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论》复习资料精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论》复习资料精编
诗言志:中国古代最早的文论。语出尚书●尧典,意思是诗歌表达人的情志,它概括地指出了诗歌抒情达意的基本特点。志,本意是指人的思想感情,但在儒家诗教的影响下,历代文人往往把它解释为符合社会规范的思想,强调了思想的一面,又忽视了情感的一面。
文以气为主:语出《典论论文》,曹丕以为文学有不同的风格特点,关键是作家的“气”。所谓气,是指作家先天的气质个性以及由气养成的某种素质,它是一种自然的东西,是作家各种主客观的因素的综合体,即使是父子兄弟也不能相传给予,作家的作品风格就是这种气的自然体现,开创了古代作家个性与作品风格论的先河。
公安派:指明代湖广公安袁中道、袁宏道、袁宗道三兄弟,为代表的用“独抒性灵”来反击文学领域中理学对个人灵魂的束缚,提倡以独创精神的表现个人真情实感的文学流派。
刘勰《文心雕龙情采》中关于文学内容与形式的主要观点:情是文章的思想感情,指文章的内容,采是指作品的文采,即语言技巧是形式,情采指文学内容与形式。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内容是经,形式是纬,形式依附于内容,内容有赖于形式来表达,二者要很好地结合,达到华实兼顾,文质并美。
陈子昂诗歌革新的主张:在《修竹篇序》中首先批评了诗歌创作的一些流弊,一方面指出“汉魏风骨,晋宋莫传”,另一方面,采丽竞繁,而兴寄都绝。这些使诗歌创作走上了形式主义的道路。接着赞美东方虬,提出“兴寄”问题,兴寄的一般概念是托物寄兴,抒写情性,恢复正统儒家等论所强调的“言志”传统。
陆机《文赋》的主要内容:西晋文学家陆机的《文赋》,目的是探讨文学作品的内部规律,包括:1、创作激情的产生;2、通过想像进行构思的问题;3、因袭和创新问题;4、对于内容和形式的问题;5、作家的才性和作品风格问题;6、关于文章的地位和作用问题。
简述司空图“韵味说”的主要内容:要求诗人所表现的情意在寄于语言形式和物象描写之外,有味外视之旨和韵外之致,味外之旨指诗歌唤起读者想象后感受到的趣味。韵外之致:是晚唐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中提出的关于诗歌艺术境界的理论,指的是诗歌所描绘的意象和意境能充分激发读者的想像,产生“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班固《两都赋序》主要内容:对汉赋的产生、兴盛及政治意义和美学价值都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首先,探索汉赋发展的源流,着重介绍西汉武宣之世辞赋创作的盛况并分析其原因,记述汉赋所表述的内容及文学价值,班固指出其源出自楚辞是古诗之流,指出汉赋所表达的内容:一是抒下情,通讽谕;一是宣上德,尽忠孝。这大体上指出汉赋的政治特色,反映了那个时代统治者对文艺为政治服务提出的要求,其次,进一步阐述汉赋在政治上的意义,强调要恢复和发展西汉辞赋的传统,并说明了自己写作两都赋的缘由。
叶燮在《原诗》中主要阐述了哪些观点:原诗是一部在理论上建立自己体系的著述,对诗的源流正变,本未,盛衰都进行了系统的考查,以长篇论文的形式,突破了北宋以来以诗论诗的体裁,通篇贯穿着对教条主义和复古主义的批判精神。作者在原诗中阐述了以下观点:第一部份,他认为天地间一切自然现象都可以用“理、事、情”三者来概括,三者存在于一切事物中,无往而不在,无往而不合,因此诗歌决不止于抒情、决不限于对事物表象的描绘,二者应该是现象真实与本
质真实的有机统一,同时题材与风格应多样化。作者也对诗歌创作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虽然承认传统表现手法,但是不拘泥于法,提倡创造性表现手法反映客观存在。第二部份,概括指出客观存在必须通过诗人主观的“才、识、胆、力”来表现。才能产生诗歌。
典论论文主要内容:主要评价建安七子的文学成就,并发表自己对文学的有关看法,肯定了文学价值和地位,提出文以气为主的观点和诗赋欲丽的主张,提出文学批评应有审已度人和态度,批评了文人相轻的陋习,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
发愤著书的文学主张:发愤著书的文学主张是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后序中提出来的,在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里,人民群众和正直的有理想的知识分子常受到不公平的待遇甚至遭到迫害,内心郁结着愤懑的感情,这种感情抒出来表现为文学成了天地间的至文。
文心雕龙知音中“六观”的具体含义:六观是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提出的鉴别文情的六个方面:一看作品的情志方面,二看作品的遣词造句,三看作品的通古变今,四表现手法,五典故运用。六音调韵律。刘勰认为,若按这六观来衡量作品,可以看出作品的成败得失。
孔子文艺主张的基本内容:孔子的文艺思想特别强调文艺的教育作用,认为诗歌有启发感染、教育人的作用,可以帮助人们认识社会,交流情感、批评政治,还从政治立场出发,说诗歌可以用来侍父侍君,要求诗歌为政治伦理、礼义教化服务,这是孔子文艺思想的中心点,由此出发,孔子重视文艺的内容,用思无邪概括诗经的思想内容,要求诗歌的情感纯正无邪。在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上,提出文质彬彬的著名论断,主张内容和形式完美统一,还提出尽善尽美的文艺批评标准,要求诗歌符合政治伦理道德标准,诗歌要“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主张诗歌有综合的美,总之,在文艺批评标准方面,孔子是把政治歀放在首位,艺术标准放在第二位。
白居易现实主义诗歌理论主要论点:一是提倡诗歌必须为政治服务,担负起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政治使命。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主张,二是强调文学内容与形式统一,进出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的观点,把诗歌比作一棵树,感情和思想是它的根本与果实,属于内容,语言和声韵为树叶花朵是形式,二者相辅相成,内容决定形式,形式表现内容,三是从文学发展的角度,论述诗歌六义不兴的弊病,批判了嘲风雪,弄花草的唯美主义与形式主义倾向,充分肯定了诗经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不足之处在于以美刺论诗,忽视了诗歌吟咏性情的特点,因而在论述历代诗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相当的局限性。墨子三表是判断文学、言谈是否有利于“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而提出的三条标准。第一表“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要求根据古代圣王的实践经验,第二表原察百姓耳目之实,要求参酌当时百姓的实践经验。第三表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要求在刑政的实践中去检验,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
庄子,否认事物的差别,否认认识事物的必要性,但其在文学上的见解一直影响着后世文人。他说明文章的精妙之处,是长期实践经验积累的结果,并非语言所能表达的,这种主张就是所谓的“言意之辩”的重要理论。
荀子,认为文学对人有琢磨作用,在《乐论》中集中反映了他的文艺思想:立乐之方也就是进行诗教、乐教的总原则,使乐充分为王道服务,这是荀子乐论的实质所在。
毛诗序:中心内容是强调诗歌要为统治阶级的政治教化服务。开头提出的诗言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