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图与《中国历史地理》课程教学
初中政治历史地理地图教案
初中政治历史地理地图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包括大洲、大洋的分布,以及主要国家的地理位置。
2. 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历史地理地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
教学重点:1. 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
2. 历史地理地图的阅读和理解。
教学难点:1. 世界地理知识的掌握。
2. 历史地理地图的阅读和理解。
教学准备:1. 历史地理地图教材。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世界地理格局,提出问题:“你们能说出哪些大洲和大洋?哪些国家地理位置特殊?”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并总结。
二、新课内容展示(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包括大洲、大洋的分布,以及主要国家的地理位置。
2. 学生阅读教材,跟随教师一起总结世界地理特点。
3.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历史地理地图,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地图内容。
4.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地图中的历史地理事件,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提出案例,如“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地理知识的作用。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世界地理和历史地理地图的特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绘制世界地理地图,标注重要国家和地理位置。
2. 选择一个历史地理事件,分析地理知识在其中的作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历史地理地图,使学生掌握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地理素养。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握课堂节奏,确保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知识。
初中历史地理全套教案
初中历史地理全套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理发现和地理大发现的时代背景。
2. 掌握我国地理史上的重要地理特征和地理变化。
3.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知识运用能力。
教学内容:1. 古代地理知识:了解古代地理学的起源和发展,掌握古代地理学家的重要成就和贡献。
2. 地理大发现:了解地理大发现的时代背景,掌握航海家、探险家和地理学家的重要成就和贡献。
3. 现代地理学:了解现代地理学的发展,掌握现代地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和应用领域。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过的历史知识,思考历史与地理的关系。
2. 提问:你们知道古代地理学的发展和地理大发现的时代背景吗?二、古代地理知识(15分钟)1. 讲解古代地理学的起源和发展,介绍古代地理学家的重要成就和贡献。
2. 提问:你们知道古代地理学家有哪些重要成就和贡献吗?三、地理大发现(20分钟)1. 讲解地理大发现的时代背景,介绍航海家、探险家和地理学家的重要成就和贡献。
2. 提问:你们知道航海家、探险家和地理学家有哪些重要成就和贡献吗?四、现代地理学(15分钟)1. 讲解现代地理学的发展,介绍现代地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和应用领域。
2. 提问:你们知道现代地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和应用领域吗?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总结古代地理知识、地理大发现和现代地理学的特点和联系。
2. 提问:你们认为地理知识对于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有哪些重要性?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回答导入部分的提问,了解历史与地理的关系。
2. 学生能够回答古代地理知识、地理大发现和现代地理学部分的提问,掌握相关知识。
3. 学生能够总结古代地理知识、地理大发现和现代地理学的特点和联系,理解地理知识对于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初中历史地理人教版教案
初中历史地理人教版教案教学内容:初中历史地理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关键事件和重要人物;2. 掌握地理知识,理解地理环境对历史发展的影响;3. 培养学生的历史地理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教学重难点:1. 掌握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内容和关键事件;2. 理解地理环境对历史发展的影响,掌握地理知识;3. 培养学生的历史地理意识,加深对历史地理知识的理解。
教学准备:1. 人教版初中历史地理教材;2. 多媒体设备;3. 针对性的教学素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幅古代中国地图,让学生了解古代中国的地理位置,并向学生提出问题:地理环境对古代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何影响?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二、学习内容1. 通过教材内容,介绍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如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等;2. 通过地理知识,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自然地理环境,如黄河、长江等对古代中国历史的重要意义;3. 结合历史地理的内容,让学生进行组合式学习,深化对历史地理意识的理解。
三、讨论互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所学的历史地理知识,展开互动讨论:地理环境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有哪些?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和地理环境有何关系?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分析能力。
四、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回顾学生所学的历史地理知识,强调地理环境对历史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深化对历史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五、作业布置教师布置相关的历史地理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历史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六、课堂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指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改进之处,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深化对历史地理知识的理解,增强了历史地理意识和综合素质。
未来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历史学习历史地图应用(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学习历史地图应用在历史的学习过程中,历史地图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具。
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地理素养。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历史地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历史地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历史地图是历史知识的重要载体,它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地点、时间以及地理背景。
通过观察历史地图,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从而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历史地图的应用策略1. 选择合适的历史地图在选择历史地图时,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选择。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应选择一些较为简单明了的历史地图,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
2. 结合教材进行讲解在讲解历史地图时,教师应结合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建立起历史事件和地理背景之间的联系。
例如,在讲解抗日战争时,可以同时展示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地图,让学生了解战争的主要战场和敌我双方的势力范围。
3. 组织学生进行地图分析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历史地图进行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从地图中获取历史信息,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地理素养。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历史地图中的路线、地形、势力范围等要素,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
4. 创设情境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历史地图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的发生过程。
例如,在讲解古代战争时,可以让学生观察战争地图,想象自己是当时的军事指挥官,如何制定战略和战术。
三、历史地图应用的注意事项1. 注意地图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在选择历史地图时,教师应确保地图的准确性和权威性,避免使用错误或误导性的地图。
2. 注意地图的更新和修订历史地图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发生变化,教师应注意地图的更新和修订,确保学生掌握最新的历史地理知识。
3. 注意与学生的互动在讲解历史地图时,教师应注意与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中国历史地理》课在教学中面临的几个问题
《中国历史地理》课在教学中面临的几个问题作者:刘圆刘燕来源:《文化产业》2015年第06期摘要:本文从课程名称、教学内容等方面对开设《中国历史地理》课程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历史地理;教学;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6-00-01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及其人地关系发展变化的学科。
历史地理学的成长与两个母体学科——地理学和历史学——的关系都很重要。
很多高校在地理专业和历史专业都开设了《中国历史地理》这门课程。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需要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一、课程名称的释义:历史地理并不是历史加地理现在一些介绍中国国情或者助力旅游的书籍常常有一册叫做“中国历史地理” 。
仔细阅读却发现该书介绍的是中国历史和中国地理的累加。
这让人容易产生一种误解,认为严格意义上的历史地理就是历史加地理。
许多大学生也有这样的误解,认为历史地理就是中学的历史和地理的叠加。
把这个问题讲解清楚的关键在于还原历史地理学的英文名称,并在历史和地理之间加上一个“的”字,进而以此引出学术界对历史地理学学科属性的大讨论。
二、教学内容的侧重:“历史的空间和空间的历史”历史地理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本门课程的学习既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地理学素养,同时也需要他们经过一定的历史学专业训练。
历史专业面向文科高考生招生,历史系的学生几乎都是参加过文科综合考试的,而中学地理是文科综合考察的重要课程。
他们有一定的中学地理基础,对中国历史地理的学习比较有利。
但是由于对于自然地理知识的缺乏,使得他们在学习历史自然地理这部分内容时面临知识的漏洞。
一些学生反映他们在学习诸如“历史时期的气候变迁”等章节时觉得比较吃力。
所以,笔者建议历史专业的学生在课下大量补充中国地理方面的知识。
有些学校的地理专业只招收理科考生,而大多数学校的地理专业采取文理兼招的方式。
对于理科出身的学生来讲,学习中国历史地理的首要难题就是中国历史知识的缺乏。
历史初中地图教案全套
历史初中地图教案全套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秦朝统一六国的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2)掌握秦朝的疆域范围,能够识读秦朝疆域图。
(3)学会通过地图分析历史事件,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秦朝统一的过程。
(2)运用地图比较法,分析秦朝疆域的变化。
(3)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意义,增强民族认同感。
(2)培养学生热爱历史、关心国家大事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秦朝统一六国的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2)秦朝的疆域范围,能够识读秦朝疆域图。
2. 教学难点:(1)通过地图分析秦朝统一的过程。
(2)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意义。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与秦朝统一相关的地图资料。
(2)准备问题探究活动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
2. 学生准备:(1)预习秦朝统一的相关内容。
(2)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心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秦朝统一六国的背景。
(2)提问:同学们知道秦朝统一六国的过程吗?请大家回顾一下。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秦朝统一六国的过程。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课堂探究(1)教师提出探究问题:秦朝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2)学生分组讨论,形成共识。
(3)各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4. 地图识读(1)教师展示秦朝疆域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识读地图。
(2)学生描述秦朝的疆域范围,指出地图上的重要地理位置。
5. 小组合作学习(1)教师布置合作任务:分析秦朝统一过程中的地图变化。
(2)学生分组合作,分析地图变化,总结统一过程。
(3)各组代表汇报合作成果。
6.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意义是什么?(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培养民族认同感。
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初中历史地形教案:观察人文地理形态演变
初中历史地形教案:观察人文地理形态演变一、课程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中国历史上的地理形态和该地理形态演变的主要原因。
从而提高学生对于历史地理的认识,增加他们的国家认同感。
二、课程内容在这节课中,学生将从几个方面了解中国历史上的地理形态以及这种地理形态的演变。
1、在文化上了解中国历史上的地理形态:学生们将了解中国历史上的三个主要地理形态:平原、丘陵和山地。
基础上,学生们将从文化方面了解这些地理形态的演变。
2、在经济上了解中国历史上的地理形态:学生们将了解影响中国历史上地理形态演变的主要因素,例如气候、土地、水和人口等。
基础上,学生们将探讨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到经济上的。
3、在历史上了解中国历史上的地理形态:学生们将了解中国历史上的地理形态演变与当时的政治形态和社会形态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1、基于讲述和展示的模式,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上的地理形态和地形演变的原因。
2、基于参与式学习的模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以了解中国历史上的地理形态和地形演变的原因。
四、教学资源1、适合初中生年龄阶段级别的历史地图和地理图。
2、教师将准备一些茶叶,以辅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上的地理形态演变。
五、教学步骤1、学生听完教师讲述后,他们将参观中国历史地图和地理图。
同时,布置课下任务:学生需要了解中国历史地形演变的相关信息,并将此相关信息具体化,以便下次开课讨论。
2、在的学习阶段,教师会使用茶叶路线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中国历史地形演变的过程。
3、在一个学习阶段,学生将参与小组讨论,共同探讨中国历史地形演变的相关问题,并写下自己的分析和看法。
六、课程评估学生将参与课程的小组讨论,共同探讨中国历史地形演变的相关问题,并写下自己的分析和看法。
教师也将在这个阶段对学生进行课程评估,以探讨学生是否充分理解了中国历史地形演变的过程。
历史地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历史地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内容摘要】历史地图通过地图符号语言,可以把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等信息更加清晰地表达出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利用历史地图辅助教学有利于提升历史课堂学习效率、落实历史核心素养。
另外,历史地图已成为考察历史学科内综合能力的重要载体,培养初中生对历史地图的分析能力也愈发重要。
本文对历史地图的概念、分类、重要性等做了简要介绍,并根据日常教学实践总结了历史地图的运用策略及其意义,以期为教师开展历史地图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历史地图初中历史运用策略意义一、历史地图概述(一)历史地图的概念历史地图是反映历史现象和事件,并能表现出社会历史发展和地理因素的关系的地图。
历史地图作为一种特殊的材料,广泛应用于地图学、历史地理学和历史教育学等学科的研究和教学中,在这些学科对历史地图这一概念理解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1]]在历史教育学中,历史地图作为历史教学使用的一种材料,它是形成史事空间观念的基础,是发展图像思维的一种手段,对掌握历史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2]]具体说来,历史地图主要采用地图的形式,对历史事件进行解释,并清晰得涵盖了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地理环境、空间联系等,与文字叙述相比,可以更加具体、生动、形象地概括历史事件、反映历史主题。
(二)历史地图的分类《历史地理学》中最常见的是以地图所反映的内容进行分类,分为疆域图、形势图、分布图三大类。
结合统编版初中历史教材及配套地图册,教学中使用到的历史地图可再进一步进行划分,大体上分为五类:疆域图、形势图、路线图、分布图、城市布局图。
(三)历史地图的重要性梁启超曾谈到:“读史不明地理则空间概念不确定,譬诸筑屋而拔其础也。
”每个历史事件都包含时间上的纵向演进和空间上的横向发展两方面因素,历史地图可以让时间与空间交融,具有动态性,能化繁为简、清晰地呈现历史现象、历史事件。
从初中学生的学情来看,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来讲,11、12岁以后的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的过渡时期,学生的思维特点是抽象逻辑思维日益占主导地位,但还有赖于具体形象思维,且不同学生认知发展的过渡速度并非完全一致。
浅谈历史地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历史地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摘要:历史地图是反映人类历史时期自然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状况及其变化的地图,是显示有史以来一切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具有空间分布和地域差异现象的地图,对历史事件的地点、空间、时间联系及其地理环境提供明确的概念。
离开了地理环境,人类历史的发展变化也就无从谈起。
简言之,历史地图是浓缩的历史,是对客观历史进程更直观、更生动、更简化的反映。
本文试从三个方面来说明历史地图对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使大家认识到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适当使用历史地图进行教学对提高课堂效率是有很大益处的。
关键词:历史地图; 课堂; 应用历史地图是反映人类历史时期自然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状况及其变化的地图,是显示有史以来一切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具有空间分布和地域差异现象的地图,对历史事件的地点、空间、时间联系及其地理环境提供明确的概念。
离开了地理环境,人类历史的发展变化也就无从谈起。
简言之,历史地图是浓缩的历史,是对客观历史进程更直观、更生动、更简化的反映。
古人云:左图右史。
这句话说明了研究历史离不开历史地图,历史地图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工具,历史地图是历史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充分运用现行教材中的历史地图进行教学,使抽象的历史概念更加形象、直观,往往能收到语言文字难以获得的教学效果。
本人从事历史教育工作以来,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紧密结合所教内容,较多地应用了历史地图进行教学,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增进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记忆有很大的益处。
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体会。
首先,历史地图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
例如,在学习“战国七雄”这一知识点时,通过老师的讲解,学生已初步了解了战国时期七个国家的名称以及它们所处的大致方位,即秦国在西方,楚国在南方,齐国在东方,燕国在北方,其他三国则处在中间,但学生对七国的具体位置在认识上可能还有一点模糊,还不太清楚。
此时教师可利用投影仪展示《战国七雄地理位置图》,简单明了的历史地图的方位展现可以一下子吸引学生,引起学生注意,老师再给予适当的指点和进一步的强调,从而使学生视野开阔,对战国七雄的位置有了更直观、更清晰的了解,印象自然也就更加深刻了。
历史地图与历史教学
历史地图与历史教学“左图右史”,“索象于图,索理于书”为古今学者治学和读史的重要方法。
比起文字的表现形式,地图在反映事物所处空间状态方面具有更简明、直观的特征,因而学者郑樵在《通志·图谱略》中也发出了“即图而求易”,“即书而求难”的感慨。
历史有两个最根本的要素:时间和空间。
历史开展的过程,就处在时间的演变之中。
空间那么是地理环境,是古今中外历史演出的舞台。
梁启超在《序》中指出,“读史不明地理那么空间概念不确定,譬诸筑屋而拔其础也”,把掌握历史空间概念比作掌握整个历史的根底。
显然,要完整地理解历史,就要懂得当时的地理,因而需借助于历史地图。
“即图而求易”历史地图不同于地理地图,后者反映的是相对静止的一时的地理环境,而历史地图那么表示人类历史活动特定的空间和进程,它揭示了不同时期处于变化中的地理环境及在此环境下人们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对历史现象的动态反映。
历史教学地图是一种专门性的为适应教学需要而编制的特殊图种,涉及历史学、地理学、制图学、教育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的与要求,它以简明的、特定的地图语言再现历史,其载负的图形信息能够收到文字表达难以实现的直观效果,与课本紧密配合,是取得历史最优教学效果的重要工具之一。
首先,历史地图可以通过其特定的“语言”使抽象的文字表述具体化。
地图语言是用各种规定的图例符号表示空间概念的形式。
历史地图常见的语言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其一,表示具体点位的各种居民点符号,教学图中常见的有◎⊙○等,其级别是不同的。
以中国古代史为例,◎一般代表政治权力中心,像历史上不同王朝的都城;⊙代表一级政区行政中心,如先秦的方国或诸侯国,秦汉以后的郡治、州治等。
元代开始行省制度推行于全国,那么元、明、清以来⊙所代表的一级政区行政中心为省级驻所。
历史图中较多见的○代表除上述两级之外的其他居民点。
历史政区图以外的形势图、事件图中常常简化为◎与○两级,即把⊙并入○这一级。
当然,这时同一居民点符号如○就不再有代表政区级别的涵义了。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历史地图绘制的规范与技巧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历史地图绘制的规范与技巧一、引言历史地图是历史学科的重要工具,它能够生动地展现历史事件的发生地点、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地图的绘制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
本文将探讨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地图绘制的规范与技巧,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历史地图的规范绘制1.选择合适的地图:教师在选择历史地图时,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清晰的、易于理解的地图。
同时,要关注地图的比例尺、颜色、图例等因素,确保地图的准确性。
2.绘制过程:在绘制历史地图时,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步骤。
首先,要标明地图的名称和比例尺;其次,要按照时间顺序将历史事件标注在相应的位置上;最后,要注意地图的颜色搭配和图例的使用,以增强地图的可读性和视觉效果。
3.细节处理:在绘制历史地图时,要注重细节处理,如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等,要准确无误。
同时,要关注地图的空白区域,避免过于拥挤,影响观感。
三、历史地图绘制的技巧1.注重地图的比例尺:比例尺是衡量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关系的尺度,正确使用比例尺有助于准确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地点和地理环境。
2.合理使用颜色和图例:颜色和图例是历史地图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使用颜色和图例能够增强地图的可读性和视觉效果,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地理环境的关系。
3.突出重点:在绘制历史地图时,要突出重点事件和人物,可以通过加大字体、改变颜色等方式来强调。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4.关注空白区域:在绘制历史地图时,要关注空白区域的大小和分布,避免过于拥挤的地图导致观感不佳。
同时,合理的空白区域也能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想象空间。
5.注重与其他学科的配合:历史地图不仅仅是历史学科的工具,也是地理、政治等学科的重要工具。
因此,教师在绘制历史地图时,要注重与其他学科的配合,共同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四、实践应用1.课堂讲解:教师在讲解历史课程时,可以通过绘制历史地图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地理环境的关系。
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地图的解读技巧
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地图的解读技巧一、历史地图的重要性历史地图是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以形象、直观的方式呈现历史信息,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空间位置和地理特征,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
在历史教学中,历史地图的作用不容忽视。
首先,历史地图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通过观察历史地图,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空间位置和地理特征,从而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其次,历史地图能够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通过观察和分析历史地图,学生能够逐渐掌握空间思维的方法和技巧,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
最后,历史地图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观察和分析历史地图,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和地理特征,从而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参与到历史教学中。
二、解读技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解读历史地图的技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阅读文字说明:在阅读历史地图时,首先要阅读地图下方的文字说明,了解地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基本信息和主要内容。
2.关注时间要素:在阅读历史地图时,要关注时间要素,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图所反映的历史时期。
3.关注空间位置:在阅读历史地图时,要关注空间位置,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和地理特征。
4.结合课本内容:在阅读历史地图时,要将地图与课本内容相结合,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和原因。
5.运用空间思维:在阅读历史地图时,要运用空间思维的方法和技巧,将地图中的地理位置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
6.关注细节:在阅读历史地图时,要关注细节,如地形、河流、山脉、城市等地理特征和位置关系等,这些细节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历史知识。
7.对比分析:在阅读历史地图时,可以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历史地图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更好地了解历史事件的演变和发展。
三、案例分析以“中国近代史上的抗日战争”一课为例,介绍如何运用历史地图解读技巧。
巧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
巧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历史地图是用地图语言表现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空间状态的特殊形式,反映了人类在一定历史时期特定地理环境中的具体活动。
它不但给人以美感,而且具有很强的直观性。
在历史学习中,若能充分利用好地图,不但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而且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利用历史地图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化讲世界史《美国内战》中“美国的领土扩张”时,我自制了一张《美国的领土扩张》简图,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让一位学生用不同的色彩把不同时间美国扩展的领土涂在这张地图上。
这样,一张美国经过扩张后的版图就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学生很直观的就能看到:美国的成长和发展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一样,都是用残酷的暴力、卑劣的欺诈和血腥的掠夺方式实现的。
假若不利用地图,教师一味地照本宣科,学生一味地死记硬背,就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失去对历史课的学习兴趣,也无法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利用历史简图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例如,学习隋朝大运河时,可以绘制简要的运河示意图。
这样,隋朝大运河的三点(洛阳、涿郡、余杭),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五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就跃然纸上,一目了然。
既直观,又便于记忆,同时,也有助于对大运河开凿的原因、影响的理解。
三、利用历史地图将散乱的知识系统化一幅历史地图反映了某一历史现象的特定时期的发展情况,相关的多幅历史地图则反映了该历史现象的发展变化趋势,对其发展变化进行多角度综合分析,既涉及到时间、地点、区域、方向等基本历史要素,又涉及到对所学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
例如:在复习中国近代历史时,我出示了《鸦片战争示意图》、《第二次鸦片战争示意图》、《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示意图》。
这四幅地图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的四次侵华战争,即列强侵华史的内容,但也牵出了中国近代历史上民族屈辱史的发展历程,同时还暗含着近代中华民族抗争史的内容。
通过对这四幅地图的分析,学生对于中国近代历史上列强的侵华史、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和抗争史就有了一个整体的、系统的认识,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巩固和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思维的开拓。
浅谈历史地图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历史地图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以岳麓版七年级(上)《宋代的经济与社会生活》为例摘要:随着历史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新时期的历史教学内容以及方式等正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
从注重教师的“教”到注重学生的“学”,这反映了一个教学观念的极大转变。
如何让学生学会“学”,成为目前历史教师首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由此课改理念提倡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让改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本文选取历史地图教学法,根据新课改的理念,结合岳麓版七年级上的第十一课《宋代的经济与社会生活》为例进行阐述。
关键词:历史地图历史教学应用翻开教科书,我们会发现在教科书上有不少的历史地图,在学生的辅助教材《历史地图册》上也有不少。
但此外还有一些历史图片。
然而历史地图与地理图片是不同的。
正如历史图片也不等同于历史图片一样。
历史地图指的是:历史地图是动态地反映人们在历史时期进行各种活动的空间分布及自然环境的语言符号,它以类似于地理地图中简明、特定的符号来再现各个历史时期人们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各方面的社会活动。
历史地图与地理地图的区别在于:,地理地图表现的是相对静止的地理坏境,而历史地图反映人类历史活动特定的空间和进程,能够揭示不同历史时期环境的变化,是动态反映历史事件和现象的专题地图。
①(《历史地图在课堂教学中的选择与运用》崔娇娇)历史地图分类,一些研究教材中的历史地图的老师曾将其分为:形势图(如农民起义形势图)、路线图(如红军长征线路图)、疆域图(如明朝疆域图)、政区图(如元朝行政区域图)和水运图(如京杭大运河的水运图)等种类。
此外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划分方法②(如东北师大的于艳华在她的硕士学位论文里的分类是按照性质、内容和教学功能性质来分类),在这里不做一一详述。
初中历史新课标中的教学建议指出:“教学时要灵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充分利用多种历史信息资源,突出历史教学的特点…”。
同时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中也指出:“学校应有意识地调整图书馆或资料室的藏书结构和规模,合理配置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书籍,如通史著作、历史刊物、历史文物图册、历史地图、历史图表…等方面的读物,以供学生查阅,丰富学生的社会、人文知识,加深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合理运用历史地图册,激活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合理运用历史地图册,激活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发表时间:2012-05-18T17:14:42.37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2年6月总第57期供稿作者:于文亮[导读] 第六,对教科书中内在联系复杂的内容,可以利用地图册中图示化繁为简,便于学生理解。
◆于文亮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第一中学256600历史图画是历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人们认识与重视既往事实的一种重要载体,是历史直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以图代文”、“以图释文”的功能,在历史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历史图画不仅具有知识的传播功能,而且具有能力培养的功效,承担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综合分析等方面能力的任务。
历史图画是一个非常好的直观教具,在历史课堂上老师如能巧妙、恰当地使用历史图画教学,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但是,历史课本中的插图毕竟有限,要想配合教学真正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就需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历史地图册。
历史地图册图文并茂,就图而言,它包括:地图、图片、图表三大方面。
其中图片是历史照片、图画、历史类漫画的总称;图标又包括比较表、统计表、图解、符号示意图等;地图又可以分为自然地图、人口图、经济图、政治图、文化图、历史地图等。
在各种“图”外还配有相应的文字说明。
用好一本历史地图册就等于给历史教学增添一个得力的助手。
因此,如何有效利用历史地图册进行课堂教学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已成为落实新课程理念的重要途径之一。
首先,中学历史地图册内容贴近现实生活,富有时代感,且密切结合课本重点、难点知识。
例如必修二第二单元的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本课地图册将近现代中国百姓物质生活的变迁过程用大量丰富多彩的图片呈现出来,在学生阅读教材后翻开地图册看到《身着中山装的孙中山》、《清代宫廷的木制自行车》等便立即有眼前一亮的感觉,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和讨论,再加上教师稍作点拨小结,教学任务轻松完成且效果良好。
第二,历史地图册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工具,它把课本上不易理解的东西以图、以像的形式展现于眼前,把一些无形的、抽象的东西变成有形的、具体形象的。
浅谈历史地图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价值
浅谈历史地图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价值江苏省仪征中学(211400)刘明森江苏省仪征市第三中学(211400)夏圆[摘要]历史地图可以直观反映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内容,包含着丰富的信息,在课堂教学中有着文字不能代替的作用。
将历史地图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既能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和时空观念,还能弥补教材文字不够直观的不足。
[关键词]历史地图;课堂教学;运用价值[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20)16-0076-02古语云,“左图右史”“索象于图,索理于书”,由此可见地图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
地图有简洁、直观、明了的特点,因此地图在反映具体事物所处的空间状态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可弥补文字表达不够直观明了的不足。
郑樵的《通志•图谱略》中就有“即图求易,即书而求难”这样的记载。
苏联教育家斯拉拉斯夫说过:“地图是给学生直观地阐明历史过程中的联系所必需的有力工具。
认识地图,不仅是要知道它的点线符号、象征意义、城市、边界、河流等,而且要从这符号中间看到活生生的历史事实以及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复杂关系。
”教会学生像阅读历史书籍一样读地图,是历史教师从事教学历史地图时所应遵循的原则。
在中学历史课堂中,历史地图不仅是重要的教学辅助工具之一,更是历史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通过历史地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和时空观念众所周知,中学历史教学中经常会涉及一些时间、空间概念,而历史地图中常常集合了图像和文字。
如果学生仔细审读地图,就可以从地图中找到定位时间、空间的标记、图示等。
因为任何历史事件都是发生在一定的历史时空之中的,不可能脱离某个特定的时空。
正如梁启超在《中国地理沿革》序言中所说:“读史不明地理则空间概念不确定,譬诸筑屋而拔其础也。
”正确认识理解历史时间、空间概念,有助于学生在中学历史课堂中准确地把握历史问题。
因此,恰到好处引用历史地图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定位能力和时空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地图与《中国历史地理》课程教学
《中国历史地理》是研究人类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变化及其与人类和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的学科,它注重时间与空间的有机结合;历史地图则是表现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空间位置和地理环境的工具,它可以再现不同历史时期的地理空间变迁。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历史地图是非常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只有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标签:中国历史地理;历史地图;空间观念
地图是用特定的符号和图形表达地理事物的一种有效工具。
古往今来,几乎凡是具有空间分布差异的地理事物,无论是具体的还是抽象的,过去的还是现实的,静态的还是动态的,都可以用地图予以表现;历史地图作为地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表现人类历史时期发展情况的地图,它能对不同历史时期历史事件的地点、空间联系及其地理环境提供明显的概念。
如反映历史时期疆域、政区、历代政治军事形势、民族迁徙、地理环境的变迁、经济和文化发展状况等即是如此。
显然,历史地图与抽象的文字相比更直观、更具体,是对历史现象的动态反映,补充了教材文字叙述的不足,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明确历史地图的教学功能,重视其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应当深入研究如何运用历史地图为教学服务,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
一、历史地图的教学功能
1.历史地图是加强学生空间观念的一种常用方法。
对于历史地图的重要性,我国古代学者郑樵就提出“古之学者,为学有要,置图于左,置书于右,索象于图,索理于书”的学史要点。
相对于教材内容而言,历史地图以其形象、直观、简明、生动的特点,在时空与地理位置上更能体现历史不断发展、不断演变的重要进程。
因此,利用历史地图教学已逐渐成为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一种尺度。
众所周知,历史的空间观念是靠历史地图来表示的,没有历史地图,就不可能获得空间观念,没有空间观念,要较好和学好历史地理课程是不可能的。
2.历史地图可以补充、完善教材之不足。
历史地图蕴涵着丰富的文字知识,且重点突出,节省语言文字表述,而教材内容相对于历史地图而言是现成的、枯燥的文字表述。
历史地图作为地理知识的一种形象、直观、综合的表达,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有助于学生全面系统的掌握历史地理学知识,是学习中国历史地理知识必不可少的工具。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形成图文结合、时空结合,全方位掌握历史地理知识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它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形成综合的学科素养。
二、历史地图在《中国历史地理》课程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1.历史地图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历史空间观念。
历史地图就是把客观分布
的地理要素以缩小的形式供学生分析和比较各种地理现象的规模大小、分布规律及其内在联系等等,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因此,历史地图作为传统的教学工具在当今电化教学时代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其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所不能取代的。
在近二千年的时期内,中国行政区划出现郡县时代、道路时代、行省时代三个阶段,期间政区变化比较复杂,不太容易记忆掌握,如果合理充分利用历史地图,和历史时期疆域变迁图相结合起来进行学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际上,我国历代行政区划都是统治者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在其所辖范围内,根据当时的社会状况,诸如地理条件、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经济联系、民族分布与疆域界限等,对全国范围进行区域划分。
我们知道,行政区划的一个重要原则便是依据“山川形便”原则,也就是将自然区划与行政区划有机结合起来,即以重要山脉和河流为界限划分区域,这种原则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和抵御自然灾害,同时对内部交通、社会经济交流的形成,以及文化的认同等都有好处。
例如,秦岭是我国历史上一条重要的南北自然分界线,也是行政区划的重要分界线。
但是这一原则也存在着很大弊端,容易产生封建统治分裂割据局面,如历史上四川盆地、山西高原、岭南地区都是地理环境比较好的自然割据单元,历史上不少政权都据此为天险,建立方国,为了能更好地维护国家的统治,从元代开始,中央政权完全打破这一原则,开始采用“犬牙交错”原则来划分政区,即将独立的自然环境完全打破,比如前面所述的秦岭,将陕西省划分为南北两个区域,一边是陕北黄土高原区域,一边是江南鱼米之乡,一南一北两个区域文化认同差异明显,也不利于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但能有效防止地方割据政权出现,稳定了中央政权的统治。
对于这类问题从历史地图中我们也能发现,江西行省跨越南岭,深入到今天的广东省境内,洞庭湖则横亘于湖广行省中间,又跨越南岭,直到今天的广西。
教师可以利用历史地图直观性的优势,帮助学生记忆理解,使学生形成历史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2.历史地图能补充教材文字讲解之不足,帮助学生理清重点和难点。
历史地图与教材文字相互印证,相互补充。
例如,我们在学习历史城市地理时,不免谈到城市兴起的地理特点,一般来说,城市兴起先要考虑它的自然环境诸如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等因素。
在沙漠、戈壁等恶劣环境区域是根本不会有城市兴起。
从历史时期城市分布图我们不难得出,我国历史上的许多重要城市多分布于平原、水陆交汇处以及沿江沿海地区。
相反,在我国内陆干旱半干旱的缺水或沙漠地区,城市很难兴起,即使有,也不会有城市群的出现,例如,位于陕北毛乌素沙漠无定河流域的统万城,曾经“临广泽而带清流”,是五代十六国时期大夏国赫连勃勃的都城,公元10世纪以后开始沙漠化,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是一个白城子,还有今天地处沙漠中的楼兰古城遗迹,即是如此。
今天北方地区许多大城市的发展被缺水问题所困扰,制约着城市发展的规模,如隋唐时期的国际大都市长安今天即是如此。
唐宋以降,历史城市地图告诉我们,城市分布开始有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以南扩展。
3.历史地图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培养其环境保护意识。
黄河流域曾经是我国自然条件最优越的地区,也是我国最古老的农耕区,历史时期曾是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但由于过度开发,无节制的索取,唐宋以降,水土流失,环境恶化,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迁移至东南地区。
据统计,在1949年前的三千多年间,有着“浊河”之称的黄河下游决口1 500多次,较大的改道二三十
次,对下游平原的地理环境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些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仅靠文字枯燥表述,效果欠佳,而历史时期黄河下游变迁图则主要体现了几次有代表性的黄河改道,使得学生较直观、具体简明的理解黄河故道变迁史,同时向学生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据历史时期野生亚洲象分布图,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历史时期我国亚洲象在今天的北京、河北一带都有考古发掘残骸,而今天只能在云南一带有些许生存,通过历史地图,面对野生象古今分布的数量对比,使我们很容易产生强烈的震撼感,遍及全国各地的亚洲象正在走向濒临灭绝的境地,究其原因,主要是人类活动乱砍滥伐,严重破坏了亚洲象的生存环境;又如历史时期我国的野生犀牛比亚洲象分布更广阔,但从我国版图上比亚洲象消失的更早。
总之,在《中国历史地理》课程教学过程中运用历史地图是教师职业技能和教学基本功训练的一个重要内容,有利于教师教学方法的转变和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全面认识和思考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科学有效的运用历史地图,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全明,张翼之.中国历史地理论纲[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290-292.
[2]蓝勇.中国历史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21-131.
[3]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82-146.
[4]卢志良.中国地图学史[M].北京:测绘出版社,198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