《难民》。1933年出版 了第一本诗集《烙印》出版。 接着又出版了 《罪恶的黑手》、《运河》两本诗集和长诗《自 己的写照》。1936年参加中国文艺家协会。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对《老马》这首诗,臧克家曾说:"写老马就是写老 马本身,读者如何理解,那是读者的事,见仁见智,也 不全相同." 诗中的老马似乎生来就得无条件的承 受装大车的命运,即使"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也 横竖不说一句话","只好把头沉重的垂下."这里诗 人写出了老马忍辱负重的命运和忠厚善良的性格. 这匹老马也曾思考过自己不幸的命运,但它始终是 "这刻不知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从这里我 们也能体会到老马的愚昧无知.尽管老马任劳任怨, 也要常常挨皮鞭.无奈"只好抬起头望望前面."诗人 写出了老马的悲惨命运,痛苦的感受和悲凉的心境, 增强了老马悲剧的感染力.
1932年,民国之后,抗战之前,这不正是动乱 的年代吗?国共内战,反革命势力四起,政治家 们在不亦乐乎地玩着游戏时,百姓们在干什么? 老马,没有比这个词更能体现老百姓的形象了。 没有光亮的毛色,没有奔跑千里的体格,连洪亮 的嘶声都发不出来。高高在上的政治家们,谁会 去注意他们呢?掌权者的三十六计,有哪一计不 是在往老马身上压山啊!别说是生活了,他们的 生存,吃饱穿暖,都是遥遥无期!这何止是往肉 里扣,简直是直捅心田啊!他们愤怒,他们要反 抗,但是没有实权,没有力量,除了把泪水咽进 腹中,绝望地垂下头之外,还有什么可做呢?

泥土诗人臧克家(1905一2003)的诗歌创作

泥土诗人臧克家(1905一2003)的诗歌创作

泥土诗人臧克家(1905一2003)的诗歌创作臧克家,山东诸城人。

他最初登上诗坛时,曾受到过闻一多的直接影响。

他的诗歌创作在形式上也带有明显的新月派风格。

成名作《难民》就有闻一多写关于农村题材的作品《荒村》的影子,但在闻一多那里,乡土题材只是偶一为之,而臧克家成长于乡村的经历却最终带给他别人无法模仿的独特的诗歌写作风格。

尽管他并不直接表现工农革命斗争,但对下层人民却表示了极大的同情。

在坚持现实主义这一点上,他和中国诗歌会的诗人确实有相通的地方。

从1932年开始写诗,到诗集《烙印》、《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问世,臧克家始终坚持自己的贴近泥土的创作原则,被誉为"泥土诗人"。

朱自清指出:中国现代诗歌从臧克家起,"才有了有血有肉的以农村为题材的诗",这取决于诗人和农村血肉般的紧密联系,以及对底层人民艰难困苦的关注和同情。

1933年,臧克家第一本诗集《烙印》出版,立刻引起文坛注目,茅盾甚至断言:在目今青年诗人中,《烙印》的作者也许是最优秀中间的一个了。

臧克家之后又出版了《罪恶的黑手》(1934)、《自己的写照》、《运河》(1936)等诗集。

他的《烙印》、《老马》、《当炉女》、《难民》等,都是有名的诗篇。

《烙印》是臧克家的第一本诗集,也最能集中地体现他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成就。

1、思想内容上:反映农村凋敝残破的景象和农民的苦难生活境遇,为苦闷、彷徨的中国青年提供的另一种人生态度,即"坚忍主义"。

诗集把主要目光注向于下层劳动者、弱小者,如《老哥哥》、《贩鱼郎》、《炭鬼》、《补破烂的女人》、《捡煤球的姑娘》、《洋车夫》、《两个小车夫》、《当炉女》等,对他们的贫困的生活和悲惨的命运寄予深深的同情。

其中,描写农村生活和农民命运的诗篇,占有重要地位,如《农家的夜晚》、《难民》、《老马》等。

作品描绘了农村水旱灾荒、经济破产、农民离乡背井、凄凉阴森的景象。

诗歌提供了一种人生态度,即"坚忍主义"。

臧克家个人生平资料介绍

臧克家个人生平资料介绍

臧克家个人生平资料介绍臧克家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重要一页,中国现实主义新诗的开山人之一。

下面店铺整理了臧克家的个人资料,欢迎大家的阅读!臧克家个人生平资料早年经历1905年,臧克家出生在山东潍坊诸城臧场诸城在胶东半岛上,这个县属古琅琊,两千多年前,秦始皇东巡时曾在那儿刻石纪功,至今那儿还有非常有名的琅琊刻石。

臧家庄在城西南十八里,它孤高地踞在一个小山岭上,村旁边有两座青山,一座是常山,一座是马耳山,苏东坡在密州作知州时,曾到常山打猎,留下“试扫北台看马耳”的诗句。

臧克家出生在一个中小地主家庭里。

这是一个封建家庭,但它的文化空气很浓。

他的祖父、曾祖父都在前清有过不大不小的“功名”,他的父亲是从法政学堂毕业的。

他8岁时,生母便去世了,他父亲患有肺病,终年咳血,仅仅活了34岁。

由于家庭的不幸,诗人在入私塾之前有机会和贫苦人家的孩子一起玩耍,从而对农民的悲惨、辛酸的生活有了深入骨髓的认识。

又因为他家里文化氛围浓郁,他从小就对文艺感兴趣,诗人后来年老了还能清楚地记得他儿时听到的一些歌谣,如:山老鸹,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把娘背到山沟里,媳妇背到炕头上,出啦出啦吃面汤,吃完面汤想他娘,他娘变了个屎壳郎,碰了南墙碰北墙。

臧克家的祖父和父亲都爱诗。

祖父为人严肃沉默,令人不敢接近,但一高兴朗诵起诗来,声音里就饱含情感,进入诗的境界而成了另一个人。

他小时候,祖父教他念古诗,当时臧克家虽不了解,但却能背得滚瓜烂熟。

什么“打起黄莺儿”;“自君之出矣”;“床前明月光”;“壮士别燕丹”;什么“少小离家老大回”……祖父又写得一手好字,每年春节临近的时候,祖父总是亲手写春联,而年少的臧克家就负责按纸,堂屋里的门联年年换,大都是古人的佳句。

像“花如解笑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水能澹性为吾友,竹附虚心是我师”;“万卷藏书宜子弟,十年种木长风烟”等。

大约在八、九岁的时候,臧克家上了私塾,12岁的时候上本村的初级小学校。

臧克家在徐州

臧克家在徐州

臧克家(1905—2004)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诗人,1933年他以一部诗集《烙印》而闻名诗坛,被誉为“农民诗人”。

1937年抗战爆发,臧克家从他任教的临清中学回到家乡山东省诸城县臧家庄。

宁静和平的生活无端被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破坏,臧克家内心充满愤恨,他悲愤地唱道:“我们爱和平,然而我们却欢迎战争!”(《我们要抗战》)1937年11月,他的好友吴伯箫率领莱阳乡村师范师生流亡到他的家乡诸城,臧克家便与吴伯箫一起去临沂。

然而刚刚上了两次大课,日寇的飞机就轰炸了县城。

此时,离临沂不远的徐州是第五战区所在地,正聚集了一大批文化人和抗日爱国青年。

臧克家的心被激荡了,“一匹久经战场的马,把它拴在生活的木槽上,它的心是不死的;一个真理的歌手,没有不应着大时代的呼唤而贡献出自己来的”。

臧克家在徐州蒋成德臧克家临清是待不下去了,而“最接近敌人”的徐州,才是他真正要去的地方。

“我要去从军,到徐州”1937年11月底,臧克家唱着《流亡曲》“我们要洒尽鲜血,保卫五千年祖宗的产业”,离开了临沂,到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所在地徐州,同行的有他的妻子王慧兰和妻弟王斐。

一路上,他见到了许多流亡的人群与横行的土匪,而“到了徐州,这个历史上有名的大战场,另是一番景象”,臧克家写道:“在这里遇到了许许多多各界的朋友,都是从四面八方汇集到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所在地来的。

”1937年10月起,战火烧到了他任教的临清,烧到他的家乡诸城,又烧到了他流亡的临沂,现在,来到了徐州,他才感到,“到了这儿,生命有了安全感,心也壮了”。

此时的第五战区,一方面在积极备战,一方面在招揽人才,借重文化人笔杆子的力量。

于是,臧克家在徐州留下了,李宗仁也很快接见了他。

此时李宗仁想办一个抗敌青年军团,把从北方流亡来的青年学生收容在一起,组成一支抗敌队伍作为他的后备军。

他让他的秘书约臧克家来晤谈。

来到李宗仁的公署,臧克家与李宗仁对坐寒暄后,李宗仁说:“各方面的著名人士来到徐州,希望能在这里从事抗战工作,我想办一个青年军团,正在筹备。

臧克家名言名句

臧克家名言名句

臧克家名言名句导言名言是一国文化的精华,是一代代人智慧的结晶,具有启示和指导作用。

臧克家是我国近代杰出的作家、散文家、评论家和翻译家,他的作品流传广泛,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本文将围绕臧克家的名言和名句展开,探讨他的思想、作品和对社会的影响。

一、臧克家的人生哲学1.1 “人生苦短,理想无穷。

”这是臧克家的一句名言,它传达出了臧克家对人生短暂性的思考。

人的一生是有限的,但人的追求和理想却是无穷的。

臧克家在这句话中鼓励人们要珍惜时间,追求自己的理想,不要满足于眼前的成就,要有更高远的目标和追求。

1.2 “文学是人类灵魂最纯洁的殿堂。

”臧克家对文学的定义和看法极具深度和含义。

他认为文学是人类灵魂最纯洁的殿堂,通过文学作品可以感受到人类情感的真实和美好。

臧克家以自己的文学创作实践,成为了一位具有广泛影响力和崇高地位的文学家。

二、臧克家的文学成就2.1 文学作品臧克家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

其中,以散文、评论和翻译作品最为广泛传播。

他的文学作品充满了人文情怀,深深触动了读者的心灵。

2.1.1 散文作品臧克家的散文作品写实而细腻,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入的思考打动了读者。

他的散文作品《人生的花朵》以独特视角展现了人生的意义和美好;《细雨留痕》则从雨的角度描绘了生活的细微和变化。

2.1.2 评论作品臧克家的评论作品独具见地,批评的同时也积极向上。

他的文章《半夜鸡叫》详细分析了一个社会现象,表达了他对社会进步的期望;《跌入黑暗的宣传鼓》则指出了文化宣传的问题,呼吁人们意识到自身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2.1.3 翻译作品臧克家的翻译作品是他文学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主要将外国经典文学作品翻译成中国读者容易接受和理解的方式。

他的翻译作品在中国文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使更多的读者能够了解世界文化,拓宽了他们的视野。

2.2 文学影响臧克家的文学成就对中国文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思想和艺术观念吸引了众多的读者和文学爱好者,使他们对文学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作者简介)臧克家

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作者简介)臧克家

六年级语文【臧克家】
臧克家(1905年10月8日-2004年2月5日)著名诗人,山东潍坊诸城人,曾用名臧瑗望,笔名少全、何嘉.国立山东大学(今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大学)知名校友,是闻一多的学生、忠诚的爱国主义者、曾任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三届代表,全国政协第五、六、七、八届委员,第七、八届常务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一、二届理事,第三届理事、顾问,第四届顾问,第五、六届名誉副主席,中国文联第三、四届委员,第六、七届荣誉委员,中国诗歌学会会长.有“农民诗人”和“泥土诗人”之称.
曾任《诗刊》主编,第一部诗集是《烙印》,主要讽刺诗集《宝贝儿》,文艺论文集《在文艺学习的道路上》.其短诗《有的人》被广泛传颂,且被选入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人教版第27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人教版教材经作者同意后改名为:<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2017年教材改版改回原题目)入选七年级下册人教版第二课.
主要作品
《有的人》《老马》《烙印》《罪恶的黑手》《运河》《乱莠集》《从军行》《淮上吟》《随枣行》《古树的花朵》
回忆录《我的诗生活》和《泥土的歌》《十年诗选》《野店》《蛙声》《山窝里的晚会》《海》《炉火》《我的诗生活》
个人荣誉
臧克家的作品多次获奖,曾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1988年4月,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文学期刊编辑荣誉奖;1991年10月,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0年1月,获首届“厦新杯-中国诗人奖”终身成就奖;同年12月,2003年12月,《臧克家全集》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
文学地位
臧克家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重要一页,中国现实主义新诗的开山人之一.。

臧克家的作品有哪些

臧克家的作品有哪些

臧克家的作品有哪些
臧克家(1905--)1933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烙印》,这是他最具影响的作品。

这部诗集真挚朴实地表现了中国农村的破落,农民的苦难、坚忍与民族的忧患。

此后,他陆续出版的诗集、长诗有《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泥土的歌》、《宝贝儿》、《生命的零度》等十多部。

这个时期,臧克家的诗篇幅短小,却颇具概括力。

他除有意识学习古典诗词的结构方法,形成凝重、集中、精粹的风格之外,还苦心追求词句的新颖、独到、形象化,但又不失平易、明朗和口语化。

建国后,臧克家多作政治抒情诗,《有的人》是他这类诗中的代表作。

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作,它的独特之处,在于表现具有哲理意义的主题:人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而活着。

事实上,这一主题已超出了歌颂鲁迅精神的范围,而将读者引入对人生的更深层的思考。

语言朴素、对比强烈、形象鲜明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除了继续做短小隽永的小诗之外,臧克家还创作了一部人物传记体长诗《李大钊》。

这部长诗从多个角度,包括战斗、家庭等方面将一个革命先驱伟大而又平凡的人格展现出来。

臧克家

臧克家
(1905.10~2004.2)

人物介绍 臧克家(1905.10.8 - 2004.2.5),山东 诸城人;杰出诗人,著名作家、编辑家, 忠诚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同盟盟员,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三届代表,全 国政协第五、六、七、八届委员,第七、 八届常务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一、二 届理事,第三届理事、顾问,第四届顾 问,第五、六届名誉副主席,中国文联 第三、四届委员,第六、七届荣誉委员, 中国诗歌学会会长,2004年在北京逝世。
上世纪50年代初,臧克家到济南参加人代会,恰遇季羡林在家 (此时季羡林已被北京大学聘为东语系主任),乃往访。季羡林热情 地留臧克家在家吃饭。饭罢,季羡林推心置腹地对臧克家说:“我准 备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更好地为党做事,你看我条件行吗?” 臧克家听了很受感动,当即说:“咋不行呢,你多年来工作出色,党 和人民都信任你,你应该写申请书!” 季羡林高兴地点点头,果然按臧克家说的去做了。 粉碎“四人帮”后,季羡林肩上工作负担繁重,社会兼职越来越多, 一时竟达30余项。1979年,臧克家至八宝山参加游国恩先生追悼会,以为 一定能够与季羡林相逢,结果季羡林未到,这使臧克家觉得惊异。思及季羡 林极重友情,又办事认真,更何况是治丧委员,何故缺席呢?后来见面问及 此事,季羡林幽默地对臧克家说:“那一天,比较重要的会议有三个,只好 向逝者请假告罪了。” 因为工作之需,季羡林经常出国。出国前总免不了先告知臧克家一声, 打电话或写信。出国归来,又总是带点外国“小玩艺儿”送给臧克家,以作 纪念。有一次,他要到非洲去,对臧克家说,飞机一翅子十万八千里,在短 短的几天里要跑七八个国家。大约在1951年前后,他去印度,回来带给臧克 家一束孔雀翎毛,20余支,臧克家保存了40余年,翠色未变。季羡林由国 外回来,又总喜欢写几篇散文,发表在报刊上,记叙和描写出国访问的状况, 真挚诚恳,富有文采,臧克家读后颇觉耳目一新,便给季羡林写信,希望他 多写一些。 1978年前后,臧克家见到季羡林,见季羡林头发半白;

臧克家书籍经典语录

臧克家书籍经典语录

臧克家书籍经典语录
臧克家(1931年-1998年)是中国著名作家、诗人和学者,他以独特的文风和深邃的思想而备受赞誉。

以下是一些臧克家的经典语录:
1. “文学是一把钥匙,能够打开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2. “诗歌是灵魂的抒发,是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3. “作品必须与时代紧密相连,与人民生活紧密相联。


4. “写作不仅是一种创造,更是对现实的回应和批判。


5. “文学的力量在于启发人们的思考,让人们对世界和自我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6. “文学应该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同时也要关注社会、关怀人民。


7. “作家应该承担起呼唤正义、传递正能量的责任。

”。

二、乡土诗人臧克家

二、乡土诗人臧克家

乡土写实诗人臧克家臧克家(1905——),山东人。

1929年开始创作诗歌,1932年以后开始大量发表诗歌。

著有诗集《烙印》、《罪恶的黑手》等。

他是三十年代风格独特的写实诗人。

他不同于左翼诗人,没有表现阶级斗争的主题,没有左翼诗人强烈的政治性色彩,也不同于当时的现代派诗人,在纯粹的诗歌艺术王国进行探索。

他虽然受新月派的影响,但是,仅仅限于形式方面,却没有接受新月派诗歌的精致的浪漫抒情。

他的诗歌具有一种坚实的现实感,渗透着诗人自我对于社会、人生的认识、体验,特别是对于农村社会,农民生活、命运、性格有比较深刻的表现。

所以,当时被称为“泥土诗人”。

臧克家的第一部诗集《烙印》(1933),在三十年代诗坛产生了相当的影响。

闻一多给他作了序言,闻一多说:“克家的诗,没有一首不具有极顶真的生活的意义。

”矛盾说:“在目今青年诗人中,《烙印》的作者也许是最优秀中间的一个了。

”在题材和内容上,臧克家《烙印》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特别是具有乡土生活气息。

《烙印》中的作品,大都表现底层人们的生活与命运,特别是农民的生活和命运。

就抒情方式而言,臧克家,他不是放射自己的情感,而向外观察现实,把自己的感情、思想冷静地熔铸在可感的生活画面之中。

这使他的诗歌具有非常质朴的特征。

《老哥哥》是用对话方式表现农民的悲惨命运。

一个老长工,在地主家干了一辈子,最后被地主赶出大门。

诗歌并没有直露感情宣泄,而是不动声色的描写,把感情融会在这种描写之中。

《当炉女》书写底层妇女的悲惨命运。

去年,什么都是他一手担当喉咙里,痰呼呼地响应和着手里的风箱她坐在门槛上守着安详今年,她亲手拉风箱白绒绳拖在散乱的发上大儿捧住水瓢蹀躞着分忙小儿在地上打转,哭得发了狂她盯住他,手却不停放果敢地咬住牙根:“什么都由我承当”妇女失去了丈夫,与两个孩子相依为命,但是却表现出顽强的求生意志。

诗歌是由两个生活场景构成,在生活场景中是若干生活细节。

《歇午工》歌颂农民的生命力量。

从农民在地上午睡的情景,感受到底层劳动者旺盛的生命力量。

臧克家《老马》赏析

臧克家《老马》赏析

臧克家《老马》赏析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前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一、作者介绍臧克家,1905年‎生于山东诸‎城。

从小喜爱古‎典诗词,18岁以前‎一直生活在‎农村,对农民的悲‎惨处境有较‎多的了解。

这段农村生‎活成为他以‎后创作的深‎厚基础。

1923年‎入济南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开始‎写诗。

1926年‎秋参加北伐‎,大革命失败‎后逃亡外地‎。

1930年‎至1934‎年,入山东大学‎学习,在新诗创作‎上得到了闻‎一多的鼓励‎和帮助。

1933年‎出版的第一‎部诗集《烙印》,大多取材于‎农村生活,对农民的悲‎惨命运寄予‎了无限的同‎情,艺术上具有‎朴实、严谨、含蓄、凝炼的特色‎,受到茅盾,闻一多等人‎到好评。

茅盾曾断言‎:“在目前青年‎诗人中,《烙印》的作者也许‎是最优秀中‎间的一个了‎。

”《老马》即选自此诗‎集。

抗战前,诗人还有《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等诗集。

抗战期间,出版了《从军行》、《泥土的歌》等诗集。

抗战后又有‎政治讽刺十‎几诗集《宝贝》、《生命的零度‎》、《冬天》等诗集。

二、作品分析(一)《老马》的思想内涵‎诗人曾说过‎:“我曾写下《烙印》,《生活》,《希望》和《老马》表现我的人‎生观和生活‎态度”。

诗人写他所‎看到的生活‎:“这可不是混‎着好玩儿,这是生活,/一万支暗箭‎埋伏在你的‎周边,/伺候你一千‎回小心里一‎回的不检点‎。

”他又指着“希望”说:“你老是发着‎美丽的大言‎,/从来不知道‎什么叫红脸‎。

/人类追着你‎的背影乞怜‎,/你不曾给他‎们一次圆满‎。

”在诗人看来‎,不但不可对‎生活空抱幻‎想,还必须处处‎的、时时,小心翼翼。

于是,诗人觉得生‎命“像粒砂,风挟你飞扬‎,/你自己也不‎知道要去的‎地方”,写出了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悲苦境‎况。

面对险恶的‎生活,诗人提出了‎“个人的坚忍‎主义”,即不灰心,不颓丧,要能咬紧牙‎关,忍受困苦的‎磨难。

臧克家爱读书故事

臧克家爱读书故事

臧克家爱读书故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臧克家是一个爱读书的好学生。

他是班级里的尖子生,学习成绩优秀,经常获得各种奖项。

他的座右铭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他相信只有不断努力学习,才能踏上成功的道路。

小时候,臧克家就喜欢翻阅各种书籍。

他的父母是贫苦的农民,家里没有很多钱购买书籍,但臧克家经常到乡下的村小学,借书阅读,他对知识的渴望没有被困难所阻挡。

每逢节假日,他也会到县城的图书馆,借阅各种书籍,几乎将图书馆的书籍借阅一遍。

臧克家的学习成绩一直在班级中名列前茅,他的老师对他的成绩和学习态度非常赞赏。

臧克家不仅努力学习,还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比赛和知识竞赛,广泛接触各种学科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除了学习,臧克家还善于思考和总结。

每读一本书,他都会做读书笔记,总结书中的重点和精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他还经常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学习中遇到的难题,相互交流学习心得,共同进步。

臧克家的努力和执着终于得到了回报。

在高考中,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获得全额奖学金,成为母校的骄傲。

他在大学里继续保持着优秀的成绩,参加各种学术研讨会和竞赛,获得了许多奖项和荣誉。

毕业后,臧克家成为一名优秀的研究员,他在自己的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受到了同行们的高度评价。

他还经常参加各种学术讲座和公益活动,与社会各界人士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传播正能量,鼓励更多的人热爱读书,努力学习。

臧克家的故事告诉我们,读书是一种宝贵的财富,知识是人生的瑰宝。

只有不断努力学习,才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获得成功。

臧克家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名言的真理,他的故事将激励更多的人向着知识的海洋迈进,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功与成就。

【此处2000字】第二篇示例:臧克家,一个来自贫苦家庭的小孩,身世艰辛,并不知道亲生父母的他,从小就生活在孤儿院里。

孤儿院里的生活并不宽裕,每天都是朴素的米饭和清水,没有什么娱乐活动,更没有什么好玩的玩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题:人物| 爱国诗人臧克家
副标题: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语文书里,《有的人》、《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都是臧克家的作品。

生活在动荡年代的他富有才情,因此作品中闪耀着人道主义的光芒。

他的诗被誉为“一部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编年诗史”。

臧克家伏与桌前cr:网易新闻
“没有克家的经验,便不可知道生活的严重。


臧克家扎根于平民生活,以笔作枪,将接触现实的所思所想吐露于诗,如对苦难人民的深厚同情、对反动势力的刻骨仇恨、对光明前途的热烈渴望、对社会主义事业的赞美。

臧克家曾写下这样的字:“几时,不再让我为他们悲惨命运发愁、悲伤、愤怒,不再唱这样令人不快的歌?几时,让我替他们——中国农民,出自真情如同他们唱悲哀的歌一样唱一支快乐的、解放的歌?”而尊师闻一多这样评价:“克家的诗,没有一首不具有一种极其顶真的生活的意义。

没有克家的经验,便不可知道生活的严重。


适用主题:体察民情、真切体验生活、站在鸡蛋那方说话等作文立意。

示例:
村上春树言“在高大坚硬的墙和鸡蛋之间,我永远站在鸡蛋那方。

”臧克家从苦难中提取幸福,从虚无中创造意义,站在鸡蛋那方,将时代的壮丽、人民生命中的悲壮展露于诗。

“这不是校正,这是炼字。


在诗词创作上,臧克家汲取古典诗歌素朴精练的养分,苦心追求词句兼具形象化与口语化的特点。

在毛泽东诗词研究上,臧克家向毛提出将《沁园春·雪》的“山舞银蛇,原驰腊象,欲与天公试比高”中的“腊”改为“蜡”,因“蜡象”与“银蛇”相对。

在89岁校对自己的旧文《老牛校长——王祝晨》时,他将3000字的旧作修改了58处,务求字字珠玑。

适用主题:精益求精、殚精竭虑、庄重对待文字等作文立意。

示例:
臧克家对字字珠玑万死不悔的追求,是波澜壮阔的挥洒,是精彩纷呈的燃烧。

这份苦心孤诣,成就了他;这份殚精竭虑,值得世人铭记。

内容延伸——臧克家作品精选
《三代》
孩子
在土里洗澡;
爸爸
在土里流汗;
爷爷
在土里埋葬。

《当炉女》
去年,什么都是他一手担当,
喉咙里,痰呼呼的响,
应和着手里的风箱,
她坐在门槛上守着安详,
小儿在怀里,大儿在腿上,
她眼睛里笑出了感谢的灵光。

今年,是她亲手拉风箱,
白绒线拖在散乱的发上,
大儿捧住水瓢蹀躞着分忙,
小儿在地上打转哭的发了狂,
她眼盯住他,手脚不停放,
果敢咬住牙根:“什么都由我承当!”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