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魅力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语言的魅力》教学设计6篇

《语言的魅力》教学设计6篇

《语言的魅力》教学设计《语言的魅力》教学设计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言的魅力》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言的魅力》教学设计1一、解题导入,激发兴趣:语言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一种工具,恰当巧妙的语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今天,我们学习第22课《语言的魅力》,板书课题,和老师一起写课题,齐读,看到这个题目,你会产生什么样的疑问呢?魅力是什么意思?(有吸引力)那什么样的语言有吸引力呢?二、初读课文,概括大意:指名接力读,集体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填空——总结方法——板书——集体朗读概括课文的方法:用简练的语言说清楚:谁,在什么地方,干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在繁华的巴黎大街上,一位衣衫褴褛的盲老人在行乞,在一块木牌上写了“我什么也看不见”,可人们无动于衷。

后来当法国大诗人让彼浩勒在老人的乞讨牌前添上“春天到了,可是”几个字后,人们纷纷慷慨解囊。

板书: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慷慨解囊无动于衷三、品读课文,语言训练:人们看到两块木牌上的字有什么具体反应?默读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来。

(一)学习“我什么也看不见”一部分:街上过往的行人很多,那些衣着华丽的绅〔shēn〕士、贵妇人,看了木牌上的字都无动于衷,有的还淡淡一笑,便姗〔shān〕姗而去了。

1.衣着:(近义词)穿着着装(多音字)着火走着2.无动于衷的意思:衷,指内心,心里一点儿也没受触动换词练习:置之不理置若罔闻不理不睬不动声色麻木不仁熟视无睹面不改色泰然自若3.姗姗而去:姗姗是慢慢的意思,可以换成缓缓而去写出了贵妇人优雅离去的样子4.说明了什么?人们都很冷漠司空见惯木牌上的字一点儿都没有打动人们5.其实老人值不值得同情呢?在繁华的巴黎大街的路旁,坐着一个衣衫褴〔lán〕褛〔lǚ〕、头发斑白、双目失明的老人。

《语言的魅力》教案教学设计

《语言的魅力》教案教学设计

《语言的魅力》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语言的魅力,认识到语言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情感、传递信息、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不同语境下语言表达的适应性,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文明礼貌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语言的定义与特点2. 语言的魅力表现3. 语言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4. 文明礼貌用语的运用5. 不同语境下的语言表达技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语言的魅力,学会在不同语境下运用文明礼貌的语言。

2. 难点:培养学生适应不同语境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在实际交往中能够得体地运用语言。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语言的定义与特点、语言的魅力表现、语言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等知识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活中的语言运用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魅力。

3. 角色扮演法: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不同场景下的语言交流,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讨论法:引导学生就文明礼貌用语的运用、不同语境下的语言表达技巧等话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趣味故事或现象,引发学生对语言魅力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语言的定义与特点、语言的魅力表现、语言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等知识点。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生活中的语言运用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魅力。

4.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不同场景下的语言交流,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5. 讨论:引导学生就文明礼貌用语的运用、不同语境下的语言表达技巧等话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积极运用所学知识,提升自己的语言魅力。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环节的积极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和认同。

教学设计语文板书

教学设计语文板书

教学设计语文板书根据题目要求,我将为你设计一堂语文教学的板书。

以下是我的设计方案:1. 板书主题:《描写人物的语言魅力》2. 板书内容:第一部分:引入- 板书标题:描写人物的语言魅力- 板书图片:描绘一位面带微笑、自信的人物形象第二部分:知识点- 板书标题:描写人物的基本要素- 板书内容:外貌、性格、言谈举止、内心世界第三部分:描写方式- 板书标题:生动的细节描写- 板书内容: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声音第四部分:修辞手法- 板书标题:丰富的修辞手法- 板书内容: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第五部分:练习与应用- 板书标题:活用描写人物的技巧- 板书内容:展示一篇描写人物的段落,并且标注出所使用的描写技巧第六部分:总结与评价- 板书标题:展示人物形象的语言魅力- 板书内容:总结前面的内容,并且强调语言对于描写人物的重要性3. 教学活动设计:第一步:导入(5分钟)- 展示板书内容,让学生预测本堂课的主题,并引导他们思考描写人物时的注意点。

第二步:知识点讲解(15分钟)- 介绍描写人物的基本要素,并举例说明。

第三步:描写方式教学(20分钟)- 介绍生动的细节描写以及修辞手法的应用,让学生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感受并理解描写的技巧和效果。

第四步:练习与应用(25分钟)-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根据提示写一篇描写人物的段落,并且要求使用细节描写和修辞手法。

然后请几位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作品,并与全班共同分析评价。

第五步:总结与评价(10分钟)- 强调语言在描写人物时的重要性,并总结本堂课讲授的知识点和技巧,鼓励学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4. 教学目标:- 理解描写人物的基本要素和描写方式- 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和修辞手法来展示人物形象-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以上是一堂语文教学的板书设计和教学活动设计方案,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当然,教学还需要根据具体的年级、教材和学生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和补充。

祝你的教学顺利!。

语文教案《语言的魅力》8篇

语文教案《语言的魅力》8篇

语文教案《语言的魅力》8篇语文教案《语言的魅力》1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法国诗人让.彼浩勒关心盲老人的故事,体会"语言的魅力"。

2、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体“语言的魅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第六自然段。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第三段的第一句话"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这富有诗意的语言,产生这么大的作用,就在于它有特别深厚的感情颜色。

三、教学设计思想课文记叙了法国诗人让.彼浩勒关心盲老人的事。

赞扬他怜悯关心穷困残疾人的和善品质,同时说明白语言艺术的巨大作用。

文章的第一、二段是比较"我什么也看不见"和"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有什么不同呢?诗人添上几个字前后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从而设计cai课件卡1和卡2。

教学难点是理解课文第三段的内容,为什么说后者“富有诗意的语言"、"有深厚的感情颜色"呢?设计卡3,提出问题,"春天到了"自然会使人们产生很多美妙的联想,正如文中所说,出示卡4,练习填空。

依据括号中的内容想象这叫人沉醉的春天美景,画面消失后,让同学充分体验"观察"与"看不见"的心理反差,创设情境,从而感悟盲老人一生什么也看不见,自然令人心酸、让人怜悯,乐于解囊相助。

诗人添上几个字后能产生这么大的作用,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四、媒体预备cai课件五、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自由读全文,想一想课文讲解并描述了一件什么事?(二)学习第一段1、盲老人站在木牌旁,期盼着路人的关心,路人却无动于衷。

找出这一段,读一读,你的脑海中会出现出怎样的一幅画面?2、你们想看这个画面吗?(出示课件盲老人和写有"我什么也看不见"的木牌。

)3、看了以后,你的感受是什么?是啊,盲老人为生活所迫才这样做的,境况特别凄惨,可路人却如此冷漠,谁来有语气的读一读,其他同学看书体会或看画面感受。

《语言的魅力》教学设计

《语言的魅力》教学设计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语言的魅力》教学设计石嘴山市第二十六小学:席慧娟教学目标1.检查生词,重点讲解“魅”的书写。

2.通过调动学生的生活常识了解“魅力”含义。

感受语言的魅力,体会诗人关心、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3.通过比较阅读了解添加后的句子有魅力。

通过读、讲,进一步体会为什么这个句子有魅力。

4.学习写有魅力的语言。

方法与策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读中感悟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是体会诗人添上“春天到了,可是”几个字后产生的作用,感受语言的魅力。

2、教学难点是理解第6自然段。

通过联想,感情朗读,体会这句富有诗意的语言所具有的浓厚的感情色彩。

学习用有魅力的语言写警示语。

教学准备1、字词句课件2、课文插图课件3、描绘“春天美景”的图片教学过程一、质疑引入,解读魅力(3分钟)1、引题。

师:同学们,老师有这样一个小小的问题,我也不知道原因,想请教大家,看谁能帮助老师:我每天路过学校前面的那片桃花林,都忍不住要停下来看看,这是为什么呢?生:因为春天到了,那里很美。

师:是的,美的景色能吸引人,长得乖巧可爱的小孩也能吸引人,就连我们班会听讲的孩子也很吸引人,老师很喜欢你们。

这种具有吸引人的力量就叫---魅力。

那么,你们见过语言也具有魅力吗?我们今天一起走进这篇课文,(看黑板齐读课题)22、语言的魅力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5分钟)导语:同学们课前都预习了这篇课文的生字词。

看看这些词语你都认识吗?课件出示:请你读一读:双目失明衣衫褴褛叹息悲伤无动于衷姗姗而去淡淡一笑让·彼浩勒漆黑满意师:观察上面每一排词,分别与文中的谁有关?生:盲老人、行人、诗人诗:默读课文,思考老人、诗人、行人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试着用上幻灯上的词语概括一下。

三、细读感悟,体会魅力(15分钟)(一)学习1—5自然段:1.师:诗人让·彼浩勒用有魅力的语言帮助了盲老人,这句有魅力的语言是什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谁最先找到?(板书: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2。

《语言的魅力》教案教学设计

《语言的魅力》教案教学设计

《语言的魅力》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语言的魅力,认识到语言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倾听、理解他人观点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善于沟通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语言的魅力所在:引导学生认识语言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了解文明用语、礼貌用语的重要性。

2. 表达与倾听: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以及倾听、理解他人观点的能力。

3. 情景模拟:设置不同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运用文明、礼貌的语言进行沟通。

4. 案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因语言使用不当而引发的矛盾,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教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就如何更好地运用语言进行人际交往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并掌握语言表达和倾听的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现实生活中的语言使用实例,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 互动式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课堂氛围。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课堂分析。

2. 准备情景模拟道具,便于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3. 划分课堂小组,确保小组讨论的顺利进行。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

2. 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情景模拟、小组讨论等环节中的语言表达水平。

3. 学生倾听与理解能力: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他人观点的理解程度。

4. 学生尊重他人、善于沟通的品质: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行为表现,评估其在人际交往中的沟通能力。

六、教学进程1. 导课:通过一个简单的语言游戏,引发学生对语言魅力的思考,导入新课。

2. 基本概念:介绍语言的魅力,解释文明用语、礼貌用语的重要性。

妙笔生花—让作文语言靓起来

妙笔生花—让作文语言靓起来

作文教学教学设计妙笔生花——让作文语言靓起来【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引导学生体会作文中生动语言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探究作文中生动语言的一般写作技法,触动学生的写作灵感.2、能力目标:在明确生动语言写作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生动语言的写作。

3、情感目标:欣赏经典语句,感悟生动语言,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要点】:品味什么是生动的语言,探究如何能使语言生动,实践尝试写生动的语言.教学过程:一、导入如果把一篇优秀的作文比作是一棵苍翠挺拔、生机勃勃的大树,文章主旨就如同树根,文章构思就如同树干,文章素材就如同树枝,那新鲜活泼、鲜嫩碧绿的树叶呢,就是文章行文的语言。

一篇文章,如果有较高的立意、有精巧的构思、厚实的素材,是否就能成为一篇好的习作呢?当然不能,还需有精妙的语言为文章添枝加彩,还需有传神的语言为文章着墨增香。

语言,承载着主旨,体现着构思,诠释着素材,对文章至关重要。

好的语言,让人舌底生香,如沐春风;而乏味的语言呢,就如同残枝败叶,让人味同嚼蜡。

那什么样的语言才能称得上“靓”呢?请看——〔出示课题〕首先我们要具体感受一下,什么样的语言才是生动的语言呢?品一品——什么是生动的语言?二、展示优美片段,体会靓丽语言的特征。

各种树开花了,万紫千红的。

地上还有些不知名的野花,引来了很多的蜜蜂,蝴蝶也飞来了。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朱自清《春》你读了之后又什么感受对,读后我们好像感受到的是一个百花竞放,蜂围蝶闹的春天!那么你是从哪看出来的呢,能具体的说一说吗?小结:我们通过品味朱自清的《春》可以发现像这种运用具体可感的细致生动的语言来描写从而达到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语言,就是生动的语言。

多音字教学设计教案

多音字教学设计教案

多音字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材第四册,第六单元“语言的魅力”中的“多音字”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多音字的定义、分类、用法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着重讲解常见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和词义,并透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多音字的正确运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多音字的概念,掌握常见多音字的读音和词义。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查阅字典、联系语境等方法,正确识别和使用多音字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汉语语音和词汇的兴趣,提高他们准确表达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多音字的正确读音和词义辨析。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准确运用多音字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学具:语文课本、字典、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一段包含多音字的日常对话,让学生感知多音字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1)讲解多音字的定义和分类。

(2)列举常见多音字,分析其不同读音和词义。

3. 例题讲解(1)出示例题,引导学生通过语境判断多音字的正确读音和词义。

(2)讲解解题方法,如查阅字典、联系语境等。

4. 随堂练习出示多道练习题,让学生现场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生活中遇到的多音字趣事,增强他们对多音字的认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多音字教学2. 板书内容:(1)多音字的定义和分类(2)常见多音字的读音和词义(3)多音字的应用实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举生活中的三个多音字实例,并注明其正确读音和词义。

(2)运用多音字编写一段对话。

2. 答案:(1)示例:行(xíng)走、行(háng)业、行(héng)李。

(2)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多观察、多思考,发现生活中的多音字,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包括:1. 教学内容的实例选择与讲解。

《语言的魅力》教学设计

《语言的魅力》教学设计

《语言的魅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六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

感受语言的魅力,明白语言运用得恰当会产生非凡的感染力。

4.练习用有魅力的语言写警示语。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在木牌上填写那几个字所产生的巨大作用,感受语言的魅力。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第6自然段。

2. 学习用有魅力的语言写警示语。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读生字,记忆字形。

2.圈画新词,读一读,结合句子说说意思。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默读课文,按提示给课文分段。

四、教师总结。

一句有魅力的话就给了盲老人以莫大的帮助,那么为什么一句话就能产生这么巨大的作用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语言:交流要运用口头语言、思考要依靠思维语言、写作要驾驭书面语言,即使做梦吧,也会运作潜意识语言……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语言的魅力》这一课。

二、浏览阅读,初步感知文中最有魅力的语言。

1.快速浏览课文,把你认为在这篇文章中最有魅力的话用横线把画出来。

2.指名回答。

(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3.引导学生比较句子。

(课件出示两句话)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我什么也看不见!①齐读这两句话,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②生回答:第二句比第一句多了“春天来了,可是”这六个字。

三、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一)学习第六自然段。

1.春天到了,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一起读文章中描写春天的这段话。

(课件出示描写春天的文字:春天是美好的,那蓝天白云,那绿树红花,那莺歌燕语,那流水人家,怎么不叫人陶醉呢?)2.把这段话再小声地读一读,边读边想想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又体会到了什么呢?把体会用笔简单地写在这段文字的旁边。

语言的魅力 说课稿

语言的魅力 说课稿

语言的魅力说课稿《语言的魅力》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了解语言的定义和作用,认识语言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2. 掌握语言的基本特点,包括语言的交流功能、表达能力和创造性;3. 培养学生对语言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1. 了解语言的定义和作用;2. 掌握语言的基本特点。

三、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语言的兴趣和热爱;2. 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多媒体设备;3. 学生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有趣的语言相关视频,引起学生对语言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你认为语言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2. 语言的定义和作用(10分钟)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的方式,介绍语言的定义和作用。

教师可以引用相关的例子和实际情境,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语言的重要性。

3. 语言的基本特点(1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语言的基本特点,包括语言的交流功能、表达能力和创造性。

同时,教师可以结合实际例子和练习题,让学生参预讨论和思量,加深对语言特点的理解。

4. 学生练习(15分钟)教师分发学生练习册,让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巩固对语言特点的理解。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合作完成练习,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辅导和指导。

5. 学生展示(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分享他们对语言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量和表达。

6. 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语言的重要性和魅力。

同时,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学习语言,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语言的定义、作用和基本特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学生通过讨论和练习,培养了对语言的兴趣和热爱,并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预和互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同时,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拓展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语言的其他方面,如语言的变化和发展等。

从《滕王阁序》领略文言文的语言魅力与表达艺术-教案

从《滕王阁序》领略文言文的语言魅力与表达艺术-教案

从《滕王阁序》领略文言文的语言魅力与表达艺术-教案一、引言1.1背景介绍1.1.1《滕王阁序》的历史背景:介绍王勃创作《滕王阁序》的历史时期、社会环境。

1.1.2王勃生平简介:概述王勃的生平事迹、文学成就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1.3《滕王阁序》的文化影响:分析《滕王阁序》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1.1.4教学目标:明确通过学习《滕王阁序》,学生应达到的理解和欣赏文言文的能力目标。

1.2教学准备1.2.1教学资源:准备《滕王阁序》原文、注释、翻译等相关教学资料。

1.2.2教学环境:确保教室布置有利于文言文学习和讨论。

1.2.3学生准备:指导学生预习《滕王阁序》,初步了解内容。

1.2.4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比较分析等教学方法。

1.3教学重点与难点1.3.1教学重点:文言文的词汇、句式、修辞等语言特点。

1.3.2教学难点: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和深层次文化内涵的理解。

1.3.3教学策略:通过实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突破难点。

1.3.4教学评价:通过作业、测试、课堂表现等方式评估学生学习效果。

二、知识点讲解2.1文言文基础知识2.1.1词汇特点:介绍文言文的单音节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等。

2.1.2句式结构:讲解文言文的倒装句、省略句、判断句等特殊句式。

2.1.3修辞手法:分析《滕王阁序》中的比喻、对偶、排比等修辞技巧。

2.1.4语言风格:探讨文言文的典雅、精炼、含蓄等语言风格。

2.2《滕王阁序》的文学价值2.2.1内容分析:解析《滕王阁序》的主题思想、情感表达。

2.2.2结构特点:讲解《滕王阁序》的结构布局、篇章组织。

2.2.3艺术成就:评价《滕王阁序》在文学史上的艺术成就和地位。

2.2.4文化内涵:探讨《滕王阁序》反映的古代文化、哲学思想。

2.3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比较2.3.1词汇差异:比较文言文与现代汉语在词汇使用上的差异。

2.3.2句式变化:分析文言文与现代汉语在句式结构上的不同。

2.3.3表达方式:探讨文言文与现代汉语在表达方式上的差异。

一年级语文《语言的魅力》教案

一年级语文《语言的魅力》教案

一年级语文《语言的魅力》教案
教案主题:一年级语文《语言的魅力》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并体验到语言的魅力,培养他们对语言的热爱和兴趣。

2. 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
1. 阅读课文《语言的魅力》,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2. 分析课文中的语言特点,感受语言的魅力。

3. 进行口语练习,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交流。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以生活中的例子引入课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语言表达会有不同的效果,从而引出“语言的魅力”。

2. 讲解新课: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课文《语言的魅力》,引导他们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然后分析课文中的语言特点,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

3. 练习与实践: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口语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交流。

比如,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句子,或者自己创作一些有魅力的句子。

4. 总结归纳: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他们认识到语言的魅力,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有魅力的语言。

四、教学评估: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了解他们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同时,也可以通过口头提问或书面作业的方式,检查他们的学习效果。

五、家庭作业:
让学生在家中选择一段自己喜欢的文章,尝试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表述,体验语言的魅力。

六、教学反思: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语言的魅力 教案教学设计

语言的魅力 教案教学设计

语言的魅力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认识到语言的魅力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思想、进行交流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不同语境下语言运用得体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语言的魅力: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感受语言的力量和魅力。

2. 语言的表达:指导学生如何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3. 语境与语言:讲解不同语境下语言运用的特点和注意事项。

4. 语言的得体:培养学生在与他人交流时,能够根据对方身份、场合等选择合适的语言表达方式。

5. 语言的规范:强调语言规范的重要性,纠正学生在日常交流中的不当用语。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实例,让学生直观感受语言的魅力和影响力。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3. 角色扮演法:设置不同场景,让学生模拟实际生活中的语言交流,提高实践能力。

4. 对比分析法:对比正反两方面的例子,让学生更加明确语言运用得体的意义。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教学演示和分析。

2. 设计讨论话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3. 准备角色扮演的剧本或场景,方便学生进行实践练习。

4. 搜集语言规范的相关资料,以便进行讲解和示范。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语言魅力的认识和体会。

2. 评估学生在角色扮演等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检验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3. 收集学生的讨论成果,分析他们对语境与语言运用得体的理解。

4. 综合评价学生对语言规范的掌握程度,提出改进和提高的建议。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互动游戏,让学生初步体验语言的魅力。

2. 案例分析:呈现一组语言表达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语言魅力所在。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案例,分组讨论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言的魅力。

4. 角色扮演: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不同场景下的语言交流,体会语言的魅力。

七、课堂练习1. 设计一个关于家庭亲情的故事,要求用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

初中语文优秀教学设计(优秀8篇)

初中语文优秀教学设计(优秀8篇)

初中语文优秀教学设计(优秀8篇)初中语文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感受夏天的特点。

2.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感受语言的魅力。

【学习重难点】1.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2.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感受语言的魅力。

(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二、自主预习梁衡,山西霍州人,是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奖项荣誉称号。

2.了解背景梁衡先生笔端的夏是他作为中央报纸的记者多年驻节在黄河流域所亲密接触的夏。

这凝重厚实的黄土地,哺育了我们的民族,润泽了中华数千年的灿烂文明,所以,他把黄土地之夏,作为自己纵情礼赞的典型观照物,使夏不仅有其熟悉生活的意味,而且也具有更深层次的象征和形象上的寓意。

在诗人作家笔下,夏并不是一个受到青睐的季节。

梁衡同志却敢于履新涉奇,从人所寡言处言之,“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3.重点字音主宰(zǎi)积蓄(xù)澹澹(dàn)黛色(dài) 匍匐(pú fú) 贮藏(zhù)迸发(bèng)遗憾(hàn) 芊芊(qiān qiān)磅礴(páng bó) 闲情逸致(yì) 轻飞曼舞(màn)4.解释词语芊芊:草木茂盛。

磅礴:(气势)盛大。

黛色:青黑色。

匍匐:爬行。

主宰:主管,统治。

灵秀:秀美。

终极:最终,最后。

春华秋实:春天开放,秋天结果。

迸发:由内而外地突然发出。

细滋慢长:细细滋生,慢慢长成。

融融:形容暖和。

澹澹:荡漾的样子。

闲情逸致:闲适安逸的兴致情趣。

5.初读课文,思考问题。

三、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二)写法探究本文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使事物的特征更鲜明,请举例说明。

(三)揣摩语言文中赞美了夏的人勤、景美,而且这篇文章在语言上也很美,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句子富有表现力。

语言的魅力30967资料讲解

语言的魅力30967资料讲解

语言的魅力30967《语言的魅力》教学设计安岳县华严镇小学李力教材分析:《语言的魅力》是一篇打动人心的文章。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讲述的是:在繁华的巴黎大街的街头,有一位盲老人在乞讨,他的身边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道“我什么也看不见!”但是没有人帮助他。

法国著名诗人让比浩勒在牌子上添加了“春天到了,可是……”几个字。

结果,巴黎街头的行人变了,他们从对盲老人泠漠无情,到热情相助,老人获得帮助后心底漾出了喜悦之情。

在《语言的魅力》一课中“春天到了,可是……”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了“一波才动万波涌”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独自感受这句话在文中带来的“波澜”,体会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课文了描写行人的感情在变,老人的心情在变,在这变化之中,展示了语言所特有的魅力。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紧紧抓住这拨动人心弦的话语,适时引导,使学生自主学习;激发情感,增强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法国著名诗人让·彼洁勒用有魅力的语言帮助盲老人的事,体会诗人的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人添上那几个字后木牌上的语言所产生的巨大作用,感受语言的魅力。

3、练习用有魅力的语言写警示语。

教学重难点:感受“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一句所产生的巨大作用,感悟语言的魅力所在。

导入:孩子们请看这组画面:播放《千手观音》联系生活:2007年的春节晚会,我想这个节目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的,残疾舞蹈家们精湛的舞技魅力无穷,令人钦佩!孩子们,其实语言也有魅力,(师板书“语言的魅力”)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来了解“语言的魅力”。

请孩子们齐读课题。

教学过程:一、浏览阅读,初步感知文中最具有魅力的语言师:下面请孩子们打开书翻到109页,将课文浏览一遍,找一找,在这篇文章中你认为哪句话最有魅力。

准备好了吗?开始!(我发现咱班的孩子真会学习,一边读书一边用笔画,有的同学还写上了自己的感受,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

语言的魅力_教案教学设计

语言的魅力_教案教学设计

语言的魅力本文是关于语言的魅力,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六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感受语言的魅力。

3、练习用有魅力的语言写警示语。

4、学会本课21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繁华、木牌、过往、打扮、悲伤、添上、陶醉、漆黑”等词语。

5、教育学生从小培养自己的同情心,增强助人为乐的意识。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添上那几个字产生的巨大作用,感受语言的魅力。

教学难点:理解第六自然段,学习用有魅力的语言写警示语。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理解词语。

一、导入课文:师:同学们,在本单元,我们已经结识了古今中外几位名人,都有谁谁啊?谁能说说?(我国明代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加拿大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大夫)从他们身上我们发现了什么?(李时珍一主为病人解除痛苦而学医的崇高的思想,白求恩在危险环境中仍然为伤病员做手术,也有一种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不错,那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课文,学习一位著名诗人的高尚品质。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师:同学们,读完题目,心里有什么感想?想知道点什么?或者你知道了什么?谁能谈谈!生:(魅力指的是非常有吸引力)生:(到底什么语言有那样的吸引力了?)生:(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师:那这句话为什么就吸引人了呢?吸引谁了呢?想知道这些问题,开始读课文,找答案吧!二、学习课文: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读课文,初步领会一下课文内容,注意带拼音的生字词语,还要给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

可以吗?2、让生说说读完后的感想:(双目失明)(课文讲的是语言的魅力)“盲人”课文中是用什么词说的(课文讲的是法国著名诗人让彼浩勒帮助一位盲人的故事)那么到底这位诗人怎么帮盲人老人的呢?在什么情况下这位诗人帮助老人的呢?请同学们快速从文中找一下相关的句段,准备给大家读一读!好吗?3、找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语言的魅力教学设计

语言的魅力教学设计

语言的魅力教学设计【教学背景】:这是一篇精读课文。

理解让·彼浩勒加上那几个字为什么那样有魅力。

让学生明白恰当的使用语言会产生非凡的感染力,能深深的打动人心。

【教材分析】:我主要引导学生从两句话不同的效果入手,进行比较和体会。

先让学生去寻找答案,再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体会文本。

理解和感受“语言的魅力”含义。

【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入情入境,动情朗读,深入感悟盲老人的事,体会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培养学生能用优美的语言,诚挚的话语与人交流。

切实感受语言的魅力。

【教学过程】:一、回顾上节学习内容1、导入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语言的魅力》,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这篇课文主要介绍写了一件什么事情?(一位老人在巴黎的大街边乞讨,可是没有人给他钱,后来诗人让.彼浩勒给他的木牌前添了“春天到了,可是……”几个字后,给钱的人就多了)2、这节课我们要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来深入感悟课文内容,体会诗一般的语言所产生的感染力。

3、木牌上原来写的是什么?(我什么也看不见)现在哪?(春天到了,可是……)4、轻轻地读这两句话,你觉得哪句话具有魅力?哪句话没有魅力?二、自渎课文,感悟交流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一想你从什么地方感受到“我什么也看不见!”这句话没有魅力?又从什么地方感受到“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这句话具有魅力的?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做批注,想一想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2、有了自己的感受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3、学生自主读文,细心体会,教师巡视指导。

二、引导探究,感情朗。

1、谁来说一说你是从什么地方感受到“我什么也看不见!”这句话没有魅力的?抓住关键句子:①街上过往的行人很多,那些衣着华丽的绅士、贵妇人,看了木牌子上的字都无动于衷,有的还淡淡一笑,便姗姗而去了。

抓住关键词语:无动于衷、淡淡一笑、姗姗而去。

指导朗读。

那我们怎么才能读好这句话?2、春天的景色如此美丽,可是对于盲老人来说却什么也看不见,一个“可是”使结果一个天一个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的魅力》教学设计
风儿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
1.学会12个字,认识5个字。

能借助工具书和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理解“衣衫褴褛、佝偻、表情木然、虚设、辛酸、贫困交加、风烛残年”的意思。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语言的魅力》这一奇特感人的故事,使同学们能够了解故事内容,并且深深震撼于“语言的魅力”。

过程与方法:
情境创设,情感熏陶。

教学重点:
精学第三自然段。

教学难点:
理解为什么诗人在木牌上加了几个字,就产生了那样的“魅力”的原因。

教具安排:生字卡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6个字,认识5个字。

能借助工具书和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理解“衣衫褴褛、佝偻、表情木然”的意思。

2.理解课文第1自然段,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第1自然段,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

学习生字。

教学难点:
理解老人生活处境的艰辛。

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

一、导入:
师:“语言”是人类思想表达的工具,语言的内容非常非常的丰富,一辈子也说不完,语言是我们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没有它,我们就无法表达出细腻丰富的情感,人与人之间更是无法交流沟通了,语言的魅力可大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讲述有关“语言的魅力”的课文。

你们有兴趣吗?首先呀,这还要从一个故事说起……
(请快快翻开书本第5页读读这片奇特的故事吧!)
二、初读:
自读课文。

想想课文写了些什么,并边读边圈生字,读完课文后把所圈生字反复多读几遍直到熟练。

检查生字。

把生字送回课文再读课文,想想读完课文后,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可提出
来。

三、精读:
师:读了这则故事,你知道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吗?(指名自由概括)
学习第1自然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这是怎样的一位老人呢?(“衣衫褴褛,佝偻着腰,头发花白,表情木然”说明她贫困交加,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破破烂烂,这么大岁数了,头发白了,连背都驮了,伸也伸不直,佝偻着背,长期吃不饱,穿不暖,饥寒交迫,老得连站都站不稳了,却还要为了生存,为了活下去,为了不饿死,而整天从早到晚长时间地站在街上沿街乞讨,她的表情木然、目光呆滞,长期生活的不幸早已压得她都麻木了。

面对着这样一位老人,我们已经觉得他很不幸了,可是更不幸的是她从小就是个双目失明的盲人,也许正是因为老人家有异于正常人,眼睛残疾,加上无儿无女,年岁又大,孤苦伶仃,丧失了劳动力,所以才沦落为在街边乞讨。


感情练读“一天上午,……不得不在街上乞讨。

”读出老人境况的艰辛,以及对其产生的怜悯之情。

正在这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一位著名的诗人走到老人跟前,俯下身子询问。


指名读诗人与老人的对话。

(指导读出老人辛苦劳累与哀伤无奈的心情,语调低沉无力。


师过渡:于是,诗人听了,便拿出笔来,悄悄地在老人木牌的那行字前面加了“春天到了”这四个字,随后又将身上带着的钱全给了这位老人,结果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
学习“街、妇”等上排6个字。

让学生多识记字形:“街”字注意左中右结构的比例;“牌”字注意左右部分的比例,及右边“卑”字的写法。

还要让学生自己观察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美观。

教师可适当作书写示范。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另外6个字,认识5个字。

能借助工具书和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理解“虚设、辛酸、贫困交加、风烛残年”的意思。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通过学习《语言的魅力》这一奇特感人的故事,使同学们能够了解故事内容,并且深深震撼于“语言的魅力”。

教学重点:
精学2、3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会背诵第3自然段。

教学难点:
理解为什么诗人在木牌上加了几个字,就产生了那样的“魅力”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

抽读生字卡片。

二.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知道知道了一位风烛残年,年老力衰,贫困交加,饥寒交迫的一位长年双目失明的颤巍巍的可怜老人,为了生存,在辛苦地沿街乞讨一天却什么也没得到的情况下,一位诗人出现了,他给了老人所有的钱,并且在她的木牌上的那行字前加上了几个字“春天到了”,正是这寥寥几个字,却使事情发生了怎样的转机呢?我们来看看!
三.精学2、3自然段。

学习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师: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奇怪的事情呢?老人站了整整一天了,那么漫长的时间都没有收到一枚硬币,所有路过的人都习以为常,可是现在,却突然发生了如此怪事——结合课后习题二,从加点的词语体会到了什么?(递进句,木牌上的语言,感动了每一个人,使经过的每个人都产生了同情怜悯之心。


练读第二自然段中的递进句。

“无论师……交给老人。

”指名读、小组读。

读出施舍的人之多。

师:先是整整一天,没有一个人给钱,现在是几乎所有来往的行人,只要经过这块木牌时,都纷纷停下来,不管是贫富贵贱,男女老幼,都心甘情愿地慷慨解囊,就算那衣着寒酸,也同样贫穷,为生计发愁,疲于奔命,劳碌奔波的小职员,也摸出自己的钱交给了老人,奇怪吗?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带着这个问题去认真读读第三自然段吧!看看你知道了什么?
学习第三自然段
读了后,你明白了什么?为什么诗人在木牌上加了几个字,就产生了那样的“魅力”呢?
指名自由发言
(“春天到了”,我们看见了什么?湛蓝晴朗的天空,银花,白絮般的云朵,想象一下画面,百花齐放,争奇斗艳,五彩缤纷,小草发芽,绿树长出新叶,莺歌燕舞,小桥流水,鸟语花香,一派生机勃勃的世界,多美好呀!有谁不喜欢春天,有谁不愿意去赞美它呢?
可是,这么如此美妙的春天,这位双目失明的可怜老人却一生都没有见过啊!她眼前的只有一片黑暗……“春天来了”虽然短短几个字,却使见过它的人浮想联翩,联想到春天的种种令人向往的美丽景色,然而后面的“我什么也看不见”却刹时敲碎了这个美丽的梦,前后造成极其强烈的对比映衬,使春天的“色彩斑斓”与老人眼前的“永久黑暗”形成对比,使春天的快乐美好与老人风烛残年、贫困交加的辛酸生活形成对比,更加突现出老人生活的困苦不幸,因而使每个人都产生心灵的触动,怜悯同情之心油然而生,纷纷发自肺腑地慷慨解囊。


感情练读第三自然段。

注意引导读出前后的对比,读出春天的美好与老人身世的辛酸。

试背第三自然段。

四、学习生字:
学习“掏、币”等下排6个字。

让学生多识记字形:“辛”字注意几横的长短排列;“残”字可与前面学的“钱”字比较学习。

还要让学生自己观察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美观。

教师可适当作书写示范。

板书设计:
“我什么也看不见”无人施舍
2、语言的魅力
“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所有的人全都慷慨解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