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哲学内涵与现实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人为本的哲学内涵与现实意义》
工科0970
巴聪3090101748 关键词:以人为本哲学内涵现实意义价值
要正确地理解以人为本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首先是“人”这个概念,马克思提出这里的人,“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表明马克思是着眼于社会关系的发展和人的发展之间的历史联系的。“主体不仅为主体生产对象,而且也为对象生产主体。”一方面变革对象,一方面改造并不断完善自身,从而构成了对人的全面、完整的认识。
其次是“本”这个概念。“本”在哲学上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世界的“本原”,一种是事物的“根本”。以人为本的本,不是“本原”的本,它与“末”相对。以人为本,是哲学价值论概念,提出以人为本,就是要回答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什么最重要、什么最根本、什么最值得我们关注。
上述的哲学价值论指出,价值是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求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当然这里的价值是指哲学意义上的价值,具有极大的普遍性,是对各种特殊的价值现象的本质概括,绝不局限于一般的商品价值等意义。它同时指出:只有当客体能够满足主体需要时,客体对于主体才有价值,满足的程度越高,价值也越大,这里的主体指的就是人。因此,对任何客观事物价值的评价,最终结果必须和人相一致才是正确的。应当注意的是这里的人不是指的个人,由于个人具有主观随意的特征,每个人的价值观和评判并不一样,这里的人应该理解成人民群众:因为人民群众的要求和利益从根本上代表着人类整体的要求和利益,是与历史发展的基本要求或趋势相一致的。
曾经我国为了实现高速增长,全国范围内广泛存在一种物本的发展观:发展就是经济的快速运行,就是GDP的高速增长,甚至可以忽视对人民群众的需要和利益的损害。这样片面的发展观虽然在短时间内可能产生提高增长速度的作用,但在长期上造成了腐败、权力滥用、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现在看来这显然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发展观。原因就是它正好与上述价值观背道而行,把GDP放在了比人民群众的利益与发展更重要的位置上,实际上却损害了人民的利益,甚至健康。而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目的是以人的发展统领经济、社会发展,使发展
的目的与人民相一致,使人民的发展成为发展的最终也是最重要的目的。正如胡锦涛同志所说——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再比如从现在党中央提出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执政思想,也可以看出一句话:实现人民的利益是执政的最终目标。这正是针对当前中国社会官员权力滥用,既得利益集团相互包庇,社会高层只顾自己利益不顾人民大众利益这样的情况提出的,我们每天都可以新闻报道很多地方政府为了开发违规拆迁造成普通民众无家可归,社会呼声越来越响也造成了很大的不安定。在我看来,这些地方政府显然就是忘记了自己的权利是谁赋予的,自己最终到底是要为谁谋福利,只顾政绩与自身利益,这样的地方政府抛弃了群众,必然民心尽丧。
另一方面,以人为本,不仅主张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回答了为什么发展、发展“为了谁”的问题;而且主张人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回答了怎样发展、发展“依靠谁”的问题。唯物史观上认为,由于人民群众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而且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更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从历史的进程来看, 人民群众是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主体,是人类发展的
根本力量。”因此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的是决定性的作用,所以人民群众的总体意愿和行动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方向,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最终决定历史发展的结局。毛泽东同志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同时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我国的共产党人在民主革命时期也正是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创造性地提出了党的群众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这一路线也成为当时我党战胜敌人的法宝。
现实中很多企业在这方面也是做的很好的,众所周知在经济建设、产品生产中,充分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一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在以人为本还未成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之前,一些知名的大企业就已经实施了以人为本的战略,实行人性化管理的经营理念,营造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如,万科打出“人才是企业之本”的旗帜;长虹以“尊重每一个人”为座右铭;格兰仕提出“人气,企业最大的财富”的口号——诸如此类提醒人们,经济活动不能见物不见人,因为只有人才是发展的最根本的动力。因此对人的重视,肯定人的主体地位,把人作为发展的最根本的动力并加以尊重、保护和发展,只有做到这些才能有快速、稳定、和谐的发展。
在更广泛的意义上看,以人为本的内涵更显得深刻:从普通哲学上看,以人为本就是强调人的主体性,人是世界的中心;在经济上来看,以人为本提倡物质
生产以满足人的需要为出发点和最终目的,生产要从单纯追求数字的增长向满足人民需要转变;在政治实践中,以人为本要求提升人民的主人翁地位,确保人民当家作主一政治意识和实践需要从官本位向民本位转变;从社会伦理道德出发,以人为本倡导人与人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要求从人与人之间的争斗,向人与人和谐相处转变。
[参考文献]
[1]《“以人为本”的哲学释义》李育红杨涛《传承》2010 年第3 期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3]《唯物史观与以人为本》李孝纯
[4]《“以人为本”的唯物史观思考》刘申忠
[5]《科学发展观若干重要问题解读》人民出版社 20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