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的实质与文本分析的层次(马豫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教学的实质与文本分析的层次

——基于语文教育资料独特性的认识

江西教育学院中文系马豫星

提要:

本文以“语文教育是言语教育”为基点,依据辩证唯物主义的内容与形式这对范畴,主张语文教学的主要方面在言语形式。在评价他人言语分析的基础上,得出:语文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指导学生从言语文本的整体出发,掌握言语形式同言语内容之间的互动密合,以此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以此明确语文学科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地位,体现其学科价值。

关键词:

语文教育言语文本言语内容言语形式

一、语文教育资料的独特性——“言语形式”

语文教育是人类教育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可以从人类对教育活动的普遍认识出发,由此揭示语文教育的显著特性。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人类教育活动包含的必备要素吧。

在众多关于教育活动构成要素的分析里,笔者选取了陈桂生先生的论述,因为他的剖析汲取了马克思对劳动过程的分析,推演出简约务实的见解,教育活动“……其简单要素当包括:教育者的有目的活动、教育对象(受教育者)、作为教育者与教育对象联系中介的'教育资料'(相当于'劳动资料',不相当于'生产资料')”【1】在一般的教育活动里,此中三个要素全属变量,然具体至体制化的学校教育系统之班级授课制,情况却有些不同。因为,作为教育者的教师与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经常以学期为最小单位),是相对稳定的,相对固定化的,可以说,不同的学科教育活动经常面对着相同的受教育对象。因此,如果通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来分辨各门学科教育的独特性,就存在较大的局限。

从教育资料角度出发就可避免上述缺陷。

因为,在各门学科教育领域内,教育资料以迥异的质料存在着,或者是图象,或者是符号,或者是动作行为,或者是观念形态,具备着区分和凸显各类教育独

特性的功能。并且,教育资料的中介特性,尤其是各门学科的知识内容,都不可避免地影响、制约教师与学生的种种活动。无论是教师学科知识素养的建构,还是教育理念个性的形成;无论是学生品德学识的提高,还是学习方法习惯的探寻。所以,从每种教育活动所凭借的教育资料入手,来判定其独特性、明确起职责,不失为一条恰当且便捷的途径。

那么,语文教育所依托“教育资料”应该且必须是什么才能具有自身的存在价值呢?

先让我们来看看各科教育所依凭的教育资料吧。很明显,各类学科教育,诸如政治、历史、数学、物理等等,很大程度上都是以“言语”形态存在着,而语文教育更是如此。那么,这些学科教育“言语”的存在作用与语文教育的“言语”是不是一样的呢?如果一样,那么,语文教育就无须单独立科,消融于各门学科就行了。

如果“言语”的存在作用不一样,那么,它们的差异又在哪里呢?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对“言语”施以细致入微的剖解,辨明语文教育中的“言语”的存在个性。

引入哲学的形式与内容这对范畴,作为辨析语文教育“言语”的理论工具,确实是一条不错的途径。于是,我们可以便捷地断定:其他学科教育也须借助言语资料,但是,人们关注的部分,归根结底,还是承载于言语资料的学科知识内容,无论是自然、社会的,还是人文的;在这个关注过程里,言语只是获取该学科知识的形式,手段,途径,桥梁,而不是终极追求。言语不是这些学科特别需要关注的,除非在通过言语这一形式去获得知识内容的路途中发生了困难,言语本身才会成为关注点,涉及言语本身的知识(广义)才会在有意识的支配下运作起来,——这种现象在一些有经验老师的授课过程中是较容易看见的,他们会通过分析语句结构,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其中的学科内容。

语文教育则不然,如果它仍旧把掌握领会言语所承载的内容作为自身的唯一终极目标,就失去了自身的特点,因为这项工作已经由其他学科教育承担了;惟有以言语本身作为语文教育的内容,令学生掌握必备的言语知识,使学生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能够迅速地透过言语,快捷地领悟蕴涵其他学科的知识内容(甚至没有自觉意识到言语的存在),才会体现语文教育的自身价值。

因此,语文教育资料的独特性就在于聚焦“言语”本身,——相对于其承载的内容来说,又可称为“言语形式”。这是任何其他学科教育所没能有意识、有目的关注的,不是焦点意识。所以,提倡教育教学中的“语文味”,其实是对语文教育本体价值的回归。

二、服从于语文教育的言语分析

在语文教育视域内,言语分析,应该为也必须为语文教育服务。王尚文先生认为语文教学就是语感的教学,而“言语形式是语感的客观对应物”。自然,言语形式就成为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但是,他的“言语形式”只局限于狭隘的物质范畴。李海林先生虽指出“言语内容与言语形式”是“言语的两个侧面”,是其提出的语文学的基本范畴——原核性的理论命题,却没有再进一步明确“言语内容与言语形式”在语文教育中究竟如何展开。所以,两位先生有关言语内容与形式的阐述,对教学实践的指导就显乏力了。

其实,语文教育视域中的言语分析应该借鉴语言学、文艺学和文章学等等所有同语言和言语相关的学科的研究,建构自己学科领域内的“言语形式与言语内容”理论,来为语文教学服务,但更需要立足语文教学的具体情境,而不能完全照搬语言学。

首先必须牢固地树立这样一个思想: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只是相对的概念,会随语文教学过程中实际面对的教学资料——具体言语文本的大小不同而发生变化,没有字数(视觉上的符号分割)和音节(听觉上的符号分割)多寡的严格限制;应该根据当前具体“教”与“学”时的言语单位的容量来确定。教学时面对的是语境中的一个句子,那么,句旨是言语内容,各种用来产生句旨的方式与手段——选取的词或词组与他们的连接方式——就是言语形式;面对的是一个具体的段落,那么,段意是言语内容,构成段落的句子和句子间的连接方式就是言语形式。自然,随着言语单位的增大,此言语单位的言语形式也会进步复杂,尤其是文学艺术类言语文本。

所以,当某一个语言单位,成为教学关注的对象时,其语言内容(一般的、抽象的意义)和语言形式(文字和音节)都是教学须重视的;因为所有语言单位都是为表现言语的内容而服务的,是使言语单位成为现实存在的必要方式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