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城名校联盟 2019~2020 学年度上期高中 2019 级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敏的一生,完美地诠释了家国情怀与科学精神。今年 1 月,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老于”的于敏去世。 老于走了,但这种情怀和精神永远地留了下来。
(摘自《于敏:“民族情感是我的精神动力”》,《光明日报》2019 年 9 月 19 日 第 4 版) 相关链接:
①“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没有的。能把自己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便足以自慰了。” 这是核物理学家、我国核武器事业重要奠基人于敏的自白。
诗人在构成意象时,可以夸张物象某一方面的特点,以加强诗的艺术效果,如“白发三千丈”“黄河 之水天上来”。也可以将另一物象的特点移到这一物象上来,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长有归心悬马首,可堪无寐枕蛩声。”这些诗都写到“心”,心本 来不能离开身体,但李白的“愁心”却托给了明月,杜甫的“故园心”却系在了孤舟上,秦韬玉的归心则
喜欢科学,而且对科学有一种特殊的寄托。1949 年他以北京大学物理系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并考取研究生, 1951 年研究生毕业后被我国核物理学家彭桓武和钱三强所器重,进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从事原子 核理论研究。
1960 年 12 月,我国作出部署,集中攻关原子弹,并先行一步对氢弹作理论探索。翌年 1 月,钱三强 请于敏参加氢弹理论的预先研究工作。氢弹虽然以原子弹为基础,但其理论基础和材料结构比原子弹复杂 得多。
蓉城名校联盟 2019~2020 学年度上期高中 2019 级期中联考
语文
考试时间共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 楚,考生考试条形码由监考老师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使用 2B 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填涂 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对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答题的答案无效; 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
1964 年 10 月 16 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氢弹研制进入冲刺阶段。1965 年 1 月,于敏和邓 稼先、周光召等科学家一起,向氢弹原理的突破发起总攻。1965 年 9 月底,于敏带领一批年轻人前往上
高中 2019 级语文试题 第 2 页 (共 8 页)
海,利用华东计算所 J501 计算机对氢弹原理作进一步探索。他率领大家发现了氢弹自持热核燃烧的关键, 找到了突破氢弹的技术路径,形成了从原理、材料到构形完整的氢弹物理设计方案。当他将整理出来的方 案向大家报告时,群情激奋,高呼“老于请客!”
③后来她发现我在写小说。她跟我说:“那就好好写吧。”我听出来,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终于绝望。“跟 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她说,“你小时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她提醒我说。她到处 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那样,抱了希望。
②1966 年 12 月 28 日,我国首次氢弹原理试验,为确保能拿到测试结果,试验前于敏顶着戈壁滩零 下三四十摄氏度的刺骨严寒,半夜爬上 102 米的铁塔顶端,检查和校正测试项目屏蔽体的摆置。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于敏喜欢做基础理论研究,他并不适合从事研制氢弹这种大系统科学工程。 B.于敏团队花费四年时间研究解决基础问题,为氢弹原理试验成功奠定基础。 C.氢弹设计方案的形成,既离不开团队的力量,更离不开于敏的带领和贡献。 D.婉拒“氢弹之父”称呼,因为于敏认为这是团队的成绩,表现其谦虚淡泊。
1966 年 12 月 28 日,氢弹原理试验取得成功。1967 年 6 月 17 日,我国又成功进行了全威力氢弹的空 投爆炸试验,爆炸威力同于敏计算的结果一致。试验成功的那天晚上,于敏“睡得很踏实”。
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美国用时 7 年 3 个月,苏联为 6 年 3 个月,英国为 4 年 7 个月,法国为 8 年 6 个月,而我国仅用了 2 年 8 个月。西方科学家评论:“中国闪电般的进步,对西方 来说,是神话般的不可思议……”
的构思,就带上了诗人主观的色彩。这时它要受到两方面的加工:一方面,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淘洗与筛 选,以符合诗人的美学理想和美学趣味;另一方面,又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与点染,渗入诗人的人格 和情趣。经过这两方面加工的物象进入诗中就是意象。诗人的审美经验和人格情趣,即是意象中那个意的 内容。因此可以说,意象是融入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
“中华民族不欺负旁人,也不能受旁人欺负。”于敏曾经直言,“这种民族情感是我的精神动力。”这 位喜欢古诗词的科学家,向往诸葛亮的鞠躬尽瘁和“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仰慕文天祥威武不屈和 “留取丹心照汗青”,教会孙子的第一首古诗词是岳飞的“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 长啸,壮怀激烈……”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从物象到意象,是艺术创造的过程,意象不是对物象的简单模仿。 B.同一个物象,由于加工它的诗人不同,所构成的意象也就大异其趣。 C.抓住物象特点,运用夸张或转移的方法,创造出的意象会更独特。 D.“康桥”是典型意象,金柳、青荇等意象带着诗人独特的审美趣味。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4~6 题。 1926 年出生于天津的于敏,自谓青少年时代在一种“亡国奴的屈辱”中度过。内向、好静思的他,
②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为了我的腿,母亲头上开始有了白发。尽管医院已经明确表示,我的 病目前没办法治。但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找来稀奇古怪的药, 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我说。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 佛那东西能把残废人救出困境。“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她说,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 最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烫伤。这对于瘫痪病人差不多是要命的事。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 一换药就说:“怎么会烫了呢?我还直留神呀!”幸亏伤口好起来,不然她非疯了不可。
总之,物象是意象的基础,而意象却不是物象的客观的机械的模仿。从物象到意象是艺术的创造。 (摘自袁行霈《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物象是客观的,意象是主观的,物象是意象赖以存在的要素,不依赖人存在。 B.意象是带上诗人主观感情的物象,诗人的审美经验和人格意趣就是意的内容。 C.由于反复地运用,有些意象已经固定的带上了某种意趣,不可创造新的意趣。 D.物象可分为五类,有自然的和社会的,也有人自身的,还有人创造和虚构的。
高中 2019 级语文试题 第 1 页 (共 8Baidu Nhomakorabea页)
悬在了马首上。这些意象都具有了“心”原来并不具备的性质。 诗人在构成意象时,还可以用某一物象为联想的起点,创造出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的东西。李贺诗中的
牛鬼蛇神大多属于这一类。火炬都是明亮的,李贺却说“漆炬迎新人”,阴间的一切都和人间颠倒着。“忆 君清泪如铅水”,铅泪,世间也不存在。但既然是金铜仙人流的泪,那么当然可以是铅泪了。
例如,“梅”这个词表示一种客观的事物,它有形状有颜色,具备某种象。当诗人将它写入作品之中, 并融入自己的人格情趣、美学理想时,它就成为诗歌的意象。由于古代诗人反复地运用,“梅”这一意象 已经固定地带上了清高芳洁、傲雪凌霜的意趣。
意象可分为五大类:自然界的,如天文、地理、动物、植物等;社会生活的,如战争、游宦、渔猎、 婚丧等;人类自身的,如四肢、五官、脏腑、心理等;人的创造物的,如建筑、器物、物饰、城市等;人 的虚构物,如神仙、鬼怪、灵异、冥界等。
尽管在氢弹研制中居功至伟,但对于别人送来的“氢弹之父”称呼,于敏婉拒了:“核武器的研制是 集科学、技术、工程于一体的大科学系统,需要多种学科、多方面的力量才能取得现在的成绩,我只是起 到了一定的作用,氢弹又不能有好几个‘父亲’。”
氢弹技术突破后,于敏曾想过离开,回到自己喜欢的基础研究,但最终还是留了下来。他认为,第一 代热核武器虽然解决了有无问题,但性能还需提高。于是,他把后半生献给了我国中子弹、核武器小型化、 惯性约束聚变研究以及其他核武器研制工作,并作出了卓越贡献。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主要从物象与意象的关系角度展开论证,指出物象是意象赖以存在的要素。 B.文章主体部分按意象的定义、分类和构成的顺序展开论证,说理清楚,条理分明。 C.文章举“梅”的例子,是为了证明古代诗歌中,意象具有某种固定意趣这一观点。 D.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思路清晰,举例论证是这篇文章主要的论证方法。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于敏好静思,喜欢科学,物理成绩优异,这是他研制氢弹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高中 2019 级语文试题 第 3 页 (共 8 页)
B.氢弹研究条件落后却取得神话般的进步,说明我国科学家比外国科学家更优秀。 C.喜欢基础研究,却把一生都奉献给核武器研制,民族情感是于敏的精神动力。 D.中华古诗词给了于敏精神养分,在古代英雄身上他学到了从事科学研究的方法。
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古人所谓意象,尽管有种种不同的用法,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必须呈现为象。那种纯概念的说理,
直抒胸臆的抒情,都不能构成意象。因此可以说,意象赖以存在的要素是象,是物象。 物象是客观的,它不依赖人的存在而存在,也不因人的喜怒哀乐而发生变化。但是物象一旦进入诗人
正如他心目中的这些英雄,于敏在事业上鞠躬尽瘁,在科学上唯实不唯上。与于敏共事三十余年的邓 稼先曾说:“于敏是很有骨气的人。他坚持真理,从不说假话。”毕生信奉“宁静以致远”的于敏,如此解 释他心中的那片宁静:“所谓宁静,对于一个科学家,就是不为物欲所惑,不为权势所屈,不为利害所移, 始终保持严格的科学精神。”
一个物象可以构成意趣各不相同的许多意象。由“云”所构成的意象,例如“孤云”,带着贫士幽人 的孤高,陶渊明《咏贫士》:“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杜甫《幽人》:“孤云亦群游,神物有所归。”“暖 云”则是带着春天的感受,罗隐《寄渭北徐从事》:“暖云慵堕柳垂条,骢马徐郎过渭桥。”“停云”却带着 对亲友的思念,陶渊明《停云》:“霭霭停云,濛濛时雨,八表同昏,平路伊阻。”辛弃疾《贺新郎》:“一 樽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由“柳”构成的意象,如“杨柳依依”,这意象带着离愁 别绪。“柳丝无力袅烟空”,这意象带着慵倦的意味。“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绕建章。”这意象带着诗 人早朝时的肃穆感。同一个物象,由于融入的情意不同,所构成的意象也就大异其趣。
于敏喜欢做基础研究,自认为不适合从事研制氢弹这种大系统科学工程。不过,他没有犹豫,“我们 国家没有自己的核力量,就不能有真正的独立。面对这样庞大的题目,我不能有另一种选择。”于敏后来 说。
于敏带领 30 多名青年科研人员组成的氢弹预研小组,从基本物理学原理出发,凭借一张桌子、一把 计算尺、一块黑板、一台简易的 104 型电子管计算机,以自强不息的信念,经过四年的不懈努力,不仅解 决了大量基础研究问题,而且探索出设计氢弹的途径,为氢弹原理探索奠定了坚实基础。
6.简要概括于敏身上家国情怀和科学精神的具体表现。(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合欢树 史铁生
①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小时候的作文做 得还要好:“老师找到家来问,是不是家里的大人帮了忙。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我听得扫兴,故意 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的话,对着墙打乒乓球,把她气得够 呛。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地白花的裙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