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与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刚与柔”为题的作文评讲学案
【思路引导】
要写好本题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刚”与“柔”的内涵。
从字面来看,“刚”与“柔”是比较抽象的概念,《现代汉语词典》对其解释如下:刚:坚硬(与柔相对);(性格或态度)强硬;(意志)坚毅。柔:软;使变软;温和(与刚相对)。可见“刚和柔”是一对相对的概念,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
一、什么是“刚”?什么是“柔”?
先看“刚”:
(一)生活中哪种精神是“刚”的精神?
刚——刚强、刚烈、刚健、力量、坚持、豪放、洒脱、不服输、不放弃、勇敢、毅力、执著……
(二)生活中哪些人具有“刚”的精神?他们做的哪些事体现了“刚”的精神?
乌江自刎的项羽、豪放的苏轼、不屈于元兵的文天祥、舍生取义的谭嗣同以及辛弃疾、邓世昌、林则徐、荆轲、花木兰……
(三)生活中有哪些事物被认为是“刚”的象征?
巍峨的大山、嶙峋怪石、骄阳、狂风骤雨、电闪雷鸣……
再看“柔”:
(一)生活中哪种精神是“柔”的精神?
柔和、温柔、宽容、温和、和平、友好、忍让、忍辱负重……
(二)生活中哪些人具有“柔”的精神?
忍辱负重的蔺相如、卧薪尝胆的勾践、受宫刑的司马迁……
(三)生活中有哪些事物被认为是柔的象征?
小溪、水滴(滴水穿石)、白云、小草、嫩芽、和风细雨、月亮、太极拳……
上面各通过3个小问题,从正面弄清楚了概念的内涵及表现,下面从反面排除错误认识,进行审题定位。
二、什么不是“刚”?什么不是“柔”?
刚不是——骄傲、自大、主观、刚愎自用、自以为是、妄自尊大。
柔不是——自卑、唯唯诺诺、小心翼翼、谨小慎微、妄自菲薄。
三、“刚”与“柔”之间的关系?
(一)相反相对的矛盾关系:刚能治柔,柔能克刚。
(二)相生相伴的关系:人生需要刚柔相济,既不能缺少柔,也不能没有刚。
(三)相互转化的辩证统一关系:在困境中忍辱负重坚持的“柔”有时候就是一种刚强;而逞一时之勇的“刚”有时候却不堪一击变成了柔弱,因此,把握“刚和柔”要注意适度的原则。
【构思举例】
根据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的材料,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文体来写。一般来说,这种并列关系的话题作文比较适合写议论文。下面就来看看写议论文的立意及结构示范。
○构思一:
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构建全文:
第一部分(开头):紧扣材料,阐明构成话题的两个方面的内涵及关系。
开天辟地,刚之力也;水滴石穿,柔之力也:刚柔相济,人生之道也。
第二部分:(主体部分)提出3个分论点,分别进行举例论证:
分论点1:刚使人勇,成就辉煌。
分论点2:柔使人智,永葆生机。
分论点3:刚柔相济,才能立足社会,谋求发展。
第三部分:(结尾部分)
人生离不开刚,也离不开柔,“刚和柔”犹如雄鹰的双翅,只有同时具备,才能在人生的天空展翅翱翔。
○构思二:开头:紧扣材料,运用对比,提出问题,引出下文。
古人云,“太刚则必折,太柔则必缺”。因此,过“刚”和过“柔”都不是最好的选择,只有保持适度的原则,才能刚中带柔,柔中带刚,刚柔相济,恰到好处。
分析:层层深入,逐层说理,立足论点“刚柔相济”进行论证说理。
角度1:适度地把握刚。过刚是固执、顽固,适度的刚是刚强、坚韧。
角度2:适度地把握柔。过柔是懦弱、无能,适度地柔是灵活、机动。
角度3:既不能过刚也不能过柔,要适度地把握,刚柔并重。
总结:该刚则刚,当柔则柔,刚柔相济,人生顺利。
○构思三:
开头:引用材料中的内容,进行提炼,提出中心论点。
商容在弥留之际问老子:“何以人老了舌头与牙齿不能共存?”老子说:“牙齿过于刚强,易衰;舌头柔和,但能够长存。”是啊!参天的大树易被雷电所击,低矮的小草难被狂风所毁。由此可见,过刚则易衰,柔和才能长存。只有刚中施柔,才能在生活、学习、工作中,成为强者、智者和王者。
主体部分:采用平行结构,并列分论点进行阐释。
过渡:“刚,就是要果决,机遇稍纵即逝,果决尤为重要。柔,就是要忍让,有宽广博大的胸怀。刚中施柔,助你飞翔。”
1.刚中施柔是生活的强者。
2.刚中施柔是学习的智者。
3.刚中施柔是工作的王者。
总结:“刚中施柔”很好地阐释了刚与柔的关系,纵观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无不是“刚中施柔”的高手,他们用智慧将“刚”“柔”融为一体,最终成为生活与命运的主宰,成为后世仰望的座座高峰!
【写作素材】
精彩句段:
1.刚而不柔,脆也;柔而不刚,弱也;柔而刚,韧也。
2.至刚之物,未必至强;至柔之物,未必至弱。
3.我们不能有骄傲狂放的刚,但决不能放弃“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原则的刚。这是一份骨气,一份尊严。
4.开天辟地的盘古,以身补天的女娲,用刚与柔成就了远古人类对世界与宇宙浪漫的想象;逐日的夸父,填海的精卫,用刚与柔书写了生命对自由与光明不朽的追求。
5.开天辟地,刚之力也;水滴石穿,柔之力也,刚柔相济,人生之道也。
6.小溪扭动纤细的身躯流向前方是柔,而它那种奔向大海的执著追求是刚;梅花外形娇小是它的柔,而在严冬之中傲雪盛放是它的刚……事物都有着刚与柔两面,
只是表现不同而已。
事实素材:
一、名人的刚和柔
从古到今,刚柔相济的成功者大有人在:项羽既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豪迈刚烈,也有“虞姬虞姬奈若何”的似水柔情;李清照既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迈,更有“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柔情;康熙既有执法严明的刚毅,也有爱民如子,为民着想的柔情;鲁迅既有对敌人“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刚正,也有对人民“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温情。
二、邓小平的“一国两制”
1984年2月22日,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说:“我们提出的大陆与台湾统一的方式是合情合理的,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一个中国,两种制度,香港问题就是这样。”后来,党和国家其他领导人多次对“一国两制”作了类似的阐释。撒切尔夫人曾当面称赞邓小平创造的“一国两制”简直是“天才的创造”。邓小平一方面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这是刚;另一方面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这是灵活变通的柔。最终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并对台湾的和平统一工作起了积极推动作用。
三、西楚霸王与汉王刘邦
过刚易衰,柔和长存。过于刚强,锋芒毕露,与困难正面交锋,容易损耗刚强者的精力与体力,使其衰弱。柔和者能避重就轻,扬长避短,保全实力,以退为进。历史上的楚汉之争就是一个好例子。楚霸王项羽刚强自负,锋芒毕露,最终自刎乌江;汉刘邦则圆滑柔和,善于笼络人心,最终击败楚霸王,建立汉朝。
四、殷商与老子
商容是殷商时期很有学问的人,在他生命垂危的时候,老子来到他的床前问候说:“老师,您还有什么要教诲弟子的吗?”
商容张开嘴让老子看,然后说:“你看我的舌头还在吗?”
老子大惑不解地说:“当然还在。”
商容又问:“那么我的牙齿还在吗?”
老子说:“已经掉光了。”
商容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老子说:“你明白这是什么道理吗?”
老子沉思了一会儿说:“我想这是过刚的易衰,而柔和的却能长存吧?”
商容点头笑了笑,对这个杰出的学生说:“天下的许多道理几乎全在其中了。”【例文】
1·生活中的“太极”
中国有一套拳法叫“太极”,很多人都知道它的要旨是“以柔制刚”,练习这套拳法的人很多,但是明白其精髓,并将其用于生活的人又有多少呢?
(照应题目,设问入题,引人思考,切中话题。)
坚硬的石块会被柔弱的水滴击穿,坚韧的铁块耐不住空气的氧化,无坚不摧的金刚石经不起一束光的照射。许多东西总是出人意料,看似强大,却经不起软弱的一击。(列举生活中三个刚不胜柔的例子,扣题、典型,然后分析总结,提升高度)所以说,刚不一定胜柔,人也一样。
(提出观点一,从一个角度阐明刚与柔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