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络犯罪的特点和对社会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网络犯罪的特点和对社会的影响
【摘要】网络,这个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在新的世纪不断被赋予新的生命力。它有效地缩短了地球村的距离,使人类的文明和文化在短时间内在全球各地迅速的传播。全世界的人们都在享受着它带给我们生活的方便,快捷,舒适。体验着它给现代化的国家和社会带来的进步,同时它丰富着我们的视野和内心。但是,潜在的破坏幽灵给我们在使用它时带来了许多的困扰和不便,甚至是经济上的损失。网银账号被盗,聊天密码被盗,个人信息泄露,电脑中毒,重要资料失窃。这些形形色色的网络犯罪行为,使社会公众加大了对网络犯罪打击的呼声,和网络安全的监管和维护。
【关键词】网络犯罪;社会影响
1.网络犯罪的隐蔽化和普遍化
与其他形式的犯罪活动不同,网络犯罪常常很难直接接触到嫌疑人,而且只有在受害者遭受到不法侵害,产生一定的损失后,才有一定的察觉,进而采取防范和不久措施,可惜这时,已经不能很好的挽回受害者损失了。许多网络罪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盗取客户密码等行为,不但让客户本人有时难以察觉,而且组织系统也无法有效的识别。给客户造成了较大的损失。这种行为很难收到有效的监管,导致网络犯罪的普遍化。
2009年,陕西区一位“传奇”玩家气愤的向当地派出所报案称:自己的游戏账号被盗,花了很长时间升级得到的武器被别人转卖。警方声称,对此事无能为力。这起事件经媒体报道后,引起了广大网络爱好者的注意。其实,在网络世界里,这类事件屡出不鲜,由于账号密码被盗损失金钱和个人资料的事件层出不穷。许多网络黑客乐此不彼,专以盗号为业,然后转卖给需要的下线。从某种意义上,这已经成为了一个产业链。团伙作案趋势逐渐形成。这需要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和研究,从而有效地防御和打击此类网络犯罪。
2.网络犯罪的复杂化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许多经济和金融部门都在网络上开办了与之相关的业务。这种新的模式有利于和客户方便联系和扩展新的客户群。这对相关部门提供了业务上的便利。但同时,也被许多犯罪集团利用。催生了一大批新生的犯罪手段。网络犯罪已经成为各国执法部门研究和打击的重点之一。高智商的犯罪形式很大程度上与网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网络诈骗,网络赌球,网络色情,这些与传统犯罪形式与众不同的新的犯罪手段,使执法部门受到了严峻的考验。新型犯罪形式的复杂性和相关性,使犯罪活动常常难以得到有效彻底的打击。技术上的壁垒和不断翻新的犯罪手段使其和
传统的犯罪活动不断结合和创新。创造出越来越难打击的犯罪新手法。我们从公安部相关部门得到的资料显示,近年来,网上洗钱和毒品贩卖等危害较大的犯罪活动有相关串联和专业化之势,加大了执法部门的打击难度。
3.网络犯罪危害的巨大化
较之于传统的犯罪手段,我们的执法部门在此领域准备的明显不足,但让我们可喜的是,相关部门已经加大了对网络犯罪的预防和打击。网络犯罪的危害性不光表现在以上列举的几种犯罪活动中,我们也应看到,网络恐怖主义亦日趋严重,给国家安全和社会的稳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美国联邦调查局公开的资料显示:恐怖集团-----伊斯兰极端宗教领袖本拉登,特别注意网络力量的应用。通过在网络上开办极端网站,吸引全世界的极端穆斯林分子加入圣战组织,袭击美国本土。而且,恐怖分子利用网络的隐蔽性,和复杂性,招募大量作战人员和转移圣战资金,指导全世界的极端势力,对抗文明国家和政府。我国北部边疆的不稳定,很大程度上是外来恐怖势力遥控操作的结果,网络在这方面充当了不光彩的角色。
网络犯罪另一个危害则是显而易见的。各国信息的快速流动,人员的自由往来,为国家安全保卫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障碍。由于国家间关键领域的竞争活动日益加剧。重要信息的安全保卫显得必不可少。国家重点保卫单位的泄密事件,应该引起我们有关部门的警示。国外谍报机构时刻注视着有关于中国关键领域的最新科研信息和资料。他们不惜代价,不顾一切手段的想获取相关绝密信息。网络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他们很大的便利。通过带有木马和病毒的网页或者硬盘,以一定的技术手段,大肆窃取相关文件,成为了他们获取情报的一种便利的途径。据国家计算机中心的信息显示:我国也是网络犯罪活动危害再为严峻的国家。国家关键部门和单位的网络常常遭到境外IP有组织的攻击。其意图不言而喻。
我们的世界应该是一个开放的,自由的,美好的世界。我们离不开网络,离不开它带给我们生活的巨大变革。但是网络犯罪给这个新的生命体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障碍。然而,他不会阻碍社会经济的巨大发展和文明的自由传播。我们人类终将创造一个和谐的,自由的,开放的网络世界。
参考文献
[1]中国国家公安部网站
[2]美国联邦调查局档案时代周刊
[3]《中国国家安全》清华出版社张成虎教授
[4]《新世纪,中国的威胁》国防大学出版社戴旭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