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美学教学大纲
![美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3f7761dae87101f69f319515.png)
《美学原理》教学大纲《美学》教学大纲绪编:美学概述【教学要求】1、了解美学的概况及美学的历史,识记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2、了解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理解美学与哲学之间的关系。
3、全面、准确地理解美学研究对象。
4、掌握美学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
【教学内容】第一章美学的产生和发展第一节美学的形成一、人类审美意识的形成二、美学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三、美学学科的建立第二节美学的确立第三节美学的发展第二章美学的研究对象一、美学的研究对象二、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一)美学与哲学(二)美学与心理学(三)美学与艺术理论(四)美学与教育学第三章美学研究的任务和方法一、美学的研究任务二、美学的研究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上编:审美对象第四章美的本质及特征【教学要求】1、全面而系统地认识美的本质问题,树立起具有高度合理性的美的观念。
2、在理解美的问题性质的同时,了解中西方美学家对美的本质问题的一些探讨以及中国当代美学家在美的本质问题上的争论。
3、能结合实际理解美的基本属性。
【教学内容】第一节美学史上对美的探讨一、西方美学家对“美是什么”的追问二、中国美学家对“美是什么”的追问第二节美的特征1、社会客观性2、自由创造性3、多样丰富性4、具体形象性5、感染愉悦性【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第五章美的现象世界【教学要求】1、了解自然美的作用和类型、人类对自然美的认识过程,理解自然美的含义和特征。
运用所学美学知识认识自然物、自然现象,观察、欣赏自然美。
2、理解社会美的含义和特征,思考社会美的分类。
掌握人的美、社会生活美和社会环境美的主要内容。
运用所学美学知识认识人及其生活,发现、创造社会领域中的美。
3、理解艺术美的含义、特征和功能。
运用所学美学知识认识艺术作品,学会欣赏、创造艺术美。
【教学内容】第一节自然美一、自然美的本质二、自然美的分类三、自然美的特点四、对自然美的欣赏五、自然审美的意义第二节社会美一、社会美的本质二、社会美的分类1、社会环境美2、生产劳动美3、社会变革美4、人的美三、社会美的特点第三节艺术美一、艺术美的本质二、艺术美和生活的关系三、艺术美的特点四、艺术美的审美功能第四节科技美一、科技美的含义二、科技美的主要功能【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第六章形式美【教学要求】1、了解美的内容与形式、形式美的产生。
美学概论 教学大纲
![美学概论 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71916324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77.png)
美学概论教学大纲美学概论教学大纲引言:美学是一门研究美的哲学学科,它探讨了美的本质、美的价值以及美的体验。
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美学在人类文化和艺术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美学概论的教学大纲,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一、美学的起源与发展1. 古希腊美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古希腊哲学家对美的研究与思考-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对美的理解2. 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思潮- 文艺复兴对美学的影响-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与美学家3. 现代美学的兴起与发展- 康德、黑格尔等哲学家对美的理论贡献- 现代美学派别的形成与发展二、美的本质与美的价值1. 客观美与主观美的辨析- 客观美的观点与主观美的观点- 客观美与主观美的关系与互动2. 美的本质的探讨- 美的定义与解释- 美的属性与特征3. 美的价值与意义- 美对个体与社会的影响- 美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三、美的体验与审美情感1. 审美经验的构成要素- 感知、认知与情感的相互作用- 美的体验与审美情感的关系2. 美的体验的主体与客体- 主体的角色与作用- 客体的特征与表达3. 美的体验的多样性与变化-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美的体验- 美的体验的历史演变与发展四、美学理论与艺术创作1. 艺术创作的美学基础- 艺术与美的关系- 艺术创作中的美学原则与规律2. 美学理论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不同美学理论对艺术创作的指导 - 艺术家如何运用美学理论进行创作3. 艺术作品的审美评价与批判- 审美评价的标准与方法- 不同审美观点对艺术作品的评判结语:美学概论的教学大纲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通过学习美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培养审美能力,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
同时,美学的研究也对社会文化的发展和艺术创作的推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学习美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探索美的奥秘,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贡献。
《美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美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876a5529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8e.png)
《美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二、课程简介《美学概论》课程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专业任选课。
与本专业的其他文学类学科基础课如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和汉语写作等构成互渗互补而又互相推进的知识系统。
通过美学概论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学到美学理论的基本知识和美学史上的重要理论成果,了解一些重要问题的争论和解决的方式方法以及理论的思路。
在进行思维运思训练的过程中,会不断涉及到对艺术作品的分析,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会得到相应的锻炼和提高。
这些为学生开展文学艺术实践活动(创作和接受)以及将来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或在文化、宣传、管理、企事业等部门单位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翻译工作等奠定初步的理论基础和理论思维的方式方法。
三、课程教学总体目标通过《美学概论》课的学习,学生要对美学学科中的基本命题和人类审美活动的规律有所了解,并能够结合不同时代的具体实例给出相应的阐释。
在美学理论的绍介和对艺术作品的鉴赏分析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为其将来成长为心灵完善、感觉丰富、思想高尚,具有创造力的社会建设者起到点滴积累之功。
四、理论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什么是美学【教学目标】(1)了解:美学研究的对象。
(2)理解:美学学科形成之前对审美活动的思考(3)掌握:美学学科的形成(鲍姆嘉通对“美学”的设定和康德对美学学科的界定)【学时分配】2学时。
【授课方式】讲授。
【授课内容】第一节美学学科的发展史一、美学学科形成之前对审美活动的思考二、美学学科的形成第二节美学研究什么一、关于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主张二、审美现象的复杂性三、美学研究人类审美活动【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美学学科形成之前对审美活动的思考,美学学科的形成(2)难点:美学学科的形成【授课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式教学方法,兼有课堂讨论及课堂提问。
(2)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和传统讲授结合。
【课外学习指导的要求】1.课外阅读资料周宪.美学是什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2.作业与思考题(1)“这朵花是红的”和“这朵花是美的”是两种不同的判断,前者属于性质判断,后者属于趣味判断。
《美学概论》教学大纲
![《美学概论》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c6800815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41.png)
《美学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背景和目标本门课程旨在引导学生了解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增进对美的认识,培养审美情趣和审美鉴赏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思辨和批判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美的本质和价值,并且能够在实践生活中更好地实践美学原则。
二、课程内容和安排1.第一周:美学概论的介绍与基本概念-美学的定义和发展历史-美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美的基本概念:审美、审美经验、审美意识2.第二周:美的本质和特征-美的主观和客观特征-美的标准与判断-美与真善美的关系3.第三周:审美经验与审美心理学-审美经验的构成和心理过程-个体差异和文化差异在审美经验中的作用-美学情感的表达与理解4.第四周:美的表现形式与艺术-审美对象的分类与特点-艺术的定义与分类-艺术创作与欣赏的过程5.第五周:美的哲学思考-美学和哲学的关系-美学的主要派别和理论-美学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6.第六周:美学与社会文化-美学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关系-美学的历史和地域差异-非西方美学的发展与影响7.第七周:美学与自然环境-自然景观与自然美的体验-生态美学的概念与实践-美学对环境保护的影响8.第八周:美学与生活实践-美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美学对个人和社会生活的影响-美学教育的价值和方法三、教学方法本门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但不限于:1.授课讲解:教师对美学概念、理论和实践进行系统的阐述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2.学生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提升学生的思辨和批判能力,加深对美学问题的理解。
3.个案研究:通过分析和研究具体的美学案例,让学生理解美学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
4.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美学实践活动,如参观艺术展览、欣赏文学作品等,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艺术素养。
四、评估方式1.课堂参与和讨论:20%2.个案研究报告:30%3.期末论文或项目:40%4.平时作业和考勤:10%五、参考教材1.《美学概论》,著者:XX,出版社:XX2.《美学导论》,著者:XX,出版社:XX3.《美学基础》,著者:XX,出版社:X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2012303 0
课程类型:专业任选
总学时:36 理论学时:27 实践学时:9 学分:2
先修课程:文学概论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任选课。
授课对象为汉语言专业的本科生。
它以审美关系与人类审美活动为主要对象,研究人与自然、社会以及艺术的审美关系,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通过“美学”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理解和掌握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理解美学的基本特性与问题,把握与理解审美活动的结构与特点,了解美的类型或形态,体悟美的文化意蕴以及审美活动的人类学起源与宇宙学根据,从而增强学生的美学修养,开启学生的人文智慧。
树立健康的审美观,正确地分析古今中外的各种文学现象,为学生学习其他文学课程、从事各项社会工作奠定初步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正确认识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美学要有总体的把握。
牢固掌握美学的基本概念、范畴,对不同的美学原理、重要美学概念的内涵、重要文论家的观点等有清晰的认识。
(三)学时分配
注:实验和实践课程合计按加权计算;课程学时量与教学计划中保持一致。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美学导论(2课时)
本章重点、难点:
1.美学的课程性质
2.学习美学的方法
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美学这门学科的性质。
2.掌握美学这门课程的学习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什么是美学(1课时)
1. 美学的研究对象
2. 美学的研究内容
第二节为什么学习美学(1课时)
1. 学习美学的必要性
2. 学习美学的方法
3.美学的学习内容
第二章美的本质及特征(4课时)
本章重点、难点:
1.美的本质
2.美与真善之间的关系
3.美的主要特征
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美的本质。
2.掌握美的主要特征。
教学内容:
第一节美的本质(2课时)
1. 美的本质和人的本质、生活的本质之间的关系
2. 美和自由创造
3.美和真善
4.美与丑
第二节美的主要特征(2课时)
1.美是一种具有感染力、创造力、生命力的形象
2.美具有潜在的功利性,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3.形式是构成美的形象必不可少的条件
第三章美的形态(4课时)
本章重点、难点:
1.美的基本形态
2.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的主要特征
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美的基本形态。
2.掌握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的主要特征
第一节社会美(1课时)
1. 社会美
2. 人的美
3.劳动产品的美和环境美
第二节自然美(1课时)
1.自然美是一定社会实践的产物
2.自然美的各种现象及其根源
3.自然美重在形式、自然特征的审美意义
第三节艺术美(2课时)
1.美是艺术的一种重要特征
2.生活是艺术创造的基础
3.艺术美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
第四章艺术的种类及其审美特征(3课时)本章重点、难点:
1.艺术分类的原则
2.各类艺术的审美特征
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艺术的分类标准
2.理解各类艺术的美的特征
第一节艺术分类的原则(1课时)
1.黑格尔的分类:象征艺术、古典艺术、浪漫艺术
2.艺术存在的外部状态:时间艺术、空间艺术、时空联合艺术
3.主体对艺术的感受:听觉艺术、视觉艺术、想象艺术
4.再现艺术与表现艺术
第二节各类艺术的审美特征(2课时)
1.表现艺术:工艺、建筑、书法、音乐、舞蹈等。
2.再现艺术:雕塑、绘画、摄影、戏剧、电影、文学
第五章优美与崇高(6课时)本章重点、难点:
1.优美与崇高的对比
2.崇高的表现
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优美与崇高的区别
2.理解崇高的具体表现
第一节优美与崇高的对比(3课时)
1.优美的特点
2.崇高的特点
3.优美与崇高的对比
第二节崇高的表现(3课时)
1.美学史上对崇高的探讨
2.现实中的崇高与艺术上的崇高
第六章悲剧与喜剧(6课时)本章重点、难点:
1.悲剧的本质及特征
2.喜剧的本质与特征
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悲剧与喜剧的区别
2.理解悲剧与戏剧的本质特征
第一节悲剧(3课时)
1.悲剧的本质
2.悲剧的几种类型
3.社会主义社会中的悲剧
第二节喜剧(3课时)
1.喜剧的本质
2.喜剧的特征是“寓庄于谐”
3.喜剧形式的多样性
第七章美感(8课时)
本章重点、难点:
1.美感的本质及特征
2.美感的心理因素
3.美感的个性与共性
教学目的要求:
1.理解美感的本质及特征
2.了解现代西方审美心理学主要流派
第一节美感的本质特征(2课时)
1.美感的形象直接性
2.美感的精神愉悦性
3.美感的潜伏功利性
4.美感的想象创造性
第二节美感的心理因素(2课时)
1.感觉、知觉和表象
2.联想和想象
3.情感
4.理解
第三节美感的个性与共性(2课时)
1.美感的差异性
2.美感的普遍性
第四节现代西方审美心理学主要流派(2课时)
1.移情说
2.心理距离说
3.直觉说
4.格式塔心理学
5.心理分析学
第八章美育(4课时)
本章重点、难点:
1.美育的本质特征
2.美育的任务和意义
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美学史上对美育的探讨。
2.掌握美育的本质特征。
教学内容:
第一节美学史上对美育的探讨(1课时)
1. 中国古代关于美育的论述
2. 西方古代关于美育的论述
第二节美育的本质特征(2课时)
1.以情感人,理在情中
2.以生动鲜明的形象为手段
3.寓教于乐
第三节美育的任务及实施(1课时)
1.美育的根本任务
2.美育的意义
3.美育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