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镇老街历史文脉分析
阐述虹口老街旧改后给百姓生活申论
阐述虹口老街旧改后给百姓生活申论老旧砖块层层摞起、雕花楼梯褪回最初色彩……最近,“修旧如旧”的颍川寄庐完成修缮,这栋114岁的老宅再现昔日辉煌,更期待着被当代艺术与创意填满。
根据规划,这里将成为承载小型艺术馆、创意工作室的新空间,为街区注入新的活力与温情。
颍川寄庐所在的虹口区18街坊,是一处旧改地块——2014年完成旧改征收,2018年完成土地出让,由崇邦集团竞得进行商业开发,并负责对地块内颍川寄庐、扆虹园、英式三联排等12幢保留保护建筑进行修缮。
如今,这个地块被唤作“今潮8弄”,寓意这里的8条百年弄堂在“有机生长”中再立潮头,重塑街区,赓续海派文化。
北外滩昆明路以南地块旧改生效,居民喜别蜗居昆明路以南旧改项目风貌建筑内居民居住状况不容乐观在虹口区,旧改范围与风貌保护区、风貌保护街坊高度重叠,涉及提篮桥、山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和36处风貌保护街坊。
旧改在改善民生的同时,也成为促进历史文化风貌保护的重要途径。
尤其近年来,“征收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成为共识——18街坊、山寿里、昆明路以南等地块经历旧改后,居民们挥别不体面的逼仄生活,历史文化风貌建筑也迎来了焕发新生的契机。
“我们将以珍爱之心、尊崇之心善待历史遗存,妥善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最大化激活地区活力,达到新旧融合、共赢共生的目标。
”虹口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坚持征收、规划、出让“三联动”,按照“整体保护、积极保护、活化利用”的原则,对地块内历史建筑分级分类进行保护,在“留”的基础上做好“修”和“用”,将历史风貌保护、城市功能完善和空间环境品质提升有机结合,将城市文化、历史底蕴嵌入焕新后的城市空间。
海派文化赋能新商业,让建筑“活”起来颍川寄庐细节“修旧如旧”,再现昔日辉煌修缮18街坊的工人师傅尽可能根据史料复原细节小到装饰物原色,大到房屋结构,修缮18街坊的工人师傅都尽可能根据史料复原细节。
相关负责人说,首先要把建筑肌理保护好,才能把建筑和建筑里的故事留下来。
精品!2017年历史文化街区的特点及案例分析(曾祥钰)
四、主要分类3
• 第三类:完全新建的古镇街区。通常是在城区内完全新规划、新建设的有当地特 色的文化街区。可最大程度将历史文化与商业运营相结合,形成城市新的名片。
• 特征1:吸取历史灵感并超越历史,营造历史与现代结合的旅游文化场所。特征2: 既满足现代商业消费逻辑,也满足人群对于文化寻根、情调追寻、时尚追求的全 感官体验。特征3:兼顾旅游人群和城市休闲人群。
4
三坊七巷里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
林
梅
聪
书
彝
屋
民
居
林
水
觉
榭
民
戏
冰
台
心 故
居
七、案例分析(二):南京·长江路街区
长江路文化旅游大街, 是古城南京的一条文化 特色街区。长江路位于 南京市玄武区,原名为 国府路。南京作为六朝 古都,明朝、清朝、民 国的府邸都曾落户于长 江路,由此而衍生的明 “词曲文化”清“红楼 文化”民国“建筑文化” 和现代人文艺术中心。 一条长江路,半部南京史。
南京人民大会堂即原国民大会堂,始建
于1932年(民国21年),竣工于1936年5月5日。
坐北朝南,采用钢筋混凝土,中西合壁式建筑
风格,现有建筑面积6600平方米,连屋面平顶
及地下室共5层。人民大会堂是江苏省和南京市
召开重要会议、举行庆典活动和文艺演出的重
要场所,也成为国内外宾客从事贸易、旅游、
召开各类会议和开展各种社交活动的理想场所。
•
第二,具有一定的生活真实性。
历史文化街区并不是被孤零零地陈列
在一处被人们保护起来。历史街区对
当下仍具有现实生活价值,历史街区
仍是当地居民衣食住行、生活起居的
重要空间。
红色古镇设计理念理解
红色古镇设计理念理解红色古镇是指以红色文化为核心元素进行设计的古镇,它融入了中国革命精神和传统文化,展现了中国人民奋斗、坚韧和智慧的品质。
首先,红色古镇设计理念应以红色文化为核心,通过建筑、景观和装饰等方面的设计来展现中国革命的时代背景和人民的英勇精神。
建筑设计可以采用典型的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如红砖灰瓦的屋顶、青石板铺设的街道和木质窗户等,同时融入红色元素,如红旗、五星、英雄人物雕塑等。
景观设计可以通过植被、水池、雕塑等方式,展现中国革命的壮丽场景和人民的智慧和勇气。
其次,红色古镇设计理念应注重宜居性和互动性。
宜居性是指古镇的设计要考虑居民的生活需求和舒适感,提供便利的交通、齐全的生活设施和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
互动性是指古镇的设计要创造出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使居民和游客能够共享美好时光和交流互动的机会。
例如可以设置共享公共空间、文化活动中心和艺术展览馆等,为居民和游客提供展示才艺和欣赏文化艺术的平台。
此外,红色古镇设计理念还应注重环境友好性和可持续发展。
环境友好性是指古镇的设计要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和能源利用方式等来实现。
可持续发展是指古镇的设计要考虑长期发展和利益最大化,通过合理的经济利益分配和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总之,红色古镇设计理念应以红色文化为核心,注重展现中国革命的历史背景和人民的英勇精神,同时考虑宜居性、互动性、环境友好性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要素。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规划,红色古镇能够成为一个既具有历史文化底蕴又具有现代舒适感的宜居之地,吸引更多的人们来此感受中国革命的英勇精神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城市老街改造特点重难点分析
城市老街改造特点重难点分析城市老街改造是提升城市形象和吸引游客的重要举措。
然而,这项任务并不容易,因为老街改造涉及到许多特点和重难点。
本文将对城市老街改造的特点和重难点进行分析。
特点1. 历史文化保护城市老街通常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在进行改造时,需要充分考虑保护老街的历史遗迹、建筑风格和传统文化等特点,以保持其独特性和魅力。
2. 环境与保护城市老街改造还需要注意环境保护。
在改造过程中,应当注重保护老街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景观,避免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并确保改造后的老街能够与周边环境和谐相融。
3. 商业发展与经济效益老街改造也是为了促进商业发展和带动当地经济。
通过改善老街的设施和服务,吸引更多的商家进驻,并提供各类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从而增加城市的吸引力和经济效益。
重难点1. 资金投入城市老街改造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包括修缮古建筑、改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水平等方面的费用都需要考虑。
对于一些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地区来说,资金投入可能是一个难点。
2. 协调管理老街改造涉及到多个利益相关方的协调和管理。
包括政府部门、居民、商家等各方之间的合作与沟通。
协调各方的利益,解决可能出现的冲突,是一个重要的难点。
3. 保护与发展的平衡在老街改造中,需要在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环境与实现经济发展之间取得平衡。
如何在改造过程中保护好老街的独特性和文化价值,同时又能够实现商业发展和经济效益,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总之,城市老街改造具有历史文化保护、环境保护和商业发展等特点。
然而,资金投入、协调管理和保护与发展的平衡是其中的重难点。
只有通过科学规划和有效的协作,才能实现老街改造的成功。
被遗忘的“洪口”——-虹口老街
]的市 民,都不 知老虹 口在哪里 , 辱 “ 口老街 ”的老街路 牌除去 改 虹 汉 阳路 2 9 ”后 ,让 尚存 的 历 1弄
|的虹 口老 街成 了 “ 出土文物 ”式
蠹址 ” 。
一
图 》 也载有 虹 口老街 并作 了简介 。 上
今 观此 弄 ( 东汉 阳路2 9 )并 非 1弄 前 门对 后 门的常规弄堂 ,而是两侧均 为 店 面相对 、类 似城隍庙 内的一条商街 , 称 其为 “ 弄”颇为 费解 。 清 末 民初 至抗 战 前 ,此 街 商铺 云
其 文人嫌恶洪水 ,正符 民意 。所 以 “ 虹
1 号金 祥 生 豆腐 店 ,1 号 周永 记 筋 粉 1 3
口”这一名称 习称至今 。嘉庆 《 上海县 店 ,1号合 中木匠店 ,1号 花带绣字作 5 7 9 1 志 》上 已有 虹 口镇之名 ,镇 中心 就在里 坊 ,1号西 服裁缝店 ,2号 大饼馒头店 虹桥东侧 的虹 口老街 。 ( 口摆 小书摊 ),2 支弄 内有协德 猪 门 3
、
洪 口—— 虹 口
洪 ”河岸俗 称 “ 口”镇 。 洪 清顺 治年 间 ,郑成功 等率部举 复 明 大 旗 ,多 次进 兵 长 江 口 ,逼 近南 京 。 因 “ ” 系洪 武 之 洪 ,官方 文 书乃 以 洪
谐 音 改 “ 口”为 虹 口 ;实 际 民 间尤 洪
日虹 口区这 块地 域 约在 公元 6 至
归 这块地 域是小河纵 横交错 ,桥 代
罗 棋布 , 派江南 水乡风光 。此时 一
浦江 、吴淞江 ( 苏州河 )的改道 爱,原 流入吴淞江 的芦泾浦 ( 清光
二 、虹 口老 街
虹 口老街 是历史 习称地名 ,又名沙
行 、异 泰祥南货店及 铜匠作坊等 ,2号 5
古街研究报告
古街研究报告引言古街是指具有悠久历史、保存完整且具有文化价值的街道。
这些街道通常拥有独特的建筑风格、文化背景和人文氛围,吸引着大量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本研究报告旨在对古街进行深入研究,包括历史、文化、建筑风格等方面,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欣赏古街的魅力。
一、历史背景古街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一个地方的历史和文化记忆。
往往是一个城市最早形成的地方,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以前甚至更早。
古街上的建筑物、街道布局等都反映了当地的历史发展和文化变迁,因此对古街进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
例如,中国的古街中有许多具有悠久历史的街道,如北京的簋街、上海的南京路、南京的秦淮河街等,这些古街见证了中国几百年来的发展和变迁,具有重要的文化和历史价值。
二、文化特色古街通常具有独特的文化特色,包括传统手工艺、风俗习惯、民俗活动等,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走进古街,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通过观察和体验,可以更好地了解一个地方的文化。
在中国的古街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有趣的文化特色。
比如,北京的簋街是一个古老的商业街,以传统的瓷器和玉石雕刻而闻名。
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各种各样的精美瓷器和艺术品,并有机会亲眼见证传统手工艺师的精湛技艺。
另外,很多古街都有独特的民俗活动,如中国南方的古镇街巷上常常会举办各种传统节日庆典,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看和参与。
这些民俗活动让游客更好地体验当地的传统文化,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三、建筑风格古街的建筑风格是古街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体现了当地的地域特点和文化传统。
不同地区的古街建筑风格各异,但都具有独特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在中国,古街的建筑风格可以分为南方和北方两种不同的类型。
南方的古街建筑通常以木结构为主,风格典雅、精致,常常以庭院和水池为中心,形成了独特的院落式建筑群。
而北方的古街则多以砖木结构为主,建筑体量较大而雄伟,多为庙宇、官署、商铺等公共建筑。
历史文化街区对城市形象与文化传承的影响
历史文化街区对城市形象与文化传承的影响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历史与文化的传承。
而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展示城市的历史风貌,还能够传承和保护城市的文化遗产,对城市形象与文化传承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历史文化街区对城市形象和文化传承的影响。
首先,历史文化街区可以塑造城市的独特形象。
历史文化街区通常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地理环境而闻名。
例如,中国的北京胡同、法国的巴黎蒙马特区,都因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成为了城市的标志性景观。
这些街区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也为城市赋予了特别的魅力。
通过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街区,城市能够展示自己的独特魅力,提高城市形象的美誉度。
其次,历史文化街区对城市的文化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历史文化街区通常代表着城市的传统文化和历史记忆。
这些街区中保存了许多文化遗产,如历史建筑、文化景点、传统手工艺等,它们是城市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街区,城市能够保持自己的独特文化特色,激发居民和游客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此外,历史文化街区对于城市经济的发展也有积极的影响。
历史文化街区通常是游客和商家的热门选择,因为这里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资源。
众多的历史建筑和文化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进而带动了相关旅游产业的发展。
比如,中国的丽江古城、意大利的威尼斯,都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街区成为了热门的旅游目的地,为当地的经济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此外,历史文化街区还为文化创意产业和小微企业提供了宝贵的发展空间,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然而,历史文化街区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境。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许多历史文化街区面临着被破坏和遗忘的危险。
城市的商业化和现代化需要更多的土地和空间,而历史文化街区往往无法满足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
因此,城市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来保护和恢复历史文化街区。
一方面,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管理,防止过度开发和商业化。
以景观叙事手法分析上海虹镇老街棚户区空间
以景观叙事手法分析上海虹镇老街棚户区空间摘要:传统街巷院落住区以街、巷、院的居住模式划分空间层次。
本文通过对上海典型住区公实例虹镇古街棚户区的景观叙事要素的分析、提炼、整合和演绎,挖掘旧棚户住区历史文化,为住区景观研究提供新视角。
关键词:景观叙事住区虹镇老街区棚户区1.住区景观住区景观作为景观中和人类聚居活动密切相关的景观组分,对其组成要素和运作规律分析具重要意义。
传统住区景观在当代中国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中退出舞台抑或摇身换装登场的有极大探讨价值;同时是时空嬗变,承载历史符号积淀,面对不可知未来挑战的角色。
2.叙事手法和景观电影叙事2.1景观叙事叙事是一种表达,暗示人们通过所做的行为和体验的偶然性所获得信息或知识的一种方式(王祥,2012),指在时间和因果关系上有联系的一系列事件的符号再现。
叙事可在非语言形式的艺术体裁中存在,这使叙事在景观中得以运用。
100多年前,简·塞特斯怀特(Jan Satterthwaite)提出了景观叙事设计的方法,通过设置保护历史街区纪念馆让人们对逝去的历史产生回忆。
“叙事景观”或“景观叙事”的应运而生作为后现代景观营造的思维和手法,表达了景观和叙事间的关系,景观作为叙事的地点、对象和场所得以运用,叙事表达和传播叙述者对场地的了解。
2.2叙事景观构建理论后现代背景下不同学者在理论和实践都对叙事手法在叙事景观的策略、要素、层次、手法等都有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为后现代景观叙事提供框架指导:马修-波提格(Metthew Potteiger)等认为叙事景观策略可分为为:命名(Naming)、序列(Sequencing)、揭示(Revealing)、隐藏(Conceal)、聚集(Gathering)和开启(Opening)等;张楠总结出城市叙事四要素:自然要素、人工要素、人文要素、宏大叙事要素并认为观者对景观环境的记忆和印象历经三个层次:物—场—事;陈雨(2007)、俞孔坚(2005)认同隐喻手法在景观叙事中的重要性;张云(2006)等认为景观叙事借文学手法“象征、比喻、暗喻”等完成;沈华玲(2008)认为,不同顺序编排手法按叙事场景编排来分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并叙、断叙、跳叙等,而按不同叙事题材线索编排又可分为:按时间线索、非情节开放线索、特定逻辑等。
虹镇老街旧事
虹镇老街旧事11岁的W,笃悠悠走出家门,白衬衫口袋里,装着半包“牡丹”烟。
这是1963年的虹镇老街。
W抽出一根“牡丹”,正想叼在嘴边,突然,被两个“大头耳光”,扇蒙了。
还没回神过来,衬衫口袋里的“牡丹”烟被抢走了。
转头一看,是两个15、16岁的大孩子。
明知硬拼不过,W只得怒目而视。
“碰到流氓了”,W说:“可我转念一想,我也是流氓啊。
”一对二,显然没有胜算。
W跑回家,从席子底下找出一把带血槽的匕首。
匕首是在海军停靠在路边的卡车上偷的,寒光凛冽。
拿到匕首,W冲出家门,悄悄跑到二人身后,瞄准一人后背,从上到下划了一刀,随后撒腿就跑。
第二天,被划伤者,托虹镇老街上的新疆人,找到了W。
大家出来谈判。
对方有错在先,虹镇老街也有人帮W说话。
最终,赔偿了100元钱了事。
当时,普通人一个月的工资,是36元。
W说,这件事以后,自己在虹镇老街上名气就响一点了。
老街上判断一个人“有没有种”,标准有两个。
一个是“群胆”,一个是“孤胆”。
有“群胆”的人,敢打群架,但不一定敢单挑。
相对“群胆”,就是“孤胆”。
敢于单枪匹马,去做一件事情,W说:“我当时是孤胆英雄。
”盛夏的一天,我约W,在基本拆完的虹镇老街路旁碰头。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在这一个区域,W可以“摆闲话”,而且说出话来是有“响声”的。
他从黄浦区赶到虹镇老街,还未走入,先点上一支烟,像是在祭奠那些曾经的岁月。
1说到虹镇老街,几乎每一个上海人都知道。
这条街,很穷。
生活在这里的人,对自己的形容,是“社会最底层”。
拆除之前,虹镇老街是上海市中心最大的棚户区。
这里幽暗拥挤,楼层混杂。
伸手出窗,有时候就能和邻居握手。
这里的天空,是“一线天”,阳光照进来,真正的“一米阳光”。
这条街,很凶悍。
虹镇老街里走出来的上身赤膊的男子,打架不一定讲战术,也不一定个个能打,但是,那种“打得过要打,打不过也要打”的腔调,那种“今天就这样了”的血性,似乎总让街外的人,感到震撼。
在上海滩,“虹镇老街”的名头,是镇场子用的,哪怕在天山路、定海路,在别人的地盘上,“我是虹镇老街的”,也能让人思忖再三。
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策略研究分析
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策略研究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的面貌也在不断变化,许多传统的历史文化街区面临着被拆除或改造的命运。
然而,这些历史文化街区承载着城市的记忆和文化传承,保护和更新它们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策略进行研究分析。
一、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和意义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的瑰宝,它们承载着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
这些街区通常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街道布局和社会文化特征,代表着城市的发展历程和文化底蕴。
保护和更新这些街区可以促进城市的文化传承和社会认同感的建立,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吸引力。
其次,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这些街区通常具有丰富的商业活动和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商家。
保护和更新这些街区可以促进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为城市经济注入新的动力。
最后,城市历史文化街区还具有社会功能。
这些街区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场所,承载着人们的社交和文化活动。
保护和更新这些街区可以提供更好的居住和工作环境,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增强社区凝聚力和社会稳定性。
二、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挑战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城市扩张和土地开发的压力使得许多历史文化街区面临被拆除或改造的风险。
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部门需要在发展和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政策。
其次,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更新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
许多历史建筑和街区的修复和维护成本高昂,而且需要专业的技术和人才。
政府和社会各界需要共同合作,寻找资金来源和技术支持,推动保护和更新工作的顺利进行。
此外,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还需要解决与现代城市功能的融合问题。
这些街区通常具有狭窄的道路和老旧的设施,无法满足现代城市的需求。
保护和更新工作需要考虑如何在保留历史特色的同时,提供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服务。
三、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策略1. 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规划保护城市历史文化街区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规划。
城市地理学资料收集
1.虹镇老街(棚户区)虹镇老街位于上海市虹口区,是上世纪50年代上海市政府再此建的第一批公房,后经过居民自建等,便形成了如今的街区格局。
“北有虹镇老街,南有董家渡老街”,民间的顺口溜,已诠释了这条“新街”曾拥有的繁华。
然而,今天的新街,显然已经没了昔日的风光。
历史上的虹镇地区,原来是旧有的集镇,有大量的本地村落和新建的石库门住宅,是一个繁荣的市区。
但“八一三”一役,日军从黄浦江一线向北进攻,炮火把这个区域全部荡平。
战后,从外地流落到上海的难民纷纷到这些没有人管的战争废墟上搭建棚户,到上世纪40年代末这里已经成为大规模的棚户区。
虹镇老街周边地区在不断的发展,和平公园、华师大一附中、海上海、社区活动中心、不断新建成的高档高层小区等已将这块老街区层层包围在里面。
为加快推进虹口的新崛起,虹口区加快了旧区改造。
2014年4月起虹镇老街各旧改地块将陆续完成动迁并进入项目开发建设阶段,标志着上海市中心城区的最大成片棚户区“虹镇老街”即将彻底消失。
2.1北外滩(CBD)北外滩位于虹口区南部滨江区域,西至河南北路与闸北相邻,东到大连路与杨浦区相接,南界东大名路与黄浦相交,北临周家嘴路海宁路,是上海中心城区里市场基础扎实且中央商务功能相当完备的板块。
作为外滩的延伸,这里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深厚的历史积淀,区位优势更是得天独厚:坐北朝南,面水朝阳,西南处外白渡桥、吴淞路桥两桥与老外滩相连,南面隔江与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相望,延绵起伏的古典建筑群和对岸的摩天大楼尽收眼底,与外滩、陆家嘴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共同构成黄金三角,蕴含巨大的开发价值。
北外滩航运服务集聚区将被建设成为企业总部基地、航运要素集聚中心、国际邮轮客运中心和口岸服务中心,为上海现代物流业、航运业提供高层次的服务。
未来,坐拥上海绝版黄金地段的东外滩、北外滩、南外滩以及外滩源将成为一条名副其实的“浦江第一链”。
2.1.1国际客运中心位于黄浦江中心地带,西接外滩,南与陆家嘴东方明珠隔江相望,浦江两岸景观尽收眼底,并拥有880m长的黄金岸线。
上海虹街老街的变迁
陡峭的楼梯 安全隐患
卫生差 缺乏卫生设 施
治安差 无人管理 室内空间狭隘
加建严重
弄堂极窄
老街区的问题
这样的景象在小区里面随处可见。由于室内空间的狭小,没有阳台。居民不得不把衣服晾在室外。而这样的做法,不仅有碍市 容,还使得原本就因加建变得很狭窄的巷子更加狭小,个子高一点的行人必须低头才能经过。并且,若是刚刚挂上的湿衣服, 行人通过难免会被滴到水,这样的做法会给他人带来诸多不便。
老街地区的房子都是以一、二、三层为主的低层住宅用房。由于历史的原因违章搭建了 许多装箱单房,导致街区密度极大,巷间距离极窄。最窄的地方只有三四十公分,平均 宽度在九十公分左右,也成为垃圾的死角。由于土地利用率不高,日照、采光、卫生都 由此都成为很大的问题。
街区生活现状
安全隐患大 卫生条件差 缺乏卫生设施 治安差 无人管理 室内空间狭隘 加建严重
缺乏公共空间
老街区的问题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条巷子窄得都不能让两个人并行。事实上,在初建的时候,这里的巷子还是比较宽敞的,只是后来 违章搭建的房屋太多,占去了原本该属于巷子的面积。我们看到一个大人从巷子中经过的时候,在里面玩耍的小孩需侧身让 他通过。如果碰到有人骑车经过,里面走路的人有时不得不退出巷子。
轨道交通状况
周边有十号线四平路站、海伦路站和八号线的鞍山新村站和四平路站。
区域分析总结
从整体区域的角度看,虹镇老街所处的地理位置是相当不错的。但由于历史原因一直在贫民区挣扎的老街地区始终无法发展成舒适的生活区。
教育资料丰富
文化娱乐设施丰富 轨道便利
道路交通发达
办公商业区成熟
毗邻外滩及市中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区结构
卫生差
缺乏卫生设施 治安差 无人管理 室内空间狭隘
虹镇老街的故事
虹镇老街的故事
《虹镇老街的故事》
嘿,你们知道吗?虹镇老街那地儿可有太多故事啦!我记得有一次我去那,哎呀呀,可热闹了。
那天,我慢悠悠地晃到了虹镇老街,一进去就感觉像是走进了一个充满烟火气的奇妙世界。
街道两边各种店铺琳琅满目,人来人往的。
我正走着呢,就听到不远处传来一阵争吵声。
我好奇地凑过去,原来是一个卖菜的大爷和一个大妈在争执着什么。
大爷扯着嗓子喊:“我说这菜就这个价,不能再少啦!”大妈也不甘示弱:“哎呀,你便宜点嘛,我经常在你这买的呀!”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的,那场面可逗了。
周围还有好多人在围观,有的还在那起哄呢。
我忍不住笑出了声,这就是生活最真实的样子呀。
就在他们争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旁边一个卖水果的大叔看不下去了,笑着说:“哎呀,你们俩别争啦,各退一步不就好了嘛!”大爷和大妈听了,愣了一下,然后也都笑了起来。
最后,大妈还是买走了菜,大爷也乐呵呵的。
我在那看了好一会儿,觉得特别有意思。
虹镇老街就是这样一个充满生活气息和故事的地方呀,这里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有着独特的魅力。
等我以后有时间了,我还得来这逛逛,听听这里更多的故事呢!
这就是我在虹镇老街的一段小经历,是不是挺有趣呀?哈哈!。
华东虹桥古镇
华东虹桥古镇华东虹桥古镇位于中国上海市闵行区虹桥镇,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镇。
虽然位于上海这个现代化大都市,但华东虹桥古镇依然保留着许多传统的建筑、风俗和历史文化。
华东虹桥古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松江府时代,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古镇以其独特的水乡风貌和富有韵味的建筑而闻名于世。
在古镇的狭窄巷道上,可以看到许多传统的宅院、老式房屋和石桥,这些都是历史的见证。
古镇内的建筑大多保持了清代和民国时期的样式,尤其是仿古式的商业街区,给人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这些建筑的特点是精美的木雕、砖雕和石雕装饰,以及精湛的彩绘技艺,这些艺术品完美地展示了当地人的勤劳和智慧。
除了建筑,华东虹桥古镇还有许多传统的手工艺品和特产,吸引了不少游客。
比如,古镇有许多手工艺品店,里面出售着具有中国特色的陶瓷、织锦、木雕等工艺品。
这些工艺品都富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体现了华东虹桥古镇的传统文化。
而古镇的美食也是不可错过的一部分。
你可以品尝到地道的本地特色小吃,如油炸面团、蟹壳黄等。
这些美食不仅味道独特,而且色香味俱佳,让人垂涎欲滴。
此外,华东虹桥古镇还有一些著名的历史文化景点。
比如,有一座古老的庙宇,被当地人尊称为“华东虹桥古镇的守护神”。
这座庙宇规模宏大,建筑风格独特,是体现古镇信仰文化的重要场所。
古镇不仅仅是一个旅游景点,更是一个承载着历史文化的地方。
当你漫步在古镇的街道上,仿佛可以回到过去的岁月,感受古人的智慧和勤劳。
古镇的宁静和历史传承,让人心生敬畏和怀旧之情。
总之,华东虹桥古镇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镇,其独特的水乡风情、精美的建筑以及传统的手工艺品,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光。
来到这里,你可以领略到古镇的魅力,感受到悠久历史的气息,希望这座古镇能够继续保留并传承下去。
这就是关于华东虹桥古镇的文章,希望你能满意。
浅谈区域规划中的微历史街区问题
浅谈区域规划中的微历史街区问题1.微历史街区的定义近几年,在城市规划和建筑学中对历史街区的关注越来越多,也诞生了很多非常经典的建筑作品,在上海最为著名的成功案例就是新天地和田子坊,其他地区也纷纷效仿。
但是在城市进程中,我们往往会遇到那些非常尴尬的地区,它们具有悠久的建筑历史,但是似乎又不具有非常需要留存的价值,它们建筑密度大,到处是加建建筑,但是它们同样是人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是城市肌理的组成部分。
笔者将它们称为微历史街区。
它们是城市规划中无法绕出的问题。
2.微历史街区虹镇老街2.1虹镇老街的历史虹镇老街便是微历史街区的一个典型性例子。
它的周边是天镇路、沙虹路、虹关路、天德路等。
虹镇老街曾今是由古时的虹浪形成虹安镇,简称虹镇,最早的记载可以追溯到乾隆年间。
清初虹安镇一带是乡民赶集和交易集中的地方。
1953年秋,飞虹路一居民家使用土灶不当而燃火,大火烧毁周边棚户一千余间。
当时的提篮桥政府发动社会各界进行捐款,捐物帮助灾民重建家园。
我们可以看到,如今我们见到的虹镇老街的建筑群主要是50年代以后的建筑,间或有一些20年代初期的建筑。
2.2虹镇老街拆迁前的情况在虹镇老街上,建筑大多是2~3层的不规则房屋,建筑密度较大,人口密度也持续增长,房屋结构简陋,失修率很高,因此生存条件很恶劣。
在1992年时进行了一定的统计,那时候,虹镇老街地区各类房屋建筑面积总计达到月130万平方米,居民总数25800户。
至2005年底,已完成10000余户的居民动迁工程。
因为地方小,很多住房也同时被租出去给外来打工者,所以私房加建的现象非常普遍,在我们之前的调研中,会发现很多20m2左右的房子里居住着三口之家或是更多。
私房加建成为了一种必要的手段,大部分居民会在屋顶上加建出小阁楼或是卫生间。
加盖建筑带来的最大的问题是防火以及抗震,因为完全没有经过结构计算,只是凭借居民一点经验而已,而且所用材质一般是废弃的木板、铁丝网、钢条、瓦楞板等,抗震能力差,而且很多都是易燃材料,一旦着火,火势必然会连成一片很难扑灭。
虹镇老街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虹镇老街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王志国
【期刊名称】《上海房地》
【年(卷),期】2009(000)010
【摘要】虹镇老街地区是全市五大旧改重点地块之一,其地域范围东至周家嘴路、大连路,南至临平路,西至四平路,北至大连路,跨越新港、嘉兴两个街道,总占地面积约90万平方米。
由于历史原因.
【总页数】3页(P20-22)
【作者】王志国
【作者单位】上海市虹口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新港房地办事处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51
【相关文献】
1.为"今天"保护"昨天"为"明天"保护"今天"——记第二届"历史建筑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 [J], 李求军
2.昨天的质量今天的辉煌今天的质量明天的市场——大庆石油管理局锅炉安装公司的“质量观” [J], ;
3.昨天的文化是今天的经济今天的文化是明天的效益 [J], 徐学文;鲍运芬;闻阔
4.昨天、今天和明天 [J], 张河勇
5.生猪种业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J], 王立贤;王立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别了,虹镇老街》编后的几点思考
《别了,虹镇老街》编后的几点思考
王芳
【期刊名称】《上海档案》
【年(卷),期】2015(000)002
【摘要】<正>2014年5月,虹口区档案馆编撰的《别了,虹镇老街》正式与读者见面。
全书分"话说老街""家住老街""别了老街"三大板块,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从各个角度介绍了虹镇老街的前世今生,主体是老街居民的口述。
该书一出版,就得到了辖区领导、上海市档案文史专家和广大读者的好评。
虹镇老街是虹口区的一条路名,但它更是"穷街"的代名词,人口密度高,居住条件简陋,周围环境脏乱差。
上世纪90年代后期,虹镇老街地区的旧
【总页数】2页(P37-38)
【作者】王芳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72
【相关文献】
1.虹镇老街的“新生”——探索紧凑型用地条件下高品质社区交往空间
2.别了,《专业户》杂志——终刊号编后记
3.虹镇老街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4.虹镇老街重游记
5.从《别了,司徒雷登》到《别了,“不列颠尼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锁在岁月里的家珍——虹口区档案馆征集虹镇老街居民生活记忆档案纪实
锁在岁月里的家珍——虹口区档案馆征集虹镇老街居民生活
记忆档案纪实
龙钢
【期刊名称】《上海档案》
【年(卷),期】2016(000)012
【摘要】"这是原先虹镇老街居民洗澡时用的木浴盆,这是鸡毛掸子、马桶、煤球炉……",笔者日前在虹口区档案馆陈列室里看到,许多居民旧改时被遗弃的旧物品,成了陈列室里的"宝贝"。
虹口区档案局的工作人员告诉笔者,这几年随着旧区改造的不断推进,原先居住在虹镇老街的大部分居民都搬离了老宅,生活居住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搬离时,一些旧物品没什么用就当旧货扔了。
【总页数】2页(P31-32)
【作者】龙钢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73.5
【相关文献】
1.留住岁月的痕迹——天津市档案馆征集知青档案侧记
2.一段车站历史百年沧桑岁月——沈阳市档案馆“皇姑屯事件”相关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工作纪实
3.抗战记忆抢救下南洋华侨机工口述档案征集研究\r——以云南省档案馆为例
4.激
活红色档案传承红色记忆——常州市档案馆红色档案征集、保管与利用路径分析5.重温峥嵘岁月追循档案记忆——四川省委统战部机关干部职工参观省档案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虹镇老街历史文脉分析
虹镇老街有记载、有建制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当时这里已逐渐形成集镇,称虹安镇,简称虹镇,今虹镇老街为当时镇址所在。
后由于集市南移至虹口港汇山码头,清嘉庆年间虹安镇开始衰弱。
20 世纪初,外地来沪谋生的贫民在此搭棚建屋居住,虹镇又逐渐热闹。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由吴淞、宝山一带登陆,虹镇老街一带民房毁坏严重,几乎被夷为平地。
抗战胜利后,大批失地农民从江苏等地涌入虹镇地区,由于人多地少,没有资金,只能用毛竹和木片等搭建最简单的居住房。
房子相连,如“滚地龙”一般,形成较大型的贫民聚居棚户区,和当时的“三湾一弄”同属下层社会的代名词。
区域人口密度大,各种公共设施严重缺乏,居住环境恶劣。
从上海解放至20 世纪90 年代的近50 年间,政府对虹镇老街进行了一系列改造。
比如,20 世纪50 年代后期,政府开办给水站,按居委会集中以水桶定量供应。
大跃进时期开始整治垃圾,填河筑路。
20 世纪70 年代逐步实施自来水接水进屋,火表分户,粪便集中清理等改造。
但由于受经济等各种条件的制约,政府对虹镇老街区域环境的改造主要以软环境为主。
随着人口的增长以及房屋的破损,从20 世纪60 年代后期开始,居民开始自己搭搭放放,一些一层楼的房屋被改建为多层不规则房屋,建筑密度进一步加大。
长期以来自然产生的马路农集贸市场,在提供几乎所有必要生活物资同时,也提供了谋生机会,虹镇老街逐步发展为独立、独特、半封闭的经济社区,形成名副其实的“城中村”。
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人口密度大,房屋结构简陋,失修率高等原因,虹镇老街的居住生活环境并没有根本性改观。
20 世纪90 年代初,上海市民居住问题十分突出,要求改善的呼声十分强烈,1991 年3 月,市委、市政府住宅建设工作会议决定,“改造危房、棚户、简屋,动员居民迁到新区去”。
1992 年市第六次党代会进一步明确,把旧区改造、改善居住的起点,落在结构简陋、环境最差的危棚简屋上,正式提出了“365 危棚简屋改造”的目标,拉开了大规模旧区改造的序幕。
进入21 世纪以来,尤其是2003 年后,随着房地产市场的飞速发展,居民对于旧改安置补偿的期望大幅上升,受大环境的影响,虹镇老街旧区改造步伐明显放慢,结束了十年旧改的“黄金时期”。
“十一五”以来,虹口区市政重大项目动迁任务量一直较大,而虹镇老街旧区改造面临多种制约,动迁瓶颈一直无法有效突破。
从目前情况来看,虹镇老街旧区改造面临的困难,主要有四方面影响因素。
(一)区域结构十分特殊
从表面来看,居民要价高、动迁成本高一直是虹镇老街旧改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二)安置房源严重紧缺
适合动迁安置的房源非常缺乏。
(三)部分政策有待明确
从操作来看,由于虹镇老街私房比例较高,一些政策性难题对动拆迁进度有较大的影响,还
需要进一步明确。
这些政策性难题包括:共有产问题(实际居住人的搬迁意愿与保护非实际居住共有产权人权益之间矛盾处理)、违章搭建问题、面积认定问题(对于无产权证明资料或者产权证明资料记载不明时房屋建筑面积的认定)等。
(四)推进模式存在局限
在十年旧改时期,虹镇老街绝大部分土地已批租给开发商,其中占比例最大的是瑞虹新城。
因此,推进虹镇老街旧区改造的主动权,相当部分掌握在开发商手中,旧改推进的方式、速度、操作思路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开发商的发展策略。
老弄堂居住条件差,没有浴室,男人们就在弄堂里冲凉
早晨倒马桶、痰盂要排队
上海虹镇老街里的性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