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应无为而治
家庭教育的最高境界——无为而治
家庭教育的最高境界——无为而治老子的《道德经》是一部伟大的传世巨著。
在老子看来,“无为而治”才是治理的根本,是领导艺术的最高境界。
家庭教育中的“无为而治”,并非家长对孩子放任自流、在家教上无所作为,而是顺应孩子的天性和兴趣,因势利导,不去强迫孩子,不与孩子顶牛。
从小事做起,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不能让孩子养成不良习气,比如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拿,不能窥看别人的包,不能随便要家长买东西等等。
但并不是对孩子生硬地下命令,而是既晓之以理,又导之以行,并十分注重以身教去影响他们。
比如家长在动孩子的东西之前,一定先跟孩子打招呼,以一种平等的态度使之明白:“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家庭中的这种氛围,可以使孩子养成很好的习惯。
行为只有多次强化才会转化为习惯。
为了巩固孩子的良好行为,家长一定要给孩子以及时的鼓励,哪怕很小的事情,孩子如果做好了,一定要表示赞赏,比如孩子的作业得了五星、考试表现好了或其它,作为家长都应郑重地对孩子表示祝贺,决不把这种祝贺看成是俗套和多此一举。
渐渐地,孩子对一些是非价值也有了自己的判断。
“无为”是老子的智慧。
无为并非不为,并不是放任不管,而是事先有完美的设计,靠习惯的力量或者是精神机制的力量驱使他自动、自发的精进有为。
在教育上,我们每位父母都要借鉴老子的“无为”思想,要学会无为而教、善于无为而教。
要掌握无为而教,最重要的就是言传身教。
在美国,有这样两个家族:一个是爱德华家族,一个是珠克家族,两者都已传至第八代。
爱德华是个博学多才的哲学家,为人严谨勤奋。
他的子孙,有13位当过大学校长,100多位是教授,80多个是文学家,60多个是医生,还有1人当过副总统,1人当过大使,20多人当过议员。
珠克是个远近闻名的酒鬼和赌徒,毕生浑浑噩噩。
他的子孙,有300多人当过乞丐和流浪者,7个是杀人犯,60多个犯过诈骗和盗窃罪,400多人因酗酒致残或夭亡。
这两个家族的历史说明什么?父母的素质如何,对下一代的影响很大。
小学管理中的“无为而治”
小学管理中的“无为而治”无为而治是一种管理哲学,也被称为“不为而治”,是中国古代孔子思想的一部分。
从字面上理解,无为而治的意思是在管理过程中不过于干预和主动干预,而是以自然的方式引导和控制。
这种方法在小学管理中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教师和学校领导更好地引导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无为而治可以帮助小学管理者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和个性,从而更好地定制教学计划和管理政策。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发展需求,没有一个标准的教育模式适用于所有的学生。
通过无为而治的管理方式,管理者可以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不过度干预学生的成长轨迹,从而使每个学生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资源和机会。
无为而治可以帮助小学管理者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小学是孩子们的起点,他们正处在学习和成长的关键时期。
过度干预和控制会限制学生的自由发展,而无为而治则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和责任。
学生在自主决策和自我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培养自己的领导能力和责任感,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
无为而治可以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管理过程中,小学管理者应该更多地采取引导和协调的角色,将学生、家长和教师团队进行有效地沟通和协作。
通过提供一个和谐、尊重和互助的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学生成长的潜力和创造力,促进学校整体的发展和进步。
无为而治可以帮助小学管理者更好地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和素养。
传统的管理方式强调“权威”,管理者通常扮演着指导和控制学生的角色。
而无为而治则强调“智慧”,鼓励管理者放下权威身份,有意识地观察和理解学生的需求,用智慧去引导和支持学生的成长。
通过无为而治的实践,小学管理者可以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和领导能力,更好地为学生、教师和学校服务。
无为而治在小学管理中的应用具有广泛的意义和价值。
它可以帮助学校实现个性化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促进学校和谐发展以及提升管理者的素养。
小学管理者应该在实践中更多地运用无为而治的思想,积极探索适合自己学校的管理模式,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最好的教育和发展机会。
浅谈“无为而治”的治班理念
浅谈“无为而治”的治班理念作者:汪小燕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20年第17期我做班主任已有14年了,作为初中班主任,到目前已带完四个毕业班循环。
我带的班班风学风良好,主要表现有同学们思想积极向上,在学习上形成你追我赶的氛围,班级课堂纪律非常好,科任老师非常喜欢上我班的课。
每一届初三毕业成绩优秀,不仅中考平均分在校最高,而且中考总成绩高分段人数也最多。
我班每一年都被评为校优秀班集体,我也多次评为校优秀班主任,2012年我被评为广州市中小学优秀班主任。
我的治班理念采用了道家的基本思想和“无为而治”的基本方法。
“无为而治”是指事物按照自身的必然性自由发展,不对它强加干涉,不以有为去影响事物的自然进程。
作为初中的班主任,学生刚好是青春叛逆期,如果班主任利用高压手段,管理过于严格,学生们没有自己的空间,反而他们会有很强的逆反情绪,跟老师对着干,这样就对他们的成长很不利。
对每一届学生,我作为班主任并不是什么也不管不问,只是不过多地干涉他們,学生好比风筝,那根风筝的线还是牢牢地系在手心。
我理解班级管理的“无为”是指无所不为,班主任什么都可以做,只是我要遵循中学生心里成长发展的规律。
下面是我的几点做法:一、建立独特的、人性化的班级文化班主任要实现“无为而治”的治班理念,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班级文化管理系统。
下面我从以下三方面来谈谈。
1.建立思想引领功能的精神文化每接手一届新生,七月份孩子们过来注册分到了我班,我们就有缘走在一起,师生彼此之间好好珍惜,大家一起度过三年的快乐时光。
我对初中三年的规划已经画好了蓝图。
比如,我向他们提出了:“讲礼貌,讲卫生,爱学习”的班训,含义是我希望在未来的初中生活中,学生们要明白做人做事比学习更重要,争取做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学生。
因为我是数学老师,从数学的角度我对同学们提出了:“”的理念,这个公式的含义是:希望同学们每天一点点进步,一年下来进步是非常大的,成效是非常显著;如果每天不思进取,不断退步,就一事无成了。
无为而治在生活中的应用
无为而治在生活中的应用
无为而治,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经典管理思想,其实也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比如家庭管理上。
首先,在家庭中,无为而治的要义是不要干涉孩子的生活,要让孩子自己习惯行之有效的事情。
孩子要有自主权,自己能够作出正确的选择,来管理自己的生活,而不靠家长催促及约束。
当家长当消费,而不是一再干涉孩子的决定,鼓励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及享受学习的乐趣,让孩子充满自信,并花更多的精力去完成自己的目标和梦想。
其次,实行无为而治也能够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而家庭氛围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孩子的发展。
家庭的气氛不仅能为孩子营造自由舒适的环境,也能为关系发展提供有效的良好示范,使得孩子有一份健康的价值观以及完善的认知。
最后,把无为而治的爱体现在实际上也不容易,不仅要放弃自己的判断和牵引,也要接受孩子不良行为,耐心地去考察其背后的原因,努力帮助孩子纠正错误。
总之,无为而治在家庭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家长可以不断培养孩子无拘无束的自由心态,让孩子在爱的氛围中健康发展。
老子无为而治的例子
老子无为而治的例子无为而治是一个古老的治理理念,最早由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提出。
它强调通过减少干预和控制,以达到自然平衡和社会和谐。
虽然无为而治的概念在现代社会中可能仍然存在争议,但有一些例子可以说明这种治理方式的优势。
一、自然生态系统的例子自然界中的生态系统几乎是自发平衡的。
一个明显的例子是森林的可持续发展。
自然的无为而治机制使得森林中的动植物种群能够相互依存和自我调节。
没有人类的干预,森林自然地生成新的植被,动植物之间实现资源的互补和平衡。
这种无为而治的例子表明,不总是需要过度的干预和控制来维持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
二、家庭和儿童教育的例子无为而治的理念可以在家庭教育中得到应用。
家庭是一个密切相关的社会单位,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无疑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过度的干预和控制可能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限制了他们的创造力和自主性。
相反,通过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和空间,鼓励他们自主探索和学习,家长可以实现无为而治的教育方式。
这种方式能够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从而形成自我管理的能力。
三、组织和企业管理的例子无为而治的理念可以在组织和企业管理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传统上,组织和企业管理通常被认为需要严格的控制和指导来确保效率和生产力。
但是,一些成功的公司已经实践了无为而治的管理方式。
他们将更多的权力和自主性下放给员工,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判断和专业知识来做出决策。
这种无为而治的管理方式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动力,激发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有助于形成一个高效和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
四、公共治理的例子无为而治的理念还可以在公共治理领域得到应用。
在一个完全干预和控制的政府体系下,可能会导致权力过于集中,让个别官员滥用权力,给公众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相反,通过实践无为而治的原则,政府可以减少干预,鼓励公民参与决策和管理。
这种无为而治的公共治理方式可以增加透明度、公正性和公众满意度,促进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总结起来,无为而治的理念强调去除过度的干预和控制,让事物自然而然地发展和平衡。
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制度与教育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制度与教育思想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也是相当有特色的。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究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制度与教育思想。
一、教育制度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制度主要是以家庭教育、私塾教育和国子监教育为主。
1. 家庭教育在春秋战国时期,家庭教育是孩子教育的主要方式。
在家庭教育方面,孩子的教育主要由他们的父亲负责。
春秋时期,孩子们就要学习礼、乐、诗、书及一些基础的文化知识。
孩子们的教育内容及进度都取决于父亲的素质和能力。
2. 私塾教育私塾教育主要是由有文化的士人负责。
士人在他们的住所里设立了教室,邀请学生来学习。
他们的教育内容包括儒家经典、史书、道德、礼节等。
私塾教育的质量和教育的内容还是比较高的。
3. 国子监教育国子监教育主要是由政府机构发起的,因此它的教育内容相对较为严格,包括儒家经典、历史、文学等。
国子监教育的学生主要来自于一些贵族或财主家庭,教育质量也相对较好。
二、教育思想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思想主要是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
1.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孔子,他强调了“仁德礼智信”的教育理念,认为教育应该是个人修养的一种形式。
孔子认为人性本善,需要通过教育来引导人们走向善良和有用之路。
2. 道家思想道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老子、庄子等。
他们提倡“无为而治”的教育理念,认为教育应该让人们能够自然而然地追求心灵的自由,不要对儒家的道德观进行强制的指导。
三、影响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长远的影响。
1. 教育制度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制度开启了中国古代教育制度的新时代,开辟了从家庭教育到私塾教育再到国子监教育的不同阶段。
这些对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 教育思想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思想对中国历史上的文化、政治、哲学等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发展创造了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顶峰,证明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教育孩子很简单,无为而治悠然自得
有人说,“快乐教育”“赏识教育”“不要去打压孩子的天性”,还有人说“严是爱,宽是害”,“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材”。
那到底该听谁的呢?
其实教育孩子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懂得因材施教才是关键,我们要明白,教育孩子没有万能工具,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它是灵活的,因为每个孩子无论是在性格,兴趣,天赋方面还是在适应能力,承受能力上都是不一样的,有些孩子太活跃了,就要对他多立规矩,要不然他没有边界感,不敬畏规则,以后可能就会漠视法律。
而对那些比较胆小内向的孩子,我们就要多用赏识教育,鼓励他走出去,能够打破自我界限。
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就算是同一个孩子,在他不同的成长阶段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对孩子既不能一味的指责批评,也不能盲目的夸奖骄纵,既不打压他的天性,又要让他知礼仪懂规矩。
所以,如何才能掌握住这个火候,拿捏住这个分寸,才是我们家长应该去深思的。
我们其实不用向身边优秀孩子的家长取经,也不用天天去查书,天天去咨询专家,教育自己的孩子,我们大人只需要多花点时间做自我反省就够了。
就像有句话说的“心对了世界就对了”,放在这里说就是,大人对了孩子跟着也就对了。
最后就能看到这样一个和谐的画面,大人在好好学习,孩子在天天向上。
我想这个才是家庭教育的真谛,那就是“用心陪伴,无为而治,悠然自得。
”!。
《道德经》对现代家庭教育启示
《道德经》对现代家庭教育启示【摘要】《道德经》作为中国传统经典之一,对现代家庭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
本文首先介绍了《道德经》的重要性和现代家庭教育的现状。
接着从道德经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对家长的启示、对孩子的教育启示、建立和谐家庭关系的方法以及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通过对《道德经》的借鉴,家长可以更好地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并通过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来实现家庭和谐。
《道德经》中的教育理念也可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
《道德经》对现代家庭教育有着深刻的启示,强调重视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影响。
通过借鉴和运用《道德经》中的教育理念,可以促进家庭和孩子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道德经、现代家庭教育、重要性、家长、孩子、家庭关系、道德品质、启示、影响。
1. 引言1.1 介绍《道德经》《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著作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其作者是老子,即道家创始人。
《道德经》是一部关于哲学、道德和政治的经典著作,被誉为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文献之一。
《道德经》共有81章,主要阐述了老子关于“道”的思想。
在《道德经》中,老子强调“道”是宇宙的根源,是万物的本源,是无为而治的道。
他认为人们应当顺应自然,顺应“道”,追求简朴、谦逊、无为而治的生活方式。
《道德经》的思想对现代家庭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它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提倡家长以身作则,用爱和理解来引导孩子成长。
在当今社会,家庭教育已成为影响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而《道德经》中的智慧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教育自己的子女,培养他们健康、积极的品格和人生观。
1.2 现代家庭教育现状现代社会,家庭教育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多样化,现代家庭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境。
一方面,随着孩子教育成本的不断攀升,家长们的教育焦虑也日益加重。
他们希望通过各种方式提升孩子的学习成绩和竞争力,但往往忽视了孩子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浅谈当前家庭教育的特点
浅谈当前家庭教育的特点浅谈当前家庭教育的特点当前,家庭教育出现了一些新特点,主要表现在家庭教育的内容多元、形式多样、家长与子女关系多重、家庭教育差异性突出、功利性和外在性越来越明显等。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浅谈当前家庭教育的特点,希望有所帮助!一、家庭教育内容多元家庭教育内容多元是指由重视德育转变为德、智、体、美各育并举。
自古以来,家庭教育以人格养成为主要内容,重视对子女的伦理道德、交往礼仪、个人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教育,家庭是儿童人格养成的主要场所。
我国古代有关家庭教育的著述,从南北朝时期的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到清朝的曾国藩对家庭教育的精辟见解,可以看出,都以性格培养和习惯养成为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
英国哲学家罗素在《教育与美好生活》中指出:“早年教育的任务在于训练本能,使它们能产生一种和谐的品格,这种品格是建设性的而不是破坏性的,热情的而不是阴郁的,它又是勇敢的,坦率而聪明的。
”可见,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德育。
这种德育为先的家庭教育观对我国的家庭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塑造儿童的性格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不断提高,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强调竞争、注重效率已成为社会主流的价值观,而且在现实中逐渐强化。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几乎已成了广大家长的共识。
为了增强孩子的竞争力,很多家长积极地给孩子创造教育条件,家庭教育已远远不仅是传统的人格教育,家长对孩子智育特别是知识教育的投入大大增加。
家长热衷于给子女选购教辅读物,辅导功课,检查和布置作业,把本应主要由学校教师承担的责任也揽了过来。
家庭对孩子所进行的体育和美育主要是一种竞技能力的教育,其主要目的除了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艺术表现力和身体运动能力以外,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让孩子参加各种竞赛,在同龄孩子中脱颖而出,为今后参与更激烈的社会竞争打下基础。
家庭教育内容的多元化突破了过去家庭教育以德育为本的局面,丰富了家庭教育的内容,但是也相对弱化了家庭作为培育孩子人格的天然场所的作用。
不教而教.无为而治
不教而教无为而治2011-09-03我崇尚无为而治的管理哲学,不管是管理这样,连教育小孩也是一样,不教而教,无为而治。
(END)《不教而教》(日期:2011-08-30 作者:王恩科来源:新民晚报)上课全神贯注,写字一丝不苟,一堂课下来,还记下了好几页密密麻麻的笔记,可她只是个小学二年级的孩子。
别的'孩子都有家长陪读(少年宫允许),而她总是只身单影,然而却是班上最优秀的学生。
我问她母亲,你孩子的学习成绩怎样?母亲竟然回答:“成绩我不大清楚。
”我有些诧异:你就这样不关心孩子?她说:“我关心的是孩子做错题的原因和答题思路,至于分数是多少,我确实不大注意。
”她又说:我们父母都是过来人,都有体会,成才不在于高分,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远比分数重要。
一个没有上进心、不会沟通、不会自理、不会独立思考的学生,即使他的成绩再好,又有什么用呢?所以,孩子一上学,我们父母就对她说,读书是你自己的事,自己的事情自己管,除非你自己没办法解决。
因此孩子从小就很自立。
我很欣赏这位母亲“不教而教”的教育理念。
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和健康人格,也是一种“教”,而且是更重要的“教”。
一个人如果连自己都管不好,我们还能指望他(她)管别人管集体管国家吗?人才确实不是刻意教出来的,社会上不少精英都是靠自己钻研成才的。
有个年轻作家没有受教于中文系,但他却成了名作家。
如果按照常规程序,他日以继夜地读书学习,考上了大学,又努力去学习那几十门条条框框的课程,说不定反倒成不了作家。
报载,一少年以优异成绩考取某大学少年班,由于不适应大学的“教”,痛苦不堪,后来虽然完成了学业,但最终还是出家做了和尚。
如果顺其自然地阶梯式学习,他会很轻松,多余时间支持他发展自己的个性爱好,培养他的健康人格,启发他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我想他一定会成为一个杰出的人才。
中国哲学的三个基本命题
中国哲学的三个基本命题中国哲学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它涵盖了深厚的思想和文化底蕴。
其中,天人合一、无为而治和仁义之道被认为是三个基本命题,对中国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围绕这三个命题展开探讨。
一、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中一个核心的概念,它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强调人与天地万物的统一性。
在中国古代思想中,天代表着自然界和宇宙,而人则是其中的一部分。
天人合一的理念意味着人类应当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共处,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这种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例如,在中国的古代建筑中,天人合一的理念体现在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上,力求使建筑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协调,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此外,中医理论也深受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认为人体内部与自然界息息相关,人体的健康与自然环境的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无为而治无为而治是中国哲学中的另一个重要命题,它主张政府应该遵循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不强行干预,让事物按照自身的规律自由发展。
无为而治的思想源于道家,强调万物皆有其自然生长的规律,政府只需提供必要的环境和条件,让事物自然生长,不需要过多的干预和强制。
无为而治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中国的传统农业社会中,农民根据季节和气候的变化进行耕种,政府不需要过多干预。
同样,在现代社会中,无为而治的思想也体现在一些政策和管理上,如市场经济、环境保护等。
政府只需要制定一些基本的规则和政策,让市场和环境按照自身的规律发展,不需要过多的干预和强制。
三、仁义之道仁义之道是中国哲学中的另一个重要命题,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以仁爱和正义为基础。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仁义之道被视为人类社会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人类社会得以维系和发展的基石。
仁义之道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中国的传统家庭教育中,家长通常会强调对长辈的尊敬、对兄弟姐妹的友爱、对邻居和朋友的关心等,这些都是仁义之道的体现。
关于教育中的无为而治的作文
关于教育中的无为而治的作文嘿,大家好呀!今天我想和你们聊聊教育中的无为而治。
你们知道吗,我觉得教育就像种小树苗。
有的时候呢,大人总是着急忙慌地给小树苗这儿弄弄,那儿弄弄,又是施肥又是修剪,忙得不可开交。
可是呀,这样真的好吗?
就像我们学习,要是爸爸妈妈整天在旁边不停地说:“你要这样做,你要那样学。
”哎呀,那多烦呀!有时候我就想,能不能让我自己慢慢来呀。
无为而治不就是这样嘛,就好像给小树苗一些自由生长的空间。
不要老是去干涉它太多,让它自己去适应阳光雨露,自己去扎根大地。
我们学习不也应该这样嘛,给我们一些自己探索的机会,说不定我们能发现更多有趣的东西呢!
记得有一次,我自己在房间里鼓捣一个小手工,妈妈一开始还在旁边指指点点,说这儿不对那儿不对。
我心里可别扭了,后来妈妈可能也觉得这样不太好,就出去了。
嘿,没了妈妈的唠叨,我反而做得更起劲儿了,最后还完成得特别好呢!这不就是无为而治的好处嘛。
教育要是都能这样,那该多好呀!老师和家长们别老是那么着急,让我们自己去试试看,自己去闯一闯。
就像小树苗,给它空间,它能长得更壮更健康呀!我们也能在自己的摸索中学会很多很多东西呢!所以呀,我觉得无为而治在教育中真的很重要呢,你们觉得呢?。
老子的教育主张
老子的教育主张咱来聊聊老子的教育主张吧,这可是个有意思的话题,就像咱们平时喝茶聊天一样,轻松又自在。
你想啊,老子这个人,那可是古代的大智慧家,他的思想深邃得跟大海一样,无边无际。
在教育这块儿,他也有自己的一套独门秘籍,简单到不能再简单,却又深奥得让人回味无穷。
老子说啊,教育啊,别搞得那么复杂,别整天让孩子背这个记那个的,跟念经似的。
他说,学习嘛,就得像咱喝水吃饭一样自然,得让孩子从心底里喜欢,得让他们自己琢磨出味儿来。
这叫什么?这叫“无为而治”在教育上的运用。
就是说,咱们做老师的、做家长的,别老想着去控制孩子,去灌输知识,得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自己去体验生活,这样学到的东西才牢靠,才管用。
他还说,教育孩子啊,得懂得放手。
就像放风筝一样,你得给风筝足够的空间去飞,去追逐风的方向,但手里的线又不能放得太松,得时刻关注着,免得风筝飞得太高太远,迷失了方向。
这就是老子的“道法自然”,在教育上就是说要尊重孩子的天性,让他们在自然的环境中自由成长,但同时也要给予适当的引导和约束。
你知道吗?老子还特别强调“上善若水”的道理。
他说啊,水是最柔弱的,但它却能穿透坚硬的石头;水是最无争的,但它却能滋养万物。
在教育上也是这样啊,咱们得学会像水一样,用温柔和包容去影响孩子,用耐心和爱心去浇灌他们的心田。
别老是对孩子大呼小叫的,这样只会让他们产生逆反心理。
你得学会倾听他们的声音,理解他们的感受,这样才能真正走进他们的心里去。
还有啊,老子提倡“少则多”的教育理念。
他说啊,知识是学不完的,但最重要的不是学了多少知识,而是学会了如何学习。
所以啊,咱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啊,别一股脑儿地往他们脑袋里塞东西啊,得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啊,让他们学会自己去探索、去发现。
这样啊,他们以后不管遇到什么问题啊,都能自己找到答案了。
总之啊,老子的教育主张就是那么回事儿:简单、自然、温柔、包容、少而精。
咱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啊,得好好琢磨琢磨这些话儿啊,让它们成为咱们教育孩子的指南针啊!这样一来啊,咱们的孩子就能在快乐中成长啊,在自由中飞翔啊!。
小学管理中的“无为而治”
小学管理中的“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是一种古老而深刻的管理哲学,也是中国传统管理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来源于道家思想,强调“无为”、“无心”,以达到最好的管理效果。
在小学管理中,
也可以运用“无为而治”的理念,以达到管理效果。
“无为而治”强调顺势而为。
在小学管理中,可以采用这种思想,根据学生的不同特
点和需求,灵活调整管理方式。
对于不同性格的学生,可以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既能够
发挥学生的特长,又能够引导学生改正缺点。
在日常管理中,也可以借助这种思想,遵循
学生的成长规律,顺应学生的发展需求,将管理工作做到淋漓尽致。
“无为而治”强调随遇而安。
在小学管理中,我们也可以运用这种管理理念。
在处理
学生的问题时,可以不急躁不慌张,而是冷静地分析问题,寻找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也可
以学会接纳现实的状况,不要过分苛求学生,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做到随遇而安,不强求。
“无为而治”强调以人为本。
在小学管理中,以学生为本也是十分重要的。
学生是教
育的主体,管理工作既要围绕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展开,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意愿,
尊重他们的成长规律和发展需要。
只有真正将学生放在管理的核心位置上,才能做到以人
为本,做好小学管理工作。
“无为而治”强调以天下为公。
在小学管理中,也要遵循这一理念,不偏袒不偏私,
做到公正、公平。
对学生进行管理时,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公平的对待和关爱,不因为
学生的家庭背景、个人特点等因素而偏袒或者歧视。
只有做到以天下为公,才能做到全面、均衡的小学管理。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内容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内容我们批评错误的家庭教育方法。
提倡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
1、为什么溺爱型教育害莫大焉?我每天接送儿子上学放学,这样比较安全。
早上他可以晚一点起,路上我们可以聊天,给他买点吃的。
现在都说: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啊。
可是,看来您不太同意我的做法?世上的父母都疼爱自己的孩子,孩子从父母处各得一半基因,所以孩子是自己的好。
但疼爱要讲究方式,不是每天给他好吃好喝,接送他上学就是对他好了。
我们注重的是他的未来。
很多事情孩子是完全可以胜任的,而家长的不放心反而阻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过度的照顾使孩子品德、智力和身体发育停滞不前。
家长可以给予孩子生命,却无法担负孩子的一生,孩子迟早要独自面对他自己的事情。
教育部官员朱慕菊女士说了一句极为发人深省的话:“家庭可能会包容骄横的孩子,社会却不会容忍成年‘皇帝’游走。
”有一位“大款”家长,当孩子受到司法机关的处罚后,他不但没有教育孩子改过自新,反而认为孩子受了委屈。
孩子放出来后,他把孩子带到大饭店,接风压惊。
孩子就此错误地认为:“我们家有钱,有钱好办事,就是出了事也不怕,我爸能‘捞’我”。
以后他就更加肆无忌惮,再次犯罪,结果被法院判处了有期徒刑。
一个家庭如果缺乏母爱,会使孩子心理上没有稳定感,产生情绪上的障碍;一个家庭如果缺乏父爱,母爱就容易向溺爱发展;而如果父亲也溺爱孩子,孩子所受的损害就是双倍的。
溺,是沉迷不悟和过分的意思。
溺爱就是过多的爱,糊涂的爱。
任何东西过于多了,人的感觉就会钝化,就有害,爱也是。
采用溺爱型家庭教育方法的家长对孩子操心过度,包办代替,有求必应,经常表扬,降低难度,从不批评,“你真棒”不离口,孩子不遵守规范说是有创新精神,孩子不努力学习仍旧夸奖有独立意识,孩子打人说是自我保护能力强,孩子骂人说是语言能力强,为孩子提供无微不至的帮助和保护。
由于过分娇宠,使孩子养成极大的依赖性,会形成自私、任性、放肆、骄傲、易发脾气、不遵守规则、没有公德、没有真才实学的品行和状况。
“无为而治”教育管理思想的实践与思考
“无为而治”教育管理思想的实践与思考老子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逐步达到无为而治的思想境界,不只是管理理念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无为而治”思想的管理实践。
一、“无为而治”思想老子曰:“太上,下知有之。
其次亲而誉之。
其次,畏之。
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犹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它蕴涵着三个概念:有为、无为、无不为。
1.“无为而治”思想的内涵“无为而治”是一种领导行为和管理效果的高超艺术,是管理行为中的超脱、适度、使众和感化。
“无为”不是“不为”,不是一无所为和无能为力,更不是妄为、随意而为、违道而为。
“无为”是从“无为”的态度去“有为”,对符合道的事情,则必须有为而为之,应出自事物之自然,发自自然,顺乎自然;是自然而为,而不是人为而为。
2.“无为而治”思想对学校管理的启迪老子主张行道不能违背规律,否则"有为"就是�D�D乱为、妄为。
老子的这种管理思想没有因二千多年的岁月而磨灭,反而经受住了千千万万实践的检验。
在现代学校管理中,借鉴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管理思想,赋予了传统无为而治思想新的时代内容,“自信有为,敢于无为”使之服务于现代学校管理,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由无为达到无不为,促进每个员工积极、主动、自觉地工作,逐步达到无为而治的思想境界。
二、学校“无为而治”管理思想的实践学校之为在于培养人才,以爱护人、关心人、尊重人、培养人、善用人的方法来培养集体主义和合作意识,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优越的工作环境和氛围,体现每个人的人生价值,达到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D�D“无为而治”。
1.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引领学校(1)推进“依法治校”与“以人为本”相结合的管理理念。
无情决策,有情操作,“依法治校”强调的是纪律、秩序,“以人为本”强调的是人文关怀、人本化管理。
在实际管理中,我们往往会碰到很多两难问题。
家庭教育论文
浅谈家庭教育在教学过程及平时的班级管理中,呈现出这样一种现象:越来越多的学生变得越来越不听话,他们顶嘴,他们另类,他们狂妄,他们越来越与其父辈的观念相左。
问题是当学生的主体意识日益增强,个性化倾向日趋明显,现实需要我们教师和家长增强研究,分析原因,下面笔者从家庭教育的角度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社会原因由于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变化导致的传统型家庭结构的改变,引起家庭教育背景的多元化,独生子女家庭、离异家庭、残缺家庭、隔代家庭、单亲家庭、寄养家庭、空巢家庭以及打工家庭、下岗家庭等大量涌现。
在城市,家庭结构日益核心化,独生子女现象普遍,不少家长对孩子的成长具有下赌注的感觉,补偿教育、代受教育、过度教育、神童教育等观念影响着家庭教育。
家长这种急于求成、拔苗助长的做法显然违背了儿童发展规律。
子女不在老人身边的空巢家庭、隔代家庭祖辈对孙辈往往溺爱大于教育,包办代替、百依百顺的情况比较严重,导致这些孩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孤僻,意志薄弱;单亲家庭、离异家庭的家长心理失衡对孩子心理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家庭教育在时间、精力、经济等方面都跟不上。
有研究表明,单亲家庭对子女的教育质量低于完整家庭,单亲家庭孩子性格发展的某些方面明显滞后,表现力求知欲和奉献精神较低,行为的自觉性和自制力差,缺乏高度的责任感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而且在教育期望方面,单亲家庭要求降低,在教育方式上,单亲家庭简单粗暴的现象更加突出。
二、家长素质原因父母的文化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对子女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水平。
文化素质较高的知识分子在家庭教育上有自身的优势,表现在父母文化素质高,家庭氛围好,重视早期教育和智力开发。
所以孩子一般身体素质较好,思想活跃,爱好广泛,知识面宽。
同时,知识分子家庭教育也存在一些弊端,表现在对子女抱有过高的期望值,对子女的教育过分专制,过分追求事业而忽视子女教育。
由此导致子女不能独立地观察、思考、交往和处理问题,独立生活能力较差,容易养成孤傲、怪僻、不合群的性格。
中国哲学中的育儿观
中国哲学中的育儿观
中国哲学中的育儿观历史悠久,众多经典著作中都有相应的论述。
孔子提倡“教育有方,不急于功利”,强调培养人的道德素养和品德
修养,而不是只注重学术成就。
荀子认为“教育人者,最必先治其心”,即要从内心感悟开始进行教育,而不是只注重知识的灌输。
墨子则倡导“爱人如己”的思想,主张家长应该用爱心引导孩子,在家庭教育中注重爱的教育和道德教育。
道家的“无为而治”和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都蕴含着育儿观念,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同时注重父母的榜样作用。
总之,中国哲学中的育儿观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注重品德修养和爱的教育,强调内心感悟和榜样作用。
这些观念对现代家庭育儿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 1 -。
中国式天才教育违背教育规律
中国式天才教育违背教育规律中国式天才教育违背教育规律中华教育 xx-01-24宋含璋今年10岁了。
为了让她早日成才,身为工薪阶层的父母勒紧裤带,特地把她送到了一家收费颇高的民办小学去就读。
一个学期过去了,但对小含璋来说,寒假却意味着又一个紧张阶段的开始,父母早已经替她报名参加了奥数预备班、绘画班、钢琴辅导等六七门辅导课程。
据东方网(孙健敏)报道:为了把孩子培养成所谓的“天才儿童”,成千上万像小含璋这样的中国儿童在父母加班加点的“制造”下,向提前“成才”的目标负重前行。
如何把孩子教育成才?这已经成了当今国人家庭生活的头等大事。
也许正是为了迎合这种心理,在一些文化商人和媒体的联手操作下,“七岁作家”、“流浪小神童”等神话不断涌现出来,培养“天才儿童”的“革命性”学习方法、经验和心得也不断地见诸于报刊和播送电视,反过来又成为一种标准,继续加深父母们原有的教育观念。
最近一位教育界人士对这种中国式的“天才教育”提出了质疑,呼吁广阔父母尽快从这一误区中走出来,以免对孩子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
“哈佛女孩”的'经验不可重复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北师大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赵忠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社会对“天才儿童”的盲目炒作,实际上是在误人子弟;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育有作用但不是万能的,不是父母想到的孩子就一定能做到。
“教育有多大胆、孩子就有多高才”的观点,实际上违背了教育的客观规律。
赵忠心曾和风行全国的“哈佛女孩”刘宜婷的母亲作过交谈,认为他们在对刘宜婷的教育过程中实际上过于严格了一些,但恰好他们的孩子很特别,属于那种非常听话的孩子,所以能取得成功。
这样的经验如果用到其他孩子身上可能会起到相反的结果。
赵忠心说,家庭教育应该坚持“无为而治”的原那么,“‘无为而治’不是说不教育,而是指教育应该适应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拥有更多的主动权,为乐趣而学习,而不要为了功利的目的而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庭教育应无为而治
——读《父母不要为孩子设计结果》有感
家庭教育真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作为孩子的家长,我时刻为自己懂的太少而惶惑不安。
自从看了女儿从学校带回来的《父母课堂》杂志,深深被里面的内容所吸引,增长了不少见识。
当读到《父母不要为孩子设计结果》时,更是引起了我的共鸣,现在也来谈谈我的一点浅薄的理解。
“无为而治”出自老子的一部伟大的传世巨著《道德经》,无为并非不为,并不是放任不管,而是事先有完美的设计,靠习惯的力量或者是精神机制的力量驱使人自动、自发的精进有为,做到从有为到无为,从而无为而无不为。
同样的道理,对孩子的“无为而教”也应该是顺应孩子的天性和兴趣,因势利导,不强迫孩子。
女儿小时候走路姿态总有点别扭,这很让我们伤脑筋,经过我们两夫妻商量,决定让她去学学舞蹈,培养她优美的姿态。
就这样,我们利用一个休息日,带她去了一个舞蹈班,试上了一节课。
也许是她被老师那优美的舞姿吸引了,也许是她对舞蹈天生的兴趣,一节课下来,她告诉我们她喜欢跳舞。
就这样,她跟舞蹈结缘了。
每次上舞蹈课,无论我们多忙,无论风雨,我们都坚持接送她,虽然舞蹈不是必修课,但在她们班,她的出勤率总是最高的。
每次有比赛或者舞蹈学校组织的表演,只要她想参加,我们都尽全力支持。
每当她取得一点小小的成绩,总是能得到我们的赞许;而当她对自己的成绩不是很满意时,我们也会鼓励她。
女儿对舞蹈的坚持常常让我们感动,我相信我们对她的支持和我们的坚持一定也感染着她,使她奋进,使她永不言弃!
女儿现在已经在学习六级课程了,其间多次参加各类艺术比赛,并经常获奖,家里堆满的奖状奖杯让朋友们看了很是羡慕,曾有朋友问我,你是想把你女儿培养成舞蹈家吗?我笑着摇摇头。
其实,我真的没有这么远大的理想。
也许她将来的工作会跟舞蹈有关,也许无关,但学习舞蹈的坚持过程,这个过程中克服各种困难的决心和毅力才是带给她一生无尽的财富啊。
作为父母的我们,有自己的工作,有自己的生活,不可能把所有的精力、时间放在孩子身上。
事实上,把所有精力和时间放在孩子身上的做法也常常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
因此,我们家长应该学会“无为而教”,善于“无为而教”,培养孩子的习惯和兴趣,以最少的时间,收到最富成效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