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说明文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刍议中学说明文教学

摘要: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以阐明事物的特征或原理的文体,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中,笔者从学法指导、激发情趣,巧设提问、以读代讲等方面阐述了自己对说明文教学的一些体会。

关键词:语文说明文培养提高

说明文的特点,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阐明事物的特征或原理。说明文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由于其很强的知识性、逻辑性,没有其他文体来得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不少师生感到教学起来相对死板与枯燥。因此,提高说明文教学的效率,是当前语文教学的一项迫切任务。在此,我与大家谈谈自己在初中说明文教学中的一点粗浅体会。

一、学法指导,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古人曰:“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享一生。”为此,教师只有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能选择合适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地学习,才能有效提高学习能力。而说明文作为一种实用文体,必然有其自身的规律,阅读说明文自然也有其规律可循。我认为在教学说明文之前,要让学生了解相关文体知识,并交给学生一个学习说明文的基本模式,即学习说明文可分以下几步走:1.弄清说明对象。2.弄清事物的基本特征。3.弄清说明顺序及结构。

4.弄清说明事物的方法。

5.体会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生动等)。等学生基本了解这些知识后,教师可选择一篇典范说明文进行指导

学习,增强学生日后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二、激发兴趣,让学生乐于走进课堂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内驱力,是创造才能的催化剂。所以,教师一定要抓住文章的闪光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乐于走进课堂。如在教学《大自然的语言》时,我们往往引导学生“大自然的语言在文中指什么?”如果换一种方式引导,“春天来了,是谁来告诉我们的呢?”学生定会积极回答,此时教师接着引导学生学习下文,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其实,有趣的课堂导入,也能够紧紧扣住学生的心,让学生以最佳的状态、最快的速度进入学习。因而,我们要在导入方面多下功夫,或用图片,或用故事,或用音乐……如在教学《故宫博物院》时,在观看故宫图片后,我说:“说起故宫,人们常用三个引以为傲的‘九’,九千多间房屋,九十多万件藏品,九百多万件档案材料。”此时,学生脸上露出了惊讶之色,口中发出赞叹之声。我接着说:“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参观一下吧!”话音刚落,学生已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我想,只要教师吃透文本,多想办法,说明文的教学也会生动起来,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能调动起来。

三、巧设问题,调动学生主动参与

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的确,一个好的问题,不仅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增强学生心理上的愉悦感,从而更好地完成目标。我们在进行说明文教学

时更应在问题设计上做到精而能扣住教学目标,做到少而有用,同时问题要有层次性,要面向全体学生,把发现真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如在教《大自然的语言》一文时,在理清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以后,可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古今差异不列为第四个因素,而用‘此外’一词呢?”随着问题难度加深,学生探究学习积极性也在加深,通过讨论,学生最终体会出作者行文的缜密,也最终完成本课的一个教学任务。另外,还可以把说明文放入相关的科学领域或背景中进行解读,如在教《中国石拱桥》时可让学生联系家乡桥梁特点,学习《奇妙的克隆》一文时让学生补充介绍现代克隆技术的发展。这样不仅开阔学生的视野,还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的目的。

四、以读代讲,领悟说明文语言魅力

任何文体的阅读教学,都离不开语言教学,教师要根据文章自身特点,决定语言教学的侧重点。如果只是教师一味的讲解,学生未必买账,还是要让学生摆脱“他主”的束缚,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我想,以读代讲不失是一种好方法。将朗读作为一种点拨手法来设计,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简洁、生动等特点。例如在体会语言准确这一特点时,可采用对比朗读,即将文中关键词语进行删改,再进行朗读,从而体会出某些关键词语的重要性,这之中可用男女生对读,师生对读等方法。而对于一些生动性语言要让学生反复朗读,如《大自然的语言》一文中的开头几段,

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带来的妙处,也让他们感受到这是作者对大自然长期细致观察的结果,从而让他们明白观察是选择语言、准确说明的基础。任何一篇说明文都蕴含着作家严谨治学的态度以及关注自然、人类的人文热情,对学生无疑是有着深刻的启迪和深远的教育意义,因此在教学中要抓住朗读这把利器,品味语言,产生感情共鸣,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

五、注重生发,开拓与课文有联系的知识

因为中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比较敏感,只要是新奇的东西,就容易引起他们的关注。学生对学习说明文最厌烦的是老调重弹,所谓“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这些套话,他们一点就熟了,何需我们老师喋喋不休!于是笔者就采用了生发和拓宽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上《眼睛与仿生学》这一课,在理清该文说明顺序、结构和方法的基础上,介绍了仿生学的知识:在科学技术上,仿生学的产生主要是得到了动物某些特性的启示。现代高精尖的科学技术,如飞机、潜艇、雷达、超声波等无一不是从鸟的翅膀,鱼的流线形,蝙蝠的特异功能研究中得到启示而发明出来的,同时还温习了初中课文《松鼠》。学生兴趣盎然,思路也开阔了。

课后,笔者干脆布置学生查阅资料,在了解某种动植物习性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写一篇与仿生学有关的科幻式小品文。学生的习作内容丰富多彩,趣味百出,有写绿色与伪装学的,有写跳蚤与生物战的,其中有个学生参考了课文《蝉》中蝉的习性,写

了题为《蝉与音响学》,设想了要发明一种像蝉一样大小却能发出无限大声音的袖珍放音机。内容虽近乎荒诞,但却妙趣横生。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大大地激发了学生读写说明文的兴趣,而且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并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