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资源保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互联网+”驱动农业资源环境保护“三驾马车”

——“互联网+”农业资源环境保护专题研究

日期:2017-04-25作者:农业部信息中心办公室王家农来源:农业部信息中心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下午好!

我是信息中心办公室王家农。2004年进入中心以来主要从事农业信息化项目建设相关工作,此次课题研究给了我从“互联网+”的新视角去接触和认识农业资源环境保护的难得机会。在课题研究中,我得到了部科教司、农业生态与资源环境保护总站专家们的悉心指导,他们的对我的帮助让我非常感谢!下面,我汇报的题目是以“互联网+”驱动农业资源环境保护“三驾马车”。

大家经常提到,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我们的衣食之源和生存之本,那么农业自身的基础体现在哪里呢?我觉得,丰富的农业自然资源、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就是农业的重要基础。古语说:“万物生于土”。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农业大国,没有可供永续利用的农业自然资源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态环境质量,农业可持续发展将无从谈起。从实际情况来看,当前我国农业面临着地少水缺,耕地质量下降、生产方式粗放,投入品消耗过多等不容忽视的资源环境问题。其实,绿色是农业的本色,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在要求,我们应该积极推行绿色生产方式,追求更有质量更有效益更可持续的发展。如今,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互联网得到了

广泛应用,“互联网+”的促进作用也日益凸显,利用“互联网+”的思维和技术,有可能为今后一个时期破解农业资源环境保护难题、助力实现绿色发展提供一条新的路子。

对信息技术感兴趣的同事可能了解,“互联网+”是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等信息技术在内的一个综合体,可以使我们能够有效掌握或预测环境资源的使用情况,提升农业环境资源使用效率,助力突破农业环境治理某些技术瓶颈,还可以更精准地面向不同用户提供数据共享和分析服务,进而形成环保管理思路和治理模式上的创新。因此我们觉得,应主动运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以重点应用为切入点,探索推动“互联网+”在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利用、监测治理和管理服务三大领域的应用,“互联网+”有可能在这三个方向上为农业环保助一臂之力。

一是以“互联网+”驱动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利用。长期以来,我国农业以过量消耗水土资源和密集投入化肥、农药等换取产出增长,导致耕地数量减少、土壤肥力下降、灌溉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突出,农业资源和环境两道‘紧箍咒’绷得越来越紧。年初,部里印发了《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规划(2016—2020年)》,对“十三五”时期切实加强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进行了总体谋划设计。

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利用应从多方面入手,其中信息化手段不可或缺。从国际上看,日本通过运用“3S”、物联网、变量投入等技术发展精细农业,开发特定精准应用,实现了农业资源环境利用最大化。从国内看,我国初步形成了全国耕地质量监测网。虽然信息技术应用

大大改善了农业资源保护利用条件,但农业生产的高投入、高产出模式尚未根本改变。

“互联网+”时代,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为更加精准地保护利用水土等资源环境提供了新的途径。在这个领域可以做3方面事情:一是通过智能种植灌溉,更好地保护利用水资源。利用物联网技术,采用高精度土壤温湿度传感器、无人机等装备,远程在线采集土壤墒情、气象信息,科学指导农民进行农业灌溉。二是通过耕地质量在线监测,更好地保护利用土壤资源。利用物联网、“3S”等信息技术,整合土地现状图像、卫星遥感影像等空间信息,获取耕地基础资源数据,满足耕地质量高效管理和分析应用需要。三是通过发展设施农业,更精准地配置利用农业资源。利用物联网和云平台等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农业标准化设施农业生产管理系统,实现资源高效集约利用。

2015年农业部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签订了地理信息共享合作框架协议,我们获取了全国矢量、影像和地形瓦片信息,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叠加构建空间化的农业环保地理数据图层,为管理部门更精准直观地掌握农业环保数据提供地理信息工具支撑。

二是以“互联网+”驱动农业资源环境监测治理。当前农业面源污染的分布还比较广泛,来自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肥、农药、农膜以及秸秆等废弃物造成的污染尤其严重。目前我国已把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放到了重要位置,部里在前年制定了“一控两减三基本”的工作目标,打响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攻坚战。国务院在去年还印发了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了控制农业污染的明确要求。

从国际上看,农业资源环境监测治理离不开信息化手段,美国就是这方面的一个成功案例。美国农业部利用GIS空间映射技术跟踪土壤污染物,对农业资源环境质量变化进行动态监测,及时发现情况进行预警,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从国内看,我国已在全国31个省(区、市)建立了全国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网络,但这仅仅是信息技术在农业减污增绿应用中的一个开端。

“互联网+”强大数据传输、计算和分析处理能力,可助力突破农业资源环境监测治理某些技术瓶颈。在这个领域也可以做3方面事情:一是精准施肥减污。通过“互联网+”建立测土配方施肥系统,为每一块耕地设计肥料配方和施肥方案,最大程度地降低施肥对环境所造成的面源污染。二是精准用药减污。依托云计算技术建立病虫害监测及农药施用管理云平台,积极推进农药使用零增长,推行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通过植保专家和测报员的线上互动和现场指导,使植被保护和减少用药实现双赢。三是精准监测控污。以多空间尺度和长时序监测为基础,建立区域污染信息空间属性数据库和大数据平台,构建全国性的污染物监测评价预警综合监管平台,为农业资源环境监管、评价、执法和决策提供支持。

去年以来,中心按照部里要求开展了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工作,部署在国家农业数据中心和直属单位的信息资源,通过数据交换平台进到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可以构建服务于农业环保等相关业务的系统应用。同时,数据同步导入到内网,为构建决

策服务应用提供数据支撑。

三是以“互联网+”驱动农业资源环境管理服务。长期以来,农业资源环境管理来自对象多、范围广、空间大的困扰始终难以破解,但互联网+为创新农业资源环境管理方式、引入众治思维理念和强化面向公众的服务提供了一个新的有效载体。

从国际上看,澳大利亚就通过搭建信息化平台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澳大利亚农业与资源经济局建立了农业信息监测系统,对降水量、干旱区域以及土地减少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信息统一进行公开和共享。从国内看,我国各级农业部门对农业有关资源环境进行了长期定点监测,积累了大量有效数据,但在信息采集数量、频度、速度等方面都难以支撑新形势下管理与服务的需要。

下一步应在三个方面着力:一是打牢管理基础。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手段,360度采集农业资源环境基础信息,打造国家级农业资源环境保护管理平台。二是树立监管权威。充分利用信息手段,研究建立有关违法行为主体的黑名单制度和相关惩戒机制,把破坏农业资源环境的违法势头打下去,把政府部门依法监管农业资源环境的权威树起来。三是强化公共服务。借助“互联网+”实现信息采集在线化和数据化,及时反映由于农药、化肥等大量投入使用带来的产地环境变化,同时充分发挥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媒体作用,使农业资源环境信息进一步开放共享。

目前,中心正在按照要求开展我部门户网站整合工作,按照“一窗口、一网站、一平台、一标准”的目标,推进网站集约化建设和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