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高等教育同质化现象及其危害

合集下载

高等教育学存在的危机以及发展趋势论文

高等教育学存在的危机以及发展趋势论文

高等教育学存在的危机以及发展趋势论文前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高等教育也越来越重要。

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国家的发展和未来。

但是,高等教育学存在着很多问题和危机,我们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寻找出更好的发展趋势。

高等教育学存在的危机1. 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高等教育学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合理,导致人才培养不足。

一些高水平大学拥有了更多的教育资源,而那些较弱或者不重视的大学则没有足够的资源。

这导致了不公平和资源浪费,也让一些有潜力的学生失去了发展的机会。

2. 考试制度不公平目前,考试制度是高等教育学存在的一个大问题。

普遍存在的高考制度不仅让学生的机会都极度减少,而且一传十十传百。

学生的学习状况与考试成绩成了分流大学和出路的绝对决策指标,让考试成为了学生唯一的发展道路,对学生成才培养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3. 教育教学方式过时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仍然占据高等教育的主导地位。

相较于现代的互联网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其他技术手段,这种教育方式显得过时、单一和不够灵活。

教育教学方式的过时也使得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和思维能力的效果大打折扣。

4. 社会认知度降低随着社会渐渐地认识到了大学文凭盲目追求的局限性,高等教育的认知度降低。

很多人对高等教育的认识仅限于在大学时期获得的文凭,真正认知高等教育产生的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方面的重要意义的人却越来越少。

发展趋势1. 改革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高等教育需要改革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让其适应现代技术、社会和市场的需要。

可以通过采用互动式学习、项目策划式学习、定制化学习、仿真式学习等方式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

同时,教学内容应该更多关注人才培养、人才认证和教师教育。

教育机构应该更多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注重于培养出符合当今社会需要的卓越人才。

2. 推进多元人才选拔高等教育需要微电脑,引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招生理念,提升学生个性化的竞争力。

我国高等教育市场化利弊分析-

我国高等教育市场化利弊分析-

我国高等教育市场化利弊分析高等教育市场化是基于新自由主义的思想提出的。

新自由主义以“自由市场”为基础,强调独立自主的市场机制,提倡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

高等教育市场化不是绝对的私有化或公有化,而是一个引入市场机制的过程,它使得高等教育具有更强的竞争性、自主性和更加广泛的适应性。

高等教育作为准公共品,其市场化强调将教育由国家包办模式转向市场化模式,把市场机制作为配置高等教育资源的主导力量,高等院校根据社会需要自主地培养各种人才。

一、高等教育市场化的积极意义(一)解决我国高等教育资金短缺问题。

我国传统的高等教育投资是政府单一渠道,公立大学的日常开支多数来源于政府拨款。

近年来,我国高校不断扩招使得学生数量逐年上升,国家财政的教育开支不断增加,教育经费的缺口也越来越大,单一渠道的投资显然使政府越来越不堪重负。

在市场机制下,国家教育机构必须依靠自身品牌吸引投资者,其教育资金来之不易。

同时,“企业模式”下的顾客有权利自主选择学校进行投资或撤资,这就促使高校必须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资源浪费。

通过引入多方投资者并建立多方共同监督机制,一方面国家教育机构将获取更多的教育经费;另一方面,教育资源将趋向利用效率的最大化,高等教育资金短缺问题也就随之解决。

(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市场机制具有灵活性、变动性等特点,能够很好的弥补计划机制的不足,在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的同时对其变化迅速做出反应,有效解决供需之间的矛盾。

市场化改革中,政府将对高校实行放权,从高校管理的舞台逐渐退居幕后,对高等教育市场进行宏观调控;高校的职能将进一步扩大,拥有更多的办学自主权。

学校可以自主进行招生、学科设置和内部管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施改革,满足学生、企业等消费者的需求,集人才培养、科技开发、社会服务于一身,转变为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型高等学校。

(三)以市场为导向,提高办学质量。

经济效益是市场机制的核心,处于市场中的各方都以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以期用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回报。

对我国高等教育同质化现象的思考

对我国高等教育同质化现象的思考

对我国高等教育同质化现象的思考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数量的迅速增加以及高等教育的普及程度不断提高,高等教育同质化现象也逐渐显现出来。

同质化现象主要表现为高校办学特色不明显、课程设置雷同、教学方式单一、师资力量相似等方面。

这种同质化现象对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问题和挑战。

高等教育同质化现象的出现,首先与高校数量的急剧增加有关。

随着高校的扩招政策和民办高校的兴起,高校数量迅速增加,导致了高校之间的竞争加剧。

为了吸引更多的学生,一些高校不得不采取与其他高校相似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以迎合市场需求。

这种同质化现象使得高校之间的差异化逐渐减少,办学特色不明显。

高等教育同质化现象还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单一化有关。

在当前的高等教育体制下,普遍存在以考试成绩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为了应对各类考试的要求,高校普遍采取了类似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导致了同质化现象的出现。

这种以应试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培养,使得教育目标相对单一。

高等教育同质化现象还与师资力量的相似有关。

由于高校数量的急剧增加,一些高校在招聘教师时往往面临师资力量的不足。

为了填补教师缺口,一些高校只能通过招聘相似背景和相似经历的教师来满足教学需求。

这种师资力量的相似性使得高校之间的教学水平和师资结构相对类似,进一步加剧了同质化现象的存在。

高等教育同质化现象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同质化现象使得高校的办学特色不明显,难以形成各具特色的高等教育品牌。

这不利于高校的品牌建设和提升学校的影响力。

其次,同质化现象导致了高校之间的竞争加剧,一些高校为了吸引学生,只能通过不断降低录取标准和提高招生人数来保持生源稳定,这无疑会影响到教育质量的提升。

另外,同质化现象还使得学生在选择高校时往往面临困惑,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高校和专业。

为了解决高等教育同质化现象带来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高校应加强办学特色的建设,明确自身的定位和发展目标,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和品牌。

名校毕业生同质化严重

名校毕业生同质化严重

名校毕业生同质化严重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名校招收规模的不断扩大,名校毕业生同质化严重的问题日益突出。

这一现象不仅对个人发展造成挑战,也对社会经济带来一定的压力。

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相应措施来缓解这种同质化现象。

首先,名校毕业生同质化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名校招生规模的扩大。

随着名校的声誉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就读名校,导致名校间教育质量相对趋同,从而形成了同质化现象。

此外,大规模的招生也加剧了这一问题,因为名校只能录取有限的人数,大量有潜力的学生可能会被较为知名的名校拒绝,导致这些学生只能选择其他相对名气较低的学校,进一步加剧了同质化现象。

其次,名校毕业生同质化问题对个人发展造成了挑战。

在现代社会,名校的学历成为了衡量个人能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准,许多雇主更倾向于招聘名校毕业生。

然而,由于名校毕业生数量众多,个人的竞争压力也随之增大。

同质化的教育背景使得雇主很难从众多的简历中找到真正适合自己公司需求的人才,从而导致了招聘难题。

针对名校毕业生同质化严重的问题,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高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

高校应该提供全方位的职业规划服务,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并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实际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指导。

这样,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从而减缓同质化的现象。

其次,高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创新是名校毕业生区别于其他毕业生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高校应该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提供实践机会和实践课程,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创业实践等,以培养学生的实践经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雇主也应该调整招聘观念,不仅仅以名校背景作为衡量招聘对象的唯一标准。

雇主可以更多地考察应聘者的实际能力和实践经验,通过面试、实际操作等方式来评估应聘者的综合素质,从而为公司招聘到更加符合需求的人才。

教师“同质化”发展令人忧

教师“同质化”发展令人忧

情 和 探索 重 点 . 进 一 步规 划 自己的职 业发 展 前景 、 提 升教 科研 能 力 :举 办多 种形 式 的教 师论 坛 及学 术 活 动, 通过 学术 展示 、 学术争鸣、 理 论借 鉴 和理 论 实践 , 进一 步 提升 教 师 的学 术 研究 品质 学校 要 根据 培养 对 象任 教 学科 的实 际情 况 .组 织教 师 根据 自身 的探 索 重点 和学 术 优势 ,采 取 专家 引领 、师师 联合 等 形 式.பைடு நூலகம்在本 专 业领 域 内 . 围绕 当前 一些 前 沿性 的 问题 和
色提 炼和 风格 定位 。因人 提 出不 同学 习 内容 、 努力 方 向和成 果指 向 :因人 指定 风格 相 近或 相 同 的导师 引 领 .导师可 以因不 同 的培 养对 象 制订 个性 化 的培 养 方式 : 为 每一 个教 师制 订 切实 可行 的中长 期 “ 专业 成 长 行 动方 案 ” 。教 师在 导 师 的指 导下 . 根据 自身 的教 育 教学 才情 和发 展优 势 .为 自己的教 育教 学 和教 科 研 方 向进 行初 步 的特 色 和风 格定 位 教师 通 过专 家 示范 , 导师 引 领 , 外 出观摩 学 习 、 导 师 的 跟踪 听课 指 导, 以及上 各 级 公 开课 等 形 式 。 通过课堂诊断 、 案 例 分析 、 课 堂艺 术 提升 等手 段 . 优化 课 堂教 学模 式 和方 法, 提 高课 堂 教学 品位 . 快速 提高 课 堂教 学艺 术性 和 有效性 , 实 现 在 导 师 引导 下 的 自我 反 思 , 自我发 展 , 个 性化成 长 . 特色化 发展 3 . 依 据 学科 特 点 . 加 强切 实有 效 的理论 和 专业研 修. 丰 富并提 高教 师 的理 论素 养和 专业 水平 学 校结 合开展的“ 书香 满 校 园 活动 ” . 向全 校 教 师 推荐 经 典 教 育 名 著 清单 , 指 导教 师 因人 而宜 . 各 取 所需 . 制 订 切 实可行 的读 书计 划 . 不 断提 升理论 修养 。对本 学科 传 统 的经 典 理论 继续 进 行深入 细 致 的学 习 .不 断丰 富专 业理 论 和文 化素 养 要 让教 师在 一个 较 广 阔 的 学 科 文 化 背 景 上 全 面地 了解 本 学 科 近 期 发 展 的 状 况、 发 展 方 向和存 在 的 主要 问题 , 学 习并 掌握 本 学科 些 主要 的较前 沿 的研 究成 果 .认 真研读 一 部分 有 代 表 性 的著作 ( 作品) . 从 而选 择 自己的 探 索方 向和 研 究重 点 。

我国高校组织趋同现象的研究综述

我国高校组织趋同现象的研究综述

我国高校组织趋同现象的研究综述【摘要】我国高校组织趋同现象是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本文通过综合分析趋同现象的定义、表现特点、影响因素、现状分析以及对高校组织的影响与挑战,揭示了我国高校组织趋同的现状和问题。

研究发现,高校组织趋同现象的出现主要受到制度环境、政策导向以及竞争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未来,应加强对高校组织趋同现象的研究,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和管理措施,以确保高校自身特色和发展方向的多样性和独立性。

研究结果对提升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和高校管理水平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高校组织,趋同现象,研究,定义,表现特点,影响因素,现状分析,影响与挑战,展望,结论总结,研究启示。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我国高校组织趋同现象的研究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数量不断增加,高校组织形式也日益多样化。

在这种背景下,高校间开始出现了一些相似的组织特点和管理模式,表现为一种向同质化的趋势发展。

全球化影响下,国际高校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为了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我国高校开始借鉴国外先进的组织经验和管理模式,导致高校组织之间的趋同现象逐渐凸显。

在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高校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高校组织也需要不断调整和变革,这也推动了高校组织趋同现象的出现。

我国高校组织趋同现象的研究背景十分复杂和多元化,需要深入探讨其原因和影响,以指导高校的未来发展。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对我国高校组织趋同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并探讨其表现特点、影响因素、现状分析、以及对高校组织带来的影响与挑战。

通过对趋同现象的定义和相关理论的探讨,我们将揭示高校组织趋同的内在机制和发展趋势。

本研究还旨在为高校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一些建议和启示,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趋同现象所带来的挑战,促进高校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我们希望能够为高校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推动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大学语文教学方法同质化问题及应对策略

大学语文教学方法同质化问题及应对策略

大学语文教学方法同质化问题及应对策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语文教育逐渐成为了其它学科共同参与者,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其中之一是大学语文教学方法同质化问题。

本文将探讨大学语文教学方法同质化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问题源头:教师的教学方法大学语文教学从课程设置、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到教师的教学方法都逐渐走向同质化。

教师常以简单的讲授、复现、练习、评价为主要教学手段,缺乏灵活性和开放性,导致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降低,甚至出现了抵触心理。

另外,教师缺乏不同教学方向的了解,往往按照“教科书+笔记+练习”的方式刻板教学,不能达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标。

问题表现:教学效果差同质化教学方法导致教学效果低下,表现在学生听课缺乏兴趣和动力,课堂气氛单一,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笔记类似,缺乏创意,不能体现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和表达;学习和阅读的兴趣逐渐消逝,学术水平不能得到提高。

应对策略:多元化教学方法多元化教学方法是应对大学语文教学同质化问题的必要策略。

教学制度改革学校需要在管理上加大投入,在教学制度、教师聘任、人才培训等方面进行改革,制定和实施各项教育政策和产学研合作计划,努力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不同教学能力,以及针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强度的个性化教育。

教学方法之突破传统教育改掉“教师讲课,学生听讲”的旧习惯,创造性地发挥教师职业化的优势,从以学生为中心、以科研为导向、以学科交叉的新型教学角度,开发一种以多元化为核心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和语文素养。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根据一个新时代的需要,应该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辨、探究、创新和创造思维能力,以及语文技能的学习和应用能力。

丰富和拓展学生的思想、意图和语言结构,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字表达能力。

结论同质化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信息时代,应该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能力,多元化教学方法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教育行业发展需转向多元化道路,充分发挥语文教育的特点。

中国大学的同质化现象分析及对策

中国大学的同质化现象分析及对策
D a l i a n L i a o n i n g 1 1 6 0 2 6,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T h e d u l a c h a r a c t e r s o f h o mo g e n i z a t i o n i n C h i n e s e u n i v e si r t i e s re a e x p l o r e d a n d t h e c a u s e s f o r t h e h o mo g e n i z a t i o n re a d i s c u s s e d f r o m t h e a s p e c t o f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e n v i r o n me n t . C o n — s t r u c t i v e s t r a t e g i e s i n c l u d i n g t h e i d e a o f r u n n i n g u n i v e si r t i e s ,t h e a u t o n o my o f un r n i n g u n i v e r s i —
d i n g r e f e r e n c e s f o r t h e h e lt a h y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u n i v e si r t i e s i n C h i n a .
Ke y wo r d s: u n i v e r s i t y;h o mo g e n i z a t i o n;o r g a n i z a t i o n
第 1 7卷
第 4期
大 连 民 族 学 院 学 报

论我国高等教育同质化现象及其危害

论我国高等教育同质化现象及其危害

论我国高等教育同质化现象及其危害【摘要】我国高等教育同质化现象逐渐凸显,这是由于高校招生标准的单一化和师资培养模式的机械化等原因所致。

同质化现象不仅导致了学术研究水平的下降,也使得学生缺乏个性化发展的机会。

在应对同质化现象方面,高校应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倡多元化教学模式;而学生则需要注重培养自身独特的专业能力和兴趣。

通过共同努力,可以有效应对高等教育同质化现象,保障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同质化现象、高等教育、危害、原因、措施、建议、学生、高校、结论、背景介绍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高等教育同质化现象严重,给教育教学质量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无论是高校招生标准、课程设置,还是教学方法、评价体系,同质化的现象都普遍存在。

这种同质化现象不仅影响了高等教育的发展,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深入探讨同质化现象的表现、原因以及危害,并提出高校和学生应对同质化现象的措施和建议,对于改善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促进教育教学的创新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解决同质化问题是当务之急,需要高校、教师、学生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共同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2. 正文2.1 同质化现象的表现同质化现象在我国高等教育中表现得较为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同质化现象表现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单一化。

许多高校在教学中过分注重应试教育,追求学生成绩的简单提升,导致教学内容的同质化。

教师们普遍采用相似的教学方法,大量使用PPT讲课,缺乏富有创意的教学形式,导致学生们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有限。

同质化现象还表现为学生思维方式的趋同。

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学生们往往只注重对知识点的记忆,缺乏对知识的思辨和批判能力。

他们追求千篇一律的学习方法,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的精神,导致整体学生群体的思维方式趋同。

同质化现象还表现为学生个性的缺失。

在高校中,学生们往往被同质化的教学模式所束缚,缺乏展示自己特长和个性的平台。

细数中国高等教育的五大弊端

细数中国高等教育的五大弊端

细数中国高等教育的五大弊端经过近几十年来的经济建设,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

经济上的成功让曾经在现代历史进程中饱尝耻辱中国人逐渐找回了一些曾有的自信。

尽管,中国曾有的辉煌和近代的积弱仍然是中国人心中一种无法名状的隐痛,中国人毕竟开始从极度自卑和极度自大的怪圈中走出,开始勾画一个广阔的发展前景。

然而,随着经济的成功,历来以重视教育著称的中国人发现了另外一个迫在眉睫的难题:高等教育的相对落后。

教育是一个民族发展的源泉和后备力量,如果教育无法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几十年来靠血的教训换来的经验和发展很可能很快化为乌有。

首先,中国人绝对不缺对教育的重视。

在中国,即使是最贫穷落后的地方,也没有忽视对教育的重要性。

经过了数千年儒家思想的浸润,对教育的重视已经融入了普通中国人的血液里。

许许多多的贫穷的父母们怀着甘愿当掉自己最后一条裤子的决心,也希望孩子能够得到良好的教育而“出人头地”。

大多数受儒学思想影响的中国人有一种顽固的观念,读书受教育才是人生的“正路”。

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抱着这样一种信念,中国的父母们可以忍受着省吃俭用的生活,却不惜把大把的钱花在孩子的教育上。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的父母们花在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上的钱更是不计其数。

从绘画钢琴舞蹈各种兴趣班到英语数学各种补习班和家教辅导,父母们更是挖空心思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输在教育的起跑线上。

然而,无论是穷是富,是迫不得已当掉裤子还是甘心情愿一掷千金,中国父母对后代的教育意识在很多别的国家是难以想象的。

但是,除了感叹“可怜天下父母心”之外,中国的教育能担负起父母们的殷切希望吗?尽管父母们可以花掉自己最后一个铜板为孩子的教育投资,遗憾的是,他们却不能够选择,甚至影响整个社会的教育体制。

父母们可以选择上怎样的学校,却对整个社会教育体制的建立发展和运行上影响甚微。

也许是所有的中国父母们都应该去关注更深一层的教育运行机制的时候了。

毕竟,教育是一项投资,没有好的运行体制,有再多的期望,花再多的钱,也是得不到好的收效的。

教育同质化现象论

教育同质化现象论

教育同质化现象论奚丽萍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年第5期[摘要]同质化是当前我国教育领域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教育同质化的前提是教育符号化。

在符号化进程中,教育呈现出标准化的特点。

同质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的普及与均衡,但也导致了教育和受教育者的工具性异化。

[关键词]同质化符号化标准化工具化所谓“质”,“就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部所固有的规定性”,[1]P211一事物之所以是此一事物的根本在于此一事物的质,此一事物的质变了就表明它不再是此一事物了。

所谓“同质化”,就是质的同化过程,指的就是事物与事物之间赖以相互区别的质发生了趋同的情况。

同质化是当前我国教育领域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教育同质化的前提是教育符号化。

在符号化进程中,教育呈现出标准化的特点,同质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的普及与均衡,但也导致了教育和受教育者的工具性异化。

一、教育符号化:教育同质化的前提哲学家卡西尔说:“人是符号的动物”。

人们既可以借符号认识世界又可以借符号创造文化,人类文化的积累实际上就是符号及其意义的积累。

教育的一个主要功能便是传承人类文化,从某种角度讲,教育活动的本质就是传承符号及其意义。

首先,符号是教育的主要内容。

人类活动的经验和一切认识都依赖符号得以保留,教育就是要把这些符号传递给下一代人;其次,教育活动本身的形式也是符号化的。

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交流,作为交流,中介是必不可少的,显然这个中介无疑还是符号,无论语言、文字、音响、图像等等均是符号的表现;再次,教育活动的成果也体现为符号。

人在受教育之后总要进行一定的测评,进而对受教育状况进行认定,而认定的结果往往就是符号。

古代的“秀才、举人、进士”是一种符号,今天各种资格证书、毕业证书、学位证书等等也都是符号的表现。

虽然,符号化本身并不等于同质化,但它却为教育同质化提供了可能。

北京奥运会是在哪一年开的?可以回答是爷爷76岁那年开的,这没有错,但是它是无法与不熟悉你的人相交流的,因为它缺乏通用性。

我国高校同质化相关研究综述

我国高校同质化相关研究综述
收 稿 日期 : 2 O 1 2一。 9 一O 3
二 、 高校 同质 化 的现 状 与分析
1 . 高校 同质化 的表 现
在 大众 化 教 育 阶段 , 如 何权 衡 “ 量” 的扩 张 与 “ 质”
基金项目:教 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 究规划基金项 目 “ 大学改革 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研究—— 基于教 师的视 角”( 1 O Y J A8 8 O 1 9 7 )
中 图 分 类 号 :G 6 4 0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0 0 7 ~8 6 0 6 ( 2 0 1 3 ) 0 1 — 0 0 1 4 一 O 4
高校同质 化是我 国高等教育走 向大众化 不可避 免 的 现象 ,但高校之 间的盲 目攀升 、层次 混乱 、定位 不 准等 必定影响我国高校 的可持续 发展 。目前 ,这 种 同质 化现
高校同质化发展产生的影响及如何解决高校 同质化现象 。

本校原有 的特色 ,学 生在这 种教育模 式下 ,很 难发挥 自 己的优 势,彰显 自己的个性 ,从而形成类 似的思维模式 ,
丧 失 了创 造 能 力 。具 体 地 说 , 高 校 同 质 化 就 是 指 不 同类 型 、不 同层 次 、不 同历 史 、不 同 文 化 背 景 的 高 校 在 组 织
结 构 、 目标 定 位 、培 养 模 式 甚 至 在 大 学 文 化 等 方 面 趋 同

相关概 念界定
1 . 同质 化
所谓 “ 质” ,就是 一 事 物 区 别 于 其 他 事 物 内部 所 固 有
的规 定 性 。“ 同质 ( h o mo g e n e i t y ) ”则 是 指 观 察 单 位 ( 研 究 个 体 ) 间被 研 究 指 标 的 影 响 因 素 相 同 。 “ 同质 ” 是 一 种

论我国高等教育同质化现象及其危害

论我国高等教育同质化现象及其危害

论我国高等教育同质化现象及其危害【摘要】我国高等教育同质化现象严重,表现在学校招生政策、课程设置、师资队伍等方面的单一化。

同质化现象的根源主要在于人才评价标准不够多元化、学校追求排名和名利。

同质化带来的危害包括丧失创新能力、损害学生个性发展和社会需求。

解决方法应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引导学校树立办学理念、倡导综合素质教育。

在应对同质化现象中,政府、学校、家长和社会都要共同努力,保障教育质量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未来应加强制度建设,推动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培养更多具有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人才,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关键词】同质化现象、高等教育、危害、解决方法、对策建议、未来展望、背景介绍、研究意义、表现、原因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等教育同质化现象是指在全国范围内高等教育学校之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质量、教学风格等方面呈现出高度一致的现象。

随着社会对高等教育需求的增长,学校数量不断增加,高等教育中存在的同质化问题也变得愈发严重。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需要深入研究高等教育同质化现象及其危害,以期能够提出有效的对策和解决方法。

高等教育同质化现象背后隐藏着诸多深层次的问题和挑战。

随着高校数量的快速增长和招生规模的扩大,高等教育同质化现象日益凸显。

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教育理念单一等问题逐渐浮出水面。

深入研究高等教育同质化现象的表现、原因和危害对于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研究同质化现象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高等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通过对同质化现象的表现和原因进行分析,可以揭示其中潜在的机制和规律,为我们制定改进教育政策和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研究同质化现象可以有助于促进高校的特色发展和提升教育质量。

通过了解同质化现象对高校带来的危害,我们可以更好地引导高校开展个性化和综合化教育,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推动高校朝着多元化、特色化的方向发展。

中国高校教育: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深度剖析

中国高校教育: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深度剖析

中国高校教育: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深度剖析在当今社会,中国高校教育作为培养国家未来栋梁的重要阵地,其发展与变革始终牵动着亿万家庭和社会各界的心弦。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全球化竞争的加剧,中国高校教育在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本文旨在深入剖析当前中国高校教育的现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教育规模的扩大与质量的挑战中国高校教育规模之庞大,举世瞩目。

然而,随着学生数量的激增,教育资源的分配和教学质量的问题日益凸显。

一方面,部分高校在追求规模扩张的同时,忽视了内涵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导致学历贬值、教育质量下降等问题。

另一方面,高等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衡,东部地区高校资源丰富,而中西部地区则相对匮乏,这种不均衡进一步加剧了教育公平的问题。

二、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脱节当前,中国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普遍存在着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

一方面,高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往往滞后于社会发展的步伐,难以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另一方面,高校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还有待加强,导致学生毕业后难以迅速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

这种供需矛盾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就业前景,也制约了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三、创新能力的不足与科研转化的困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而高校则是创新的重要源泉。

然而,当前中国高校在创新能力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

一方面,高校的科研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重大科研成果。

另一方面,高校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也存在诸多困难,如科研成果转化机制不健全、转化渠道不畅等,导致大量科研成果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四、教育改革的紧迫性与复杂性面对上述问题,中国高校教育改革已迫在眉睫。

然而,教育改革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涉及到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评价等多个方面的变革。

同时,教育改革还需要考虑到不同高校、不同专业的实际情况和特殊需求,因此具有很大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高等教育学存在的危机以及发展趋势论文(共2篇)

高等教育学存在的危机以及发展趋势论文(共2篇)

高等教育学存在的危机以及发展趋势论文(共2篇)1. 高等教育学面临的危机及其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兴起,高等教育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并成为各国竞争力和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但是,面临着诸多危机和挑战,所以高等教育学需要应对这些危机和挑战并更好地适应其发展趋势。

1.1 人才培养标准不一致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优秀人才,但由于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和不同学校对人才培养目标、理念和标准存在差异,这导致了人才培养标准的不一致问题。

这种不一致问题不仅折射出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差异,更反映出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如课程体系、教育方法和教师培养模式等都需要进行创新和改进。

1.2 科研和实践成果匮乏高等教育学应该促进教育与科研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但很多高等教育机构缺乏足够的科研和实践成果,使得教学与实践分离,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难以落地应用。

这表明高等教育学要从传授知识向深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转变,教授课程知识只是培养人才的一个基础,而不是最终目的。

1.3 教学模式不合适传统的高等教育模式以授课为主,以学生为被动接受者,而现代高等教育模式已经走向了开放、多样化和自主的方向,但是却面临着现实问题:学术固化、制度保守和故步自封的教育模式不同时代的需要,不能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应该面向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模式,并与国际高等教育接轨,以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1.4 资源分配不均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在于资源的投入,包括人才、资金、设施等,而很多国家在高等教育方面缺乏足够的投入,导致教学资源匮乏,院校之间的差距显著。

这种分配不均还会进一步继续扩大教育中的经济和社会不平等,加剧各地区和民族之间的教育差异。

1.5 国际竞争加剧随着全球化和国际化的加速发展,各国高等教育机构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高等教育机构需要适应这个趋势,不断提升自身的国际化水平和竞争力,吸引更多的优秀师生,为本国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撑。

总之,高等教育学虽面临着多方面的危机,但同时也为其未来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契机和挑战。

严介和:同质化教育对孩子伤害太大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严介和:同质化教育对孩子伤害太大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严介和:同质化教育对孩子伤害太大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严介和:同质化教育对孩子伤害太大教育改革势在必行8月20日,“华佗论箭个性奖学金”颁奖典礼在贵溪市举行。

太平洋建设创始人严介和先生作主题演讲。

其演讲个性张扬,许多言论极具争议,敢说敢作的风格体现无遗。

听众在不断鼓掌的同时,也纷纷感叹“‘全球华人第一狂人’的封号名不虚传”。

“个性是违规的创新,破坏的创造”何谓个性?严介和认为,个性,就是违规的创新,破坏的创造。

个性违规不违德,非法不违法,违法不犯罪。

他甚至认为,高尚的违规、违法,让规矩不断地提升,法律不断地完善。

他说,中国史、世界史告诉我们,规矩与法律在经济的繁荣、社会进步中永远是滞后的,有时是苍白的。

一个不争的事实告诉我们:所有的规矩与法律,是高尚的人士不断地违规、经常地违法才使得规矩不断提升,法律不断完善。

文化创新源于个性,经济繁荣需要个性,社会进步呼吁个性。

“天才都考不上清华北大”针对一位获奖代表在发言中所说的“成绩不能代表一切,个性也不能代表一切”,严介和认为,大成的人都是有个性的,有个性的不一定能大成;成绩好的没有一个大成的,大成的人都不是成绩最好的,当然,也不是成绩最差的。

他表示,我国的历届高考状元中,没有一个大成者,清华北大没有天才,“因为天才都考不上清华北大”。

“同质化教育对孩子们伤害太大”严介和认为,成就未来的是差异,引领差异的是个性。

“个性学生催生个性教育,个性教育培育民族之鹰,民族之鹰成就强国之母”。

他说,当前国内的教育是一个同质化的教育,是抹煞个性的'教育。

从小学到初中,初中到高中,高中到大学,孩子们背得焦头烂额,可到头来又有什么用呢?一个大学本科毕业生连个相对理想的工作都找不到。

所谓的“知识改变命运”,原来是把好命运都改坏了。

而我们的学校培养出来的年轻人,往往都是有了学历没能力,有了文凭没水平,有了职称又不称职。

同时,多年的死记硬背,使得孩子往往形成常规思维,成为书本主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我国高等教育同质化现象及其危害
一,教育同质化的含义
教育同质化是指学校与学校之间,无论是办学目标还是办学理念,改革目标以及改革的具体的措施;教学模式,评价模式都日趋相同;学校没有自己的办学特色。

在这种相同的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是同样的,具有相同的思维模式,没有自己的独特性,丧失了创造力、创新的能力。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与现行的政府和学校自身有很大的关系。

如由政府组织的各种达标工程、实验性、示范性评审工程;各级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督导、而且检查标准,验收内容都是统一的。

另外一些先进学校的各种宣传、经验介绍,学术交流使得学校竞相模仿,使得学校办在客观上趋同。

借助外力推动学校课改、推动学校建设管理建设达标,在一定意义上是可取的,但是同时看到不断的评比、评估、一流学校、先进学校的建设使得各学校的办学模式相同。

在相同的办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什么特色。

二,我国高等教育同质化现象的表现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的进行我国高等教育得到了大力地发展。

从高等教育精英化迈向了大众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还在不断的扩大。

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级人才的重要使命,社会的发展给我国高等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的同时,也给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许多挑战。

高等教育在发展、学习交流地的过程中无形地造成了高等教育的同质化现象;这与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相违背。

我国高等教育同质化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
1.高等学校校区的建设
梅贻琦先生在任清华大学校长的就职演讲中说道:所谓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这句话提醒我们所谓大学不需要有许多的高楼大厦,不需要看起来有多气派、宏伟。

大学之所以称之为大学是因为自己的办学特色,办学宗旨,为国家培养出的人才,能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大师。

而如今我国各个大学都在竞相圈地扩大校区,高楼拔地而起。

各个学校豪华气派的建筑的背后是高额的贷款。

几乎所有的学校都面临着巨大的贷款,早在2007年有资料显示高校的实际欠债总额已经超过4000亿元。

高校在呼吁政府投资的同时把大量的教育经费用在建造大楼上。

豪华的大楼与先进的设备并不能保证高水平的教育质量,试问那些高楼大厦能否带来一大批大师。

在国外一些先进的学校并没有所谓的高楼大厦,也并不是都坐落在豪华的大都市。

德国的哥廷根大学是世界著名的大学,属于传统的大学城,是没有校门和围墙的大学。

著名英籍犹太数学家布洛诺斯基曾这样形容哥廷根:一切古老的大学均有美妙的相似之处。

哥廷根正如英国的剑桥或美国的耶鲁那般偏远而罕为人至。

但除了那些学究们。

实际上大学并不仅仅是在办学宗旨、培养目标、办学理念上有自己的特色,在建筑上也应该保持自己的特色。

这些都是大学精神的主要组成部分。

在民国时期我国大学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每所大学都保持着自己的特色,有着自己的大学精神。

高等教育的发展促使教学设施不断扩张,这是学校之间相互竞争、相互模仿的结果。

2办学模式的同质化
教学仍然是高等学校的中心任务之一,也是高校综合排名的评价的主要因素之一,世界高校、国内高校的综合排名促使许多学校竞争模仿成风。

于是就造成了办学的同质化。

办学模式的同质化主要体现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模式等方面。

首先是教学目标的同质化;在学习西方通识教育的模式下,虽然我国当今的高等教育是学习西方,但是我国的高等教育没有自己独特的培养目标。

在美国不同的学校具有不同的定位,研究型大学就是研究型大学,综合性大学就将自己定位为综合性大学。

而在我国当今大多数学下都朝着综合性大学方向发展。

在八九十年代一些师范学校专门为国家培养中小学教师,为我国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示范人才。

但是如今我过许多师范类型的学校都朝着综合类型的高校发展。

增加了各种类型的专业,几乎囊括了专业的十三个大类。

所有的专业都涉及到,但是不能带来自己的特色,新的
专业的设置必然要向其他的学校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稍不加注意就变成了模仿。

另一方面其他一些非师范类型的学校也相应地增加了师范类型的专业。

此外本来定位为文科类型的学校,却增加了许多理工类的专业。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我国一些专科学校纷纷向本科学校迈进,一些本科学校就开始设研究生学院,而在国外学校的定位非常的明确。

如美国只有20%-30%的学校是本科学校,不招收任何的研究生,只有6%的学校是研究生学校。

第二在专业方面;在我国高等学校专业设置重复度非常的高。

几乎所有的学校普通高等学校都有涉及到13个专业分类。

在全国70%的学校设置了英语专业,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专业,一些学校也纷纷设置这些专业;如物流管管理,法律等等。

专科学校也英语专业,法律专业,本科学校也有英语专业,法律专业;各个学校之间的课程设置也基本相同。

有些专业在一个学校的名称与在另外一个学校虽然不同,但是培养出来的人才差不多。

例如英语专业的应用英语与旅游英语,只是前者的涉及的范围比后者更为广泛,学习的内容要多一些但是毕业后的就业都一样。

而在国外每个学校读与自己的特专业,如美国哈佛是世界顶尖的商学院,它的特色主要在培养商业的精英。

创办于1701年的耶鲁大学,在成立之初就问自己设立了一个目标:为国家和世界培养领袖。

该校从成立至今为美国培养了一大批领袖式人物,如老布什、小布什、克林顿等总统。

在欧洲酒店管理人员都由专门的学校来培养,而在我国这些人员都是一些学校或者学院的一个专业培养出来的。

专门的学校培养出门的人才学习的知识必然是精确而广泛,而仅仅是一个专业培养出来的,只是涉及到该专业的一些简单的知识。

其次是教学的同质化;现在我国教学的模式大多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学设备也是几乎相同;对学生成绩的评价方式主要是考试和论文。

在大学为了各种证书考试学校不得不开设相应的课程。

这种教学模式除了教师教授的方式不同之外就没有自己的特色。

最终的结果是导致培养人才的失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