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资源的基本情况

合集下载

三农宣传资料整理手册

三农宣传资料整理手册

三农宣传资料整理手册第一章农业发展概况 (3)1.1 我国农业发展历程 (3)1.1.1 古代农业(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221年) (3)1.1.2 封建农业(公元前221年至1949年) (3)1.1.3 近现代农业(1949年至今) (3)1.2 农业产业现状与趋势 (3)1.2.1 现状 (3)1.2.2 趋势 (3)1.3 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 (4)1.3.1 农业现代化 (4)1.3.2 乡村振兴 (4)第二章农村经济改革 (4)2.1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4)2.1.1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2.1.2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5)2.2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5)2.2.1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5)2.2.2 宅基地制度改革 (5)2.3 农村金融创新与支持 (5)2.3.1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 (5)2.3.2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5)2.3.3 农村金融产品创新 (5)2.3.4 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 (6)第三章农业科技推广 (6)3.1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6)3.2 农业技术推广与应用 (6)3.3 农业信息化建设 (6)第四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7)4.1 农业产业结构优化 (7)4.2 优势特色农产品发展 (7)4.3 农业产业链延伸 (8)第五章农业环境保护 (8)5.1 农业生态环境问题 (8)5.2 农业资源利用与保护 (9)5.3 农业污染治理与防控 (9)第六章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9)6.1 农村教育事业发展 (9)6.2 农村医疗卫生改革 (10)6.3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10)第七章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10)7.1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10)7.1.1 优化组织设置,实现组织全覆盖。

根据农村实际情况,合理调整组织设置,保证组织在农村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实现全面覆盖。

(11)7.1.2 加强组织领导班子建设,提升领导能力。

选拔优秀员干部担任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强化教育培训,提高领导班子的政治觉悟、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我国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

我国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

粮食结构变化
随着居民消费升级和膳食结构变化 ,口粮消费将呈下降趋势,而肉蛋 奶等动物性食品消费将增长,带动 饲料粮需求增加。
粮食安全挑战
全球气候变化、国际市场波动等外 部因素可能对我国粮食安全带来不 利影响。
政策法规完善方向
加强耕地保护
完善耕地保护制度,强化耕地数量和质量占 补平衡,确保耕地保有量不减少。
区域性差异变化对供需平衡影响
01
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供需矛盾加剧
我国粮食生产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异,主产区与主销区之间的供需矛盾
日益加剧,给粮食宏观调控带来挑战。
02
区域性粮食安全风险增加
部分地区由于耕地资源减少、自然灾害频发等原因,粮食生产面临较大
风险,可能引发区域性粮食安全问题。
03
粮食流通成本上升
粮食安全强调获取足够的粮食是 人类的一种基本生活权利,与国 家的稳定、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

粮食安全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 而不断演变,从最初的解决饥饿 问题,到确保营养充足、健康饮
食。
国家战略地位体现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 成部分,是政治安全和经济安 全的重要基础。
保障粮食安全是实现国家长治 久安、经济持续发展的基本条 件。
我国耕地资源与粮食 安全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ONTENTS
• 耕地资源现状与挑战 • 粮食安全概念及重要性 • 耕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策略 • 粮食生产现状及增产途径探讨 • 耕地资源变化对粮食安全影响评估 •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与政策建议
01
耕地资源现状与挑战
耕地数量与分布
耕地总量
我国拥有较为丰富的耕地资源,但人 均耕地面积相对较少。
国家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政策措施来确保粮食生产、流 通和消费的安全。

农业基本状况和生产条件

农业基本状况和生产条件

农业基本状况和生产条件农业是人类社会最基本、最重要的生产方式之一,也是世界各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业基本状况和生产条件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

本文将从土地、气候、水资源、劳动力等方面介绍农业基本状况和生产条件。

土地:农业生产所需的基本条件之一是土地。

世界上不同国家的土地利用状况各不相同,但总体来看,土地资源已经逐渐成为世界各国争夺和发展的焦点。

我国农业土地总面积为963.3万平方公里,但由于土地的优劣程度不同,耕地、林地、草地等土地的比例也各不相同。

而且,虽然我国耕地总面积较大,但由于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耕地面积的减少问题逐渐凸显。

因此,合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以及科学耕作显得尤为重要。

气候:气候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

气候的影响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种植和生长,是农业生产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我国气候分布广泛,自南向北,自东向西,各地气候条件差异较大,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的气候情况制定不同的农业生产计划。

例如,北方农业多以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为主,而南方农业则更适合水稻、棉花、油茶等作物。

水资源: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在我国,农业灌溉已经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手段之一。

但由于各地水资源分布不均,水资源紧缺的地区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灌溉措施,例如节约用水、控制灌溉量等。

另外,随着水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如何保护水资源,净化水源,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劳动力:农业生产对劳动力的要求较高,农村人口数量占整个人口数量的比例相对较高。

在我国,劳动力的素质、数量、年龄结构等差异较大,需要在促进农村人口素质提升、推进农业现代化、优化人口结构等方面做出努力。

总之,农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状况和生产条件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

因此,我们必须密切关注土地、气候、水资源、劳动力等方面的变化,采取合理的措施,推动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发展,促进经济发展和人民幸福。

中国农业结构现状分析论文

中国农业结构现状分析论文

中国农业结构现状分析论文中国农业结构现状分析【摘要】近年来,我国一直以发展现代农业和高效农业为重点,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并取得一定成效。

但我国农业结构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农业结构单一,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依然偏低,我国龙头企业的规模小、带动能力不强,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不高、竞争力较弱,农业产业化政策不完善等。

针对我国农业结构中的居多问题,提出合理化对策建议。

【关键字】中国农业结构现状问题分析对策建议【引语】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土地作为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主要生产方式以种植业为主,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而我国农业结构单一没有形成农、林、牧、副、渔业一体化农业,没有形成种植多样化、特色化农业生产结构,作物品种单一,质量低。

所以我国一直在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我国农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依然突出,以下就谈谈我国农业结构现状......正文一、中国农业结构现状近年来,我国一直以发展现代农业和高效农业为重点,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调优种植业、调大畜牧业、调强特色农业,巩固传统基础产业,扶持植桑养蚕、名贵中药材种植等新兴产业,多渠道、全方位引导农民调整农产品内部结构和农村劳动力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但调整农业结构依然困难重重。

(一)农业产业结构突破单一的种养殖模式,而向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方向发展,农业产业化特征日趋明显新一轮结构调整以来,农村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农业比重逐年下降,非农产业比重逐年上升,反映了农业生产结构变动的趋势及农民进行结构调整的意愿。

数据显示:农业经济结构中种植业比重呈下降趋缓,比重偏高,我国畜牧业以较高速度增长。

近年来,全国各地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

如整体发展水平提高,农业产业化组织结构优化,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增强、结构趋于合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动力机制继续完善等。

生态农业基本情况总结9篇

生态农业基本情况总结9篇

生态农业基本情况总结9篇第1篇示例:生态农业是一种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方式。

它通过采用科学技术手段,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保护和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农业的发展已成为全球农业领域的热点议题,各国纷纷进行相关政策制定和措施推行。

一、生态农业的基本原则1. 生态平衡原则:生态农业要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保持农田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2. 循环利用原则:生态农业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农业资源,减少浪费和污染,实现资源的再生循环利用。

3. 多样性原则:生态农业要保持农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促进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多种农业生产方式的协调发展。

4. 生物多样性原则:生态农业要保护和促进生物多样性,避免使用对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有害的化学农药和化肥。

二、生态农业的主要特点1. 有机栽培:生态农业主张有机栽培,尽量减少对农田的化学污染和对农产品的残留物质。

2. 生态种植:生态农业强调种植方式的生态化,推广生态农业种植技术,减少对土壤的破坏和对水资源的污染。

3. 农业循环利用:生态农业倡导农业的循环利用,提倡农田生态系统的自然平衡和自然循环。

4. 综合管理:生态农业要求农业生产全过程的综合管理,注重生态环境的整体效益和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

三、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1. 国内生态农业的发展情况:我国生态农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各级政府积极推进生态农业政策,推广生态种植和有机农业。

2. 国际生态农业的发展情况:国际上生态农业得到了广泛关注和支持,各国纷纷加大对生态农业的投入和推广力度。

3. 生态农业的前景展望:生态农业是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将成为全球农业现代化的主要途径之一。

生态农业是一种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业生产方式,它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态农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前景。

2022年初级经济师《农业经济》试题及答案(最新)

2022年初级经济师《农业经济》试题及答案(最新)

2022年初级经济师《农业经济》试题及答案(最新)1、[多选题]我国农业劳动力资源的基本状况是()。

A.资源丰富B.健康水平低C.农业劳动力资源利用充分D.基数大,增长快。

E,文化技术水平低【答案】ABDE【解析】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概况为:①农业劳动力资源丰富。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农业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基数大,增长快。

②农业劳动力资源质量差,表现为健康水平低和文化技术水平低。

③农业劳动力资源利用不充分。

我国人口多耕地少,农业生产项目少,容纳劳动力有限。

农业劳动力资源的30%~40%处于过剩状态。

2、[单选题]农业劳动力区域分工是以()为前提的。

A.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B.国家经济实力增强C.交通运输业的发展D.科学技术进步【答案】A【解析】农业劳动地域分工是以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为前提的,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劳动地域分工的发展又反过来推动了农业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在更大区域范围进行。

3、[单选题]农业区域分工的基础是()。

A.自然地域基础上的劳动地域分工B.劳动地域基础上的自然地域分工C.技术地域基础上的自然地域分工D.技术地域基础上的劳动地域分工【答案】A【解析】农业区域分工是指不同地区利用各自的特有条件进行各有侧重的区域专业化农业生产,并在地区间进行商品交换,是农业劳动分工的空间形态。

农业区域分工是基于自然地域基础之上的劳动地域分工,是自然地域分异与劳动地域分工耦合作用的结果,这是农业生物产业区域分工与非生物产业区域分工的本质区别所在。

4、[多选题]农业自然资源是指在农业自然条件中能够被农业生产利用的诸因素,主要包括()资源。

A.土地B.水C.生物D.社会。

E,气候【答案】ABCE【解析】农业自然资源是指在农业自然条件中能够被农业生产利用的诸多因素,主要包括:土地、水、生物和气候资源。

农业自然资源有两种类型:①直接与农业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资源,如:生物、水、土地资源等;②不直接与农业生产劳动相结合,但为这种结合创造外部环境条件的资源,如农业气候资源。

全国农业资源环境信息统计

全国农业资源环境信息统计

全国农业资源环境信息统计调查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制定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批准2017年12月本调查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七条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不得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报统计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九条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目录一、总说明 (1)二、目录 (2)三、调查表式 (3)(一)各地区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机构及人员情况(农市(科教环)1表) (3)(一)各地区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机构及人员情况(续)(农市(科教环)1表) (4)(二)各地区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机构主要仪器设备情况(农市(科教环)2表) (5)(三)各地区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机构工作用房情况(农市(科教环)3表) (6)(四)各地区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机构检测能力情况(农市(科教环)4表) (7)(五)各地区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机构监测工作情况(农市(科教环)5表) (8)(六)各地区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宣传培训情况(农市(科教环)6表) (9)(七)各地区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机构科技成果情况(农市(科教环)7表) (10)(八)各地区农业环境污染事故(纠纷)发生及处理情况(农市(科教环)8表) (11)(九)各地区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情况(农市(科教环)9表) (12)(十)各地区外来入侵生物治理情况(仅限国家名录中52个物种)(农市(科教环)10表) (13)(十一)各地区农业湿地保护情况(农市(科教环)11表) (14)(十二)各地区农业面源污染国控点监测情况(农市(科教环)12表) (15)(十三)各地区农膜覆盖及回收利用情况(农市(科教环)13表) (16)(十四)各地区粮食作物地膜覆盖情况(农市(科教环)14表) (17)(十五)各地区经济作物地膜覆盖情况(农市(科教环)15表) (18)四、主要指标解释 (19)一、总说明(一)目的和意义:为了解全国农业资源环境的基本情况,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调查制度和农业部门工作实际的需要,制定本调查制度。

我国农业发展现状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我国农业发展现状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第二章
第一节 我国农业发展现状
一、农业资源状况
解放初期我国耕地15亿亩,4.5亿人,人均3.3亩; 目前我国耕地14.3亿亩,12.3亿人,人均1.17亿亩。
15
10
耕地面积(亿
亩)
5
0 耕地面积 人口
人均面积
解放初期 目前
建国以来,垦荒扩大耕面积6 亿亩,但耕总量在减少,随着人口 的剧增,人均耕地面积急剧减少。
第一节 我国农业发展现状
二、农村劳力和农机动力装备情况 2.农机动力装备情况 近50年来,随着我国农机化事业的迅速发展,农机动力装备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
具体表现在,我国已建成生产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到各类农机具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有了一整 套从农机管理到科研、技术推广、试验鉴定、人才培养、产品销售、机器维修、安全监理等专业的农机 管理和服务机构;从事农机制造、科研、管理和服务的队伍多达200多万人。
第二章 我国农业发展现状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第三节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
一、我国粮食生产的战略意义 近几年来,我国粮食市场连续呈现供大于求的现象,加之国际市场不畅,农民卖粮难已成为国家关
注的热点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不仅使农民对种粮产生一种危机感,甚至在不少重要领导同志思想中,也盲目认为中 国的粮食问题已出现过剩,应该引导农民种一些市场好、效益高的经济作物(如吉林省2000年压缩2000 万亩玉米改种大豆,黑龙江也压缩了粮食种植面积等)。
第二章
第一节 我国农业发展现状
一、农业资源状况
现在我国的人均耕地不到1.17亩,仅为世界平均的1/4,美国的1/9,加拿大的1/2、澳大利亚的 1/34。
40
30
人均耕地 (亩)

生态农业基本情况总结

生态农业基本情况总结

生态农业基本情况总结生态农业是一种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农业生产方式。

它通过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手段,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下面将对生态农业的基本情况进行总结。

(一)生态农业的背景和发展意义1. 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对土壤、水资源、生态环境等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农业面临着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问题,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

2. 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性发展生态农业是解决农业环境问题、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生态农业以生态系统为基础,注重循环利用资源,保持农田生态平衡,促进农业生态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生态农业的主要特点和基本原则1. 生态农业的主要特点(1)生态系统保护:注重保护农业生态系统,促进生态环境的持续稳定发展。

(2)循环利用资源: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循环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3)提高农产品质量:通过合理管理和科学运作,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4)生态经济效益:通过生态农业的发展,实现农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良性循环。

2. 生态农业的基本原则(1)生态优先原则: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是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

(2)循环利用原则: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减少浪费和污染。

(3)合理利用生物多样性原则: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生物资源,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发展。

(4)综合治理原则:采取综合的措施和方法,实现农业生态化管理。

(三)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和成果1. 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我国生态农业发展已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从规模上看,我国生态农业的面积逐年扩大,农业生态系统的建设和保护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从技术上看,我国已发展了一系列生态农业技术和模式,如有机农业、精准农业等。

从政策上看,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生态农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2. 生态农业的主要成果(1)资源利用效益的提高:通过合理管理和科学运作,提高了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益,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循环利用。

我国农作物种质资源储备现状与分析

我国农作物种质资源储备现状与分析

82021,Vol.41,N o.01农业与技术※农业科学我国农作物种质资源储备现状与分析蔡东明陈耀锋王长发李继钢韩德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杨凌712100)摘要:我国14亿人口依靠多种农作物的滋养,而农作物自然进化和人工改良的物质基础使其必须具有生物多样性,因此保护其生物多样性对于巩固我国粮食安全和营养健康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自然环境不断恶化等多种原因,许多作物遗传资源面临灭绝,基因资源快速消失,对农业生产和发展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

对此,本文就我国农作物种质资源储备现状作以下介绍和分析。

关键词:农作物;种质资源;遗传资源保存中图分类号:S-1文献标识码:A引言种质资源是指选育新品种的基础材料,包括各种植物栽培种、野生种的繁殖材料以及利用这些繁殖材料人工创制的各种植物的遗传材料。

形态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等有生命的物质材料。

丰富的种质资源是大自然赐予人类最好的馈赠,我国适宜的生存环境促使多种作物在此起源并生长,土地肥沃气候适宜,为其进化和变异提供了良好的温床,种类纷繁品种多样的各式作物在此代代相传。

而多种多样的作物种质中蕴含着大量的优良遗传基因,都将成为遗传育种专家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物质材料。

1作物种质资源的作用美国大豆1954年遭受抱囊线虫病侵害,最终使其起死回生的救命稻草竟是北京小黑豆这一宝贵资源。

科学家从3000多份资源中找出小黑豆,并利用其抗病基因培育出优良品种,使美国大豆产业复苏,而北京小黑豆这一资源已在美国保存了近半个世纪。

我国主持的“为非洲和亚洲资源贫瘠地区培育绿色超级稻”项目,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利用水稻丰富的种质资源,汇聚优良的水稻基因培育高产抗逆品种。

这一科研成果经2013年菲律宾超级台风检验显示,该水稻品种长势良好,而其它当地品种几乎绝收。

DOI:10.19754/j.nyyjs.20210115003作物优良的遗传基因丰富多样,有已知的也有未知等待开发的,如果对其进行汇聚或重组或叠加充分利用,很可能对作物的产量、品质、抗性等性状产生质的跨越,因此保护好作物的生物多样性,就是保存未来作物育种的遗传基因,可以形象地说:种质资源就是未来农业创新和发展的“芯片”。

第二节农业生产的本质(打印)

第二节农业生产的本质(打印)

第二节农业生产的本质、特点和概况
1、农业生产的本质是和相交织的生产过程。

2.自然再生产是指
3.经济再生产是指
4、农业生产的特点有:(1)
(2)
(3)
5、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替代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6.为了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7、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决定了和的季节性、资金支出的不均衡性和产品收获的间断性。

8、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和季节性还带来了其他一些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周期越长意味着。

9、根据我国农业区划委员会1981年编写《中国农业区划》,把全国划分为个
一级区和个二级区。

一级区分别是:①;
②;③;
④;⑤;⑥;
⑦;⑧;
⑨;⑩。

10、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约,仅是世界人均耕地的。

3、我国有“”之称,竹林面积、蓄积量和竹材产量约占世界的。

10、农业资源中,按国土资源分类,通常由和组成。

11、农业资源中,按农业类型分类,可分为、、
和。

12、人工草场的面积大小是一个国家畜牧业的标志。

简答题
1.我国农业自然资源的基本情况
2.根据农业生产的特点可以采取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措施有哪些
3.我国农业气候资源有哪些特点。

农业普查进展情况汇报

农业普查进展情况汇报

农业普查进展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农业普查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农业生产的基本情况,全面掌握农业资源和农业生产力的现状,农业普查工作一直在稳步推进。

下面我将就农业普查的进展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农业普查工作已经全面展开,各地普查工作人员积极投入,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在普查过程中,工作人员深入田间地头,逐户逐项进行登记,对农业用地、农作物种植情况、农业机械设备、农户收入等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统计。

通过这些工作,我们已经初步掌握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基本情况,并且取得了大量真实、可靠的数据。

其次,农业普查工作中,我们注重技术手段的运用,提高了普查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我们建立了农业普查数据库,实现了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和分析。

这不仅大大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也为后续的政策制定和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

另外,我们还注重农业普查工作的宣传和推广,增强了农户的参与度和配合度。

通过宣传教育,我们让农民了解到农业普查的重要性,让他们积极配合普查工作,如实提供数据。

同时,我们也利用普查数据为农户提供一些实用的信息和服务,增加了农户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最后,农业普查工作还取得了一些创新性的成果。

我们不断探索新的普查方法和技术,不断完善普查内容和指标体系,以适应农业生产的新变化和新需求。

同时,我们也加强了普查数据的分析和利用,为政府决策提供了更多的参考依据。

总的来说,我国农业普查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为政府决策和农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农业普查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我们将继续努力,确保农业普查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为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做出更大的贡献。

联农带农基本情况汇报

联农带农基本情况汇报

联农带农基本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民生活水平逐步
提高。

作为联农带农工作的主要负责人,我深入了解了当地农业生产情况,积极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

首先,我对当地农业资源进行了全面调查和分析。

在资源调查中,我发现当地
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适宜发展农业生产。

同时,我还发现了一些潜在的问题,如土地流转不畅、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等,这些问题成为了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

其次,我积极组织农民开展生产技术培训和科技示范。

通过开展技术培训,我
帮助农民掌握了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了他们的生产技能。

同时,我还组织了一些科技示范,引导农民进行科学种植和养殖,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另外,我还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特色产业,拓宽了农民的经济收入渠道。

通过调
研和分析,我确定了当地适宜发展的特色产业,并帮助农民进行规划和组织生产。

在我的帮助下,农民们发展了蔬菜种植、水果养殖等特色产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此外,我还加强了与相关部门的合作,争取政策支持和项目资金。

通过与相关
部门的沟通和协调,我成功争取到了一些政策支持和项目资金,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这些支持和资金的到位,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总的来说,联农带农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我将
继续加强与农民的沟通和交流,深入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积极推动农村产业发展,为农民谋取更多的福祉。

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情况报告

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情况报告

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情况报告1. 引言1.1 概述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是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基础资源,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村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耕地面积逐渐减少,永久基本农田受到破坏和侵占的情况日益严重。

为了加强对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的保护,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但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报告将对我国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的保护情况进行详细分析,旨在为未来的保护工作提供参考和建议。

1.2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了解我国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的现状,分析耕地面积变化情况并探讨耕地保护政策措施的有效性。

通过调查和研究,希望能够深入了解永久基本农田的保护情况,探讨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建议。

在全面了解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通过总结和展望,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为我国农田保护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促进我国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推动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目标。

1.3 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耕地资源面临着严重的压力和威胁。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由于城市化建设、工业化发展和土地承包经营等因素的影响,我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耕地质量逐渐下降,耕地保护形势日益严峻。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耕地面积已经连续多年呈现下降趋势,农村土地被非农业用地占用的现象也日益普遍。

一些地区存在着过度开发和过度使用耕地的情况,导致土地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恶化。

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临着严峻挑战,迫切需要加强管理和保护。

在当前形势下,加强耕地保护,维护永久基本农田的安全稳定,提高耕地的质量和产能,已成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

只有抓好耕地保护,才能更好地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字数:254】2. 正文2.1 耕地面积变化情况耕地面积变化情况是农田保护工作的重要指标之一,反映了我国耕地资源的利用情况和保护状况。

农业现代发展十大模式

农业现代发展十大模式

• 6.目前的新农村建设并没有给农业产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带来有益影响。
• 搜土地网站专家认为,我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0%,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 却只有10%,这一事实反映了中国农业经济十分落后,创造的价值非常低。只有 大力发展农业经济,中国经济才会快速发展,同时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 之一。而如何解决中国农业发展模式,如何提高农业产业价值,如何使农村走向 城镇化。从目前实践看,切实搞好农村土地流转,因地制宜推进新型城镇化, 是彻底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
(三)绿色农业
含义: • 一是在农业生产中,注意对环境保护、资源的节约利用,
把农业发展建立在自然环境良性循环的基础之上; • 二是生产无污染、无公害的各类农产品
• 体现形式—— 产地环境、生产过程、 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 关标准,有毒有害物 质控制在安全允许范 围内,其生产允许使 用高效低毒农药和化 学肥料
(5)农业基础建设薄弱,保障措施差 耕作、灌溉、排涝等等
(6)土地质量下降
(有机质3% ↓ 0.5%、盐渍化) 每隔10年,大米蛋白质下降1%
耕作层已有开垦初期的80CM下降 到现在的20CM
2、软件问题
•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增加,导致就业压力加大,影响社会稳 定;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低下,制约了科技推广
• 13亿人吃饭、9亿农民致富、5亿劳动力就业问题 • 小麦、肉类、稻谷、棉花、茶叶、油菜籽第1位;玉米第
二;大豆第四位
1、农业现状
• 近些年来,中央一号文件都把三农问题放在首位,这说明党中央、国务 院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国家每年对农业投入很大,但效果并不明显, 我国各级政府也都非常重视三农问题,但是始终没有一个有效的发展模 式。因此,十几年来三农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也没有形成一个 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中国的农业发展水平 却是极其落后的。截至2012年,占中国人口47.4%的农村人口,其收 入还不到城镇居民的1/3,并且其中1/7左右人口还属于贫困人口。

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资源·环境-27-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胡译丹,张世龙(浙江海洋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浙江 舟山 316000)[摘要]2020年1月1日起我国将基本农田提升为永久基本农田,标志我国基本农田的永久保护正式进入新时代。

如何在国土规划进程中合理有效地建立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体系、进一步巩固和增强我国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成效,成为当前时期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重点问题。

概述了我国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的工作动态,分析了我国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永久基本农田;现状;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S27 [文献标识码]A基本农田是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不得占用的耕地。

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对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抑制城市无序扩张、建设城市生态文明有着深远的意义与影响。

在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层面,有助于改善我国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在抑制城市无序扩张层面,有助于避免分布无序的扩大,有序放缓城市扩张的速度,加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

1 我国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动态2008年,永久基本农田概念于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上被首次提出,是指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改变其性质、不得以任何方式改变其用途的基本土地。

在设立理念方面,永久基本农田提出的根本目标在于巩固强化全社会对基本农田的永久保护认知,牢固树立“耕地红线”意识,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稳定。

在设立目标方面,永久基本农田旨在依照依法统筹规划原则,推动国土规划形成有序分明的空间格局,建立健全我国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体系。

2014年, 国土资源部下达《关于强化管控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通知》 (国土资发[2014]18号) ,强调耕地保护不仅要从数量层面出发更要达到高标准的质量层面,从而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等会议所提出的严格保护耕地的政策。

随后, 国土资源部从全国国土空间体系角度 (2006—2020年)入手,进一步加大保护力度, 一并发行了通知进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具体安排,通知中指出将远离城市中心的高质量耕地优先划为永久基本农田以避免其被占用的情形发生。

我国农业土地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我国农业发展现状

我国农业土地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我国农业发展现状

我国农业土地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作者:张佳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年第18期[提要]我国有三大产业,第一大产业就是农业,据统计我国有85%的农民,也就是说我们就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大国,而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土地,土地是农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农民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整个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和基石,中国最大的问题就是农民问题,而农民最大的问题就是土地问题,所以对农业土地问题的研究,对农业的发展,甚至整个经济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农业;土地;发展中图分类号:F32文献标识码:A收录日期:2014年6月4日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农业是属于原料产业,它是三大产业中的第一产业,农业是人类的“母亲产业”,早在远古时代农业就成了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社会生产的发展始于农业,有了农业的发展才有了工业的产生和发展,甚至才有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土地,狭义的来讲指的就是地球上的陆地,它是人们生活、发展以及生产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和自然基础,虽然土地是一切社会生产活动中所共同需要的条件,但是对于不用的生产部门所起的作用是不相同的。

比如,在工业和其他的非农业部门中,土地并不直接投入到生产过程当,但在农业部门中,土地则是最基本的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

因而,农业发展的基础是土地,没有土地的合理利用,农业的发展甚至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无从谈起。

二、现行农业土地使用现状我国土地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面积仅为0.777公顷,是世界人均土地资源量的1/3。

而农业土地资源是指农业生产上已经开发利用和尚未开发利用的土地数量和质量的总称,它包括耕地资源、林地资源、草地资源等等。

(一)我国农业土地使用存在的问题首先,土地开发不合理现象严重。

我国虽然拥有世界第三位的土地资源,但我国土地使用现实则是山区面积大,山高谷深,高坡等地带耕地的稳定性相对较差,则土地使用的综合利用率不高,因而在这些地方的人们为了生存就采取了一些不负责任的“开发”方式。

我国耕地资源情况及耕地质量变化状况综述

我国耕地资源情况及耕地质量变化状况综述

我国耕地资源情况及耕地质量变化状况综述土地是财富之母,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一、耕地的基本含义1所谓耕地,就是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

这是耕地最一般的概念。

根据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制定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及有关规定划分,下列三种情形的土地都属于耕地:a 、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新开荒地、休闲地、轮歇地和草田轮作地;b、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者其他树木的土地; c 、耕种三年以上的滩涂和海涂,以及前三年内曾用于种植农作物的土地。

在上述耕地中,还包括南方宽< 1. 0 米、北方宽< 2. 0 米的沟、渠、路和田梗。

这就是我国目前统一适用的耕地的标准。

此外,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生产条件,在生产实践中,对耕地又可具体的划分为下列五种不同类型: a 、水田。

有水资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生产、种植水稻、莲藕和席草等水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灌溉的水旱轮作地。

b、望天田。

无灌溉工程设施,主要依靠天然降雨用以生产的耕地,包括无灌溉设施的水旱轮作地。

望天田也主要用以种植水稻、莲藕、席草等水生农作物。

c 、水浇地。

除水田、菜地之外,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生产的耕地。

水浇地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灌溉方式一般都是浇灌、滴灌、畦灌和喷灌。

d、旱地。

无灌溉设施,主要依靠天然降水生长作物的耕地。

包括没有固定灌溉设施,仅靠引洪淤灌的耕地。

早地主要种植棉花、杂粮、油料等早作物。

e 、菜地。

种植蔬菜为主的耕地,包括温室和塑料大棚用地。

二、我国耕地分布概况三、我国耕地资源现状2我国是人口众多,耕地资源相对贫乏的大国,人口和耕地的矛盾十分突出。

我国人均耕地只有0.11 公顷,不及世界人均耕地0. 25 公顷的44 %。

特别是目前我国人均耕地大于0. 13 公顷的12 个省、自治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北,其中除吉林和黑龙江等省外,其他省区粮食不能自给或仅能自给。

农业资源利用区划

农业资源利用区划

一、农业资源利用区划1、农业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与属性有哪些?答:农业自然资源是为农事活动或农业生产提供原料或能量的自然资源。

农业自然资源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作为农业经营对象的生物资源,如森林资源、作物资源、牧场和饲料资源、野生及家养动物资源、水产渔业资源和遗传种质资源等。

另一类就是仅为农用生物提供载体或生长的环境,本身并没有物质生产功能,如土地资源、农业气候资源等。

农业自然资源的属性:1)整体性:各种农业自然资源在生物圈中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构成了完整的生态系统。

包括农业自然资源在内的各种自然资源也互相依存、互相联系,形成一整体。

2)稀缺性:稀缺性是资源最基本的属性。

这是因为资源具有单向流动的特征,即资源只能是供,社会系统的需求是受体。

而作为供体的资源总是被消耗的,只要是被消耗,随着资源量断减少,而稀缺性则日趋明显。

农业自然资源绝大部分属可更新资源,伹仍表现稀缺的征,当社会的需求大于资源再生能力,就会出现供需不平衡,并随着差距的拉大而加剧。

3)地域性:资源的地域性,即资源分布的不均匀性。

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作为对环境适应的果,每个种群都有自己的生态适性,分布在一定的区域,在最适分布区内,生物生产力和济产量最高。

4)层次性:农业自然资源具有层次性,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针对某一种资源而言,对这种资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层次的研究和利用。

甚至在更高的层次上,研究多种资源及其环境的总体规律,以了解在系统或生物圈的水平上资源的开发对大区域、互于整个地球环境的影响,从而改善资源经营管理方法,提高环境质量。

5)多用性:一种资源具有多种功能和用途,即具有多用性,这是自然资源又一重要属性。

6)国际性:有些自然资源却由国际共享(如公海中的自然资源)。

此外,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所造成的后果往往会超出一个国家的范围而影响其它国家,因此国际间签定了许多协议和公约来协调这方面的工作。

7)竞争性:资源的竞争性来源于资源的稀缺性。

生态农业基本情况总结_农业工作总结

生态农业基本情况总结_农业工作总结

生态农业基本情况总结_农业工作总结生态农业是一种注重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资源利用高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

下面对生态农业的基本情况进行总结。

一、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方面:1. 积极开展土壤保护和改良工作,采取合理的耕作措施,加强农田水土保持,减少土壤侵蚀风险。

2. 积极开展水资源保护工作,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合理利用农田和水资源,减少农药和化肥对水体的污染。

3. 加强农田生态系统建设,保护和培育农田生物多样性,鼓励种植多样化作物,减少对土壤的单一耕作。

4. 开展农田生态系统修复工作,加强农田水源涵养功能,减少水源流失和土壤退化。

二、农业资源利用方面:1. 推广有机肥料和绿色农药的使用,减少对化肥和农药的依赖,提高土壤和农产品的质量。

2. 提倡农田沼气生物技术,高效利用农业废弃物和农作物秸秆,减少农田的污染和废弃物的浪费。

3. 推广农田太阳能和风能利用,建设农田节能设施,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4. 积极开展农业资源综合利用的研究,推动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消耗。

三、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1.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高效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

2. 培育优质农业品种,推广耐病虫害、适应性强的农作物,减少对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3. 鼓励农业经营者实行精细化管理,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提高农民收入。

4. 提倡农田生态旅游,增加农民的附加值,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生态农业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技术和资金的不足,相关政策的不完善等。

应该进一步加强科研和政策支持,促进生态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农业资源的基本情况
“资财的来源,一般指天然的财源”。

资财实际上有两个来源,一为来自天然的,二为来自人为的,或二者兼而有之。

因而,资源可大致分为两个范畴;一是自然界赋予的自然资源,二是来自人类社会劳动的人为因素,包括一切社会、经济、技术因素。

第一类资源的特点是:
我国的农业资源在世界上的地位具有明显的二重性,即总量上是资源大国,人均上是资源小国.人均占有量是我国农业资源的一大劣势,特别是决定国名生产的耕地人均量过小与淡水供应不足,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两个约束性的稀缺资源.
我国农业资源的总体特征可以概括为:1一资源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少;2优质资源比重较小,劣质资源比重较大;3资源种类齐全,组成结构良好;4资源空间分布不均,水资源南多北少,农业生物资源丰富度由东南到西北降低.
一、水土资源丰富
土地面积占世界有人居住土地面积的7.2%,居世界第三位;耕地和田园面积占世界的7%,居世界第四位,森林和土地面积占 3.4%居世界第五位;河川径流占世界的5.6%,居世界第六位.
二、中国农产品种类多数量大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资料显示,中国的粮食总产量和牲畜总头数都居世界第一位.
三、物种资源种类繁多
我国的物种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重要的地位.丰富的动物区系和复杂的自然条件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物种类型.全国现有种子植物32800种,兽类509中,鸟类1183种,两栖类220种.具有经济价值的食用植物有1100种,油脂类植物300余种,药用植物12000种,芳香油类40多种......资源种类多的难以一一列举.
三、劣势突出
因为我国人口众多,主要农业资源的人均占有量普遍较少.
四、农业自然资源质量不高
我国的耕地面积只占国土面积的10.4%,而且耕地面积还在逐步减少.土地资源还有另一个特点就是山地多,平原少.平原与盆地只占总面积的31%,而且山地高差起伏大,坡度陡,土层薄,扩大耕地面积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再加上大面积的沙漠、高寒、荒漠等难以利用土地以及居民点和城镇道路,致使后备耕地资源严重不足。

五、气候资源
我国大部分处在亚热带至温带的中纬度地区,少部分在热带,因此光热条件较好,植物的生长季节,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或者两年三熟,少数地方可以一年三熟。

第二类资源的主要特点是一下几个方面:
一、所有制形式
“亦公亦私”,即:所有权中的处置权公有化,经营管理、收益权私有化。

两者相互钳制,国家施行策略往往顾此失彼,进退失据。

二、生产力形式
表现为众多的人力,机械化水平低。

人和机械不同的管理方式和性质使生产呈现不同的特性和能效,人力适应多样化、模糊化生产,机械则适应批量化、精准化生产。

因此,我国可规模化生产的种植业失去竞争力,优势产业在机械化不易触及的渔、牧养殖业。

三、产业性质
农业兼具经济和社会(政治)属性,作为产业基础的经济属性反而弱化,社会属性占有更重的比重,农业甚至于应当划归社会学范畴作研究。

这就是“三农”之外解“三农”的原因。

四、管理方式
农业依然是关乎国计民生、国家安危的产业,社会主义性质要求和其所处的地位、产生的作用都不容许完全市场化。

我们对农业的控制较严格,这是“稳定”和“效率”的两难抉择,要稳定不得不放弃一些效率。

五、农民人数众多
这是我国农业最突出、影响力最大的特点,其他方面或多或少受其影响,决定着农业的本质问题。

不是有个量变质变的原理吗?我们众多的农民数量已使农业内质发生了数数次次的聚变,农业早已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农业了,从古至今绝无仅有。

因此,没现成的经验遵循,没现实的版本比对,连过河的石头都没的摸。

只能认清自己切实地一步一步来,迷信历史经典,死搬国外模式,将越搞越糟。

以上便是我国主要的自然和社会农业资源的情况。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非农人口的增加,必然农业提供数来那个更多,质量更好的农产品,因此,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自然和社会资源显得十分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