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概论》免费师范生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合集下载

有关教师考试的知识点总结

有关教师考试的知识点总结

有关教师考试的知识点总结一、教育理论(一)教育学概论1.教育学的定义、性质和任务2.教育学的发展历程3.教育学的系统4.教育学的原理和方法5.教育的基本理论6.中国教育制度的形成与发展7.教育的类型和层次8.教育学在科学思维与人文精神的统一中的地位(二)心理学1.心理学概论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3.心理学的基本原理4.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5.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6.个体心理学的基本理论7.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8.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三)教育心理学1.心理学与教学的关系2.教育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研究方法3.教育心理学的分类和发展概况4.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5.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现象6.学习的条件7.学习的规律与方法8.记忆与遗忘(四)教育学科教学论1.教学学科的概念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2.教学学科教学发展过程3.教学学科与教学学科教学的关系4.教学学科教学的总体特点5.教学学科教学的基本环节6.教学学科教学的教学手段7.教学学科教学的教学内容8.教学学科教学的评价二、教育法规(一)教育法律法规1.教育法规的意义2.我国教育法规的发展历程3.学校法规的基本含义4.学校法规的种类与立法机构5.学校法规的体例6.学校法规的内容和形式7.学校法规与教育管理(二)教育管理学1.教育管理学概论2.教育管理学的性质、任务、原理和方法3.教育管理学的分类和发展4.教育管理学的基本概念5.教育管理学的基本原理6.教育管理学的基本方法7.教育管理学的基本问题8.教育管理学的应用三、教育技术(一)教育技术基础理论1.教育技术的概念,性质和任务2.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3.教育技术的发展概况4.教育技术的组成要素5.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6.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二)教育技术应用1.教育技术应用的基本概念和形式2.教育技术应用的特点和基本规律3.教育技术应用的发展趋势4.教育技术应用的实践5.教育技术应用的方法和手段6.教育技术应用的功能和作用四、课程与教学论(一)课程理论1.课程理论的概念及其内涵2.课程理论的基本原理3.课程理论的体系和结构4.课程理论的基本问题5.课程理论的研究方法6.课程理论的发展趋势7.课程理论的应用8.课程理论的评价(二)教学理论1.教学理论的概念,性质和任务2.教学理论的基本原理3.教学理论的发展历程4.教学理论的体系和结构5.教学理论的方法和手段6.教学理论的功能和作用7.教学理论的发展趋势8.教学理论的评价五、其他相关知识(一)教师职业发展1.教师职业发展的历史2.教师职业发展的现状3.教师职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4.教师职业发展的整体规划5.教师职业发展的评价标准6. 教师职业发展的困难与挑战7.教师职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二)教育学科教学1.教学活动的基本概念2.教学活动的性质和特点3.教学活动的基本原理4.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5.教学活动的目标6.教学活动的形式和方法7.教学活动的手段和手段8.教学活动的评价(三)学科教学发展1.学科教学的概念和内涵2.学科教学的基本原理3.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4.学科教学的基本方法5.学科教学的基本内容6.学科教学的评价7.学科教学的衔接与整合以上即是对教师考试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教育概论期末考试重点

教育概论期末考试重点

教与学概论重点一、简答(共有3小题,总分:15)1、学校产生的条件(1)具有明确的教育哲学和办学宗旨学校要具有自己独特的教育哲学和办学宗旨,要根据师生的特点、学校环境、教育资源等因素确立自己学校的发展方向,充分考虑自己学校的教育资源、教育环境、教育哲学观而提出自己学校的办学宗旨。

(2)具有民主开放的学校组织机构学校课程开发不是一两个人能完成的,是由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的活动。

所以学校要具备广泛而通畅的交流渠道,保证小组工作得顺利进行和小组内部以及小组之间良好的沟通。

(3)具有钻研精神和专业技能的教师队伍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教师的钻研精神和专业技能对教学的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一个学校的产生必须有专业的教师队伍。

(4)具有科学的课程评价体制学校课程开发离不开课程评价。

学校课程开发是学校自主进行的,而且各不相同,国家很难采用统一考试等评价手段来评价校本课程的实施成效,这就要求学校具有一套科学完善的课程评价体制。

(5)具有基本的办学经费和必备的教育设施与设备如果经费投入不足,就无法满足教师们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所需的教具、场地等的需要,无法利用网上资源。

尤其是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中小学校的经费不足更严重。

校本课程开发要依据学校的财力、物力、资源现状开展,要认识到并不是一步就要达到很高的标准。

2、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首先,马克思、恩格斯从人的劳动能力来说明人的发展,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体力与智力的统一发展,全面发展的人应该是体力和智力统一发展的人,体力和智力的充分发展和运用是个体生命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生理心理基础;其次,马克思、恩格斯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来说明人的全面发展,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对社会关系的全面占有,不仅包括对智力和体力的统一发展,而且还包括精神上、情感上的全面和谐发展。

最后,马克思、恩格斯从人类解放出发,认为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指人能力和精神面貌的全面发展,而且包括全体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人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

《教育学》期末考试知识点考点归纳总结

《教育学》期末考试知识点考点归纳总结

《教育学》期末考试知识点考点归纳总结教育学:一·教育够成的要素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学习者、教育者、教育影响。

二·教育的基本形式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

三·教育相关的名著1623年,英国哲学家培根《论学术的价值和发展》、1632年,夸美纽斯撰写了《大教学论》、1776年康德《康德论教育》、1806年,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现代第一部系统的的教育学专注,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教育学之父”。

三、名词解释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基础教育:是向每一个人提供的并为一切人共有的最低限度的知识,观点、社会准则和经验,它的目的是使每一个人都能够发挥自己的潜力、创造力和批判精神,来实现自己的抱负和幸福,并成为一个有益的公民和生产者,对所属的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基础教育是一个国际通用的概念,但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范围。

基础教育是指:初等教育或小学教育,而在有些国家,“基础教育“还包括初中教育。

)教育内容:是为实现教育目的,在教育活动过程中经过选择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的总和。

它包括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的内容。

教学:广义:教学就是指教的人的指导学的人以一定文化的对象进行学习的活动。

狭义:教学限定为学校中的课堂教学活动,即指“教师和学生以课堂为主要渠道,以教材为中介,学生在教师的知道下,在教师与学生学的统一活动中,通过沟通、交流与合作,促进学生掌握知识与自我发展的活动。

“教学过程,就是教学活动的过程,即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知道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并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身心发展:包括身体的发展和心里的发展,身体的发展是指机体各种组织体统的发育及其机能的增长,心理的发展是指人的心理机能不断提升,日趋完善,直至退化的全过程。

教育目的:广义:是指人们对教育者在接受教育后所产生的结果和所发生的积极期待,即它是人们对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了何种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

教育概论知识点期末总结

教育概论知识点期末总结

教育概论知识点期末总结一、教育概念1. 教育的定义: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是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对人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培养和训练,使其在智力、道德、体格、审美等各个方面获得发展和提高,形成个性和社会适应性,并最终成为有用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2. 教育的目的: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和发展人的全面素质,使其成为有用的社会成员,具有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3. 教育的内容:教育的内容包括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方面,它们共同构成了人的全面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4. 教育的方式: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正式教育、非正式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等。

不同的教育方式在不同的情况下有着不同的作用和意义。

二、教育学基本理论1. 教育的本质:教育是社会生活中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个体在社会中发展与社会中成长的客观条件下进行的一种引导和训练的活动。

教育的本质是对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2. 教育的对象:教育的对象是人,是有思想和感情、有行为和表现、有社会关系和社会作用的主体。

3. 教育的价值:教育的价值在于培养和提高人的全面素质,使其成为有用的社会成员,具有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4. 教育的原则:教育的原则包括全面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启发性原则、生活性原则、适应性原则等。

5. 教育的方法:教育的方法包括启发性教学法、探究性教学法、问题解决教学法、对话教学法、协作教学法、体验教学法等。

三、教育学科知识体系1. 教育学的概念和性质:教育学是以研究教育活动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为中心的科学,它是研究并了解教育生长和教育改造的规律和方式的学科。

2. 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教育活动、教育过程、教育关系等,以及这些对象所具有的规律性和内在联系。

3. 教育学的学科体系:教育学的学科体系包括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方法学、教育管理学、教育经济学、教育技术学等学科。

教育概论知识点总结期末

教育概论知识点总结期末

教育概论知识点总结期末教育概论是教育学的一个基础性课程,旨在介绍教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研究方法和发展趋势。

教育概论的学习对于了解教育学的基本知识、发展趋势以及对教育实践的指导意义重大。

在教育概论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不仅要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还要学会批判性思维,培养对教育现象的深刻理解和分析能力。

下面将对教育概论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教育学基本概念1. 教育的基本概念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过程,是一种对人进行有目的引导和培养的活动。

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个体的综合发展,包括智力、道德、体育、审美等多个方面。

教育是一种专门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一种有目的的影响和引导人的过程。

2. 教育的功能教育的主要功能包括: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发展;促进社会的繁荣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3. 教育的主体教育的主体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教育者主要包括教师、家长、社会机构等,而受教育者则是学生。

4. 教育的内容教育的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等方面。

教育内容的选择应该遵循科学严谨的原则,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心理特点。

5. 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包括:听课、讲课、实验、讨论、研究等。

教育方法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进行选择,灵活多样,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展现。

二、教育学基本理论1.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古代教育思想、近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思想。

古代教育思想主要包括:儒家教育思想、道家教育思想、墨家教育思想等。

近代教育思想主要包括:启蒙运动、德儒教育、功利主义教育等。

现代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人本主义教育、个性教育、社会批判教育等。

2. 教育学的主要理论教育学的主要理论包括: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社会学习理论、个性教育理论等。

行为主义理论主要强调对学习行为的塑造和强化;认知发展理论主张重视学习者的认知发展过程和认知结构的建构;社会学习理论主张学习是社会关系的产物;个性教育理论主张尊重个体的差异性,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

教育概论期末考试资料

教育概论期末考试资料

教育概论期末考试资料一、解答题(3小题,总分15分)1、教育的起源关于教育的起源问题,也有不同的认识。

综合各种材料可见,教育理论界只要有:神话起源论、生物起源论、心里起源论、劳动起源论、生活起源论,以及交往起源论等多种说法。

(1)神话起源论的观点认为教育和其他万事万物一样是有人格化的神所创造的,教育体现了神和天的意志。

这种起源没有科学依据,是人们由于知识水平不够而提出的一种不正确的主观猜想。

(2)生物起源论的观点认为教育的起源归结于动物的本能行为,教育过程是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传授活动。

这种教育的起源学说虽然符合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但是忽略了人与动物的区别,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3)教育的心理起源论的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无意识的模仿。

这种观点把全部教育都归于无意识状态下的模仿,而把有意和在意识支配下的行为排除在教育之外,显得有些极端。

(4)教育的劳动起源论的观点认为人类教育源于其劳动或者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教育的基本职能就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成与积淀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

这种观点体现了教育的社会性,认识到了推动人类教育起源的直接动因,看到了社会性是教育起源的关键问题。

(5)教育的生活起源论的观点认为生活与劳动是并列的,教育不仅要传递劳动经验,更要传递生活经验,正是在满足人类生活需要的基础上菜产生教育。

这种观点看到了教育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认识到教育源于生活,要求教育与生活的融合,但是对于教育的起源本身的历史而言,教育的起源与教育和生活的关系,是两个不同的问题。

而在教育生活起源论中,却未将其区分,当然也无法正确回答教育的起源问题。

2、影响人发展的因素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的社会实践。

遗传素质是先天的,又是潜在的,有着非现实性的作用,遗传对人的发展没有决定作用。

遗传素质并非是获得性素质,获得性素质不可能被遗传。

遗传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个体发展的方向和速度,教育可在适应的基础上适度超越。

教育学复习资料(大学师范生期末考试)

教育学复习资料(大学师范生期末考试)

名词解释1教师:教师是学校中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可以从两方面理解教师的内涵 1)教师是专业人员 2)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2学生:广义:在家庭、社会和教育机构中受教育的人。

狭义:正规学校教育机构专门从事学习的人。

3教师专业发展:是指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4教育影响:是联系教师和学生的中介与桥梁,是教育领域内除教师和学生之外因素的总和。

(主要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技术、教育情境)5教育目的:(广义)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

(狭义)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6学制: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它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

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管理体制、教育结构、培养目标、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纵横衔接关系。

7教育监督:是县以上各级政府授权给所属的教育部门,对下级人民政府及其教育部门的教育工作进行监督、指导。

8校长负责制:是指学校工作由校长统一领导和全面负责、党支部(或总支)在学校的核心地位和监督保证,教代会民主参与与管理的学校内部的根本组织制度9学科课程:又称分科课程,是指单一学科构成的课程。

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强调一门学科逻辑体系的完整性。

10综合课程:又称广域课程,合成课程,是由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多学科知识交叉、渗透、融合而生成的课程.强调学科之间的管理、统一性及内在联系。

11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是指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直接经验的课程。

12核心课程:是在课程体系中居于核心位置的具有生成力的那部分课程,它与课程体系的其他部分形成有机体的、内在的联系。

13显性课程:又称正式课程、公开课程,是指在学校情境中以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

教育学基本概论考试复习重要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基本概论考试复习重要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基本概论考试复习重要知识点总结一、教育学基本概念与学科体系1.教育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明确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2.教育学的学科性质与地位:理解教育学作为社会科学分支的特点及其在学科体系中的位置。

3.教育学的历史发展:掌握教育学从古代到现代的主要发展阶段、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二、教育的本质与功能1.教育的本质:探讨教育的内在属性和基本特征,如社会性、目的性、系统性等。

2.教育的功能:分析教育对个人发展、社会进步的作用,包括个体发展功能、社会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等。

三、教育目的与教育价值观1.教育目的的内涵与特点:理解教育目的的概念、层次结构及其与培养目标、课程目标的关系。

2.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探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及其影响。

3.教育价值观:分析教育价值观的形成、演变及其对教育实践的影响。

四、教育制度与教育政策1.教育制度的概念与类型:了解教育制度的含义、结构、类型及其演变。

2.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掌握教育政策制定的过程、原则及其实施策略。

3.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关注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未来发展趋势。

五、教育者与受教育者1.教师的角色与素质:明确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及其应具备的素质。

2.学生的特点与发展:分析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学习特点及其在教育中的地位。

3.师生关系:探讨师生关系的类型、特点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意义。

六、教育内容与方法1.教育内容的构成与选择:了解教育内容的基本构成、选择原则及其与课程的关系。

2.教育方法的选择与应用:掌握常用的教育方法、手段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3.教育技术与教育创新:关注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及其对教育创新的推动作用。

七、教育评估与监控1.教育评估的概念与类型:理解教育评估的含义、目的、类型及其在教育中的作用。

2.教育评估的方法与过程:掌握常用的教育评估方法、步骤及其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

《教育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教育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教育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教育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1、教育学:研究培养人、开发人的潜能的学问,是研究教育活动、探索教育规律的一门人文社会科学。

2、教育: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中、有目的培养人才社会活动,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基本途径,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和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

狭义指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地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3、教育目的:是一定社会培养人的总要求,是根据不同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状况确定4、教育规律: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在整个社会系统中的本质性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性。

5、“课程开发”的概念。

课程开发是指课程开发主体基于不同的课程观自主自觉地进行调研审视与研制课程方案的过程6、“教学”的概念。

是以学生学习间接经验为基础,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系列教学交往活动,并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师指导下的学习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

7、教学原则:指教师的教,也指学生的学,应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始终。

它反映了人们对教学活动本质性特点和内在规律性的认识,是指导教学工作有效进行的指导性原理和行为准则。

8、教育政策:是政党或国家为实现教育目标而制定的关于教育工作的方针、策略和行动准则9、教育法规:是教育方面的法律、法令、条例、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是国家管理教育的基本依据。

10、启发性原则:指教师的教要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密切配合,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并使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从而有效地发展智力11、什么叫儿童的主体性?主体性在人的发展中有何作用?儿童的主体性就是儿童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意志和发展要求支配自己和行为,具有主动、积极的心态以及探索未知和创新的内在需求。

作用:1、发挥儿童主体性,使儿童积极参与生活和教育活动,可以促进身体的发展和心智的成熟。

教育学原理期末复习重点及试题

教育学原理期末复习重点及试题

期末考试复习范围一、名词解释(5*4’=20’):1、教育学:●教育学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2、教育:●广义的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3、人的发展:●指个体从出生到成人的变化过程,主要指儿童的发展。

儿童发展的过程也就是儿童成人的过程。

4、教师专业发展:●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5、教育目的:●指教育主体在教育活动之前预先设想和确定的关于教育活动最终期望达成的结果。

具体说来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6、社会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应以社会价值为中心,应主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构建教育活动。

7、个人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应以个人价值为中心,应主要根据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精神性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

8、课程:●指由一定的育人目标、特定的知识经验和预期的学习活动方式构成的一种动态教育存在9、学科课程:●指分别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学科,彼此独立地安排它们的顺序、学习时数和期限。

10、活动课程:●也叫经验课程。

指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直接经验的课程。

11、三维目标:●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目标。

12、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具体而言,就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活动。

13、直观性原则:●指再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手段引导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以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其感性知识,为形成科学概念、掌握理性知识、发展智力创设条件。

《教育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2篇)

《教育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2篇)

《教育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2篇)教育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第一篇)一、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与历史发展1. 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不仅关注教育实践,还探讨教育理论,旨在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

2. 教育学的历史发展古代教育思想:从中国古代的孔子、西方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这些思想家对教育的本质、目的和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近代教育学的形成: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作为独立学科的诞生。

洛克、卢梭等人的教育思想进一步丰富了教育学的内容。

现代教育学的发展: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育理论等,都对现代教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3.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思辨法:通过逻辑推理和哲学思考来探讨教育问题。

实证法: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收集数据,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历史法:通过研究教育历史,揭示教育发展的规律。

二、教育的本质与功能1. 教育的本质社会性: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社会传递文化、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

个体性:教育是个体社会化和发展个性的过程,旨在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

2. 教育的功能社会功能:教育通过培养人才,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个体功能:教育通过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价值观塑造,促进个体的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的发展。

3. 教育的类型正规教育:指学校教育,具有系统性、计划性和规范性。

非正规教育:指学校教育以外的各种教育形式,如成人教育、社区教育等。

非正式教育:指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的教育,如家庭教育、社会交往等。

三、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1. 教育目的广义的教育目的:指国家和社会对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总的要求。

狭义的教育目的:指各级各类学校对培养对象的具体要求。

2. 教育目的的确定依据社会需求:教育目的必须符合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

个体发展:教育目的必须符合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和需求。

3. 教育制度教育制度的定义: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教育活动的组织体系和管理规范。

教育学本《教育概论》复习资料 (2)

教育学本《教育概论》复习资料 (2)

教育学《教育概论》复习资料1
一、单项选择题
1、《荀子·儒效》曰:“四海之内差一家,通达之属,莫不从服,夫之谓人师。

”体现了教师职业的()。

A. 长期性
B. 创造性
C.示范性
D.复杂性
2、在影响人发展的诸因素中,在个体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社会环境 B. 遗传 C. 学校教育 D. 个体活动
3、从教育形态上分析,下列教育属于制度化教育的是()
A.家庭教育 B.学校教育 C.社区教育 D.网络教育
4、学生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要坚持()
A.全面发展 B.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 D.统一要求
5、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辅导 D.成绩评定
二、名词解释
1、德育
2、讲授法
三、简述题(
1、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2、简述教育对政治制度的影响。

四、论述题
1、论述德育过程的运行规律。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C C B C B
二、名词解释
1、德育是教育者根据现代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采用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发展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活动。

2、讲授法是指教师通过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思想观点,发展学生能力的方法。

三、简述题。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重点辨析简答案例分析一、教育学研究对象①人类教育的种种现象( 教育现象) 、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②教育问题( 研究的核心) 。

探寻、发现问题——分析、解释问题——应答、解决问题。

③教育规律( 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

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特点)教育规律包括两个方面: 一、揭示和说明存在教育领域中的某一规律。

二、阐释和解释整个教育活动中的规律体系( ①普遍规律②学校教育的工作规律③某一具体教育活动规律, 如教学规律、德育规律、学校管理规律。

)二、教育的概念( 一)教育的日常见法( 1) 过程的教育, 如阅读名著催人泪下, 教育意义很深。

( 2) 方法的教育, 如怎样把一个孩子教育成为有用的人。

( 3) 社会制度( 事业) 的教育, 如”再穷不能穷教育, 再苦不能苦孩子”。

( 二) 教育的定义广义上说: 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 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都具有教育的作用。

狭义上说: 指学校教育, 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 期望她们发生某种变化的活动。

三、教育的公共性公共性教育的特点: 1、公有性2、公享性( 社会各成员、各集团、各阶级都共享教育。

一方面, 在纵向上公享人类的经验传统, 个人经过人类的共同善而发展自己, 另一方面, 横向上每个人享用其它人的能力发展带来的善, 平衡彼此利益。

) 3、公治性( 全部公民审慎商议) 4、公善性( 公共价值为导向公共利益为指向超越任何非公共立场之上的)四性关系: ①公有性是公治性、公享性和公善性的逻辑前提②公治性是公有性、公享性和公善性的政治前提③公善性、公享性则是公有性和公治性价值基础④没有公治性便不会有公有性、公享性和公善性四、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 一) 教育者【必须具有必要的能够实现促使个体发展及社会发展任务或使命的知识】( 二) 受教育者【广义: 泛指接受教育者传递和施加社会文化影响的人。

师范生必背知识点总结

师范生必背知识点总结

师范生必背知识点总结一、教育理论1. 教育的定义及意义: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其目的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塑造完善的人格,提高整体素质,使人能适应社会生活。

2. 教育的功能:包括个体教育功能、社会化功能、变革功能和发展功能。

3. 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包括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

4. 教育的影响因素:包括社会环境、个体因素、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等。

二、教育学1.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活动,其任务是探讨教育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2. 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全面发展原理、因材施教原理、发展教育原理和循序渐进原理等。

3. 教育学的主要学派:包括行为主义教育学派、认知主义教育学派和社会批判主义教育学派等。

4.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包括感知、思维、记忆、意志和情感等方面的心理学原理。

三、教育法学1. 教育法的概念及基本内容:教育法是国家对教育活动进行管理的法律规范,其基本内容包括教育的性质、范围、保障等方面。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主要内容:包括教育的宗旨、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3. 教育管理体制:包括中央、地方和学校三级管理体制,以及各级管理机构的职责和权限。

四、教学设计与教学1. 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要素。

2. 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包括引入、扩展、训练和巩固等环节,以及教学效果评价环节。

3. 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示范法、引导法、讨论法、实验法等。

4. 教学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以及评价的原则和方法。

五、教育心理学1. 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研究对象:包括学习过程、个性发展、情绪管理、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内容和对象。

2. 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包括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以及学习兴趣的培养和调动方法。

3. 学习过程的基本规律: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情感等方面的学习规律。

师范必考知识点归纳大全

师范必考知识点归纳大全

师范必考知识点归纳大全教育学基础理论是师范生必考知识点的重要部分,它涵盖了教育的本质、目的、功能以及教育过程中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以下是对师范必考知识点的归纳:1. 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规律和教育问题的科学。

2. 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3. 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包括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

4. 教育的功能:教育具有传递文化、培养人才、促进社会进步等功能。

5. 教育过程:教育过程包括教学、评价、管理等环节。

6. 教育原则:包括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启发式教学等。

7. 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

8. 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对教育活动效果的评定和反馈,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9. 教育法律法规:了解国家关于教育的基本法律、政策和规范。

10. 教师职业道德: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包括爱岗敬业、关爱学生、终身学习等。

11. 心理学基础: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包括认知发展、情感发展和社会性发展。

12. 班级管理:班级管理的策略和技巧,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班级氛围等。

13. 特殊教育:了解特殊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及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14. 教育技术: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

15. 课程与教学设计:了解课程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

16. 教育研究方法:掌握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

17. 教育改革与发展:关注当前教育改革的动态,理解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挑战。

18. 国际视野:了解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掌握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师范生可以更好地适应教育工作的需要,为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

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

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一、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学科,它旨在从教育的本质、目标、原则、方法等方面加深人们对教育的认识。

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个别差异原理、社会化原理、认知发展原理等。

二、儿童和青少年发展心理学儿童和青少年的发展心理学研究儿童和青少年在不同阶段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

教师需要了解儿童和青少年的发展特点,合理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其全面成长。

三、教学设计与课堂管理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整合、教学方法的设计等。

课堂管理是指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行为进行引导和管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教学评价与反馈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进行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估。

教学反馈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通过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和鼓励,促进其积极学习态度和动力。

五、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互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关系,两者间的互动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与家长保持紧密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发展和教育问题。

六、教育伦理与职业道德教育伦理和职业道德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它包括教师职业道德准则、教学行为规范、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处理等。

教师应始终以学生的利益为出发点,保持职业操守和道德责任。

七、教育改革与创新教育改革和创新是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式。

教育改革包括课程改革、教育管理改革等方面的变革。

创新是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结语本文针对教育学期末考试,总结了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儿童和青少年发展心理学、教学设计与课堂管理、教学评价与反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互动、教育伦理与职业道德以及教育改革与创新等重点内容。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复习,全面掌握相关知识,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祝大家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

教育学概论的复习

教育学概论的复习

《教育学概论》复习题一、判断题1、杜威以反赫尔巴特教育理论出现,提出了“儿童中心,经验中学和活动中心”。

(√)2、学校教育是指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

(⨯)3、西欧中世纪早期教育的显著特点是教会几乎垄断了学校教育。

(√)4、《大学》提出道德教育的三纲领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5、教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而《教育学》上所谈的教育主要指狭义的教育。

(√)6、教育以创造社会物资财富为直接目的,为经济服务是其本质的功能。

(⨯)7、参与式学习是指让学生有机会讨论关于环境问题的见解,鼓励他们探索不同观点。

(⨯)8、政治与教育之间并不是只有单向的决定作用,他们之间是彼此制约的。

(√)9、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标志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真正形成。

(√)10、现代社会中,教育是使科学技术转化为劳动者精神财富的手段。

(√)11、绝对的自由会导致自由的终结,不加限制的自由是自由的敌人,这一命题同样适用于教育活动。

(√)12、在教育中,尊重人的个性是智慧的开端。

(√)13、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典型的错误是抽象地谈论“社会”。

(⨯)14、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典型的错误是抽象地谈论“个人”。

(⨯)15、是否把提升个人做人的价值与尊严看作教育的目的,这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根本标志。

(√)16、来自西方发达国家的资料表明:教学效果同教师的智力有显著的相关。

(⨯)17、教育教学权是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相适应的基本权利。

(⨯)18、《教育法》规定:教师享有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培训的权利。

(⨯)19、教育工作是一项极复杂,极艰难的工作,有其特殊的理论、方法和规律。

(√)20、教师义务是指法律对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一定行为的约束。

(√)21、有些学科我们没有正当理由迫使学生学习,却作为必修课程来开设,而另外一些学科我们有正当的理由迫使学生学习,却只是作为选修课来开设。

教育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教育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教育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重点前言:现将《教育概论》中的重点以及需要看的地方罗列如下,希望可以帮到大家!第一部分:书上重点1.教育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高效学习的活动。

2.我们把“活动”作为界定“教育”概念的起点。

3.“教育”一词,始于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的提法。

4.“教育”词源学上的意义,反映出东西方文化一种深度的内在区别,中国强调成人对儿童的养育5.法国的雷徒若在对教育始源的看法中,明确提出了动物界已经存在教育的观点。

英国的沛西·能也认为教育从它的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

6.人的活动具有意识性和社会性,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

7.教育总是与人的成长相关,但能对人成长产生作用的不只是教育活动。

8.教育是以对人的身心的发展产生影响为直接目标的。

9.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有制度保证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学校教育也被称为制度化教育。

10.构成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育内容与教育物资。

11.教育内容是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掌握、运用的对象,是教育活动中的纯客体。

它是教育过程中传递的信息要素的主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

不难理解,没有教育内容,教育活动同样不能进行。

12.现代学校教育系统的总结构的起点是社会对教育的需求,终点是受教育者个体的发展。

13.教育目的是教育决策层对教育活动结果的预先、总体规定,即对培养什么样的人的一般、基准性的规定。

14.国家教育制度是在某国家里发挥教育职能的所有机构组成的体系。

15.教育制度是国际规定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系统。

16.课程方案是根据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17.课程标准是对各门课的教学内容要求以提纲的形式作出标准性规定的文件。

18.从形态的角度看,教育直接起源于人类的交往活动。

19.对于教育者来说,奴隶社会是教育作为独立的社会活动的形成时期,首先表现为学校的出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2015学年1学期《教育学》考试题型与范围
一、问题简答(共3题,5分/题,共20分)
1.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

从学校教育产生的物质基础、人员基础、文化的发展、国家机器的形成等方面简要回答。

①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②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
③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传递
④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
2.概括杜威教育思想的核心内涵。

①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和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而不是为将来的某种生活做准备
②教育即个人经验的增长,教育在于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增长自己的经验,这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③教育即成长,是个人经验的增长过程,其原因在于学校就是一个雏形的社会,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实际上就是一个在社会成长的过程
④学校的课程是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的,打破了原来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
⑤教育教学中不再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只是学生成长的帮助者,学生才是教育教学的中心
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儿童的创造性的发挥,提倡让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独立探讨、发现
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观点。

4.简述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规律有哪些?
不平衡性、顺序性、阶段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6.我国现行的学制结构。

7.简述校本管理内涵与特征
8.制约课程内容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三个主要因素: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社会发展需要、学科知识发展与更新,简要阐述。

9.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间有何关系?
一、德育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双边活动,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更多是个体的自我发
展。

二、德育过程受社会道德规范的影响,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个体受外界多重因素的影响。

三、德育过程是使受教育者形成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而思想品德形成的结果
可能与社会要求并不一致。

10.简述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主要内容
11.教育的基本属性有哪些?
12.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哪些基本关系?
13.学校管理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14.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包括哪些方面?
15.如何界定学生的本质属性?
16.教学设计有哪些基本程序?
一、设计教学目标;二、设计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设计教学评价
二、观点辨析(共3题,10分/题,共30分)
1.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2.教育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促进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3.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4.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表现。

5.课程开发是专家学者的事,教师和学生只是课程的实施者。

6.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不断提高的过程。

7.现代教育学就是现代社会的教育学。

不完全正确。

从现代教育学的特征进行分析。

8.学校文化即校园文化。

先回答两种文化的内涵,再分析联系和区别。

9.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10.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

11.德育过程就是品德形成过程
12.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一个人,人是教育的产物。

13.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

不完全正确一、这是一种应试教育下的教师素质观。

二、回答这种观点的积极意义。

三、指出这种观点的不足之处。

14.教师个体专业化的过程就是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过程。

15.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是可以兼顾的。

16.课程即学校开设的全部学科的总和。

三、论述题(共2题,15分/题,共30分)
1.试论述当前国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
2.信息化时代,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运用日益广泛,促进了教育的全面改革,试论述信息技术对教育改革的影响方式,以及信息化背景下的教育改革趋势。

从对教育内容、教学方式、教育环境、学校定位的影响等角度回答。

3.结合当前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突出问题,以及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要求,论述推动中小学从传授式教学向发现式教学转变的意义与途径。

一、概括两种学习方式的内涵。

二、分析这两种学习方式间的优劣。

三、从培养青少
年创新精神等角度,论述从“传授-接受学习”向“问题-发现学习”转向的意义。

4.论述教育目的、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

一、首先分析这几个概念间的上下位关系,教育目的——课程目标——教学目标;二、分别说明这几个概念的内涵
5.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

请论述德育过程中如何贯彻“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这一原则。

一、说明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主体性的形成和表现是个体成长的重要标志;二、具体如何贯彻这一原则,可以从多角度回答。

6.试述教育在促进社会进步中的作用。

7.结合实际,分析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表述中为什么要强调青少年创新精神的培养。

8.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试论述各因素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9.基于对人性论的不同认识,比较分析“外塑论”与“内发论”两种不同教育观的内涵,及其对当前学校教育的意义。

10.教师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但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承担着多重角色,试论述教师职业角色的多样化特征。

四、案例分析(共1题,25分/题,共25分)
提供了一段教育案例,分析当前学校教育中面临的师生关系与教育管理等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