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写作》论述题
新闻采访写作考试试题

新闻采访写作考试试题一、开场白:尊敬的听众/观众,大家好!我是XX电台/电视台的记者XX,今天我们将为大家带来一档新闻采访节目。
本次节目中,我们将会采访一位近期备受关注的人物,探究他们的成就和背后的故事。
请大家紧跟我的节奏,一同进入本次专访的精彩环节。
二、采访对象简介:我们的采访对象是一位在XX领域中崭露头角的年轻人,他具有非凡的天赋和坚韧的毅力,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实现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三、提问环节:1. 请您介绍一下您自己,以及您在XX领域取得的成就。
2. 作为年轻人,您是如何进入这个领域的?是否有过一段艰难的起步过程?3. 在您的道路上,您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您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4. 除了耐心与勤奋,您觉得在取得成功过程中还需要哪些品质?5. 成功往往伴随着压力与挑战,您是如何面对困厄的?6. 您在取得成功的同时,是否会为之后的发展制定明确的计划?7. 在您的领域中,是否存在一些行业内的“瑕疵”?您希望能够通过什么方式改善或改变这些问题?8. 您的成功是否会影响到那些向往您的领域发展的年轻人?您是否愿意对他们传授一些经验和知识?9. 对于那些正在奋斗追求梦想的年轻人,您有什么鼓励和建议?四、结束语:感谢大家的收听/收看,今天我们采访了一位在XX领域中取得非凡成就的年轻人。
通过他的讲述,我们不仅认识到了成功的背后需要勤奋和耐心,还发现了成功者应具备的其他品质和态度。
希望这次专访能够给正在奋斗的年轻人们带来一些鼓舞和启示。
谢谢大家!五、采访内容:1. 请您介绍一下您自己,以及您在XX领域取得的成就。
采访对象回答:感谢你的提问。
我是XX,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
自小对XX领域充满了兴趣,并且有幸得到了一些专业的培训机会。
我一直坚信,只要付出努力和坚持不懈,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目前已经在XX领域取得了一些令我骄傲的成就。
2. 作为年轻人,您是如何进入这个领域的?是否有过一段艰难的起步过程?采访对象回答:年轻人关注领域多半源于兴趣。
新闻采访写作考试试题

新闻采访写作考试试题1. 你认为对英语学习者来说,采访的重要性是什么?2. 你认为采访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技巧是什么?3. 请描述一次你采访外国游客的经历,你是如何进行提问和交流的?4. 在采访中,你遇到过哪些挑战?你是如何应对的?5. 在你的采访经历中,有没有遇到过难以沟通的情况?你是如何解决的?6. 对于准备参加英语采访的学生来说,你有什么建议和技巧?7. 在采访中,你认为记录笔记的重要性是什么,你通常是如何记录的?8. 请描述一次你采访一位名人或重要人物的经历,你是如何处理和整理信息的?9. 你认为采访能对你的英语学习产生怎样的影响?10. 请分享一次你最印象深刻的采访经历,以及从中学到的最重要的教训。
11. 在采访过程中,你认为最重要的是保持专注和耐心。
采访者需要善于倾听并理解对方的意思,这样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
同时,还需要注意细节,记录下关键信息,以便后期整理和分析。
12. 在一次采访外国游客的经历中,我需要用英语与对方进行交流。
首先,我会以礼貌和友好的方式打招呼,并询问他们对旅行目的地的印象和体验。
然后,我会根据他们的回答提出更具体的问题,例如他们最喜欢的景点或活动,以及对当地文化的看法等等。
在交流过程中,我会注意语速和清晰度,以确保对方能够理解我的问题并回答。
如果遇到理解困难或交流障碍,我会利用手势、表情或简单的词语来帮助对方理解我的意思。
13. 在采访中,我曾经遇到过一些挑战。
其中一个挑战是与英语不是母语的被采访者交流。
由于他们的口语能力有限,他们可能不太流利地回答问题。
为了克服这个挑战,我会使用简单的词汇和句子,以便他们更容易理解和回答问题。
此外,我还会给予更多的耐心和鼓励,让他们感到放松和自信。
14. 在采访中,有时我遇到难以沟通的情况。
例如,有些被采访者可能对我的问题感到困惑,或者他们的回答与我预期的不同。
在这种情况下,我会耐心地进一步解释我的问题,或者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提问,以便获得更准确的回答。
10套新闻采访写作试题及参考答案

10套新闻采访写作试题及参考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记者应当履行的基本职责是( )A.社会活动家的职责B.时代瞭望者的职责C.历史记录者的职责D.采访报道新近发生的重要事实的职责2.在新闻采访中,记者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是( )A.实事求是原则B.依靠领导原则C.无产阶级党性原则D.内外有别原则3.事实与新闻之间的关系,是一种( )A.流与源的关系B.源与流的关系C.并列关系D.等同关系4.记者要自觉地遵守职业道德。
当前,在"讲究文德,反对以稿谋私"方面,首先要坚决反对( )A.采写人情稿B.拿原则作交易C.见利忘义D.有偿新闻5.新闻采访的目的是( )A.搜集创作素材B.采风问俗C.取得人证物证D.识别和获取新闻6.新闻线索的作用,表现在可以触发记者的新闻敏感,可以决定报道的质量,还可以( )A.指明采访的去向B.赢得采访的主动权C.提高采访的工作效率D.把采访引向深入7.在采访中,记者既要"身入",又要"心入"。
"心入",就是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要对客观事物进行由表及里的分析,还要( )A.广泛地接触群众B.多方面地挖掘材料C.细心地掂量各种材料的价值D.真心实意地和群众打成一片8.《人民日报》有位记者,曾采写了一篇令人振聋发聩的新闻述评《水,让我们重新认识你》。
这次采访的成功,主要是因为( )A.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B.记者的头脑灵活C.采访的机遇好D.记者的笔杆子硬9.采访中开好座谈会首先要求( )A.认真做好记录B.注意同与会者展开讨论C.根据采访目的选好对象D.把握好座谈的气氛10.开放式提问可以让采访对象的回答( )A.不受具体答案的限制B.思想更加开放C.有思想活动D.有细节与故事11.记者为了全面报道长江三峡建设的情况,较长时间住在三峡工地,这种采访方式是( )A.蹲点采访B.隐性采访C.易地采访D.交叉采访12.因经验访问与因问题访问的区别有( )A.选题是否有典型性B.着眼于工作中的矛盾还是成果C.问题是否有新闻价值D.能否给人以启迪或教训13.采访中抓问题应当抓A.必须登报批评的问题B.有历史背景的问题C.带有倾向性的问题D.领导未表过态的问题14.《人民日报》上海记者站记者被派到广东去采访,这一采访方式叫( )A.巡回采访B.交叉采访C.蹲点采访D.易地采访15.采访中考虑写作的一些问题,作用是( )A.为了突出其新闻性B.提高采访效率C.记者工作顺手D.可以给采访对象一个交待16.民国初年在《申报》等报纸发表风靡一时的"北京通信"的著名记者是( )A.黄远生B.邵飘萍C.林白水D.徐宝璜17.通讯写作在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的前提下,可以更多地借助文学手法,其表达方式比消息写作更为多样。
新闻采访与写作 山大本科考试题库及答案

新闻采访与写作线上考试资料
一、多选题
1.世界上有许多著名通讯社,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日本的共同社B、美国的路途社C、俄国的塔斯社D、德国的台众社标准答案是:AC
2、为尽量做到对新闻当事人最小伤害,新闻报道过程中遵循的具体细则包括()
A.尊重采访对象的意愿
B、注意保护采访对象的隐私
C、不要对采访对象作出道德评判
D、不展示不恰当的内容
标准答案是:ABCD
3、记者通过间接手段获取新闻线索的渠道主要有()
A.上级渠道B、社交渠道C、书面渠道
D、会议渠道.
标准答案是:ABCD
4、记者的修养包括:()
A.知识修养B、作风修养C、理论修养
D、职业道德修养标准答案是:AB
5、我国强调新闻要突出:()
A.政治宣传作用
B、思想教育作用.
C、科学认识作用
D、娱乐消遣作用
标准答案是:ABC
6、新闻文采须从()几方面着手。
A、叙事突出动感
B、状物突出形象
C、修辞强调实感
D、描绘富有美感
标准答案是:ACD
7、新闻必须高度真实,是指:()
A.新闻五要素都必须真实。
B、新闻稿件中没有任何主观成份。
C、新闻中引用的各种材料都必须真实。
D、新闻稿件中不包含作者的观点。
标准答案是:AC。
专升本模拟题答案-新闻学采访与写作试卷二

新闻采访与写作模拟试卷(二)一、名词解释1.导语2.新闻线索3.新闻体裁二、简答题1.隐性采访应遵循哪些原则?答:1.在法律的范围内实施;在道德的范围内实施;知情权、公共利益和公共人物的抗辩。
三、论述题简论新闻本质特征对采访活动的基本要求。
答:真实性,新闻基本要素必须真实,新闻中涉及的人物的思想认识和心理活动,都必须是当事人所叙述,讲究分寸,留有余地;时间性,即指迅速、及时地报道新闻;思想性,通常也称为指导性,即通过具体的新闻报道,以影响、指导受众的思想和行动;用事实说话,指新闻从业者把思想观点置于精心选择的某个事实中,让受众通过这一事实自己悟出某种道理。
四、实践题以下是关于上海高楼的一些新闻素材。
1999年3月18日金茂大厦开张营业,它位于上海浦东新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黄金地段总高度为420.5米。
是当时的中国第一高楼。
2007年9月14日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顺利封顶,达到492米的设计高度,成为中国大陆第一高楼。
2008年11月29日,设计总高度达632米的上海中心大厦主楼桩基开工,它将超过420.5米的金茂大厦和492米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成为中国第一高楼。
在1934年上海就拥有了高82米的“远东第一高楼”——国际饭店,但直到上世纪最后十年上海才经历高层建筑数量的迅速膨胀。
有资料显示,自1993年开始,上海中心城区8层以上建筑几乎每天建成一幢。
据悉上海共拥有1万座10层以上的高楼,其中80%都是过去十年间建造的。
密集的高楼使得上海市中心人口密度居高不下,影响了城市公共环境质量和居民生活质量。
数字显示,目前上海中心城区内环线以内中心城区的人口密度是东京的3倍,巴黎的1.74倍。
请就以上素材选择以下一种体裁(二选一)进行写作(800字左右):1.请写一篇述评新闻。
对这些素材进行客观的分析,并提炼出某种评论的观点,边述边评,注意逻辑性和简洁性。
2.请写一篇非事件新闻。
从素材中寻找上海与高楼之间的关系,或者上海生活方式的新变化或新发现等,以此为新闻由头,写作非事件新闻。
编辑记者专业考试《新闻采访与写作》试题及答案

编辑记者专业考试《新闻采访与写作》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项不是新闻采访的基本要素?A. 采访对象B. 采访目的C. 采访时间D. 采访地点答案:C2. 以下哪种采访方式属于非正式采访?A. 访谈B. 深度报道C. 问卷调查D. 随机采访答案:D3. 以下哪个不是新闻报道的基本结构?A. 导语B. 主体C. 结尾D. 标题答案:D4. 以下哪种新闻语言表达方式最为简洁明了?A. 叙述B. 议论C. 描述D. 抒情答案:A5. 以下哪个不是新闻采访的基本原则?A. 真实性B. 客观性C. 完整性D. 娱乐性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新闻采访的目的是为了获取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新闻事实、新闻背景、新闻价值7. 新闻报道的基本结构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导语、主体、结尾8. 新闻写作中,标题、______、______和______是四个基本要素。
答案:导语、主体、结尾9. 新闻采访中,非正式采访的主要方式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随机采访、访谈、问卷调查10. 新闻采访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真实性、客观性、完整性、准确性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新闻采访的基本步骤。
答案:新闻采访的基本步骤如下:(1)确定采访目的和主题;(2)了解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3)制定采访计划和提纲;(4)实施采访;(5)整理采访资料;(6)撰写新闻报道。
12. 简述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
答案: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如下:(1)真实性:新闻报道必须真实可靠,不得编造、歪曲事实;(2)客观性:新闻报道要客观公正,不得带有个人感情色彩;(3)完整性:新闻报道要全面反映事件,不得断章取义;(4)准确性:新闻报道要用词准确,不得出现语病。
《新闻采访与写作》题库

2简述采访准备的重要性。
3提问的准备有什么意义? 4选择学校的一位领导或老师作为采访对 象,准备一份问题提纲。
二、根据具体材料的练习:
1. 如果让你作为校报的记者采访市司 法局吴军营局长,你在采访前需要准 备些什么? 2. 观看视频:杨澜专访希拉里。东方卫 视2009年2月25日报道希拉里来华访问引 起了一阵媒体旋风,她把唯一一个电视 专访的机会给了《杨澜访谈录》,而且 原本约好的访谈时间为7分钟,但结果 在杨澜的提问下,访谈持续了10多分钟。
3 .根据所给的新闻素材,写成一则消
息。要求:①准确概括事实;②主题 集中,角度得当;③设计有特点的导 语;④制作符合消息规范的标题; ⑤文句通顺,无错别字;⑥限制300~ 400字。
第九章 新时期我国新闻报道
一、教材知识点练习:
1结合具体作品,简述新闻评论的特点 和种类。
2新闻评论选题的根据和方法有哪些?
3截取一段时段,跟踪《人民日报》的新 闻评论,并以此为例分析新闻评论写作的 要点。
4选择一篇当月的新闻报道为它配写 新闻评论。
二、根据具体材料的练习: 1下面是一篇在全世界印刷次数最多、流 传最广的新闻评论。阅读后,请分析一下, 新闻评论的特点。 2 .根据以下材料写一篇评论(800-1000 字):
1结合你自己的采访活动,简述新闻采 访的特点。
2针对校园生活中某一个热点问题,采写 一篇独家报道。
3对最近一个月来你能接触到的主流媒 体的主要新闻进行检索,分析它们是抓 如何“头条新闻”和“独家新闻”的
二、根据具体材料的练习:
阅读下面材料,请谈谈关于“抓独家” 的体会。
第五章 采访技艺论
一、教材知识点练习:
浙江1月自考新闻采访写作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课程代码:00654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新闻采访2.第一手材料3.有意注意4.“抓活鱼”5.新闻述评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30分)1.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起着( )。
A.辅助性作用B.引导性作用C.决定性作用D.补充性作用2.新闻采访学研究的明显特点是( )。
A.更强调系统性B.更强调理论性C.更强调指导性D.更强调实践性3.明确提出报纸工作人员“是调查研究的专业工作人员”的领导同志是( )。
A.毛泽东B.刘少奇C.周恩来D.陆定一4.新闻采访要“注意事物的相互联系”,这一要求相对应于采访指导思想的哪一点?( )A.坚持唯物论的反映论B.讲究唯物辩证法C.要有历史发展观点D.突出人民群众的作用5.新闻单位派住某地的常驻记者称为( )。
A.特派记者B.机动记者C.驻外记者D.地方记者6.1997年1月修订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具体内容共有( )。
A.4项B.6项C.7项D.8项7.下列对记者新闻敏感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 )A.是记者的一种天性B.是与生俱来的能力C.是一种顿悟性的思维活动D.是记者天生的素质8.新华社播发的新闻《泰国北碧村发生“蛙战”》,其价值主要取决于( )。
A.显著性B.接近性C.重要性D.趣味性9.正确的报道思想来源于( )。
1A.上级领导的打招呼B.基层群众的告状信C.编辑部门的闭门策划D.吃透上下两头,眼观四面八方10.为研究某一问题或批评某一错误而进行的访问活动,是指( )。
A.因争论访问B.因问题访问C.因经验访问D.因事件访问11.访问的心理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其中访问的实质性阶段是( )。
A.接近阶段B.融洽阶段C.沟通阶段D.激发阶段12.比较具体、明确、范围较窄的提问,要求对方回答只能限于提问的具体内容,是( )。
《新闻采访写作》简答题doc

《新闻采访写作》简答题doc1.简述记者采访的目的与任务。
答:采访的目的就在于获得新闻,并迅速地传播新闻。
这就要求记者关于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发现为人们所关心和感兴趣的新鲜事实,而且这种事实要有新闻价值和传播意义。
采访的任务,主要是发现、了解和选择新闻,并掌握足以构成新闻的各种事实材料。
一次比较完整的采访,记者需要掌握的新闻实事材料一般包括:(1)全面情况。
(2)主要事实。
(3)有关背景材料。
(4)典型事例和细节。
2.为什么采访中记者要努力获取第一手材料?答:第一手材料,是记者不经过任何中转环节直接从他要报道的事实那里得来的材料,包括记者的直接观察和物证材料。
记者发出的报道中,有没有足够的和必要的第一手材料,是一个记者是否进行了独立的、不可替代的、卓有成效的采访的重要标志。
(1)第一手材料具有很强的实证性。
(2)第一手材料是记者认识客观事物和检验间接材料的依据。
(3)第一手材料,往往是形象生动、富有吸引力的。
3.记者在采访中依靠党的领导,要注意处理好哪几个方面的关系?答:一是依靠领导与独立的思考的关系;二是依靠领导与深入基层的关系;三是领导审稿与自己的把关的关系。
4.记者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如何做到“心入”?答:⑴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记者深入实际进行采访,不应是浮光掠影、走马观花式的,也不应是现实生活的冷漠旁观者,而应该有高度的政治热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肩负起新闻记者的使命。
⑵要真心实意的同群众打成一片。
记者深入群众进行采访活动,要善于交朋友,热情相待,以诚相见。
⑶要对客观事物作由表及里的分析。
客观事物是复杂的,事物的本质往往被形形色色的表现现象掩盖着。
5.简述新闻采访的作用。
答: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是获得新闻事实的主要手段,具有多方面的作用。
对记者来说,采访的作用主要表现于:⑴发现和落实新闻线索。
⑵获取第一手材料。
⑶增加感性认识。
⑷核对新闻事实。
1.如何提高记者的政治素质?答:要提高记者的政治素质,最主要的,必须努力做到下列几点:⑴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习题与答案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新闻采访:是指记者通过各种方式获取新闻信息的过程。
2. 新闻写作:是指将采访到的新闻信息整理、加工并撰写成新闻稿件的过程。
3. 新闻价值:是指新闻事件对公众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4. 新闻线索:是指能够引发新闻报道的线索或信息。
5. 新闻角度:是指记者在报道新闻时选择的视角和立场。
二、填空题1. 新闻采访的基本步骤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确定采访对象,收集资料,进行采访,整理材料2. 新闻写作的基本要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标题,导语,正文,结尾3. 新闻价值的判断标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时效性,重要性,相关性,趣味性4. 新闻线索的来源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社交媒体,新闻发布会,个人提供,现场观察5. 新闻角度的选择应考虑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客观性,公正性,独特性,受众需求三、单项选择题1. 新闻采访的第一步是?A. 确定采访对象B. 收集资料C. 进行采访D. 整理材料答案:A2. 新闻写作的基本要素不包括?A. 标题B. 导语C. 正文D. 图片答案:D3. 新闻价值的判断标准不包括?A. 时效性B. 重要性C. 相关性D. 颜色答案:D4. 新闻线索的来源不包括?A. 社交媒体B. 新闻发布会C. 个人提供D. 电视广告答案:D5. 新闻角度的选择应考虑的因素不包括?A. 客观性B. 公正性C. 独特性D. 年龄答案:D四、多项选择题1. 新闻采访的基本步骤包括哪些?()A. 确定采访对象B. 收集资料C. 进行采访D. 整理材料E. 发布新闻稿答案:ABCD2. 新闻写作的基本要素包括哪些?()A. 标题B. 导语C. 正文D. 图片E. 视频答案:ABCD3. 新闻价值的判断标准包括哪些?()A. 时效性B. 重要性C. 相关性D. 趣味性E. 颜色答案:ABCD4. 新闻线索的来源包括哪些?()A. 社交媒体B. 新闻发布会C. 个人提供D. 现场观察E. 电视广告答案:ABCD5. 新闻角度的选择应考虑哪些因素?()A. 客观性B. 公正性C. 独特性D. 受众需求E. 年龄答案:ABCD五、判断题1. 新闻采访是记者获取新闻信息的过程。
新闻采访与写作试题及答案

新闻采访写作一、名词解释:(共15分,每小题51、新闻采访2、采访的“心理控制”3、新闻线索二、判断题:(共5分,每小题1分)1、新闻是一种无形的意见,越是好的新闻就越善于在内容上贯彻自己的意见,也越善于在形式上隐藏自己的意见。
()2、新闻敏感是一种灵感思维,它是一种天赋。
()3、采访观察可以分为事前观察和事后观察两种。
()4、新闻的价值是在新闻线索发现以后的判断,它是对新闻事实价值的判断。
()5、采访前情况准备的综合分析环节,是把死材料转化成活材料的环节,也是显示情况准备成果的环节。
()三、简答题:(共32分,每小题8分)1、简述可以避免的新闻失实原因。
2、在记者的采访报道中使用隐性采访这一特殊的采访手段可能造成什么弊端?3、记者的采访笔记需要重点记些什么内容?4、采访中的形态语言可以产生哪些作用?四、论述题:(共20分)结合实际,试论记者采访前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工作,以保证采访的顺利进行。
五、拟定采访提纲:(共28分)丈夫拒签字导致孕妇难产而亡事件结合所给出的新闻背景,试拟一个采访提纲,采访提纲应包括:1、采访目的(5分)2、采访对象(8分)3、问题设计(15分)新闻背景:2007年11月21日下午四时许,孕妇李丽云因难产,生命垂危,被其丈夫肖志军(后证明双方未缔结婚姻)送至北京朝阳医院京西分院。
面对身无分文的孕妇,医院决定免费入院治疗,而同来的丈夫却拒绝在医院的剖腹产手术单上签字。
几十名医生、护士束手无策,在抢救了3个小时后,医生宣布孕妇抢救无效死亡。
在长达3个小时的僵持过程中,该男子一直对包括主治郭大夫在内的众多医生的苦苦劝告置之不理。
该医院副院长赵立强亲自到场劝说,110支队的警察也来到医院。
为了让该男子签署同意手术单,甚至医院的许多病人及家属都出来相劝,当时在医院安胎的《检察日报》记者吕卫红在病房劝说病友给肖志军捐钱,并当场表示:如果肖签字,则立即奖励他一万元钱。
但肖志军仍然拒绝,在手术通知单上写上:“坚持用药治疗,坚持不做剖腹手术,后果自负。
新闻采访写作简答题精选全文完整版

4.范围较大的问题,核实,角度和口气。
* 访问的要领1. 因人而异,灵活对待2. 把握重点,启发诱导3. 沟通思想,见机行事4. 少讲多听,广采博纳5. 求同存异,心理共鸣* 访问的“心理控制”:访问这种交往过程,在心理上是相互影响的过程。
记者是相互影响的主导方,不仅要对被访问者的心理活动做出正确的判断,随之做出的相应的心理应变,还要善于使对方的心理状态为记者所影响和制约,这就是记者对采访对象的“心里控制”;“心理控制”,并不是说记者可以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对方,而是应当让对方保留不同意见并表示理解,只有求同存异,才能取得共鸣。
* 记录的一般要求:A.记要点B.记易忘点C.记疑点D.记有关原话E.记典型情景* 记者核实访问记录材料的方法有:1. 向提供材料的本人核实2. 溯本求源,寻求物证3. 多方证实与逻辑判断4. 技术检验* 观察的特点:观察作为一种新闻采访方式,就是新闻记者对客观事实进行由表及里的察看与思考活动,借以外来语与搜集新闻素材与线索。
观察分为事前观察、同步观察、事后观察观察具有直接性、综合性、客观性、经常性、敏感性等特点。
* 现场观察的作用:1. 辨别真伪,收集素材2. 印象深刻,生动再现3. 获得亲知,深化认识4. 触景生情,寄情于文5. 见多实广,有利积累* 现场采访中的瞬间印象主要包括什么?1. 变动着的事件细节2. 突发事件的重大疑窦3. 环境气氛与情景4. 现场活动及人们的表情、动作、语言、神态等* 采访是的心理感应规律体现在哪些方面?1. 记者采访满足对象社会需要的程度,制约着采访的局面2. “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给采访的氛围渲染上一层“晕轮”3. “自己人效应”与“异已人效应”诱导着谈话的成败4. 采访谈话需要稳定的情绪* 特殊的采访方式分类:A. 巡回采访B.易地采访C.交叉采访D.蹲点采访E.隐性采访* 什么情况下采用隐性采访?1. 把隐性采访作为记者日常观察、发解情况的辅助手段2. 某些批评、揭露性的报道可使用隐性采访3. 某些表扬性的稿件也适合用隐性采访* 如何多方面挖掘“新闻事实材料”?1. 找特点2. 抓问题3. 会透视,透会现象看本质* 怎样找特点?A. 认清形势找特点B. 通过比较找特点C. 具体分析找特点* 抓什么样的问题?A. 抓实际工作中急待解决的问题B. 抓社会公众关心的问题C. 抓带有倾向性的问题D. 抓事物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 怎样找问题的根源?一是要找新旧体制的矛盾二是要找新旧思想观念的矛盾二是要找改革中不平衡的矛盾* 采访中“结合艺术”理解:结合本身是一种艺术,包括:1. 上下结合:将上级精神与实际情况相结合2. 点面结合:个别和一般、特殊和普遍、局部和整体的结合3. 横结合:纵的认识:对事物历史与发展的完整了解;横的认识:对一事物与他事物有机联系的了解4. 正反结合:相反的两个个别事实之间的联系。
新闻采访与写作试题(doc 10页)

新闻采访与写作试题(doc 10页)题型:填空(9个范围)1x16=16分;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2x16=32分填空:1.P17通讯文体既要报道新闻事实,满足受众的知情欲望,又要以其由“事”、“情”、“理”构成的感染力打动人。
(常常使用抒情表达方式)2.P17新闻评论通常是以议论为主的,它对语言更是有着准确性的要求:一是对于论点的表述准确;二是对于论据材料的概括准确;三是对于人和事的评价准确;四是对于事物的矛盾把握准确。
3.P18用生动的语言实现良好的新闻传播效果新闻语言既应该是简洁的、准确的,同时又应该是生动的。
语言生动的新闻作品才具有可读性。
4.P21消息文体在语言表达上由于受到篇幅等因素的制约,不如通讯文体来得自由洒脱。
5.P21广播媒体的消息文本,是为“供人听”而写的(口语化),因而其语言的生动是与口语化特征(通俗、易懂)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6. P41记者的专业素养包括三个层次:专业技能素养、专业理论素养、专业精神。
三者相辅相成,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7. P73“十比一”原则“经验丰富的记者一致认为,每采访一分钟至少要准备十分钟。
”进行一小时,那么记者就要做十个小时的访前准备。
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不应成为教条。
8. P45采访对象的分类:当事人(最重要的采访对象,通常是新闻事件的主体)知情人(通常不是新闻事件的行动者,但有了解,甚至策划)目击者(亲眼目睹新闻事实发生的人,没参与,没直接联系,强烈现场感受)有关人士(相关领域学者专家、百姓、社会各界)名词解释:1.P129什么是隐私?所谓隐私,是指一种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而当事人不愿他人知晓或者他人不便知晓的信息,当事人不愿他人干涉或者他人不便干涉是个人私事,以及当事人不愿他人介入或者他人不便介入的个人领域。
2.P129什么是隐私权?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对其个人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信息、私人活动和私有领域进行支配的具体人格权。
成人高等函授《新闻采访与写作》考试试卷(含答案)

A 、 17B 、38C 、43D 、63 《新闻采访与写作》 课程试卷 A 卷班号考试形式:闭卷考试 学号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姓名得分一、单选题(共 36 分)1. 【 】新闻活动最早出现于 .A 、原始社会B 、奴隶社会C 、封建社会D 、资本主义社会2. 【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 ”这一定义的提出者是 .A 、徐宝璜B 、李大钊C 、陆定一D 、范长江3. 【 】新闻工作者准确迅速地识别新闻事实的能力,称为 .A 、政治敏感B 、新闻敏感C 、新闻价值D 、新闻线索4. 【 】新闻事业在本质上属于 .A 、生产力B 、经济基础C 、政权机关D 、意识形态5. 【 】福克斯广播公司属 所有.A 、时代华纳B 、维亚康姆C 、贝塔斯曼D 、新闻集团6. 【 】当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是 .A 、 坚持党性原则B 、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C 、 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D 、 坚 持政治家办报7. 【 】舆论监督是社会的“排气阀” .这指的是舆论监督的 功能.A 、监测环境B 、社会调节C 、社会控制D 、社会制衡8. 【 】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突破口是 .A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B 、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C 、社会效益第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D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闻宣传工作9. 【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现在每天使用 种语言进行广播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10. 【】“报喜不报忧”,实质上是一种 .A、正面宣传B、鼓动性宣传C、片面性宣传D、指导性宣传11. 【】我国第一部新闻采访学专著《实际应用新闻学》的作者是 .A、徐宝璜B、邵飘萍C、黄远生D、邹韬奋12. 【】在我国,新闻真实性的完整含义,应该理解为 .A 、事实为政治服务B 、本质真实C 、现象真实D 、现象真实与本质真实的一致13. 【】在当代信息社会,通常所称的大众传播媒介,应包括 .A、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电影B、报纸、广播、电视、通讯社C、报纸、广播、电视、摄影、通讯社D、报纸、广播、通讯社、特稿供应社、电视14. 【】中国共产党出版的第一份日报是 .A、《热血日报》B、《人民日报》 C 、《新华日报》 D、《解放日报》15. 【】1947 年在解放区发起反“客里空”运动的报纸是 .A、《解放日报》B、《人民日报》 C 、《群众日报》 D、《晋绥日报》16. 【】新闻机构最主要的活动内容是 .A、进行政治宣传B、服务社会生活C、提供文化娱乐D、传播新闻信息17. 【】新华通讯社是 .A、政党通讯社B、国家通讯社C、商业通讯社D、民间通讯社18.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次新闻改革是在年.A、1942B、1948C、1950D、1956二、简答题(列出要点即可,每小题 8 分,共 24 分)19. 简述范长江的新闻活动 .20. 简述《中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职业道德准则》的基本内容 .21. 简述正面宣传与新闻批评的关系 .三、辨析题(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每小题 12 分,共 24 分)22. 新闻报道要坚持客观性原则,就不能有倾向性 .23. 新闻自由是具体的、相对的、有阶级性的 .四、论述题(16 分)24. 论述新闻工作的“三贴近”原则 .2、举例说明三种沉积作用与储层非均质性响应的关系以及油气勘探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 (15 分)《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试卷标准答案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36 分)1 2 3 4 5 6 7 8 9A CB D D A B A C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C BD A A D D B A二、简答题(每小题 8 分,共 24 分)19、简述范长江的新闻活动 .答: (1) 范长江是我国著名记者、报刊活动家、新闻工作领导人,一生著作收入《范长江新闻文集》 . (2 分)(2) 1935 年 7 月,以《大公报》特约通讯员身份,从成都出发,开始西北地区考察旅行,历时 10 个月,足迹涉及川、陕、青、甘、内蒙广大地区,行程 4000 余里.他撰写的旅行通讯陆续在《大公报》上发表,首次公开报道了红军长征,揭露了西北国统区的种种弊政,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这些通讯后来汇集成《中国的西北角》一书,短短几个月内再版七次 . (2 分)(3) 1937 年初西安事变后赴延安,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的接见,思想发生重大转变,所写《陕北之行》通讯,介绍陕北革命根据地的情况,宣传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通讯后被编集成册,名为《塞上行》 . (2 分) (4) 1938 年 3 月和徐迈进等在汉口发起创办了“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 . (1分)(5) 1947 年任新华社陕北分队队长,随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担任负责中央宣传工作的四大队队长 .建国后历任新华社总编辑、《解放日报》社社长、新闻总署副署长、《人民日报》社社长等职 . (1 分) 20、简述《中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职业道德准则》的基本内容 .答: (1)《中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职业道德准则》共分责任、真实、公正、导向、品格、廉洁和附则七大部分 . (3 分) (2) 《准则》要求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必须(a)切实担负起弘扬民族精神、维护国家利益、传播先进文化、推动人类文明的崇高使命和社会责任; (b) 坚持客观公正的职业理念,忠于事实,追求真理; (c) 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d) 恪守敬业奉献、诚实公正、团结协作的职业道德;(e)严格做到遵纪守法、清正廉洁,反对任何形式的“有偿新闻” .(5 分)21、简述正面宣传与新闻批评的关系 .答: (1) 正面宣传和新闻批评都是新闻事业运用新闻手段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手段. (2 分) (2)正面宣传,指的是对社会主流与光明面所进行的肯定性和赞扬性的报道与评价;新闻批评,是指运用新闻手段对社会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及落后反动势力所作的揭露和批评 . (2 分)(3) 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不要大量集中展示消极面 . 社会生活中需要进行批评和揭露的事情,不能都搬到报纸、广播和电视上来,批评性报道的内容要有所选择,不能搞“有闻必录” .一个时期内,批评性报道不能过于集中,以免引起负作用 . (4 分)三、辨析题(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每小题 12 分,共 24 分)22、新闻报道要坚持客观性原则,就不能有倾向性 .答: (1)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 (3 分) (2)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原则是指新闻工作者以客观事物为反映对象,以客观叙述为反映手段的一种工作规范,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 . (3 分) (3)内容上的客观,指新闻事实是一种客观存在 .形式上的客观,指新闻的倾向性是通过新闻事实的逻辑力量显现的.报道者善于寓褒贬于客观叙述之中,而不随意加以主观的解释 . (3 分) (4)客观和倾向并不矛盾,新闻报道者的立场和倾向性,应该通过对新闻事实及新闻表述的选择和组织、来显示,对经过精心选择的新闻事实进行实事求是的客观叙述,完全可以鲜明地表达报道者的立场和观点 . (3 分)23、新闻自由是具体的、相对的、有阶级性的 .答: (1)这一观点是正确的 . (3 分)(2) 新闻自由的具体性表现在它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有具体的内容; (3 分)(3)其相对性表现在它受一定社会法律和政策的约束; (3 分)(4)其有阶级性表现在,在阶级社会中,只有统治阶级才拥有新闻自由,而被统治阶级被剥夺了新闻自由 . (3 分)四、论述题(16 分)24、论述新闻工作的“三贴近”原则 .答: (1) 2003 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中央宣传思想文化部门负责人会议上强调,要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入手,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 (2 分) (2)贴近实际,就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真实反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从实际出发部署工作,按实际需要开展工作,以实际效果检验工作,使宣传思想工作更加具体实在、扎实深入 . (2 分) (3)贴近生活,就是深入到火热的现实生活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反映客观现实,把握社会主流,从生活中挖掘生动事例、汲取新鲜营养、展示美好前景,激励人民群众同心协力,奋发图强,为创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而共同奋斗,使宣传思想工作更加入情入理,充满生活色彩、富有生活气息 . (2 分) (4)贴近群众,就是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盼,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好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使宣传思想工作更加可亲可信,深入人心 . (2 分) (5)用“三贴近”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提高引导水平,要求新闻宣传工作:第一,注意在内容上创新,改进宣传报道:一要对长期以来积淀而成的落伍的新闻观念、新闻报道方式和新闻活动模式,进行突破与改革;二要以是否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作为衡量我们舆论引领水平的根本标准;三要调动包括内容、表述、标题、评论、按语、图表、摄影、漫画等“新闻全要素”,以生动活泼的方式报道新闻;四要以新科技革命的手段,提升新闻宣传的力度、强度和高度,促进新闻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第二,注意在方法上创新,按新闻规律办事,运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新闻手段,在强化与群众利益的相关性和提高受众阅读的兴趣性等方面下工夫,把党的意志转变为群众的语言、新闻的语言,使之入耳入脑.第三,注意在体制上创新,积极探索建立新形势下保证正确导向、富有经营活力的微观运行机制,完善新闻宣传宏观管理体制,健全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工作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协调机制 . (8 分)。
新闻采访写作

新闻采访写作
一、名词解释共15分每小题 5
1、新闻采访
2、采访的“心理控制”
3、新闻线索
二、判断题共5分每小题1分
1、新闻是一种无形的意见越是好的新闻就越善于在内容上贯彻自己的意
见也越善于在形式上隐藏自己的意见。
2、新闻敏感是一种灵感思维它是一种天赋。
3、采访观察可以分为事前观察和事后观察两种。
4、新闻的价值是在新闻线索发现以后的判断它是对新闻事实价值的判断。
5、采访前情况准备的综合分析环节是把死材料转化成活材料的环节也是显示情况准备成果的环节。
三、简答题共32分每小题8分
1、简述可以避免的新闻失实原因。
2、在记者的采访报道中使用隐性采访这一特殊的采访手段可能造成什么弊
端
3、记者的采访笔记需要重点记些什么内容
4、采访中的形态语言可以产生哪些作用
四、论述题共20分
结合实际试论记者采访前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工作以保证采访的顺利进行。
五、拟定采访提纲共28分。
《新闻采访写作》论述题

论述----1.试述新闻采访写作和一般的调查研究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答:两者的共同点主要表现在,都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指导,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都以正确态度和科学方法,弄清事物的真相,探求其本质与规律;都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
新闻采访和一般的调查研究的不同表现在:⑴新闻性。
新闻性也称专业性。
这一特点,表明新闻采访写作与其他调查研究活动不同,即所有调查研究活动虽都离不开客观存在的事实,而记者所要采访的事实则是亲近发生的,并有明显公开性和普遍意义。
⑵突击性。
记者的采访讲求时效,往往受到时间的限制,要求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采访和报道任务。
⑶广泛性。
记者的采访活动,涉及面广,接触范围大。
各行各业新近发生的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各个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成就和新经验、新问题,都在记者广阔的采访视线之内。
⑷灵活性。
新闻采访,有时也需要较为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以求占有大量生动的材料,写成深度报道、调查报道等。
但记者的采访比较灵活,通常只是集中一点,致力于发扬精彩的新闻素材,不必拘泥于事情的全过程,也不必一味追求材料的系统化。
⑸持续性。
有些新闻事件的本质,常常有一个暴露的过程,需要在一段时间内,随着事物的发展变化,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进行不断采访和连续报道,为人们提供有关的新闻信息。
2.联系采访实际,阐述采访工作路线。
答:记者采访的工作路线,概括地说,就是深入实际,深入群众。
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历来是我们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
在革命战争年代,在艰苦的条件下,记者克服重重困难,甚至冒着生命危险,深入前线阵地,采写军事报道;深入田间炕头,和农民促膝谈心,反映群众的心声。
特别是经过延安整风运动,新闻界学习整风文献和《中共中央善于调查研究的决定》,学习毛泽东同志关于加强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和1942年3月8日给《解放日报》的题词——“深入群众,不尚空谈”,记者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有了很大的转变,进一步形成了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新闻采访与写作试题与答案-A

科技新闻报道(A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我国的新闻采访学研究萌芽于()A 古代报刊时期B近代报刊时期 C 现在报刊时期 D 当代报刊时期2、我国历史上第一本新闻采访学专著《实际应用新闻学》作者是()A 徐宝璜B范长江 C 邹韬奋 D 邵飘萍3、毛泽东称记者是()A 记的人B无冕之王C社会活动家 D 宣传家4、被蔡元培誉为“在我国新闻界实为破天荒之作”的是()A 《时报发刊例》B《论日报渐行于中土》C《实际应用新闻学》D《新闻学》5、在我国,选择新闻的主要标准是()A 真实性与时效性B受众第一C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D 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6、作为新闻团体制定的职业准则,始于()A 1908年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威廉博士提出的《记者信条》B 1914年瑞士新闻业总会通过的新闻道德规范C 1923年美国报纸编辑人协会通过的《美国报业信条》D 1977年由阿拉伯新闻人员起草的一项阿拉伯新闻工作职业道德准则7、关于新闻策划,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新闻策划就是指报道策划B 新闻策划不是策划新闻C 新闻报道策划不能与制造新闻混为一谈D 新闻报道策划是指在承认新闻是客观事物的反应这一前提下的策划8、能鲜明的体现出我国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观的是()A 坚持哪个正确舆论导向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C发扬团队合作精神 D 维护新闻的真实性9、关于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是党性在新闻问题上的一个具体表现B就伦理学的意义说,就是实事求是,讲真话C就要反对弄虚作假,反对“客里空”作风D就是要客观主义报道10、记者在调查研究时,总是着眼于新,抓住那些具有新闻价值的新信息、新事实。
这说明记者的调查研究具有()A 新闻性B 时效性C 政策性D 广泛性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1、新华社第一个国外分社于1948年建立在12、在《敬告我同业诸君》一文中,认为“报馆有两大天职:一曰对于政府而为其监督者,二曰对于国民而为起响导者是也”。
(完整版)新闻采访与写作试题与答案A,推荐文档

科技新闻报道(A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我国的新闻采访学研究萌芽于()A 古代报刊时期B近代报刊时期 C 现在报刊时期 D 当代报刊时期2、我国历史上第一本新闻采访学专著《实际应用新闻学》作者是()A 徐宝璜B范长江 C 邹韬奋 D 邵飘萍3、毛泽东称记者是()A 记的人B无冕之王C社会活动家 D 宣传家4、被蔡元培誉为“在我国新闻界实为破天荒之作”的是()A 《时报发刊例》B《论日报渐行于中土》C《实际应用新闻学》D《新闻学》5、在我国,选择新闻的主要标准是()A 真实性与时效性B受众第一C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D 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6、作为新闻团体制定的职业准则,始于()A 1908年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威廉博士提出的《记者信条》B 1914年瑞士新闻业总会通过的新闻道德规范C 1923年美国报纸编辑人协会通过的《美国报业信条》D 1977年由阿拉伯新闻人员起草的一项阿拉伯新闻工作职业道德准则7、关于新闻策划,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新闻策划就是指报道策划B 新闻策划不是策划新闻C 新闻报道策划不能与制造新闻混为一谈D 新闻报道策划是指在承认新闻是客观事物的反应这一前提下的策划8、能鲜明的体现出我国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观的是()A 坚持哪个正确舆论导向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C发扬团队合作精神 D 维护新闻的真实性9、关于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是党性在新闻问题上的一个具体表现B就伦理学的意义说,就是实事求是,讲真话C就要反对弄虚作假,反对“客里空”作风D就是要客观主义报道10、记者在调查研究时,总是着眼于新,抓住那些具有新闻价值的新信息、新事实。
这说明记者的调查研究具有()A 新闻性B 时效性C 政策性D 广泛性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1、新华社第一个国外分社于1948年建立在12、在《敬告我同业诸君》一文中,认为“报馆有两大天职:一曰对于政府而为其监督者,二曰对于国民而为起响导者是也”。
新闻采访与写作练习--章节1(附答案)

新闻采访与写作练习--章节1(附答案)一、填空题1、从内在本质属性上来看,新闻采写是具有的精神生产活动。
2、是新闻采写存在的源泉和基础;是新闻采写的目的和宗旨;是新闻采写的责任担当。
3、从外在行为方式来看,新闻采写是具有的传播行为。
4、新闻采写的专业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5、新闻采写的基本原则有:获取和呈现是新闻采写的底线原则;注重和并重是新闻采写的价值原则;讲究和双赢是新闻采写的效果原则。
6、一篇新闻稿的诞生大致要经历七个步骤:、、选择并占有材料、理出观点、、、写作成稿。
7、新闻采访与写作一体化的另一个表现,就是两者在的高度一致性。
二、名词解释1、新闻要素2、第一手材料1、“身入”与“心入”2、巡回采访三、简答题1、简述新闻采写的特征2、简述新闻采写的基本原则四、论述题1、联系新闻实践,谈谈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章节1--答案一、填空题1、从内在本质属性上来看,新闻采写是具有社会性的精神生产活动。
2、社会生活是新闻采写存在的源泉和基础;满足社会公众的信息需求是新闻采写的目的和宗旨;守望社会是新闻采写的责任担当。
3、从外在行为方式来看,新闻采写是具有专业性的传播行为。
4、新闻采写的专业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以逐新为本能;以客观、公正为准绳5、获取和呈现真实新闻信息是新闻采写的底线原则;注重新闻传播规律和公众利益并重是新闻采写的价值原则;讲究“传通”和社会效益双赢是新闻采写的效果原则。
6、一篇新闻稿的诞生大致要经历七个步骤:寻找新闻线索、确定采访选题、选择并占有材料、理出观点、提炼主题、安排结构、写作成稿。
7、新闻采访与写作一体化的另一个表现,就是两者在认识论上的高度一致性。
二、名词解释1、新闻要素新闻要素指新闻事实的主要构成因素。
一般包括:何时、何地、何事、何故、如何,简称“5W1H”。
2、第一手材料记者不经过任何中转环节直接从他要报道的事实那里得来的材料,包括记者的直接观察和物证材料。
第一手材料具有实证性、生动性和可读性的优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1.试述新闻采访写作和一般的调查研究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答:两者的共同点主要表现在,都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指导,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都以正确态度和科学方法,弄清事物的真相,探求其本质与规律;都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
新闻采访和一般的调查研究的不同表现在:⑴新闻性。
新闻性也称专业性。
这一特点,表明新闻采访写作与其他调查研究活动不同,即所有调查研究活动虽都离不开客观存在的事实,而记者所要采访的事实则是亲近发生的,并有明显公开性和普遍意义。
⑵突击性。
记者的采访讲求时效,往往受到时间的限制,要求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采访和报道任务。
⑶广泛性。
记者的采访活动,涉及面广,接触范围大。
各行各业新近发生的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各个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成就和新经验、新问题,都在记者广阔的采访视线之内。
⑷灵活性。
新闻采访,有时也需要较为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以求占有大量生动的材料,写成深度报道、调查报道等。
但记者的采访比较灵活,通常只是集中一点,致力于发扬精彩的新闻素材,不必拘泥于事情的全过程,也不必一味追求材料的系统化。
⑸持续性。
有些新闻事件的本质,常常有一个暴露的过程,需要在一段时间内,随着事物的发展变化,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进行不断采访和连续报道,为人们提供有关的新闻信息。
2.联系采访实际,阐述采访工作路线。
答:记者采访的工作路线,概括地说,就是深入实际,深入群众。
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历来是我们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
在革命战争年代,在艰苦的条件下,记者克服重重困难,甚至冒着生命危险,深入前线阵地,采写军事报道;深入田间炕头,和农民促膝谈心,反映群众的心声。
特别是经过延安整风运动,新闻界学习整风文献和《中共中央善于调查研究的决定》,学习毛泽东同志关于加强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和1942年3月8日给《解放日报》的题词——“深入群众,不尚空谈”,记者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有了很大的转变,进一步形成了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新中国建立以后,我们党的新闻采访工作继续发扬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在10年动乱期间,党的新闻采访工作受到了严重干扰和破坏,记者采访严重脱离实际,虚假报道成风,使新闻报道推动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粉碎“四人帮”后,这个优良传统和作风又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当今在深化改革、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中,记者采访报道面临的情况和问题要比过去复杂得多,新事物、新经验层出不穷,新情况、新问题也不断发生。
因而记者进一步发扬我们党新闻采访工作的优良传统,深入到改革与建设的实际工作中去,进行深入的全面的采访和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真实情况,深刻观察与思考问题,更有迫切而重要的意义。
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是一条正确的采访路线,它体现了实践第一的观点和群众观点。
新闻报道要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及内存规律来认识事实、报道事实,而深入实际,深入到工作和生产的实践中去进行认真的采访和调查,则是记者认识和报道客观事物唯一正确的路线。
1.为什么在记者的知识修养中,政治理论修养最为重要?答:一个记者要有较高的马列主义的理论水平,这是无产阶级记者的基本条件。
因为无产阶级记者是思想宣传工作第一线的战士,是面向社会各界的思想政治工作者。
从其工作性质看,必须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指导,在新时期,特别是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观察、分析客观事物,从而认识和反映客观世界。
记者的采访重在认识事物,需要有较高的认识水平。
记者要提高马列主义理论修养,以此来武装自己,提高认识能力。
新闻报道中的许多问题,都要涉及基本理论。
如农村刚出现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个新生事物时,曾有不少人认为这是倒退,走回头路。
这时,一些有远见的新闻工作者,运用马列主义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现的基本原理进行分析,判明责任制有利于解放生产力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于是旗帜鲜明的作了突出报道。
如果对这些问题认识不清,报道就可能有片面性。
马列主义又是方法论,对于提高记者的思维能力和工作能力大有裨益。
旧的采访和思维方式,往往是单渠道封闭式的,记者同采访对象直来直往,很少借鉴他人成果,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实际来判断问题。
中国改革实际已在若干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记者一定要注意学习新的理论,研究新的情况。
2.论述具备广博的知识是记者职业的要求。
答:记者的社会接触面广,各行各业都可能涉及,因此需要广博的知识。
记者掌握的知识,从结构上来分,大体上有:政治理论知识、新闻学专业知识、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及各方面的生活知识。
在记者的知识修养中,以政治理论修养最为重要,即一个记者要有较高的马列主义的理论水平,这是无产阶级记者的基本条件。
记者的采访重在认识事物,需要有较高的认识水平。
马列主义又是方法论,对于提高记者的思维能力和工作能力大有裨益。
新闻学专业知识包括新闻学基础理论、中外新闻事业史和新闻业务各方面的专门知识。
新闻记者同其它行业一样都不应该成为一个无理论的盲目的实践者。
记者以现实社会为报道对象,需要文、史、哲、经、法等社会科学基础知识。
虽无法做到面面俱到,首先要掌握最基本的知识,把重点放在文史哲和经济等方面。
外事活动日益频繁,而且中国新闻事业要走向世界,需要一大批精通外语和新闻业务的记者,外语已逐步成为记者必备的知识之一。
自然科学及各方面的生活知识,包括天文地理、物理化学、体育音乐等等的方面的知识和衣食住行等生活知识。
事实上,记者平日所学习的任何知识,对日后的新闻报道工作都具有潜在的价值。
所以对各方面的知识要兼容并蓄,多多益善。
3.作为记者,应该具备哪些素质?答:⑴政治素质。
记者的政治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报道内容和报道深度,从而带来不同的社会效果。
政治素质表现记者的政治倾向性,表现记者某种思想倾向的程度大小及其政治立场的鲜明程度。
建设高素质的记者队伍,必须把提高记者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强调我们的记者一定要讲政治,要讲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纪律、政治责任、政治敏感、政治鉴别力。
记者的政治素质直接关系到新闻舆论的导向。
政治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应当在政治上有较高的觉悟和严肃的态度,自觉的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和四项基本原则,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立场为社会主义服务。
这些能否达到,关键是看他能否坚持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
⑵业务素质。
记者的业务素质主要是指掌握和运用新闻手段的能力,即新闻的采访报道能力,通常体现在:社会活动能力、记者的职业敏感性、逻辑思维能力、文字功底和口才。
⑶心理素质。
主要包括①好奇心理,就是对新鲜、奇特的事物抱有兴趣,求奇,求新。
②竞争意识,要以最快的速度抓住那些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重大新闻加以报道,这就要为共同的目标,在同行之间展开竞争,有一种竞争意识。
③冒险精神,就是要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勇气,敢于冒自然界和人为的种种风险,甚至不惜献出自己的一切。
④坚强的意志,就是不怕困难挫折,善于排除干扰,坚韧不拔,百折不挠,以顽强的意志克服困难,完成采写任务。
⑷身体健康。
记者工作是艰苦的,常常需要紧张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因此,对记者来说,体格健全是必备的素质。
4.试述记者的心理素质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
答:从新闻采访心理学来看,记者应当具备与其工作特点相适应的心理素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好奇心理。
就是对新鲜、奇特的事物抱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理主要是求新心理,好奇往往包含在求新之中。
二是竞争意识。
新闻以新见长,以快制胜,记者要争取时间、争取“活鱼”、争独家新闻。
新闻是“易碎品”,如果耽误了时间就可能失去新闻价值。
所以记者要以最快的速度抓住那些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重大新闻加以报道,这就要为共同的目标,在同行之间展开竞争,有一种竞争意识。
三是冒险精神。
记者的冒险精神,就是要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勇气,敢于冒自然界和人为的种种风险,甚至不惜献出自己的一切。
作为记者的一种心理素质,冒险精神的表现,通常是指敢于冒恶劣的自然环境、可能的意外变故、生活中的特殊困难,以及政治上的打击迫害等等风险。
记者应有心理准备。
当然,冒险不能是无意义的、盲目的,盲目冒险是莽撞行事,记者冒险应尽可能避免盲目性。
四是坚强的意志。
就是不怕困难挫折,善于排除干扰,坚韧不拔,百折不挠,以顽强的意志克服困难,完成采写任务。
采访中,记者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客观存在的困难,加上一旦触犯了某些人的利益,他们会设置各种人为的障碍,阻碍记者正常工作,记者应以顽强的意志克服困难和挫折,完成采写任务。
1.试述新闻选择的主要标准。
答:(1)新闻价值的标准。
①新鲜性。
这是新闻价值的首要因素,因为只有新鲜的事实,才有可能具有新闻价值。
新鲜性包括两层意思,即时间新、内容新。
一条新闻,时间上离开事实发生的时间越近,内容上包含人们的未知因素越多,就越有新闻价值。
②重要性。
所谓重要性,是指某个事实既为广大读者所关注,又能对社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越重要,新闻价值也就越大。
比起其它的新闻价值要素来,重要性更能体现记者和政治观点和思想倾向。
③显著性。
一是人物、地点、事件的著名。
再是事物程度、数量的显赫。
另外,某些罕见的、稀奇的事实也蕴涵着显著性因素。
④接近性。
这是指某个事实和读者有某种关联而产生“亲近”感。
⑤趣味性。
所谓趣味性,是指事实所特有的情趣和意味,是事实本身所具有的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或足以动人情感的素质。
它主要是从事实对读者的心理产生的影响与作用来判断其价值的。
(2)新闻政策标准。
①政治标准。
这是首先从政治上来衡量新闻事实,判断某个事实在政治上的利害关系怎样。
记者发出的新闻,必须符合政治标准,这是最基本的条件。
如果不符合政治标准,那就是大的原则性的问题。
②新闻宣传思想。
这是在一个时期,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新闻传播要着重宣传什么、不能宣传什么的指导思想。
新闻宣传思想的规定,这是我们党和国家鉴于全局的利益和实际工作需要,对新闻事业实行领导和控制的一种手段、一种形式。
③新闻机构自身的编辑方针。
这是从狭义上来说的一种新闻宣传思想。
我们国家的新闻机构,都在党和政治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新闻报道的政治方向和基本原则都是一致的。
但是,由于各个新闻传播机构各有自己的特色有优势,有着不同的受众对象、报道侧重点或地方特点,并且承担着不尽相同的工作任务,这样,在具体的工作原则与编辑方针上,各个新闻机构又有一些不同的规定和做法。
1.试述采访准备的实践意义。
答:第一,做好准备,是接近采访对象的第一步。
记者采访的第一步就是要接近采访对象,然后才能打开话匣子,把采访进行下去。
如果记者没有准备就仓促上阵,有时候第一步就迈不开。
第二,做好准备,能尽快拉近与采访对象的感情距离。
要使一个陌生的采访对象,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视为“知己”,产生亲切感和信任感,自觉自愿地把心理话向记者倾诉,这不是一件易事,仅靠记者的热情和坦诚是不够的,还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