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文言文提升篇之课外文言文考点学生版
课外文言文(知识难点梳理)20篇 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总复习重难点全攻略(全国通用)(原卷版)
进阶练07 课外文言文(知识难点梳理)20篇一、课外阅读师经,战国时期魏文侯的乐师。
①无见违:没有人违抗我。
①中旒(liú):击中了冠冕上的玉串。
①溃之:把玉串撞散了。
①符:凭证。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孙叔敖为.楚令尹为:担任B.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患:担心C.师经鼓.琴鼓:弹奏D.是.寡人之过也是:这5.下列各项中,划线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6.下列各项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文侯怒而谓/左右曰为人臣而撞其君/其罪如何B.文侯怒而谓/左右曰为人臣而撞/其君其罪如何C.文侯怒而谓左右曰/为人臣而撞/其君其罪如何D.文侯怒而谓左右曰/为人臣而撞其君/其罪如何7.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中众人向孙叔敖祝贺,一位老人对此极为不满,穿粗布衣服来吊唁斥责。
B.从甲文中孙叔敖的表现,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虚怀若谷、为民着想的官员。
C.乙文中师经用琴撞了魏文侯后,努力劝谏魏文侯要做尧舜那样的明君。
D.乙文中魏文侯勇于改过,可以看出他包容的胸怀和从谏如流的品质。
【注】①勒兵:操练士兵。
①末:解决问题的下策。
①夫椒:地名。
①保栖:退守。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在文中的意思。
(1)越欲先吴未发往伐.之(2)遂.兴师10.对文中画曲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天禁之。
B.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天禁之。
C.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天禁之。
D.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天禁之。
A.“官治以法”的“以”字可联系成语来理解,与“绳之以法”的“以”意思相同。
B.词典解释“尤”主要有四个意思:①突出的;①更加,尤其;①过失;①怨恨,责怪。
“捕其尤者四人”的“尤”字根据上下文语境,应为解释①的意思。
C.“檄诸绅投谒”的“谒”字可联系课内所学来理解,与《送东阳马生序》中“生以乡人子谒余”的“谒”意思相同,都是“拜见”之意。
课外文言文考点归纳
课外文言文考点归纳文言文是中学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文言文更是对同学们综合能力的考验。
要想在课外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中取得好成绩,就需要对常见的考点有清晰的认识和把握。
以下是对课外文言文考点的归纳。
一、实词释义实词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理解实词的含义对于读懂文章至关重要。
常见的实词考点包括:1、古今异义古今异义词是课外文言文考查的重点之一。
例如,“妻子”在古代指妻子和子女,而现在仅指配偶。
“走”在古代是“跑”的意思,现在则表示行走。
2、一词多义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有不同的含义。
比如“故”,有“原因”“所以”“旧的”等意思。
“兵”可以指“兵器”“士兵”“军事”等。
3、通假字通假字是古人在书写时临时借用的字。
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通“悦”,表示高兴。
4、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了词性和用法。
比如名词作动词,“沛公军霸上”中的“军”,原本是名词“军队”,在这里用作动词“驻军”。
二、虚词用法虚词在文言文中虽然数量不多,但作用很大,往往影响着句子的语气、结构和逻辑关系。
常见的虚词有:1、之“之”的用法多样,可作代词、助词、动词等。
作代词时,如“执策而临之”中的“之”,代指千里马;作助词,有“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宾语前置的标志”等用法;作动词,如“吾欲之南海”中的“之”,意思是“到……去”。
2、而“而”可以表示并列、转折、承接、修饰等关系。
例如,“敏而好学”中表并列;“人不知而不愠”中表转折;“温故而知新”中表承接;“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中表修饰。
3、以“以”有“用”“凭借”“因为”“把”等意思。
如“以刀劈狼首”中的“以”是“用”的意思;“何以战”中的“以”是“凭借”的意思。
4、于“于”常见的用法有“在”“到”“对”“从”等。
比如“战于长勺”中的“于”是“在”的意思;“皆以美于徐公”中的“于”是“比”的意思。
三、文言句式文言句式的掌握有助于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
22-《文言文二则》(知识点+配套练习)六年级语文上册 学生版
第二十二课文言文二则【理解句子】理解重点句子才能明细课文内容(一)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①在太山②,锺子期曰:“善哉③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④。
”少选⑤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⑥。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⑦。
【注释】①志:心志,情志;②太山:泛指大山、高山。
一说指东岳泰山;③善哉:好啊;④巍巍乎若太山:像大山一样高峻。
巍巍,高大的样子。
若,像;⑤少选:一会儿,不久;⑥汤汤乎若流水:像流水一样浩荡。
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⑦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足,值得。
复,再次。
【翻译】伯牙在弹琴,锺子期听他弹。
伯牙正弹奏到意在描绘高山的乐曲,锺子期(仿佛就看到了高山)说:“弹得真好啊!像大山一样高峻!”一会儿,伯牙又弹奏到意在描绘流水的乐曲,锺子期(仿佛就看到了江河)又说:“弹得真美啊!像流水一样浩荡!”锺子期死后,伯牙拉断了琴弦,把琴摔破,终身不再弹琴,他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二)书戴嵩画牛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注释】①戴嵩:唐代画家;②处士:本指有德才而不愿去做管的人,后来也指未做官的士人;③好:爱好;④所宝:所珍藏的(书画);⑤《牛》:指戴嵩画的《斗牛图》;⑥锦囊玉轴:用锦缎作画囊,用玉作画轴;⑦拊掌:拍手;⑧搐:抽缩;⑨股:大腿;⑩乃:却;⑪掉:摆动,摇;⑫谬:错误。
牧童认为画中牛“掉尾而斗”是错误的。
实际上牛相斗时,既有“尾搐入两股间”的情形,也有“掉尾而斗”者;⑬然之:认为他说得对。
人教版2021年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知识点
人教版2021年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知识点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义犬救主》,完成习题。
义犬救主华隆好弋[1](yì)猎。
畜(xù)一犬,号曰“的尾”,每将自随[2]。
隆后[3]至江边,被一大蛇围绕周身。
犬遂咋[4]蛇死焉,而华隆僵仆无所知矣。
犬彷徨(páng huáng)嗥吠,往复路间。
家人怪其如此,因随犬往。
隆闷绝[5]委地,载归家,二日乃苏。
隆未苏之间,犬终不食。
自此爱惜,如同于亲戚焉。
——摘自《太平广记》注释:[1]弋:射。
[2]将自随:带着它跟随自己。
[3]后:后来,以后。
[4]咋:咬。
[5]闷绝:窒息。
[1]解释加点的字。
(1)华隆好弋猎(______)(2)犬遂咋蛇死焉(______)(3)二日乃苏(______)(4)隆闷绝委地(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家人怪其如此,因随犬往。
_________________[3]“狗对主人的义气”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用自己的话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永之氓咸善游[唐]柳宗元永之氓①咸善游。
一日,水暴②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③,船破,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④。
其侣⑤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
有顷,益怠⑥。
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⑦之甚!身且死,何以货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吾哀之⑨。
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于是作《哀溺》。
(注释)①氓(méng):古代指百姓。
②暴:突然。
③中济:渡到河的中间。
④寻常:平常。
⑤侣:同伴。
⑥有顷,益怠:一会儿就疲乏了。
⑦蔽:蒙蔽,指为金钱所迷惑。
⑧货:这里指钱。
⑨吾哀之:为动用法,我为他感到悲哀。
小学文言文精读50篇含解题
小学文言文精读50篇含解题前言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哲学、道德和审美价值。
为了让小学生更好地领略文言文的魅力,提高语文素养,我们精心挑选了50篇适合小学生的文言文进行精读。
本文档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言文内容,掌握基本的文言文阅读方法,提升文言文能力。
精读篇目1. 《三字经》2. 《百家姓》3. 《千字文》4. 《幼学琼林》5. 《弟子规》6. 《大学》7. 《中庸》8. 《论语》9. 《孟子》10. 《庄子》11. 《墨子》12. 《韩非子》13. 《左传》14. 《战国策》15. 《史记》16. 《汉书》17. 《后汉书》18. 《三国志》19. 《晋书》20. 《南北史》21. 《隋书》22. 《旧唐书》23. 《新唐书》24. 《五代史》25. 《宋史》26. 《元史》27. 《明史》28. 《资治通鉴》29. 《论语》30. 《诗经》31. 《楚辞》32. 《古诗十九首》33. 《全唐诗》34. 《宋词精选》35. 《元曲精选》36. 《明词精选》37. 《清词精选》38. 《古文观止》39. 《聊斋志异》40. 《儒林外史》41. 《红楼梦》42. 《西游记》43. 《三国演义》44. 《水浒传》45. 《封神演义》46. 《镜花缘》47. 《老残游记》48. 《官场现形记》49.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50. 《孽海花》解题方法1. 字词解释:对文言文中的生僻字词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2. 句子翻译:将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方便学生理解。
3. 文章分析:对文章的结构、主题、写作手法等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精髓。
4. 拓展阅读:推荐与文章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拓宽学生视野。
结语通过精读这50篇文言文,小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古代文化,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
希望这份文档能成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得力助手,让他们在文言文的海洋中畅游。
提高班课外文言文专题
课外文言文专题1、老马识途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乃掘③地,遂得水。
导读: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学习,则万物可为我所用,为人类造福。
注释:①管仲,隰(x )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
孤竹:古国名。
②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归途。
③掘:挖。
一,解释黑体字1、春往而冬反( )2、迷惑失道( )3、遂得水( )二,翻译1、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文中故事是成语的来历,现比喻________________。
2、穿井得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①。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②,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③,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导读:传言不可轻信,要实事求是。
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
注释:①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
②国人道之: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
③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
一,解释黑体字1、及其家穿井( )2、国人道之( )3、不若无闻也( )二,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1、吾穿井得一人( )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3、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 )三,翻译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的危害。
最新版小升初课外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课外文言文知识点精讲一、文言文概念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
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
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二、文言文阅读考察类型:小学阶段,对文言文进行初步感知,初中语文中考中文言文阅读是必考内容,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文言实词、文言虚词、通假字等)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类型:1、词语解释题。
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
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
(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
)3、内容理解题(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四、课外文言文的阅读理解题目三步骤: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
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
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
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中小学必背课外文言文阅读精选三篇(附讲解)(多背诵,培养语感,丰富知识)
中小学必背课外文言文阅读精选三篇(附讲解)(多背诵,培养语感,丰富知识)可下载打印精选一冬韵晨对午,夏对冬。
下饷“对高舂。
青春“对白昼,古柏对苍松。
垂钓客,荷锄翁。
仙鹤对神龙。
凤冠珠闪烁,螭带玉玲珑。
——《笠翁对韵》注释①下饷(xiǎng):收工吃饭。
这里指下午。
②高舂(chōng):傍晚,黄昏。
旧时人们通常在黄昏时分舂米或捣物。
③青春:春天。
春天的草木呈青葱色,故称“青春”。
④荷(hè)锄翁:扛着锄头的老者。
荷,用肩膀扛或担。
⑤凤冠(guān):古代后妃或贵族妇女所戴的帽子,其上有珠宝制成的凤凰形的装饰。
⑥螭(chī)带:带钩上雕有螭纹的玉带。
螭,古代传说中-种没有角的龙。
解读:“晨”“午”“夏"“冬”“下饷”“高舂”“青春”“白昼”,都是表示时间的词,它们两两相对。
其中,下饷的“下”和高舂的“高”构成方位上的呼应,青春的“青”和白昼的“白”构成色彩上的对应。
“垂钓客”指渔人,相传姜子牙七十二岁时在渭水边垂钓,遇到了求贤若渴的姬昌侯(即后来的周文王),才成就了兴周灭商的大业;“荷锄翁”指农夫,《论语》中记载了孔子遇到扛锄的老农,细谈之后发现对方是隐土的故事。
所以,这两个词也常用来指世外高人,无论是字面意思,还是引申义,都彼此相对应。
“仙鹤”和“神龙”是有吉祥寓意的神物,“凤冠”与“螭带”是珍贵的饰品,均可对仗。
精选二微韵贤对圣,是对非。
觉奥对参微。
鱼书对雁字,草舍对柴扉。
鸡晓唱,雉朝飞。
红瘦对绿肥。
举杯邀月饮,骑马踏花归。
——《笠翁对韵》注释①觉奥:察觉深奥的秘密。
②参微:参透微妙的道理。
③鱼书:指书信。
古时有借鱼腹传信的说法,故称“鱼书”。
④雁字:指书信。
古时有借雁足传信的说法,故称“雁字”。
⑤草舍:茅草屋。
⑥柴扉:柴门,用树枝做的门。
⑦雉(zhì):野鸡。
⑧红瘦对绿肥:“红瘦”“绿肥”出自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肥红瘦,指雨后绿叶茂盛、花朵凋零。
小学二年级语文课外拓展:古文十篇,附字词解释+全文释义
小学二年级语文课外拓展:古文十篇,附字词解释+全文释义1、揠(yà)苗助长宋人有闵(mǐn)①其苗之不长而揠②之者,芒芒然③归④,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⑤而往视之,苗则槁(gǎo)⑥矣。
①闵:同"悯",忧虑。
②揠:拔。
③芒芒然:疲劳的样子。
④归:回家。
⑤趋:急行。
⑥槁:枯槁,枯死。
宋国有个人担心它的禾苗长不高,就自己拔高了禾苗,(一天下来)他感到十分疲劳,回到家就对他的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禾苗,发现禾苗都枯萎了。
2. 守株①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②触③株,折颈而死,因释④其耒(lěi)而守株,冀(jì)⑤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⑥为宋国笑。
①株:树桩。
②走:跑。
③触:撞到。
④释:放下。
⑤冀:希望。
⑥身:自己。
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个树桩。
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脖子而死。
从此,那个农民舍弃了他的农具,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
兔子始终没有再得到,然而他却成为宋国人的笑柄。
3. 刻舟求剑楚人有涉①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②契(qì)③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④。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⑤剑若此,不亦惑乎?①涉:过,渡。
②遽:立即。
③契:用刀雕刻。
④之所从坠:(剑)掉下去的地方。
⑤求:寻找。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立即在船边上剑掉下去的位置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下来后,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
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4.鹬(yù)蚌(bàng)相争蚌方①出曝(pù)②,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qián)③其喙。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④,渔者得而并禽⑤之。
小升初课本文言文知识点习题必看
小升初课本文言文知识点习题必看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
语文要想成绩提高,多记多看多做题是错不了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况且勤能补拙。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小升初课本文言文知识点的学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升初必须掌握的文言文1、《孟母三迁》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
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遂迁居市旁。
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
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旁。
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注释】舍:家。
嬉:游戏。
所以:用来。
处子:安顿儿子的地方。
墓间之事:指埋葬,祭扫一类的事。
贾人:商贩。
炫卖:沿街叫卖。
俎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此指祭祀仪式。
揖让进退:打拱作揖,进退庙堂等礼节。
2、《陈元方候袁公》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候:拜访,问候。
履行:实践,做。
绥:安,安抚。
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
师:学习。
【方言证古】老父:对父亲的敬称。
老,表示敬称的词头。
家君:对他人父亲的尊称。
君:对他的尊称。
3、《揠苗助长》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注释】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
长(zhǎng):生长,成长。
揠(yà):拔。
芒芒然:疲倦的样子。
其人:他家里的人。
病:精疲力尽,是引申义。
予:我,第一人称代词。
趋:快走。
往:去,到……去。
槁(gǎo):草木干枯。
专题11 小古文阅读-2023年三升四语文暑假专项知识点(学生版)
专题11 小古文阅读(学生版)文言文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无解之谜”,进步速度可能也相对缓慢。
而小学教材改版后,文言知识的考察比重大大增加,对孩子的文言阅读要求也会加码。
统编版语文教材中,小学阶段文言文篇目的增加,更侧重孩子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一、复习要点1.借助注释理解小古文大意。
2.了解常见虚词的用法、倒装句和省略句的句式。
3.掌握常见的答题技巧。
(附)学习小古文的方法:二、考查内容1.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我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过的。
2.把握重点句子的停顿:文言文中重点句子的停顿是理解与翻译句子的基础。
对一些重点文言文句子,标示出正确的朗读节奏,有利于对句子含义的理解。
3.句子翻译:句子翻译主要是考查将指定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要解释出关键字词的意思。
4.理解基本内容:阅读浅易文言文,能理解、概括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思想内涵、写作技法等。
主要考查有概括事件、分析形象、梳理情节,把握主旨。
三、文言文翻译技巧准确翻译句中的重点词语,力求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必须遵循“增、删、调、留”原则:增,即增加句子省略的成分,如主语、谓语等;删,即去掉多余或无义的虚词,如句首句尾语气词、句中表示顺接的连词;调,即调整特殊语序,把句子中某些语法成分调整;留,年号、人名、地方、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
四、课文实例一、小古文阅读1.课内文言文阅读。
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因释.其耒而守株_________________(2)而身为.宋国笑_______________ 2.这则寓言中,这个宋国人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放下了农具,希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小学生课外文言文知识点
小学生课外文言文知识点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课外文言文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能够丰富语言积累,还能提升文化素养。
那么,小学生在课外文言文的学习中需要掌握哪些知识点呢?首先,字词的理解是基础。
文言文中的字词往往与现代白话文有很大的差异。
比如,“吾”“汝”分别表示“我”“你”;“走”在文言文中是“跑”的意思,而不是现代的“行走”。
还有一些常见的通假字,如“说”通“悦”,表示高兴。
对于这些字词,需要小学生们多读多记,结合上下文来理解其含义。
其次,掌握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也很关键。
常见的有判断句,如“陈胜者,阳城人也”,用“……者,……也”来表示判断;倒装句,像“何陋之有”就是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该是“有何陋”;省略句,比如“(渔人)便舍船,从口入”,省略了主语。
了解这些特殊句式的特点和用法,有助于正确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再者,文言文的实词和虚词也不容忽视。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虚词则有“之”“乎”“者”“也”等。
比如“之”这个虚词,在不同的句子中有不同的用法,可以作代词,如“友人惭,下车引之”中的“之”指元方;也可以作助词,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的“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理解文言文的文意也是重要的一环。
在阅读文言文时,要学会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文章的主旨。
有些文言文通过一个故事来讲道理,比如《守株待兔》告诉我们不能存有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有些则是描绘景色,抒发作者的情感。
要通过对字词、句式的理解,把握文章的整体意思。
另外,了解古代的文化常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
比如古代的官职、礼仪、历法等。
知道“太守”是古代的一种官职,“及笄”是女子满十五岁等这些知识,对于读懂文言文会有很大的帮助。
在学习课外文言文的过程中,多读多背是必不可少的方法。
通过阅读大量的文言文经典作品,如《论语》《孟子》中的一些篇章,培养语感。
背诵一些简短的文言文,能够加深对字词和句式的记忆。
同时,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也是巩固知识的好办法。
文言文常考小学知识点
文言文常考小学知识点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文言文逐渐成为重要的一部分。
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文知识点,对于小学生来说,不仅有助于提升语文素养,还能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文言文常考的小学知识点。
一、实词实词是文言文学习的基础,也是常考的内容之一。
1、古今异义有些实词在古代和现代的意思有所不同。
比如“走”,在古代是“跑”的意思,“夸父与日逐走”中的“走”就是跑;而现在“走”指的是步行。
“妻子”在古代是“妻子和儿女”,现在则单指“妻子”。
2、一词多义一个实词可能有多种不同的意思。
以“故”为例,“温故而知新”中是“旧的知识”;“故时有物外之趣”中是“所以”;“无缘无故”中是“原因”。
3、通假字通假字是古人在书写时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
常见的如“项为之强”中的“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二、虚词虚词在文言文中虽然数量不多,但用法灵活,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1、之“之”的用法多样,如“学而时习之”中作代词,代指学过的知识;“水陆草木之花”中是“的”的意思;“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2、而“而”可以表示并列、转折、承接等关系。
“敏而好学”中是并列;“人不知而不愠”中是转折;“温故而知新”中是承接。
3、以“以”有“用、把、因为、凭借”等意思。
“以刀劈狼首”中是“用”;“徐喷以烟”中是“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中是“因为”。
三、句式1、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常见的形式有“……者,……也”“……,……也”“……者,……”等。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2、省略句文言文中常常省略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
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渔人)具答之。
”省略了主语“渔人”。
3、倒装句包括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
“何陋之有”是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有何陋”;“战于长勺”是状语后置,正常语序是“于长勺战”。
课外文言文考点归纳
一、文言词汇(一)课内文言文中重要实词(二)掌握以下词汇1.固(坚固;本来)2.或(有时;有的人);3.则(那么,就);4.既(已经);5.虽(即使);鲜(少);6.素(向来,一向;未染色)7.故(因此,所以;旧的,原来的);8.是(这);9.绝(消失;极,绝妙;横渡,横穿;断绝)10.亡(丢失;逃亡,逃跑;通“无”,没有);11.顾(回头看,看;拜访;照顾);12.及(赶上;到)13.已(停止)14.去(离开;距离) 15.就(接近;完成;从事) 16.辞(推辞,推脱) 17.以(用;凭借;认为) 17.谢(推辞,道歉) 18.因(于是;依靠,凭借;沿袭) 19.恶(wu,哪里,怎么)20.舍(住宿;离开) 21盖(原来是;大概是)22.疾(病;厌恶,憎恨;快,急速)23.欲(想要;将要——山雨欲来风满楼)24.甚(很,非常)25.假(借;如果)26.间(夹杂;参与;间隙,空隙;间隔,间断)27.向(从前;假如)28.良(良好;很;的确)29.穷(穷尽)30.遂(于是;最终)31.辄(就) 32. 微(稍微) 33.悉/咸/皆/俱(都) 34卒(最终;死) 35.孰(通“熟”;谁)36.属(通“嘱”,嘱托;连接;类)37.汤(热水)38.窃(偷偷地,暗中;私自) 39.乃(于是;竟然)40.说(解说;通“悦”高兴;shui劝说,说服)41苟(苟且;如果) 42.身(亲自)43.具(详细) 44.遗(wei给予,赠送) 45.加(戴——加冠;施加) 46.期(约定) 47.徐(缓慢) 48.诣(拜访) 49.效(模仿,效法) 50.负(背;依仗,凭借)51.病(毛病,弊病;担心,担忧) 52.引(拉开,引导,率领) 53.举(推举) 54.会(宴会;领悟,理解;正好,恰逢) 55.寻(不久)56.胜(能承受,能承担;胜过,超过) 57. 贤(胜过;有才能的人;尊重)58.异(以……为异) 59.盈(充满,有余) 60.恒(经常) 61.尝(曾经)62.直(价值)63.毕(完毕,结束;竭尽,用尽;全) 64.却(退——却敌;推辞,不接受) 65.愠(生气)66.俟(等到)67.比(并列,挨着;等到;接连地)68.师(效法,学习)69使(出使;假使,假如)70.道(正确的方法)71.方(正在;才;将要)72知(通“智”聪明)73.名(说出;占用,拥有)74.策(用鞭子打)75.患(灾祸;担心)76.居(经过)77.市(买)78.当(面对;应当;掌管)二、表示第一人称代词,有“我、吾、余、予”第二人称,有“女(汝)、尔、若,卿”。
课外文言文阅读6大考点整理
课外文言文阅读6大考点整理(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知识梳理、古诗鉴赏、阅读理解、计划总结、学习综合、试题大全、教案大全、作文大全、语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knowledge sorting, ancient poetry appreciati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plan summary, learning synthesis, test questions, lesson plans, composition, Chinese, and other materials.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format and writing method!课外文言文阅读6大考点整理课外文言文阅读6大考点整理文言文一直都是同学们学习的重点,从初中开始,文言文就是语文里的“重头戏”,但很多同学抱怨说文言文的学习很枯燥乏味,记忆背诵起来很费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提升篇之课外文言文考点学生版课堂导入根据最近几年真题的出题形式来看,文言文是一个必考的知识点,一般会占到10分左右。
很多孩子认为这是个死穴,这个点的分数很难拿。
其实只要把握其中的规律,这10分比现代文阅读要好拿的多。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
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知识梳理小升初文言文三大考点:考点1:解词翻译方法:留、删、补、换、调1、“留”,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比如有的文章在句子的结尾会一些语气词,它的作用是增强语气,这样的词语我们就可以不翻译。
3、“补”,就是增补。
①、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变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
“必”——“必定”“细”——“仔细”;“察”——“观察”;“必细察其纹理”——“必定仔细观察它的纹理”②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例:“如此痴人,(被)世人所笑”4、“换”,就是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①、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变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
“昂首观之”“昂”——“抬”;“首”——“头”。
5、“调”,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例:“孤帆一片日边来”例文1:曾参烹彘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①。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尔。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注释]彘:猪1.解释下列句子中红色的字。
⑴顾反为女.杀彘()⑵特.与婴儿戏尔()⑶是教子欺.也()⑷妻适.市来()例文2:北人识菱北人生而不识①菱者,仕③于南方。
席上啖菱,并壳入口。
或曰:“啖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问者曰:“北地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③强不知以为知也。
1.想想加点字的意思。
⑴席.上啖菱。
()⑵北人生而不识.菱者。
()⑶仕.于南方()考点2:译句翻译方法:留、删、补、换、调1、“留”,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比如有的文章在句子的结尾会一些语气词,它的作用是增强语气,这样的词语我们就可以不翻译。
3、“补”,就是增补。
①、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变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
“必”——“必定”“细”——“仔细”;“察”——“观察”;“必细察其纹理”——“必定仔细观察它的纹理”②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例:“如此痴人,(被)世人所笑”4、“换”,就是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①、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变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
“昂首观之”“昂”——“抬”;“首”——“头”。
5、“调”,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例:“孤帆一片日边来”例文1:曾参烹彘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①。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2.翻译。
⑴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例文2:北人识菱北人生而不识①菱者,仕③于南方。
席上啖菱,并壳入口。
或曰:“啖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问者曰:“北地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③强不知以为知也。
2.翻译。
“北地亦有此物否?”考点3:内容涵义例文1:薛谭学讴【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4.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例文2:北人识菱北人生而不识①菱者,仕③于南方。
席上啖菱,并壳入口。
或曰:“啖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问者曰:“北地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③强不知以为知也。
3、试用一句话评价文中的“北人”。
例文3:曾参烹彘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①。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注释]彘:猪3.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课堂练习愚人食盐①昔有愚人,至于他家。
主人与食,嫌淡无味。
主人闻已,更②为益盐。
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③有盐故。
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④食盐。
食已口爽⑤,返为其患。
【注】①选自《百喻经》。
这是一部佛教文学作品,古印度人著,我国南朝时人译。
全书共98条,号称“百喻”,均以故事宣扬佛教思想。
更:改变。
③缘:因为。
④空:空口。
⑤口爽:口味败坏。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至于他.家(愚人)B.更为益.盐(增加)C.况复.多也(再) D.返.为其患(通“反”)2.翻译句子。
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3.文中“愚人”之“愚”具体表现在哪里?造成这一表现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4.文中“主人与食”的“食”和“便空食盐”的“食”解释上有何区别?5.这则短文说明了怎样的道理?课堂小结一、文言文翻译①文言文中词句意思的特点:1、一词多义2、古今意义不同②翻译方法:留、删、补、换、调二、文言文三大考点考点1:解词。
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考点2:译句。
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
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
考点3:内容涵义。
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文言文阅读解题的四个步骤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课后作业①楚有祠(祭祀)者,赐(赏赐)其舍人(投靠在贵族家里的人)卮(zhī古代一种盛酒器)酒。
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拿)酒且(将)饮之,乃(却)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给它添上脚)!”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本)无足,子安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12.解释文言句子中加横线的词。
(4分)其:_______,之:________, 遂:_________,亡:_________。
13.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3分)蛇固无足,子安为之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你用一个成语为本文拟个标题。
(2分)___________________15.你能说出这个寓言的寓意吗?请写在下面。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约不可失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注释: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
虞人:掌管山泽的官。
罢:停止,取消。
1.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2)是日,饮酒乐,天雨.( )(3)公将焉之.( )(4)岂可不一会期.哉( )2. 与“公将焉之”中“焉”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且焉置土石B.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3. 翻译下面句子。
乃往,身自罢之。
4. 这则小故事中,魏文侯表现出来的什么品德至今还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