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位置西师大版教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确定位置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确定位置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意识到物体的位置可以通过方位描述和路线描述来确定2.学习理解方位词的意义及正确使用方位词来描述物体的位置3.认识简单的地图,学会查找和标记地点的位置4.学会遵循简单的路线图到达指定的地方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2.学生能够查找、标记地图上的位置3.学生能够按照简单的路线图到达指示的地点教学难点1.学生需要理解方位词的意义2.学生需要能够在地图上确定位置三、教学过程时间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5min导入宣布本节学习内容及学习目标坐在座位上,认真听老师讲话10min概念引入1. 展示有关方位词的图片和物品2. 引导学生认识方位词和它们的意义通过图片识别和老师讲解理解方位词20min标记地图1. 展示有关地图的图片2. 引导学生标记地图中的位置在地图上标记指定位置15min写出方位关系1. 展示有关物品的图片和描述句式2. 引导学生根据描述句子判断物品的方位关系,并写在相应图片下面判断物品的方位关系及写出方位关系20min寻找指定位置1. 展示有关寻找指定位置的图片和描述句式2. 引导学生根据描述句子在地图上寻找并标记出指定位置根据描述句子在地图上进行寻找及标记10min科普活动介绍一些历史和文化景点学生进行听讲及提问,了解科普知识5min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及要点学生巩固理解,老师进行总结回顾四、教学评价学生评价利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教学评价,了解学生对此课程的学习感受和体验。
教师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估,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和学习效果进行评估,检查教学目标是否达到。
五、教学后记本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认识方位词的含义,并学会使用方位词描述物体的方位关系,学生还学会了如何在地图上标记指定位置以及如何遵循简单的路线图到达指示的地方。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了师生互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的思维得到了有效的拓展。
四年级语文 确定位置教案2 西师大版
四年级语文确定位置教案2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确定位置教案2 西师大版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掌握《确定位置》一课的阅读技巧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惯。
-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 培养学生的合作研究能力,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告诉学生《确定位置》的读音和字义。
- 让学生了解巴黎的位置和著名的景点。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地图上的方位词和景点名称。
教学准备- 青岛地图、巴黎地图、图片、幻灯片、PPT、小黑板、笔教学过程1. 引入(5分钟)- 使用图片和幻灯片引入话题,让学生了解巴黎的一些著名景点。
- 提问:“你们知道巴黎在哪个国家吗?它的位置在哪里?”- 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 导入新课(10分钟)- 播放巴黎的视频或展示巴黎地图,让学生观察地图上的方位词和景点名称。
- 通过问答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地图上的方位词和景点名称。
3. 研究课文(15分钟)- 请学生跟读课文,并解释生词和重点句子。
-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并互相交流理解内容。
4. 小组讨论(1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讨论巴黎的景点和他们所在城市的特色。
- 引导学生使用地图和语言进行交流,提高合作研究能力。
5. 综合运用(10分钟)- 指导学生根据地图提示,用正确的方位词描述出巴黎的位置。
- 让学生小组合作,用巴黎景点的名称进行对话练。
6. 拓展延伸(5分钟)- 给学生展示其他世界著名城市的地图,引起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地理知识的探索欲望。
总结- 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检查学生的研究情况。
-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答他们的疑惑。
家庭作业- 要求学生用一段话介绍他们所在城市的位置和特色,可以使用地图帮助他们描述。
板书设计四年级语文确定位置教案2 西师大版教学目标:- 掌握《确定位置》一课的阅读技巧和理解能力- 培养良好的阅读惯- 培养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培养合作研究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教学重点:- "确定位置"的读音和字义- 巴黎的位置和著名景点教学难点:- 理解地图上的方位词和景点名称教学准备:- 青岛地图、巴黎地图、图片、幻灯片、PPT、小黑板、笔教学过程:1. 引入(5分钟)2. 导入新课(10分钟)3. 研究课文(15分钟)4. 小组讨论(10分钟)5. 综合运用(10分钟)6. 拓展延伸(5分钟)总结:- 总结本课内容并检查研究情况家庭作业:- 用一段话介绍所在城市的位置和特色。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科学《确定位置》教学设计详案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科学《确定位置》教学设计详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和掌握直线运动对象的位置和方向的基本概念。
2. 学会通过观察和实验方法确定直线运动对象的位置和方向。
3. 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验证运动对象的运动轨迹和速度。
4. 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概念的讲述、案例分析、实验演示。
2. 教学难点:抽象概念的理解,实验设计以及数据处理和分析。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1. 教学内容1. 直线运动对象的位置和方向的基本概念及相关术语。
2. 实验方法和观察方法,如何确定直线运动对象的位置和方向。
3. 运动对象的运动轨迹和速度的概念和相关方法。
2.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利用机器人进行简单的演示,让学生猜测机器人的运动轨迹,并通过竖直投影进行演示,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研究主题。
第二步:概念讲解通过实例和图片,对直线运动对象的位置、方向进行讲解,并引入相关术语。
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猜测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第三步:实验设计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讲解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流程,并考虑相关变量的影响,通过调整实验参数达到实验的目的。
第四步:实验演示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设计,进行实验演示,并记录实验结果和数据。
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并分析实验数据。
让学生发现并总结实验中的规律和现象。
第五步:问题解决和总结引导学生针对实验结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解决,进一步巩固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了解和思考实际问题。
2. 演示法:通过机器人的演示和实验的演示,让学生初步了解本节课所要研究的问题。
3. 实验法:通过实验进行问题的验证和探究,巩固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4. 讨论法:引导学生针对实验结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自主设计并完成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和数据。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确定位置 ︳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确定位置 | 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渗透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2. 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数对和方向距离确定物体位置,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确定位置的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a. 出示教材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b. 学生尝试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并交流讨论。
c. 教师总结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并强调数对的顺序和意义。
(2)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a. 出示教材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b. 学生尝试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并交流讨论。
c. 教师总结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并强调方向和距离的重要性。
3.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数对和方向距离确定物体位置,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数对表示物体位置和根据方向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5.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数对和方向距离确定物体位置,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讨论,让学生掌握了数对表示物体位置和根据方向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要注重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课后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表现。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确定位置》数学教案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确定位置》数学教案课时安排:第一课:明确目标,引导学生掌握方向词的用法和意义。
1课时第二课:让学生了解室内空间的结构,掌握基本的室内空间术语。
2课时第三课:让学生了解地图的基本构成和使用方法,掌握基本的方向指示法。
2课时第四课: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导航技能,能够根据地图指引正确找到目的地。
2课时第五课: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课时教学重点:1.理解和掌握方向词的用法和意义。
2.掌握室内空间的结构和基本术语。
3.掌握地图的基本构成和使用方法,学会基本的方向指示法。
4.掌握简单的导航技能,能够根据地图指引正确找到目的地。
教学难点:1.能够熟练运用方向词,并准确区分方位。
2.能够熟练运用地图上的基本术语和方向指示法,掌握导航技能。
教学准备:1.课件、黑板、彩笔、地图、相应的实物道具。
2.课前准备好各种生活场景的图片、地图和有路线的导航图。
教学方法:1.板书法。
2.讲授法。
3.示范法。
4.锻炼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一、引入1、设计小游戏。
请一名学生在教室内抛掷一个小球,其他学生轮流使用方向词进行指路直至找到小球。
2、板书“东,西,南,北,左,右”的汉字和拼音,并以图片形式介绍他们分别代表什么方位。
二、教学内容1、让学生了解方向词的用法和意义,并给出相应的生活场景图片,让学生猜测方位。
2、补充相应的方向词,让学生左右判断方位,并归纳总结各个方向词的不同用法。
3、以种植物树木、建筑物为例,教给学生使用方向词描述位置关系,进一步让学生熟练掌握方向词的用法与意义。
三、巩固练习1、让学生口语交流,描述教室各个物品的位置关系。
2、设计小游戏,要求学生站成两排,进行左右抱抱、左右拍拍等活动,进一步巩固方向词的用法。
第二课:一、引入1、展示室内场景图片,让学生设想他们身处其中,并描述此场景内各个物品的位置关系。
2、介绍室内空间的基本术语,包括门、窗、墙、柜子、书架等。
二、教学内容1、让学生在教室内寻找各个场景,并熟练掌握如何使用基本术语描述位置关系。
四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第3单元第3课时-确定位置(3)-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第3单元第3课时-确定位置(3)-西师大版一、课堂概述本节课主要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确定位置的概念,并且让学生能熟练地利用地图进行定位。
同时,还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方向的概念,并能灵活地运用。
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熟练地利用地图进行定位;2.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方向的概念,并能灵活地运用。
三、教学内容1.地图上的方向;2.利用地图确定位置。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核心问题:如果今天要去附近的菜市场,你需要知道哪几个方向?老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引出一个新的问题:如何利用地图确定方向?2.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名领袖,其他组员为学生。
每组找到一张地图,分别由领袖掌握地图的方向,并告诉其他组员。
(2)演习领袖将地图翻过来,告诉组员自己现在的位置,并请求组员告诉其具体位置。
如果组员说出的位置不准确,则领袖和组员讨论并查证错误之处。
每个组员都要在确定位置时说出自己的判断依据。
(3)扩展领袖根据自己在地图上的位置,告诉组员如何去到另外一个位置,并让组员判断领袖说的方向是否正确。
3. 小结归纳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之间相互讨论、相互学习,增强了彼此之间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同时,学生还能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并掌握定位和方向的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教学收获本节课主要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定位和方向的知识。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并可以灵活地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同时,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的沟通和合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确 定 位 置 ︳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确定位置︳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够根据方向(角度)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够根据物体位置确定方向(角度)和距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渗透地理知识,让学生了解地图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2. 根据物体位置确定方向(角度)和距离。
3. 地图的基本知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2. 教学难点:根据物体位置确定方向(角度)和距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有关位置的知识,如上下、左右、前后等,引入新课。
让学生思考:除了这些方法,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确定物体的位置?2. 探索新知(1)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出示例题:在一张地图上,A地和B地的相对位置如何表示?引导学生观察地图,找出A地和B地的相对位置。
提示学生注意方向和距离。
学生尝试用语言描述A地和B地的相对位置,如“B地在A地的东边,距离A 地10公里”。
(2)根据物体位置确定方向(角度)和距离出示例题:在一张地图上,已知A地和B地的相对位置,如何确定A地到B地的方向(角度)和距离?引导学生观察地图,找出A地到B地的方向(角度)和距离。
提示学生注意地图上的比例尺。
学生尝试用语言描述A地到B地的方向(角度)和距离,如“从A地出发,向东偏北30度方向行走,距离为10公里”。
3. 巩固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利用方向和距离可以确定物体位置,反之亦然。
五、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上的习题。
2. 观察身边的物体,尝试用方向和距离描述其位置,并与同学交流。
六、板书设计1. 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2. 根据物体位置确定方向(角度)和距离。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确定位置》|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确定位置》|西师大版我今天要分享的教案是我为四年级下册的数学课准备的,课题是《确定位置》,使用的教材是西师大版。
一、教学内容我在这一节课中,主要讲解了教材第四单元“确定位置”这一节的内容。
我们学习了利用数对来表示物体的位置,并且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了数对中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行的规则。
二、教学目标我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这一节课,让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数对来表示物体的位置,并且能够通过数对来找到物体的具体位置。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我预计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并正确地使用数对来表示位置,教学重点则是让学生能够通过数对来找到物体的位置。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小卡片,上面标有数对,还有一些小动物的图片,用来表示不同的物体。
五、教学过程我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我拿出了一张图片,上面有一只小猫,我让学生猜一猜,小猫的位置在哪里。
然后我给出了答案,我在黑板上用数对的形式标出了小猫的位置。
然后,我给出了一个例题,我让学生看着例题,跟着我一起解答。
我解释了如何通过数对来找到物体的位置,并且让学生跟着我一起口头解答。
接着,我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我出了几个关于确定位置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我选择了几个学生的答案,在黑板上展示了他们的解答过程。
六、板书设计我的板书设计很简单,主要是用数对的形式标出物体的位置,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如何用数对来表示位置。
七、作业设计我布置了一个作业,我让学生用数对的形式,确定一下他们自己的位置,并且写下来。
答案不唯一,主要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数对来表示位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我觉得这一节课进行得比较顺利,学生们对于数对表示位置的概念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解。
但是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口头解答的时候,还是有些混乱,所以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对于拓展延伸,我打算让学生们自己设计一些关于确定位置的题目,然后和同学们分享,这样可以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确定位置》 ︳西师大版
《确定位置》是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
以下是本课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理解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够用数对表示物体在平面图上的位置。
(2)学生能够根据物体在平面图上的位置,用数对进行描述。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学生能够体会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2)通过实际应用,学生能够解决简单的位置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2. 用数对描述物体在平面图上的位置3. 解决简单的位置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用数对描述物体在平面图上的位置。
2. 教学难点:解决简单的位置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张平面图,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中物体的位置。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一种简洁、准确的方法表示物体在平面图上的位置?2. 探究新知(1)教师引导学生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并解释数对的含义。
(2)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会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3)教师出示一些平面图,让学生用数对描述图中物体的位置。
3. 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一些平面图,让学生用数对描述图中物体的位置。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4. 实际应用(1)教师出示一些实际场景,让学生用数对描述物体在场景中的位置。
(2)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5.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总结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本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物体位置,用数对进行描述。
六、板书设计1. 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2. 用数对描述物体在平面图上的位置3. 解决简单的位置问题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
确定位置-西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确定位置-西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教学,学生将能够学会使用坐标系的概念和方法。
2.学生将了解到在坐标系下任何一个点都是通过横坐标和纵坐标来确定其位置。
3.通过练习,学生将能够在坐标系下进行简单的位置确定操作,并能够自如地进行题目思考和解答。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在坐标系下确定位置的方法。
2.教学难点:鼓励学生开始灵活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对坐标系的理解。
三、教学内容和过程1、教学内容(1)基本概念(1)坐标系:由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Oxy和以O为中心的一个长度单位等于1的半径的圆所构成的平面图形。
(2)规定方向:水平向右为正方向,竖直向上为正方向。
(3)坐标轴: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O点为交点,Ox、Oy所在直线的正方向与规定方向相同的直线。
(4)坐标: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个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所组成的有序数对叫做这个点的坐标。
(5)横坐标和纵坐标的定义。
(2)坐标系下的画图和定位问题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灵活认识坐标系下的画图和定位问题。
2、教学过程(1)引入让学生来自生活中的问题:你最喜欢的游戏公园在哪里?你怎样才能找到自己喜欢的游戏,快乐的玩耍呢?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寻找位置的过程。
(2)基本概念讲解通过多媒体或板书,向学生详细解释什么是坐标系,规定正方向,什么是坐标轴,根据板书内容来填补自己的笔记,夯实基本概念的认识。
(3)坐标系下的画图和定位问题通过实际练习,将笛卡尔坐标系显然的横坐标x和纵坐标y的定义录入学生笔记本中,然后通过简单的练习让学生在坐标系中绘制特定点的图像,并根据指导老师的提示,完整的坐标标注的位置。
(4)实战练习教师布置小组出题,在坐标系上给出不同的表述,要求学生确定出对应的位置。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练习难度,确保学生能够逐渐提高对问题的解决能力。
(5)课堂讨论通过课堂讨论,让学生再次出题,老师也可以提出一些平时会出现但学生没有思考到的问题,逐渐引导学生怎样在坐标系中更有效的定位处理问题。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确定位置 ︳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确定位置 | 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渗透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
2. 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 教学难点:理解数对与物体位置的关系,能灵活运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旧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确定位置的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索新知(1)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①让学生在平面图上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一个点,并用直尺和圆规在图上标出这个点。
②引导学生观察这个点与图上的两条互相垂直的线(通常称为坐标轴)的关系,思考如何用数对表示这个点的位置。
③学生尝试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并与同伴交流讨论。
④师生共同总结:在平面图上,每个点都可以用一个数对来表示,数对的第一个数字表示点在横坐标轴上的位置,第二个数字表示点在纵坐标轴上的位置。
(2)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①让学生在平面图上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一个点,并用直尺和圆规在图上标出这个点。
②引导学生观察这个点与图上的两条互相垂直的线(通常称为坐标轴)的关系,思考如何用方向和距离确定这个点的位置。
③学生尝试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点的位置,并与同伴交流讨论。
④师生共同总结:在平面图上,每个点都可以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位置。
首先确定一个参考点,然后量出这个点与参考点之间的距离和方向,最后用这些信息来确定点的位置。
3.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新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4. 总结延伸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和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找一找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3.1 确定位置 ︳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3.1 确定位置 | 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运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学生能够利用数对表示物体在平面图上的位置。
(3)学生能够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描述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运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利用数对表示物体在平面图上的位置;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
2. 教学难点:利用数对表示物体在平面图上的位置;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物体的位置关系。
例如:小猫在小狗的左边,小鸟在小猫的右边等。
2. 探究新知(15分钟)(1)引导学生运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图片中物体的相对位置。
(2)介绍数对的概念,引导学生利用数对表示物体在平面图上的位置。
(3)讲解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
3. 活动实践(15分钟)(1)学生分小组进行实践活动,运用所学知识描述教室里物体的位置关系。
(2)学生根据方向和距离,找出教室里的某个物体。
4. 巩固练习(10分钟)(1)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
(2)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四、作业布置1. 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
2. 观察家里的物体,用数对表示它们的位置,并与家长分享。
五、板书设计1. 板书标题:3.1 确定位置2. 板书内容:(1)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2)数对表示物体在平面图上的位置(3)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描述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了确定位置的方法。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确定位置》 ︳西师大版
《确定位置》是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本教案将从导入、新课、练习和总结四个方面进行设计,以期达到教学目标。
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上的标记,如学校、家、超市等。
提问:如何描述这些地点的位置关系?2.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确定位置需要两个要素,一是方向,二是距离。
3. 引入课题:《确定位置》。
二、新课(15分钟)1. 讲解方向的概念,如东、南、西、北,以及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等。
2. 讲解距离的概念,如米、千米等。
3. 示范如何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如以学校为观察点,描述超市的位置。
4.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描述物体位置,如以家为观察点,描述公园的位置。
5. 教师讲解如何用角度和距离表示方向,如北偏东30度,距离200米。
6.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用角度和距离表示方向。
三、练习(15分钟)1. 出示练习题,要求学生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位置。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3. 交流答案,教师点评并纠正错误。
4. 出示提高题,要求学生用角度和距离表示方向。
5. 学生独立完成提高题,教师巡回指导。
6. 交流答案,教师点评并纠正错误。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如何确定物体位置?2. 学生回答:利用方向和距离。
3. 教师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这是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技能。
希望大家能够熟练掌握,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在以上的教案中,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如何将方向和距离的概念以及它们在实际中的运用教授给学生。
这个细节对于学生理解“确定位置”这一数学概念至关重要。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确定位置》 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确定位置》西师大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能够根据地图确定位置;•能够运用坐标轴的概念确定位置;•能够运用网格纸的概念确定位置。
教学内容1.地图中确定位置;2.坐标轴中确定位置;3.网格纸中确定位置。
教学重点1.地图中确定位置;2.坐标轴中确定位置。
教学难点网格纸中确定位置。
教学过程1. 地图中确定位置1.引入问题:同学们在什么时候使用地图呢?(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引导出地图的作用)2.展示地图:教师将范围较小的地图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观察。
3.提问:你们知道怎样才能在地图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吗?4.教师陈述:通过地图上的各种符号、标志等信息,我们可以确定自己的位置。
5.练习:教师出示一些带有位置信息的地图,要求同学根据地图提示确定坐标。
2. 坐标轴中确定位置1.引入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坐标轴吗?(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引出坐标轴的定义)2.展示坐标轴:教师向学生展示坐标轴的概念与示例,并详细讲解坐标轴的使用方法。
3.练习:让学生在坐标轴上找到不同坐标点,并说出所在坐标位置。
3. 网格纸中确定位置1.引入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网格纸吗?(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引出网格纸的概念)2.展示网格纸:教师向学生展示网格纸的概念与示例,并详细讲解网格纸的使用方法。
3.练习:让学生在网格纸上找到不同坐标点,并说出所在坐标位置。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掌握了不同情境下确定位置的方法及技巧,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了坐标轴和网格纸的概念。
此外,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将一些知识点进行互动式教学,增加了课堂气氛,让学生们更有兴趣去学习数学。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确定位置 西 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确定位置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坐标系的概念2.学生能够通过坐标系上的坐标确定图形的位置3.学生能够通过练习掌握坐标系的用法,以及确定图形位置的方法二、教学重点1.坐标系的构成和特点2.通过坐标系确定图形位置的方法三、教学难点1.坐标系详细概念的讲解2.对于不同坐标系的应用掌握四、教学方法1.演示法2.互动问答法3.小组讨论法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关于坐标系的视频,引导学生对「坐标系」有初步了解。
2. 呈现1.向学生展示平面上由一组竖线和水平线组成的图形,解释其可以用来定位某一个点。
2.将图形线更换为拥有固定标记的坐标轴,学生可以通过坐标轴来定位一点。
3.介绍直角坐标系,强调水平 x 轴和竖直 y 轴。
4.根据坐标轴上标记的大小,向学生说明其表现的数字大小。
3. 操作1.打印一些简单的坐标轴图形,分发给学生。
2.学生根据坐标轴标记的数字,尝试绘制图形。
绘制完后互相核对是否绘制正确。
4. 训练1.向学生提供更加复杂的坐标轴图形,让学生尝试配对坐标位置和相应的图形。
2.分组讨论练习题,加深对坐标系的理解和掌握。
六、教学资源1.多媒体设备2.训练练习题七、作业布置1.教师布置附加练习题,供学生回家复习巩固。
2.学生根据教材上练习要求完成相应的练习。
八、教学效果评估1.教师带领学生检查所完成的练习题,并对错题进行点评。
2.通过小组讨论和提问,检验学生对坐标系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九、教学反思1.在教学过程中,围绕着坐标系的构成进行了详细讲解,学生对坐标系的概念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2.通过练习及讨论,学生对坐标系的应用掌握得更加纯熟。
3.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注重练习的思路拓展,以及对于不同坐标系(如极坐标系)的应用讲解。
确定位置-西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确定位置-西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教学目标
1.理解“位置”概念;
2.掌握“左右、前后、上下、内外和远近”的位置关系;
3.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左右、前后、上下、内外和远近”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
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需要准备墙上有着五彩缤纷的结构体,将小学生分成多组,提供百分百的参与。
教学过程
导入新知
1.教师举起一本书从左边移到右边,问学生在书的哪一边;
2.继续提出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比如说,“现在我在黑板前面”;
呈现范例
3.教师用小球和桶等道具展示左右、前后、上下等位置关系,要求学生观察并理解;
4.教师给学生分发工具,包括块状物和立方体等,引导学生用这些工具制造不同的位置关系,如上下两层,左右排列。
引导实践
5.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把一个简单的盒子放在一个同样简单的平面上,让学生从各个方向观察这个盒子,提高他们在空间中的敏锐度和感知能力;
6.全班分组进行实践,小组品尝食物及给手指打结等活动,让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得到发展。
总结回顾
7.教师回顾讲授的位置关系,对学生进行评价。
教学评价
1.学生成绩的评估:以出现的考题作为学生的成绩评定标准;
2.学生笔记质量:通过检测学生的笔记,不但评价学生的学习程度,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教学体会
本节课程注重知识诙谐有机的结合,既让学生有趣又让他们更容易吸收新知识。
此外,让学生在多种不同的情况下运用新知识和经验,是另一个重点。
对于学生来说,这些经验是增加空间想象能力的不同方式。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地理《确定位置》教学设计详案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地理《确定位置》教学设计详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理学科中的位置概念和标志物。
2. 学会使用地理位置词语进行简单的描述和定位。
3. 能够通过地图、图册等工具判断不同地点的相对位置,并进行简单的比较。
二、教学内容1. 位置概念:东、南、西、北等基本位置词语。
2. 标志物:学生所处地点的特征和标志物,如学校、家、超市等。
3. 地点的相对位置:了解各地点之间的相对距离和方位关系。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活动通过呈现一张简单的地图或图片,询问学生当前所处的位置,引导学生了解位置概念和标志物。
第二步:教学新知1. 讲解基本位置词语的含义和用法,如东、南、西、北等。
2. 通过示例和图片展示不同地点的特征和标志物,让学生熟悉并能描述自己所处的地点。
第三步:练与检测1. 培养学生使用位置词语进行简单描述和定位的能力,例如描述教室的方位、描述学校周围的地点等。
2. 制作简单的任务卡,让学生按照任务要求进行定位和描述,以检测他们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第四步:拓展应用1. 利用地图、图册或互联网资源,通过比较不同地点的相对位置,让学生了解地方的远近关系和方位关系。
2. 开展小组活动,让学生分析和比较多个地点在地图上的相对位置,从而培养地理思维和对位置的敏感度。
第五步:总结与展示总结位置概念和标志物的研究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回顾和思考,展示他们在地理学科中的进步和成果。
四、教学评价1. 通过观察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评价他们对位置概念和标志物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根据学生在练和任务中的表现,评价他们运用位置词语进行描述和定位的能力。
3. 留出时间进行小组活动和讨论,评价学生分析和比较地点相对位置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地图、图片和图册等教学辅助资料。
2. 任务卡和工作纸等练和评价工具。
3. 互联网资源,如地图应用程序和搜索引擎。
以上为《确定位置》教学设计详案,希望能够帮助您进行四年级地理教学的准备和实施。
确定位置西师大版教案
确定位置西师大版教案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确定位置(一)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经历用数对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到用数对描述方格图上点的位置的抽象过程,逐步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用确定位置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和经验,感受数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二)教科书分析本单元是由4个例题,2个课堂活动和练习九组成。
主要教学数对的含义,以及用数对表示方格图上确定的位置。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了用类似“第几组第几排”的方式描述在平面上座位的位置,初步获得了用自然数表示位置的经验,这是学生学习本单元的基础。
本单元主要是将学生已有的经验加以提升,用抽象的数对来表示位置,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同时,本单元的内容还是第三学段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础。
例1是把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抽象到方格图上的位置,并给出列、行的概念。
本例的编排有四个层次:一是直接呈现小红所在班级的座位示意图,引起学生对原有知识的回忆,使学生能主动地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迁移到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
二是对照学生座位的情境图编排了方格图,并明确表示小红的位置可以用方格图中的点来表示,这是从具体位置向用数对表示位置进行抽象的关键一步。
同时,教科书给出对话框“小红的位置用第3列与第2行交叉处的点表示”,给出列、行的概念。
三是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列、行的意义,教科书又安排了一个对话框,让学生去找小娟的位置是第几列第几行,这是为后面例2用数对表示位置奠定基础。
四是教科书安排了“说一说”,既有从具体情境的位置到方格图上位置的抽象,又有列、行意义的理解,是上面层次的综合。
例2是在例1学习的基础上,直接用方格棋盘的一部分作为方格图来引导学生探讨确定位置的方法,这就把例1的情境图和方格图合二为一了。
四年级下数学教案确定位置西师大版
《确定位置》教案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用数对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2. 使学生体会生活里处处有数学,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3.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激发主动参与的意识,体验与同学合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会用数对根据平面位置确定物体。
课前准备:课件、多媒体、投影仪。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各个物体的位置。
为了简洁,教师教授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二、分类探究,掌握特征
学生自主探究数对的特征,数对中前面的数和后面的数分别表示什么。
教师总结强调。
学生独立解决,全班对答案。
巩固练习
四、全课小结,应用生活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确定位置(一)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经历用数对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到用数对描述方格图上点的位置的抽象过程,逐步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用确定位置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和经验,感受数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二)教科书分析本单元是由4个例题,2个课堂活动和练习九组成。
主要教学数对的含义,以及用数对表示方格图上确定的位置。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了用类似“第几组第几排”的方式描述在平面上座位的位置,初步获得了用自然数表示位置的经验,这是学生学习本单元的基础。
本单元主要是将学生已有的经验加以提升,用抽象的数对来表示位置,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同时,本单元的内容还是第三学段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础。
例1是把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抽象到方格图上的位置,并给出列、行的概念。
本例的编排有四个层次:一是直接呈现小红所在班级的座位示意图,引起学生对原有知识的回忆,使学生能主动地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迁移到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
二是对照学生座位的情境图编排了方格图,并明确表示小红的位置可以用方格图中的点来表示,这是从具体位置向用数对表示位置进行抽象的关键一步。
同时,教科书给出对话框“小红的位置用第3列与第2行交叉处的点表示”,给出列、行的概念。
三是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列、行的意义,教科书又安排了一个对话框,让学生去找小娟的位置是第几列第几行,这是为后面例2用数对表示位置奠定基础。
四是教科书安排了“说一说”,既有从具体情境的位置到方格图上位置的抽象,又有列、行意义的理解,是上面层次的综合。
例2是在例1学习的基础上,直接用方格棋盘的一部分作为方格图来引导学生探讨确定位置的方法,这就把例1的情境图和方格图合二为一了。
也就是说,这里的棋盘既有情境支撑的作用,又有表格抽象的功能,学生可以直接利用棋盘来学习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科书采用直接告诉的方法,黑棋子在第2列第1行,就用数对(2,1)来表示,白棋子在第5列第4行,就用数对(5,4)来表示,使学生感受到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既简明、又准确。
教科书有意识地安排列在前、行在后,并用对话框告诉学生,用两个数字加小括号的方式表示,点所在的列数在前、行数在后,使学生明确了用数对确定位置的认识。
然后教科书又让学生找黑棋子①,②和白棋子③的位置,目的是加深学生用数对确定位置方法的理解,体会用数对表示位置的优越性。
课堂活动第1题安排的是确定班上学生的座位位置,这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活动。
由于不清楚每个班的具体人数,教科书设计了9列9行的方格,这样可供9×9=81(人)确定位置。
活动时不必使用整个方格图,根据班上的实际情况使用方格图的一部分就行了。
教科书通过学生在方格图中标位置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每个学生都能在方格纸上找到相应的位置,不同的数对能表示不同的位置,这种表示位置的方式简明、清楚、准确,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课堂活动第2题和例2略有不同,例2是根据方格图中物体的位置写出数对,本题是根据给出的数对在方格图上找出它们相应的位置,这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不同的思维层面,其用意是让学生通过此题进一步熟练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形成一定的技能。
另外,本题的3个小题都结合平面图形的知识,让学生根据数对在方格图上找图形的顶点,再连接各点,判断围成什么图形,这样能加深学生对已经认识的图形特征的体会。
例3是把方位图和方格图合二为一,有一定的综合性。
教科书为了降低难度,有意设计小方每分行走的米数等于方格图中每格代表的米数。
这样不必进行任何换算,只要在第3行这条直线上向右依次数出8格,就可以确定出学校的位置。
教科书为了让学生经历用数对确定学校位置这个过程,给出了对话框进行提示:“学校位置在图上第几列第几行”引导学生感悟出,要用数对确定学校的位置,就必须先确定学校在图上第几列第几行。
这样编排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对的含义,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从而使学生不断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平面图形的认识。
例4仍是方位图与方格图的统一。
与例3相比,例4有两个变化:第一是根据方格图上呈现的信息,不再提示“它在第几列第几行”,而直接用数对表示出灰兔和森林的位置,这个要求明显要高于例3。
第二是信息量明显多于例3,并且确定白兔跑动后的位置还要考虑灰兔的行走速度和行走路线,体现了数学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
例4的编排还有两个特点:一是注意“由扶到放”,引导学生掌握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
先示范用(8,1)表示平面上白兔的位置,再让学生尝试用数对分别表示灰兔、森林所在位置。
二是精心设计灰兔、白兔、森林的位置。
如白兔、森林的位置处在同一列,所以用数对表示时,数对的第一个数相同。
灰兔、森林的位置处于同一行,用数对表示时,数对中的第2个数相同。
这样编排,有助于学生逐步加深对数对含义的理解,提高用数对确定位置的能力。
第48页课堂活动,是通过掷骰子来确定位置的游戏活动,并且给出了游戏的规则和活动的方法。
这样既能巩固用数对表示位置这一内容,又能增加活动的趣味性,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练习九有6道习题和1道思考题,主要安排了两种形式的练习。
一是用数对描述实际情境中的物体或方格图上点的位置,如第1,2,3,5题。
二是根据已知的数对确定实际情境中的物体或方格图上的点的位置,如第4,6题,包括思考题。
第1题是直接根据列、行的意义在方格图上标出小林的位置。
第2题是让学生进一步熟练列、行与数对的对应关系,理解数对的意义。
第3题是用数对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同时还有根据给定的数对,在方格图上标出乒乓球活动场地的位置。
这样顺序相反的两种练习,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对的意义,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4题是根据数对在方格图上找位置,然后按要求连接成为一幅小鱼图。
这样先找点再连线,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练习的内容及形式生动活泼。
第5题综合了图形平移的知识,其中让学生用数对表示出三角形上A点向左平移5格后的位置,这样能让学生利用数对的知识进一步体会图形平移的特点,知道A点的位置变了,但只是列数变了,行数并没有变。
第6题是让学生根据图中各个障碍物“▲”的位置,利用数对的意义及有关方位的知识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体现一定的综合性。
并且本题行走的路线不唯一,又体现一定的开放性。
从而达到训练学生思维灵活性的目的。
思考题综合了确定位置和行程问题的相关知识。
题中非洲象的奔跑速度是查阅相关资料得到的,学生在解答此题,巩固知识的同时,能增长一些自然学科方面的知识,以此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学科间的整合,同时还能让学生受到环保方面的教育。
(三)教学建议1本单元内容建议3课时完成,第1课时教学例1、例2及相应的课堂活动。
第2课时教学例3、例4及相应的课堂活动,解决练习九中的习题用1课时。
2教学例1时分三个层次,首先要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用不同的方式描述小红所在的位置。
教室座位的场景学生十分熟悉,而且学生已经能够依靠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用“第几组第几排”的方式描述位置。
因此,提出问题后,要鼓励学生用己有的描述位置的方式进行交流。
其次,要清楚地介绍列、行的含义,可以结合具体的座位场景,告诉学生:“竖行(组)叫做列,横行(排)叫做行”“确定第几列一般是从左向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是从前向后数”。
并让学生找一找班上座位的列和行。
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把小红的位置用组、排表示的方式改为用列、行表示的方式,这样学生很容易确定小红的位置在第3列第2行。
然后让学生类比迁移,找一找小娟在第几列第几行。
第三是让学生自己完成从情境图到方格图的抽象转换,根据座位图在方格图上找小强在第几列第几行,并标出小强的位置。
3完成例1的教学后,可安排学生进行课堂活动第1题。
重点是说明确定物体位置一定要按照列、行的含义及规则进行,即“竖叫列,横叫行,确定第几列是以观察者的角度从左向右数,确定行是从前向后数”,完成从实际座位位置到方格图的抽象过渡。
4由于用数对表示位置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学生缺乏相关的知识和经验,所以教学例2时,除了让学生直接说出黑、白棋子各在第几列第几行之外,对于用数对表示其位置,教师要向学生交代清楚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要让学生弄清楚数对中的每一个数各表示什么,从而初步理解数对的意义。
同时还要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体会,感悟用数对表示位置的优越性,即用数对表示位置简明、清楚、准确。
教学例2后,可引导学生小结用数对表示位置:先找出物体所在方格图上是第几列第几行,然后按照列数在前、行数在后的规定写出数对。
5完成例2的教学后,可安排课堂活动第2题。
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全班交流。
也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每一个数对表示的意义,再在图中找相对应的点,然后再把这几个点按要求顺次连接起来,看一看围成的是什么图形。
6教学例3要分成三个层次:第一是要让学生看懂方格图,弄清小方从家出发向东走,在图上是朝哪个方向走。
第二是按题目中给定的条件数方格,学校的位置在图上是第几列第几行,这是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关键。
第三是用数对表示出学校的位置之后,还要让学生用数对表示出小方家的位置,然后比较两个数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提出问题,为什么用数对表示小方家和学校的位置,前面的数不同而后面的数相同?让学生理解在同一行上的物体的位置,行数相同。
7教学例4也要分成三个层次:一是分步出示例4的方格图。
先出示方格图上的白兔,让学生尝试用数对表示白兔的位置,然后要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白兔的位置能用数对(8,1)表示,让学生说出白兔在方格图上是第8列第1行,理解用数对表示位置必须找准是第几列第几行。
接下来再给出灰兔和森林,让学生独立的用数对表示灰兔和森林的位置。
二是引导学生观察方格图上处于同一列或同一行的两个物体,比较写出的表示这些物体的数对有什么相同点,从而逐步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三是引导学生再看方格图,弄清白兔回家的路程就是白兔和森林之间的方格数,再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数出灰兔、白兔要走的方格数,从而确定灰兔到家时,白兔在方格图上的位置是第几列第几行,最后用点表示出来。
8教学课堂活动时,要预先备好方格图和骰子,并要给学生讲清楚游戏的规则:一是前进的方向和行走的路线,二是要做好记录,也就是把棋子每次行走的位置用数对表示出来,这才是本活动的目的,让学生进一步熟练用数对确定位置,提高用数对确定位置的能力。
本活动可以单人进行,也可以两人合作。
9练习九中部分习题和思考题的教学建议。
第3题可以让学生用数对表示出图上所有物体的位置,之后,让学生比较一下,表示同一行或同一列的两个物体的数对有什么相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