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合集下载

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1一、试卷的评价1.试卷基本信息:历史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题型包括材料上的选择题和简答题。

2、试卷的基本特点:本次考试命题以现行《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新课改的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纵观全题,呈现以下特点:(1)基础强。

试题以历史基础知识为基础,用重点知识设计。

重点是考察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2)标高适度。

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偏题、怪题。

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比较适中。

(3)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

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学生答题质量分析1、优点(1)掌握好历史课本的主要知识。

学生可以根据要求进行复习巩固,更熟练地掌握重点知识。

(2)能够正确运用解题方法。

大多数同学可以用比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来回答选择题。

(3)能根据题意认真解答。

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分析问题,正确地得出答案(4)部分学生学术能力有所提高。

大多数学生的识别和再现能力增强;有些学生善于利用已知知识进行分析判断,这种材料题的得分率略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有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2、存在问题(1)基本功不扎实。

书写不工整、不规范,错别字多。

(2)同类知识混淆不清,学生对同类知识掌握不牢固,张冠李戴的现象很普遍。

(3)读图类的知识掌握不到位,如选择题24题,对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的`地理位置把握不清;材料简答题33题,对材料中的二幅图不能进行正确的判断,不能由紫荆花和莲花想到港澳回归。

(4)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如34题第一问,材料一歌词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很多学生回答的是西藏和平解放,这反映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最关键信息未能正确地加以分析。

(5)复习不到位。

这次考试同学们对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是很好,选择题错误较多,尤其是10、20、24、28的错误率较高,材料题31(5);问题33(3);问题34 (1)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不扎实,没有真正理解。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分析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分析一、试卷概况本套试卷分选择题(50分)与非选择题(50分)两大类,非选择题又有材料分析题(32分)与读图探究历史题(18分)。

从题型、题量、与内容要求上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紧扣教材,把历史知识和历史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考查,充分体现历史课程的综合性特点,同时注意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

无偏题怪题,难易程度恰当。

二、试卷特点1、从试卷内容上看,符合新课标规定的知识点及能力层次要求,立足课本,注意考察学科的基础知识,尤其是重点知识与主干知识。

如侵华战争包含甲午中日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近代化探索考察洋务运动的目的主张,辛亥革命的机关刊物,新文化运动的思想等。

2、试题角度新颖,表现在选择题上,很多题都有一个题引,引导学生走近历史,感悟历史,进而考察学生再认历史,理解历史的能力。

如:2、有人说:“这场战争是这个近代史的开端,把中国拖入世界。

从此,中国遭受了列强百般蹂躏。

”这场战争是什么。

4、体现了新课标中新的增加的内容。

譬如6题考查了学生对保卫新疆的理解和掌握。

5、试卷呈现教育性特征。

如26题考查近代列强强迫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教育学生勿忘国耻。

6、试卷呈现史料味,历史专业的特征明显。

整套试卷引用了多部史学名著和著名诗人和学者言论。

这些史料的引证增加了历史专业的特征和味道。

其实这些也是进一步学好历史开拓视野的课外参考书目,如26、27题。

7、试题体现了较强的综合性特点。

注重学科内主干知识的多种能力的培养渗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新思维。

如第28题:,读图探究历史,让学生从走长征路。

三、学生情况分析1、我校实行的是闭卷考试,主要从以后的课好上的角度考虑的。

从考试结果上看来,整体情况正常,单选题及格率较高,反映出最基本的知识点还是能够掌握,但由于知识面大且容量多,学生对各课知识点掌握不牢靠,相近知识点易混淆。

2、材料题失分较为严重,反映出来的主要问题有:2)在审题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范本:八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范本:八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编号:_____八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学校:_________教师:_____________年___月___日(此文内容仅供参考,可自行修改)第1 页共5 页八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期中考试已经结束了,为了在以后的教学和考试中取的进步,特对本次考试做如下分析一、试题分析1、题型全面,符合学生。

2、考查面广,综合性强。

3、难易适中,重点突出。

本次历史试题从难易的程度来看设计的也比较合理,且对重点知识的考查很突出。

4、试题灵活,侧重双基。

本份试题命题很灵活,但考查的知识点都在课本。

总之,本份历史试题是一份比较成功的试题,既能考出学生的知识,又能考出学生的能力。

三、试卷分析(一)选择题。

选择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这次试题的选择题有25道,总共50分,大部分学生能得到42分,有个别学生成绩不好,得10-20分。

选择题中出错率较高的是3、8、13题,原因是学生不能活学活用,因而导致失分。

(二)连线题。

本题学生答题情况是本份试题最好的,学生失分较少,知识掌握的准确到位。

(三)材料分析题。

本题学生答题情况是本份试题最不理想的,学生失分较多,知识点第 2 页共 5 页掌握的不够到位。

这些问题的出现反映了学生历史学习以及历史考试的各项技能和综合能力还是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的。

其主要问题表现在①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够扎实,这在选择与非选择试题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分析原因与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学习方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②审题不仔细,答题不认真,表述不清晰。

卷面当中对题意理解不深、文字表达思维混乱不切要点、张冠李戴答非所问以及考虑问题不全面等造成丢分的现象很是普遍。

如此这些反映出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欠缺,需要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加以训练和指导。

③学生答题机械不灵活。

从部分开放性试题的答题情况看,部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很弱,一些同学对于老师给出答案的能一字不差的作答,否则就答非所问,不切题意。

这就表明学生如何抓住有效信息回答问题的创新思维和应试能力亟待加以提高。

八年级历史期中试卷分析与反思

八年级历史期中试卷分析与反思

八年级历史期中试卷分析与反思本次考试内容为八年级上册全册内容,主要考察中国近代史第一至三单元内容。

试题一共由两大部分组成:单项选择题、材料解析题,其中单项选择题20分,材料题解析30分,满分50分。

从考查的知识来说,试题比较注重基础知识的识记,同时考察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1、平时教学能认真钻研教材,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

从学生答卷可看出,对于考察识记内容的题目正确率很高,全卷识记类题目大多表现为单项选择题,如“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近代中国所签订的几个屈辱条约”等,总分是30分,学生平均得分24.3分。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还要坚持课前提问和课后抽查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当堂知识当堂记忆。

2、平时教学能注重对学生答题方法的训练。

对于考卷中出现的材料解析题,学生能认真读题,提取题目中的有用信息,结合学过的历史知识深刻分析原因,写出正确的答案。

如本卷中“列强的战争罪行馨竹难书,他们屡屡得逞,再次验证什么道理?我们应吸取什么教训?”此类型的题目总分是20分,学生平均得分13.1分。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坚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答题技巧的训练。

3、平时教学能注重让学生做好知识识记与整理。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求学生上课做好笔记,记住主要知识点、考点,下课及时整理。

4、注重复习巩固。

这次期中考试虽然时间紧,我还是组织了复习,我采取的复习方式是,将本册知识选择一定数量的练习题,让学生闭卷独立完成一部分,然后老师点评,学生改正。

这样做老师就知道了哪些问题学生掌握的较好,哪些问题掌握的不太好,从而在复习时有所侧重;同时学生知道了自己知识的掌握层次,从而在复习中也能有的放矢,提高复习的效率。

今后改进的措施:优化教学设计,向课堂要效益。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和前提,上好课是学生提高成绩的关键所在,反思自己,平时在教学中对于知识与技能方面考虑较多,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积极性的调动方面方法上还不是那么灵活,没有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兴趣。

八年级历史(上)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八年级历史(上)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一、试题分析:本次期中考试试卷共有四大题型,涵盖了第一、二、三、四单元一---第十三课的主要内容,其中第一大题是选择题共40分,第一单元占14分、第二单元占12分、第三单元占8分;第四单元占6分。

这部分主要是对学生课本基础知识再现能力的考查,知识点覆盖面较广,能够保证所要考查的内容都要涉及到,在题型的选择和难易程度上要求偏低。

第三大题是材料阅读题共60分,第一单元占18分,第二单元占14分,第三单元占12分,第四单元占16本题材料均来自于课本,主要为课本知识的再现与记忆,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分值上第一单元比例过大。

第四大题简答题共10分,第一单元占10分,主要考查学生对条约理解和掌握的能力。

从分值分布上讲,第一单元占34分,第二单元占22分,第三单元占24分。

第四单元占20总体上本次试卷对于题型没有大的变动,没能与中考题型很好的联系,未能达到培养八年级学生适应新题型的目的。

整体上本次试卷的难度偏低,考试范围上侧重点不够。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试卷总分100分,参加考试人数117人,年级平均分64.67分,一班60。

二班71分,三班62分失分原因分析:1、此次考试开卷,试卷题目难度相对较低,学生普遍反映考查范围不够全面,过于侧重第一单元,还有由于试题过于简单导致学生答题时有轻视心态,也是导致学生失误的主要原因。

2、就整个八年级的学生的学习来说,反映的现实是学习的基础上基本可以,但是在对材料分析题方面还是欠缺历练,做题时分析和探索知识的能力不强。

3.错别字问题仍然很严重,表现在人名、书籍、文件名称上。

例如新民主主义写成新民主义或辛民主义或者不加书名号。

长技写成长计等等。

这有三方面的原因① 部分学生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缺少知识整理的系统性。

② 学生课外知识的阅读和学习很不均匀。

③ 学生在做试卷时粗心大意。

④ 因为开卷考试,学生在平时对于学习有轻视和侥幸心理。

三、今后教学方式、方法及建议1、加强对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学习,多研究新的历史课程标准。

八年级历史上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八年级历史上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一、试卷结构:八年级历史上册试卷共二大题,由以下两种题型构成。

第一题选择题,共计45分,第二题非选择题题,共计55分。

本套试卷没有偏题、怪题,整个试卷难易适中。

二、学生基本情况:本校八年级(2)班参加考试人数38人,在较规范的按照标准答案阅卷的情况下,平均分49.9分。

最高分88分,最低分17分。

及格人数9人,不及格人数29人。

三、学生做题中出现的问题:1、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对主干知识记忆理解不够到位。

思路不清、抓不住考题的“灵魂”,导致学生答不到点上,不审题,题目中要求选错误的,可学生一眼看过去只选了一个正确的。

2、错别字较多,对一些常见常用的地名、人名写错,知识系统性差,缺乏必要的梳理;3、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较差。

随着能力考查的不断加强,取自于课外的史料也不断增多,阅读理解史料是解题的关键。

但在本次考试的材料分析题中发现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还是比较欠缺;4、对历史史实联系和分析概括能力还很缺乏。

例如材料分析题,很多学生知识掌握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知识迁移能力较弱,对热点不够关心。

部分学生对题目的理解与把握存在欠缺导致出现审题不清、答非所问现象。

分析问题、提取信息能力不强,题意理解不到位,答非所问,不会从材料中提取信息。

5、学习方法简单滞后,以死记硬背为主,忽略学习过程。

四、对今后工作提出努力方向:1、强化基础,努力创新,强调对知识的理解性把握,注重在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能力,做到知识与能力并重,过程与结果并重;2、强化训练,要明确答题的一般步骤,掌握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加强解题思路的训练;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让学生学会审题.3、注重学生书面表达的训练,运用规范的语言进行表述。

4、加强对学生在材料分析题中获取,解读有效信息,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培养。

5、加强学法指导、培养答题技巧,向工整、规范答题要分,杜绝卷面脏乱差现象。

6、反复复习、当堂训练、当堂记忆,体现有效教学。

八年级历史学科期中考试试卷分析改好

八年级历史学科期中考试试卷分析改好

八年级历史学科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及总结一、试卷分析(一)试卷结构:本次考试满分分值为100分,考试时间为50分钟。

试卷共分为二个部分,第一部分分值为75分;第二部分分值为25分。

(二)题型和题量:试卷共有27道题,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共25道大题,所占分值为75分,占整套试卷分值的75%;第二部分材料题(为非选择题)共2道大题!1、试题内容:试卷考察范围为八年级中国近代史第一册1—13课的知识(鸦片战争—红军不怕远征难)。

2、考查学生的能力:本次考试试卷体现了对学生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双重考查。

观察试卷,我们可以看出,在本次试卷中:①考察学生双基能力的内容约占60% ;②考察学生阅读、分析、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内容约占15% ;③考察学生识图,处理信息能力的内容约占25%;总体来看,试卷各题目以基本历史知识为依据,以中考命题形式为考察方式,考察了学生的双基能力又考察学生阅读、分析、理解和识图,处理信息能力和联系实际、应用生活、用所学历史知识为现实生活服务能力。

二、学生答题基本情况分析(一)整体情况:本次考试历史学科八年级参加人数310人,从考试结果来看,最高分为94分,最低分为14分。

全年级平均分为55分,优秀率为15%,及格率为37%,;各班具体情况为:八一班:及格8人优生1人,最高分81分,最低分16分平均分45。

八二班:及格34人优生15人,最高分88分,最低分29分平均分64.6八三班:及格19人优生3人,最高分84分,最低分18分平均分56八四班::及格30人优生9人,最高分94分,最低分14分平均分59。

八五班:及格21人优生8人,最高分90分,最低分19分平均分55八六班:及格14人优生4人,最高分90分,最低分18分平均分49(二)各部分答题情况1、总体看看试卷问题本次考试范围为第一单元——第三单元,第一单元的重点知识都以选择题的形式考察,共13个题;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在中考中都是重点考察知识,本次单元主要考察内容都放在材料题了,第三单元的内容考察了基本知识以及活动课:重走长征路2、选择题:学生答题情况:①八一、八三班选择题部分基础知识丢分情况比较明显;②八一八六班非选择题空白试卷过多;③个别学生将答案写在纸上,考试结束是未写到答题卡上。

初二期中考试 学校试卷分析

初二期中考试 学校试卷分析

初二年级历史学科期中质量检测试卷分析报告
非统一阅卷学科
一、检测数据统计
1.全卷数据统计
2.分数段统计
二、检测结果分析
1.优势分析
2.问题分析
三. 问题综述及改进措施
1.知识方面
本套题知识面覆盖全面、科学有条理2.能力方面
注重材料的阅读和分析
3.其它方面

四、对本试卷的评价及建议
1.评价
本套题科学得体是一套能够真实检测出同学学习效果的试卷。

充分照顾到了三维目标的要求,具有思想性、科学性、生动性,符合本学段学生的学习考试特点。

2.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高静宇
一、试卷结构:
八年级历史上册试卷共二大题,由以下两种题型构成。

第一题选择题,共计45分,第二题非选择题题,共计55分。

本套试卷没有偏题、怪题,整个试卷难易适中。

二、学生基本情况:
本校八年级(2)班参加考试人数38人,在较规范的按照标准答案阅卷的情况下,平均分49.9分。

最高分88分,最低分17分。

及格人数9人,不及格人数29人。

三、学生做题中出现的问题:
1、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对主干知识记忆理解不够到位。

思路不清、抓不住考题的“灵魂”,导致学生答不到点上,不审题,题目中要求选错误的,可学生一眼看过去只选了一个正确的。

2、错别字较多,对一些常见常用的地名、人名写错,知识系统性差,缺乏必要的梳理;
3、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较差。

随着能力考查的不断加强,取自于课外的史料也不断增多,阅读理解史料是解题的关键。

但在本次考试的材料分析题中发现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还是比较欠缺;
4、对历史史实联系和分析概括能力还很缺乏。

例如材料分析题,很多学生知识掌握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知识迁移能力较弱,对热点不够关心。

部分学生对题目的理解与把握存在欠缺导致出现审题不清、答非所问现象。

分析问题、提取信息能力不强,题意理解不到位,答非所问,不会从材料中提取信息。

5、学习方法简单滞后,以死记硬背为主,忽略学习过程。

四、对今后工作提出努力方向:
1、强化基础,努力创新,强调对知识的理解性把握,注重在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能力,做到知识与能力并重,过程与结果并重;
2、强化训练,要明确答题的一般步骤,掌握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加强解题思路的训练;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让学生学会审题.
3、注重学生书面表达的训练,运用规范的语言进行表述。

4、加强对学生在材料分析题中获取,解读有效信息,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培养。

5、加强学法指导、培养答题技巧,向工整、规范答题要分,杜绝卷面脏乱差现象。

6、反复复习、当堂训练、当堂记忆,体现有效教学。

五、教学建议:
1、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2、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

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3、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4、在以后的讲学稿中,主观性题目还会适当增加,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经过期中考试我认识到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漏洞和不足。

我将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本着提高成绩的目的,从各个角度对学生加强管理、争取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