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期末复习资料
教学论全部复习资料
教学论全部复习资料教学论复习资料版权所有,盗版必究第一章绪论1、教学:是指教师教学生认识客观世界并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活动。
注意以下四点:①教学是教师教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活动②教学是追求和促进学生发展的活动,这是教学的基本价值规定性③教学是教育的基本形式,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④教学的具体形态是变化发展和丰富多样的。
综上所述,教学乃是教师教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教育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文化知识和技能,进而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形成思想品德的过程。
2、教学的基本要素是学生、教师和教学内容学生:①学生是一种专门的社会角色,是教学活动中的学习者②学生既是教育对象,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③学生具有独特个性,身心不断发展完善教师:①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要负责人②教师是特殊的专业技术人员教学内容:①教学内容是师生活动的客体②教学内容代表着人类文明的核心成果③教学内容经过了教育化的加工处理④教学内容具有教育价值3、教学论的研究任务是揭示教学规律、确立教学价值观、优化教学技术第一章教学和教学论的历史发展进程1、杜威的教育教学思想(见40页)2、20世纪我国教学论发展的主要特征是:①教学论从传统走向现代;②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科学化取向和人文化取向是近代以来存在的两种不同的研究取向,且各有不同的理论基础;③多样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第二章学习方法与学会学习1、学习的定义学生的学习是在各类学校的特定环境中,按照目标的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的一种自我建构和生成的经验习得过程。
2、学习的特征计划性:学习安排具有严密的计划。
间接性:学生的学习主要以获得间接经验为主。
高效性:经过教育和训练的专职教师按一定教育目的和要求,根据一定计划,有系统有组织的进行教育工作,这样就使学生的学习必在日常生活中的学习有效得多。
3、学习的要素包括学习者、刺激情境或刺激、记忆和反应。
4、学习的结果美国心理学家加涅提出了五种学习结果,依次是言语信息、认知策略、智力技能、动作技能、态度。
中学教学论期末复习资料
1、中学生物学论是一门研究什么的科学?中学生物学论是一门研究探索中学生物教学理论,教学规律以及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应用性教育科学。
2、中学教师要做哪些工作?①理解学科的性质和价值②理解生物科学的技术和特征③掌握学生学习的规律和特征④掌握各种各样教学方法⑤专业素养提高3.课程的含义:课程广义上指学校教学所有的学程,狭义指的是某一门学程。
4.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从学科的性质说:①生物学是一门课程,所以体现科学特征,他是一个丰富的知识体系(由事实,概念,理论,定律,概说,模型等不同形式的知识构成),又有认识自然的一些途径和方法。
所以,教学不仅要使用科学的事实和概念,更要体现科学的探索过程。
5.中学生物学课程设置:中学分科课程:理科生7~9%(分科课程是生物学与物理、化学等科目分别独立设课)综合课程:也称科学或自然科学高中设理科生,各占六分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6.国家课程标准的概念: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基础教育目标的培养和教育计划,结合学科特点,以纲要的形式规定某门学科课程的性质、地位、目标、内容、框架的统一的基本要求,并提出教学实施和编写教材的一些建议的纲领性教学指导文件。
7. 国家课程标准性质:课程标准是课程的总体规划和总体要求,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基本质量要求。
8.课程标准作用:是教学的依据、考试命题的依据、评价的依据、教材编写的依据。
9.新课程理念有哪几个?①面向全体学生②提高生物科学素养③倡导探究性学习10.课程目标:是指通过某学校学习规定,学生发展所应形成的各种素养和应达到的各项指标。
11.教学目标:是指通过教学,期望学生应达到的行为(或学习)结果。
12.教学目标称述四要素:行为主体、行为条件、行为动词、表现程度。
13.教科书是学科课程范畴之中系统编写的教学用书。
教科书的作用:是支持教师开展各种活动的书籍、也是学生学习的工具。
14.生物科学素养的含义?它包括哪些?是指进行个人决策、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的生产实践所需要的生物学概念的生物学探究能力。
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复习资料[共5篇]
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复习资料[共5篇]第一篇: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复习资料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复习资料一、选择填空题1、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
2、教学论:是教育学中的一门学科分支,研究教学情境中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对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科学概括,做出一般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定或解释,用以指导教学实践。
3、《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
4、“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乐经》。
5、语文课程目标的五个领域: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显性呈现(横向)。
6、语文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隐性线索(纵向)。
7、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目标确定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总目标包括的五项内容:“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
8、语文教材有泛指、特指和专指三种不同的概念。
特指根据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写的,供语文教学中师生使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习题册、练习册、教学挂图、音像教材、教学软件、选修教材、教学指导书、教学参考书等。
专指在上述的语文教材系列中占有特别重要地位的语文教科书,即课本。
9、语文教材的四个功能:德治启迪、语文历练、语言积累、知识扩展。
10、语文教材的内容有四种要素构成:范文系统、知识系统、实践活动、助读系统。
11、成功的板书和图示要做到:既是教学内容的艺术展示,又是教学思路的直观体现,能够揭示中心,突出重点,理清思路,启发思考。
12、板书图示的能力要素:1、硬笔书法能力2、一定的制图能力和绘图能力3、版面设计的能力4、文明的书写习惯13、语文试卷的评析方法:基本方法:借题发挥;具体的方法:1、抓住一点,讲清一类14、对照比较,讲清知识、能力和智力的关系3、改变题型,触类旁通。
15、解行识字法的要点:1、解行为本2、偏旁带字3、形音义结合16、常见的对外汉字教学法:1、翻译法2、古文字介入法3、画图法4、体态语教学法5、偏旁部首带子法6、语音摹拟法7、部件分合法8、笔顺展示法9、韵语教学法10、信息化教学法。
《语文教学论》期末复习资料
《语文教学论》期末复习资料题型:判断题(10题10分) 选择题(10题10分) 名词解释(4题20分) 论述题(3题30分) 案例分析题(1题30分)1、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2、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以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综合构建素养型课程目标体系。
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內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分三个层面设置学习任务群,即第一层的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第二层的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第三层的拓展型学习任务群。
5.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要求学生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6.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评价的总要求。
7.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8.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力求有创意。
9.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交流、耐心专注的倾听。
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
10.语文课程改革中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11根据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阶段优秀诗文背诵240篇(段)。
12.7-9年级学生45分钟应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1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在课程內容上,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主题的作品应占60-70%14.语文课程评价包括。
过程性评价重点考察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
15.7-9年级学生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16. 语文教材选文要体现正确政治导向和价值取向,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
教学论复习资料
教学论复习资料第一章课程与教学概论1、课程要求:课程是预期的,课程要对教学具有指导作用,因此课程目标要事先设计,课程编制人员的根本任务在于发现、选择和组织课程目标。
2、现代课程观的变化:1.强调课程是学习者实际经验与学科知识的有机整合,课程观念呈现出从学科中心到以人为本的转向。
2.课程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不断创新的过程。
3.强调师生的经验、教材、环境等因素整合的广阔的课程资源新视野。
4.从只关注显性课程到强调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
3、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意义(一)课程是学校培养人才蓝图的具体表现(二)课程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基本依据(三)课程是学生吸取知识和经验的主要载体之一(四)合理的课程设置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决定作用(五)课程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和标准4、课程论的诞生◆1.1918年博比特(F. Bobbitt)出版的《课程》,标志着课程论的诞生。
2.杜威1902 年出版的《儿童与课程》与博比特的《课程》共同标志着课程论作为独立学科诞生。
5、理论界对教学的基本认识(一)对教学的基本涵义的理解1.将教与学看成是一个联合词:指施教者指导受教者进行的学习活动。
2.将教学当作一种行为:相当于施教者的“教”;是教学实践中施教者的行为。
(二)教学的逻辑起点--- “学习”(三)教学的本质---引导学生“学”现代教学观——教学并不是给予,教学质量的高低与教师讲解程度并不成正比关系。
教学应当是在教师指引下学生的获取.教科书是写给学生看的,是学生接受知识信息的渠道之一;6、何谓学定教?——学是教的根据,教法要适应学法,教的规律要符合学的规律7、如何学定教?◆教为学服务的要求:教师要做到“三个服从”一是教师思维要服从于学生的思维当学生的思维方向与教师不一致时,教师不要强迫学生跟着自己走。
二是教案服从于课堂当教学实施过程与教学设计不一致时,教师不要用教案来框住学生。
三是教学进度要服从于效果当学生进行研究、讨论、思考而占用了较多时间时,教师不要为赶进度而打断学生的思维,要切实改变过去教师教学的速度、深度与学生实际失调的毛病。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复习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复习课程与教学论期末复习第一章~第五章一、名词解释1.课程指广义:学校教学的内容及其进程的安排狭义:具体一个学科科目.2.课程目标是根据教育宗旨和教育规律而提出的具体价值和任务目标.3.课程内容是指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是一定的知识、技能、技巧、思想、观点、观点、信念、言语、行为、习惯旳总和。
课程内容就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而精心选择出来的人类文明的精华成果,是经过改造加工适合于学生学习的教育材料。
4.课程开发主要是指课程的功能不断适应社会,文化,科学等方面的要求,进而持续不断开发课程的活动与过程。
5.校本课程是指以校为本的,基于学校的实际状况、为了学校的发展,由学校自主开发的那些课程。
6.校本课程开发广义以校为本的,基于学校的实际情况,为了学校的整体发展学校自主展开的课程开发活动。
它是对学校课程的整体改造,能够体现学校的价值追求与教育理想。
狭义则特指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给学校预留出来的10%-25%的课程的开发。
7.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形成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三要素说: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8. 优化教学就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相对于一种标准而言的一种完善完满的教学状态,它是改革探索,革故鼎新的产物。
二、填空1.课程与教学论即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合称,是研究课程与教学一般原理,价值与策略问题的学科,研究对象是课程问题,教学问题。
主要研究事实问题,价值问题和技术问题。
2.课程与教学论的任务:研究规律,确立价值与优化技术。
3.1632年,捷克夸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教学论学科诞生的重要标志。
是教学论作为独立学科存在的重要里程碑。
4.1806年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继《大教学论》之后的又一里程碑,作为教育学和教学论发展成熟的基本标志。
5.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和方法17-26课程与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工作,课程与教学论需要系统学习。
教学论复习题(5篇)
教学论复习题(5篇)第一篇:教学论复习题生物教学论一、名词解释1.中学生物学教学论:中学生物学教学论是由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技术等诸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形成的,兼有文、理学科特点的学科课程,课程内容主要涉及中学生物学教学的基本理论、教学策略、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
其主要任务是研究生物学教学中教与学的原理,探究生物学教学活动规律。
2.生物科学素养: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反映了一个人对生物科学领域中核心的基础内容的掌握和应用水平,以及在已有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能力。
包括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3.科学素养:指了解进行个人决策、参与公民和文化事务、从事经济生产所需要的科学概念和科学过程。
4.探究:“探究”即探索研究,努力寻找答案,解决问题。
追求知识的确凿性。
5.教材和教科书:教材是教师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使用的、供学生选择和处理的、负载着知识信息的一切手段和材料。
从表现形式上来看,它既包括以教科书为主体的图书教材,又包括各种视听教材、电子教材以及来源于生活的现实教材等教科书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
它是最具代表性的核心教材。
所以它只是是教材的一种,与之并行的还有大量的教学辅导用书、各种视听教材、电子教材以及来源于生活的现实教材等。
6.概念图:是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包括众多的概念,以及概念和命题之间的关系。
每个概念之间的关系通过连接线上的词表示。
7.备课:备课是对教学工作进行的整体安排,教师在教学前所做的一切准备工作,通称为教师备课。
8.说课是教师对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依据进行口头阐释或书面呈示的过程。
9.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按小组接受任务,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分工合作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
10.学习:学习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获得知识或者引起行为、能力、心理倾向较持久的改变的过程。
课程与教学论经典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24、名词解释:1.课程目标: 在博比特看来, 课程目标指的是那些人们需要掌握和形成的能力、态度、习惯、鉴赏和知识的形式。
2.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效果。
它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细化, 在方向上对教学活动设计起指导作用, 为教学评价提供标准和依据。
3.生成性目标: 生成性目标是在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过程展开的, 而自然生成的课程与教学目标, 它是问题解决的结果, 是人的经验生成的内在要求。
4.表现性目标: 表现性目标是指每一个学生在具体教育情境中的个性化表现。
它与学生的主体性发挥的怎么样、个性展示得怎么样是相一致的。
5.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以现代学习理论为基础, 科学合理地运用系统理论的思想与方法, 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师自身教学观念、教学经验、个性风格, 分析教学中的问题与要求, 确定教学目标, 设计解决问题的步骤, 选择和组织相应的教学策略与教学资源, 为达到预期的优化教学效果而制定系列的教学实施方案的过程。
6.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要求, 在教学活动中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和。
7、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教学理论研究中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论的产物, 它主张运用系统论的方法把教学现象与教学活动看做由各因子、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大系统, 教师水平、学生状况、教材、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等要素都处在系统联系之中, 并与外部的教学情境发生关系。
8、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任务, 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形式, 也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活动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形式。
简答题1.简述课程与教学目标制定的基本依据答: 社会发展对人的教育提出的要求和人的自身对教育提出的要求, 这两个要求是相辅相成的, 具有发展与要求的内在一致性。
同时, 由于课程与教学的核心成分是学科知识。
因此制定课程与教学目标, 必须对学生、社会及学科进行研究, 并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课程与教学论 期末复习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复习第一章~第五章一、名词解释1.课程指广义:学校教学的内容及其进程的安排狭义:具体一个学科科目.2.课程目标是根据教育宗旨和教育规律而提出的具体价值和任务目标.3.课程内容是指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是一定的知识、技能、技巧、思想、观点、观点、信念、言语、行为、习惯旳总和。
课程内容就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而精心选择出来的人类文明的精华成果,是经过改造加工适合于学生学习的教育材料。
4.课程开发主要是指课程的功能不断适应社会,文化,科学等方面的要求,进而持续不断开发课程的活动与过程。
5.校本课程是指以校为本的,基于学校的实际状况、为了学校的发展,由学校自主开发的那些课程。
6.校本课程开发广义以校为本的,基于学校的实际情况,为了学校的整体发展学校自主展开的课程开发活动。
它是对学校课程的整体改造,能够体现学校的价值追求与教育理想。
狭义则特指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给学校预留出来的10%-25%的课程的开发。
7.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形成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三要素说: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8. 优化教学就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相对于一种标准而言的一种完善完满的教学状态,它是改革探索,革故鼎新的产物。
二、填空1.课程与教学论即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合称,是研究课程与教学一般原理,价值与策略问题的学科,研究对象是课程问题,教学问题。
主要研究事实问题,价值问题和技术问题。
2.课程与教学论的任务:研究规律,确立价值与优化技术。
3.1632年,捷克夸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教学论学科诞生的重要标志。
是教学论作为独立学科存在的重要里程碑。
4.1806年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继《大教学论》之后的又一里程碑,作为教育学和教学论发展成熟的基本标志。
5.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和方法17-26课程与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工作,课程与教学论需要系统学习。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知识点集锦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知识点集锦第一篇: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知识点集锦课程与教学论一、课程与教学目标1.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层次:教育目的(aims)、教育目标(goals)、课程与教学目标(objectives)。
2.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取向;①普遍性目标取向是基于经验、哲学观或伦理观、意识形态或社会政治需要而引出的一般教育宗旨或原则,这些宗旨或原则直接运用于课程与教学领域,成为课程与教学领域一般性、规范性的指导方针。
特点是普遍性、模糊性、规范性。
②行为目标取向是以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的形式陈述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它指明课程与教学过程结束后学生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
特点是精确性、具体性、可操作性。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
③生成性目标取向是在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课程与教学目标。
根本特点是过程性。
④表现性目标取向是指每一个学生在与具体教学情境的种种“际遇”中扫产生的个性化表现。
最求学生的多元性。
3.目标模式泰勒:现代课程理论之父。
泰勒基本原理:1949年泰勒出版《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该书提出四个基本问题,即“泰勒原理”。
内容是:①确定教学目标。
泰勒认为,确定教育目标是课程开发的出发点。
课程开发的整个过程都决定于预定的教育目标,目标是课程的灵魂。
教育目标来源于对学习者自身的研究,对校外当代生活的研究,学科专家的建议。
②选择学习经验。
学习经验是指学习者与他能做出反应的环境中的外部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
泰勒提出选择学习经验的五条原则:一是为达到既定的教育目标,给学生提供的学习经验必须既能使学生有机会实践该目标所隐含的行为,又能使学生有机会处理该目标所隐含的内容。
二是学习经验必须使学生在从事教育目标所隐含的行为的过程中获得满足。
三是学习经验所期望的反应是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的。
四是有许多特定的经验能够用来达到同样的教育目标。
五是同样的学习经验通常会产生几种结果。
《教学论》复习资料
《教学论》复习资料一、教学的词源学探析中国古代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分别出现“斅”和“學”两个字。
一般认为“教”字来源于“学”字(“爻”)两个字则最早出现在《尚书•兑命》中的“斆学半”(斆,xiao,同教)。
据宋朝蔡沈注解:“斆,教也……始之自学,学也;终之教人,亦学也。
”《礼记•学记》引用它作为“教学相长”的经典依据,指出:“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
”在《礼记•学记》:“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中,教学的涵义却极为广泛,几乎是“教育”的同义语。
宋代欧阳修所作胡瑗先生墓表中:“先生之徒最盛,其在湖州学,弟子来去常数百人,各以其经传相传授,其教学之法最备……”这里“教学之法”中的“教学”与我们今天的“教学”的涵义已经很接近了。
在英语中,与教学密切相关的单词有三个,人们一般用意义接近的两个词teaching(教学、教导)和instruction(教、教导)来表示“教”,用learn(学、学习)表示学。
二、教学涵义的规定性1、原始的教学涵义2、教学即教授3、教学即教学生学4、教学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5、教与学的理论支撑教学即教授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我国较为流行的观点由于当时废除科举制度,兴办新式学校,而又苦于没有专职教师,加这受源于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J.F.Herbart)的教学法的影响,人们非常重视教师的教,“怎样教”的问题便使教学演化为“教授”。
在西方,“teach”一词从其词源上看,也有“说明”的意思。
教学即教学生学针对教学即教授的思想倾向而提出强调教源于学,教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学,这与西方“教学即成功”的教学词义有相同之处。
教学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从构成教学活动的要素来看,活动的主体是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以课程内容为中介,以一定的目的为追求而共同参与到同一活动中去,构成完整的教学活动,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教学的本质目的在于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学习。
教学论期末复习资料
教学论期末复习资料一、单选(1分X15个,答案要写在题前括号里)1.关于板书技能彩色粉笔颜色的问题:①大面积使用白色②为了突出重点,用红色作标记,作勾画、标注(多数)③板书上最多不超过三种颜色(第三种用黄色)④不使用蓝色(蓝色反光)、不使用绿色(黑板多为绿色)正副板书功能问题正板书的定义:备课中精心设计的写在黑板正中的部分。
正板书又要分成上、下或者上、中、下。
(正板书的特性:生成性,即随着教学推进,慢慢生成的)上区:通常用来板书标题下区:用来板书核心功能句左副板书:通常用来板书本堂课的新单词,包括音、形、义、性。
(词义不许出现中文)其中“音”包括①元音字母、元音字母组合。
辅音字母组合下面写音素②单词分类右副板书:通常语言点、知识点左、右副板书:随着教学设计生成,具有逻辑性2.关于环节技能六个环节技能:导入技能、呈现演示技能、机械性操练组织技能、意义练习组织技能、交际性练习组织技能、强化巩固技能。
导入呈现概念: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开始时,组织学生进行活动前的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引导学生进入状态的教师行为方式。
目的:创造良好的英语氛围;安定学生情绪;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出活动内容等。
内容:话题、新词、新句、新任务、活动方式原则:用英语;新奇(趣)变;互动;紧扣学生实际及教学目标;快捷方式:复习、直接、演示、情景、谈话、故事、游戏、歌曲、图片、图表、新闻、问题、经历等多种方式。
机械操练概念:在呈现新的语言材料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以模仿记忆为主的控制性反复练习。
目的:形成正确的语音、语调、语言形式、语言习惯、为意义操练和交际性操练打下基础。
内容:新词、新句、新话轮。
原则:清晰准确交代任务,眼神手势高效指挥,先易后难,先简后繁滚雪球,先集体后个体受训面要广,要纠错,控制性强。
方式:跟读、朗读词语和句子以及简单的替换练习,师生、生生练,重复、替换。
意义操练概念:在机械性操练的基础上,学生独立运用语言材料进行真实意义的听、说、读、写的活动。
《中学数学教学论期末复习资料》
《中学数学教学论期末复习资料》1.绪论一、中学数学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与任务该课程起源于近代师范教育的产生。
1919年秋,陶行知先生提出以“教学法”代替“教授法”,此举为政府所接受。
总的研究对象仍然是“数学教学”,主要任务仍然是解决“教什么”与“如何教”的问题,当然也涉及“为什么教”和“教给谁”的问题。
中学数学教学论主要从教师角度来研究数学教学过程。
其研究任务可划分为三个方面:1)数学教学的理论基础,主要解决数学教学为什么教,教给什么样的对象,教什么样的内容三个问题;2)具体数学活动的教学;3)数学教师的日常工作。
中学数学教学论的特点1)中学数学教学论是一门具有高度综合性的独立的学科;2)中学数学教学论与实践的关系十分直接;3)中学数学永远处于发展的过程之中。
中学数学教学论的学习方法1)必须广泛地学习并运用有关学科的知识和方法;2)理论联系实际;3)开展实验研究。
第一章中学数学教学论的课程基础研究中学数学课程目标的依据1)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基础教育的任务;2)数学的特点和作用;3)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征。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按照我国的规定,基础教育包括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后续的高中教育。
数学活动实质上就是数学思维活动。
数学思维活动的三个特点1)思维对象的抽象性以及思维过程中抽象方法的特殊性;2)严谨性与非严谨性的结合;3)自然语言与符号语言相结合。
根据皮亚杰的研究,青少年思维的发展经历了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四个阶段。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分为三个层次:总体目标,学段目标,各大快数学内容的具体目标。
高中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需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
影响中学数学课程内容的因素1)社会方面的因素;2)数学本身的因素;3)教育方面的因素。
教学论期末复习资料(王本陆专用,郭华班选择使用
教学理论(总复习)——王本陆班专用,郭华班的选择性使用3道填空10分,4道名解20分,4道简答40分,2道论述30分核心思想(请各位结合一下概念问题,自行理解)教学论科学化全面发展(教学目标)教学认识(教学过程)多样综合(教学模式)基本概念一级概念:教学论:1.教学论的不同名称教授法(朱孔文《教授法通论》)教学法(赵廷为《教材及教学法通论》)普通教学法(龚启昌《中学普通教学法》)教学论(达尼洛夫等《教学论》)2.教学论即关于教学的一般原理A.研究教学某一方面的学科(学科教学论、教育技术学、教育心理学、教学伦理学……)B.教学论是整体研究教学的学科教学论要概括(不同教育阶段的教学、不同区域国度的教学、不同历史时期的教学、不同科目的教学、不同形态的教学)的共同特点与基本规律C. 教学论学科的特性理论性:理论思维,理性把握整体性:把教学作为整体来研究综合性:综合不同学科研究成果动态性:在动态过程中把握教学实践性:关注实践,改善现状教学:(一)教学的定义教学乃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
1. 教学永远是教与学的统一活动2. 教学是学习传承人类文化的过程(人类文明的精华(主流)成果:知识、技能、规范)3. 教学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活动A.获得知识技能B.发展智力能力C.习得规范,培养品格4. 教学是多样个性与一般共性的统一(不同阶段的教学、不同地域的教学、不同科目的教学)(二)各理论流派对教学的不同理解1.“形式教育”派:教学即训练人的先天官能的过程,是促进人的形式能力发展的活动。
强调能力发展。
2.“实质教育”派:教学即获得有用的知识、技能的过程,是人的心理内容不断充实的活动。
强调实用知识。
3.“主知主义”派:教学即知识的传授过程和观念运动过程,是间接经验的习得。
强调知识的系统接受。
4.“行动主义”派:教学即学生亲身探索、操作而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
教学论 期末复习
第一章《学记》是我国成书最早的教育教学专著。
西方最早的教学论专著: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教学论诞生标志: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三大教学论流派1、结构主义教学论(美-布鲁纳)。
2、发展主义教学论(苏联-赞科夫)。
3、范例教学论(德-根舍因)。
第二章教学主体教学主体论:教师主体论,学生主体论,双主体论,主导主体论,复合主客体论,主客体转化说。
教师角色:1、学生成长的引导者。
2、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3、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第三章教学目标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认知领域)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态度,动作技能,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
教学目标设计的步骤与方法目标分解,任务分析,起点确定,目标表述。
新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体系:即关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目标。
第四章教学规律与原则教学相长性规律的内涵:1、教长学。
2、学长教。
教学相长性规律的原则要求1、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
2、教学和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教学发展性规律的内涵1、知识的智力价值的产生过程。
2、知识的智力价值的体现过程。
教学发展性规律的原则要求1、充分展开思维过程的原则。
2、注重揭示知识整体联系的原则。
教学教育性规律的内涵1、书能育人。
2、教书的人能育人。
3、教书的活动能育人。
教学教育性规律的原则要求1、言传身教相统一的原则。
2、教书与育人相统一的原则。
第五章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选择1、教学内容应注重基础性。
2、教学内容应关照社会生活。
3、教学内容要适应学生的特点。
教学内容的组织1、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
2、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
3、直线式与螺旋式。
教科书:教科书又称课本,是根据课程标准和一定教材理论编制的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
教科书的采用或认可制度:固有制,审定制,自由制。
教科书的使用1、教教科书与用教科书教。
2、用教科书教的适度空间。
教学论期末复习资料
教学论期末复习资料绪论1.学记中体现教学原则的句⼦及解释教学相长原则“学然后知不⾜,教然后知困。
知不⾜然后能⾃反也;知困,然后能⾃强也。
故⽈:教学相长也。
”释义:通过学习才能知道⾃⼰的不⾜,通过教⼈才能感到困惑。
知道⾃⼰学业的不⾜,才能反过来严格要求⾃⼰;感到困惑然后才能不倦的钻研。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预、时、孙、摩的原则“禁于未发之谓预,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施之谓孙,相观⽽善之谓摩。
此四者,教之所由兴。
”释义:在不合正道的事发⽣之前加以禁⽌,叫做预先防备;在适当的时候加以教导,叫做合乎时宜,不超过学⽣的接受能⼒进⾏教导,叫做顺应;使学⽣相互观摩⽽得到好处,叫做切磋。
这四点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原因。
启发性原则“君⼦之教,喻也。
”“道⽽弗牵,强⽽弗抑,开⽽弗达。
”释义:所以教师的教学就是让学⽣明⽩道理。
引导⽽不威逼,劝勉使学⽣增强意志⼒⽽不严加管教,适当启发⽽不将结论和盘托出。
长善救失的原则“教也者,长善⽽救其失者也。
”“学者有四失,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
”释义:教育的作⽤就在于发扬学⽣的优点,克服学⽣的缺点。
学⽣在学习上经常有四种过失,这四种过失是:或者失于贪多⽽不求甚解;或者失于不求进取,知识⾯狭窄;或者失于把学习看的太容易,⼀遇到问题就问师长,从来不深⼊思考,结果就像没有学过⼀样⽆知;或者失于遇到问题从来不问师长,只是停下来独⾃冥思苦想,⽽最终仍然迷惑不解。
产⽣这四种过失的根源,在于学⽣的⼼理特点各不相同。
2.夸美纽斯的教学思想教学原则延长⽣命的原则教学的确切性原则教学的便易性原则教学的彻底性原则教学的简明性与迅速性原则3. 20世纪三⼤新教学论流派的观点结构主义教学论(美,布鲁纳)基本观点:(⼀)教育的根本⽬的是培养社会精英(⼆)任何知识都可以⽤正确的⽅式教给任何⼉童(三)以学科结构为课程中⼼(四)重视培养⼉童的直觉思维(五)提倡发现学习法(六)提出了螺旋型课程发展主义教学论(苏联,赞科夫)中⼼思想:以尽可能⼤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的⼀般发展。
《语文教学论》期末考资料
《语文教学论》一、填空题1、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科学)的一个分支。
2、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存在于(中学语文教育)的特定阶段。
3、中国古代,语文教育是混杂于以儒家经典为基本内容的(综合性)教育活动中的。
4、语文教育指的是(汉语文)教育。
5、我国中学语文课程的设立始于(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
6、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7、(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
8、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就是基于对(语文素养)的认识去确定的。
9、语文课程目标结构中的基础元素是(知识与技能)目标。
10、中学语文课程的内容主要是通过选文以及(学习活动设计)等去体现。
11、初中学生要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
12、管理和评价中学语文课程,必须以(中学语文课程纲领性文件)为基础。
13、语文教材是语文(教育内容)的载体。
14、非智力因素在语文学习中起(意向)作用。
15、语文美育是以展示(课文中的形象)为手段的审美教育。
16、九年义务教育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17、教师的语文考核能力包括指导复习能力、组织考核能力和(评价解释)能力。
18、传授语文基础知识中,“精要”是对(教学内容)方面的要求。
19、常规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是:(预习—教读—复习与练习)。
20、话题作文就是要求学生写出(与所提供的话题有关的内容)的作文。
21、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中学语文教师(必须修读)的一门课程。
22、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特定对象是(中学语文的课程与教学)。
23、100年前确立的中国近代学制,使语文成为一门具有(独立内容系统)的课程。
24、从“语文”一词的本义可知,语文课就是(语言)课。
25、(语文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26、中学语文课程目标描述的是学生完成中学语文学习任务,接受相关教育后具有的(素养及其表征)。
27、过程与方法是课程目标中最具(动态性)的元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1.学记中体现教学原则的句子及解释教学相长原则“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释义: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人才能感到困惑。
知道自己学业的不足,才能反过来严格要求自己;感到困惑然后才能不倦的钻研。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预、时、孙、摩的原则“禁于未发之谓预,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
此四者,教之所由兴。
”释义:在不合正道的事发生之前加以禁止,叫做预先防备;在适当的时候加以教导,叫做合乎时宜,不超过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教导,叫做顺应;使学生相互观摩而得到好处,叫做切磋。
这四点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原因。
启发性原则“君子之教,喻也。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释义:所以教师的教学就是让学生明白道理。
引导而不威逼,劝勉使学生增强意志力而不严加管教,适当启发而不将结论和盘托出。
长善救失的原则“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学者有四失,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释义: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发扬学生的优点,克服学生的缺点。
学生在学习上经常有四种过失,这四种过失是:或者失于贪多而不求甚解;或者失于不求进取,知识面狭窄;或者失于把学习看的太容易,一遇到问题就问师长,从来不深入思考,结果就像没有学过一样无知;或者失于遇到问题从来不问师长,只是停下来独自冥思苦想,而最终仍然迷惑不解。
产生这四种过失的根源,在于学生的心理特点各不相同。
2.夸美纽斯的教学思想教学原则•延长生命的原则•教学的确切性原则•教学的便易性原则•教学的彻底性原则•教学的简明性与迅速性原则3. 20世纪三大新教学论流派的观点结构主义教学论(美,布鲁纳)基本观点:(一)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社会精英(二)任何知识都可以用正确的方式教给任何儿童(三)以学科结构为课程中心(四)重视培养儿童的直觉思维(五)提倡发现学习法(六)提出了螺旋型课程发展主义教学论(苏联,赞科夫)中心思想:以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
所谓“一般发展”,他指的是能力、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和谐发展,而特别强调的是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发展。
教学论原则: 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使班上所有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赞科夫教学方法体系的典型特征:多面性过程的性质冲突变式范例教学论(德,根舍因)范例教学的教学原则: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范例教学的教学过程观:范例性地阐明“个”的阶段;范例性地阐明“类”的阶段;范例性地掌握规律和范畴的阶段;范例性地获得关于世界知识和生活知识的阶段。
4.教学论标志世界最早的教学理论专著:《学记》西方最早的教学论专著: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教学论诞生标志: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将心理学作为教学论的基础:《普通教育学》第二章1.1.关于教学主体的观点教师主体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唯一的主体。
学生主体论。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唯一的主体。
双主体论。
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
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
主导主体说。
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复合主客体论。
教学中的主体与客体交织在一起,具有复合性。
主客体转化说。
教学的主客体关系互相转化。
2.教师的角色定位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学生的角色特点1.学生是有主体性的人对教育影响的选择性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创新性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儿童观)学生是具有潜能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是整体的人4.师生关系(案例分析)◆性质:交往关系教与学的关系伦理关系情感关系◆伦理关系树立教育民主思想。
✧教会学生了解并切实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强化崇善意识,纯化师生关系。
✧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第三章1. 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新旧之间的不同●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认知情感动作✧认知: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2. 加涅学习结果的分类◆态度:是通过学习形成的影响个体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
有三类:⑴望达到的教育目标,如希望儿童和蔼待人、为他人处境着想。
⑵某类活动的积极偏爱,如听音乐、阅读等。
⑶关公民身份的态度,如爱国、愿意承担公民义务等。
◆动作技能有两种成分:一是如何描述进行动作的规则,即动作的程序。
二是因练习与反馈逐渐变得精确和连贯的实际肌肉运动,因此动作技能是一种习得能力。
◆言语信息:学习者通过学习以后,能记忆诸如事物的名称、符号、地点、时间、定义、对事物的具体描述等具体的事实,能够在需要时将这些事实表述出来。
◆智慧技能:是指学习者通过学习获得了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
由简单到高级、有低级到高级可分为①辨别②概念③规则④高级规则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借以调节他们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等内部过程的技能。
它与解决问题学习层次有关。
3.教学目标设计所遵循的方法目标分解任务分析起点确定目标表述4.行为目标的表述A(audience)对象:阐明教学对象B(behaviour)行为:说明通过学习后,学习者应能做什么。
C(condtion)条件:规定达到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
D(degree)标准:规定达到上述行为的最低标准。
5.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内涵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三维的目标体系,即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一直是我国的教学传统。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中强调使学生具有“适于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也就是强调义务阶段培养目标的基础性和扎实性。
2)过程与方法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中,增加了过程与方法这一维度,不仅重视学习行为的结果,还重视学习过程,在过程中学习,在过程中培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是课程改革中新增加的一个维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不是要空泛地说教,而是要真正渗透到各科的具体目标中。
第四章1.教学规律与原则a)教学相长性规律本义;教与学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原则体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
教与研相结合的原则。
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b)教学发展性规律教学发展性的内涵:知识产生过程的智力属性知识教学过程的智力属性:知识本身的智力属性学生的智力参与教师的智力参与c)发展性教学论的基本原则•以高难度进行教学;•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使班上全体学生(包括最差的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d)教学的教育性规律内涵:教学不仅能把人引向知识的殿堂,教人求真,它也可以给学生以品德的熏陶,教人向善,让学生成为有德性的人。
原则要求:言传与身教相统一教书与育人相统一第五章1.教学内容的组织P94✧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直线式与螺旋式2.教科书的编写与使用编写∙具有科学性和思想性∙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可读性∙阐述要有启发性∙具有弹性∙配套教材的整体性使用∙ 1.“教教科书”与“用教科书教”区别两种教科书观:∙目的型教科书观手段型教科书观第六章1.班级授课制特点:编班:按年龄和水平班级升级分科:专任教师分科教学相应课程标准限时:课时休息时间2.导生制(贝尔-兰卡斯特制)由教师先教年龄大的学生,再由其中的佼佼者“导生”去教年幼或学习差的学生道尔顿制(又称“契约式教育”)名词解释:1920年,美国的帕克赫斯特在马萨诸塞州道尔顿中学创建了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称为“道尔顿制”。
按道尔顿制,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自主动地在实验室(作业室)内﹐根据拟定的学习计划﹐以不同的教材﹐不同的速度和时间进行学习﹐用以适应其能力﹑兴趣和需要﹐从而发展其个性。
文纳特卡制其课程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按照学科进行,由学生个人自学读、写、算和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技能;另一部分通过音乐、艺术、运动、集会以及开办商店、组织自治会等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社会意识”。
前者通过个别教学进行,后者通过团体活动进行。
文纳特卡制的特点:第一,有具体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对每个单元都有非常细致的规定和自学教材。
第二,应用各种诊断法测验检查学生每个单元的学习情况。
在这种测验之前,先进行练习测验,由学生自行练习、自行改错,直到做对为止。
第三,通过自学及诊断测验后,方可学习下一单元的教学内容。
第四,教师经常深入到学生中间,因人、因时、因事而进行个别指导。
优点:培养儿童将来生活所需的知识与技能的课程培养儿童的个人能力与社会意识特朗普制(“灵活的课程表”,)其基本做法是,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别作业三种教学组织形式结合起来。
首先是大班上课,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平行班合在一起上课,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由最优秀的教师任教;然后是小班讨论研究,每个小班20个人左右,由教师或优秀学生负责,研究和讨论大班上课的材料;最后是个别作业,其中部分作业由教师指定,部分作业由学生自选,以此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评析:三形式结合,灵活的教学时间代替固定的课时。
兼顾三种教学的优点。
值得在中学高年级和大学推广。
3.备课与说课备课(116页)1)做好三项工作研究学生研究学生必须研究授课班级总体的基本情况和学生个体的特殊情况,从而处理好教学中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同时,研究学生还必须研究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结构、学生需要与教学目标、教师的期望和最近发展区之间的关系研究教学材料教师在备课时,应该研究教学材料中哪些东西是需要教的,哪些东西是不需要教的,那些东西是能够教的,哪些东西是不能够教的,哪些东西是可以直接交给学生的,那些东西是只能间接影响学生的。
选择适合学生的辅助学习材料和进一步学习的材料,设计有助于学生发展的课外书面作业或真实性任务作业研究学法和教法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水平、教学的设备条件和自身的优缺点等因素来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师应该尽可能学习和掌握不同的教学方法,尤其是一些新出现的教学方法,并比较各种教学方法的优缺点,探索综合运用教学方法的可能性2)写好三种计划学期教学进度计划(长期计划)这是对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所作的总的准备和制定的总计划,应在学期开始前编制好。
它的内容包括:学生情况分析课程目标和内容分析教学资源分析教学活动安排等课题(单元)计划(中期计划)这是一个课题或单元教学开始前,教师对这个课题或单元教学所作的统筹安排。
它的内容包括:课题名称课题教学目的课时划分每一课时的教学任务与内容课时类型与主要方法等单元计划的主要组成部分单元名称基本理论和主要目标内容概要和主要概念教学目标和时间分配每个教学目标的教学策略开始和结束的方案评价程序所学资料的清单课时计划(短期计划)这是教案,是教师在课题备课基础上,对每一节课进行的深入细致的准备。
它的内容包括班级、学科名称、授课时间、课的类型、教学目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具、教学进程、布置作业等说课说课就是教师口头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也就是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的活动。