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格的综合运用.doc

合集下载

言语交际教学辅导5:修辞格的运用(下)

言语交际教学辅导5:修辞格的运用(下)

四川广播电视大学《言语交际》单元辅导(5)责任教师:吴会灵第五章修辞格的运用(下)一、修辞格的区别(一)借喻与借代的区别分析:借喻与借代修辞手法,稍不留心,就容易误断,二者有相似点和不同点:借喻是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的一种比喻方式。

借代就是不直接说出要表现的对象,而用与这个对象密切相关的其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

相似点:它们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

不同点:①借喻是比喻的一种,被比与用来作比的两个事物之间有相似点,没有相关性,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

因而本体、喻体之间即使没有喻词“像”也可以加“像”字,换成明喻。

②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替代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力本体,其只代不喻,本体与借体之间没有相似点,只有相关性,这是构成借代的基础,即要求借体和本体的某些方面的相似。

因而不能加“像”字换成明喻。

例如,“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究不过是苍蝇”中的“完美的苍蝇”就是借喻,喻指那些反动的家伙。

换成明喻,可以写成“反动的家伙像苍蝇”的形式。

“百年积弱叹华岁,八载干戈仗延安”中的“干戈”、“延安”就是借代,“干戈”代抗日战争,“延安”代中国共产党,这是用具体的事物代抽象的事物,是不能换成明喻的。

如用“抗日战争像干戈”,“中国共产党像延安”予以表述就闹笑话了。

它们之所以能替代,是因为本体、借体有密切的相关性:干戈为武器,与战争有关;延安为革命圣地,与中国共产党有关。

思考:什么是相似点?“什么是相似点”这个问题教材上并没有直接讲述,但其意思在教材中已经有所体现,我们可以思考一下,自己归纳出来。

我们认为,相似点是作者引起联想并构成比喻的基础,是喻体和本体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

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事物能够联系在一起构成比喻,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二者的相似性,这是构成比喻的基础。

本体和喻体之间没有相似点,或者相似点不明确,就不能构成比喻,即使构成比喻别人也无法理解。

国家开放大学一网一平台电大《言语交际》形考任务判断题题库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一网一平台电大《言语交际》形考任务判断题题库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一网一平台电大《言语交际》形考任务判断题题库及答案一、判断题1 .“他步履蹒跚地走进了古稀之年,白云也正渐渐地开始笼罩在他的头顶。

”使用了暗喻的修辞方法。

【正确答案】错误2 .“目录学是打开一切科学宝库的钥匙。

”该句运用了明喻。

【正确答案】错误3 .贵、尊、令、贤、家、舍等都是敬词。

【正确答案】错误4 .文艺语体包括小说、喜剧、诗歌、散文等。

【正确答案】正确5 .反问句又称反诘,是用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

【正确答案】正确6 .句子是言语交际的基本单位,只有句子,才能完成初步的交际。

【正确答案】正确7 .事务语体又称公文语体,是适应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以及人民群众之间处理事务的一种语体形式。

【正确答案】正确8 .方言一般可分为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

【正确答案】正确9 .语言和言语的关系是交际工具与工具在交际中的运用的关系。

【正确答案】正确10 .风格与语体有一定的联系,是就言语的格调和氛围而言。

【正确答案】正确11 .主持语体属于非专业语体。

【正确答案】错误12 .修辞格能够充分反映一个民族的心理、文化、价值观念,具有民族性特点。

13 .句子是言语交际的基本单位,只有句子,才能完成初步的交际。

【正确答案】正确14 .言语的民族风格主要体现在语言本身的民族性和语言运用上的民族性。

【正确答案】正确15 .事务语体又称公文语体,是适应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以及人民群众之间处理事务的一种语体形式。

【正确答案】正确16 .现代汉语与印欧语系的语言比较,最显著的差别是缺乏形态变化。

【正确答案】正确17 .在交际中运用修辞格可以使话语产生会话含义。

【正确答案】正确18 .口语和书面语是语言风格的两大类。

【正确答案】正确19 .句子的次序包括时间次序、空间次序、话题视点次序和事理逻辑次序。

【正确答案】正确20 .从句子的结构形式来看句子可分为长句和短句。

【正确答案】错误21 .“目录学是打开一切科学宝库的钥匙。

第七、八节 辞格(四)及综合运用

第七、八节 辞格(四)及综合运用
⑴由一种感官感知的事物移到另一感官所感知的事物是通感; 由一种不能用感官感知的非常抽象的移到某种感官能感知的 是移就。 ⑵通感被描写的对象必须是感官所能感觉到的具体事物,而移 就被描写的对象往往是抽象事物,如“金色的年华”、“甜 蜜的歌声”,虽然“金色”和“甜蜜”都是可以凭感官所能 感知的,但“年华”是抽象名词,“歌声”是具体名词,是 可感知的;所以,“金色的年华”是移就,“甜蜜的歌声” 是通感。 ⑶移就是词语的移用,它往往是在同一篇文章中甲乙两种事物 都出现过,而通感就不需要这样。
2.一体两面对比

把同一事物两个对立的方面写在一起,使 它们显得更鲜明,更彻底。
蜜蜂是渺小的饿,蜜蜂却又是多么高尚啊! ——杨朔《荔枝蜜》 ② 我们的战士,对敌人这样狠,而对朝鲜人民却是那样地 爱,充满国际主义的深厚感情。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对比和对偶的区别
1.着眼点不同。对比以意义为特征,着眼在内容方面,要求两种事物或一 种事物的两个方面在意义上相反相对;对偶以结构为特征,着眼点在形式 方面,要求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也就是说,对比的特点是对立, 对偶的特点是对称。 2.作用不同。对偶是利用均衡对称的语言形式、和谐优美的语言节奏,以 加强艺术感染力;对比是以内容上的对立,来加强语言的鲜明性。对偶中 的“反对”从内容上看是对比,从形式上看是对偶,这是辞格兼用的现象。
八、警策
使某些语句语简言奇,含意深刻并富有哲 理性的辞格叫警策,也叫“精警”或“警 句”。 修辞学就是修辞学。 主宾重复判断
他的世界 又小又宽广, 他的路径 又短又漫长,
表意相反相成
方敬《图书管理员》
看似无关,实则紧密相连
有的说:“可是朱桂棠,杀人做大户,咱们滴的血,他做 聚宝盆,咱们的骨头,他做摇钱树。 田间《赶车

辞格的综合运用

辞格的综合运用

第八节辞格的综合运用一、名词解释1、错综2、移觉3、辞格的套用4、辞格的连用5、辞格的兼用。

二、单项选择题(在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1、下列句子属于复句的是()A这就叫做“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B这事原是爷做的太急了,国孝一层罪,家孝一层罪,背着父母私娶一层罪,停妻再娶一层罪。

俗语说:“拚着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他穷疯了的人,什么事做不出来?。

C王老三说:“俗话说:‘女大不中留,留久便成仇’,你还是同意闺女的事吧。

”D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2、“雨落在水库里,像滴进晶莹的玉盘,溅起了粒粒珍珠;雨落在树梢上,像给枝条梳动着柔软的长发;雨落在土地里,卷起了一阵轻烟,土地好象绽出了一个个笑的酒窝。

”对这句话运用的修辞分析正确的是()A 上例运用了比喻套用排比。

B 上例运用了排比套用比喻。

C 上例是比喻兼用排比。

D 上例是比喻连用排比。

3、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A“刚要寻别的姊妹去,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

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

只见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将欲过河去了。

倒引的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

”长句与短句、整句与散句交错使用,运用的是错综辞格B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以上两句诗语序变换,在形式上显得参差交错,属于错综辞格。

C“他回味中年,咀嚼青年,迷恋童年”运用了错综和层递的修辞手法。

D“每日又不习文,又不学武,又怕见人,只爱在丫头群儿里闹。

”例句运用了错综的修辞手法。

4、“天上也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只有几片薄纱似的轻云,平贴于空中,就如一个女郎,穿了绝美的蓝色夏衣,而颈间却围绕了一段绝细绝轻的白纱巾。

”是()A两个比喻的套用B两个比喻的兼用C两个比喻的连用D比喻和比拟的兼用5、下列不属于移觉辞格的是()A 然而悲惨的皱纹,却从他的眉头和嘴角出现了。

英语中的修辞格

英语中的修辞格

英语中的修辞格(一)使用语音手段的修辞格.主要有:1.头韵(alliteration):在词的开头重复相同的元音或辅音.例如:①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②Suddenly the sky turned gray,The day,Which had been bitter and chill,Grew soft and still.2.拟声(onomatopoeia):以相似的声音描摹非语言的声音.例如:①She brou ght me into touch with everything that could be reached or felt-sunlight, the rustling(沙沙声、瑟瑟声) of silk, the noises of insects, the creaking(咯吱声、叽嘎声) of a door, the voice of a loved one.②You see, life is made up sobs(哭泣声),sniffles(抽鼻子声) and smiles-but mainly of sniffles.(二)使用词汇手段的修辞格.主要有:1.明喻(simile):用另一种事物比喻所要说明的事物,通常用like或as连用.例如:①It(The hair) fell about her, rippling and shining like a brown waterfall.②It(The lion) is as big as a very large dog.2.隐喻(metaphor):不用like或as隐藏的比喻.例如:①He sa id, "A foreign language is a weapon in the struggle of life."②Hope is the poor man's bread.3.提喻(synecdoche):以部分代替整体,单个代替类别,具体代表抽象,或反过来,以全体代替部分,类别代替单个,抽象代替具体.例如:①Once Lu Xun spoke to the youth about the study of foreign language.[youth不只是抽象名词表"年轻、青春(状态或阶段)",在古英语中就已经可以作集合名词指"青年人"这一整体。

高三语文复习第二轮(修辞格的运用)

高三语文复习第二轮(修辞格的运用)

高三语文复习第二轮(修辞格的运用)教学要点:纵观高考题目,考查修辞方法辨析的不多,主要考查对其理解与运用,要能分析、体味其表达效果,根据要求恰当的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增强语言表达效果。

今后高考将更加突出语言操作的实用性,扩充语言运用的考核项目,有关修辞的考查,将会更加突出这方面的特点。

考查方式:现代文阅读中可能随机出一些对修辞作用把握的题目,语言运用中可能有按要求运用某种修辞万法造句仿写的题目。

重点:《考试说明》所规定的八种常见修辞格: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难点:对运用各种修辞方法的把握,对修辞方法的实际运用。

热点: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的理解与运用。

一.比喻比喻是用具体、浅显、熟知的某种事理或情境来比方另一种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理或情境的修辞格。

它由本体、喻体、喻词三部分组成。

根据这三者的关系,比喻又可分为以下三种:1.明喻:本体、喻体是相似的关系。

常用喻词有:像、似、如、好像、好比、好似、相同、犹如、仿佛、宛如、像……似的等。

典型格式:甲像乙如:(1)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舞女的裙。

(2)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2.暗喻:本体喻体是相合的关系。

常见喻词有:是、成为、变成、当做、等于等。

典型格式:甲是乙如:(1)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蟑都成了水墨山水。

(2)生存的小品文,必须是匕首,是投枪。

暗喻还有许多变体。

如:这里是花的海洋。

(本体和喻体是修饰关系)我爱北京——祖国的心脏。

(本体与喻体是注释关系)3.借喻:只出现喻体。

如:(l)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2)圆形的下巴劾,有短短的黑胡茬儿,要是仔细看,那里面已经掺杂着银白色的松针了。

另外,还有一种用几个喻体说明或描述一个本体的比喻,我们称之为博喻。

如:这种下笔以前的修改是最要紧不过的了,正如盖房子首先要打好图样,作战首先要订好计划一样。

比喻的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比喻对偶兼用

比喻对偶兼用




(3)满纸废号码,一把辛酸泪。都云彩民痴,谁解 其中味? (仿拟、反问) (4)长城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它却卑 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 只知贡献。一查履历,长城还只是它的后辈。 (比拟、比喻、比拟) (5)你是我的影子,有阳光的时候就有你!你是我 的阳光,有风雨的日子需要你!你是我的风雨, 同路的日子不忘彼此! (排比、比喻、回环)



1.连用——在一段文字中连续运用辞格,它又分 为同类连用和异类连用。 2.兼用——一个辞格兼有另一辞格的表达功能, 是一身兼两职的表达方式。 3.套用——一个语言片段中的某个辞格又包孕着 比它范围更小的另外一个或几个辞格。
一、辞格的连用
在一句话或一段话里同时使用几种修辞格说明同 一内容,使几种修辞格相得益彰。表达更加丰富多 彩的内容,塑造更加鲜明生动的形象。可分为同类 辞格连用和异类辞格连用两种形式。 例: ①天上也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只有几片薄纱似 的轻云,平贴于空中,就如一个女郎,穿了绝美的 蓝色夏衣,而颈间却围绕了一段绝细绝轻的白纱巾。 (郑振铎《海燕》) ②摇动的车轮,旋转的锭子,争着发出嗡嗡嘤嘤 的声音,像演奏弦乐,像轻轻地歌唱。


⑤摇动的车轮,旋转的镜子,争着发出嗡 嗡嘤嘤的声音,像演奏弦乐,像轻轻地唱 歌。(吴伯萧《记一辆纺车》) (异格:拟人、比喻、比喻的连用)


⑥总理的轿车开动了,我们的心哪,跟着 总理向前,向前,……忘记了卸装,忘记 了时间,忘记了春寒……许久许久,周总 理的音容笑貌,在我脑际萦绕;周总理的 谆谆教诲,在我心中回响。 (异格:比拟、反复、排比、对偶连用)
⑥一个扰嚷喧嚣,一个肃穆幽静;一个 珠光宝气,炫人耳目,一个雄奇深邃,浑 然天成;一个灯火辉煌,城开不夜,一个 月色迷离,万籁俱寂;一个矗起沙漠间, 蓝天绿地,却置身万丈红尘,一个历经千 百劫,刀劈斧斫,反化成胸中丘壑。(邵 燕祥《大峡谷去来》) 这段话是运用了排比,排比的每一个 分句又用了对比。

国家开放大学一网一平台电大《言语交际》形考任务3网考题库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一网一平台电大《言语交际》形考任务3网考题库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一网一平台电大《言语交际》形考任务3网考题库及答案1.从句子的结构形式来看句子可分为长句和短句。

【正确答案】错误2.句子的次序包括时间次序、空间次序、话题视点次序和事理逻辑次序。

【正确答案】正确3.奇问的修辞目的是为了加强语义和语势。

【正确答案】错误4.修辞格的综合运用有连用、兼用和套用三种情况。

【正确答案】正确5.“处处飞花飞处处,潺潺碧水碧潺潺。

”中运用了顶真的修辞手法。

【正确答案】错误6.文艺语体包括小说、喜剧、诗歌、散文等。

【正确答案】正确7.现代汉语与印欧语系的语言比较,最显著的差别是缺乏形态变化。

【正确答案】正确8.“目录学是打开一切科学宝库的钥匙。

”该句运用了明喻。

【正确答案】错误9.方言一般可分为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

【正确答案】正确10.下列句中括号内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正确答案】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忘乎所以)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I1从修辞角度看,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苦瓜苗就像一个①一样,自生自长,葛蕉的,一副要死不活的样子。

然而它却努力地活了下来,便渐渐地长大。

它似乎满是敌意,一天比一天不守规矩,或绕着南瓜藤,或在冬瓜架上②。

我不得不找来一根杖子,把它绑在杖上,③【正确答案】①弃儿②胡搅蛮缠③约束它的行为12.下列句子中修辞方法运用恰当的一项是O【正确答案】海新套着脸,他还记着昨天丁经理那伤他的话,海新的自尊心跟弹簧一样,谁碰一下,就蹦得很高。

13.“善者不来,来者不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运用的修辞格是O【正确答案】回环14.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恰当的一句是O【正确答案】事如《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那首歌吧,从苏区开始,就一直是红军、八路军、新四军和人民解放军的先遣部队。

15.一些服务行业,对于交际用语的使用都有明确规定,比如要求使用“请、你好、对不起、谢谢”等词语,这遵循了言语交际中的O【正确答案】礼貌原则16.诗经“一日不见,如三秋兮【正确答案】借指“三年”17.由于不同作家的个性不同,思维方式不同,经历或修养也不同,从而表现出了不同的演讲风格。

辞格的综合运用

辞格的综合运用

辞格的综合运用引言辞格是指词语在表达中的特殊排列和组合方式,是一种修辞手法,用以增强表达的效果和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在写作中,辞格的运用能够使文章更加生动、有力,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介绍辞格的综合运用,包括排比、反问、夸张等常见的辞格手法。

1. 排比排比是指在几个词句中运用相同的结构和语法,以增加表达的力度和节奏感。

排比能够让文章的语言更加鲜明、有节奏感,使读者对内容产生更深刻的印象。

例如:•他不仅幽默,而且风趣;不仅聪明,而且机智;不仅善良,而且正直。

在这个例子中,通过使用排比的手法,让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被描述人物的多重优点。

2. 反问反问是指在文章中提出疑问,但不需要得到明确的回答。

反问能够引起读者的思考,并增强文章的表达力。

例如:•你难道不觉得这个问题很重要吗?通过这个反问的句子,作者希望引起读者对问题的关注,并表达自己对问题的重视态度。

3. 夸张夸张是指在表达中进行程度上的夸大,以加强表达的效果。

夸张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让文章更加生动、活泼。

例如:•他长得高得可以接触到天空。

通过这个夸张的描述,读者能够直观地想象到被描述人物的身高,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4. 比喻比喻是指通过比较的手法,将事物与其他事物进行类似或相似的联系,以增强表达的效果。

比喻能够给读者一个直观的形象,使抽象的概念更具体化。

例如:•她的笑声如同一阵清泉,使人心旷神怡。

通过将笑声比喻为清泉,作者使读者更能够感受到被描述人物带来的快乐和舒适。

5. 并列并列是指在文章中将两个或多个词句放在同一位置并列起来,以强调它们的重要性或对比不同之处。

并列能够使文章的观点更加鲜明,读者更容易理解作者的意图。

例如:•团结、友爱、互助,是我们追求的共同目标。

通过并列的手法,将这三个词语放在同一位置,强调它们共同的重要性,并体现了团队的核心价值观。

结论辞格是一种修辞手法,在写作中的综合运用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力,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辞格的综合运用

辞格的综合运用
例D从一种角度看是对比,换一种角度 看又是对偶。
恰本地利用兼格,能够使多
种修辞效果相得益彰,多姿多彩, 从多方面为文章旳体现增添文采和 力量。
三、辞格旳套用 辞格旳套用是指一种辞格里又包括着
其他辞格,形成大套小旳包容关系。 (1)一站站灯火扑来,似流萤飞走,
一重重山岭闪过,似浪涛奔流。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这是革命旳春天,这是人民旳春天,这是科学 旳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 吧!
B套用
2.那黄河和汶河又恰似两条飘舞旳彩绸,正 有两只看不见旳大手在耍着;那连绵不断 旳大小山岭,却又像许多条龙灯一齐滚 舞。——整个山河都在欢腾着啊!这是辞 格旳——。 A连用 B套用 C兼用
A连用
3.这些揭示人类生命奥妙旳串串符号是空谷 幽兰,荒原杜鹃,老林中旳人参,冰山上 旳雪莲,泰山绝顶旳灵芝,戈壁沙滩旳牡 丹。这是辞格旳——。 A连用 B套用 C兼用
比喻、夸张连用
总理旳轿车开动了,我们旳心哪,跟着总理向 前,向前,……忘记了卸装,忘记了时间,忘记 了春寒……许久许久,周总理旳音容笑貌,在我 脑际萦绕;周总理旳谆谆教导,在我心中回响。
比拟、反复、排比、对偶连用Leabharlann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
尤使我耳不忍闻。(对偶)我还有 什么话可说呢?(反问)我懂得衰 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旳缘由了。 沉默呵,沉默呵!(反复)不在沉 默中暴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对 比)对偶、反问、反复、对比连用
C兼用比喻和排比
4.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是 辞格旳——。 A连用 B套用 C兼用 D套用与兼用
B套用 对偶套用暗喻。
5.与“终岁不闻丝竹声”一句中利用旳修辞手法 相同旳一项是( ) A.在荣誉、利益、艰苦、危险、责任、义务等面 前,上前一步或退后一步,往往是检验人旳思想 品格旳试金石。 B.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C.“你教旳‘子曰诗云’么?”他惊奇地问。 D.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第八节-辞格的综合运用

第八节-辞格的综合运用

第⼋节-辞格的综合运⽤第⼋节辞格的综合运⽤⼀段话之中包含有多个辞格,这便为辞格的综合运⽤。

它包括兼⽤、套⽤、连⽤。

1.辞格的连⽤辞格的连⽤是指同类辞格或异类辞格在⼀段⽂字中的接连使⽤。

它们之间的关系不分主次,平等并列,互相衬托。

如:①太阳还不能从云⾥挣扎出来,空⽓也感到疲乏。

②沉默。

监房突然像沉⼊⽆底的⿊暗之中,就是落下⼀根针也仿佛可以听见。

例①是两个⽐拟辞格的连⽤;例②是⼀个⽐喻辞格同⼀个夸辞格的连⽤。

③我始终相信“青出于蓝,⽽胜于蓝”这句⽼话,《译林》杂志将永远会是⼀棵屹⽴不倒的、绿如翡翠的常春树!(苡《⼀点⼩⼩感触》)第⼀句是引⽤,第⼆句是暗喻,它们是异类辞格的连⽤。

第⼆句中⼜包含有明喻。

④我静静地坐在书桌前⾯。

回忆凝成⼀块铁,重重地压在我的头上;思念细得像⼀根针,不断地刺着我的⼼;⾎像⼀层雾在我的想像中升上来,现在连电灯光也带上猩猩的颜⾊。

(《巴⾦⼩说精编》)第⼆、三、四句都是⽐喻,它们是同类辞格的连⽤。

2.辞格的兼⽤辞格的兼⽤是指⼀种语⾔表达形式兼有多种辞格。

如:①勤奋是点燃智慧的⽕花,懒惰是埋葬天才的坟墓。

②举着红灯的游⾏队伍河⼀样流到街上。

例①是对偶和对⽐的兼⽤;例②是⽐喻和夸的兼⽤。

③他赢⽽⼜赢,铜钱变成⾓洋,⾓洋变成⼤洋,⼤洋⼜成了叠。

(鲁迅《阿Q正传》)这是层递和顶真的兼⽤。

“铜钱——⾓洋——⼤洋”,概念⼀个⽐⼀个⼤,表达了层层递进的意思,从这个⾓度看,是层递,但是“……⾓洋,⾓洋……⼤洋,⼤洋……”词语蝉联,从这个⾓度看,是顶真。

④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这例兼⽤了回环、对偶、对⽐。

兼⽤的特点是“横看成岭则成峰,远近⾼低各不同”,从这⼀⾓度看是甲格,从另⼀⾓度⼜是⼄格。

兼⽤可使多种不同的修辞效果交织在⼀起起作⽤,相互补充,浑然⼀体,增添⽂采和⼒量。

3.辞格的套⽤辞格的套⽤是指⼀种辞格⾥⼜包含着其他辞格,形成⼤套⼩的包容关系。

如:①这种感情像红松那样,根深蒂固,狂风吹不动,暴⾬浸不败,千秋万载永不凋。

辞格的综合运用

辞格的综合运用
兼用了排比和反复
三、辞格的套用
一种辞格里又包含着其他辞格,分层组 合,形成大套小的包容关系,套用是分
层次的结合。
看吧,狂风紧紧抱着一层层巨浪,恶恨恨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
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高尔基《海燕》
比拟(拟人)中套用着比喻,“这些大块翡翠”是比喻“一层层巨浪”
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看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
按顺序,分层次 着眼于句式,切不 忘并作为进一步分
地进行分析。 可发现一种辞格而 析的基础。
丢掉另外的辞格。
春分刚刚过去,清明即将到来。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对偶
比喻
比喻
对偶
解 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

比喻、双关
比喻、双关
比喻、双关
排比
连用、兼用、套 火柴颂
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朱自清《春》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是排比,其中每一分句又是比喻。
这些动人的的关于泥土的故事,使人对五色土发生了奇异的感情,
仿佛它们是童话里的角色,每一粒土壤都可以叙述一段奇特的故事,
或者唱一首美好的诗歌一样。
秦牧《土地》
“仿佛”后面都是比喻,而“每一粒土壤都可以叙述一段奇特的故事,或 者唱一首美好的诗歌。”是比拟中的拟人,从整体看,是比喻中套用比 拟。
这时,春风送来沁鼻的花香,满天的星星都在眨眼欢笑,仿佛对张老师
那美好的设想给予着肯定和鼓励。
刘心武《班主任》
蓝海靠在车椅背上打盹,一根根铁丝般的胡子在饱经风霜的脸上竖着,
就像是一排排钢筋。
苏叔阳《旅途》
兼用了比喻和夸张
你是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而在有些人却是出风头第一, 休息第一,与自己第一。毛泽东《给徐特立同志的一封信》

修辞格的综合运用

修辞格的综合运用

修辞格的综合运用修辞格是修饰文学作品的一种手法,通过巧妙地运用一些言辞、词语、句式或语法的变化,达到增强表达力、形象生动的效果,让读者获得更加深刻的体验。

在文学创作中,修辞格的综合运用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首先,比喻是修辞格中最为常见和常用的一种手法。

比喻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来突出其中一事物的特点,使之更生动、更形象。

比如,“她的眼睛像湖水一样清澈”;“他就像一只无处停歇的蝴蝶”。

这些比喻的运用,使得故事或描述更为生动,读者能够更容易地产生共鸣和情感。

其次,排比是修辞格中的一种重要手法。

排比是通过将同一类事物或观点依次列举,达到强调效果的目的。

通过排比,文学作品中的内容将显得更加丰富多样,更好地引起读者的注意力。

比如,“富国强兵、人民富裕、文明进步”;“岁月匆匆、时光荏苒、时节更迭”。

排比的运用使得整个句子或整篇作品更加节奏感强,有力度,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

第三,对比是修辞格中常见的一种手法。

对比通过将两个或多个相对矛盾的事物或观点进行比较,来突出其间的差异和对立。

通过对比,作品中的形象将更加鲜明,内容更加丰富。

比如,“他瘦如竹竿,她胖如猪肚”;“白昼和黑夜,幸福和痛苦”。

对比的运用使得作品具有更强的冲击力和反差感,使读者更加深入地思考和体味。

第四,夸张是修辞格中常见的一种手法。

夸张通过对描述事物或观点进行夸大处理,以产生强烈的感受和印象。

夸张手法可以使作品更具戏剧性和表现力。

比如,“她眉毛如墨,皮肤如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这些夸张的形容词和修辞手法,让作品中的形象更加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最后,借代是修辞格中的一种重要手法。

借代通过用具体事物代表抽象事物,来增加形象感和感染力。

比如,“雄鸟的欢唱代表了春天的到来”;“大海的浩瀚代表了无垠的宇宙”。

借代的运用,让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和深度,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综上所述,修辞格的综合运用是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第八节 辞格的综合运用

第八节 辞格的综合运用

第八节辞格的综合运用一段话之中包含有多个辞格,这便为辞格的综合运用。

它包括兼用、套用、连用。

1.辞格的连用辞格的连用是指同类辞格或异类辞格在一段文字中的接连使用。

它们之间的关系不分主次,平等并列,互相衬托。

如:①太阳还不能从云里挣扎出来,空气也感到疲乏。

②沉默。

监房突然像沉入无底的黑暗之中,就是落下一根针也仿佛可以听见。

例①是两个比拟辞格的连用;例②是一个比喻辞格同一个夸张辞格的连用。

③我始终相信“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句老话,《译林》杂志将永远会是一棵屹立不倒的、绿如翡翠的常春树!(杨苡《一点小小感触》)第一句是引用,第二句是暗喻,它们是异类辞格的连用。

第二句中又包含有明喻。

④我静静地坐在书桌前面。

回忆凝成一块铁,重重地压在我的头上;思念细得像一根针,不断地刺着我的心;血像一层雾在我的想像中升上来,现在连电灯光也带上猩猩的颜色。

(《巴金小说精编》)第二、三、四句都是比喻,它们是同类辞格的连用。

2.辞格的兼用辞格的兼用是指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兼有多种辞格。

如:①勤奋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懒惰是埋葬天才的坟墓。

②举着红灯的游行队伍河一样流到街上。

例①是对偶和对比的兼用;例②是比喻和夸张的兼用。

③他赢而又赢,铜钱变成角洋,角洋变成大洋,大洋又成了叠。

(鲁迅《阿Q正传》)这是层递和顶真的兼用。

“铜钱——角洋——大洋”,概念一个比一个大,表达了层层递进的意思,从这个角度看,是层递,但是“……角洋,角洋……大洋,大洋……”词语蝉联,从这个角度看,是顶真。

④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这例兼用了回环、对偶、对比。

兼用的特点是“横看成岭则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这一角度看是甲格,从另一角度又是乙格。

兼用可使多种不同的修辞效果交织在一起起作用,相互补充,浑然一体,增添文采和力量。

3.辞格的套用辞格的套用是指一种辞格里又包含着其他辞格,形成大套小的包容关系。

如:①这种感情像红松那样,根深蒂固,狂风吹不动,暴雨浸不败,千秋万载永不凋谢。

8第八章 辞格的综合运用

8第八章 辞格的综合运用

第八章辞格的综合运用【学习目标】1、了解、掌握辞格综合运用的几种形式。

2、对辞格综合运用的几种形式进行辨析。

【重点】辞格的连用、辞格的套用、辞格的兼用【难点】对辞格的连用、套用、兼用进行辨析【本节教学内容】辞格的连用辞格的套用辞格的兼用修辞格的综合运用⏹在一句或一段话里,同时使用几种辞格,这就是多种辞格综合运用,辞格综合运用可以收到几重修辞效果。

综合运用常见的有连用、兼用、套用三种基本类型。

⏹1.连用——在一段文字中连续运用辞格,它又分为同类连用和异类连用。

⏹2.兼用——一个辞格兼有另一辞格的表达功能,是一身兼两职的表达方式。

⏹3.套用——一个语言片段中的某个辞格又包孕着比它范围更小的另外一个或几个辞格。

一、辞格的连用在一句话或一段话里同时使用几种修辞格说明同一内容,使几种修辞格相得益彰。

表达更加丰富多彩的内容,塑造更加鲜明生动的形象。

可分为同类辞格连用和异类辞格连用两种形式。

例:①天上也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只有几片薄纱似的轻云,平贴于空中,就如一个女郎,穿了绝美的蓝色夏衣,而颈间却围绕了一段绝细绝轻的白纱巾。

(郑振铎《海燕》)②摇动的车轮,旋转的锭子,争着发出嗡嗡嘤嘤的声音,像演奏弦乐,像轻轻地歌唱。

⏹③离开渔船,走上堤岸,只见千百条水渠,像彩带似的,把无边无际的田野,划成棋盘似的整齐方块,那沉甸甸的稻谷,像一垄垄金黄的珍珠;炸蕾吐絮的棉花,像一厢厢雪白的珍珠;婆娑起舞的莲蓬,却又像一盘盘碧绿的珍珠。

(谢瑛《珍珠赋》)⏹(同格:比喻连用)⏹④桃花听得入神,禁不住落下了儿点粉泪,一片一片凝在地上。

小草听得大醉,也和着声音的节拍一会倒,一会起,没有镇定的时候。

(许地山《春底林野》)⏹(同格:拟人连用)⏹⑤摇动的车轮,旋转的镜子,争着发出嗡嗡嘤嘤的声音,像演奏弦乐,像轻轻地唱歌。

(吴伯萧《记一辆纺车》)⏹(异格:拟人、比喻、比喻的连用)⏹⑥总理的轿车开动了,我们的心哪,跟着总理向前,向前,……忘记了卸装,忘记了时间,忘记了春寒……许久许久,周总理的音容笑貌,在我脑际萦绕;周总理的谆谆教诲,在我心中回响。

句式的变换和选择 辞格的综合运用

句式的变换和选择 辞格的综合运用

句式的变换和选择辞格的综合运用老木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比喻(一)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恰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二)结构: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三)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一个句于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①同类相比。

例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②表示猜度。

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③表示想象。

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中,我就仿砖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儿。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

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

2、甲乙之间必须有恰似点。

(四)比喻的种类1、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配合。

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例如:叶子出水限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

本体喻征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喻词。

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

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蟑。

除此暗喻还有许多变体值得注意:①本体和喻体是并歹、关系。

例如:从喷泉里喷出来洋,(“花”修饰“海洋”)②本体和喻体是注释关系。

例如:我爱北京——祖国的心脏。

3、借喻。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为甲代乙。

例如:独有英雄驱虎豹,更元豪杰怕熊婴~傅喻。

连用几个比喻共说明一个本体。

例如:这种下笔以前的修改是最要紧不过的了,正如盖房子首先要打好图样,作战首先要订好计划一样。

(五)比喻的作用1、化平淡为生动;2、化深奥为浅显;3、化抽象为具体;4、化冗长为简洁。

比拟(一)概念: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

国文三十个常用修辞格

国文三十个常用修辞格

國文三十個常用修辭格主要參考資料〆黃慶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感嘆當一個人遇到可喜、可怒、可哀、可樂之事物,常會以表露情感之呼聲,來強調內心的驚訝或讚歎、傷感或痛惜、歡笑或譏嘲、憤怒或鄙斥、希冀或需要。

這種以呼聲表露情感的修辭法,就叫「感嘆」。

EX〆為了搶快樂,搞得不快樂,為什麼人總那麼傻呢。

2〄設問定義〆講話行文,忽然變平敘的語氣為詢問的語氣,叫作「設問」。

1〉疑問〆心中確有疑問,而答案不知道。

2〉激問〆明知故問,而答案就在問題的反面。

3〉提問〆為了提起下文而發問,答案就在問題的後面。

EX〆1〉疑問〆我認識我自己嗎〇我看不見自己,因為我只向冸人眼中搜索讚美。

《鍾玲〆輪迴》2〉激問〆啊〈清溪居主人,我們生長在怎樣的一個世代裡,難道這世代的悲劇性還不夠嗎〇你又何苦用文學與音樂來加強他的效果呢〇《張曉風〆山路》3〉提問〆遙遠,什麼叫遙遠〇到了河南以後,平原無際,你才知道什麼叫遙遠。

《葉珊〆秋雨〄落在陌生的平原上》3〄摹寫對事物的各種感受,加以形容描述,叫作「摹寫」。

摹寫可說是廣義的摹擬,就是文學作品對自然以及人生各種現象的摹擬。

EX〆1〉視覺摹寫〆那是短短的兩排洋灰房子,沒有斜斜的屋頂。

《柯慶明〆風雨荒村》2〉聽覺摹寫〆你也說喜歡那一首幽幽細細的薩克斯風吹奏的曲子。

《羅蘭〆燭光夜雨》3〉嗅覺摹寫〆海棠本無香,惜人常以為恨,這裡花太繁了,卻醞釀出一種淡淡的香氣,使人久聞不倦。

《朱自清〆看花》4〉味覺摹寫〆北平尋常提到江蘇菜,總想著是甜甜的膩膩的。

《朱自清〆說揚洲》5〉觸覺摹寫〆冰涼地,光膩地、香嫩地貼上來的,是她的臉。

《郁達夫〆寒宵》4〄仿擬仿擬是對前人作品的模仿。

廣義的仿擬是指單純摹仿前人作品的倣傚,狹義的仿擬是指摹仿前人作品而意含嘲弄的仿諷。

EX〆繁華如三千東流水,我只取一瓢愛瞭解,只戀妳化身的蝶。

* 原句〆落水三千隻取一瓢飲5〄引用定義〆語文中援用冸人的話或典故、俗語等等,叫做引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辞格的综合运用1.辞格的连用辞格的连用是指同类辞格或异类辞格在一段文字中的接连使用。

如:①太阳还不能从云里挣扎出来,空气也感到疲乏。

②沉默。

监房突然像沉入无底的黑暗之中,就是落下一根针也仿佛可以听见。

例①是两个比拟辞格的连用;例②是一个比喻辞格同一个夸张辞格的连用。

2.辞格的套用辞格的套用是指一种辞格里又包含着其他辞格,形成大套小的包容关系。

如:①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②这种感情像红松那样,根深蒂固,狂风吹不动,暴雨浸不败,千秋万载永不凋谢。

例①总的是暗喻。

中间套着两个比拟(这两个比拟又是连用的例)。

例②首先,全句是个比喻;比喻的喻解(相似点)部分的“狂风……凋谢”又是夸张,其中的“狂风……不败”又是对偶,因此,全句比喻中套用了夸张、对偶。

3.辞格的兼用辞格的兼用是指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兼有多种辞格。

如:①勤奋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懒惰是埋葬天才的坟墓。

②举着红灯的游行队伍河一样流到街上。

③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④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例①是对偶和对比兼用;例②是比喻和夸张的兼用;例③先后是反复、拟人、拟人三种辞格,他们没有分布上的交叠。

例④从一个角度看是对比,换一个角度看又是对偶。

4.以上三种情况的同时出现如:队伍虽然出罗网,韩英不幸入铁窗。

此例总的看是对比和对偶,这是两种辞格兼用。

“罗网”和“铁窗”分别是借喻和借代,这两种辞格的分布是连用。

这两个连用的辞格被对比、对偶包含,这又是套用。

1.辞格的连用辞格的连用是指同类辞格或异类辞格在一段文字中的接连使用。

如:①太阳还不能从云里挣扎出来,空气也感到疲乏。

②沉默。

监房突然像沉入无底的黑暗之中,就是落下一根针也仿佛可以听见。

例①是两个比拟辞格的连用;例②是一个比喻辞格同一个夸张辞格的连用。

2.辞格的套用辞格的套用是指一种辞格里又包含着其他辞格,形成大套小的包容关系。

如:①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②这种感情像红松那样,根深蒂固,狂风吹不动,暴雨浸不败,千秋万载永不凋谢。

例①总的是暗喻。

中间套着两个比拟(这两个比拟又是连用的例)。

例②首先,全句是个比喻;比喻的喻解(相似点)部分的“狂风……凋谢”又是夸张,其中的“狂风……不败”又是对偶,因此,全句比喻中套用了夸张、对偶。

3.辞格的兼用辞格的兼用是指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兼有多种辞格。

如:①勤奋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懒惰是埋葬天才的坟墓。

②举着红灯的游行队伍河一样流到街上。

③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④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例①是对偶和对比兼用;例②是比喻和夸张的兼用;例③先后是反复、拟人、拟人三种辞格,他们没有分布上的交叠。

例④从一个角度看是对比,换一个角度看又是对偶。

4.以上三种情况的同时出现如:队伍虽然出罗网,韩英不幸入铁窗。

此例总的看是对比和对偶,这是两种辞格兼用。

“罗网”和“铁窗”分别是借喻和借代,这两种辞格的分布是连用。

这两个连用的辞格被对比、对偶包含,这又是套用。

1.辞格的连用辞格的连用是指同类辞格或异类辞格在一段文字中的接连使用。

如:①太阳还不能从云里挣扎出来,空气也感到疲乏。

②沉默。

监房突然像沉入无底的黑暗之中,就是落下一根针也仿佛可以听见。

例①是两个比拟辞格的连用;例②是一个比喻辞格同一个夸张辞格的连用。

2.辞格的套用辞格的套用是指一种辞格里又包含着其他辞格,形成大套小的包容关系。

如:①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②这种感情像红松那样,根深蒂固,狂风吹不动,暴雨浸不败,千秋万载永不凋谢。

例①总的是暗喻。

中间套着两个比拟(这两个比拟又是连用的例)。

例②首先,全句是个比喻;比喻的喻解(相似点)部分的“狂风……凋谢”又是夸张,其中的“狂风……不败”又是对偶,因此,全句比喻中套用了夸张、对偶。

3.辞格的兼用辞格的兼用是指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兼有多种辞格。

如:①勤奋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懒惰是埋葬天才的坟墓。

②举着红灯的游行队伍河一样流到街上。

③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④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例①是对偶和对比兼用;例②是比喻和夸张的兼用;例③先后是反复、拟人、拟人三种辞格,他们没有分布上的交叠。

例④从一个角度看是对比,换一个角度看又是对偶。

4.以上三种情况的同时出现如:队伍虽然出罗网,韩英不幸入铁窗。

此例总的看是对比和对偶,这是两种辞格兼用。

“罗网”和“铁窗”分别是借喻和借代,这两种辞格的分布是连用。

这两个连用的辞格被对比、对偶包含,这又是套用。

1.辞格的连用辞格的连用是指同类辞格或异类辞格在一段文字中的接连使用。

如:①太阳还不能从云里挣扎出来,空气也感到疲乏。

②沉默。

监房突然像沉入无底的黑暗之中,就是落下一根针也仿佛可以听见。

例①是两个比拟辞格的连用;例②是一个比喻辞格同一个夸张辞格的连用。

2.辞格的套用辞格的套用是指一种辞格里又包含着其他辞格,形成大套小的包容关系。

如:①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②这种感情像红松那样,根深蒂固,狂风吹不动,暴雨浸不败,千秋万载永不凋谢。

例①总的是暗喻。

中间套着两个比拟(这两个比拟又是连用的例)。

例②首先,全句是个比喻;比喻的喻解(相似点)部分的“狂风……凋谢”又是夸张,其中的“狂风……不败”又是对偶,因此,全句比喻中套用了夸张、对偶。

3.辞格的兼用辞格的兼用是指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兼有多种辞格。

如:①勤奋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懒惰是埋葬天才的坟墓。

②举着红灯的游行队伍河一样流到街上。

③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④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例①是对偶和对比兼用;例②是比喻和夸张的兼用;例③先后是反复、拟人、拟人三种辞格,他们没有分布上的交叠。

例④从一个角度看是对比,换一个角度看又是对偶。

4.以上三种情况的同时出现如:队伍虽然出罗网,韩英不幸入铁窗。

此例总的看是对比和对偶,这是两种辞格兼用。

“罗网”和“铁窗”分别是借喻和借代,这两种辞格的分布是连用。

这两个连用的辞格被对比、对偶包含,这又是套用。

1.辞格的连用辞格的连用是指同类辞格或异类辞格在一段文字中的接连使用。

如:①太阳还不能从云里挣扎出来,空气也感到疲乏。

②沉默。

监房突然像沉入无底的黑暗之中,就是落下一根针也仿佛可以听见。

例①是两个比拟辞格的连用;例②是一个比喻辞格同一个夸张辞格的连用。

2.辞格的套用辞格的套用是指一种辞格里又包含着其他辞格,形成大套小的包容关系。

如:①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②这种感情像红松那样,根深蒂固,狂风吹不动,暴雨浸不败,千秋万载永不凋谢。

例①总的是暗喻。

中间套着两个比拟(这两个比拟又是连用的例)。

例②首先,全句是个比喻;比喻的喻解(相似点)部分的“狂风……凋谢”又是夸张,其中的“狂风……不败”又是对偶,因此,全句比喻中套用了夸张、对偶。

3.辞格的兼用辞格的兼用是指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兼有多种辞格。

如:①勤奋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懒惰是埋葬天才的坟墓。

②举着红灯的游行队伍河一样流到街上。

③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④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例①是对偶和对比兼用;例②是比喻和夸张的兼用;例③先后是反复、拟人、拟人三种辞格,他们没有分布上的交叠。

例④从一个角度看是对比,换一个角度看又是对偶。

4.以上三种情况的同时出现如:队伍虽然出罗网,韩英不幸入铁窗。

此例总的看是对比和对偶,这是两种辞格兼用。

“罗网”和“铁窗”分别是借喻和借代,这两种辞格的分布是连用。

这两个连用的辞格被对比、对偶包含,这又是套用。

1.辞格的连用辞格的连用是指同类辞格或异类辞格在一段文字中的接连使用。

如:①太阳还不能从云里挣扎出来,空气也感到疲乏。

②沉默。

监房突然像沉入无底的黑暗之中,就是落下一根针也仿佛可以听见。

例①是两个比拟辞格的连用;例②是一个比喻辞格同一个夸张辞格的连用。

2.辞格的套用辞格的套用是指一种辞格里又包含着其他辞格,形成大套小的包容关系。

如:①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②这种感情像红松那样,根深蒂固,狂风吹不动,暴雨浸不败,千秋万载永不凋谢。

例①总的是暗喻。

中间套着两个比拟(这两个比拟又是连用的例)。

例②首先,全句是个比喻;比喻的喻解(相似点)部分的“狂风……凋谢”又是夸张,其中的“狂风……不败”又是对偶,因此,全句比喻中套用了夸张、对偶。

3.辞格的兼用辞格的兼用是指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兼有多种辞格。

如:①勤奋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懒惰是埋葬天才的坟墓。

②举着红灯的游行队伍河一样流到街上。

③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④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例①是对偶和对比兼用;例②是比喻和夸张的兼用;例③先后是反复、拟人、拟人三种辞格,他们没有分布上的交叠。

例④从一个角度看是对比,换一个角度看又是对偶。

4.以上三种情况的同时出现如:队伍虽然出罗网,韩英不幸入铁窗。

此例总的看是对比和对偶,这是两种辞格兼用。

“罗网”和“铁窗”分别是借喻和借代,这两种辞格的分布是连用。

这两个连用的辞格被对比、对偶包含,这又是套用。

1.辞格的连用辞格的连用是指同类辞格或异类辞格在一段文字中的接连使用。

如:①太阳还不能从云里挣扎出来,空气也感到疲乏。

②沉默。

监房突然像沉入无底的黑暗之中,就是落下一根针也仿佛可以听见。

例①是两个比拟辞格的连用;例②是一个比喻辞格同一个夸张辞格的连用。

2.辞格的套用辞格的套用是指一种辞格里又包含着其他辞格,形成大套小的包容关系。

如:①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②这种感情像红松那样,根深蒂固,狂风吹不动,暴雨浸不败,千秋万载永不凋谢。

例①总的是暗喻。

中间套着两个比拟(这两个比拟又是连用的例)。

例②首先,全句是个比喻;比喻的喻解(相似点)部分的“狂风……凋谢”又是夸张,其中的“狂风……不败”又是对偶,因此,全句比喻中套用了夸张、对偶。

3.辞格的兼用辞格的兼用是指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兼有多种辞格。

如:①勤奋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懒惰是埋葬天才的坟墓。

②举着红灯的游行队伍河一样流到街上。

③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④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例①是对偶和对比兼用;例②是比喻和夸张的兼用;例③先后是反复、拟人、拟人三种辞格,他们没有分布上的交叠。

例④从一个角度看是对比,换一个角度看又是对偶。

4.以上三种情况的同时出现如:队伍虽然出罗网,韩英不幸入铁窗。

此例总的看是对比和对偶,这是两种辞格兼用。

“罗网”和“铁窗”分别是借喻和借代,这两种辞格的分布是连用。

这两个连用的辞格被对比、对偶包含,这又是套用。

1.辞格的连用辞格的连用是指同类辞格或异类辞格在一段文字中的接连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