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类型前列腺上皮病变的诊断

合集下载

PSA的临床诊断价值及前列腺癌的判断

PSA的临床诊断价值及前列腺癌的判断

PSA的临床诊断价值及前列腺癌的判断PSA是前列腺特异抗原⑴血清PSA是前腺癌的特异性标志物:它对早期没有症状的前列腺癌的诊断很有意义。

正常情况下,PSA是由前列腺上皮细胞分泌产生的一种丝氨酸蛋白酶,是一种糖蛋白,直接分泌到前列腺导管系统内。

它的正常功能是邦助精液凝块水解液化,与男性生育力有关。

正常的前列腺导管系统周围存在着一种血—上皮之间的屏障,避免了前列腺上皮产生的PSA直接进入血液之中,从而维持了血液中PSA的低浓度。

一般认为,血清PSA小于4.0 ng/ml为正常,PSA大于10ng/ml 则患前腺癌的危险性增加。

当前列腺发生癌时就破坏了血—上皮之间的屏障,而癌分泌的PSA亦多了,致使PSA直接进入血内,癌的恶性程度越高,对于正常前列腺组织破坏越大,血清中PSA越高。

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无瘤状态的金标准是PSA为零。

由于血清中的PSA几乎全部是由前列腺上皮细胞产生的,前列腺癌根治术切除了全部前列腺组织,如果肿瘤被根治,那么血清中PSA会在1个月内下降为零。

前列腺癌术后患者血清中PSA的半衰期为33小时。

据此计算,如果1例患者术前PSA为20ng/ml,术后12天就应该检测不到PSA;术前若为10ng/ml,则需要10天;术前若为4ng/ml,则需要8天。

⑵前列腺非恶性病变血清PSA升高:前列腺炎症、前列腺增生、急性尿潴留、前列腺按摩等可使PSA增高,但当致病因素消除后,大约一个月可趋于正常。

直肠指诊后血清PSA可增高1倍,膀胱镜检查后可增高4倍,前列腺穿剌活检或经尿道前列腺电切后可增至53~57倍。

正常状态下的射精也可使PSA增高。

因此对肛门指诊检查的病人,应在检查后一周方可进行PSA检测,前列腺活检穿剌后至少6周才能做血PSA的检测。

癌症所造成的PSA升高是持久性的,而且随着肿瘤的发展而持续不断的升高。

⑶如何区分良性和恶性的PSA升高:①游离态PSA(fPSA)的应用:在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PSA 水平在4~10 ng/ml时较大部分重叠,在这个所谓灰色区域难以根据PSA水平来区分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

前列腺病理诊断分级标准

前列腺病理诊断分级标准

前列腺病理诊断分级标准一、前列腺癌的分类和特点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分类和特点如下:1.腺癌:最为常见,占95%以上。

根据细胞分化程度,可分为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腺癌。

2.鳞状细胞癌:较为少见,占不足5%。

恶性程度较高,发展较快。

3.未分化癌:恶性程度极高,预后极差。

二、前列腺增生及其分级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常见良性疾病,其分级如下:1.I级:前列腺大小正常,无增生。

2.II级:前列腺轻度增生,体积略有增大,但未超过正常范围。

3.III级:前列腺中度增生,体积增大明显,但未超过正常范围。

4.IV级:前列腺重度增生,体积显著增大,超过正常范围,可伴有膀胱结石、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

三、前列腺炎与其他良性前列腺疾病前列腺炎是指前列腺组织发生炎症的疾病,多发生于中青年男性。

其他良性前列腺疾病包括前列腺囊肿、前列腺结石等。

这些疾病一般预后较好,但需要及早治疗。

四、组织学评估和诊断标准组织学评估是前列腺癌诊断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前列腺组织的病理学检查,可以确定肿瘤的性质、分级和分期。

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肿瘤细胞形态学特征;2.组织学分级;3.临床分期;4.肿瘤标志物检测等。

五、分期与TNM体系简介分期是指根据肿瘤侵犯的范围和深度,将其分为不同的阶段。

TNM体系是最常用的肿瘤分期体系之一,包括T(原发肿瘤)、N(淋巴结转移)和M(远处转移)三个部分。

根据TNM的不同组合,可以将肿瘤分为不同的分期,以便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

六、风险评估和预后分层风险评估是指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肿瘤特点等因素,对患者的预后进行预测和分层。

预后分层是指将患者分为不同的风险等级,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和监测。

通过对患者的风险评估和预后分层,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精准的治疗方案和监测策略。

七、治疗方法选择及针对性诊断试验剂开发方向治疗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制定。

对于前列腺癌的治疗,手术切除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而对于前列腺增生的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是常用的方法。

P504s、P63、PSMA及Ck34βE12在前列腺良恶性病变鉴别中的意义

P504s、P63、PSMA及Ck34βE12在前列腺良恶性病变鉴别中的意义

P504s、P63、PSMA及Ck34βE12在前列腺良恶性病变鉴别中的意义李国成【摘要】目的探究P504s、P63、PSMA及Ck34βE12在前列腺良恶性病变鉴别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直肠B超引导下的手术切除标本11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获标本均进行石蜡切片,检测切片中P504S、P63、PSMA及Ck34βE12,根据阳性细胞比例分级.对单独和联合检测P504S、P63、PSMA及Ck34βE12诊断前列腺癌的准确度,灵敏性及特异性进行统计.结果P504S在Pca患者中阳性率为100.00%,弥散阳性率高达62.75%,显著高于AAH、BCH和BPH的表达量;P63和Ck34βE12在Pca的阳性率为0%,而在HGPIN、AAH、BCH和BPH中的表达量均为100.00%;PSMA在Pca、HGPIN的阳性率为98.04%和90.91%,在AAH、BCH和BPH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3.33%、11.11%和9.52%;P504S、P63、PSMA及Ck343E12联合检测对前列腺癌诊断的准确度,灵敏性及特异性分别达到100.00%、97.85%和98.24%,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结论对于前列腺癌的诊断,P504S、P63、PSMA及Ck34βE12联合检测能够显著增加对前列腺癌诊断的准确度,特异性和灵敏度.【期刊名称】《外科研究与新技术》【年(卷),期】2018(007)002【总页数】4页(P93-96)【关键词】前列腺癌;P504S;P63;PSMA;Ck34βE12【作者】李国成【作者单位】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中医医院外科,菏泽27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99.8前列腺癌是影响男性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仅低于肺癌,占男性恶性肿瘤的30%,死亡率占11%。

前列腺癌的发病过程隐匿,进程较慢,且发病早期无明显症状,一旦发现,往往已发展到晚期或已发生转移[1]。

前列腺癌的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分析

前列腺癌的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分析

前列腺癌的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分析引言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正确认识前列腺癌的病理学特征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前列腺癌的病理学特征,并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

前列腺癌的病理学特征前列腺癌主要起源于前列腺腺上皮细胞,并常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

通过病理学检查,可以观察到以下病理特征。

1.组织学类型:前列腺癌可以分为多种组织学类型,包括腺泡状、鳞状、未分化等。

其中,腺泡状前列腺癌是最常见的类型,占据了大多数前列腺癌的病例。

2.组织学分级:前列腺癌的组织学分级通常使用Gleason评分系统进行评估。

该系统根据肿瘤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分为1-5级,其中1级表示肿瘤细胞形态规则,5级表示肿瘤细胞形态不规则。

高Gleason评分与预后差相关联。

3.核分级:前列腺癌的核分级也是一项重要的病理学指标。

根据肿瘤细胞的核型学特征,可将前列腺癌分为高级别和低级别两类。

高级别前列腺癌的细胞核畸形程度更高,与较差的预后相关。

4.肿瘤扩散:前列腺癌常通过局部侵犯和淋巴结转移扩散。

通过肿瘤扩散的程度和方式,可以预测患者的预后。

前列腺癌的预后分析前列腺癌的预后与多个因素相关,包括病理学特征以及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等。

在病理学特征方面,以下几个因素尤为重要。

1.Gleason评分:高Gleason评分与预后较差相关。

高级别的前列腺癌细胞具有更高的增殖活性和浸润能力,因此患者的预后更差。

2.核分级:高级别前列腺癌的核畸形程度更高,预后较差。

3.肿瘤扩散:前列腺癌的扩散程度也与预后密切相关。

局部侵犯和淋巴结转移的情况会影响患者的治疗策略和预后。

此外,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以及治疗手段也会对前列腺癌的预后产生影响。

较年轻的患者和早期诊断的患者通常具有更好的预后。

针对前列腺癌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多种方法,不同治疗手段对预后的影响也各不相同。

结论前列腺癌的病理学特征与预后密切相关,包括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核分级以及肿瘤扩散的情况。

前列腺癌的组织病理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前列腺癌的组织病理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前列腺癌的组织病理学诊断与鉴别诊断内容摘要:前列腺癌;组织病理学;诊断与鉴别诊断前列腺癌95%以上为腺癌,其余为移行细胞癌、鳞癌和肉瘤等。

前列腺任何部位都可发生癌,但绝大多数发生于外周带。

前列腺腺泡是从尿道向四周呈放射排列的结构,癌变时组织学差异极大,破坏了腺体的排列。

分化差的前列腺癌,其组织像远远偏离正常前列腺组织学,诊断并不困难,但分化好的前列腺癌非常接近正常前列腺组织,往往诊断困难,主要表现为导管、腺泡结构的紊乱,瘤细胞核的间变和浸润现象。

近年来,随着免疫组化的开展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有了重要价值。

现将前列腺癌的组织病理学诊断及鉴别诊断作如下总结。

1前列腺癌的组织病理学诊断要点1.1前列腺腺体结构异常正常前列腺的腺体以尿道为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状分布,腺泡内缘呈特殊的迂曲及锯齿状,前列腺癌时腺体的这种规律性生长方式消失,表现为腺体形状大小不等。

最常见的异常是出现大量小腺泡,这种小腺泡聚集成腺瘤样,缺乏正常的分叶状结构,也可在间质内弥漫浸润生长,或是通过腺体的共壁、搭桥形成片状的融合性腺泡壁或类似胃肠道低分化腺癌的结构。

分化最差的是非腺性结构,指实性团块、条索或单细胞结构,这时肿瘤已完全不呈腺样分化。

1.2细胞核的异型性良性腺泡及导管上皮的细胞核,一般呈均匀的圆形.染色质纤细,几乎不见核仁。

癌细胞一般体积较大,核染色质粗,有时核呈空泡状,常有大而明显的核仁,此为前列腺癌的特征.前列腺癌的核在高倍镜下和邻近正常大腺泡上皮细胞核相比,略有增大和染色质增多。

而在穿刺活检中出现明显的多形性核,反而要怀疑前列腺癌的诊断,这时应注意以下3种情况:(1)是否误穿精囊腺;(2)是否为放疗或内分泌治疗后的前列腺;(3)是否为膀胱、直肠或其它脏器的浸润性或转移性癌。

1.3浸润现象浸润现象包括前列腺包膜内及包膜外浸润。

特别要注意包膜内浸润,前列腺良性腺体有完整的基底膜,周围有弹力纤维及平滑肌纤维包绕。

发生浸润时,癌细胞突破基底膜,侵入间质,表现为腺体密集或融合的“背靠背”或共壁现象。

穿刺活检报告前列腺上皮内瘤的诊治进展

穿刺活检报告前列腺上皮内瘤的诊治进展

现毡塞田医堂2QQ2生』!旦箍21鲞筮!!翅穿刺活检报告前列腺上皮内瘤的诊治进展潘铁军,刘波【中图分类号】R737.25【文献标志码】C【文章编号】1671—0800(2009)Il一1155—02前列腺上皮内瘤(prostaticintraepithel—ialneoplasia,PIN)是指前列腺导管、小管和腺泡上皮细胞的异常增生,根据细胞异常增生程度分为3级:I级为低分级前列腺上皮内瘤(10wgradePIN,LGPIN),II~III级为高分级前列腺上皮内瘤(hi曲gradePIN,H13P烈)。

LGP/N接近于正常或轻度增生的前列腺上皮细胞,不作为一种单独的病理诊断,没有临床意义。

目前通常所说的PIN主要就是指HGPIN。

HGPlN是一种介于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和I前列腺癌(Pca)之间的病理表现。

从PIN发展到Pca约需5年以上时间,欧美发病率较高,而亚洲发病率较低。

PIN最早可发生在20~30岁,年轻男性多为LGPIN,而HGPIN常发生在40岁以上男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HGPIN的发病率、病灶数目以及病灶的体积也在增加…。

在前列腺穿刺病理活检中,HGPIN的检出率为0.7%~23%:在无Pca的前列腺穿刺标本中,HGPIN的检出率为0.15%~16.5%;有Pca的标本中,HGPIN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无癌组。

在有局限’H-:Pca的穿刺活检标本中,59%~100%同时发现有HGPIN。

在形态结构上前列腺上皮内瘤可分为4类:毛丛状(Tuftingpattern)、微乳头状(Micropapillarypattern)、扁平状(Flatpattern)及筛网状(Cribrifonnpattern)。

临床上PIN的形态结构可以表现为其中的任何一种或几利,[21o而在诊断高度前列腺上皮内瘤时,除了依据上述的四类结构特点,更重要的是根据匀Ij胞学上的特别表现作出相应诊断。

在细胞学上,作者单位:/~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湖北武汉430070作者简介:潘铁军(1963一),男,博士,主任医师,从事泌尿系肿瘤及结石研究。

前列腺活检中PIN分级与

前列腺活检中PIN分级与
前列腺活检中PIN分级与 癌变的鉴别诊断要点
--戚沛霖
前列腺上皮内瘤(PIN)
低级别PIN(PIN Ⅰ) 高级别PIN(PIN Ⅱ、Ⅲ)
腺上皮不典型增生
上皮内瘤
反应性或修复性 不典型改变
常与癌伴发,PSA↑
PIN的诊断标准
低级别PIN (I级)腺泡 结构 类似于正常,但 上皮细胞增生拥挤, 局部层次增加,腺腔 不规则形 细胞:核 部分增大,大小不一 染色质 正常 核仁 不明显
基底细胞 存在,并连续
高级别PIN (II-III级) 上皮细胞增生拥挤,复 层更明显,并可形成簇 状,微乳头, 筛状或平 坦等不同类型上皮增生 普遍增大 增多,凝集 明显增大,可出现直径 >3um核仁 存在,但常间断或缺损
免疫组化:
基底细胞: P63/HMW CK(+) 分泌细胞:P504S,PSA,PAP (+) 神经内分泌细胞:NSE,CgA,Syn(+/-)
34BE12
PIN III级 前列腺,P504s/p63/CKHW 三标
对活检发现高级别PIN而未见癌的病 例应高度重视: • 仔细复查切片中有无遗漏的小癌灶 • 血清PSA随访 • 重复穿刺
Pca
一、前列腺腺癌的形态特点
1. 前列腺腺癌的形态:
(1) 细胞形态: 前列腺腺癌主要由透明细胞(或无 色或泡沫细胞) 、胞浆轻度嗜碱性细胞 以及含有 颗粒状嗜酸性胞浆的细胞构成,近些年发现还有 神经内分泌细胞 。与邻近正常腺体相比,腺癌细 胞核常增大、形态不一,空泡状,染色质呈块状聚 集于核膜下。核仁增大,不规则,并可见多个核仁。 但多数前列腺癌,细胞核相当均匀一致;一些腺癌 可少见或不见间变。
② 筛状:癌细胞形成大腺泡,在腔内肿瘤细 胞呈桥接状生长,形成筛状。

前列腺肿瘤的病理学诊断结果有哪些

前列腺肿瘤的病理学诊断结果有哪些

前列腺肿瘤的病理学诊断结果有哪些1前列腺肿瘤的概述前列腺肿瘤是男性会出现的严重疾病之一,这种疾病不仅影响到男性正常性生活,还会对排便和生理机制造成影响,前列腺肿瘤也成为男性健康的重大威胁之一。

为尽早预防疾病和治疗疾病,需要进行前列腺肿瘤的病理学诊断,这是前列腺肿瘤诊断的黄金标准,一般情况下前列腺肿瘤的病理学诊断阶段结果有8种,这是前列腺肿瘤的组织学分类按WHO于1980年提出的分类结果,第一是对上皮性肿瘤的诊断,一种是良性,另一种是恶性,良性则不会危害健康,但恶性分为腺癌,移行细胞癌以及鳞状细胞癌、未分化癌,其中腺癌有大腺泡、小腺泡以及筛状、实性/梁状及其他种类。

第二是非上皮性肿瘤,也有良性和恶性之分,恶性包含横纹肌肉瘤以及平滑肌肉瘤和其他。

第三则是对杂类肿瘤的诊断,这种没有良性和恶性之分,但也是有两种,一种是神经内分泌肿瘤,另一种是癌肉瘤。

第四则是继发性肿瘤,第五则是未分类肿瘤。

目前临床诊断中,多数男性患者的前列腺恶性肿瘤都与前列腺腺泡有关,这是腺泡分泌上皮出现的肿瘤,也是腺癌的一种,一般情况下前列腺癌指的就是腺泡。

2前列腺病理学病变的各个阶段和类型前列腺的病理学变化第一类是可以用肉眼观察到的,目前有70%的前列腺腺癌可以肉眼观察,前列腺外周区,还有25%的前列腺癌位于移行区,肉眼可以观察到是因为癌组织比一般的前列腺组织还要硬韧,前列腺固有的组织比对癌组织更加松软,所以癌组织形成的纤维间质能够从肉眼判断病理学变化,观察标准和结果如下,小的肿瘤瘤体并不明确,应对周围组织色调不一和质地偏硬的组织进行组织学检查,较大的瘤灶则是呈现出结节状,且与一般的正常组织没有明显的界限,切面也是呈现出颗粒状,颜色也偏浅黄。

前列腺癌中也有5%~20%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标本,这种瘤灶不同于一般的前列腺增生结节状,且多数患者都缺乏独特的海绵状或者是网状结构,到了前列腺晚期还会明显地浸润周围组织,这就表明前列腺癌病情严重,所以要是出现了膀胱颈和精囊,则要额外关注,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且做好疾病防控。

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方法有哪些

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方法有哪些

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方法有哪些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至关重要。

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方法。

首先,直肠指检是一种简单而直接的检查方法。

医生会戴上手套,将手指插入直肠来触摸前列腺。

通过触摸,可以感觉到前列腺的大小、形状、质地以及是否有结节等异常情况。

如果发现前列腺质地变硬、有结节或者不规则的形态,就可能提示存在前列腺癌的风险。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是另一个重要的诊断指标。

PSA 是由前列腺上皮细胞产生的一种蛋白质,正常情况下血液中的含量较低。

当前列腺发生癌变时,PSA 水平可能会升高。

但需要注意的是,PSA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就患有前列腺癌,一些良性前列腺疾病,如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等也可能导致 PSA 水平升高。

因此,PSA 检测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除了直肠指检和 PSA 检测,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RI)在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MRI 可以提供前列腺的详细图像,包括其内部结构、组织特征等。

对于疑似前列腺癌的区域,还可以进行靶向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

经直肠超声检查也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可以帮助医生观察前列腺的形态、大小、内部回声等情况。

如果发现异常回声区域,也会提示进一步检查的必要性。

基因检测在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中也逐渐受到重视。

一些特定的基因变异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通过检测这些基因,有助于评估个体患前列腺癌的风险,并为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此外,家族史也是判断前列腺癌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家族中有近亲患有前列腺癌,那么个体患癌的风险相对较高,需要更加密切地进行监测和筛查。

对于年龄超过 50 岁的男性,或者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 45 岁以上男性,建议定期进行前列腺癌的筛查。

筛查的频率可以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确定。

总之,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

直肠指检、PSA 检测、影像学检查、基因检测以及家族史的评估等,都能够为早期发现前列腺癌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前列腺癌的病理诊断及Gleason分级

前列腺癌的病理诊断及Gleason分级

前列腺癌的病理诊断及Gleason分级病理科虞义建摘要:前列腺癌病理诊断的发展,尤其是免疫组织化学的发展,使前列腺癌诊断的客观依据更加充分,Gleason分级的发展与前列腺癌预后的关系更加密切,对临床治疗和预后的估计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关键词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前列腺癌是欧美国家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老年人高发,占美国男性肿瘤死亡率的第二位[1].虽然在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较低,但随着国人寿命的延长和饮食结构的改变也在逐年增加,且分化差!恶性程度较高!预后不良[2,3],因此前列腺癌的及时诊断对治疗和预后都至关重要. 前列腺腺癌的分级是前列腺病理学的一个重要主题.文献报道的多种分级系统中,Gleason分级[4],Mostofi分级[5]和MD Anderson医院分级[5]是3种主要系统"在美国,分级是普遍使用的分级系统,是制定治疗方案和估计预后的主要指标之一[10-14].泌尿与男性生殖系统肿瘤2004年版分类,也正式将分级纳入[6].临床表现:前列腺癌多数无明显临床症状,常在直肠指诊、超声检查或前列腺增生手术标本中偶然发现。

前列腺癌较大时可以引起排尿困难,尿潴留、尿失禁、血尿。

前列腺癌转移病灶可以引起骨痛、脊髓压迫的神经病状、病理骨折等。

肉眼上,早期癌块很小,一般难以发现,后来可呈现多个小结节或融合成鸡蛋大或更大的癌结节。

癌结节常位于前列腺包膜下,境界不清,质地较坚实,呈灰白或浅黄色。

从尿道刮切碎片组织,仔细检查亦常可发现癌组织比良性增生组织坚实,色泽较黄色,有时质地较硬,似乳腺硬癌组织。

75%~85%前列腺切除标本分段切片证明有多个癌灶,由多中心发生。

前列腺癌的组织学类型1980年WHO公布前列腺肿瘤分类如下[7]:前列腺肿瘤的组织学分类上皮性肿瘤良性恶性腺癌:小腺泡、大腺泡、筛状、实性/小梁状、其他移行细胞癌鳞状细胞癌未分化癌非上皮性肿瘤良性恶性横纹肌肉瘤、平滑肌瘤其他杂类肿瘤继发性肿瘤未分类肿瘤前列腺癌以腺癌最常见,约占96%。

前列腺癌的组织病理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前列腺癌的组织病理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前列腺癌的组织病理学诊断与鉴别诊断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发生于中老年男性。

现在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检查技术的进步,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越来越得到重视。

组织病理学检查是前列腺癌诊断中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讨论前列腺癌的组织病理学诊断及鉴别诊断。

前列腺癌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前列腺癌起源于前列腺上皮,主要由乳头状、实体状和混合状三种类型组成。

根据分化程度不同,前列腺癌可分为低、中、高分化三种类型。

其中,低分化前列腺癌的细胞呈现出强烈的异型性和不规则形态,肿瘤细胞核分裂明显,细胞核大小变异性明显,核仁明显。

高分化前列腺癌肿瘤细胞形态较规则,细胞核和核仁也较小,肿瘤生长方式多种多样,常呈现结节状、实性、乳头状等不同形态。

另外,前列腺癌还分为前列腺癌原位癌和浸润性前列腺癌两种类型。

前列腺癌原位癌是指癌细胞仅限于前列腺内一定深度内的上皮层内生长,还未侵犯到基底膜;而浸润性前列腺癌是指癌细胞已穿过基底膜,向前列腺周边组织浸润扩散。

浸润性前列腺癌的肿瘤细胞浸润范围广、形态差异大,具有很高的侵袭性和恶性度,需要及早明确诊断和治疗。

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前列腺癌的组织病理学特征与前列腺腺病变、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等疾病有所不同,是前列腺癌鉴别诊断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下面将分别介绍:1.前列腺腺病变前列腺腺病变是前列腺上皮和基底膜的变性、增厚、萎缩等改变所导致的病变,常见于中老年男性。

前列腺腺病变与前列腺癌的主要区别在于癌细胞存在基底膜之外,而前列腺腺病变则不存在。

此外,在组织学上,前列腺腺病变通常表现为前列腺腺管扩张、核染色质增多、核大而不规则等。

2.良性前列腺增生良性前列腺增生是指前列腺腺管内增生,主要表现为前列腺体积增大、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升高等。

与前列腺癌的区别在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细胞形态规则、细胞大小均匀、核仁不明显,不会致命,也不会扩散转移。

3.前列腺炎前列腺炎是指前列腺组织发生炎症,可以是急性炎症、慢性炎症。

前列腺的上皮名词解释

前列腺的上皮名词解释

前列腺的上皮名词解释前列腺是位于男性生殖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器官,它扮演着关键的生理功能和疾病发生的角色。

在我们深入探讨前列腺的上皮名称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前列腺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前列腺位于膀胱下方,围绕着尿道。

它大致呈梨形,大小约为栗子。

前列腺由多种不同类型的细胞组成,其中上皮细胞是最为关键的组成部分之一。

在前列腺的功能方面,它主要分泌前列腺液。

前列腺液是精液的一部分,它为精子提供了营养和保护。

此外,前列腺还帮助维持尿道内环境的酸碱平衡,以确保在射精过程中精子能够在适宜的酸碱条件下存活。

那么,什么是前列腺上皮呢?上皮是指存在于身体各个器官表面,包裹器官内部空腔的一层细胞组织。

上皮细胞可以根据形态和功能的不同进行分类。

在前列腺中,存在着多种类型的上皮细胞。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基底细胞。

基底细胞是一种位于前列腺上皮深层的细胞,它们靠近基底膜,并且具有干细胞的特性。

基底细胞在前列腺的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支持和修复作用。

通过分化成其他类型的上皮细胞,它们可以帮助维持前列腺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其次,我们来讨论一下柱状上皮细胞。

柱状上皮细胞是一种长而细长的细胞,它们排列在前列腺腺体表面形成一层连续的覆盖物。

柱状上皮细胞负责分泌前列腺液,它们含有大量的分泌颗粒,这些颗粒会释放出前列腺液所需的成分。

柱状上皮细胞的功能异常可能会导致前列腺液分泌不足或者分泌异常,进而影响生殖系统的正常功能。

最后,我们提及一下移行细胞。

移行细胞是一种位于柱状上皮细胞与基底细胞之间的细胞类型。

它们的形态介于柱状上皮细胞和基底细胞之间。

移行细胞在前列腺中的具体功能还不完全清楚,但研究表明它们可能参与前列腺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综上所述,前列腺上皮是指存在于前列腺内的一层细胞组织,其中包括基底细胞、柱状上皮细胞和移行细胞。

这些上皮细胞在前列腺的正常功能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前列腺疾病的研究和诊断,对上皮细胞的理解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深入研究前列腺上皮的功能、结构和相互作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前列腺疾病的发生机制,并为未来的治疗方法和预防策略提供新的启示。

如何早期发现前列腺癌

如何早期发现前列腺癌

如何早期发现前列腺癌前列腺癌是发生在前列腺的上皮性恶性肿瘤,也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较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

随着现代人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也在逐年递增,直接威胁男性健康。

早期局限在前列腺包膜内的肿瘤,通过手术和放射治疗,能够达到根除的效果。

但对于晚期的肿瘤,由于局部浸润和转移,可以通过内分泌治疗、化学治疗、放射性核素等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延缓肿瘤的进一步发展。

由此早期发现肿瘤能够治疗疾病,且患者的预后效果好,但早期前列腺癌患者并不会出现特异性的临床表现,那么如何早期诊断前列腺癌,只有通过临床诊断方法及时干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一、早期前列腺癌的诊断方法1.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前列腺特异抗原是前列腺上皮细胞产生的糖蛋白,仅存在于前列腺腺泡、腺管上皮和精液中,是一种具有特异性的组织,正常男性的值为0~4微克/升,如果男性患有前列腺癌,PSA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当PSA>10微克/升时,则表示前列腺癌的患病率将会提高一半。

通过不断的研究发现,单纯检测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并不能准确检测早期前列腺癌。

因此医学专家通过对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抗原的不断深入研究,发现通过与前列腺癌相关的指标,能够准确检测出早期前列腺癌,比如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等。

目前前列腺特异抗原系列指标依然是临床筛查早期前列腺癌的重要指标。

一般建议50岁以上的老年男性,每间隔1~2年做常规抽血化验检查。

2.磁共振成像在早期前列腺癌的诊断中磁共振成像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通过对前列腺特异抗原升高的患者进行磁共振成像检查,再行穿刺,能够发现枸橼酸盐的代谢与正常细胞存在差异。

在磁共振检查中,会出现结合水分子弥漫成像情况,进一步对前列腺癌的微小病灶进行识别。

由于磁共振检查为断层扫描形式,才会对微小病灶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同时,利用磁共振的三维成像,能够清晰地观察前列腺的情况。

3.直肠指检直肠指检是检查前列腺疾病的一种基本方法,正常人的前列腺大小与栗子体积相仿,重约18~20克,经肛门在直肠前壁触及,会感觉到前列腺质地柔软、均匀。

前列腺癌的病理诊断

前列腺癌的病理诊断
PSA < 10 ng/ml( 需符合所有指标).
• 中度危险: T2b-T2c,或 Gleason score 7或 PSA
10-20 ng/ml.
• 高度危险 :T1/T2 , Gleason score 8-10 , 或 ,
PSA > 20ng/ml.
前列腺腺癌的治疗




观察随访
前列腺根治术
• 虽然这个视野很小,
细胞和结构的特征足
以诊断腺癌。
前列腺针刺活检中的微小腺癌
Minimal Adenocarcinoma in Prostate Needle Biopsy Tissue
Phataraporn Thorson, MD, and Peter A. Humphrey, MD, PhD
前列腺腺癌的流行病学
发病率
黑人: 250 per 100,000
白人: 110 per 100,000
华人: 82 per 100,000
日本: 4 per 100,000
亚洲,中国及日本,发生率和死亡率均较低
危险因素
年龄
种族
家族史
社会和环境因素
饮食和生活习惯
筛查与诊断
直肠指检:Digital
rectal examination
• 前列腺平滑肌中的微
小腺癌,旁边无正常
的腺体。
• Gleason grade is 3
+ 4 = 7。
TRUS标本中的前列腺微小腺癌
• 微小腺癌的浸润性生
长。小而暗的柱状腺
泡呈行排列垂直于针
刺活检标本 (H&E)
TRUS标本中的前列腺微小腺癌:高分化腺癌

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精品文档

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精品文档

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前列腺癌是欧美国家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老年人高发,占美国男性肿瘤死亡率的第二位。

虽然在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较低 ,但随着国人寿命的延长和饮食结构的改变也在逐年增加 ,且分化差、恶性程度较高、预后不良,因此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对治疗和预后都至关重要。

由于前列腺癌的生物学特征比较复杂,其早期的临床症状不显著,出现症状而就诊的患者大部分已属于晚期病例,甚至部分已有远处转移。

故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已成为泌尿外科领域的一个越来越重要的研究课题。

为使泌尿外科医师和病理医师在临床工作中有效地应用生物标志物 ,对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定提供可靠的依据 ,我们对近年来前列腺癌在诊断方面的研究作一论述。

1明确前列腺癌的诊断前列腺肿瘤主要为前列腺腺癌 ,在新的 WHO(2002)分类中,还包括移行上皮癌、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小细胞癌和未分化癌等,还有少数特殊类型的前列腺癌,包括类癌、癌肉瘤等。

在病理诊断中的难题是辨认高分化的癌和排除其他肿瘤,抗胞浆蛋白单克隆抗体34βE12、P63、P504S等有助于强烈腺癌的诊断。

在HE染色难以判断基底细胞存在时用34βE12标记确定基底膜是否消失是以往诊断癌的可靠指标。

34βE12明确阳性者应诊断为良性,浸润性前列腺癌不表达。

P63比34βE12在良性基底细胞染色中更敏感,P63可能用来替换34βE12染色用于诊断困难的前列腺病变。

总之,P63比34βE12对基底细胞的特异性高,在前列腺癌区域呈阴性。

P504S(即α甲酰基辅酶A消旋酶,简称AMACR)是新发现的一种前列腺癌上皮细胞标志物。

P504S在前列腺癌细胞中高表达,在正常的前列腺中仅有少量表达或无表达。

但是由于P504S缺乏特异性,因此对诊断困难的前列腺癌最好结合P63和34βE12一起应用。

2目前的早期诊断方法1)前列腺癌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检查:PSA是由前列腺上皮产生的糖蛋白抗原,正常值的上限为4ng/L,是目前诊断前列腺癌的重要指标之一。

前列腺组织病理检查的结果有哪些

前列腺组织病理检查的结果有哪些

前列腺组织病理检查的结果有哪些
前列腺组织病理检查是一种常见的诊断方法,用于确定前列腺组织中存在的病变和疾病。

以下是前列腺组织病理检查的一些可能结果:
1.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前列腺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可能在组织标本中观察到癌细胞的存在。

2. BPH(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前列腺增生症,也称良性前列腺增生,是一种非癌性疾病。

病理检查可能显示前列腺组织增生、腺泡扩大等特征。

3. 前列腺炎(Prostatitis):前列腺炎是前列腺组织的炎症。

检查结果可能显示炎症细胞浸润、组织纤维化等病理变化。

4. 前列腺增生性上皮疾病(Prostatic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PIN):PIN是一种非癌性前列腺组织异常增生。

病理检查可能显示上皮细胞形态学改变,但无癌细胞的存在。

5. 前列腺钙化(Prostate calcification):前列腺组织中可能存在钙化部分,通过病理检查可以观察到这些反映。

6. 良性前列腺病变(Benign Prostatic Lesions):除BPH外,前列腺还可能出现其他良性病变,如前列腺息肉或状瘤等。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前列腺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每个人的检查结果可能不同,具体结果需要根据病理学家的鉴定和报告来确定。

前列腺癌病病理学

前列腺癌病病理学

前列腺癌病病理学前列腺癌病病理学- 形态学、分类和诊断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预测在未来几十年内,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将继续上升。

前列腺癌的确切发病机制还没有被完全阐明,但是中枢醇类代谢和激素调节被认为是它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何进行准确、可靠的诊断,需要对前列腺癌病病理学有深入了解。

一、形态学在组织学中,前列腺腺体上皮细胞可以分为三类:基底细胞、内分泌细胞和分泌细胞。

前列腺腺体由分泌细胞和基底细胞构成。

而分泌细胞又可分为两种:特化的分泌细胞和未特化的分泌细胞。

前者是大多数前列腺癌的病灶来源。

前列腺癌病灶的形态学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它是由细胞定向的腺体或实性集合体组成,并以其小的胶体、单个核细胞、柠檬酸酶和抗原特异性标记等特征而知名。

第二,肿瘤细胞具有异常的核形态学、核与胞浆比例以及强烈的细胞核染色质异常。

二、分级与分期前列腺癌的分级与分期是对该疾病进行准确诊断、判断预后和有效治疗的重要标准。

Gleason评分法是目前最常用的前列腺癌分级方法,它基于对病变中喜剧和腺管的架构外观特征进行病理评分。

通常,前列腺癌评分为3+3、3+4、4+3或4+4等。

较低的评分(如3+3)代表肿瘤细胞的形态学相对正常,而高评分(如4+4)代表肿瘤有更明显的异质性和恶性表现。

对前列腺癌的分期通常使用TNM阶段系统。

T代表原发肿瘤的大小和位置,N代表癌细胞在近期周围淋巴结中存在或不存在,M代表癌细胞是否已转移。

三、诊断确定前列腺癌需要进行组织学诊断,在前列腺癌的医学临床实践中,美国医院病理学家协会(CAP)指导以标准格式报告前列腺活检。

报告应包括患者的临床信息、组织学描述、Gleason评分、恶性程度和设置的诊断。

当组织学上存在差异,特别是在高度分化前列腺癌和前列腺癌旁定位(ASAP)的病例上,必须使用临床、放射学和功能影像学等方法进行多模式诊断。

结论前列腺癌的诊断需要深入了解其病理学特点,包括形态学、分级和分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前列腺;上皮病变;诊断前列腺是男性性激素的重要靶器官,体积虽小,发生的病变却复杂多样。

近年来,随着对前列腺疾病研究工作的逐步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前列腺疾病的复杂性,其中特殊类型前列腺上皮病变及其诊断问题是近年来研究的重点内容。

本文结合文献资料与收集的病理材料,对前列腺上皮病变的特征性形态变化及其诊断与鉴别诊断作一简要归纳总结。

1 前列腺的组织结构和细胞类型前列腺实质组织由腺体、导管及间质成分组成[1-2]。

腺体可分为两类:①大腺泡复层管状腺体,该腺泡内衬柱状上皮,形成许多较复杂的嵴状凸或乳头突向腺腔,腺泡腔大,轮廓不太规则,间质成分少。

此类腺体主要分布于中央区。

②中小腺体,其轮廓完整,腺腔内壁较平坦,上皮呈低柱状或立方状,间质成分较丰富。

该类腺体主要分布在外周区、移行区及尿道周围区,这三个分区内的腺泡形态基本一致。

前列腺不同区域的腺体或导管有四种不同的上皮细胞[1-4] :①分泌细胞(secretary cells),数量最多,分布广泛,占正常腺体上皮的绝大部分。

中心区分泌细胞浆深且颗粒多,分泌蛋白的浓度高;在外周区、移行区或尿道周围的分泌细胞核较小,细胞体积也较一致,胞浆多空泡而较透明,核呈空泡状,腺腔面较平整。

该类分泌细胞可分泌psa及pap等许多物质进入精液。

②基底细胞(basal cells),呈长梭形或扁平行,与基底膜平行,其长轴与腺腔垂直,核细长、丝状、深染,胞浆少或不明显。

用高分子量角蛋白34βe12显示腺体基底细胞呈完整环状着色。

③内分泌细胞(endocrine cells),这类细胞位于基底细胞上,穿插于分泌上皮细胞间,可有部分突起与腺腔相通,且常有突起向侧面延伸。

这类细胞属apud系统细胞,能被cga、nse或syn清楚标记显色,并能在电镜下观察到神经内分泌颗粒。

④移行上皮细胞(transitional cells),主要被覆在前列腺尿道和主导管,这些移行细胞的胞浆比膀胱移行上皮少。

另外,在前列腺慢性病变过程中可出现化生性鳞状上皮或移行上皮。

2 特殊类型的前列腺上皮病变前列腺特殊类型的上皮病变包括非典型腺瘤样增生(atypi-cal adenomatous hyperplasia,aah)、非典型基底细胞增生(atypical basal cell hyperplasia,abch)、炎症后萎缩(postinflammatory atro-phy,pfa)及萎缩后增生(postatrophic hyperplasia,pah)、前列腺上皮内瘤(prostatic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pin)、透明细胞筛状增生(clear cell cribriform hyperplasia,ccch)与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carcinoma,ccc)、腺癌的粘液分泌与粘液腺癌(mucinous adeno-carcinoma of the prostate,map)、宫内膜样增生(endometrioid hypep-lasia,eh)与宫内膜样癌(eudometrioid caninoma,ec)、黄色瘤样增生(xanthomatous hyperplasia,xh)与黄色瘤样癌(xanthomatous car-cinoma,xc)、特殊形态的小细胞癌(specific small cell carcinoma,ssc)、前列腺鳞化(prostatic squamous metaplasia,psm)与前列腺鳞癌(prostatic squamous cell carcinoma,psc)。

其中aah、abch、pfa、pah、pin、ccch、eh、xh及psm是良性病变,但abch、aah、pin等具有潜在恶性,为癌前病变。

这些特殊类型的前列腺上皮病变在病理诊断上易与其它不同类型的前列腺良恶性病变混淆。

合理选用免疫组化psa、34βe12及35βh11等标记,熟练掌握各种不同病变的形态学特征对本组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很有帮助。

2.1 非典型腺瘤样增生这是一类有新腺体形成、易被误诊为癌的良性前列腺上皮增生性病变[5]。

病变区增生的腺体小,常呈簇状、局灶片状或境界较清楚的结节状病灶,腺体排列紧密,多为小腺体或大小腺体混合。

新生的腺体内衬分泌上皮,立方形或柱状,分化成熟,胞浆丰富较透明。

可见分枝乳头状腺体、异型性上皮细胞,但核仁不清或有小核仁。

可有基底细胞或不连续节段存在。

腺体间可有较少间质,偶见腺体背靠背现象。

34βe12呈节段性基底细胞阳性。

鉴别诊断中要注意将非典型腺瘤样增生(aah)与高分化前列腺癌及小腺泡癌鉴别,应重点抓住aah是一局灶性小腺泡增生性良性病变,其结构上象癌,细胞形态不够癌,核可增大,可有不明显的小核仁,无明显癌浸润现象,找不到癌性腺泡。

34βe12标记可见腺体有不完整节段性基底细胞呈阳性反应。

这些特
点与前列腺癌(prostatic carcinoma,pc)有本质区别。

aah与pc的发病学关系尚未被确认,但现已发现高级别aah中80%以上患者同时患有pc;另一方面,pc患者中伴有aah病变又较多见,似乎证明aah与pc的发病学关系较密切。

2.2 非典型基底细胞增生前列腺基底细胞增生(basal cell hyperplasia)是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一部分,有多种不同的形态学表现。

非典型基底细胞增生(abch)是基底细胞增生中的一种特殊类型,是一类具有恶变潜能的癌前病变,主要表现为增生的基底细胞出现非典型特征,即细胞核增大,染色质变浓,核异型性较明显,尤其是出现较明显和突出的核仁,但无浸润性改变及组织结构的破坏,34βe12标记增生的基底细胞显阳性[6]。

诊断中若发现前列腺组织中异形增生的基底细胞出现突出的核仁占10%以上者应视为abch,并在病理诊断报告中予以注明提示。

abch易被误诊为癌,鉴别诊断中应重点注意与前列腺基底细胞癌鉴别。

2.3 炎症后萎缩与萎缩后增生这是另一类易与前列腺癌混淆的良性增生性病变。

前列腺萎缩后增生(pah)是在前列腺炎症后萎缩(pfa)的基础上发生的病变,可以认为没有pfa就可能无pah病变出现[7]。

因此,要正确认识pah,首先应对pfa有明确的认识与了解,并能在前列腺切片中正确识别。

2.
3.1 炎症后萎缩在老年人前列腺及bph组织中,pfa病变较常见。

萎缩性改变主要表现在腺体及腺上皮细胞的变化。

其形态学变化可分为二种类型:一类是由于前列腺间质的炎症及纤维组织增生,穿插分隔前列腺腺体,使被分隔的腺腔变小,轮廓不圆整,并伴腺上皮细胞的萎缩;另一类呈现囊状萎缩,这是一种较常见的局灶性病变,表现为腺腔扩张成球囊形,上皮变扁平,细胞变小或胞质减少,腺腔内分泌物增多。

多见于外周区,呈节段性分布。

尽管pfa有时可与腺癌混淆,但大多数易于识别。

2.3.2 萎缩后增生 pah与pfa在形态上有明显不同,表现为腺泡形状轻度不规则,腺泡上皮增生,数目增多,胞核增大,染色质增多,胞浆较丰富。

pah腺体可局灶分布或片簇状聚集。

若观察不细或对其形态结构认识不足,易被误诊为癌。

鉴别诊断中应重点抓住pah为非浸润性腺泡,腺体的基底膜完整,基底细胞层可完整或间断存在,34βe12显示基底细胞呈连续环状或节段性阳性,腺上皮核仁不明显或见小核仁,不见核分裂像,核异型性小。

2.4 前列腺上皮内瘤自1973年richart等提出“上皮内肿瘤”的名称以来,该名称在宫颈、胃肠、呼吸系统及前列腺病变的诊断中均得到了较广泛应用。

目前,文献中对前列腺上皮内瘤(pin)的报导较多,对其认识也渐趋一致。

归纳起来,应重点了解pin的基本概念、形态特征、鉴别诊断及其与pc的发病学关系。

从概念上讲,pin是指在原有的前列腺导管、腺泡结构的基础上发生的导管或腺泡上皮的异常增生,没有新腺体的形成。

其形态学特征表现为腺管上皮细胞增生,层数增多,排列拥挤,细胞核密集,或核重叠有异型性,核仁增大,染色质变浓[8]。

增生的细胞常呈簇状、微乳头状、筛状、平坦状,或上皮细胞增生使腺体扭曲扩张或变小,但腺体的基底膜可完整存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