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七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马丁·路德认为:“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A.天主教、专制王权遭到沉重打击
B.马丁·路德强调信仰的重要性
C.教会腐败是宗教改革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D.马丁·路德完全否定了天主教教义
解析:选B根据材料可知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强调信仰的重要性,故B项正确。
2.赵林在《西方宗教文化》中指出:“当路德把神圣的东西降低到世俗的水平时,他也同时把世俗的东西提高到神圣的地位……驱散了罗马教会加之于神职人员头上的神圣光环,而将它们降至俗人的地位;另一方面,他也把日常生活中一切正当的手艺和职业提高到善功和圣事的高度。”对此话理解错误的是(
A.否定教会对神学的垄断地位,促进思想解放
B.强调世俗生活是上帝认可的,否定天主教会的善功论
C.主张“因信称义”,强调信徒凭借信仰可以和上帝建立直接联系
D.其主张分为精神和世俗两个领域,有利于动员社会底层群众
解析:选C马丁·路德认为只要有虔诚的信仰即可获救,这被称之为“因信称义”,这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
3.《德国史纲》中写道:“教廷的敲诈激起了人民的反抗。路德愤然站在斗争的前列,他采用当时进行学术探讨的习惯方式……从而发出了公开反对罗马教皇的信号。”这个“信号”直接改变了(
A.罗马教会神权
B.神职人员权威
C.灵魂救赎方式
D.宗教礼仪程序
解析:选C据“路德”“学术探讨的习惯方式”可知此题考查“九十五条论纲”的意义。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反对教皇“因行称义”,宣传“因信称义”,直接改变了灵魂救赎方式,故C项正确。
4.(2016·蚌埠质检学者钱乘旦指出:“值得注意的是宗教改革运动的直接后果并不是社会生活的世俗化。恰恰相反,16、17世纪的欧洲正是由于新教的出现才使得宗教情绪变得更为强烈。”其依据在于新教(
A.排斥世俗生活
B.对人的束缚更严苛
C.主张信仰自由
D.加剧宗教信仰狂热
解析:选D传统的天主教实行禁欲主义,排斥世俗生活,不是新教,故A项错误;新教主体上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自由的趋势,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信仰自由的信息,故C项错误;因为新教基本上都主张信仰得救和《圣经》是唯一权威,在事实上让更多的人摆脱了教会权威的干涉,但也加剧了对宗教信仰的狂热,故D项正确。
5.以下是16世纪东西方两位思想家的言论,其共同之处是(
马丁·路德:“教皇和自己的会议,只有当其行动和法令与《圣经》相一致时,人们才有必要服从。”
李贽:“耕稼陶渔之人即无不可取,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可取乎?又何必专门学孔子而后为正脉也。”
A.挑战权威
B.否定神性
C.崇尚理性
D.倡导民主
解析:选A马丁·路德对以教皇为权威的教会进行批判,李贽对孔子权威进行批判,故A项正确;马丁·路德虽然对天主教教义不满,但是并不否定基督教的信仰,故B 项错误;马丁·路德不否定基督教的信仰,并非崇尚理性,故C项错误;无论是马丁·路德还是李贽都没有提出民主的思想主张,故D项错误。
6.(2016·安徽示范高中联考刘新利《欧洲文艺复兴史·宗教卷》在评论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时说:“原本只是那个时代教会改革呼声中的一声……就像一个在黑暗森林中行走的小孩,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这说明德意志宗教改革是(
A.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
B.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分离
C.革命性与妥协性的冲突
D.革命性与妥协性的平衡
解析:选A从“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可知,偶然的行为带来了巨大影响,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故A项正确。
7.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启蒙运动在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笼子”的同时,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据此可知,启蒙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
A.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B.批判宗教神学
C.提出民主制度构想
D.促进思想解放
解析:选C启蒙思想家提出了一系列民主政治的蓝图,在批判封建专制的基础上又防止新的专制的出现,后者属于“把统治者关进笼子”,故C项正确。
8.(2017·衡阳联考伏尔泰抨击天主教会,但他并不是一个无神论者,而是一个自然神论者。他认为要统治人们,宗教是不可少的。“即使没有上帝,也要造出一个上帝来”。材料主要说明伏尔泰(
A.重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B.背离了启蒙运动的宗旨
C.没有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
D.意识到宗教的社会功能
解析:选D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最终还是要为政治服务,故A项错误;启蒙运动提倡理性,反对天主教会,但不反对宗教,故B项错误;伏尔泰反对天主教会思想的束
缚,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即使没有上帝,也要造出一个上帝来”可知,创造一个上帝的目的就是服务于政治,故D项正确。
9.孟德斯鸠曾说:“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这一观点体现的主要思想主张是(
A.三权分立思想
B.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
C.天赋人权思想
D.社会契约思想
解析:选B从“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可知材料反映了公民的自由应该保持理性,符合法律,故B项正确。
10.黄宗羲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1663年出版的著作《明夷待访录》比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还要早近一百年,有人称它为“另一部《人权宣言》”。这两部著作的主要共同点是(
A.批判封建专制、提出民主思想
B.构建资本主义制度的框架
C.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D.主张法治,反对礼教
解析:选A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卢梭提出人民主权思想,故A项正确。明末清初思想家的理论体系仍属于封建思想范畴,故B项错误。17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